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二語文上冊第三單元

初二語文上冊第三單元

發布時間: 2021-08-31 15:37:56

A. 求人教版初二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目錄及對應教案

後面還有好多發不下了就摘了一點兒給你地址自己看看吧~

http://www.pep.com.cn/czyw/jszx/tbjxzy/jsys/bs/

目錄:

第三單元單元說明

11中國石拱橋

12橋之美

13蘇州園林

14故宮博物院

15說「屏」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說不盡的橋

對應教案:

第三單元單元說明

本單元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跡為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范的說明文,《橋之美》《說「屏」》則是帶有一定說明性的小品。這樣編排,既方便進行比較教學,又能使本單元不至於單調、枯燥。

《中國石拱橋》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橋梁專家,他雖然只是向普通讀者介紹有關中國石拱橋的一般性的知識,卻顯得高屋建瓴,游刃有餘。抓特點,舉例證,要言不煩。多處運用具體數字來說明問題,體現了作者謹嚴的治學態度。

《橋之美》是著名畫家吳冠中的一篇美學小品。文中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而文章極具個性色彩的表達與《中國石拱橋》平實的語言形成鮮明的對比。

《蘇州園林》先總說蘇州園林的特點,再分別從幾個方面加以說明,總說與分說相結合,給讀者以全面、具體的印象。在文章中,無論是說明道理還是描摹景緻,作者都沒有用任何一處具體的園林作例證,作者所談的特點是蘇州各處園林所共有的特點。

《故宮博物院》以空間為順序,著眼於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由中間到兩側,逐次介紹建築物。這種順序安排,既符合一般的游覽參觀習慣,也符合故宮各建築物之間的主次關系。

《說「屏」》是一篇小品,不太講究章法,也不注重介紹關於屏風的比較完整的知識,是作者對屏風由來已久的著迷、熱愛之情,讓他著眼於向讀者介紹屏風的實用功能與藝術裝飾功能,對如何使用屏風提出建議和希望。文中多處引用古詩文,增添了「屏風」的文化意味。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目標是:

1.了解我國傳統的建築、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麼是說明文。教師可以拿記敘類文章與說明類文章作比較,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說明文的特點,以及讀寫說明文應注意的問題。

3.認識到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某一事物如何與其他事物區別開來?就在於這個事物的特徵。要讓別人認識、了解這個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徵來介紹。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一般說來,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5.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要求學生能說出採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並能說出其作用。

6.體會說明文准確、周密的語言。說明文不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而重在給讀者以知識,所以說明文的語言講求科學性。

本單元寫作訓練主要是寫作說明文,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里以及《蘇州園林》的課後練習中都有寫作說明性文章的要求。

綜合性學習《說不盡的橋》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活動層次清晰,內容豐富全面,學生在活動中可以獲得科學與文化知識,鍛煉觀察與思考的能力,以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11中國石拱橋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文章抓住中國石拱橋的主要特點,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文章先概括介紹一般石拱橋的特點:橋洞成弧形;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然後以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橋作為典型例子,來說明中國石拱橋取得的光輝成就。

介紹趙州橋時,先簡單交代趙州橋的位置、建造時間及解放後對它進行的修整。「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等語句突出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堅固優美。

接著文章用具體數字說明趙州橋的長度、寬度,引用唐朝張嘉貞的話贊美趙州橋設計施工的精巧,然後分四點對趙州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創性及藝術價值進行具體說明。第一點是說大拱弧度小,便於車馬上下。第二、三兩點是從橋拱設計的獨創性方面進行說明,即「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這樣的設計使橋梁堅固耐用。第四點說橋梁與周圍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

文章介紹盧溝橋時採用的順序與此基本相同。

在介紹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之後,作者又分三點解釋了我國石拱橋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原因。文中充滿了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的深深敬佩之情。

說明文語言講究准確、周密,這在本文中有所體現。如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長、寬、拱長時,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這些數字,都是經過科學的測量得來的,准確地說明了兩座橋的規模。同時文中也用了一些表示不完全肯定,或有所限制的詞語,如「《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大約」「可能」是約數,「有記載的」加以限定,表現了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

二、問題研究

1.對於橋,我們首先應該注重它的實際功能。課文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這樣先說外觀,再說功能,是不是主次顛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應該刪去?

對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釋是:先寫形式,是橋所給人的直觀印象,是感性認識。結構堅固,是對橋的進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認識。因此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而不是並列的,因而「不但」「而且」這兩個關聯詞,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們來確定它們的遞進關系。

2.文中介紹的趙州橋的第一、三個特點都是關於大拱的,第二個特點是大拱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作者為什麼不在介紹完趙州橋的第一個特點後,緊接著介紹它的第三個特點,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間插入對小拱的介紹?

對此,作者的解釋是:大拱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是趙州橋首創敞肩拱的主要特點。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則其他拱橋,也有並列砌築的,所以按其特點的大小,作為列舉的順序。

練習說明

一、閱讀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麼?試以趙州橋為例,用自己的話說說它是如何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2.作者分別介紹趙州橋、盧溝橋,說明的順序基本相同,請具體說一說。

3.根據課文內容和插圖,畫出趙州橋的示意圖,標上相應的數據。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初步注意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1.中國石拱橋具有一般石拱橋的特點,即「不僅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此外,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形式多樣,有不少驚人的傑作。趙州橋修建於公元605年,到作者寫作此文的時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這表明了它歷史悠久;趙州橋的大拱長達37.4米,敞肩拱的形式,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以及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和諧,橋上的雕飾也十分精美等,有力地說明了趙州橋確實是驚人的傑作。

2.課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時間、結構特徵的順序來分別介紹兩座橋的。

3.示意圖略。

二、為了准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邊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去掉,表達的意思有什麼變化?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於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

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4.(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橋。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體會說明文語言准確、周密的特點。

1.「比較早」程度較輕,這樣表達比較穩妥。

2.「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有記載的」使發言的根據增加可靠性。

3.「幾乎」強調了石拱橋分布范圍很廣,但並不排除有的地方沒有石拱橋的可能。

4.「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這樣才更符合實際情況。

三、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回答問題。

(一)《辭海》「盧溝橋」詞條文字略。

設題意圖是引導學生注意寫作說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徵來寫,不能面面俱到。

《辭海》還提到的內容有:碑亭內有「盧溝曉月」漢白玉碑;橋東附近宛平城內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紀念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旁另建有新橋等內容。

課文里介紹盧溝橋,著重介紹了它身上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地方,如果像《辭海》那樣面面俱到,勢必會模糊了文章的寫作目的。

(二)《夜宿盧溝》文字略。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注意說明文和記敘文在寫法上的不同。

《夜宿盧溝》主要寫的是觀賞「盧溝曉月」時的情景。作者描寫的重點是月光和橋下的流水,最後才烘雲托月般落到盧溝橋本身上,有了前面的渲染,盧溝橋給讀者留下美麗動人的印象。這與課文里基本上是平實的介紹大不相同。

教學建議

一、教學時可以先從文體入手,給學生看一些簡短的記敘文和說明文片斷,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說明文。

二、本文結構清晰,可以讓學生列出提綱,以便幫助他們更清楚地認識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徵這一點。

有關資料

一、橋梁專家茅以升

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主持設計的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

茅以升早年留學美國,其博士論文《框架結構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1921年,他回到祖國懷抱。30年代,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工程技術上的成就曾令國外同行對中國的橋梁建築工程師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茅以升擔任由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築」的建設中,茅以升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為這個歷史性的重大建築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經驗和智慧。他是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

作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餘年中當過五所學校的教授、兩個大學的校長、兩個學院的院長。他積極倡導科普教育,撰寫了《橋話》《中國石拱橋》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二、關於《中國石拱橋》的創作(茅以升)

《中國石拱橋》一文,是1962年我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散文,後來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幾年來,有不少中學教師來信或來訪,向我反映課堂講授中的一些情況。教育家葉蒼岑教授也曾為本課備課的問題和我四次通信征詢意見。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轉載於有關語文教學的刊物中。現行語文課本,採集了各個方面的文章,知識面無比廣闊。從我接觸到的中青年教師中,深深感到他們對講授中的每一篇範文,是那樣字斟句酌地認真研究,一絲不苟。這種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最近,鄭州《教學通訊》編輯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談中學語文課文》,要我談談創作經過。作家這個稱號,我不敢當,但由於上述情況,藉此機會,回憶一下撰寫此文時的構思活動,如果對廣大語文教師所要求的教學效果有所幫助,自是有益之舉。

首先,本文寫的是中國的石拱橋。石拱橋是我國傳統的橋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橋這一體系,又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寫的這兩座橋,乃是千百萬座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幾千年來,石拱橋遍布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發達而長足發展,它們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橋,能經得起天災戰禍的考驗,歷千百年而不壞,不僅是作為古跡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變,可以稱作奇跡。當然,還應歸功於歷代的辛勤修繕,這類修繕活動又往往是出自民間的愛橋護橋,這一社會風尚,在我國橋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傳頌的。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這種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觀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石拱橋所須涉及的知識面。如果抽掉這些生動史實,則不僅內涵空虛,一兩座孤立的軀殼,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其次,石拱橋在我國橋梁發展史上,出現較晚,但它一經出現,便得到迅猛發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鐵路公路橋梁工程技術傳入中國以後,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結合現代的工程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取得了更大的發展。本文所介紹的兩座橋,趙州橋已歷時一千四百年,盧溝橋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經歷了近七百年,它們都稱得上雄偉堅固,迄今仍保持著初創風貌,可以通行重車,在中外石橋中是罕見的。趙州橋敞肩式的創造,早於西方七個世紀,它們之所以能夠經久不壞,說明設計與施工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再如趙州橋的淺基礎、短橋台,不少現代工程師表示驚嘆,因為經過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無恙,這決不是偶然的。唐張嘉貞的《石橋銘序》中所雲:「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一評價,幾乎和20世紀工程界學者異口同聲,技術高超,於此可見。本文在大量史實中,用「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來概括古代石拱橋技術上的成就,這是古今中外橋梁以及任何建築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標,在6世紀初,我國的能工巧匠發揮智力,大膽創新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橋,意境之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是體現我國審美觀的一種民族傳統。建築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畫圖,不許有一處敗筆。自從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過硬本領,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趙州橋的欄板,盧溝橋的石獅,都以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方面一個可取的傳統,對於現代石拱橋裝飾也還存在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我們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選自《課文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三、理貫辭達,簡朴淡雅——讀《中國石拱橋》(章佩)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介紹石拱橋知識的說明文。作者於簡朴的說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處處流露出對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贊美,對祖國悠久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的歌頌,十分感人。全文簡朴淡雅,理貫辭達,不失為說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採用了有總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徵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後又綜述解放後我國橋梁事業,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展。以文章主體即介紹兩橋的部分而論,總是以橋的地理位置、修建時代和功用,直說到橋的每一具體特點及其作用。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種明晰的條理,是客觀事物自身各種關系的如實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對所說明對象的深刻明白的認識。

簡朴固非易事,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石拱橋》一文於簡朴說明之中融入描繪,於條理之中富於變通。例如,文章開頭一段介紹石拱橋的外形,先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極簡潔而形象地點明石拱橋的外形特色;然後,緊承「就像虹」三字,從古代神話和我國詩人作品中,進一步說明「雨後彩虹」和拱橋之間的聯系,並把拱橋比作「卧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卧波」,動靜結合,構成了一幅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風景圖,給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不同於一般乾巴巴的說明文字,分明是一段優美的寫景散文了。

「穩」而多「變」,文字方顯得灑脫。這從本文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不同層次布局中可見一斑。介紹趙州橋,著重說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後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石橋」。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時間之久,並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點說明,介紹其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術。而介紹盧溝橋,除了一般說明它的修建年代、堅固等情況外,則更側重在介紹藝術上的價值和在中國人民斗爭史上的紀念意義。這樣,於「大同」之中顯現「小異」,於平穩之中又見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滯的弊病。

條理清晰,富於變通,說明描寫,相互交融,使人感到簡朴之中含蘊著淡雅的韻趣。這是《中國石拱橋》一文的一大特色。

《中國石拱橋》在語言運用上的簡朴,突出表現在洗練、明快上。作者以嚴肅的科學態度,或說原理,或引古籍,或舉數字,或作比喻,朴實無華,明白曉暢。全文語句十分簡短、明快,讀來自然上口,毫無佶屈聱牙之感,真如古人所說:「信筆寫出,無一字一句吃力,卻無一字一句率易。」可謂簡朴之至。

然而,簡朴絕非淺薄鄙俗之謂。細細品讀全文,處處可見作者筆力功夫之深。請看:為了說明「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我國南北朝時的《水經注》上的記載以作證明,令人信服。為了介紹趙州橋「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作者似乎是信手拈來,舉唐朝張的話,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一下子勾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把人帶入一種優美的境界。介紹盧溝橋上的石雕獅子,作者饒有興味地寫道:「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好像把一頭頭獅子陳列於讀者眼前,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介紹知識的說明文,能寫得如此生動活潑,興趣盎然,確實不是易事。

我們說《中國石拱橋》簡朴而不失於淺薄,更多是指它言簡而意賅。請看全文最後一段。這一段寥寥二百多字,既要收束全文,又要介紹解放以來我國橋梁事業的發展成就,容量很大,文字卻很經濟。首句「兩千年來,我國修建了無數的石拱橋」,既與文章開頭照應,又一筆收攏了全文的主體部分。然後從解放後全國大規模興建各種橋梁轉到「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橋」。緊扣住全文題目。接著,以雲南長虹大橋、雙曲拱橋和最大孔的拱橋三例說明,最後歸結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而有說服力。

作者這種寄嚴謹工巧於簡朴自然之中的功夫,在遣詞煉字方面也很突出。如介紹趙州橋的成就,用「著名」;介紹其歷史,用「最古」;說明其外形,用「橫跨」「雄偉」「雄姿」;介紹其施工技術,用「巧妙絕倫」,無一字不自然貼切。宋代朱熹曾說過:「作文字須是靠實,說得有條理。」惟有理解,始能靠實。大散文家王安石也曾說過:「理解者,文不期工而自工。」《中國石拱橋》一文,之所以能如此簡明朴實而又妙趣橫生,綽約多姿,「理解」「靠實」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後還要著重說一點。古人論文,講「氣」、講「理」、講「情」、講「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清人劉大《論文偶記》中說:「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這幾句話,說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認識能力等與文字簡朴之間的關系。作者茅以升同志,是新中國的老一代橋梁專家,身經兩種迥然不同的社會,畢生從事於我國橋梁事業和教育工作。解放前,他主持設計建造了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我國群眾至今引以為豪;解放後,參加設計和建造了不少更大更新的橋梁,為我國的橋梁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從畢生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我國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力量,為此而驕傲、自豪,又加之作者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並具有高度的文化素養和豐富而淵博的橋梁學方面的知識,這就使得這篇說明文寫得情真意切,理貫辭達,立意簡明而情蘊其中。我想,這才是《中國石拱橋》寫得如此出色的根本原因。

(選自《課文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四、「盧溝曉月」的來源

單以「曉月」形容盧溝橋之美,據傳說是另有原因:每當舊歷的月盡頭(晦日)天快曉時,下弦的鉤月在別處還看不分明,如有人到此橋上,他偏先得清光。這俗傳的道理是否可靠,不能不令人疑惑,其實,盧溝橋也不過高起一些,難道同一時間在西山山頂,或北平城內的白塔(北海山上)上,看那晦曉的月亮會比盧溝橋上不如?不過,話還是不這么拘板說為妙,用「曉月」陪襯盧溝橋的確是一位善於想像的藝術家的妙語,本來不預備後人去作科學的測驗。你想:「一日之計在於晨」,何況是行人的早發。朝氣清蒙,烘托出那勾人思感的月亮,——上浮青天,下嵌白石的巨橋。京城的雉堞若隱若現,西山的雲翳似近似遠,大野無邊,黃流激奔,……這樣光,這樣色彩,這樣地點與建築,不管是料峭的春晨,凄冷的秋曉,景物雖然隨時有變,但若無雨雪的降臨,每月末五更頭的月亮,白石橋,大野,黃流,總可湊成一幅佳畫,渲染飄浮於行旅者的心靈深處,生發出多少反射的美感。

你說,偏以「曉月」陪襯這「碧草盧溝(語出清劉履芬《歐夢詞》中《長亭怨》一詞:「嘆銷春間關輪鐵,碧草盧溝,短長程接。」)」不是最相稱的「妙境」嗎?

(節選自王統照《盧溝曉月》,載於《中國現代散文選》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

我們從資料中看到,建成於金明昌三年(1192)的盧溝橋,因它橫跨於盧溝河上而得名。盧溝河的上游叫桑乾河,發源於山西馬邑縣(今朔縣)的雷山。這條河因為流經這里的盧師山,也因為水質混濁,水色發黑,所以也曾叫過黑溝河、盧溝河。直到清代康熙年間,他為了給這條河起個吉利的名字,能夠鎮住盧溝河的經常泛濫,才改名為永定河。建於金代的盧溝橋,是一座長266.5米,寬7.5米、11孔的聯拱石橋。它對北京來說,稱得起是一座最老、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大石橋。金章宗很推崇這座盧溝橋,就給它封了個「盧溝曉月」的雅號,並把它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有的資料這樣註解說:「每當五更雞唱,斜月西沉,盧溝橋的月色格外嫵媚,因以得名盧溝曉月。」

(節選自陳壽儒《夜宿盧溝曉月》,載於1982年2月14日《北京晚報》)

五、談談說明文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中國石拱橋》屬於前者,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徵。《大自然的語言》屬於後者,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等。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是採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裡、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點。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系。

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序等,都要求准確無誤。說明的實用性很強,稍有差錯,會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有一篇說明文寫道:「一隻蜻蜓一晝夜可以吃2400隻蚊子。」2400隻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體要大許多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個差錯是怎樣產生的呢?原來據統計,蜻蜓一小時可吃蚊子50隻到100隻。一小時吃100隻,一天24小時,當然要吃2400隻了。作者的乘法計算是無誤的,卻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時之內一刻不停地吃蚊子。這就鬧出了笑話。

在准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由於說明的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或概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朴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閱讀說明文和寫說明文可以聯系起來。上面談到的所要把握的四點,閱讀說明文要注意,寫說明文也要注意,只是所提要求要注意符合學生實際。

B. 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知識總結

字詞:
酈(lì)道元 勻稱(chèn) 僉(qiān) 惟妙惟肖(xiào) 雄跨 雄姿 殘損 古樸 推崇 巧妙絕倫 剎(chà)那 駐(zhù)足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美感 史詩 軒(xuān)榭(xiè) 胸中有丘壑(hè) 嶙(lín)峋(xún) 廣漆(qī) 敗筆 鏤空(lōu) 薔薇 因地制宜 重巒疊嶂(zhàng) 斗拱
額枋(fāng) 藻井 御(yù)道 磬(qìng) 鎏(liú)金 雍(yōng)正 攢(zǎn) 鱉(biē)頭 琉璃 蟠(pán)龍 中軸線 金鑾殿 天井 傖(cāng)俗 得體 屏風 納涼 帷幕 緩沖 造型 雅俗之分

附:分課聯系
中國石拱橋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推崇( ) ②張 ( ) ③和諧( ) ④惟妙惟肖( )

2.按注音填字組詞。

①橋dūn( ) ②xiáo( )河 ③飲jiàn( ) ④ɡǒnɡ( )橋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①《中國石拱橋》的作者是橋梁專家 ,這是一篇 ,向讀者介紹有關石拱橋的知識。

②中國石拱橋的三大特點是 、 、 。

③我國石拱橋的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建成的橋,用料 ,結構 ,強度 。

④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 。(巧妙絕倫 匠心獨運)

⑤那時候有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他在游記里,十分 (崇拜 推崇)這座橋。

⑥我國橋梁事業的飛躍發展, (證明 表明 說明)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4.下面四個句子,說明不嚴密,不準確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B.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C.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得比較早。

D.全橋結構勻稱,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

5.下列詞義的范圍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拱橋——石拱橋——橋——中國石拱橋

B.橋——石拱橋——拱橋——中國石拱橋

C.中國石拱橋——橋——拱橋——石拱橋

D.橋——拱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橋的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施工技術更是巧妙絕倫。唐朝的張嘉貞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么多同樣形狀的弓合攏在一起,做成一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

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橋的主要設計者李春就是一位傑出的工匠,在橋頭的碑文里還刻著他的名字。

6.用「‖」將這段文字分成三層,標明層意。







7.這段文字的說明對象是什麼? 8.揭示這段文字中心的句子是 。

9.這段文字的說明順序是 。

10.文中「這個創造性的設計」是指什麼?

11.文中引用張 之語是為了說明 。

參考答案:

一、1.①chónɡ ②zhuó ③xié ④xiào

2.①墩 ②洨 ③澗 ④拱

3.①茅以升 說明文 ②形式優美 結構堅固 歷史悠久 ③省 巧 高 ④巧妙絕倫 ⑤推崇 ⑥表明

4.A 5.D

二、(一)6.……人不知其所以為」。‖……長虹飲澗」。‖…… ①總體介紹趙州橋長、寬,說明它的雄偉,引出造橋技術不凡。②分別介紹趙州橋的特點。③總結、高度評價趙州橋。

7.趙州橋的結構特點。

8.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邏輯順序

10.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11.趙州橋形式優美。

橋之美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口吻( ) ②媒介( ) ③煞風景() ④頤( )和園

⑤點綴( ) ⑥攝( )影 ⑦孕()育 ⑧前瞻( )後顧

2.解釋下列詞語。

①美感: ②史詩:

③駐足: ④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①雖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 (摧毀 摧殘 毀壞)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

②每當其間 (呈現 顯現 出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③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 (奏出 唱出 譜出)形於色的樂曲。

④雖然濱江多垂柳,滿山開桃花,但脂粉顏色哪能 (左右 控制 制約)結構之美呢!

4.填上適當的關聯詞語。

①「小橋流水人家」, 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重於繪畫的形式美。

②為了畫錢塘江大橋,我曾兩次爬到六和塔背後的山坡上, 總處理不好那龐大的六和塔與長長的橋的關系, 構不成畫面。

③喜鵲構成的橋 意義好,形式 自由,生動活潑。

④ 起到構成及聯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 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5.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律往往與美感的規律相拍合。不過我之愛橋,並非著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著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梁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卧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里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6.能夠表明作者愛橋的原因的句子是 。

7.上述兩段文字從結構上看是 關系。

8.用「‖」標出第二段的層次並概括層意: ①層

②層

③層

9.第二段中使用的說明方法有 、 、 。

10.簡要概括本文在語言方面的特點。

(二)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著名的橋,有的以它們的悠久歷史聞名於世,有的以它們的高超建築藝術而留芳史冊。( ),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塹」變成通途。那麼,世界上有沒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娛樂的橋?有;獨具一格的侗家「風雨橋」就是這樣一種橋。

侗族擅長於建築,特別是橋梁建築尤為突出。(a)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後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橋,(b)有石拱橋、石板橋、竹筏橋等。(c)其中一種長廊式的「風雨橋」,以它獨特的造型藝術和高超的建築技巧久負盛名。(d)

風雨橋,不僅連接交通,而且可避風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種木石結構的橋。著名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的程陽風雨橋,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橋長一百六十五米,橋面寬十米,橋高十五至二十米。橋墩以青石砌成,橋面鋪設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長廊,覆以瓦頂,還建有樓亭五座。樓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層,層層而上,形似寶塔,氣勢宏偉,橋面通道兩側有欄桿。長廊兩側有長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觀賞和休憩,長廊和樓亭的瓦檐,柱頭都雕花刻畫,龍鳳花草,秀麗玲瓏,蔚為壯觀。

風雨橋在建築結構上更為獨特。建橋時不用一顆鐵釘,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銜接,斜穿直套,縱橫交錯,結構極為精密。其堅固程度,不亞於鐵、石橋,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損。這是侗族建築藝術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

11.選出下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

A.塹qiàn 侗dònɡ 供ɡōnɡ 憩qì

B.擅shàn 砌qì 鋪pū 杉shān

C.檐yán 宛wǎn瓏lónɡ 蔚wèi

D.鑿zuó 榫jí 銜xián 雕diāo

12.第一段( )內應填入的短語是

A.從它們的功能來看 B.從它們的結構來看

C.從它們的作用來說 D.就它們的效果來看

13.侗家「風雨橋」獨具一格的體現是什麼?

14.「它們結構別致,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選自第二自然段,放回到恰當的位置應是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15.第三自然段採用的說明方法是 。

16.可統率第三、四自然段的句子是 。

17.本文的題目應是

A.風雨橋 B.侗家風雨橋

C.侗家建築藝術 D.有趣的橋

(參考答案:

一、1.①wěn ②méi ③shā ④yí ⑤zhuì ⑥shè ⑦yùn ⑧zhān

2.①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 ②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 ③停止腳步 ④意思是相差雖小,而造成的誤差或錯誤極大。毫、厘,計量的小單位

3.①摧毀 ②顯現 ③譜出 ④左右

4.①固然 ②但 因而 ③不僅也 ④凡是 其實

5.形式美,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二、(一)6.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7.總分

8.……畫家銷魂!‖……史詩似的滿足。‖…… ①江南水鄉的橋與周圍景物的映襯之美 ②長橋之美 ③風雨橋之美

9.打比方 列數字 舉例子

10.語言生動形象。

(二)11.D 12.C

13.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娛樂。

14.C

15.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

16.以它獨特的造型藝術和高超的建築技巧而久負盛名

17.B

蘇州園林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①軒( )榭 ②嶙( )峋 ③鏤()空 ④薔薇( )

⑤對稱( ) ⑥相間( ) ⑦庸()俗 ⑧丘壑( )

2.按注音填字組詞。

①重巒疊zhànɡ( ) ②自出心cái( )

③翻了一fān( ) ④斟zhuó( )

3.辨析近義詞,選恰當的填入括弧內。

①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 。(標簽 標本 標志)

②誰如果要 (欣賞 鑒賞 鑒別)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③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 (完好 美好 完美)的圖畫。

④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 而不僅是 。(技術 藝術 方法)

⑤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 (贊揚 贊頌 贊嘆)這是高度的圖案美。

4.指出下列各句的表達方式。

①攝影家挺喜歡這些門和窗,他們斟酌著光和影,攝成稱心滿意的照片。 ( )

②梁和柱子以及門窗闌干大多漆廣漆,那是不刺眼的顏色。 ( )

③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 ( )

④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 )

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

①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

②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牆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 )

③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國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 )

④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 )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6.這段文字在結構上的特點是 。

7.這段文字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說明方法是

8.這段文字說明蘇州園林假山堆疊的特點是什麼?

9.蘇州園林中池沼安排的特點是什麼?

10.文中加點的「這」指代的內容是

11.「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的正確意思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1.①xuān ②lín ③lòu ④wēi ⑤chèn ⑥jiàn ⑦yōnɡ ⑧hè

2.①嶂 ②裁 ③番 ④酌

3.①標本 ②鑒賞 ③完美 ④藝術 技術 ⑤贊嘆

4.①記敘 ②說明 ③描寫 ④議論

5.①作比較 ②摹狀貌 ③舉例子 ④打比方

二、(一)6.總分

7.分類別

8.講究藝術性,給人置身山間的實感。

9.講究自然之趣,並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

10.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

11.假山的堆疊,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

故宮博物院

一、積累與運用

1.下列加點字的拼音中,每組都有一個錯誤的,請找出來並在括弧內改正。

①矗立(chù) 湛藍(zhàn)矯健(qiáo) ( )

②藻井(zào) 蟠龍(pán)檀木(tán) ( )

③擊磬(qìnɡ)賞賜(sì) 御花園(yù)( )

④額枋(fānɡ)妃嬪(bīn) 金鑾殿(luán) ( )

2.找出每組詞語中的錯別字,並改正。

①雕金屏風 相互應襯( ) ②煙霧燎繞 池館水榭( )

③幽雅寧靜 回然不同( ) ④庄嚴肅穆 龍風呈祥( )

3.仔細辨析下列多音字的讀音,然後組詞。

4.辨析下列形似字的字形,然後組詞。

5.本文進行說明時,抓住了故宮博物院怎樣的特徵?是按什麼順序說明的?

二、閱讀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後問題。

(一)

①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②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台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裡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雲火焰。

6.第①段寫太和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這樣寫有什麼表達作用?

7.第(2)段說明太和殿內景是按照空間順序寫的。按空間順序進行說明時,需要確立空間方位的觀察點。本段確立的觀察點是。

8.按空間順序說明往往藉助於方位詞。第②段文字中使用的方位詞有哪些

9.①②段文字都突出了說明對象的主要特徵。請具體說明突出了什麼樣的特徵,目的是什麼?

10.從上述兩段文字看,選文是平實說明,還是生動說明?

②按空間順序說明。

參考答案:

一、1.①jiǎo ②zǎo ③cì ④pín

2.①映 ②繚 ③迥 ④鳳

3.此題為開放性題目。答案舉例①和氣 附和 和面 洗一和 ②乾坤 乾燥 ③朝代 朝陽

4.答案舉例:①放肆 肄業 ②拼搏淵博 ③御花園 銜接

5.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布局統一 空間順序

C. 初二上冊語文人教版第三單元字詞及翻譯

11.《中國石拱橋》茅以升【雄跨xióngkuà】大幅度跨越。【雄姿xióngzī】勇武雄壯的姿態。【殘損cánsǔn】不完整,部分殘缺。【古樸gǔpǔ】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推崇tuīchóng】推重崇敬。【惟妙惟肖wéimiào-wéixiào】肖,相似。這里形容雕刻的十分精妙逼真。【巧妙絕倫qiǎomiàojuélún】巧妙,(方法或技術)靈巧高明,超乎尋常。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精巧奇妙到了極點,在同類物體中沒有能與之相比的。12.《橋之美》吳冠中【美感měigǎn】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史詩shǐshī】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駐足zhùzú】停止腳步。 13.《蘇州園林》葉聖陶【軒榭xuānxiè】軒,有窗戶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築在台上的房屋。【敗筆bàibǐ】書法或繪畫中不好的一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嶙峋línxún】形容山石峻峭、重疊。【鏤空lòukōng】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薔薇qiángwēi】薔薇科。落葉灌木。【明艷míngyàn】鮮艷,明麗。【因地制宜yīndì-zhìyí】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條件,定相應的妥善措施。【重巒疊嶂chóngluándiézhàng】形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14.《故宮博物院》黃傳惕【磬qìng】古代樂器。【攢zǎn】積聚,積蓄。【鰲頭áotóu】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琉璃liúlí】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製成缸、盆、磚瓦等。亦指琉璃燈座。【藻井zǎojǐng】宮殿或廳堂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一般成圓形、方形或多邊形,上有各種花紋、雕刻或彩畫。【蟠龍pánlóng】中國春秋戰國青銅器上紋飾之一,以盤曲的龍蛇組成。【金鑾殿jīnluándiàn】一座殿宇名稱。15.《說屏》陳從周【屏風píngfēng】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畫。 【納涼nàliáng】乘涼。【帷幕wéimù】懸掛起來用於遮擋的大塊布、綢、絲絨等裹以帷幕。【緩沖huǎnchōng】緩和…的沖擊;使沖突緩和。 【造型zàoxíng】塑造物體特有形象;也指創造出的物體形象。【倉促cāngcù】匆促地。也作「倉卒」、「倉猝」。【雅俗之別】高雅和低俗的區別。

D. 初中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是什麼

秋雨

E. 初二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讀後感

13.父親滿口鄉音;父親有自己「愛的語言」;父親信守承諾;父親有很多的中國情結。14.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位嚴肅、冷靜、沉默寡言卻深愛子女、熱愛祖國的父親形象。15.與第一段中「在我們的感覺中,母親的愛像太陽,溫暖、無私而透明,父親的愛則像月亮,冷靜、理性而朦朧。」相照應。16.進一步突出表現父親形象高大,品行高潔。17.示例:父愛如陽光,讓我沐浴了它的溫暖與恩澤;父愛如春風,讓我享受了它的溫暖與細膩;父愛如春雨,讓我品味了它的甘甜與聖潔。

F. 八上語文第三單元古詩。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野望》王績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黃鶴樓》崔顥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維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渡荊門送別》李白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G.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詞語的拼音

  • [yǔ wén]

  • 語文

  • (語言來和文學自的簡稱)

  • 編輯

  • 是語言和文學及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熱點內容
教育裝備采購網 發布:2025-05-07 16:54:37 瀏覽:958
西北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發布:2025-05-07 16:08:24 瀏覽:116
歷史的母本讀後感 發布:2025-05-07 15:22:36 瀏覽:443
咳嗽的物理療法 發布:2025-05-07 14:02:56 瀏覽:926
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課 發布:2025-05-07 13:41:44 瀏覽:386
教師提供 發布:2025-05-07 11:14:34 瀏覽:133
九年級數學教學視頻 發布:2025-05-07 10:25:49 瀏覽:578
幼兒寫給老師的話 發布:2025-05-07 09:45:56 瀏覽:219
老師蕾絲 發布:2025-05-07 08:41:18 瀏覽:744
輔導歷史 發布:2025-05-07 08:26:10 瀏覽: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