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本專業方面的基本素質
本專業方面的基本功主要是語言表達、寫作以及書寫等等方面。
1、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語文老師,普通話必須要過關,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甲等。因為普通話不標准,或者方言很重,對學生會有一定的影響。
2、語言文字基本功扎實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字的基本功。這些包括很多,漢語拼音的基礎知識,語法、修辭以及相關的文體、文化及寫作常識等等。當然這些都是語文老師的專業,大學學的就是這些。我強調的是基本功應扎實,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手到擒拿。
3、寫字的基本功過硬
每一個老師幾乎都是師范學校畢業的,其實在師范學校也非常強調畢業生的「三字一話」。這就是要求畢業生出去後,要會寫粉筆字、毛筆字和鋼筆字,會說普通話。在生活中,確實還有一些老師所寫的字很難看。有的是年紀比較大的語文老師,也有的是剛入職的年輕人。可以想像,如果一個語文老師,在黑板上的板書很難看,對學生的影響應該是很大的。起碼,當學生的字寫不好的時候,你不好意思去說教他,這應該是很難堪的事。所以字寫得好的語文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大多字都寫的不錯。在應該是受到了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內在修養方面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內在修養方面主要包括兩大點,第一是道德品種,第二是豐富的情感
1、語文老師應該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語文老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即閱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訓練;同時還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品德人格,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學會怎樣做人,怎樣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可以說,這是語文老師的兩大職責。所以語文老師不僅要能教好書,還要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品德影響和教育學生。有人的說語文老師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老師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首先要能做到;要求學生要有文明的行為,自己就必須待人禮貌。要時刻記住,老師站在三尺講台上,眾目睽睽之下,自己的言行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學生的「監督」,並將在學生的心靈里留下深刻的印記,都在影響著學生。所以語文老師首先必須提升自己的人格品德修養,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激發學生熱愛語文,才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2、語文老師應該具有豐富的情感
有心理學家指出:一旦學生對學習失去感情,那麼其思維、記憶等認識機能就會受到壓抑和阻礙。無論何等抽象的思維,沒有情感都不能進行。
語文教學,更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以情感為動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注入情感因素,以情感人。現在的語文教材大都是文學名著,大凡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能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這是因為我們雖然與作者處於不同的時代,經歷不同的人生,但是樸素的人類情感,或者共同的文化源泉,會使我們有著相似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體味出作者的情感。
有一句話說「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要讓學生體味到作者的情感,教師首先得付出真情,使文體的情與讀者的情融為一體,相得益彰,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老師對作者如何寫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修辭手法等等,會不厭其煩地分析得非常透徹,但對文章中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往往輕輕帶過,要不就是簡單地照本宣科,說是白色恐怖下的憂郁之情,這都是不得其味的教學。
情感性是文學作品最根本的審美特性,可以說,沒有至深的愛就沒有人性的深度。教學時老師如果能注情於書,專情於課程,抓住能調動學生情感的根本,就一定能品出味,讀出情,悟出理。例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充分體現了諸葛亮對蜀漢劉氏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膽忠心。如果教師本身沒有豐富的情感,又怎麼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呢?在教學中,教師應先進入角色,或縱情渲染,或娓娓而談,或瀟灑飄逸,或沉鬱頓挫,學生就會很快進入角色,並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文學作品的情感或啟示。
所以語文教師本身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有較強的語感能力,才能使學生體驗、領略文學作品中豐富的情感。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滿腔熱情,並能把那種熱情化作一種強大的感召力,以此來感染學生,這樣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調動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也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所以,語文老師應該是一個性格開朗、慈眉善目、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笑容滿面的人,而不應該是一個成天板著一張臉,不苟言笑或者沉默寡言的人。
㈡ 提高語文教師 的專業素養還需要在哪些方面
(1)教師的道德素養
教師要有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主要包括第一,忠誠教育事業;第二,熱愛學生;
第三,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第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2)教師的專業素養
①專業知識素養:第一,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豐富的人文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和生活知識。第二,精深的專業知識。透徹把握所教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內在的聯系。(懂、熟、化)第三,寬厚的教育科學知識、心理科學知識和管理科學知識。
②專業能力素養:第一,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分析、預測和指導的能力;第二,駕馭教材和組織教學的能力;第三,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第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第五,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第六,較高的教育機智;第七,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師的人格素養:善於理解學生、性格開朗;情緒樂觀、意志力強;熱情、有責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樂於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觀等。
㈢ 語文教師需要具備怎樣的跨學科素養
首先,教師要打破學科本位的思想,站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高度,加強各學科間的橫向聯系版,不要權總用「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觀點切斷和其他學科的聯系。
其次,老師要進行跨學科聽課、參加其他學科的教研活動,這是提升跨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這類跨學科活動雖不能直接解決某個具體的知識點教學,但可以讓老師學會跨學科思維,因為不同學科的教學語言、思維方式是有差距的,理科老師經常聽聽文科老師的課,參與文科的教研活動,就能借鑒文科老師的做法,讓語言更加藝術、生動、表達清晰;
其三,廣泛閱讀也是提升跨學科素養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的閱讀,除了要閱讀、豐富本學科的專業知識之外,還要廣泛閱讀其他方面的書籍,尤其是涉及到學科交叉的知識,必須自己先搞明白,並能進行知識的整合處理,以恰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才能讓學生學得扎實深刻又輕松愉快。
再次,藉助身邊的力量解決跨學科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學中時常碰到學科之外的知識,不妨去請教相關學科的老師,甚至請相關學科老師共同參與本節的課堂教學,共同解決相關知識
除此之外,任何學科的老師都應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藝術修養、科學素養,這是跨學科素養的必不可少的內容。
㈣ 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專業知識
第一,語言素養。結合語文教師的基本要求,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知識的形式,更多來自於語言表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副好口才。我著重從語言表達方面來談談課堂上教師的語文素養。我發現,很多語文教師的話語沒有語文味,刻板,粗糙,不打動人心,無法讓學生感到語文的可愛。如果教師的語言不打動人心,無法讓人有傾聽的慾望,怎麼能要求學生好好地感受語文,學習語文呢?老輩人形容教師,是「兩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難磨一張嘴」,這不無道理。因此,必須從細節做起,以語言為起點,抓好語文素養的提升。
課堂上的語文教師,既有運用課堂語言講解的聲音,也有面對教材書面語言朗讀的聲音……這都是語文的聲音,都反應出語文教師的基本語言素養。現在很多教師,包括我在內,基本的語言素養都需要提高。比如,朗讀是否能做到聲情並茂,有效傳遞出文章的情感,為靜止的文字賦予生命的活力。講解是否能做到清楚地表情達意,在准確地用語言完成教學內容的流程中,同時使學生身心得以的灌溉與滋養。其實,講解也好,朗讀也罷,身為語文老師,應當把每一節課當作自己語言素養修煉的課堂,將課堂上的每一處的講解語、小結語、提示語都做精心地准備,將每一篇課文都當作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反復品讀其中的滋味,熟讀甚至成誦。於是,面對手中的語文教材,也許不要學生長篇大論地發言,或沒完沒了地質疑,慢慢的,也許你會以朗讀的方式和學生對話、以交談的方式訓練學生的語言,慢慢地,你和學生的語感就這樣涵養起來了——這也許是我們最簡單可行的語文方式。
第二,語文素養。這的「語文」指語言文字的知識與相關常識。不是僅僅是指對課本上那些課文的字詞句段篇的認識,語文老師要具備一定的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對於各種文體要有準確把握的能力。
比如面對一篇童話,語文教師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童話,基於童話體裁應該如何教學。這正如美術中的素描課,老師的課堂要有素描課的特色,而不能用油畫的方法來教學一樣。童話課應該上出童話的味道;詩歌應該上出詩歌的感覺;散文要有散文的特色。而不是像大部分老師那樣,所有的課文一律用「講讀」的方式來上。回顧我的教學,適應民間故事文體——《牛郎織女》的「聊」的教學形式,絕不會出現在,講《秋天的懷念》那樣文質兼美的散文的課堂上。選自古典小說《西遊記》的《三打白骨精》的教學,那對「小說三要素」的強調,也絕不會等同於《游園不值》中對「蒼苔」、「柴扉」、「紅杏」等詩歌意象的推敲。基於文本的文體特點來體會文本表達的特點,是需要教師深思和加強的。唯有如此,我們的語文課才能真正說得上獨具特色,不至於溫溫吞吞,任由別人冠以似是而非的評說。如果有一天,語文教師的課上到了別人不敢隨便毫無依據地品頭論足的時候,我想,我們就具備了語文的專業性。
第三,文學素養。文學,是語文課堂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加強文學修養,除了要懂得語言的奧妙,能夠欣賞語言,熟練駕馭語言的能力,讓自己的語言具有文學的魅力是更高要求。語文教師一旦有了文學的味道,情感與語言應該是豐沛富饒的土地,是充滿引力與誘惑的「吸鐵石」,是花樣層出不窮、永遠令人期待而又充滿驚喜的魔盒。因為語文課堂,重要的媒介還是語言,這里還就語言來說文學性。理科教師常常被要求語言干凈,這一點對語文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同樣適用,但我們不能忘記,語文教師的文學語言呢,除去判斷與指令,同時還肩負著感染與熏陶的責任,除了教材,教師語言也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對象。語文老師語言的豐沛、幽默、詩意,能化解學生日常學習中內心的焦灼,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唐風余韻,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語文首先是美的,其次才是可感的,靈性的,溫度的,濕潤的。如此,學生才能在文學的語言中,獲得語言的浸潤與文化的陶冶。當學生從語文教育中獲得享受的時候,學生就會自然的喜歡,甚至熱愛。語文教師憑借文學的力量,把心中積蓄的情感散發出來,把這種幸福感彌散到自己的課堂中去——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總之,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不論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都在潤澤著兒童。這就好比樹的長大。我們從未看見,根是怎麼延伸出來的,然而,我們卻驚喜地發現,樹已茂密參天。這兒童的語言之樹,就植根於教師文學的頤養之中。所以,課堂中教師的語言以及呈現方式,不在多少、不限形式,只要是說得精彩、講得有味,就可以稱之為語文的文學方式,就是語文教師專業素養的表現。
㈤ 語文教師如何提高專業素養
向娟 【注】九月下旬,我觀摩了「2012年湖北省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素養展評活動」,感受頗深,有感而發。 教師專業素養的高低決定著教育質量的高低,即教師決定質量。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專業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提升,不斷創新的過程,是教師個體和群體共同追求奮斗的歷程。 什麼是教師的專業素養?我認為就是新穎的教學觀念和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能,靈活的教學機智,熱情洋溢的精神風貌,嚴謹求實的教學風格,簡練幽默的教學語言,美觀漂亮的教學板書,親切自然的教學儀態等。語文的內涵如此豐富,語文教師的職業如此美麗,那麼,語文老師應該怎樣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構築自己的美麗人生?淺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一、扎實練好基本功 從普通話、鋼筆字、粉筆字、教學語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語言教學,「讀」占鰲頭。語文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示範,是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學生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課堂上,教師鏗鏘悅耳、有滋有味的朗讀,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盤,激盪的是學生心底的漣漪,點燃的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因此,語文老師要努力練就標準的普通話,培養敏銳的語感,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語文老師的朗讀水平,應成為語文老師獨具的能力。一手流利漂亮的字體,是語文老師必備的專業基本功;任何時期,電腦書寫都無法代替教師的書寫示範;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強化書寫練習,尤其是粉筆字和鋼筆字,要為學生的漢字書寫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一手好字是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 二、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 學習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教師職業和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學習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學研究,能讓我們的教學走出膚淺,走向厚重;走出機械,走向創新。研究的途徑多種多樣,要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撰寫論文;參加課題研究、案例研究,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盲目的從教,不研究,不分析,不反思,不僅教師個人思想僵化,也會感染學生,導致學生不善思考。我們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研究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為什麼一篇課文不同的老師教出來的效果不一樣?是因為每個教師鑽研教材程度不一樣,使用的教學方法不一樣。作為語文教師要審視課文的教學設計,從讀者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要去讀作者,讀寫作背景,讀作者更多的作品。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讀才有解,不讀無解。要吃透文本,文本解讀有多深,課堂教學就有多美。只有研究學習,才能演繹不一樣的精彩。只有研究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三、反思與交流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華東師大葉灡教授曾講道:「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沒有思考,就沒有專業素養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再課前,也可以再課後,可以是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可以是他人的課堂教學。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處,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讓我們對教學的認識從淺到深,使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總之,語文老師要多閱讀,多寫作,多研究,多思考,多一些生活的沉澱,才能磨礪出較高的語文專業素養,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
㈥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新課程目標要求堅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內涵是: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落實好這個艱巨的任務,提高我們教師隊伍自身的素養已經迫在眉睫。語文教師應該怎樣提升自己?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粗淺認識。
1、 學無止境,要想提高自己,必須多讀書。可以讀一些與自己的教學理論專著,充實理論知識,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可以讀一些研究教學、指導教學之類的書,這樣的書,包括關於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書,可以幫助我們改進教學。關於教學策略、技能指導的書也能夠幫助我們。一些文學類的書也應該抽時間讀一讀,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侃侃而談,適當拓展。
2、 認真對待學校提供的培訓學習機會。不能抱著應付的態度,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應該認真完成,及時總結學習心得,學習收獲。這樣才能真正地在課堂上提高自己。 3、 每上完一節課應該及時地反思總結自己。反思自己的成功之處,反思失敗的地方,想像下次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 。
4、 多聽聽水平比較高,經驗較為豐富的老師的課。多向他們學習,多向他們請教。
5、 多爭取一些外出鍛煉的機會,聽取專家學者的建議,在不斷地錘煉中提升自己。
總之,要對教育事業滿懷熱忱,對學生充滿愛心,不斷學習,踏實工作才能不斷進步。
㈦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根據當前新課程改革,結合自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自己接觸過的班級情況,借鑒許多優秀教師和教育專家的觀點,現歸納以下幾點經驗:
一、注重提高自身素質
讀書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非常重要,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高自身素質,而且可以通過把學到的新知識融會貫通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自己不會面臨「黔驢技窮」的窘境,增強教學的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在各門學科中,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它的知識內容涵蓋極大。因此要求語文老師應該對各種知識進行廣泛涉獵,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雜家」,除具有扎實的語文知識外,應當有一定的相關知識,事實是許多語文教師沒有關注美學、哲學、經濟、社會、自然等學科的常識。我們的語文教師應該都有比較深厚的文學功底,但也不必諱言,有不少語文教師自離開大學校門、參加教育工作以後,卻很少注意到當前的文藝動態,已很少去閱讀文學作品尤其大部頭的著作,只滿足於「吃老本」。現在的語文教材,較多地強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較多地強調了培養學生研討、評價現代文學作品的能力,作為教師,應該學在學生的前列,方能對學生起到引導的作用。
二、努力提高教學能力
要有較強的課前策劃能力。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活動,它需要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較為復雜的智力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考慮教學要素的方方面面。善於解讀文本、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進行課前教學策劃的重點。教學策劃要建立在對教材的深入解讀和對學生的准確分析上,建立在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所做的預設上。良好的教學策劃,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是認知的)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會促使課堂中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和對及時反饋提出要求。教學策劃不是為了限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這種生成更具有方向感。從根本上說,策劃是生成的基礎,沒有充分的策劃,就不可能產生精彩的生成。要有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
課堂教學除了要合理安排知識點外,還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直接關繫到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課堂上,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情緒、態度,及時給予教育、評價、激勵、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成功的授課是策劃與生成的結合體。高質量的策劃是成功的前提,動態生成就是成功的關鍵。學生的差異性和教學的開放性使課堂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活動的變化發展有時和某種教學策劃相吻合,而更多的時候兩者是有差異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當教學不再按照策劃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原有的教學策劃,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靜態的預案變成動態的、富有靈性的實施方案。這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組織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要有較強的課後反思能力。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以自我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效能和素養的過程。從語文學科的特點來說,語文教師比其他學科教師更具有反思的條件和能力。語文教師只有多讀多寫,以寫促讀,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證明,反思對教師的自主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三、努力提高科研能力
語文教學研究並不僅僅是語文研究機構中研究人員的事,也是廣大語文教師的事。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教什麼,怎麼教,還要懂得為什麼要這樣教,怎樣教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這就需要認真研究、探索語文教學規律。語文教學研究的課題是指語文教學領域中具有普遍意義的特定問題,有明確而集中的研究范圍、目的、任務的題目。所謂普遍意義,是指教學中有規律性的,能解決某一層面的,反映某些本質的;所謂特定問題,是指目標明確,討論的對象和范圍
清晰。具體的講,真課題就是指貼近教學實際的課題,對教學改革具有指導性的課題,能提高教學質量的課題。這些選題要角度小,有價值,有新意。切切不能假、大、空。
總之,語文教師追求的根本價值,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矢志不渝的奮斗,在追求奮斗過程中,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真正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
㈧ 如何理解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對語文的認識也許還很模糊。語文是母語教育,是每個人生開始的「基石」,根植於上下五千年人類宏博的文化結晶,生長在文化的土壤。語文老師憑借語文解釋、反映著人文內涵、陶冶健康的情操、引導學生領略文化的豐厚博大、發展著文化,推動著文化的進步。
㈨ 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哪些如何培養這些素養
一般包括教師的政治、思想、品德、智力、情感、意志、知識、能力、審美以及身心素質
等方面的內容.教師的素養既包括教師本身所獨有的內在的特質,同時也包括這些內在特質外
化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