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學家霍金

物理學家霍金

發布時間: 2020-11-19 04:15:20

①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霍金介紹

今年是他75歲,其實霍金的一生過的並不好,兩次從死神手中逃過,第一次是20歲,漸凍人,醫生說活不過3年,一個年輕人說就2,3年了,霍金他喜歡玩,於是他天天去酒會,這在他未來真是個正確的絕定,他遇見了他未來的妻子,霍金跟她聊他的痛苦,他的妻子說你既然能證明宇宙,顛覆人們的思想,為什麼這個病就不可以?,霍金一想也是,然後他就把他的每一天活的精彩,3年了,霍金沒事。

② 物理學家霍金什麼時候去世了

物理學家霍金(全名斯蒂芬·威廉·霍金)是英國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凌版晨3時46分去世了權。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英國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凌晨3時46分,斯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已經得到霍金家人確認。

③ 霍金去世後,哪位物理學家可以取代他的地位

沒人能取代霍金。

史蒂芬·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出生於英國牛津,畢業於劍橋大學,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

霍金最吸引我的特質是他對科學真理的不懈追求。人們追隨霍金,固然有他身體缺陷所帶來的『殘缺美』,但我更相信,這是他學術思想魅力導致的結果。

④ 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什麼時候去世的

英國物理學家復霍金制(全名斯蒂芬-威廉-霍金)是英國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凌晨3時46分去世的。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英國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凌晨3時46分,斯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已經得到霍金家人確認。

⑤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什麼時候去世的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著名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數學家。霍金畢業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1979年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後為榮譽盧卡斯數學教授(牛頓曾任此職,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教授職位)。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2015年7月20日,史蒂芬•霍金啟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動。2016年1月,史蒂芬·威廉·霍金獲得盧德獎。 2018年3月14日,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
具體時間:2018.3.18. 11時58分
望採納,謝謝

⑥ 物理學家霍金什麼時候逝世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14日凌晨在英國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這一天恰逢愛因斯坦誕辰。

作為全球知名科學家,霍金非常活躍,輪椅和身體疾病並不能限制他思維的翱翔。他的言論,有時超出了其主要研究的領域,引發廣泛探討。但不論人們認同或是反對,都承認其觀點有創新性。

世界上最智慧頭腦之一

「我們非常傷心,我們敬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霍金的子女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說,「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傑出的人,他的工作和遺產將繼續流傳於世……他的勇氣與堅持,才華和幽默,激勵了全世界的人。」

霍金生前執教的英國劍橋大學在網站刊文寫道:「來自劍橋大學的朋友和同事們向斯蒂芬·霍金教授致敬……他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智慧的頭腦之一,其學術貢獻、著述、電視節目、講座和傳記電影讓他被全世界所熟知。」

霍金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生前任劍橋大學教授,並曾擔任過該大學盧卡斯數學講習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提出過黑洞研究相關的「霍金輻射」,撰寫過全球暢銷書《時間簡史》。該書自1988年首版以來,已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銷售量超過千萬,也因內容深奧被稱為「讀不下去的最暢銷書」。

身患怪病但碩果累累

霍金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在倫敦和聖奧爾本斯長大,逐漸在科學課程中展現天賦。17歲時,霍金進入牛津大學,3年後獲得自然科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隨後進入劍橋大學從事宇宙學和廣義相對論等領域的研究。24歲時,霍金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及研究員職務。

在牛津大學時,霍金活潑風趣,是賽艇隊的舵手,喜歡冒險。然而,21歲時,他被診斷患一種罕見的運動神經元病,被醫生告知生命僅剩兩至三年。在劍橋大學深造時,他在走路有困難、說話不清楚的情況下,堅持研究,名聲漸起。疾病最終讓他幾乎全身癱瘓,但這並沒有阻止他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1973年,霍金31歲,提出黑洞發出輻射、最終消逝的理論預言,次年在《自然》雜志發表。後來人們把上述理論命名為「霍金輻射」。

1974年,霍金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會員之一。1979年,霍金由劍橋大學委任為盧卡斯數學講習教授,同一職位曾由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擔任。

1985年,43歲的霍金因肺炎接受氣管切開術,喪失說話能力,只能靠特製的聲音合成裝置實現語言表達。1988年,霍金發行著作《時間簡史》。

在科學研究方面,霍金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以探求宇宙的起源和本質,提出了他的宇宙理論。

霍金曾在一部關於他的紀錄片中說:「因為每一天都可能是我的最後一天,我渴望充分利用每一分鍾。」

中國粉絲一天突破200萬

個人生活方面,霍金有過兩段婚史,都以離婚告終。他與第一任妻子簡·懷爾德育有3名子女,晚年時兩人關系改善。

盡管遭受病痛困擾,霍金晚年還持續關注當代科學的熱點問題,並與中國科學界積極交流。1985年以來他曾多次訪華,並預言,中國有望領導世界科學發展。2016年4月12日,霍金開通微博並向中國網友問好,短短一天,他微博的粉絲就已突破200萬。

(綜合新華社消息)

聲音

「科學鬥士」將被永遠銘記

據新華社北京3月14日電(記者閆子敏)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4日就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逝世答問時說,霍金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與疾病頑強斗爭的科學鬥士,他本人和他作出的貢獻將被永遠銘記。

陸慷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說,霍金先生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與疾病頑強斗爭的科學鬥士,為科學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說,霍金先生生前曾三次來華,中國領導人曾會見他,中國科學家和科學愛好者們也同他進行過愉快的交流。霍金先生關心中國的發展建設,對中國的科技進步作出了很高的評價。他也十分喜愛中國文化,曾十分堅持並最終在助手的幫助下實現了登上長城的願望。

「我們對霍金先生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向他的家屬表示慰問。霍金先生和他作出的貢獻將被永遠銘記。」陸慷說。

延伸閱讀

霍金的那些預言

我們來自哪裡,去向何方?霍金的思考總能讓人們再次仰望星空,讓思緒投向遙遠的宇宙與未來。

■宇宙起源

2006年霍金曾表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無法解釋宇宙如何由大爆炸形成,如果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相結合,就有可能解釋宇宙是如何起始的,「這是回答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的宇宙學核心問題」。

他和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一起證明了奇點定理,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時間和空間消失、物質密度無限大的奇點。

在霍金想像中,宇宙起源有點像沸騰水中的「泡泡」。他認為,宇宙的開端,可能出現了許多「小泡泡」,然後再消失。「泡泡」膨脹的同時,會伴隨著微觀尺度的坍縮。一些坍縮的「泡泡」,由於不能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來不及發展出星系和恆星,更不用說智慧生命了。但一些「小泡泡」膨脹到一定尺度,就可以安全地逃離坍縮,繼續以不斷增大的速率膨脹,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我們已經觀察到,宇宙的膨脹在長期變緩後再次加速,現有理論仍不能很好地解釋這個現象。宇宙學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學科。我們正接近回答古老的問題: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他說。

■黑洞理論

1974年,霍金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輻射」學說,該學說是霍金對天體物理學作出的最大貢獻之一。

霍金在該學說中指出,黑洞在特定條件下會放射出一種微小的放射物,最後所有的黑洞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蒸發掉。但是根據量子力學所描述的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黑洞及被其「吞噬」掉的物質是不會簡單消失的。

30多年來,霍金試圖以各種推測來解釋這些相矛盾的觀點。他還曾提出,黑洞中有關量子力學的規律是不同的。但是他的這一觀點遭到了他的同事和其他國家科學家的質疑。

霍金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在2004年柏林的一次會上提出,一些被黑洞吞沒的物質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從黑洞中「流淌」出來。也就是說,黑洞既「破壞」也「建設」。

■人類未來

霍金2008年曾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大膽預言,假如人類的歷程再走100萬年,「人類的足跡必將進入那些從未涉足過的宇宙空間」。他說,新世界的發現對舊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否則我們就不會見到現在滿世界的麥當勞和肯德基了」。

霍金說,人類向外太空擴展將帶來比發現新大陸的「地理大發現」更巨大的影響,徹底改變人類未來。他認為,人類將在30年內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以開展長期的宇宙探索活動;在200年至500年內,人類將發明新的推進系統,讓在太陽系外的宇宙空間開展載人探索變得可能。

「請(對宇宙)充滿好奇,」他說,「我們必須為了人類繼續走向太空。如果不逃離我們脆弱的星球,我們將無法再生存1000年。」

霍金說自己時常在想一個問題:「我們人類(在宇宙中)是孤單的嗎?」「答案很可能是『不』。」

這位身體無力卻思想飛揚的科學家說,如果外星生命有足夠智慧,以至於能向太空中發送信號,那麼他們肯定也聰明到了可以製造破壞性核武器的地步了。他本人傾向於這樣一種假設——宇宙間的原始生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智能生命卻相當罕見。

■人工智慧

霍金坦承人工智慧的初步發展已證明了其有用性,但他擔心這類技術最終會發展出與人類智慧相當甚至超越人類的機器。「到時它(機器)將可能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則受制於生物進化速度,無法與其競爭,最終被超越。」

2014年,霍金曾與另外幾位科學家為英國《獨立報》撰文,稱人們目前對待人工智慧的潛在威脅「不夠認真」。「短期來看,人工智慧產生何種影響取決於誰在控制它。而長期來看,這種影響將取決於我們還能否控制它。」如何趨利避害是所有人需要考慮的問題。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霍金對人工智慧的未來過於悲觀。他們指出,至少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人類會完全掌控這類技術的發展,利用它來解決許多現實問題,而要讓人工智慧技術得到「充分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⑦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多少

3月14日,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

霍金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霍金,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是英國最崇高的教授職位。

⑧ 求著名天文物理學家霍金的資料

斯蒂芬·威廉·霍金
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斯蒂芬•威廉姆•霍金於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生於英格蘭牛津。他父母原住在倫敦北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牛津被認為是一個生 育孩子較安全的地方。他八歲時,他家搬到聖•愛爾本斯,倫敦北面20英里的一 個小鎮。十一歲時,史蒂芬到聖•愛爾本斯學校上學,然後上牛津的"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他父親上過的學院。雖然他父親想讓他學醫,但他卻想學數學。而大學學院沒開數學專業,所以他選擇了學物理。在大學學院學了 三年,沒花多大工夫,他被授予自然科學甲等榮譽學位。 然後史蒂芬到康橋做宇宙學研究,那個時候在牛津還沒有一個人從事宇宙學研 究。他的導師是丹尼斯•西馬,雖然他本希望弗雷德•霍依爾做他的導師的, 費雷德•霍依爾當時正在康橋工作。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在剛維爾•塞斯學院先是做助研,後來便做職業研究工作。1973年斯蒂芬離開天文學院來到應用數學和理 論物理系。自1979年,斯蒂芬做"路克斯"數學教授。這個職位是1663年根據萊 佛仁德•亨利•路克斯的遺囑以路克斯留下的錢作?基金創建的。路克斯曾經是 該大學的英國議員。第一個獲得"路克斯"數學教授職位的是依扎克•巴洛, 然後是依扎克•牛頓。 斯蒂芬•霍金一直從事宇宙的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與羅傑•彭羅斯一起,他發現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暗示了空間和時間是從大爆炸奇點處開始而至黑洞結 束。這些結果顯示把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結合起來是必要的,這是二十世紀前半世紀的另一個科學發展。他發現的這樣一個結合的一個後果是黑洞不應該是完全黑的,黑洞向外輻射,最終蒸發,消失。另一個推測是宇宙在想像的時間里沒 有邊緣,它是無限的。這將意味著宇宙形成的方式完全是由科學定律決定的。 他發表的著作包括:與G.F.R.艾利斯合著的《時空的大規模結構》,與W.以色 列合著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世紀眺望》和與W.以色列合著的《重力300年》 。史蒂芬•霍金有兩部暢銷書:他的最暢銷書--《時間簡史》,和後來的《黑 洞、嬰兒宇宙及其它》。 霍金教授有十二個榮譽學位。1982年他被授予CBE,1989年獲榮譽夥伴稱號。 他獲得過許多獎勵,獎金,獎牌。他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美國國家科學學會會員。 斯蒂芬•霍金繼續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個子女和一個孫子女),他的理論物理研究與廣泛的旅行和演講結合起來。
理論物理學:
70年代霍金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
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
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
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在三年工作量並不巨大的學習之後,他獲得了一等自然科學榮譽學位,之後進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當時牛津大學還沒有宇宙學這個專業。盡管他希望能夠跟當時在劍橋的弗雷德·霍伊爾(Fred Hoyle)身邊做研究,但是他的導師卻是丹尼斯·西艾瑪(Dens Scama)。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他成為一名研究員,後來成為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Gonvlle and Caius College)的教授。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 霍普金斯獎
6、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 馬克斯韋獎
8、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盧伽雷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簡·瓦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宣布發現黑洞輻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2008年,霍金與露西吉高佛爾德合著的兒童科幻小說《喬治通往宇宙的秘密鑰匙》於9月6日率先在法國出版發行。這本書是霍金寫的第一本兒童讀物,霍金在書中向兒童解釋了自己關於時間和宇宙方面的學說。
如果現在,盧伽雷症,得到診斷了,那麼,也許霍金就不是現在的"巨人"了.
時間簡史全文

⑨ 物理學家霍金什麼時候去世

物理學家霍金(全名斯蒂芬·威廉·霍金)是英國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凌晨3時46分去世的。

斯蒂專芬·威廉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獲得CH(英國榮譽勛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勛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英國當地時間2018年3月14日凌晨3時46分,斯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已經得到霍金家人確認。

⑩ 物理學家霍金的簡介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2012年1月8日霍金預言,地球將在千年內面臨核戰之類的大災難,人類只有在火星或太陽系其他星球殖民,才能避免滅絕。
中文名: 斯蒂芬·威廉·霍金
外文名: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國籍: 英國
出生地: 英國牛津
出生日期: 1942年1月8日
職業: 科學家
畢業院校: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
主要成就: 總統自由勛章(2009年)

熱點內容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
初一下學期地理 發布:2025-07-12 06:27:41 瀏覽:3
如何愛校 發布:2025-07-12 04:25:07 瀏覽:950
美國研究生數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12 02:36:31 瀏覽:902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
老師面試班 發布:2025-07-11 23:57:06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