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題語文
Ⅰ 一年級上學期語文附加題。
以春開頭的四字成語寫四個;春回大地、春風送暖、春意盎然、春暖花開、
以夏字開頭的四字成語寫四個;夏日炎炎、夏陽酷暑、夏日可畏、夏意正濃
以秋字開頭的四字成語寫四個;秋高氣爽、秋高氣爽、秋水伊人、秋風習習
以冬字開頭的四字成語寫四個:冬扇夏爐、冬日可愛 、冬天寒嚴 、冬烘頭腦
Ⅱ 語文附加題
.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劉致 醉中天 西湖春感 )
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登高 )
3.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李商隱 錦瑟 )
(二)名著閱讀填空
1.紅樓夢中,香菱向黛玉學寫詩,黛玉要她先把杜甫的七言律讀一二百首,再把李白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
2.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後,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梁山泊英雄有三人對此直言反對,請寫出其中兩人的名字武松 魯智深。
Ⅲ 小學 語文 附加題
零存整取-(積少成多)
長途電話-(遙相呼應)
鸚鵡學舌-(人雲亦雲)
戶外峰秀-(開門見山)
戶戶垂柳-(有所建樹)
海底撈金--(獲益匪淺)
翻印底片--(顛倒黑白)
古文譯注--(引經據典)另一答案是「深入淺出」
高談闊論--(東拉西扯)很多答案是「誇誇其談」感覺不太對。
畫地為牢--(固步自封)
Ⅳ 中考語文附加題都考些什麼
去年剛中考完的我。。表語文沒有附加題
Ⅳ 要幾道語文附加題
羆(①) 說 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發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罌火(④),而即之山。為鹿嗚以感其類,伺其至,發火而射之。貙聞其鹿也,趨而至。其人恐,因為虎而駭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⑤) 搏(⑥) 挽(⑦) 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
【注釋 】: ①羆:獸名,又名馬熊或人熊。② 貙(chū ) :獸名,形狀像狐狸而形體較大的一種虎屬猛獸。③ 寂寂:悄悄地。④ 罌火:用瓶子裝著火。嬰,一種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楸住。⑥搏:搏擊。⑦ 挽:拿來。
14.用「 / 」給下面的文字斷句(斷3 處). ( 3 分)
貙 走 而 虎 至 愈 恐 則 又 為 羆 虎 亦 亡 去。
15.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 、羆之狀,被發人立(通「披」) ( 2 分) B、為鹿鳴以感其類(感動)
C 、伺其至,發火而射之(點燃) D、貙聞其鹿也,趨而至(快步行走)
16、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3 分)
其人恐,因為虎而駭之。
意思:
17、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 分)
答案: 14 .走而虎至 / 愈恐 / 則又為羆虎亦亡去。
【 評分標准】 共3 分。斷對一處得1 分。
15 、B
【 評分標准】 共2 分。
16、那人害怕了,就模擬老虎吼叫的聲音來嚇唬貙。
【 評分標准】:3 分。不必苛求字詞落實,意思對即可。
17、:人要立足社會,靠的是真才實學;如果一味依賴外在力量,反而會害了自己。(或:諷刺了社會上那些不學無術、缺少真本領的人;這種人雖然能依靠欺騙手段矇混一時,但在緊要關頭,難免原形畢露,以致害了自己。)
【評分標准】共2 分。答對一點給1 分。
(二)詹懋舉以工為師
萬曆末,詹懋舉為潁州守①,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者。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②,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見一老人,貿薪入城,薪擔頭常囊琴③,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之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選自清朝王士禎《池北偶記》)
『注』① 守:鎮守,做……知州。穎州,在今安徽阜陽一帶。② 一過:一遍 。③ 囊琴:用袋子裝著琴。
2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若議其善否者 否:差,不好 B.、工即鼓前曲一過 鼓:彈奏
C、 曾見一老人,貿薪入城 薪:薪金 D.、受工之直而已 直:同「值」,價錢
22、請將文中畫線句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23、試概括詹懋舉的性格特點或談談本文給你的啟示。(2分)
答案 21、C
22、我有一具(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贈送的,現在我把它獻給您。
23、(1)有氣度,不擺架子,虛心求教;(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認識自己的不足;學問不分貴賤,虛心好學方能不斷進步,不斷學習才能超越自我。
晏子諫殺燭鄒
景公①好弋②,使燭鄒③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註:①齊景公,春秋時代齊國國君。②弋,將繩子系在箭上射。③燭鄒,齊景公的臣僕。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詞的意義。(2分)
①使燭鄒主鳥,而亡之。( ) ②是罪一也。( )
(2)翻譯: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2分)
我的翻譯:
(3)讀完這個故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寫出一點即可)(2分)
我的感悟:
2.欣賞詩歌,回答下列問題。(4分)
天凈沙 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一切景語皆情語。全詩通過豐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氣氛,抒發了詩人極其 的情緒。(2分)
(2)「小橋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2分)
我的分析:
1(1) 2 丟失; 這(此)。
(2) 2 讓諸侯聽到此事,(會)以為我們的國君看重鳥兒而輕視士人。
(3) 2 示例:1.凡事應從大局考慮,不能輕率行事,因小失大;2.說話應注重語言藝術,使人易於接受;3.應知錯即改。(能寫出一點即可)
2(1) 2 蕭瑟蒼涼(凄涼);孤寂愁苦(悲傷)
(2) 2 以樂景寫哀情,反襯離人思鄉的愁緒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4題。
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行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選自《世說新語》)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 稱: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劃線句沒有標點符號。請在需要加標點的地方用「|「標出來。(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強 行 綏 之 以 德 弱 者 撫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兩次問陳元方。請你用自己的話把袁公兩次問話的主要意思說出來。(2分)
4.指出陳元方第二次答語的巧妙之處。(4分)
答案: 附加題:
1.(1)稱贊,贊許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強者綏之以德 | 弱者撫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錯、漏、多1處均扣1分,扣完該小題分值為止)
3.第一次問元方父親在太丘為官時是如何贏得稱贊的,第二次是問自己和元方父親究竟誰效法誰。
4.借周公和孔子沒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親並不存在誰效法誰的問題,既尊重了袁公,又維護了父親的尊嚴,顧全了雙方的面子。
參考譯文:
陳元方十一歲時,有一次去拜會袁公(紹)。袁公問:「令尊在太丘縣認職時,遠近的人都稱贊他,他是怎麼治理的呢?」元方說:「家父在太丘時,對強者用恩德來安撫他,對弱者用仁慈去體恤他,放手讓他們安居樂業,久而久之,大家就對他老人家越來越敬重。」袁公說:「我從前曾當過鄴縣縣令,正是這樣做的。不知是你的父親效仿我,還是我效法你的父親?」元方說:「周公、孔子生在兩個不同的時代,雖然相隔遙遠,但他們的做法卻是如出一轍,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Ⅵ 高考文科語文附加題考什麼
第一題是文言文包括斷句,翻譯和有關文章內容的簡答題
第二題是名著,有選擇和簡答題,主要是考記憶
還有文字應用,就像歸納題
Ⅶ 小學語文附加題(含答案)
、請根據提供的情境填上不同的成語,每空一個。
面對這場考試,你做了充分的准備,感到很有把握,用一個成語來描繪: ;來到考場,每個人的心情是不一樣的,你此刻的心情是 ;看看你的監考老師,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他(她)的外貌: ;再看看你周圍的同學,他們個個埋頭答題,好像答得很順手,你想到了成語: ;這時候,你也該集中注意力, 地答題了;不管考試結果如何,你會做到 。
Ⅷ 四年級語文附加題
2、
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③)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⑤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⑦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⑧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⑩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