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考試中

語文考試中

發布時間: 2021-08-22 02:45:21

語文考試的答題技巧...

做閱讀時回答盡量用原文,回答的語句中要加入一些「技巧詞句」,例如「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等,這些詞句要多背一些哦。
作文格式要新穎,必要時加上題記和後記,首尾呼應也不錯。開頭要好,一般改卷老師看到開頭有創意、語句優美、情感深濃,印象分就高,幾乎影響最後得分;還有,字一定得好或最好,切記別塗改啊,盡量別。
望在老師講評平時試卷時多摸索其規律--語文是有規律可尋的。只要有信心與方法,第一次嘗到語文考試高分滋味後,語文就不再會是攔路虎了!
至於數理化生,一般沒有技巧(本人這么認為的),考試時別緊張就行。關鍵還是在平時多積累,超前學習也行,建立平時考試成功的信心,我就是這樣做,考試時就從不緊張過了。
祝你成功!!

Ⅱ 語文考試有哪些注意點

高考語文考試有哪些禁忌?每次語文考試都會有令人惱火的事情發生,不是不會,而是沒想到、沒看清。下次一定注意!平時還有機會,但是高考卻一年一次。所以,在大家上考場之前,要克服以下常犯的幾個毛病。
高考語文考試有哪些禁忌?總結來說有以下十條:
1.「瞻前顧後」
有些同學在考試中不能夠專心於一個題目,做著近義詞辨析題,卻想著字形題甚至語音題的答案是否正確;還不時地看幾眼成語題甚至病句題,這不但會分散你的精力甚至會誘發心理緊張。拿到試卷後進行整體瀏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旦開始做題,你的眼裡、心裡就只能有眼前這一道題,這一點在做高考語文前六題時尤為重要。
2.「熟視無睹」
語文考試中因審讀題目錯誤而造成丟分是常有的事情,為了避免這種錯誤,思維的轉換也是非常重要的。有過這種感受嗎:連續兩三個選出「不恰當的一項」,很容易造成下一題「恰當的一項」被看錯;成語題的解題思路會影響病句題的解題思路,而病句題的解題思路又會影響銜接、排序題的解答。所以,還要有「一題一清」的意識,注意考試的節奏感。
3.「斤斤計較」
大家可能都見過一個作文話題,叫「學會放棄」,現在真的要實際運用它了,在語文考試中出現一時的記憶「短路」,是常有的事情。不懂得放棄幾乎就等於承認失敗!但是,這種放棄是建立在對整張試卷全盤分析和根據以往經驗對自己語文考試期望值的確定基礎上的。你要知道試卷中「芝麻」和「西瓜」的輕重問題。
4.「自以為是」
這個問題經常在閱讀中出現。閱讀是要讀出作者的主旨、意圖,文章的中心、內容,而考生在答題的時候,草草地看一遍文章,就想當然地答了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麼答語文試卷時都感覺良好,而估語文分時最難把握的原因。因此,答閱讀題的時候,一定要准確把握住作者的意圖,切忌望文生義。
5.「目光短淺」
這個問題在語文考試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比如近義實詞、成語、病句辨析中對所給語境整體的忽視,文言閱讀中實詞含義的判斷,句間關系的確定是對前後語境的忽視。現代文閱讀也會有這樣的錯誤產生。因此在考試中必須有「前後看一句」的意識,具體講就是要從關鍵概念出現的那一句話的前一個句號,看到下一個句號出現。
6.「一葉障目」
詩歌鑒賞練習中很多同學接觸過白居易的《暮江吟》與蘇軾的《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其中分別有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和「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枝看玉蕤」,很多同學一下子被詩中的「殘陽」、「瑟瑟」,「寒雀」、「寒枝」所引導,誤以為全詩描寫的是一種凄涼的景物,並沿著這樣的思路去理解全詩,進而導致對詩歌情感傾向認識的徹底偏差。靜下心來,加強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認真體會某一細節在特定語境當中的特定含義,會有助於避免這種錯誤的出現。
7.「添油加醋」
這種錯誤經常出現在文言閱讀的第四、五兩題,以及現代文閱讀題中。其表現就是把文章當中的只言片語按照自己的臆斷沒有根據地「豐富」起來,並以此作為依據進行判斷。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大家一定要記住六個字:「有沒有,是不是」,即確切地把握原文中有這樣的話嗎,是這樣說的嗎?
8.「雜亂無章」
這毛病主要出現在主觀表述題上。在考後估分時,一些人認為參考答案中的東西自己都寫了,就認為可以得分,而實際分數又證明這些題目沒有得分。究其原因,表述沒有條理是最重要的一點。所以主觀表述題一定要注意條分縷析,能分條表述的就要分條表述,不能分條表述也要注意段落層次,給閱卷人創造良好的給分條件。
9.「生搬硬套」
沒有任何素材准備而上場寫作文很困難,可是有很多同學卻是因為有準備,但缺乏靈活的變化而適得其反。大家要記住:一件事可以說明很多問題,表現許多觀點;很多事可以說明一個問題,表現一個主題;但是作文時,顯示中的任何一件事多不可能與你要說明的問題、要表現的中心完全吻合。因此我們使用貯備好的東西時一定要重新組織。
10.「見異思遷」、「不能自已」
作文到一半,新的靈感產生,使你文思如泉湧,而當文章寫好後,卻發現前後的中心不統一。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它還容易導致俗話說的「剎不住閘」。其實,這都是由於下筆前沒有好好的構思造成的,所以請大家記住:想清楚才能寫清楚,想的是什麼就要寫什麼;靈感可以豐富構思,卻不能另起爐灶。

如何在語文考試中拿高分

首先,要多看書,看書培養文字感覺,另外 多做閱讀題也很重要,我覺得語文和英語的習題冊最好買當地比較有名的老師出的,因為中考是各地出題,做其他地區的幫助不大.不要覺得做題是一件很無聊的事,強迫自己做,做題時要仔細思考,做完後參考後面答案,注意,語文是一個很主觀的學科,所以就一個問題你與標准答案的理解可能不一樣,這時應參考著答案,以它為主,畢竟初中跟小學不一樣,評卷有自己的一套標准,雖然標准制約了思維的發展,但就這樣,沒辦法.多做閱讀培養的是一種答題的技巧與思路,對考試的幫助還是很大的,時間長了,面對習題你就會心中有數,應該怎麼答才得分.我身邊有很多朋友,他們熱愛文學語感也都不錯,但就是考試得不了高分,就是他們沒有站在應試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的答案.
當然,如果你將來想從事與文字有關的職業,現在還是要多讀課外書,讀不同風格的作品,多思考多感悟,學好語文其實很簡單.

Ⅳ 語文期中考試總結

此次考試總體來說可以用語文老師評價我們作文的三個詞來形容「聞者傷心,見者流淚,慘不忍睹!」試卷發下來的那一剎那間,我屏住了呼吸。面前兩個鮮紅顯眼的數字令我目瞪口呆。上帝啊,我的語文成績有了歷史性的「突破」!離不及格只差那短短的一步之遙了。這個成績是空前的,可不知道是不是絕後的。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這是自食其。哎,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古人雲:「風蕭蕭兮,易水寒。」今我嘆:「考試結束兮,我玩完!」亡羊補牢,無濟於事啊。想不到自認優秀的我如今也會落到這般田地。說到原因嘛,是多方面的。其一也是首要的當然是自己不知道努力,沒有持之以恆的刻苦精神。有的只是那三分鍾的熱度。這種種惡習是釀成失敗的主要原料。當然,古往今來,凡成大事,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融匯.幸運女神這次從我身旁俏然而逝,沒有得到她的青睞,又怎能不落到失敗的深淵呢?能爬多高,就能跌多深,我算體會到了。

拿起試卷一看,觸目驚心!那一個個錯叉好似一把把尖銳無比的刺刀,扎的我快要窒息了。該對的沒對,該會的不會。今晚即將上演家庭不定項式乒乓比賽,男子單打,女子單打或男女混合雙打。啊,吾命休矣!

小小的考試透露出我內心的那一份自滿,那一份狂傲。讓我知道自己在眾人之中是多麼渺小,多麼不堪一擊!這也算是對我一個小小的懲戒吧,為我敲響了警鍾,也提前給我打上了預防針。一次失敗算不了什麼,失敗也許是成功的前兆。一次成功也證明不了什麼,它終究要成為歷史。我們不可能未卜先知,只能憑著自己的那一份付出,去期待豐碩的收獲!
語文:
1.在基礎知識方面掌握並不全面,選擇題存在失分現象,以後會加強對一些較

生僻字詞的積累,並鞏固課內所學生字詞。以及對課文的作者的相關資料的記

憶,爭取在字詞方面和語文知識的正確率為百分之百。

2.對於閱讀理解題的把握不很准確,存在失分,可能是課外閱讀面不廣造成,

以後會加強一些課外閱讀,會定期讀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說。

3.對課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後會加強背誦記憶。

4.作文的字體欠缺,語言知識運用貧乏,出現作文分偏低。

努力吧,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Ⅳ 語文考試要注意什麼

一般按照試題編排的順序答題。答題時,要做到冷靜、細心,題目怎麼問就怎麼答,既不能"想當然",也不能"憑老經驗",盡可能做到准確、完整地答題。

(1)做選擇題時,必須看清是選擇,避免平時練習時出現的粗心大意的毛病;選擇過程是個逐步縮小包圍圈的過程,,然後再進一步慎重考慮答案。選擇題完成後,應把答案及時填入答題卡,以免後面因時間緊而漏塗、錯塗。

(2)看清題意,避免答題時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如果有字數限制的,要嚴格按照規定的字數去表達,無把握回答的,要先在草稿紙上草擬答案,然後謄寫入答題卷,尤其要注意答題時千萬不能出現"越出界外"的現象。

(3)大作文必須根據題目要求,做好審題立意、選擇材料、謀篇布局和駕馭語言等方面的工作,力圖把文章寫好。

(4)復查:一般來說,回答問題時所產生的最初答案有一定的可靠性,不要輕易改動,在復查時若要改動答案,必須以充分的理論根據作前導.

(5)字跡:文字書寫規范也是很重要的。語文的閱卷都是在網上進行,書寫規范可以防止被扣掉卷面分,尤其是需要大面積書寫的作文、閱讀部分非常需要注意。

(6)把握時間,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利用時間答題,使其效率最大化。

Ⅵ 語文考試考什麼

中考主要考一些古文吧、還有最多的是一些課外閱讀
要提高語文成績,首先你得背那些古詩、多讀一些作文書
應該就沒啥問題了

Ⅶ 語文考試的答題技巧有哪些

語文考試中的答題技巧
一、病句辨析題
答題技巧: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二、語言連貫題
答題技巧:先從語句形式方面考慮,要求話題一致,陳述對象一致,敘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與上下文思路保持連貫。還要注意語言音節上的和諧及押韻。再從語句內容方面考慮,在時間上、事理上注意先後順序。還要在上下語句中找到相對應的信息。語言風格要前後一致。
三、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對文段用心地默讀三遍。注意文段後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繫上下文進行推導。認真閱讀最後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
四、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五、如何讀懂科學文
注重整體閱讀,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並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閱讀題目,找出選肢相對應的區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應證。
六、怎樣讀懂文學類文章
邊讀邊劃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詞、句。第二遍閱讀時可以只看這些劃了的詞句,就能把握這篇文章的大意。議論性文章特別要注意論點和結論,敘事性文章看劃出的詞句就能理清這篇文章的情節結構。
七、 句式仿寫題
答題技巧:看清列出題干幾點要求,分析仿寫句,琢磨句式特點及表現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內容,搜索仿寫材料,展開聯想和想像,按要求仿寫,仿寫句子與例句一一對應,盡可能使句子寫得新穎,有深意。
八、賞析類題目
答題技巧:怎麼問,怎麼答,不要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他。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呼告(兼擬人)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Ⅷ 關於語文考試中的事

記敘文
1、概括題:誰+干什麼
要有共有信息,「誰」和它給的概括的主語相同.
2、品味詞語:首先看看是否運用修辭方法.然後聯繫上下文寫出詞語體現出的淺層意義,體現了全文的中心.
3、過度句的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承接了上文的……,引出了下文的……
4、結尾句的作用:總結全文、點明主旨、揭示中心、升華主題、深化中心、與前文呼應。
5、環境描寫的作用: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①、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②、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①、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②、推動情節發展;
③、渲染氣氛;
④、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⑤、突出、深化主題。
6、開放性閱讀試題:
這類試題實際就是要考查學生對選文內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寫作、閱讀與學習方法、閱讀與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
②、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
③、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
④、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
⑤、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
⑥、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
⑦、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
答題方法:第一步先劃出題乾的要求,第二步根據要求確定幾點。第三步依據采分點答題。一般是觀點----聯系實際-----結合原文收筆。特別注意:啟示、感受(個性化感悟)尤其是要聯系思想傾向、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議論文
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找出題目指向段、句,提煉,對接,修改,轉換。
②找出題目指向段,聯繫上下文理解,
③找出題目指向段,提煉對接。
主要是在文中找答案,不需要太多的理解感悟,就不多說了...

議論文
1、指出文章觀點。引導學生關注論點標志性詞語並在全文中印證。
位置;開頭結尾居多。
論點是一個表判斷的肯定句.(如:……是……)
2、分析論證角度。從論證內容和論證方法上考慮。
論證方面:關注分論點。
3、補充論據。考學生積累。一般都是非常常見的
4、分析論證過程。引導詞+論證方法+原文概括內容+作用
5、聯系實際就文章觀點談自己的見解。
還滿意么?

Ⅸ 語文考試閱讀回答方法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 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 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
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 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託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 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
需要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准確地表達出來。
7、 比較閱讀理解。
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以上是有關記敘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8、 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就是三種: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

Ⅹ 語文考試時如何賞析

一、解讀詩句,整體感知,把握「六要素」
鑒賞古詩的基礎是要具備有關古詩的知識結構,比如通過多讀古詩,全面把握古詩的特點,了解古詩的體例、古詩的一般表達技巧和古詩的常見語言風格;鑒賞一首古詩的前提是讀懂這首詩歌,即能准確解釋詩句、整體感知詩的「六要素」——「何景」、「何物」「何人」「何事」、「何情」「何理」。
1、從標題、體例人手,參悟詩歌的內容大意。
詩歌的標題往往明示著詩歌的主要內容。如「送元二使安西」,交待了送別的對象、朋友的重任、到達的地點,這是在送別友人;「登高」,交待了這首詩是寫作者登到高處的所見所想;「京口北固亭懷古」,交待了作者登臨的地點,內容是懷古傷己;「徵人怨」,明示了這首詩寫的是戍邊將士的怨恨……總之,詩歌的標題是全詩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同學解題時往往忽視了標題,這就會影響到對詩歌整體內容甚至情感基調的把握。
古代詩歌撞語言形式可分為古體許、近體詩、詞、散曲等;技內容可分為抒懷詩、送別詩、邊塞詩、愛情詩、節令詩、諷喻詩、旅遊詩、詠史待、詠物詩、軍旅詩等。根據詩的體例,我們可以把握詩歌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上的一些規律(詩的體例大都在標題中有所顯示)。如詠史(懷古)詩,大都從眼前景物寫起,懷古而傷今,懷人而傷己,借古而諷今。從而抒發物是人非、光陰易逝、今非昔比、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等感情;如送別請,大都藉助景物渲染,抒發離愁別緒;再如邊塞詩,其共同特點是創設蒼涼、曠遠、凄清之意境,或寫邊塞風情,或述徵人之怨,或訴思鄉之苦;田園詩以清新自然幽雅見長;詠物詩則以托物言志明理為要。可見掌握古詩的·體例「對於解讀詩歌至關重要。
2、從詩歌作者人手,知人論世,把握詩歌的廣義語境。
這是同學們容易忽視的一個環節。詩歌作者所處的時代,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負、人生觀,往往決定了詩作的思想感情。屈原憤世疾俗,陶潛厭惡官場,杜甫憂國憂民,李煜感時傷世「…他們的詩歌里都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彰顯出鮮明的思想特徵。另者,詩人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審美習慣和審美情趣,其詩作都有各自不同的語言風格和創作原則。同是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常以香花芳草寒托物言志,以表達自己的高風亮節;李白則以名山大川來扦懷述志,以張揚自己孤傲不馴的思想個性和清新飄逸的語言風格。同是田園詩作,陶潛的質朴自然,樂中蘊含不滿;王維的許中有畫,清新富含哲理。同是豪放派詩人,蘇軾的詞氣勢磅礴,雖感壯志未酬但不乏樂觀曠達;稼軒的詞沉鬱頓挫,雖述報國大志但常帶幾多酸楚……解讀詩歌時,同學們務必關注自己所熟悉的作者,進而把握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的語言風格和常用創作手法,以利於盡快准確地分析詩歌。

熱點內容
天才的英語 發布:2025-05-19 19:40:53 瀏覽:547
2016繼續教育考試答案 發布:2025-05-19 17:57:30 瀏覽:128
學生喜歡的教師 發布:2025-05-19 17:55:49 瀏覽:778
白涼粉是什麼原料做的 發布:2025-05-19 17:32:44 瀏覽:381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