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預習
1、通讀課文
首先就是要閱讀課文,對內容有大致的了解,有同學會說,我看不下去課文,同樣是課文,我們在看歷史和語文時感覺就很不一樣,看歷史時,會覺得很有意思,你很想去了解他的全貌,而我們在讀課文時,也要有這樣的感覺,要知道,被選入到課本中的課文那肯定是有內涵有價值的文章。在瀏覽課文的過程中,學會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識生詞
在閱讀課文時,難免會碰到不認識的字詞,先圈出來,在讀完後,再利用字典來掌握讀音,有一些字筆畫較多,較難掌握,可以多抄寫幾遍,掌握字的正確寫法,一定要注意筆畫順序哦。學習生詞也是語文的一個重點。
3、再讀課文
在掌握了課文的生詞後,接下來就要再仔細把文章讀兩遍,這時讀課文要一字一句一段認真的讀,並推敲作者的遣詞用句和表達方式,理解作者的描述有沒有其背後隱藏的含義。可以利用工具書或網路查詢作者寫文章時的時代背景,藉助這些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通過文章要表達的意思。
4、做課後練習題
語文也是有課後練習題的,課本上的課後練習題一般較簡單,但通過這些題目可以更好的掌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可不要看題目太過簡單就不管。
5、朗讀和背誦
語文學習,少不了朗讀和背誦,很多課文和詩詞都要求背誦,古詩詞文章默寫的題目在中高考中是必考的題目,也是必拿分的題目。在預習到一些篇幅不是那麼長的文章時,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來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而朗讀也是背誦的前提。
2. 怎麼預習語文語文預習要哪幾個步驟
1.將課文先讀三遍,找出不會讀不會講的字、詞語,把不認識的字查字典標音,讀得不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查字典、詞典.挑出來的字、詞一定要查字詞典弄會.
3、學過後,把詞語、生字默寫,做到准確無誤.
4、將課文分段,說出每段的意思;
5、默讀課文,說說文章的大概內容,了解中心思想和結構;
老師的說明:
首先,把新課輕聲地朗讀幾遍,了解一下課文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接著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試著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然後在初步弄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來表達中心思想;最後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
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
要勤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1作者簡介
2生字詞
3文章結構
4中心思想
5寫作手法(藝術特色)
5難點剖析(重點語句)
建議你使用教材全解將講解抄在書上,老師看的好,也加強記憶!
淺談初中生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
一、運用「讀書五步歌」,提高預習興趣
第一步:看,就是先看一遍新課的所有內容,包括注釋、練習.
第二步:畫,就是畫出需要弄懂的地方,如語文中的生字、新詞,以及難理解的語句.
第三步:查,就是查工具書,要把查出的內容多讀幾遍,牢牢記住並掌握它的意義;如語文中遇到新詞,不僅要知道它的解釋,還要聯系課文,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和用法,數學中遇到新的概念,要弄清概念的產生及概念的內涵和應用范圍.
第四步:讀,是在一看、二畫、三查之後去朗讀課文或讀解題過程、知識形成過程.朗讀的好處不僅是幫助記憶,而且還能幫助你理解新課的內容.
第五步:記,到了這里,預習並沒有結束,還差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筆記一記.「記」有兩個意思:一是記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新的知識要點;二是記下預習中發現的疑難問題.這就是說,把課本中容易解決的問題先解決掉,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集中起來,拿到課堂上來解決.這樣,你在聽課時就會全神貫注,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培養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問題,提高學習效果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有疑問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創新.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培養創新思維要從培養質疑問難開始.
每次講新課之前,我都引導學生參照預習要求和課後思考題再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通過預習,學生能初步認識,熟悉課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問題.所以要引導學生運用劃劃、點點、記記等標記,把課文中不理解的字詞、語句以及課後問題作標記,並提出質疑.這樣,使學生做到在課堂上的聽課有目的性,帶著問題來聽課,提高聽講效果.此外對能在預習中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應及時表揚和鼓勵,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總之,只要老師能有計劃,有步驟,堅持不懈的指導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導,久而久之,學生良好預習習慣便能養成,自學能力也隨之發展.實踐證明,通過有效的引導學生預習,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普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學生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教學的效率,普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學生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
語文預習五步法
預習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環節.預習做得好,會使課堂上的學習更有目的,學習效果更好,長期堅持,自然會逐漸提高閱讀能力.每個同學都應重視預習,養成預習的習慣.
預習要講究方法,科學的預習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以下五種方法簡單易行,收效顯著.
1. 「圈」:在預習課文時邊讀課文,邊把生字用紅筆圈起來.讀完課文之後再看註解,沒有註解的再查字(詞)典,弄清字形、讀音、字義.最好有一個專用本,把這些生字記下來.這有助於理解課文,便於復習、記憶,長期積累,肯定會增加識字量、用字量,避免或減少寫錯字.
2. 「點」:預習課文時把文中某些表現力特別強的詞語,用著重號標在這些詞語的下面.例如,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准確,哪個詞語用得生動,要仔細揣摩、研究.每位作家在寫作時都要字斟句酌,因此我們在預習課文時,對文中的詞語千萬不要蜻蜓點水,要用心琢磨文中的詞語,品味作者為什麼用這個詞,如果換一個詞效果會是怎樣.肯下苦功夫琢磨,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還對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3. 「劃」:我們學的課文,是專家從眾多名家的作品中精選出來的,說都是精品並不為過,文中一定有突出表現中心思想、表現人物性格的句子,或說理精闢、描寫生動的句子,也就是說,一定有閃耀著思想文採光輝的句子.在預習課文時,把這些句子用曲線或直線劃出來.經常練習劃出這些句子,必定會提高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同時還會提高作文時遣詞造句的能力.
4. 「評」:「評」是指對文中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遣詞造句、寫作技巧等方面進行評論.自己有什麼看法,有什麼想法,贊成的或批評的,在課文的空白處評上幾句,批上幾條,說對說錯都不要緊.這是鍛煉和提高自己獨立分析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剛開始可能寫不了一兩句話,也可能抓不住關鍵的地方來評.但不要著急,只要堅持練習,就會逐漸抓住關鍵性的問題,評論的字數也會逐漸多起來,分析問題的能力自然會相應地提高.
5. 「摘」:即摘抄,就是把自己認為文中重要的優美的詞語、句子或段落抄在預習本上或活頁卡上.這是積累語言材料的一種重要方法.堅持摘抄,不但會豐富自己的詞彙庫,還會增強口頭或書面的表達能力.當然摘抄需要時間,需要下功夫,但為了提高能力,花些時間、下些功夫,還是值得的.
怎樣記課堂筆記
記筆記是我們在學習中經常要做的事情.可是有些同學不會記筆記,特別是對語文課,常有同學反映筆記記不下來.這里就談談怎樣記好課堂筆記.
確定內容記課堂筆記一定要明確記什麼.一般要記好下面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應抓住老師講的「新」知識,「新」內容,記清記全,而對那些以前記過的,可以寫上見何處就可以了.二是要集中精力記好自己所「缺少」的內容,通過記筆記來彌補自己知識的缺漏.三是要記好那些「實用」的內容,如自己訓練或考試中容易出錯的知識.四是要記「法」,即記好那些帶有規律性的知識,如怎樣分析詞的語境意、如何辯析同義詞的細微差別等.還有那些與自己的愛好有關的、對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有幫助的,或對自己的學習有啟迪的知識,都是應該記錄的.
抓住重點有的同學記筆記不善於抓重點,總以為老師的板書才是重點,便機械地一字不漏的照記不誤.其實大可不必.應抓住重點內容記錄,
一是老師板書的課文的結構圖解、關鍵性的內容等;
二是老師特別強調的重點和難點;
三是對你理解課文內容有幫助的一些關鍵性的知識.如不抓重點,從老師一開講就埋下頭來,耳聽手寫地記個不停,結果是一節課下來,自己搞得頭婚腦脹,對老師講的知識很可能仍是糊里糊塗,不知所以.
講究方法首先要注意記筆記的方式.記筆記有用筆記本的,有記在書上的,也有二者結合的.用筆記本結合書本的方式效果是比較好的.對老師板書的較為完整的、文字量比較多的內容,如課文結構圖、人物及情節分析等,可記在筆記本上,使之一目瞭然;對字、詞、句的分析,課文的段落層次以及有爭議的地方,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等,可直接記在書中與之相應的地方,既省時,又方便復習.
其次要講究方法.記筆記可以用符號法.符號有多種,最常見的是加圈點、劃線以及標問號、嘆號等.如用「|」或「||」表示段落層次,用「·」表示重點詞語,用「」表示需要掌握的生詞,用「~~」表示精彩的句子,用「——」表示中心句,用「?」表示疑問等.各種符號所表示的意思要始終一致.也可以用批註法.如對字詞的注音解釋,可以直接批註在字詞的上面,也可以集中批註在書頁上下的空白地帶;對重點詞句的分析,也可以批註在相應句段旁邊的空白處,說明其含義或用法等.還可以用寫意法,如對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意思可以記在段末篇尾.
注意速度老師講課的速度一般是每分鍾90字左右,而學生聽課作筆記的速度是每分鍾20—40字,不少同學埋怨老師講的太快,記不下來.其實,老師講課的速度是有一個制約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這就要求我們在記筆記的時候注意記的速度,掌握一些速記的方法,用符號法記筆記不失為一種快速的方法.此外還可以用壓縮的方法來記,即抓住老師講課中的一些關鍵性的話,用簡短的詞句去概括一段話的意思.要提高記的速度,專心致志聽講是關鍵,只有對老師所講的內容真正聽懂了,理解了,才能進行准確的壓縮、記錄.
及時整理在課堂上作筆記,為了跟得上老師的講授,難免有缺漏和筆誤,以後不好用.因此,課後要趁熱打鐵,對照書本,及時回憶有關信息,對筆啟出現的缺漏、跳躍、省略、簡記等補充完整,對筆誤的地方及時糾正,對錯誤之處或不夠確切的地方進行修改.還可以編號分類,舍棄無關緊要的.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並鞏固記憶的效果,而且可以培養我們嚴謹而周密的學習習慣,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3. 語文預習的步驟
語文課文預習的方法與步驟
班別: 姓名:
第一步 在每個自然段前面的空格處用「1、2、3…」標出自然段序號。並將課文至少讀三遍以上,力求讀正字音、讀順句子。
第二步 把課後的生字全部註上拼音,並組詞,選三個你不懂的詞語用字典查閱意思,寫在旁邊。
第三步 查閱作者和寫作背景資料,寫在書本上。
第四步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用一句話或幾句話概括,並寫下來。(譬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一個什麼人,描繪了一些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
第五步 讀完課文,選擇你認為優美的三個句子劃下來,反復揣摩,寫下你的感悟。
【預習後,請家長檢查,簽字。明天回來組長檢查(第一組:鄧於翠;第二組:吳苗 第三組:賴超俊;第四組:陸家豪),沒完成的把語文書收上來。】
語文課文預習的方法與步驟
班別: 姓名:
第一步 在每個自然段前面的空格處用「1、2、3…」標出自然段序號。並將課文至少讀三遍以上,力求讀正字音、讀順句子。
第二步 把課後的生字全部註上拼音,並組詞,選三個你不懂的詞語用字典查閱意思,寫在旁邊。
第三步 查閱作者和寫作背景資料,寫在書本上。
第四步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用一句話或幾句話概括,並寫下來。(譬如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介紹了一個什麼人,描繪了一些什麼景,告訴我們哪些知識,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等。)
第五步 讀完課文,選擇你認為優美的三個句子劃下來,反復揣摩,寫下你的感悟。
【預習後,請家長檢查,簽字。明天回來組長檢查(第一組:鄧於翠;第二組:吳苗 第三組:賴超俊;第四組:陸家豪),沒完成的把語文書收上來。】
4. 如何預習語文
如何預習語文
預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麼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麼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以為是預習。結果與老師要求的甚遠,預習與不預習半斤八兩,那麼如何搞好預習呢?
一、粗讀課文,解決字詞,了解主旨
預習課文,應對課文有一個大概了解。為此就應首先粗讀課文,解決字詞,掃清障礙,弄清課文的主旨,知道課文圍繞什麼而寫,寫了些什麼,線索是什麼,文章好在哪裡。
二、劃分層次,抓住主體特點,了解課文重點
在粗讀課文的基礎上,應抓住文體特點,進行層次劃分,了解段落大意,知道課文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進而對全文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在層次劃分的時候,還要把握重點,知道文章詳寫的是什麼,略寫的是什麼。比如《背影》作者重點寫了父親在南京的逗留卻寫得十分簡略,而這正是為了突出父子之間相愛相憐的真摯感情!
三、對課文重點進行嘗試性分析
在掌握課文的重點之後,應在教師講解之前,進行嘗試性分析,而不要被動的等待老師講解。通過分析,找出課文是怎樣突出主旨的,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或說明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為什麼用這些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為什麼用這些方法,從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四、結合課文,解決課後題
在對全文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充分的預習之後,要嘗試性地解決課後題,以檢查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時查漏補缺,同時對不能理解的問題,可以先畫下來,當作自己的難點,以備聽課時認真聽講,當堂解決。
五、擴展、聯想、想像、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
預習課文,不要只停留在課內,還應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發揮自己的聯想、想像,達到鞏固、運用和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如,讀了朱自清的《春》之後,可以考慮一下,賣炭翁老人的命運如何等等。以上預習方法,對中學生的預習會起到一定作用。希望同學們在預習時,多思考,多動腦只要認真扎實,就一定能夠收到實效,就一定能夠達到預習的目的!
5. 小學語文預習方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預習方法有哪些
可以運用六步預習法: 1、搜集和課文內容、作者、文章涉及的事物內相關的資料,通容過查閱圖書有條件的進行上網查找; 2、初讀課文,預習生字,在讀書中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通過工具書進行自學,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3、預習詞語,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可以聯系文章內容進行理解,也可以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進行理解,還以查詞典,根據文章內容進行選擇; 4、預習段落,看整篇文章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分邏輯段,進行概括段意; 5、再次閱讀整篇文章,思考文章講了什麼內容,用一兩句話概括,最多不超過五句,訓練後逐步讓學生概括表達; 6、提問題,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提問題,盡量鼓勵學生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這是依據語文的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字、詞、句、段、篇的訓練。十幾年來,我一直用這種方法進行指導學生預習,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很快,尤其閱讀能力較強。
6. 語文預習方法步驟
第一步: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在每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2再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及生字所在的詞語圈出來,並在書後註上拼音,注音後讀三遍
3、在課文中用波浪線劃出含有二類生字的詞語,當即讀兩遍。(所謂二類字就是生字表上一排用綠色直線圈定的幾個字)
4、拿起書按順序讀一讀全部的這些詞語。課文後生字表描紅。
第二步:熟讀課文
讀好生詞是讀好課文的基礎環節,做好了第一步的生字新詞的工作,我們要開始讀課文了。
1、不求對課文內容有多少了解,但一定要讀熟。
我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添字,不錯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因為平時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在課堂上無法順暢地讀出課文)
有孩子問我讀到什麼程度,我說,熟練。
又有孩子問我,讀到什麼程度算是熟練,我說,快會背就算熟。(當然這個要求比較高,只是為了防止個別孩子」偷懶「)
2、用「——?」直線問號劃出不明白的地方,上課弄懂。
3、課後習題會做的在預習過程中完成。
第三步:組詞
我並不建議每個字都查字典,因為浪費時間。一些常用字完全可以通過閱讀生活實際組詞,個別難一點的,可以查字典。(組詞可以選取生活常用詞語或自己能理解的組詞。)
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
「先學後講」的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是在學生知識建構的基礎之上,這就需要從小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的?
首先要「確立預習任務,指導學生預習方法」—— 我們依據第一學段的課程標准要求,確立了預習的主要任務是:
⑴藉助拼音將課文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並劃出詞語。
⑵拼讀圈畫出的生字,讀准字音,看清筆順,想想記憶字形的方法。⑶讀通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4)思考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把這個預習任務打成小紙條,每生一份,要求孩子們貼到語文書的第一頁,在預習是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預習。要想幫助孩子們理清預習的步驟和達到的要求,我們還要上2~5節課內預習指導課。比如:預習要求中的「想想記憶字形的方法」,首先,就要帶領同學們整理我們學過了哪些記憶字形的方法。有加一加、減一減、換部件、比一比、組詞法、猜謎語等,再來觀察不同的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識記,有的孩子在預習時就記下了好幾種識字方法和大家交流。然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根據預習提示進行預習,在自主預習十課左右後,學生就可以脫離預習提示進行預習了。
7. 語文什麼叫預習
一、養成良好預習習慣的意義和作用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准備。葉聖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現代漢語詞典》就對預習解釋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而實際上,預習應該包含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即預先學習和預備學習。預先學習以預備學習為目標,預備學習以預先學習為基礎。預習是為了更好地聽課,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而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況且課堂上還要聽講,又要記筆記,就顯得既聽得緊張,又記得忙亂,對什麼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根本就抓不住,那麼在復習的時候就會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麼聽起課來就主動了,課堂記錄就有了重點,對老師的啟發性問題的反應就快,預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作為一名中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是取得好成績的法寶。好的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行為控制,保持智力活動的恆常性,而且會使人受益終生。
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預習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特別是剛上中學的同學,他們認為既然老師明天還要講,上課注意聽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預習呢?甚至有的同學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不可取的。為了取得聽課的主動權,提高學習的效率,那麼勢必摒棄這種觀念,重視預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預習的任務及方法
平時,許多同學一聽老師說要預習,就把課文看了一遍了事,他們認為這就是預習了。那麼這算不算預習呢?我想,這僅僅是預習的一個步驟,但還不夠。那麼到底怎樣才算是預習呢?怎樣預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總的來說,預習可以先從老師布置的預習內容做起。預習就是在看的過程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感到困難,哪些地方覺得有問題。至於具體的步驟應做到以下幾點。
1、閱讀。閱讀就是要閱讀單元內容說明、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閱讀文本教材,閱讀課文的注釋,閱讀課後的「研討與練習」。根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在聯系。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要了解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通讀單元各篇課文,在這過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課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個性來。當具體預習每篇課文,課前的提示及課後的練習均是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的很好資料,因此是決不能忽視它的作用的。這樣,我們就對整個單元和單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這就有利於我們日後對課文進行縱深的閱讀理解。而不同文體的文章,它的閱讀要求是不相同的。記敘文的閱讀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或語段,能理清文章的結構脈絡,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特色。而議論文和說明文的閱讀要求就不同了,在作這兩種文體閱讀時就必須線理解掌握它們的文體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和表現特色。
2、查閱。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麼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眼、腦、手並用,將預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用筆劃出來。如果這些問題書上有註解,那麼閱讀時可以對照注釋,自己弄懂它的意思;書上沒有注釋的問題,那麼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例如「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句話,「似乎」與「確鑿」兩個詞意思相反,用在一起看似矛盾,而在這里,作者將它們放在一起,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搞不清楚,可以在句子的下面用直線劃出來,再打上問號,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時候,你就可帶著問題聽,就會理解得更透徹些。再比如「而我們居然站在這兒,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行道樹》張曉風)這個句子,句中的「墮落」一詞如果沒有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所以我們就應該通過工具書去理解它的原義及引伸義等,閱讀時可結合上下語境進行理解,再不能理解的話上課時就應有所側重地聽老師講解,
3、思考。這一步是較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我們根據提示、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後習題是否能夠回答等。當同學們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帶著問題(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進行閱讀,看到課文中有問題的答案就直接在書上劃出來,並做必要的眉批。同時也可以將你認為作者寫得比較好的地方,或你認為有疑問的地方,在書的邊角上做記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等符號。這樣,當老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同學們也就容易心領神會。以《最後一課》為例:可以把描寫韓麥爾老師的語句、表情、動作、服飾的句子,和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劃出來,有的可以打上重點符號,並在書旁註上自己的評點。再如《金黃的大斗笠》一文中的擬人化的描繪語句十分有特色,預習時就可以將其劃出來,特別是一些關鍵的、生動的詞語。這樣,在自己的賞析下,再經老師課上的點撥,領會就更快了,理解就會更加深入。應注意的是在指導學生在進行預習思考時定要結合文章體裁的特點。如在預習說明文時,要引導學生去思考歸納出作者是抓住事物(事理)的哪個主要特徵進行細致說明的,在這說明的過程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說明方法在文章的表述中起到個什麼樣的作用,特別是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品味說明語言的准確性。
4、做筆記。在前面閱讀、查閱、思考的三個環節中做好筆記。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說法,強調的就是動筆對讀書的重要性。而實踐證明,做筆記對語文預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然,做預習筆記的形式有多種,可在書上做標記、眉批、尾批等,也可准備一本預習筆記本。那麼怎麼做預習筆記呢?比如預習《社戲》一文,看預習提示及注釋時,可把與作者相關的內容按名(作家姓名),時(出生時間),地(出生地點),評(對作家的評價),作(選自哪部作品)歸納出來。
名:魯迅,原名周樹人
時:生於1881年
地:浙江紹興市
評: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魯迅全集》
還可以在本子上設新詞欄,重難點等等,為上課做好充分的准備。
當學生做到了這幾點,聽課的時候,也就會比較容易地隨著老師的串講,理清楚老師講課的思路,體會到作者作文的思想感情,並且從中發現自己預習時存在的問題,哪些解決了,哪些還不明白,通過聽課、提問,求得及時解決。
預習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到一些問題。在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五個重要的環節,即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和應試。五個環節之間既是相對獨立,又是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所以對預習和復習要有個合理的安排,同學們不能一味預習只求往前趕而忽視了了對前面所學過的知識的復習,因此,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應科學地安排好預習時間的長短。再者,預習時切忌先入為主,鑽牛角尖,偏執地堅持自己預習時的錯誤理解,而聽不進老師的講解,甚至對老師講課的精華聽而不聞,這樣就失去了預習的意義。
總的來說,學生要培養和鍛煉自己的自學能力,就得掌握自學的方法,特別是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能力要提高就是要在預習的過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聽講,如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更能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對智力的開發是十分有益的
8. 語文預習的5個步驟
語文課文「五步預習法」方法與步驟
一、讀課文三遍
首先,把本篇課文讀三遍。一般生字都有標出拼音的,完全可以把整篇課文讀完,而且要有感情的去朗讀,一邊讀一邊在心裡理解這篇課文,讀了三遍後也能知道此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把大致內容說一次。
二、標出生字和分好自然段
把本課要記得的生字都要標出來,可以順便組好詞。還有把自然段分好,老師在上課時會問到,本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得做好記錄,第二天能正確回答。
(學生在完成標段後,對照課後生字表中需要「會認」的生字,在課文中用「O」畫出,而要求「會寫」的生字,用「□「畫出。實踐證明: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一看一畫就認了兩遍,方法簡易實用,識記生字效果較好。)
三、作者簡介要寫好
再來找出本篇課文的作者,他的簡介,歷史背景,是哪裡的人,做什麼工作的。這些可以網上查,也有輔導書,可以記錄下來。
四、重點,疑難點都要標出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什麼,主題思想是什麼,用鉛筆圈起來,為什麼要用鉛筆,是因為怕錯老師講課後好修改,不會把書畫得亂七八糟的,一些不懂的心中有疑問的也標出來,可以課堂提問,也可自己認真聽老師講課,慢慢理解和熟知。
五、把一些好詞好句記錄在好詞好句本子裡面
每個學生一般都有一本好詞好句記錄本,一個學生的作文就是這樣練得優秀起來的。慢慢地讓自己一天天積累大量的好詞好句,做到下筆如有神,做到詞彙豐富,讓你的作文更豐富更生動。
六、課後思考題先試做
每篇課文後面都有幾道思考題,和對本課課文的要求,先試著做做,把會做的先做好,不會的記錄下來,第二天老師會講解,然後自己再補上,把需要要背的段落用筆做個記號,然後一邊聽課一邊慢慢地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