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故事50字
A. 中國數學家故事(50字左右)
1977年的一天,陳景潤收到一封國外來信,是國際數學家聯合會主席寫給他的,邀請他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這次大會有3000人參加,參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數學家。大會共指定了10位數學家作學術報告,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這對一位數學家而言,是極大的榮譽,對提高陳景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大有好處。 陳景潤沒有擅作主張,而是立即向研究所黨支部作了匯報,請求黨的指示。黨支部把這一情況又上報到科學院。科學院的黨組織對這個問題比較慎重,因為當時中國在國際數學家聯合會的席位,一直被台灣占據著。 院領導回答道:「你是數學家,黨組織尊重你個人的意見,你可以自己給他回信。」
B. 關於數學家的故事(50字左右)
1、朱世傑(1249年-1314年),字漢卿,號松庭,漢族,燕山(今北京)人氏,元代數學家、教育家,畢生從事數學教育。有「中世紀世界最偉大的數學家」之譽。朱世傑在當時天元術的基礎上發展出「四元術」,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項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
此外他還創造出「垛積法」,即高階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與「招差術」,即高次內插法。主要著作是《算學啟蒙》與《四元玉鑒》。
2、賈憲的主要貢獻是創造了「賈憲三角」和「增乘開方法」。增乘開方法即求高次冪的正根法。目前中學數學中的綜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都與它相仿。
增乘開方法比傳統的方法整齊簡捷,又更程序化,所以在開高次方時,尤其顯出它的優越性。增乘開方法的計算程序大致和歐洲數學家霍納(公元1819年)的方法相同,但比他早770年。
在中國數學史上賈憲最早發現賈憲三角形。楊輝在所著《詳解九章演算法》《開方作法本元》一章中作賈憲開方作法圖,並說明「出釋鎖算書,賈憲用此術」。賈憲開方作法圖就是賈憲三角形。楊輝還詳細解說賈憲還發明的釋鎖開平方法,釋鎖開立方法,增乘開平方法,增乘開立方法。
3、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福建福州人,當代數學家。
1949年至1953年就讀於廈門大學數學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當時廈門大學的校長王亞南先生舉薦,回母校廈門大學數學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於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1973年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 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家科委數學學科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原數學研究所研究員。1992年任《數學學報》主編。
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在北京醫院去世,年僅63歲。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陳景潤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
4、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5、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溫州平陽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
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1931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後任復旦大學校長、數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教授。
從1927年起在國內外發表數學論文160餘篇,出版了10多部專著,他創立了國際公認的浙江大學微分幾何學學派;他對「K展空間」幾何學和射影曲線的研究。
蘇步青主要從事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高維空間共軛理論、幾何外型設計、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6、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布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
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9]
華羅庚在多復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
C. 數學家的故事(不超過50字)
1: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
古人學習幾何更是困難,據說當學到『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這個定理時,好多人就無論怎樣都學不會了,因此這個定理又叫『驢子的梯子』。直到現在,平面幾何的一些知識或者立體幾何的一些定理仍然難住了一大批人,因此當國王多祿米向歐幾里得討教學習幾何的捷徑時,歐幾里德告訴他:「在幾何裡面,沒有為國王提供的捷徑。」
(3)數學家故事50字擴展閱讀:
(1)歐幾里得(英文:Euclid;希臘文:Ευκλειδης ,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古希臘人,數學家。被稱為「幾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幾何原本》是歐洲數學的基礎。
(2)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網路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
(3)瑞士的伯努利家族(也譯作貝努力),一個家族3代人中產生了8位科學家,後裔有不少於120位被人們系統地追溯過,他們在數學、科學、技術、工程乃至法律、管理、文學、藝術等方面享有名望,有的甚至聲名顯赫。
(4)萊昂哈德·歐拉(Leonhard Euler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變分法等的課本。
(5)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D. 數學家的故事(要有名),50字左右
1、高斯是德國數學家,他十歲時,小學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難題:「計算1+2+3…+100=?」。 這可難為初學算術的學生,但是高斯卻在幾秒後將答案解了出來,他利用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和的過程一樣。
把數目一對對的湊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這樣的組合有50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
2、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3、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
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4、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
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5、劉徽(生於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佔有傑出的地位.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6、陳省身的學生,因解決微分幾何的許多重大難題而獲得數學界菲爾獎。丘成桐的第一項重要研究成果是解決了微分幾何的著名難題—卡拉比猜想,從此名聲鵲起。他把微分方程應用於復變函數、代數幾何等領域取得了非凡成果,比如解決了高維閔考夫斯基問題,證明了塞凡利猜想等。
這一系列的出色工作終於使他成為菲爾茲獎得主。翌瓷回國後華羅庚開創了中國的近代數學,並建立了中科院數學研究,培養了大批數學家如陳景潤,王元等號稱華學派,後來致力於應用數學,將數學應用於工業生產,推廣「優選法」。
E. 數學家的故事50字
阿基米德把皇冠和與它相同的真皇冠各放進一盆水裡,測量溢出來的水,得知此皇冠比真皇冠輕,說明摻了金屬。
拓展資料
阿基米德(Archimedes , 公元前287年 --- 公元前212年 ),在西西里島敘拉古出生。是古希臘時期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物理學方面,發展了流體動力學和靜力學基礎。發明了阿基米德原理。數學上利用逼「確近法」算出球的面積和體積等;他製作出天象儀;可精確顯示日,月星辰等的運行。他更是以機械設計而著稱。如螺旋水機等。他有許多發明和發現。被認為是古代領頭的科學家和最偉大的數學家。
F. 數學家的故事50字左右
數學家的故事50字(一):
數學家的故事
塞樂斯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精明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勇於探索。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數學家的故事50字(二):
數學家的故事
阿基米德把皇冠和與它相同的真皇冠各放進一盆水裡,測量溢出來的水,得知此皇冠比真皇冠輕,說明摻了金屬。
數學家的故事50字(三):
數學家的故事
哥德巴赫是一個德國數學家,生於1690年,從1725年起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結識了大數學家歐拉,兩人書信交往達30多年。他有一個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歐拉的通信中提出來的。這成為數學史上一則膾炙人口的佳話。
數學家的故事50字(四):
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家雅谷伯努利,對螺線有研究,他死後,墓碑上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先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數學家的故事50字(五):
數學家的故事
歐拉,小時候因為問了老師星星有多少,觸怒了老師的信條,被退學,結果成了一個牧童。但歐拉還熱愛著學習,小歐拉成了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數學家的故事50字(六):
數學家的故事
美國的克雷數學研究所於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眾多數學家評選的結果:對七個「千禧年數學難題」的每一個懸賞一百萬美元。這在世界數學界產生了強烈反響,將會改變新世紀數學發展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