餘映潮講語文
① 在中國誰的初中語文講得好
標准不同,對象就不同;也許你的老師就是最好的。
② 考場作文
作文二類卷評析(三) 作者:唐惠忠 來源:唐惠忠 博客 時間:2004年7月21日
專家博客:
餘映潮博客:從我離開教研員崗位一直到現在,我一天都沒有休息過
唐建新博客:今天怎麼教語文之六——用驚喜的眼光去發現與關愛學生
胡明道博客:新課標啟示——看漫畫寫作文也要創新
—— 精彩導讀 ————————————
《名師講語文》叢書,全套18本,特價優惠7.7折,免郵費!……百所名校語文教育成就展
•本期首頁人物:餘映潮
•新中國60周年語文教育檔案庫
•語文教學研究專家唐建新
•初高中第三單元備教全攻略
慾望——心的隔離區
一考生
問世間私慾為何物,直叫人邪心四起,溝壑百出。
魏徵有言曰: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誡。然而能自誡者又有多少呢?慾望可以變朋友為敵人,化綿羊為豺狼;可以使人雖身處人群卻心置孤島,雖笑臉相迎卻暗箭四起。慾望是心泉的污染源,是心靈的隔離區!
慾望源自可欲之物(至少大多數人這樣認為)。有道是「不見可欲,則心不亂」。人的一切罪惡似乎都和金錢有關,於是金錢成了萬惡之源,成了玻璃後面薄薄的銀子,讓人們只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利益;讓人們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惜傷害別人。到了最後,卻總結出一句自解脫的話:全都是因為銀子,才讓我只看到了自己。於是有了一大堆貪官、奸商等唯財是貪者。
我們不能否認可欲之物的力量,但這決不意味著慾望就是不可抗拒的黑洞,就連真理之光也不能逃脫它的束縛。理智應該是真理的強大後盾,因為理智,才會有璀璨的現代文明。因此,我們不應該把心隔離在充滿慾望的孤島,而應該讓純潔的心靈在花圃中綻放。
沒有人會相信,人與人彼此之間會被金錢阻擋。因為上帝都曾說過:人間充滿了陽光與花香。看清別人,認識別人其實很簡單。放下私慾,解放心靈,讓心靈沐浴在愛的陽光中。想想別人的善意,聽聽別人的心聲,擦亮自己迷茫的雙眼,拋開世間的物慾,打破心靈的阻隔,於是你會發現,天是那麼藍,水是那麼清,情是那麼切,愛是那麼真,笑是那麼甜。
讓那些慾望都見鬼去吧!視那些可欲為污垢,別讓它們污染了你的手和心。生活原本是如此美麗多彩,只是由於心被污染而沒有發現;生活原本是如此絢麗多姿,只是因為心被隔離而迷失在荒野。
可欲之物是「非典」,慾望是心的隔離區。不要老站在鏡子面前眼盯著自己憔悴的臉,不要老是在黑暗中聽自己脆弱的心跳。打開窗戶,你才會發現外面春光燦爛,真愛永恆!
[點評]
這篇文章圍繞「慾望——心的隔離區」展開抒情性的議論,語言優美,首尾呼應,看得出來作者具有扎實的寫作基本功。
但是,此文有一個致命的失誤,那就是並未扣住話題拓展開來。事實上,這位考生是從材料中另行提煉出一個觀點(對金錢強烈的佔有欲會造成心靈的越隔越遠)在作文。這個觀點與話題雖有關聯,但畢竟不是一回事。好在第五、七段等還是涉及了「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文章得了一
③ 初中語文試講15分鍾該怎麼准備,特別是板書設計,有沒有可以套用的模板啊求指教,急~~~
關鍵是教材處理,一定要問自己三個「什麼」的問題:教什麼(要處理教版材,取捨教學內容,以課程權標准中的教學建議為准繩)?怎麼教(教學的方法,尤其是突破難點重點的方法)?教了要達到什麼效果(即教學目標和預期)?
語文教科書上的課文只是教給學生語文知識的載體,就相當於數學中的例題,萬不可每一篇課文大包大攬,面面俱到!本人就是語文教師,最崇拜餘映潮,希望你看看他的專著。順便說一下,我也被邀請參加余老師審定的教輔圖書——《新閱讀智庫叢書 九年級上》
④ 幫忙找一篇以真為題的作文…急…
—— 精彩導讀 ———————————— 《名師講語文》叢書,全套18本,特價優惠7.7折,免郵費!……百所名校語文教育成就展 本期首頁人物:餘映潮 新中國60周年語文教育檔案庫 語文教學研究專家唐建新 初高中第三單元備教全攻略 巴金一生真誠做人,贏得了無數人的尊敬和愛戴,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做人的真諦——說真話做真人,請以「真」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本次作文的訓練重點:有文采。 永遠的巴金,永遠的紀念 ——紀念人民作家巴金 2005年10月17日,是一個沉痛的日子。這一天,一代文豪、中國文學巨匠、中國最受愛戴的作家之一、我們南師附中1925屆的校友——巴金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巨星隕落,這一天,也將成為我們永遠紀念的日子。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於四川成都。15歲時五四新文化運動爆發,巴金的生活和思想因此發生了決定性的轉折,他從此走上了堅決反對封建制度、熱情追求新的社會理想的戰斗道路。19歲時,離開閉塞的四川來到上海、南京求學,成為我們南師附中的一名學子。1927年,23歲的巴金赴法國學習,在更為寬廣的天地里,繼續如飢似渴地尋找社會解放的真理,由此,也開始了他的正式的文學生涯。1929年初,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問世,這也標志著他真正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之後,他又創作出了《愛情三部曲》即《霧》、《雨》、《電》。1931年署名「巴金」的小說《激流》開始發表,這就是他的傑出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被譽為「20世紀的《紅樓夢》」。抗日戰爭爆發後,巴金與茅盾等立即投入到民族救亡的洪流中,創作出了《火》三部曲(又稱《抗戰三部曲》)。隨後,他的中篇小說《憩園》、《第四病室》,長篇小說《寒夜》等著作相繼問世。1949年10月1日,巴金在天安門參加了開國大典。1957年,他創辦了大型文學刊物《收獲》,老舍的著名話劇《茶館》就發表在《收獲》的創刊號上。1978年—1986年,中國文人再次見到了巴金的風采。他的被譽為「當代中國最偉大的書」—5卷本40多萬字的《隨想錄》相繼出版。巴金在文學界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1982年成為東方第一位「但丁國際獎」獲得者,1983年又被授予「法蘭西共和國榮譽勛章」,為我們民族的新文學贏得了世界的榮譽。2004年,在巴金百年誕辰之際,國務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光榮稱號。 巴金,一個與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同時代 的作家; 巴金,一個幾乎全程見證了整個20世紀的傑出作家; 巴金,一個建國後唯一隻靠稿費不拿工資的作家; 巴金,一個直率、無情地解剖自我,勇於講真話的作家。 他的去世,是中國文學一個世紀的結束。 今天,我們紀念巴金,就是要學習他熱愛祖國,追求光明,追尋真理的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勇於否定自我,不斷自我反省的精神;就是要學習他「掏出心來」,坦誠無飾,真誠做人的精神。 百年巴金,百年中國! 巴金始終和祖國與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目睹舊中國的曲折與艱辛,他曾感嘆「我不幸的鄉土喲!」;看到他摯愛的祖國和民族欣逢盛世,迎來了本世紀最偉大的復興,他曾感慨「我熱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她,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永遠的巴金,永遠的真誠! 巴金重視文學的真實性,提倡說真話,提倡把心交給讀者。「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巴金用了8年的時間,寫了150篇《隨想錄》,計有42萬字。揭露、控訴、講真話,構成了《隨想錄》的基本格調。他在文中首先拿自己開刀,懺悔了自己在「文革」中說了假話,認為「文革」的產生就是由說假話造成的。因此, 為著作品中那些冤屈的靈魂,深深地自責和痛苦的懺悔,是巴金一生的情結。他說「講了真話,我可以心安理得地離開人世了」。他認為,說的真話並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是在說真話的基礎上產生的。 巴金不是完人,也不是英雄,但他是一個真誠的人。他沒有標榜自己有多麼高尚的道德情操,但他作為一個作家,沒有領過國家的工資,完全靠自己的版稅和稿費維持生計;從1981年起,他就開始一車一車地往外捐書,至今已向中國現代文學館、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捐出各類圖書3萬冊,期刊1萬多冊。這之中,他先後給他的母校南師附中捐書600多本,現都珍藏在校史館中;他還把自己的稿費、積蓄源源不斷地捐給慈善機構、災區和希望工程。每次捐款,他都要求經辦人員:不留巴金名,不宣傳、不報道。他曾說:「關於稿費的問題,我願意捐獻大部份,我估計三分之二無問題。我不需要那麼多錢,給孩子錢留多了,對他們沒有好處。」他為南師附中校園中的巴金塑像的親筆題詞就是四個字「掏出心來」。有人曾寫信給他,建議將「掏出」改為「捧出」,巴老認為「掏」比「捧」更為真誠。 老師們,同學們,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巴老所倡導的講真話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一個和諧的社會,必定是一個暢所欲言的社會,人人都講真話,人人都真誠待人,才能增強我們民族的自主意識,才能使我們的政治和文化更加優越,才能有更加健康的社會生活。 巴金,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著作等身; 巴金,20世紀的良知符號, 中國當代作家的一面旗幟; 如今,斯人已逝,燈已熄滅,然而他那一頭倔強的白發永遠聖潔,他那高尚的人格和高貴的靈魂不滅,而且將生生不息。 巴金,我們南師附中人永遠的驕傲! 永遠的巴金,將是我們永遠的紀念! 「敢說真話,才是大寫的真人」 「我彷彿看到他,高舉著一顆燃燒的心,在苦難中奔跑,在泥沼中掙扎,在寒冷的歲月映照探索真理的路。他把自己化成泥土哺養春天的草木,在激流中探求幸福,在寒夜裡追尋光明,他告訴歷史,敢說真話,才是大寫的真人。」 10月20日,來到設在上海市作家協會的「懷念文學巨匠巴金先生」展覽,記者俯身簽到時,一眼看到著名作家、詩人,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手書的一首詩。他在抄錄這首去年的詩句時寫道:「10月17日傍晚,在華東醫院送別敬愛的巴金先生,他的心臟雖然停止跳動,但他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如燈塔永不熄滅,在這悲傷的時刻,抄錄去年的詩句,寄託綿長哀思……」 坐落在上海市巨鹿路上的上海市作家協會,這幢著名的花園洋房,現在成了寄託人們對文學巨匠巴金綿長哀思的場所,大廳門口放滿了人們送來的花籃,特別是各地報社、雜志社送的花籃,香氣撲面。走進大廳里,巴金的半身塑像安放在大紅絲絨上,壯麗恢宏的交響音樂在大廳里回響。60多幅大小不一的彩色、黑白照片,幾十張巴金的手稿,放有巴金文集的書櫃,布置成簡朴的展廳。主辦方表示,因為巴老活了101歲,民間說法是喜喪,所以不想讓氣氛顯得太悲痛。然而,就是這樣簡朴的展廳,昨天開放以來,已經接待了絡繹不絕的中外參觀者。 記者在巴金先生圖片展上看到最多、聽到最多、人們對他懷念最多的就是巴金倡導的講真話。 「永遠講真話」,「巴金沒有離開他的讀者」。留言簿上人們留下了一段段話語,字里行間流露著人們對巴金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在圖片展門口,記者見到一位92歲、名叫倪炎伯英的老人,他戴著頭盔,騎著助動車,給作家協會送來很大一袋巴金先生的圖書資料。倪老告訴記者,巴金是他的老鄰居,也是老朋友,是他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崇拜的偶像。幾天來他在家裡整理了許多資料,都是早年巴金先生送給他的書籍簽名本和圖片等。這兩天他每天都來這里,給人們介紹巴金的往事和他所了解的巴金先生,向人們展示當年巴老在送給他的書上寫的贈言。記者看到不少贈言都題有「講真話,真誠做人」。 倪老用一口濃濃的杭州官話對記者說,他最敬佩巴老的是講真話,現在之所以大家都懷念他,就是因為他身體力行講真話,做真誠的人。 在圖片展現場,一些上了年紀的讀者邊看展出邊談論,一些熱心的讀者說,雖然現在還有很多人不理解巴金,有些人認為他的作品天真、單純、膚淺。但是真誠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的力量,這是文學的精神,巴金先生的文學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有一位很年輕的讀者在留言:一顆璀璨的文曲星隕落了,一代文學巨匠已駕鶴西去,漸行漸遠…… 「把心交給讀者」,巴老傾其畢生的心血為讀者留下了極其豐盛的精神財富,巴老的人格魅力已經和正在影響幾代人並將永世長存。請一路好走,巴老。 主題:有你在,燈亮著——懷念巴金 前些日子還在讀巴金的《隨想錄》,感慨字里行間透露的一個「真」字,時時被文字中的真誠和溫暖深深感動。然而沒想到這是老人的最後一部作品,這位備受尊敬愛戴的文學巨匠於二00五年十月十七日,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得知這個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因為我很喜歡巴金老人的文學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鳥的天堂》等許多作品我都讀過。老人一生筆耕不輟,為中國20世紀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章。他對事業孜孜不倦地追求,無論在文革中受到多大的沖擊和委屈,無論一生境遇起伏跌宕,他對文學的信念從未動搖過。他的小說流露出無限的真情,始終充滿著濃烈的憂患意識,文字朴實真摯,描寫細膩入神,自然地抒發著自己的感情。而在巴金老人的散文中,有陽光,有愛心,總是留給讀者對生活、對人生長長的思索。 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無城府、朴實無華,心靈如藍天一般透明,在今天這個功利浮躁的年代裡,這種說真話、做真人的做人品質實在是難能可貴。老人一生重親情、友情和愛情。他和兩個哥哥的濃濃情誼,與蕭珊的愛情忠貞不渝,此外他十分看重友情,和曹禺、冰心產生的摯深友情,以致有人說他是「靠友情活著」。 巴金老人曾說:不要把我當成傑出人物,我只是普通人,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在步入晚年後,他唯一的心願是化作泥土,留在人民溫暖的腳印里。多麼美麗的境界,只有愛心,只有寧靜。多麼可貴的品質,擁有一顆真誠質朴的心靈。我們就該象巴金老人這樣活著,把更多的愛給予他人,把寶貴的生命和情誼看得很重,而將金錢和權利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 席慕榮說過:在功名和興衰之外,有一種東西是比較長遠和更重要的,是值得珍惜與寶藏的,是可以相信並且希望它永遠不會消失的,這種東西就是心靈。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會活得更真實,自然和美好。巴金老人曾經寫給冰心一句話:有你在,燈亮著,雖然他離開了,但他那顆真誠的心靈如同一盞溫暖的明燈,會照進每一個讀者的內心,他的愛也會點亮更多的生命和他一樣熱愛生活,像他那樣真誠做人。
⑤ 初中語文老師必讀書目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本書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俄羅斯人。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他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卑鄙庸俗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解放全人類而斗爭。」
《魯濱遜漂流記》
本書作者——英國作家笛福,小說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還有土人「星期五」。小說描寫了水手魯濱遜在航行中遇險後,漂流到了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多年,過著野人般的生活。
《格列佛游記》
本書作者——喬納森·斯威夫待,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家。小說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船長。該書通過里梅爾·格列佛船長之口,敘述了周遊四國(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智馬國)的奇特經歷。但仔細體會,卻處處揭露著英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並寄寓著作者的理想。
《繁星.春水》
本書作者——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謝婉瑩。祖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作品多圍繞著母愛、童心和自然美描述「愛的哲學」,代表作有《超人》、《煩悶》等。 1920年開始,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又寫出了短詩集《繁星》和《春水》,為文壇矚目。
《朝花夕拾》
⑥ 各位湖師大的學長學姐們,想問一下,學科教學(語文)專業,教育綜合和中學語文教材研究,要看的是什麼書
語文教師必讀書目:中學語文教學藝術專業書籍大全
李衛東講語文 蔡明講語文 胡明道講語文 黃厚江講語文 程少堂講語文
尤立增講語文 李海林講語文 鄧彤講語文 褚樹榮講語文 肖家芸講語文
嚴華銀講語文 吉春亞講語文 李平講語文 張祖慶講語文 李勝利講語文
祝禧講語文 餘映潮講語文(無貨)
2012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匯編 中學語文 2012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匯編 小學語文 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語文 黃厚江:語文的原點 郭初陽:顛狂與謹守
王開東:深度語文 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解讀語文 干國祥:生命中最好的語文課 閆學:我負語文 葉開:讓孩子讀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王曉春:語文課如何是好 程翔:一個語文教師的心路歷程 韓軍與新語文教育 程紅兵與語文人格教育 趙謙翔與綠色語文
溫儒敏論語文教育 王富仁:語文教學與文學 程翔與語文教學 鄭國民:當代語文教育論爭 周慶元:宏觀視野下的語文課改價值取向
(台)廖玉蕙:如何教出精彩的語文課 劉正偉:語文教育意蘊篇 陳日亮:語文教學文本解讀個案 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 餘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
王君:語文教學情境創設藝術 杜永道:缺失的語文課 潘新和:語文,審視與前瞻 黃厚江:語文課堂教學診斷 沈堅:初中語文「沉浸式」教學研究
方智范: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 夏丐尊、葉聖陶:文話七十二講 傳承與嬗變:語文教師專業素質研究 吳松年:初中語文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 張彬福: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教師
商友敬:語文教育漫談 宋運來:語文教學最需要什麼 施平:中國語文教材經緯 曹明海:本體與闡釋——語文課程的文化建構觀 呂叔湘:語文常談
呂叔湘:語文雜記 周有光:語文閑談 蔡明:語文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 (加)約翰斯頓:重構語文世界 後殖民教學實踐 王鵬偉:語文教育 世紀之變的嬗變
怎樣上出好課——語文卷 中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 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朱曉民:語文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 語文課程教學技能
語文教學對話論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新編 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與特色案例評析 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教程 中學語文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
中美語文教育比較研究 中學語文教材分析方法與實踐 李瑞山:語文素養高級讀本 語文素養和語文教師的素養 彭小明:語文課程與教學新論
中國語文人(第一卷) 中國語文人(第二卷) 語文教育人文論 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 名師教學機智例談·語文卷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小學語文名師古詩文課堂實錄 上海名師課堂:小學語文(周雲燕卷)(附光碟) 趙景瑞:小學語文教學思想與藝術 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
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例研究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 小學語文活動課教學百例 讓小學生愛上學習的語文故事
小學語文名師課堂成敗探究 小學語文名師同課異教實錄 小學語文名師新秀大辯課 親近魯迅:落地麥兒童語文課堂
⑦ 如何利用現有資源進行初中語文課題研究
一、內容提要
本課題在課程改革理論的指導下,積極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寫作資源,運用行動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平時的教學中,認真研讀文本,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尋找適當的方法和途徑,具體研究活用課文中的作文資源進行寫作指導的策略和方法,促進學習者主動探究和建構,不斷內化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規范和提高寫作水平。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活用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以下基本操作策略:①研讀文本,滲透寫作指導;②在模寫中提升,在提升中模寫;③從文章中來,到文章中去。運用這些教學策略,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水平,也提高自己研讀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促進了專業發展。
二、課題的界定
課文中的作文資源:主要是指教材中的課文。①「課文」即「美文」,習作的典範。課文中隱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情感魅力,以及優美生動的語言、靈活精緻的表達、獨具匠心的布局謀篇,為每一個閱讀者提供了習作的範本。②「課文」即「源泉」,習作的舞台。課文中的情境、課文中的「空白」、課文中的插圖等等都是學生習作練筆的好材料。③「課文」即「寶典」,習作的秘笈。課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寫作方法,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年級特點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這些方法。
活用:是指教師靈活使用教材中的課文,挖掘作文資源,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寫作方面的指導和訓練。
本課題的內涵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靈活使用教材中的寫作資源,引導學生關注教材中的寫作資源,並根據學情進行寫作方面的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實踐。
三、課題研究的政策或理論依據
1、課程改革理論。《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實行課程改革要增強課程的資源意識,教師應該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課程資源;「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語文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語文課程的目標主要在於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即讀寫聽說的能力,而寫作是重要的語文能力,教師要活用資源加強寫作指導,努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發揮學生的寫作特長,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3、建構主義理論。學習者對知識的接收只能由他們自己的建構來完成,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學過程應該就是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體驗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鮮活的文本中的作文資源,獲得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從而提高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四、課題論證
(一)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
2008年10月,我確立了這個研究的課題,並搜集整理國內外與此相關的資料,了解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現狀,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形成課題研究方案。
我首先對文獻資料進行學習,如我閱讀了《寫作與閱讀的關系》《語文資源的開發與運用》等文章,還閱讀了《餘映潮老師講語文》《黃厚江老師講語文》《聽餘映潮老師講課》《胡明道老師講語文》等名師系列書籍,了解到本課題的研究早就有人進行,不少名師早就關注教材中的寫作資源並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運用,也總結了他們自己的一些操作方法。但是一般老師這方面缺少考慮,不少教師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人為地分割開來,在課文教學中只顧講授閱讀理解,而沒有注意到和寫作教學的有機融合;在作文教學時又撇開教材中的佳作例文,另起爐灶,花了很多氣力去查找合適的優秀範文,使可貴的文本教學資源沒有能夠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非常可惜。
(二)課題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新的課程標准強調師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這個對話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感悟文本的內容,同時也要讓學生在感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作者所採用的寫法,理解文本所蘊含的寫作資源。這就要正確理解並處理好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閱讀和寫作是互為因果的關系,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會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提高了,又會促使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強閱讀、學習文本對提高寫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兩者要注意密切結合、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新課程改革鼓勵教師開發課程資源,不少語文教師重視了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而忽視了教材中的語文資源。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少教師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人為地分割開來,可貴的文本教學資源沒有能夠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語文課本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好文章,這些文章可讀性強,語言規范優美,寫法靈活多樣,是學生習作的典範,在語言的表達上、段落的銜接上和全文的謀篇布局上有很多值得學生借鑒的地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若能充分挖掘文中的寫作資源,可以為學生尋求到仿寫的好基點,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像和創新能力,激發寫作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該課題研究,我的研讀文本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教學觀念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開發運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加強了,在平時的教學中能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活用課文中的寫作資源進行作文指導和寫作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很快。
五、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過程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初中語文課文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2、初中語文教學中活用課文中的作文資源進行寫作指導的內涵、特徵
3、初中語文教學中活用課文中的作文資源進行寫作指導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研究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活用課文中的作文資源進行寫作指導?
本課題的研究,通過提出問題、分析思考,實施研究、探究策略,總結反思、指導教學等幾個環節,研究初中語文課文教學中運用課文中的作文資源進行教學的現狀,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活用教材中的寫作資源,探究寫作指導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一)提出問題,分析思考
課題申報立項後,我首先進行現狀分析,通過聽課、訪談、案例研究等方法,了解初中語文教師運用教材中的資源進行作文指導教學的情況,探究語文教學中活用課文中的作文因素進行寫作指導的方法及其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