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具數學
㈠ 何謂蒙氏感官教肓和蒙氏數學教肓
蒙氏感官教肓是讓孩子培養強烈的邏輯性、讓孩子學會靈活地操作、可以創造性地工作。孤立化、精確性、美觀、自我控制及具有探索性的感官教具設計極具經典,它對幫助孩子整理感官的印象、擴大孩子的直覺領域、豐富感官經驗、引導孩子自發性的自我教育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蒙氏數學教肓是由於數的抽象性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決定了幼兒學習數學,首先應將抽象的事物轉化為具體的事物,從而依靠反復作用於事物的動作來加深理解數的概念,發現
數學的內在規律。如果教師只是用語言傳授或直觀演示,幼兒不能真正理解數中的相互關系,只有通過自己的操作,幼兒才能真正理解並建構數的概念關系。如:認
識十進位,用金色串珠讓幼兒理解10個「一」合成1個「十」;10個「十」可以合成1個「百」;10個「百」可以合成1個「千」,而揭示「個、十、百、
千」各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幼兒可以直觀形象地看到它們之間的關系,因此,蒙氏數學教育與傳統數學相比較更有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
㈡ 蒙氏數學的目的說左右
提到開發孩子智力,很多家長想到最多的是計算等數學知識,但殊不知方向認知,也是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一環。
我國教育部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
「小班幼兒應具備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間位置與方位,理解上下、前後、里外等方位詞。」
是不是有家長經常糾正孩子:「這只鞋是穿在左腳上的」,「勺子放在碗里」,「小鳥在樹上不在樹里」等等,即便家長說了又說,孩子還會時不時犯小錯誤。
家長朋友不要著急,孩子認識方向的順序,一般是先認識上下,再前後,最後是左右。
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先以自身為中心來辨別方向,再逐步發展為以客體(他人或物)為中心辨別方向,是比較合理和科學的方法。
4個幼兒園親子游戲,教孩子輕松認識方向!
1、好孩子自己穿衣服
所以我們先從最簡單的幼兒園親子游戲「穿衣服」做起。早上給孩子穿衣服時,可以跟孩子玩游戲:
「我們今天先穿上面的衣服好不好?快把左手伸出來吧!裡面穿超人那一件吧!」
接著再告訴孩子要穿下面的衣服了,「小褲褲我們先穿右腿吧!最後跟爸爸/媽媽一起穿左腳的襪子好不好?」
包括穿鞋子,也可以像這樣,有意識訓練孩子,給孩子梳理出基本的上下、左右、里外等方位意識。
2、123!木頭人!
小朋友們都很崇拜軍人叔叔,可以將木頭人游戲和軍人叔叔形象結合起來,和孩子玩特殊的「木頭人軍訓游戲」,孩子一定很樂意配合家長玩這個游戲。
教孩子聽口令做動作,教會孩子基本的立正、稍息後,再教他向左向右轉、向後轉以及前進後退等動作。
例如爸爸扮演壞人,媽媽吹口哨喊口令:「壞人來了,預備向左轉!向前走!」伴隨121口令,孩子向前走,媽媽可以再喊口令:「木頭人!立正!向右轉!」等等口令,引導孩子躲避「壞人」。
幫助孩子認識方向的同時,還能鍛煉孩子迅速反應能力,拉近親子關系,一舉多得。
3、躲貓貓
躲貓貓是家長和孩子之間常玩的一個游戲,雖然孩子藏得都很簡單,但是家長不要一下子就找到哦,會破壞游戲的趣味性。
家長和孩子一起數完10個數以後,等孩子藏好後,家長慢慢尋找。在找的過程中,家長盡量對每一處進行准確的方位描述,包括找到孩子藏的地方:
比如 「爸爸現在在客廳中間,寶寶難道在餐桌下嗎?不對,應該在門後吧!哎呀沒有,好吧我再去我是看看,馬上就找到你了哦。」
當孩子進行尋找時,也要求孩子大聲地「實況報道」。一方面可以通過實際操作認識方位,大聲說的時候,家長也能判斷孩子到底知道多少,另外,躲貓貓還很熱身哦~
4、東升西落的太陽
等到孩子學會如何區分上下、前後和左右之後,就可以教孩子認識東西南北了。
最簡單的是以太陽為參照物,告訴孩子白天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而晚上太陽下班後就輪到月亮工作了,月亮接替太陽在西邊沒做完的工作,所以從西邊開始升起了,等到天亮月亮就走到東邊了,剛好太陽又來和月亮換班啦!
雖然是虛構的小故事,不過可以讓孩子認識東西,等孩子掌握東西後,就可以教孩子認識南北啦:
張開雙臂,左手對著東邊,右手對著西邊,那麼面對的就是南邊,背對的就是北邊了。
不過要告訴家長的是,辨認方向不要強求孩子,能在游戲中引導是最好的,如果孩子不願意或者掌握不了也不要著急,強迫孩子必須學會,會導致孩子負面心理。所以,建議家長順其自然去引導,在生活中自然引導教育,切不可急於求成!這4個幼兒園親子游戲快和孩子們玩起來吧!
㈢ 蒙特梭利一共有多少套教具
蒙特梭利教具(四類)感官教育(20多種);數學教育(40多種);語言、科學文化教育(20多種);日常生活教育教具(10多種)
家庭套裝(20件左右);88件;137件;182件等套裝;
㈣ 蒙氏數學教育的特點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1、數呈現方式的整體性:在向幼兒介紹新的教育內容時一般是以一組或以10為單位直接介紹給幼兒。這種學習使幼兒能更清楚地了解數之間的關系,了解序列間的規律,能有效提高幼兒的概括能力。
2、教學方法的滲透性:注重數學與日常活動的聯系及各學科之間相互聯系,使幼兒在各種活動中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有助於引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重視感官教育。
3、幼兒的直接操作性:注重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獲得經驗,相信孩子的自學能力,為幼兒的自主學習創設環境。同時蒙特梭利的數學教育特別注重培養幼兒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操作中培養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數學,在感官教育中建構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並且利用多種形式訓練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如各種游戲。
4、剛剛好教育:教具不以年齡為主,而是按幼兒的能力由幼兒自主選擇游戲的內容,做多做少,完全由孩子以自己的理解和興趣出發,使孩子絕對不會有自卑感和厭倦情緒,從而長久地保持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信。
5、豐富的內容:蒙氏數學教具共十大系列,十五種構形,十一種顏色組成,如果配以家長和孩子的手工操作,不僅可以學習數學,還可以做多種變幻的拼圖游戲。孩子既便每天操作,演變,也絕少重復,因此其豐富的內容可使孩子保持永久的興趣。
蒙氏教育基本原則: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反對填鴨式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蒙氏教育
㈤ 蒙氏感官教具三要素與數學有怎樣的關系
就是故事與主題的關系,通過大規則下的豐富性提升興趣,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
㈥ 蒙特梭利蒙氏數學與平時的數學有何不同
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為目標,主張讓兒童處在「有準備的環境」之中,通過「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發展。兒童、教師、環境和教具構成了蒙氏教法的四要素,這四要素的有機結合是蒙氏教法得以成功的關鍵所在。
蒙氏教法可以概括為:給兒童以自由,有自由才有選擇;給兒童以興趣,有興趣才有專注;給兒童以合作,有合作才有建構;給兒童以活動,有活動才有經驗。
㈦ 請教 關於蒙氏數學教具
我們中心採用蒙式教學法,有蒙式教具,歡迎你可來參觀,體驗,還可以優惠購買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