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報
❶ 三年級下冊數學報26期思考題
9,10,11
❷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報答案
在選取樣本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所選樣本必須足夠大 B.所選樣本回要具有答普遍代表性
C.所選樣本可按自己的愛好抽取 D.僅僅增加調查人數不一定能提高調查質量
【答案】C
下列調查中,適合進行普查的是()
A.《新聞聯播》電視欄目的收視率
B.我國中小學生喜歡上數學課的人數
C.一批燈泡的使用壽命
D.一個班級學生的體重
【答案】D
賓館有100間相同的客房,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發現客房定價與客房的入住率之間有下表所示的關系,按照這個關系,要使客房的收入最高,每間客房的定價應為()
每間房價(元)
入住率
A.300元 B.280元 C.260元 D.220元
【答案】C
❸ 三年級下冊數學小報200字
篇一:可愛的小動物我最喜歡的動物是可愛的小白兔,因為它既活潑又可愛。小白兔有一個圓圓的小腦袋,頭上長著一對長長的耳朵,有時候耳朵會豎直,也會平放。小白兔還有一個短短的小尾巴。它的前腿長,後腿短。它的眼睛像紅寶石一樣。小白兔活動都在草坪上,它有時候會在草坪上跳來跳去,我可喜歡了。小白兔吃的食物有紅紅的胡蘿卜和綠油油的青菜,它可喜歡這兩種食物了。我和小白兔也經常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今天,我給老師講了一些我喜歡可愛的小白兔的事情,老師聽了,可高興了,我也開心極了。篇二:我喜歡的一種小動物我家魚缸里養著三條小金魚,其中一條特別惹人喜愛。它的眼睛鼓鼓的,像一對大燈泡。嘴巴小小的,一張嘴就吐出一連串的小水泡,像小朋友吹泡泡糖一樣。我給它取名「水泡眼」三條金魚經常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水泡眼」先停留在一個地方動也不動,等另外兩條小金魚躲好後轉身去找,可那兩條小金魚太狡猾了,神不知鬼不覺地跟在「水泡眼」的後面。害得「水泡眼」半天也找不到。過了一會兒,它一轉頭,才發現另外兩條小金魚。我家養的小金魚真有趣!
❹ 三年級下冊數學報答案
我覺得很難哈哈😄
❺ 三年級下冊小學生數學報第5周答案
3年級就能去精·銳啦
❻ 三年級下冊的小學生數學報1308期的答案
一、1.C2.B3.D4.D5.C6.A7.D8.C二、9.8010.5011.2012.穩定13.直角三角形14.18°,54°,108°15.216.85°三、17.畫圖略.18.(1)有4種規格的木棒可供小明的爺爺選擇.即規格為3m、4m、5m、6m的木棒;(2)選擇規格為3m的木棒最省錢.19.因為∠ADE是△BDF的一個外角,所以∠ADE=∠1+∠B=87°+28°=115°.在△ADE中,因為∠A+∠ADE+∠E=180°,所以∠E=180°-∠A-∠ADE=180°-30°-115°=35°.四、20.(1)圖中共有8個三角形,它們是△ABF,△BDF,△ABD,△AEF,△ACD,△ABE,△ABC,△BEC;(2)AD是△ABC,△ABD,△ACD的高;(3)BF是△ABD的中線.21.因為AE平分∠BAC,所以∠
❼ 三年級下冊數學小報的內容有哪些
三年級數學手抄報文字內容
登錄文庫APP,新用戶立得新人禮包打開APP
小學三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
共享文檔2020-04-182頁
小學三年級數學手抄報內容
【快速記住公式的六個方法】
記憶是知識的倉庫,學過的知識記得牢,積累的知識就豐富,而豐富知識的積累將為創造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怎樣才能提高學生記憶數學知識點的效果呢?下面培優教育的老師介紹幾種方法:
1、歸類記憶法
就是根據識記材料的性質、特徵及其內在聯系,進行歸納分類,以便幫助學生記憶大量的知識。比如,學完計量單位後,可以把學過的所有內容歸納為五類: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和容積單位;重量單位;時間單位。這樣歸類,能夠把紛紜復雜的事物系統化、條理化,易於記憶。
2、歌訣記憶法
就是把要記憶的數學知識編成歌謠、口訣或順口溜,從而便於記憶。比如,量角的方法,就可編出這樣幾句歌訣:「量角器放角上,中心對准頂點,零線對著一邊,另一邊看度數。採用這種方法來記憶,學生不僅喜歡記,而且記得牢。
3、規律記憶法
即根據事物的內在聯系,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進行記憶。比如,識記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聯系,即高級單位的數值×進率=低級單位的數值,低級單位的數值÷進率=高級單位的數值。掌握了這兩條規律,化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4、列表記憶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識記材料列成表格,達到記憶之目的。這種方法具有明顯性、直觀性和對比性。比如,要識記質數、質因數、互質數這三個概念的區別,就可列成表來幫助學生記憶。
5、重點記憶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學的數學知識也越來越多,學生要想全面記住,既浪費時間且記憶效果不佳。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記憶重點內容,學生在記住了重點內容的基礎上,再通過推導、聯想等方法便可記住其他內容了。比如,學習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這三者關系中只要記住了第一個數量關系,後面兩個數量關系就可根據乘法和除法的關系推導出來。這樣就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提高了記憶的效率。
6、聯想記憶法
就是通過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與它有聯系的另一件事物來進行記憶。
【兩只羊的描述】
草地上有兩只羊,在藝術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看來卻有不同的感受與理解,下面是他們的的描述。
藝術家:「藍天、碧水、綠草、白羊,美哉自然。」
生物學家:「雄雌一對,生生不息。」
物理學家:「大羊靜卧,小羊漫步。」
數學家:「1+1=2。」
感悟:
從故事中不同職業的人對兩只羊的描述,我們感受到藝術家對自然美的關注,生物學家對生命的關注,物理學家對運動與靜止的關注,而數學家從色彩、性別、狀態中抽象出數量關系:1+1=2,這是數學高度抽象性的體現。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要經歷具體—表象—抽象的過程,教學時要在直觀物體和抽象概念之間構建橋梁,從而引導學生把握事物最主要、最本質的數學屬性。
抽象有一個學生經歷的過程,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抽象的結果。數學抽象本身又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這一過程永無止境。
【燒水的問題】
有好事者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面前有煤氣灶、水龍頭、水壺和火柴,你想燒些水應當怎樣去做?」
被提問者答道:「在壺中放上水,點燃煤氣,再把水壺放到煤氣灶上。」
提問者肯定了這一回答,接著追問:「如其他條件不變,只是水壺中已有了足夠的水,那你又應當怎樣去做?」
這時被提問者很有信心地答道:「點燃煤氣,再把水壺放到煤氣灶上。」
但是提問者說:「物理學家通常都這么做,而數學家們則會倒去壺中的水,並聲稱已把後一問題轉化成先前的問題。」
感悟:
數學家「倒去壺中的水」似乎是多此一舉,故事的編創者不是要我們去「倒去壺中的水」,而是引導我們感悟數學家獨特的思維方式──轉化。
學習數學不是問題解決方案的累積記憶,而是要學會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問題,把抽象的問題轉化成具體的問題。數學的轉化思想簡化了我們的思維狀態,提升了我們的思維品質。轉化不是就事論事、一事一策,而是發掘出問題中最本質的內核和原型,再把新問題轉化成與已經能夠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