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

發布時間: 2021-09-01 20:47:09

Ⅰ 讀後感500字 關於數學

靈魂的照耀
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並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在有暇之餘,我翻開了《列夫·托爾斯泰傳》,從而來體會一下托爾斯泰的人生成長的艱辛歷程。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發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丑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贊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采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溫宛的丑婦人,生著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著《戰爭與和平》。 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郁,在他的城邑中過著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盪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最終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國作家,成為了「俄國的一面鏡子」 影響我們成功的決不是環境,或者遭遇。而是我們是否能保持一顆堅強的心,一種不屈的信念。

Ⅱ 《什麼是數學》經典讀後感10篇

《什麼是數學》讀後感(一):給你一點事實和靈感,但不是這本書的全部
關於專評價,我選了「推薦」。我說屬我是來提供事實和靈感的。這本書上有一頁是介紹數學歸納法的,如果你學過高中數學,就知道這方法在求通項公式時非常好用。但前提是你的數學歸納法的格式必須符合要求。在這本書中呢,關於數學歸納法,這位哥廷根人講了一大堆純學術意義上的關於數學歸納法的內容,也就是說,看完這一頁書,你絕不會學會解題必要的,數學歸納法的標准格式。這個格式不是為了應試用的,而是在任何有關數學的計算、推導等等當中必要的。它不會告訴你格式,對你的數學技術性起不到任何幫助,這是事實。然後,我想告訴你的靈感,也是最重要的內容是,它這些純學術的文字,非常有意思,當然如果你學識淺薄反而會覺得無聊,多看幾遍,隔著日子看,遭遇了許多事情的時候去看,你會主動地思考,然後就會發現,書中體現出來的哲學意味貫穿我們的生活和宇宙,你的思想將從此變得理智,清醒,成熟,也會更加感性,包容,深刻。以上是全部。

Ⅲ 數學故事讀後感400字

我最敬佩數學家是華羅庚。他聰明、好學、勤奮、愛國,是我國傑出的數學家。 華羅庚很聰明、好學。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很勤奮。他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華羅庚很愛國。 1936年夏天,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華羅庚那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像印象中曾聽過一個故事:高斯是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事情已處理了一大半,雖然上課了,仍希望將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題數學題目給學生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加法剛教不久,所以老師覺得出了這題,學生肯定是要算蠻久的,才有可能算出來,也就可以藉此利用這段時間來處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轉眼的時間,高斯已停下了筆,閑閑地坐在那裡,老師看到了很生氣的訓斥高斯,但是高斯卻說他已經將答案算出來了,就是55,老師聽了下了一跳,就問高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是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這么算的。高斯長大後,成為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 高斯小的時候能將難題變成簡易,當然資質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觀察,尋求規則,化難為簡,卻是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

Ⅳ 《什麼是數學》讀後感 ,1000字以上。不要網上摘抄的那種。

《什麼是數學》讀後感
什麼是數學?數學家R·柯和H·羅賓,合寫了一本數學科普讀物告訴你。無論是數學專業人士,或是想學數學的人都可以閱讀這本書。特別對高中生和大學生、中學數學教師,都是本極好的參考書。全書對整個數學領域中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做了精深而生動的闡述。《紐約時報》評論這本書既為初學者也為專家而寫,同時也為學生和教師、哲學家和工程師而寫,是一本極為完美的著作。
這讓我想起了我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我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XX中學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很久以前的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我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我,他給我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壯大中國;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創造。當天晚上,我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我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中學畢業時,我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我從中讀懂了,數學也有技巧。只要掌握技巧就一定會成功。

Ⅳ 數學就是這么簡單讀後感80字

有了度娘,數學就是這么簡單!哪裡不會問哪裡,so easy!媽媽再也不擔心我的數學啦!

Ⅵ 數學知識讀後感

通過學習數學知識,我了解了許多以前從未知道的事情,比如,我知道我買菜如果買三百次兩毛一斤的白菜總共多少錢;或者一個小蟲在一秒鍾生一個崽,下一秒那個崽和這個小蟲有都可以生一個崽,那麼一分鍾後會出現多少小蟲可以炒菜;又或者給我一些相關距離,讓我去求埃菲爾鐵塔的高度;亦或者在電力不足時我可以用微積分來計算它消失的速度·······感謝數學,讓我知道了這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我第一次知道不定積分和定積分原來就是素麵朝天和濃妝抹艷,第一次知道很多貌似復雜公式最後結果就是0或1,第一次了解數學不只是1+1不等於2,可以等很多·····謝謝數學知識,是你讓我了解我的生活原來還需要計算的

Ⅶ 數學讀後感

學了數學,學會了好多,也明白了好多。不單單是書本上的,更是生活中的。

本來的話以為數學就只是按照公式把答案算準就可以了,但是其實學了之後,就會發現不是這樣的。學了數學後,我們平常買東西可以自己算價錢,而不會被坑,(- - ||)而且做數學題目時,不僅鍛煉了大腦的思考能力,更能培養我們嚴謹思考的態度。對以後我們將來的生活有重要的影響。數學是一門很活的學科,可以充分拓展我們的思維,有利於開發智商(汗、)。

數學可以讓本來無味的數字和圖形生動起來,激發我們對未知的興趣。當我做出別人做不出的題目時,心情就會特激動。數字有時真的很奇妙,同樣一串數字被不同的數學方法加工就會變成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對數學還真是蠻感興趣的,讓我有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渴望。

期待下一學年的數學!我會好好努力學!

我自己都有點起雞皮疙瘩了~~~
刪減點,再添上點自己的經驗什麼話還是可以參考參考的。

Ⅷ 數學故事讀後感

華羅庚故事
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運的事,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成功。成功不是路邊的小石子隨處可撿,也不是田間的小草隨意可覓。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在這期間是要經過許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葯者,才能登上高峰覓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驪珠。」科學上的每一個真理都是在經歷無數次的挫折、失敗之後才得出的。我們要正視挫折,正確對待挫折,只有這樣,才能讓挫折變成我們走向成功的階梯。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挫折可以戰勝,挫折孕育著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當具備了這些條件之後,挫折就會被你踩在腳下,明天就是撥開浮雲見麗日之時。

熱點內容
西安地理環境 發布:2025-05-02 20:05:38 瀏覽:405
數學中的折紙 發布:2025-05-02 18:56:45 瀏覽:444
英語發音a 發布:2025-05-02 18:50:55 瀏覽:425
一年級數學教研活動記錄 發布:2025-05-02 18:50:54 瀏覽:605
一年級語文課堂作業本 發布:2025-05-02 18:43:32 瀏覽:187
怎麼水晶 發布:2025-05-02 18:30:45 瀏覽:440
數學書八年級下 發布:2025-05-02 18:29:54 瀏覽:161
八年級上冊語文書生字 發布:2025-05-02 18:29:45 瀏覽:854
賣弄文言文 發布:2025-05-02 18:21:05 瀏覽:814
2015師德體會 發布:2025-05-02 18:20:08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