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課散文

語文課散文

發布時間: 2021-08-27 10:25:02

語文散文

四月的大地上飄著輕柔的細雨,我,輕飄飄的飄到四月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大地上所有的生物都在等待,等待著我的到來……
在郊外,田圃與牧場靜靜的等待,它們等待久了……
在田園,魚塘與小溪靜靜的等待,它們等待久了……
我知道,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著的種子;我知道牧場的枯黃失去了牛羊的蹤跡;我知道魚塘寒淺留滯著游魚;我知道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我對大地上所有的生物說:「我來了,我喜歡四月的大地。」
我來了,我走的好輕,而且溫聲細語,我的愛心如同一根細細的線把天和地緊緊的連接、交織在一起。我輕輕的呼喚,呼喚著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幸福與甜蜜融合在一起。我來了,我是輕輕的來的,我來的時候雷電沒有喧嚷,風兒也沒有擁擠,它們都等待著我的到來。
當我臨近的時候你們可能已經知道了,當我來的時候,你們可不要打開那花傘將我抗拒在門外,可不要關起你們的門窗,不要放下你們的簾子,更不要忙著披上你的蓑衣,急著戴上那大大的斗笠。
我的來意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我是四月的客人為你們帶來的禮物,然而你們為什麼不揚起臉讓我親一親?為什麼不跟著我走,踩著我腳步的拍子?
請你們去跟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將會是潤如油膏;跟我去看牧場里就要抽發忍冬的新苗,跟我繞著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跟我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
我來了,我來的地方很是遙遠,在那兒山峰聳立,白雲滿天,曾經我也是孩子和你們一樣喜歡愛玩,可是,我是幸運的,我是在白雲的襁褓中笑著長大的。
我來這兒的第一件事兒是要教你們勇敢的笑,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阿,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然而小燕子見了我更是笑斜了翅膀,它們是多麼的快樂阿,是多麼的幸福啊。
第二樣事兒,我還是要教你們勇敢的笑啊,那高高在上的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的響。只要那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然而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也就有了……
我來了,我來了就不會回去了,當你們自由的笑了,我就會快樂的安息,將來有一天,當你們吃著蘋果擦著嘴的時候,要記著,你們嘴裡的那份甜啊,就是我祝福給你們的心願……
……

⑵ 高中語文課本有哪些抒情散文啊

1、《記念劉和珍君》

《記念劉和珍君》是民國時期文學家魯迅收錄在《華蓋集續編》的散文。原文於1926年4月12日發表在《語絲》周刊第七十四期。劉和珍是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慘案」中遇害,年僅22歲。

魯迅先生在參加了劉和珍的追悼會之後,親作《記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為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

文學教育家孫紹振: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在魯迅散文中無疑是抒情的雙璧之一,文章針對現實的批判和贊頌,既有戰斗性也有抒情性。

文章藏匿鋒芒,深化思緒於曲折的層次中,思緒在曲折的邏輯中出奇制勝地推演,就成了魯迅雜文的一大創造。《記念劉和珍君》的抒情就這樣帶上了雜文的特點。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不斷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2、《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是一篇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著。這部作品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納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

是作者十五年來搖著輪椅在地壇思索的結晶。散文中飽含作者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對親情的深情謳歌。地壇只是一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

3、《淚珠與珍珠》

《淚珠與珍珠》是現當代中國台灣作家琦君的散文名篇,曾選入中學語文教材。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高品位的人生追求,曠達的生活情致,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情真摯細膩,文筆清秀柔婉。

4、《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是現代文學家魯迅通過嬉笑怒罵、妙趣橫生的語言形式,表現一種抨擊時政、挑戰強權的思想,一種論析文化、洞悉歷史的膽識的雜文。

這篇文章,一是針對國民政府崇洋媚外,出賣民族文化遺產的投降主義,二是針對革命文藝陣線內部的兩種錯誤傾向,即割斷歷史,全盤否定的「左」傾錯誤和拜倒在洋人腳下,主張全盤吸收的右傾錯誤。

作品思想深刻,見解獨特,鋒芒畢露,咄咄逼人,讓人不能不對魯迅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語言藝術嘆為觀止。

這篇文章被選入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必修四》等課本中。

5、《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⑶ 高中語文課本著名散文(最好是要背誦的)拜謝~

★荊軻刺秦王(背誦易水送別) 《戰國策》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寡人之於國也(背誦全文) 《孟 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過秦論(背誦最後三段) 賈 誼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陳涉,瓮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鋤櫌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勸學(背誦全文) 《荀 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背誦最後兩段) 《史 記》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游褒禪山記(背誦第2——3段) 王安石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蘭亭集序(背誦全文)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⑷ 找一篇作文《語文課,想說愛你不容易》,一定要是散文或者記敘文

人們常說,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語文課自然也應是鮮活的,自然應以其獨特的「生猛海鮮」、「酸甜苦辣」投合各人的口味,成為眾多課程套餐中最受人喜愛的大餐之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的今天,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的語文課,大多成了失水的蘋果、風乾的鳳梨,就是走過千年而不老的玉環、飛燕,也成了干屍———木乃伊。對此,學生頗為不滿,社會多有微詞,教師自己也很無奈,語文課失卻了她應有的親和力,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著名教育專家呂湘學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從小學到中學,有2700多個課時用來學習本國語言,幾乎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語文課上。盡管如此,大多數學生還不能過關,豈非咄咄怪事?」的確,中小學語文教學過去一直沿襲著抄、寫、背和程式化的分析解說等傳統模式,死記硬背成了學好語文的「不二法寶」。學生對語文自然也就失去了興趣,結果是許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語文,連書都看不懂,有的大學生連寫一封家信都錯別字連篇。
如此尷尬的語文教學現狀,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地反思。我們不禁要問,我們目前的語文教學怎麼啦?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它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把語文的字、詞、句等工具性訓練與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如果忽視了人文教育,而只在語言形式上兜圈子是沒有意義的。中學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個性,形成人格。這不僅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放在首位,而且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和形成健全人格作為最終目的,突出了人文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在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文化意識,發展學生的智力,重視發展學生的健康個性與健全人格。可是現在的語文教學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只注重語文的表面的、工具性的機械性的學習,而不注意道德、思想等人文精神的灌輸與熏陶,存在著諸多急功近利式的弊端:
一、緊跟高考指揮棒,買櫝還珠,因小失大。近年來最為時興的就是「考什麼,教什麼;怎麼考,怎麼教」。比如對文學、文化常識和標點符號的考查,前幾年高考《考試說明》不作要求,於是乾脆不教,結果導致學生出現了知識面上的斷層與空白:不會用標點符號,不僅是不懂得希臘、羅馬,連自己的老祖宗也對不住——全都記不得,缺少起碼的文化底蘊。再如對詩詞名句的考查,本來也絕不僅僅是要求尋章摘句式地背一點目錄式的東西,其目的在於拓寬學生語文的知識面、閱讀面,變語文學習「小舞台」為語文學習「大舞台」。可是,受中高考有關古詩詞背誦考題題型的影響,近幾年竟出現了摘畫所謂重點句段的怪現象。這種怎樣考就怎樣教的做法,無異於「買櫝還珠」,最終吃虧的還是學生。
二、過分重視語文文字的工具性訓練,忽視了思想性及人文教育。目前,語文教育在糾正了「政治課」的偏向後又一邊倒地倒向了「工具性」。因而語文教師普遍對知識——當然是與高考有關的,或者說是高考要考的——的傳授較為重視,卻往往忽略了漢語的人文性,忽略了作為學習主體的人的認識、情感等心理因素,重知識的傳授,輕語感的培養。對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教師往往不是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感受、品味、揣摩語言材料,而是將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體無完膚」。通常的做法是:教師依據教參或其他參考資料,從文中截取若干所謂知識點密集的段落,然後仿照中考或高考的模式依樣畫葫蘆,出幾個題目,再讓學生沿著自己畫的路徑去走一遍,去尋找所謂的標准答案。
三、標准答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掩蓋了作品的豐富內涵。人們常說,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形象說明了語文內涵的豐富與靈動。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語文也有了所謂統一的「標准答案」。譬如詞語解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更是內涵豐富,一詞多義、多詞一義的現象非常普遍,若脫離具體的語言環境,誰也無法明確其含義,標准從何說起?再者,一句詩、一首詞、一篇文章,難道就只能有一種理解?難道只有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一致才可以?那麼文學作品的藝術張力又從何體現呢?
四、以考代教,大搞題海戰術,狂轟濫炸,「勞生傷財」。有的老師訓練學生,大有「寧可枉做一千,不可錯過一題」之勢。習題鋪天蓋地,席捲而來;試卷也是越出越長,成了名副其實的「哈達卷」。語文是一種語言藝術,需要的是體會品味、感悟咀嚼,僅靠做題恐怕是做不出語感的,也做不出良好的語文素質。古人說得好:「讀書切戒在匆忙,涵詠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之處細思量。」可見涵詠品味與思考咀嚼的重要。
五、只重形式,追求試題的「新」、「巧」、「難」,語文課變成了應試的「練兵場」。目前的語文教學,幾乎是一切為了考試和為了考試的一切。既要考試,必然就要圍著高考轉。你怎麼考,我就怎麼練。於是,形式上照搬高考試題,粗製濫造,機械模仿,攪得周天寒徹,儼然得了高考「三味」,其實也只是東施效顰。而對《考試說明》的深鑽細研,條分縷析,又常常會偏向另一誤區,即追求試題的「新」、「巧」、「難」,致使學生步入蝸角不能自救,使一個個靈動活潑、充滿朝氣與生機的生命個體都變成了考試的機器,失去了應有的思想與活力。
六、不能與時俱進,以所謂的個人風格掩飾教學方法的陳舊和形式單一。一成不變的方式、方法必然導致枯燥乏味,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目前,雖然絕大部分學校花了大力氣配置了比較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但是真正派上用場的卻不多,大部分設施都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許多教師仍自得於「一支粉筆打天下」,讓多媒體真正走進課堂、走近學生的道路還很漫長。
凡此種種,雖不至於像有些人說的「誤盡天下蒼生」,但若不盡快跳將出去,擺脫其束縛,語文課,也就永遠只能如學生們所感嘆的那樣:語文課,想說愛你不容易。

感覺這篇很不錯的!

⑸ 初中語文課本內有哪些散文篇目

我知道蘇教版的。
《背影》《我的母親》《我的老師》《鼎湖山聽泉》《棗核》《藤野先生》《阿里山紀行》《美麗的西雙版納》《藍藍的威尼斯》《散步》《白楊禮贊》《紫藤蘿瀑布》等,另外像《敬業與樂業》《人的高貴在於靈魂》等嚴格意義上來說都屬於議論性的散文。因為在四大文體里是不包含議論文的,只有雜文的概念,而雜文從體繫上來說屬於大散文的范疇。

⑹ 大家推薦幾篇比較好的散文,我要在語文課上給大家講散文……所以最好好講一點。

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很適合當前的學生讀讀

⑺ 70年代中學語文課本上的散文井岡山抒情

玉蘭花開玉蘭,歷史久遠。春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的《離騷》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佳句。南雁北歸,大地回暖,柔和的微風拂面而來,草兒泛青,柳樹吐綠,盎然的春意悄然而至,大地滿是春的味道。推開窗戶,營院公樓前的玉蘭樹開花了。在南方,玉蘭很常見,花開花謝,人們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但在東北,玉蘭樹凜霜傲雪,歷經一個冬天,在蕭瑟中無聲無息地孕育。陽春四月,玉蘭樹杈的每個枝頭綻出了毛絨絨的蕾朵,甚是可愛;不經意中,絨朵漸漸地增多、由小變大、變得飽滿,先是頭部露出一個白點,然後一點一點地脫殼綻開。忽然,一夜醒來,驚奇地發現,不知何時,光禿禿的枯樹枝頭悄悄地開滿了玉蘭花,一朵、二朵.顏色很豐富,有的地方淺,有的地方深,花瓣外麵粉紅色,裡面是潤澤醇厚的白色,許許多多的花瓣聚集在一起,好像給每朵花穿上了一件粉紅色的外套,花朵兒像一群白衣仙女,皎潔清麗,花蕊散發出淡淡的微香,沁人心脾。初識這些玉蘭,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世紀之初,在營院廣場花園的人行小道旁,綠化人員從河北引入了這些玉蘭樹,當時,只以為那不過是平常的樹,更不知道它還會開花。冬日裡,看到在寒風中不停地顫抖著的光禿禿的樹枝,真的擔心它能否會熬過東北冬季的嚴寒。如今,它不僅頑強地活了下來,長成了粗壯的樹,枝頭還奇跡般掛滿了美麗的花朵。其實,在我們這個近千畝地的大院里,生長有四季常青的松樹、柏樹、雲杉,有清秀挺拔的銀杏、白楊,有枝葉繁茂的洋槐、國槐,有淡雅的丁香、迎春,還有嬌柔纏繞的垂柳、紫藤、權木.但最美的,第一個開花的,還是那些玉蘭樹。玉蘭是先花後葉,花開時,花苞如心,無葉無綠,洋洋灑灑,毫無遮掩。雖然,它的花期較短,大概持續10天左右,遠不如綠葉久長,但在北方,在這個萬物復甦季節,那盛開的花,給這沉悶、寂寞、萬物尚待吐綠的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和活力!「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已向丹霞生淺暈,故將清露作芳塵」。名如其花,純潔似玉。玉蘭吐露芬芳,深藏不露,那嬌柔的花瓣、優美的花型、沁人心脾的幽香、純潔的白色,似是神工巧匠用無瑕的美玉琢成的稀世珍品;那潔白如玉的花朵,似聖潔孤傲的白衣仙子,高雅地綻開著冷艷絕俗的氣質,亭亭玉立中透出情致高遠,花團錦簇中蘊藏著蕙心蘭質;它既是名貴的觀賞植物,花形俏麗,開放時溢發幽香,又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花瓣還可供食用。玉蘭花的高潔、不俗和無私奉獻,是它對生命的珍視,雖然它最終會凋落,但每一個花瓣上都凝著一層淡淡的從容,在這初春的日子,為大自然獻上自己瞬間的美麗!「但有一枝堪比玉,何須九畹始征蘭」!玉蘭花悄悄地來,默默地去。每一朵玉蘭自綻放的那天起都保持著向上的姿態,仰望蒼穹,晝迎陽光,夜伴星月。時光流轉,日月輪回,它依然遵循著與大自然的「約定」,柔和,美麗、堅挺,無畏地盛開在這個鬧春的季節。花開無意,花落有情。人生如花,生來老去,世事常態。臨近清明,面對玉蘭花的綻放和凋落,不再感慨人生的風風雨雨,不再去想那天邊浮雲的起起落落。我喜歡玉蘭花潔白無瑕、冰清玉潔,更喜歡它不畏寒冬、獨立枝頭傲風雪的頑強精神!

⑻ 何紫《別了,語文課》是小說還是散文

何紫《別了,語文課》是散文
別了,語文課
【香港】何紫

自從我第三次默書不合格後,班主任張先生就給我調了位,從第四排第三行調到最前排的第一行。這樣,上國語課的時候,張先生拿著課本講書,總是不經意似地站在我的位子前邊。這樣,我不能豎起課本,用它來擋著先生的視線,在下邊畫公仔了;我不能偷偷寫些笑話,把紙團傳給坐在後邊的同學了;我甚至不能假裝俯下頭看書,實在閉上眼睛打瞌睡了。
「陳小允。」張先生忽然叫我的名字,我心裡「卜卜」的跳,站起來了。
「你回答我的問題,這一課寓言作者是誰?」張先生在向我提問。
唉,我雖然調到第一排,不敢畫公仔,不敢傳紙團,不敢打瞌睡,但不知為什麼腦子總不能集中,剛才雖然雙眼望著課本,但是思想溜到哪裡去遊逛了。我張著嘴要答話,但只能「嗯嗯」的發聲,眼睛四處張望,希望有誰給我一點提示。
我看見坐在側邊的葉志聰,他故意咧著牙齒,雙手象要拉緊一個繩索。他真是我的救星!他的動作喚起我預習時的記憶,他「依」起牙齒拉繩索,對了,我急忙回答說: 「作者是伊索。」
張先生叫我坐下,我偷偷噓一口氣,回頭對志聰眨眨眼睛,是對他感謝的眼色。
放學問時候我拉著志聰的手一起走,志聰對我扮個鬼臉說: 「你怎麼攪的?坐在最前排也聽不到先生講書?你今天差點兒要留堂了。」
「別提了!說實在的,我不喜歡國語堂,什麼主題中心,什麼詞語解釋,什麼標點符號,什麼文章體裁,這些東西都叫我發悶。」這是我的心裡話。
「你不喜歡國語?我倒跟你相反,我覺得那是最有趣的一科,而且--你不喜歡也得啃,這是主要科,你不合格休想將來考到升中試!」
提起升中試,我就狠狠地把腳前一塊石子踢得遠遠。志聰要拐個彎向那邊走了,我說了聲再見,使獨自走我的路。我心裡想:我實在並不是十分討厭國語,但是提起默書就害怕,又要聽默,又要背默,每次總有十來二十個字不會寫,每次派簿回來,張先生就把我叫到她身旁,責備我一番,督促我要好好改正,這樣改正錯字就寫得手也酸軟。我想,如果國語沒有默書那一科,我大概也會喜歡國語的。
回到家裡,媽媽叫我換了校服,說要帶我到照相館照相,我覺得奇怪,但媽媽催促著,我便忙著換了一套媽媽預備好的衣服--那是新年才穿的西裝,還打領帶,這樣隆重我總覺得不尋常,到了照相館,媽媽獨個兒拍攝了半身像,接著我也拍攝了半身像。回家的途中,媽媽才對我說了一點點兒:
「小允,我們一家要移民到中美洲去了,你喜歡嗎?我們一家坐飛機呢!」
我聽了點點頭,心裡有點高興,我知道伯父住在中美洲的瓜地馬拉,他在那邊開了間商店。聽媽媽說我們要移民到那裡去,就是不再回來了。就問道:
「什麼時候去?那麼還要上學嗎?」
「現在才辦理手續,大約要再等一個月,當然還要繼續上學啊!」
我知道我心裡想的是什麼,聽到了要移民,我第一個念頭就是以後不用再默書了,當然,我也知道將來到了外地,還是要再上學,也還一樣要默書,但是,在那邊,恐伯不用再默寫那些艱深的中國字了吧?
我不知道是高興還是發愁,媽媽打電話叫人來看家裡的家什雜物,那套梳化椅要賣了,那電視機要賣了,那冰箱也要賣了,我心裡總有點不是味兒。
第二天回到學校,班主任張先生又叫我到教員室去,我心裡想: 「大約又要責備我默書不合格吧。不過,我最多讓她嘮叨兩三次,以後,啊,以後這里什麼事也和我不關痛癢了。」
果然,我看見張先生拿出我的默書薄,我低垂下頭,默默地站在她身旁。她慢慢地翻開我的默書簿:第一頁是三十分,第二頁是四十分,第三頁是四十五分,到了第四頁,也是最近默書的一次,呀,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是七十五分,不但合格,而且成績居然不錯。
張先生和藹又嚴肅地說: 「陳小允,這次我叫你來,不是責備你了;你看,你的默書進步啦,今次只錯了五個字,只要你上課留心聽講,回家勤懇溫習,以後一定會進步更快的。你要知道,你是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自己本國的文字也寫不好,那不是笑話嗎?小允,我看見你默書進步我真高興,我特地送你一份小小禮物,希望你繼續努力。」
張先生說完了,從抽屜里拿出一本圖書,書名是: 《怎樣學好語文》。我接過張先生的圖書,雙手不禁顫抖起來。唉,我寧願張先生象過去一樣責備我,我真是個不長進的孩子,昨天聽媽媽說要移民外國,居然第一個念頭是高興用不著再默寫中國字了,但是,張先生對我的進步多麼著急呀!
我離開教員室,看看張先生送給我的圖書,不禁眼眶發熱。回到課室的座位上,我翻開那本圖書,第一段話映入眼簾;
「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有優美的環境,長期地孕育著中國文化,使中國語言成為世界上最優美的語言之一。」
從來沒有一本圖書的內容這樣震撼我的心靈,這一段話,好象有人用豐富的感情在我的耳畔誦讀著。
鍾聲響了,第一堂是國語。以前我上這一識時總是懶洋洋提不起勁,奇怪,今天我翻開國語書,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腦子也忽然不會胡思亂想,全神貫注著張先生授課,我為什麼忽然會喜歡了國語科,覺得張先生每一句話都那麼動聽?這一堂好象過得特別快,一下子就是下課鍾聲。
這天放學回家,我一口氣讀完張先生送給我的圖書,這本書淺顯地介紹中國語文的發展,然後分述豐富的中國語文,簡練的中國語文和優美的中國語文,最後還講述學好中國語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對中國語文知道很多很多,我有點怪張先生,為什麼不早點送這本書給我,讓我早點知道中國悟文的豐富和優越。我放下了書,走到爸爸跟前,問爸爸:
「爸爸,我們將來移民到中美洲,我還有機會學習中國語文嗎?」
爸爸說: 「我正為這件事操心。我知道那邊華僑很少,沒有為華僑辦的學校。到了那兒,你便要學習那邊的西班牙文。我擔心你會漸漸忘記了中國語文了。」
我聽了嚇了一驚。我拿起一張報紙,單是大字標題就有不少字不認識,不要說報紙的內文了。我現在念五年級,可是因為我過去不喜歡國語科,語文實在學不好,大約實際只有三、四年級的中文程度。
我張惶地拿出國語書,急急溫習今天教過的課文,我覺得課文內容饒有趣味,我又拿出紙,用筆反復寫熟新學的生字。我想起自己頂多還有一個月學習語文的機會,心裡就難過,真希望把整本國語書,一下子全學會。
我一連兩次默書都得到八十分,張先生每次都鼓勵我;最近一次默書,我居然一個字也沒有錯,得到一百分!那天國語課,張失生拿出我的默書簿,翻開第一頁給大家看,然後又翻到最後一頁,高高舉起讓同學們看清楚。張先生說:
「陳小允的驚人進步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你們看,他學期開始默書總不合格,現在卻得到一百分!」
有誰知道我心裡絞痛!唉,語文課,在我深深喜愛上你的時候,我就要離開你了,我將要接受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外語教育了,想到這里,我噙著淚。坐在我側邊的葉志聰看見,大驚說: 「張先生,陳小允哭啦!」
同學們都奇怪地注視著我。張先生走到我身旁,親切地撫著我的頭,說:「小允,你為你的進步而哭嗎?」
我抹拭著淚水,站起來,嗚咽地說: 「張先生,我下星期要離開這里了,我們全家移民到瓜地馬拉,我……我再沒有機會學習中國語文了。」
我的淚糊著眼睛,看不見同學和張先生的反應,只知道全班忽然異樣的沉寂,張先生輕撫著我的頭,叫我坐下。
離開這里的日子越來越逼近了。同學們都紛紛在我們紀念冊上留言,聲聲叮囑不要忘記中國,不要忘記中國語文。
這天,是我最後一次上國語課了,張先生帶來一紮用雞皮紙封好的包裹,她對全體同學說:
「陳小允是最後一天和大家相敘了。我們祝福他在外地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沒有什麼送給他,只送他一套由小學六年級到中學五年級的語文課本,希望他遠離祖國後,還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記母語。」
我接過這套書,心裡極度難過。下課後,同學們都圍上來,有人送我一本中文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書。他們的熱情,使我一直熱淚盈眶。
別了,我親愛的老師,我親愛的同學;我一定不會忘記中國語文,我把我的默書簿-生一世留在身邊,常常翻閱它。我會激勵自己把中國語文自修好,象這本默書簿的成績那樣。

⑼ 尋經典散文,語文課課前演講~!

匆 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象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cén)而淚潸潸(shān)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象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熱點內容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
生物醫葯峰會 發布:2025-05-16 01:03:54 瀏覽:210
科倫博泰生物 發布:2025-05-16 00:28:34 瀏覽:308
徐老師來巡山投稿 發布:2025-05-16 00:26:18 瀏覽:571
桑巴雙人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15 22:29:39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