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孩子學數學
1. 怎樣交5周的孩子學好20以內的數學
應該是5歲吧。5周,太不可思議了。我說說自己的經歷。我的外甥4歲時,他有個小自行車可以自己騎,後面有兩個小輪子的那種,非常喜歡。我就在他騎車的時候,一邊推著他玩,一邊數12345,讓他跟著學,慢慢的練了幾天他就會了,然後是練到10......
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其實孩子小時候接受新東西的能力是很強的,關鍵是在他感興趣的時侯教他東西,不要太突然的光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那樣反而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和積極性,說不定還會惹他生氣。你可以試試陪孩子做他感興趣的事,同時教他點東西,這樣不僅能培養彼此間的親密感,還很有效果。你不妨試試!
2. 怎樣讓孩子學好數學的四個訣竅,家長和老師
1.打基礎
其中的關鍵就是打好基礎。基礎越厚、越牢固,對今後的學習就越有利,越容易得心應手地廣泛應用。」
2.計算和應用題
小學數學重要的兩大塊兒是計算和應用題,幾乎是每次考試必考的。
所以首先計算要過關,必須加強基本口算的訓練,達到「脫口而出」的熟練程度。訓練時不要追求練習的數量,而要講究練習的質量。馬馬虎虎做十道題,不如認認真真做一道題。表面上看起來題目做得不少,可是會養成學生馬虎潦草、不負責任、弄虛作假的壞習慣。
其次應用題要過關 做應用題的關鍵就是審題。應用題歷來是孩子學數學要面對的一個難點,主要是因為對題意不理解所以審題是基礎,分析是關鍵,計算是目的,驗算是保證。
3.數學符號要規范
要求學生做作業一定要符合規范,書寫的數字、符號、算式或方程的格式,都要符合規定。
4.課堂聽課
孩子在學校,盡量做到「堂堂清」,即當堂完成、當堂校對、當堂解決。這種當堂做作業,當堂發現錯誤,當堂就校對錯誤的學習方式,學生進步會更快,符合及時反饋、及時矯正的原則。
一堂課要有三問:今天學了什麼?已經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這三問,不就是孩子學習的本來面目嗎?學生上課就是為了解決兩個問題:已經學會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要解決。
5.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來源於生活,平時應該培養孩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世界,用數學的頭腦分析和研究周圍的世界,把生活實際問題抽象概括成數學問題,並運用數學符號思考和表達。
3. 有多少家長能做到為了輔導孩子,去學習高中物理數學,做題,陪孩子一起學習所有課程
極少的家長會這樣做,除非孩子學習能力有問題,我認為家長沒必要做到這種程度。家長跟學,會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反而造成學習成績下降。以上是我的想法,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4. 應該如何教導孩子學數學
多多鼓勵一下孩子啊,如果孩子對數學沒有興趣的話,建議報一些數學興趣班,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哦,這樣會適得其反,畢竟數學也是一種很難的學科。
5. 家長陪孩子學習如何陪出效率
家長陪孩子學習的價值主要集中在「為孩子做伴」和「輔導孩子」上。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陪與不陪的對錯,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學習習慣的養成及進步情況來確定。怎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
(一)陪出興趣
家長陪作業的基本方式:你做,我看;你做,我評;你做,我幫。如果孩子不歡迎,甚至有反感,那麼,首先要為孩子尋求興趣點。
1.遷移法。有的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興趣,例如電腦、游戲、電視、乒乓等。家長要善於了解孩子興趣的中心點,做作業之前從這個興趣點出發,讓孩子先做一會兒最喜歡的、最得意的活動,接著開始投入作業之中。也就是先讓其情緒活躍起來,然後遷移到作業之中來。這種方法,對於常被責備的孩子是容易見效的,因為他得到了一份自尊、自由和主權,會產生興奮感,從而樂意去做作業。也有孩子不信這一套。讓他玩,很開心,叫他做作業就翻臉。對於這種孩子,要講究遷移藝術,減少遷移痕跡,找准遷移時機,讓孩子在玩樂之後心甘情願地進入學習狀態。
2.超越法。自己超越自己,今天的作業超過昨天。這是個不高的目標,孩子能接受並激起「試一試」的樂趣。可以讓孩子一個字一個字地比,一題一題地比,一頁一頁地比;也可以將完成的時間、正確率一天一天地統計,進行評估與展示;還可以用「小紅花」等形象符號並配合一定的獎勵,漸漸培養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與恆心。
3.結伴法。讓自己的孩子推薦一位信得過的同學,作為學習「夥伴」,然後,慎重地選擇時機,邀請「夥伴」到家裡來一次,同時同桌完成同一天的作業。邀請的「夥伴」要是鄰近的、水平相近的「近榜樣」,而不是一味追求的「高榜樣」。過去一貫不聽大人指揮的孩子,有可能很樂意參照同齡夥伴去模仿,並在模仿中產生無限的樂趣。
4.愛撫法。不能好好完成家庭作業的孩子,往往是基礎差一些。這些孩子在學校、家庭,往往缺少關愛與幫扶。所以,父母應多多分析孩子作業的細節,給予急需的指點與幫助,解除其心中的困惑與苦惱,找回寫作業的信心與興趣。家長要真正做到: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用愛的語言鼓動孩子;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二)陪到自通
當孩子有了做作業的興趣後,還不能就此放手不陪不問,還需要在作業的全程中為孩子掃除障礙:
1.為什麼孩子每次都磨磨蹭蹭遲遲不開始做作業,不進入狀態?
2.為什麼做了一會兒,忽然減慢進度彷徨不前?
3.為什麼做完了大多數題目,卻故意漏去了一部分?
細心的家長應找到答案:孩子還沒有具備「自通」的基本能力和習慣。「自通」,包括四個方面:
(1) 通內容。今晚要完成的內容,要在學校搞得一清二楚,回家就不會因疑惑而丟三落四。
(2) 通程序。家庭作業有語數學科的讀、寫、算等各種類型的,今晚先完成什麼再完成什麼,應該在心中有個合理的安排。有的孩子不注意科學安排時間和節奏,翻到什麼做什麼,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混亂、麻煩和拖沓。
(3) 通重點。當晚作業的重點是什麼?老師會布置吩咐好,自己應聽明白,以保證重點內容放在最佳時間和充沛精力之中。有的孩子不注意這一點,到了很晚很累時,才把重點內容翻出來草草了事。
(4) 通難題。這一點最重要。今晚作業難題是什麼?我能獨立完成嗎?不要等到晚上才又氣又惱,又問爸媽,又打電話。主動性強的孩子,在學校就先瀏覽一遍,或者請教同學和老師,到晚上就有了主動權和絕對把握。
孩子具備了四通,作業就基本上脫離了「陪」的依賴,而且可能產生可貴的主動創新精神。
(三)陪出效率
孩子能自主獨立完成作業後,還需要陪。陪什麼呢?不是陪「完成」,而是陪出「效率」。
有效的方法有三種:
1、省時法。可以這樣訓練,如果估計今晚作業30分鍾做完,可要求縮短到28分鍾,這個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能激發學生效率意識。相反,如果想以增加時間去獲取優秀,很可能適得其反。
2、競賽法。可以與一位同等水平的同學約定,各人自家寫作業,兩人用電話發出「開始」口令。然後,誰先完成即以電話鈴為號。
家長協助孩子,根據作業的質與量及所花的時間,進行評估,並不斷總結提高。這種競賽法操作起來並不難,對孩子也很有利。
3、匯報法。每天晚上,將完成作業所用的時間記錄在作業紙右上角,第二天主動向老師匯報。這種方法要是能得到老師的配合支持,效果也挺好。匯報,家長也可以參與,以書信、電話方式經常向老師匯報,表揚孩子在作業、能力、習慣等各方面素質的發展情況,學校共同以賞識的良策為孩子打開「我能行」的大門。這種方法對於低年級孩子養成學習上的良好習慣很有幫助。
6. 家長怎樣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可以通過哪些方面
很多人都聽說過:“馬雲高考數學成績只有1分。”的故事,甚至有人因此鼓吹“數學沒用”觀點。
可實際上,馬雲本人很重視數學,而且還在18年發起了阿里巴巴數學競賽,鼓勵了很多喜歡數學的人。
6、組織歸納
歸納其實就是按照不同的特徵對物品進行分類,最簡單的就是按照不同的顏色分類,從看似雜亂無章的物品中,找到部分物品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比如不同顏色的積木、玩具等。
7. 什麼生活小細節可以陪養孩子學習數學
錯了的題為什麼總是一錯再錯。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孩子沒有掌握好方法,孩子不會聽課,不知道聽什麼,孩子不會學習,不知道怎麼去學。很多人希望健康長壽,也有人偏要執意自裁,認為是最好的人生選擇,各人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一張數學試卷一般分為基礎題(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應用題(按步驟得分),附加題(思維拓展類型的題)這三種題型構成一張試卷。只要有了興趣,就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但課本給大家的感覺往往都是枯燥的,尤其是反復背記的古文、英語單詞等。做父母的也應該多用點心在孩子身上,別老是說靠自覺,沒用的,孩子太小聽不進去,應該多主動輔導孩子功課,起到一個陪伴和監督的作用。
8. 怎樣輔導孩子學習數學
鏈接:
9. 哪些生活小細節可以陪養孩子學習數學
1.了解學習的分類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一些相似的特性,比如顏色、形狀、用途等,歸為一類。父母要幫助引導寶寶找到分類的依據,也就是事物的相似性。通過更多的例子,寶寶可以逐漸認識到同類事物的共同點。
2.理解秩序的概念
會有一個按大小、硬度、瘦度排序的東西。例如,孩子們有時根據他們的身高排隊。這些訓練會幫助寶寶更好地掌握事物的特點。
3.樹立時間觀念
寶寶對時間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所以寶寶掌握一些表達時間的詞語,比如「馬上」、「等一會兒」,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幫助寶寶表達的更准確,更容易理解別人的話。
6.增加或減少服裝數學
天氣暖和的時候,衣服要減;冬天很冷,所以衣服應該相應增加。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數衣服的數量:夏天穿一件單衣;秋天穿內衣+毛衣+外套;冬天穿內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可以從具體的生活經歷中提高本體意識,認識自然。你也可以在脫衣服的時候把寶寶的扣子從上到下或者從下到上繫上,這樣可以提高寶寶的數理邏輯智能。
7.知道路,給門牌號編號
帶孩子出去後,可以利用回家的時間,因為回家的路上時間充裕,大部分孩子心情輕松。這時面對四通八達的道路,讓孩子分辨記憶,找出每條道路的特點和差異,學會用參照物找路,可以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在回家的路上,還可以指導孩子數門牌號,區分哪邊是偶數,哪邊是奇數,可以強化孩子的數字觀念,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數理邏輯智能。
8.數樓梯的台階
上下樓梯會讓孩子感到疲憊和無味,但是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使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寶寶的智力,還可以大大減少寶寶吵著要大人扶著自己上樓的情況。父母可以一步一步帶領孩子,一層一層數樓梯的數量。在不自覺的爬樓梯過程中,孩子對na新液的數理邏輯能力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