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有機化學緒論

有機化學緒論

發布時間: 2022-02-14 06:05:59

Ⅰ 有機化學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一、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二、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三、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四、有機化學與醫學
第二節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一、碳原子的成鍵特性
二、共價鍵的鍵參數
三、有機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四、共價鍵的斷裂方式和有機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烷烴
第一節 烷烴的結構和命名
一、烷烴的通式、同系列和同系物
二、烷烴的分子結構
三、命名
第二節 烷烴的性質
一、烷烴的物理性質
二、烷烴的化學性質
三、重要的烷烴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不飽和烴
第一節 烯烴
一、烯烴的命名、異構現象和結構
二、烯烴的性質
三、誘導效應
四、重要的烯烴
第二節 二烯烴
一、二烯烴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
第三節 炔烴
一、炔烴的命名、異構現象和結構
二、炔烴的性質
三、重要的炔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環烴
第一節 脂環烴
一、脂環烴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脂環烴的性質
第二節 芳香烴
一、芳香烴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單環芳香烴的性質
三、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
四、稠環芳香烴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鹵代烴
第一節 鹵代烴的分類和命名
一、鹵代烴的分類
二、鹵代烴的命名
第二節 鹵代烴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第三節 重要的鹵代烴
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 醇、酚和醚
第一節 醇
一、醇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醇的性質
三、醇的制備
四、重要的醇
第二節 酚
一、酚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酚的性質
三、重要的酚
第三節 醚
一、醚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醚的性質
三、醚的制備
四、重要的醚
五、硫醚
思考與練習
第七章 醛、酮和醌
第一節 醛和酮
一、醛、酮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醛和酮的性質
三、重要的醛和酮
第二節 醌
一、醌的結構和命名
二、醌的性質
三、重要的醌
思考與練習
第八章 羧酸及取代羧酸
第一節 羧酸
一、羧酸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羧酸的性質
三、重要的羧酸
第二節 羥基酸
一、羥基酸的分類和命名
二、羥基酸的性質
三、重要的羥基酸
第三節 酮酸
一、酮酸的分類和命名
二、酮酸的性質
三、重要的酮酸
思考與練習
第九章 羧酸衍生物
第一節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結構
三、羧酸衍生物的性質
四、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第二節 油脂和類脂
一、油脂
二、類脂
第三節 碳酸衍生物
思考與練習
第十章 立體異構
第一節 順反異構
一、順反異構的概念
二、順反異構產生的條件
三、順反異構體的構型表示法
四、順反異構體在性質上的差異
第二節 對映異構
一、偏振光和旋光性
二、對映異構
三、旋光異構體的拆分
第三節 構象異構
一、乙烷的構象
二、正丁烷的構象
三、環己烷的構象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
第一節 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二、硝基化合物的結構
三、硝基化合物的性質
四、重要的硝基化合物
第二節 胺
一、胺的分類和命名
二、胺的結構
三、胺的性質
四、季銨鹽和季銨鹼
五、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
第三節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一、重氮化合物
二、偶氮化合物
思考與練習
第十二章 雜環化合物和生物鹼
第一節 雜環化合物分類、命名和結構
……
第十三章 糖類
第十四章 氨基酸和蛋白質
第十五章 萜類和疀類體化合物
第十六章 醫葯用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簡介
實驗部分
參考文獻

Ⅱ 基礎有機化學的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1.2 結構概念和結構理論
1.2.1 KekuleA(凱庫勒)及CouperA(古柏爾)的兩個重要基本規則(1857)
1.2.2 BufferevA(布特列洛夫,l861)的化學結構理論
1.3 化學鍵
1.3.1 原子軌道
1.3.2 原子的電子構型
1.3.3 化學鍵
1.3.4 價鍵理論
1.3.5 分子軌道理論
1.3.6 共價鍵的極性分子的偶極矩
1.3.7 共價鍵的鍵長鍵角鍵能
1.4 酸鹼的概念
1.4.1 酸鹼的電離理論
1.4.2 酸鹼的溶劑理論
1.4.3 酸鹼的質子理論
1.4.4 酸鹼的電子理論
1.4.5 軟硬酸鹼概念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2章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表示方式命名
2.1 有機化舍物的分類
2.2 有機化合物的表示方式
2.2.1 有機化合物構造式的表示方式
2.2.2 有機化合物立體結構的表示方式
2.3 有機化舍物的同分異構體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2.4 烷烴的命名
2.4.1 鏈烷烴的命名
2.4.2 單環烷烴的命名
2.4.3 橋環烷烴的命名
2.4.4 螺環烷烴的命名
2.5 烯烴和炔烴的命名
2.5.1 烯基、亞基和炔基的命名
2.5.2 烯烴和炔烴的系統命名
2.5.3 烯烴和炔烴的其它命名法
2.6 芳香烴的命名
2.6.1 含苯基的單環芳烴的命名
2.6.2 多環芳烴的命名
2.6.3 非苯芳烴
2.7 烴衍生物的系統命名
2.7.1 常見官能團的詞頭、詞尾名稱
2.7.2 單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
2.7.3 含多個相同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
2.7.4 含多種官能團化合物的系統命名
2.7.5 環氧化合物和冠醚的命名
2.8 烴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
2.8.1 鹵代烷的普通命名法
2.8.2 醇的普通命名法
2.8.3 醚的普通命名法-
2.8.4 醛和酮的普通命名法
2.8.5 羧酸的普通命名法
2.8.6 羧酸衍生物的普通命名法
2.8.7 胺的普通命名法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3章 立體化學
3.1 軌道的雜化和碳原子價鍵的方向性
3.1.1 甲烷sp3雜化o鍵
3.1.2 乙烯sp2雜化x鍵
3.1.3 乙炔sp雜化正交的x鍵
構象、構象異構體
3.2 鏈烷烴的構象
3.2.1 乙烷的構象
3.2.2 丙烷的構象
3.2.3 正丁烷的構象構象分布
3.2.4 其它鏈烷烴的構象
3.2.5 乙烷衍生物的構象分布
3.3 環烷烴的構象
3.3.1 Baeyer張力學說
3.3.2 環丙烷的構象
3.3.3 環丁烷的構象
3.3.4 環戊烷的構象
3.3.5 環己烷的構象
3.3.6 取代環己烷的構象
3.3.7 十氫化萘的構象
3.3.8 中環化合物的構象
旋光異構體
3.4 旋光性
3.4.1 平面偏振光
3.4.2 旋光儀旋光物質旋光度
3.4.3 比旋光度分子比旋光度
3.5 手性和分子結構的對稱因素
3.5.1 手性手性分子
3.5.2 判別手性分子的依據
3.6 含手性中心的手性分子
3.6.1 手性中心和手性碳原子
3.6.2 含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3 含兩個或多個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4 含兩個或多個相同(相像)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3.6.5 含手性碳原子的單環化合物
3.6.6 含有其它不對稱原子的光活性分子
3.7 含手性軸的旋光異構體
3.7.1 丙二烯型的旋光異構體
3.7.2 聯苯型的旋光異構體
3.8 含手性面的旋光異構體
3.9 消旋、拆分和不對稱合成
3.9.1 外消旋化
3.9.2 差向異構化
3.9.3 外消旋體的拆分
3.9.4 不對稱合成法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4章 烷烴自由基取代反應
4.1 烷烴的分類
4.2 烷烴、環烷烴的物理性質
烷烴的反應
4.3 預備知識
4.3.1 有機反應及分類
4.3.2 有機反應機理
4.3.3 有機反應中的熱力學與動力學
4.4 烷烴的結構和反應性分析
4.5 自由基反應
4.5.1 碳自由基的定義和結構
4.5.2 鍵解離能和碳自由基的穩定性
4.5.3 自由基反應的共性
4.6 烷烴的鹵化
4.6.1 甲烷的氯化
4.6.2 甲烷的鹵化
4.6.3 高級烷烴的鹵化
4.7 烷烴的熱裂
4.8 烷烴的氧化
4.8.1 自動氧化
4.8.2 燃燒
4.9 烷烴的硝化
4.1 0烷烴的磺化及氯磺化
4.1 1小環烷烴的開環反應
烷烴的制備
4.1 2烷烴的來源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5章 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
共振和質譜
(一)紫外光譜
5.1 紫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5.1.1 紫外光譜的產生
5.1.2 電子躍遷的類型
5.2 紫外光譜圖
5.3 各類化合物的電子躍遷
5.3.1 飽和有機化合物的電子躍遷
5.3.2 不飽和脂肪族化合物的電子躍遷
5.3.3 芳香族化合物的電子躍遷
5.4 影響紫外光譜的因素
5.4.1 生色基和助色基
5.4.2 紅移現象與藍(紫)移現象
5.4.3 增色效應和減色效應
5.5 與化學結構的關系
(二)紅外光譜
5.6 紅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5.6.1 紅外光譜的產生
5.6.2 分子的振動形式和紅外吸收頻率
5.6.3 振動自由度和紅外吸收峰
5.6.4 紅外光譜儀及測定方法
5.7 紅外光譜圖
5.7.1 紅外光譜圖的組成
5.7.2 官能團區和指紋區
5.8 重要官能團的紅外特徵吸收
5.8.1 烷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2 烯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3 炔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4 芳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5 鹵代烴紅外光譜的特徵
5.8.6 醇、酚、醚紅外光譜的特徵
5.8.7 醛、酮紅外光譜的特徵
5.8.8 羧酸紅外光譜的特徵
5.8.9 羧酸衍生物、腈紅外光譜的特徵
5.8.1 0胺紅外光譜的特徵
5.9 影響化學鍵和基團特徵頻率的因素
(三)核磁共振
5.1 0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5.1 0.1 原子核的自旋
5.1 0.2 核磁共振現象
5.1 0.3 H的核磁共振飽和與弛豫
5.1 0.4 C的核磁共振豐度和靈敏度
5.1 0.5 核磁共振儀
氫譜
5.1 1化學位移
5.1 1.1 化學位移
5.1 1.2 屏蔽效應和化學位移的起因
5.1 1.3 化學位移的表示
5.1 1.4 影響化學位移的因素
5.1 2特徵質子的化學位移
5.1 2.1 烷烴
5.1 2.2 烯烴
5.1 2.3 炔烴
5.1 2.4 芳烴
5.1 2.5 鹵代烴
5.1 2.6 醇酚醚羧酸胺
5.1 2.7 羧酸衍生物
5.1 3偶合常數
5.1 3.1 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
5.1 3.2 自旋偶合的起因
5.1 3.3 偶合常數
5.1 3.4 化學等價、磁等價、磁不等價性
5.1 3.5 偶合裂分的規律
5.1 4醇的核磁共振
5.1 5積分曲線和峰面積
5.1 6H-NMR圖譜的剖析
碳譜
5.1 7C-NMR譜的去偶處理
5.1 8C的化學位移
5.1 9C-NMR譜的偶合常數
5.2 0C-NMR譜的特點
5.2 lNMR譜提供的結構信息
(四)質譜
5.2 2質譜分析的基本原理和質譜儀
5.2 3質譜圖的表示
5.2 4離子的主要類型、形成及其應用
5.2 4.1 分子離子
5.2 4.2 同位素離子
5.2 4.3 碎片離子和重排離子
5.2 4.4 亞穩離子
5.2 4.5 多電荷離子
5.2 5影響離子形成的因素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6章 脂肪族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反應消除反應
脂肪族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反應
6.1 有機化學中的電子效應
6.1.1 誘導效應
6.1.2 共軛效應
6.1.3 超共軛效應
6.1.4 場效應
6.2 碳正離子
6.3 手性碳原子的構型保持和構型翻轉Walden轉換
6.4 飽和碳原子上親核取代反應的概述
6.5 親核取代反應的速率
6.6 親核取代反應的機理
6.6.1 SN2反應的定義、機理和反應勢能圖
6.6.2 成環的SN2反應
6.6.3 SNl反應的定義、機理和反應勢能圖
6.6.4 溶劑解反應
6.6.5 Winstein離子對機理
6.7 影響親核取代反應的因素
6.7.1 烷基結構的影響
6.7.2 離去基團的影響
6.7.3 試劑親核性的影響
6.7.4 溶劑的影響
β-消除反應
6.8 消除反應的分類
6.9 E2反應
6.9.1 鹵代烴失鹵化氫E2反應
6.9.2 E2反應和SN2反應的並存與競爭
6.1 0E1反應
6.1 0.1 鹵代烴失鹵化氫El反應
6.1 0.2 El反應和sNl反應的並存與競爭
6.1 0.3 醇的失水E1反應
6.1 1鄰二鹵代烷失鹵素E1cb反應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7章 鹵代烴有機金屬化合物
7.1 鹵代烴的分類
7.2 鹵代烴的結構
7.2.1 鹵代烷中碳鹵鍵的特點
7.2.2 鹵代烷的構象
7.3 鹵代烷的物理性質
鹵代烴的反應
7.4 親核取代反應
7.5 消除反應
7.6 親核取代反應和消除反應的共存與競爭
7.7 鹵代烷的還原
7.8 鹵仿的分解反應
7.9 鹵代烴與金屬的反應
7.9.1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命名
7.9.2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結構
7.9.3 有機金屬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7.9.4 格氏試劑和有機鋰試劑的制備及性質
鹵代烴的制備
7.1 0一元鹵代烷的制備
7.1 1多鹵代烷的製法
7.1 2鹵代烷的工業生產
7.1 3氟代烷的製法
復習本章 的指導提綱
英漢對照詞彙
第8章 烯烴親電加成自由基加成共軛加成
8.1 烯烴的分類
8.2 烯烴的結構特徵
8.2.1 單烯烴的結構特徵
8.2.2 共軛雙烯的結構特徵
8.3 烯烴的物理性質
8.3.1 單烯烴的物理性質
8.3.2 共軛烯烴物理性質的特點
烯烴的反應
8.4 烯烴的親電加成
8.4.1 加成反應的定義和分類
8.4.2 烯烴與鹵素的加成
8.4.3 烯烴與氫鹵酸的加成碳正離子中間體機理
8.4.4 烯烴與硫酸、水、有機酸、醇和酚的反應
8.4.5 烯烴與次鹵酸的加成
8.5 烯烴的自由基加成反應
8.6 烯烴的氧化
8.6.1 烯烴的環氧化反應
第9章 炔烴
9.1炔烴的結構
9.2炔烴的物理性質
9.3末端炔烴的特性
9.3.1酸性
9.3.2末端炔烴的鹵化
9.3.3末端炔烴於醛、酮的反應
9.4炔烴的還原
9.4.1催化加氫
第10章 醇和醚
第11章 苯和芳香烴芳香親電取代
第12章 醛和酮親核加成共軛加成
第13章 羧酸

Ⅲ 有機化學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一、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二、有機化合物的特性
三、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四、有機化學與醫學
第二節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一、碳原子的成鍵特性
二、共價鍵的鍵參數
三、有機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四、共價鍵的斷裂方式和有機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
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烷烴
第一節 烷烴的結構和命名
一、烷烴的通式、同系列和同系物
二、烷烴的分子結構
三、命名
第二節 烷烴的性質
一、烷烴的物理性質
二、烷烴的化學性質
三、重要的烷烴
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不飽和烴
第一節 烯烴
一、烯烴的命名、異構現象和結構
二、烯烴的性質
三、誘導效應
四、重要的烯烴
第二節 二烯烴
一、二烯烴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
第三節 炔烴
一、炔烴的命名、異構現象和結構
二、炔烴的性質
三、重要的炔
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環烴
第一節 脂環烴
一、脂環烴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脂環烴的性質
第二節 芳香烴
一、芳香烴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單環芳香烴的性質
三、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
四、稠環芳香烴
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鹵代烴
第一節 鹵代烴的分類和命名
一、鹵代烴的分類
二、鹵代烴的命名
第二節 鹵代烴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第三節 重要的鹵代烴
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 醇、酚和醚
第一節 醇
一、醇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醇的性質
三、醇的制備
四、重要的醇
第二節 酚
一、酚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酚的性質
三、重要的酚
第三節 醚
一、醚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醚的性質
三、醚的制備
四、重要的醚
五、硫醚
思考與練習
第七章 醛、酮和醌
第一節 醛和酮
一、醛、酮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醛和酮的性質
三、重要的醛和酮
第二節 醌
一、醌的結構和命名
二、醌的性質
三、重要的醌
思考與練習
第八章 羧酸及取代羧酸
第一節 羧酸
一、羧酸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二、羧酸的性質
三、重要的羧酸
第二節 羥基酸
一、羥基酸的分類和命名
二、羥基酸的性質
三、重要的羥基酸
第三節 酮酸
一、酮酸的分類和命名
二、酮酸的性質
三、重要的酮酸
思考與練習
第九章 羧酸衍生物
第一節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二、羧酸衍生物的結構
三、羧酸衍生物的性質
四、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第二節 油脂和類脂
一、油脂
二、類脂
第三節 碳酸衍生物
思考與練習
第十章 立體異構
第一節 順反異構
一、順反異構的概念
二、順反異構產生的條件
三、順反異構體的構型表示法
四、順反異構體在性質上的差異
第二節 對映異構
一、偏振光和旋光性
二、對映異構
三、旋光異構體的拆分
第三節 構象異構
一、乙烷的構象
二、正丁烷的構象
三、環己烷的構象
思考與練習
第十一章 含氮化合物
第一節 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二、硝基化合物的結構
三、硝基化合物的性質
四、重要的硝基化合物
第二節 胺
一、胺的分類和命名
二、胺的結構
三、胺的性質
四、季銨鹽和季銨鹼
五、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
第三節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一、重氮化合物
二、偶氮化合物
思考與練習
第十二章 雜環化合物和生物鹼
第一節 雜環化合物分類、命名和結構
……
第十三章 糖類
第十四章 氨基酸和蛋白質
第十五章 萜類和疀類體化合物
第十六章 醫葯用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簡介
實驗部分
參考文獻

Ⅳ 怎樣上好有機化學緒論課

有機化學是一門重要基礎化學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緒論課是教學中第一課,對學生今後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從緒論課的重要性、緒論課內容編排、有機化學緒論課的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有機化學緒論課的教學做了介紹和討論.

Ⅳ 請問有有機化學各章節練習題及答案嗎

◆奶.紉專遞福建自學考試2002年第5期自霪拳,盈掣專業專耐參臻■艦£四《有,課程說明機化學》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葯專業(基礎科段)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任務是為考生提供必要的有機化學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能,從而為學習分析化學,中葯化學,中葯鑒定,中葯炮製等與中葯專業有關的基礎專業課程及專業課程奠定必要的基礎.,學慣用書《有機化學》張執侯編上海科技出版社986版,考核目標第一章緒論一,學習目的和要求了解有機化學的研究對象;有機化舍物特點;有機化舍物的分子結構:有機化舍物的研究方法及有機化合物的分類.第二章有機化合物的化學鍵一,目的和要求■毫苜■掌握共價鍵的屬性;了解決定共價鍵中電子分布的因素;了解比共價鍵弱的其它鍵型.二,考核要求(一)共價鍵的屬性掌握鍵長,鍵角,鍵能,鍵的極性和極化性的概念,表示方法及意義(二)決定共價鍵中電子分布的因素了解誘導效應,場效應,共軛效應和超共軛效應的涵義.(三)比共價鍵弱的化學鍵了解氫鍵,電荷遷移絡舍物,包含物的定義和形成.第三章立體化學基礎一,目的和要求掌握分子模型的表示法;掌握順反異構體,對映異構體和構象異構體的特點和表示法;了解立體異構與生理活性的關系.二,考核要求(一)分子模型的表示法掌握費歇爾投影式,薩哈斯投影式和紐曼投影式.(二)順反異構體,對映異構體和構象異構體的特點和表示法.1,掌握碳碳雙鍵化舍物的順反異構及,構型的表示法.2,掌握含一個手性碳原子對映異構,舍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及含兩個不同手性碳原子對映異構的特點及,構型的表示法.3,掌握烷烴乙烷,正丁烷的能量分布曲線;環已烷的構象,包括其船式與椅式構象,鍵與鍵的表示.第四章烷烴一,目的和要求掌握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和命名;掌握烷烴的理化性質並了解自由基取代反應的主要歷程;了解烷烴與中葯的關系.二,考核要求(一)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和命名,了解同系物,通式,同分異構現象的基本概念.2,重點掌握烷烴的命名(二)烷烴的理化性質,了解烷烴的物理性質.2,掌握烷烴的化學性質,包括鹵代反應,氧化反應等.3,了解鹵代反應的反應歷程.■●-.2002年第5期福建自學考試●奶七專堪第五章烯烴一,目的和要求掌握烯烴的結構,命名,異構現象;掌握烯烴的主要理化性質和應用;了解親電加成和自由基加成.二,考核要求(一)烯烴的結構,命名,異構現象,了解烯烴的定義和通式:2,掌握烯烴的系統命名,了解其衍生物命名3,掌握烯烴的異構現象,包括碳鏈異構,位置異構和順反異構(二)烯烴的主要理化性質,了解烯輕的物理性質.2,掌握烯烴的化學性質,包括加成反應,氧化反應.(三)親電加成和自由基加成了解親電加成的反應歷程及馬氏規則的理論解釋.第六章炔烴和二烯烴一,目的和要求掌握炔烴的結構特徵,異構和命名;掌握炔烴的主要理化性質和應用:了解共軛二烯烴的結構特點,分類和命名.二,考核要求(一)炔烴的結構特徵,異構和命名,了解炔烴的定義和通式.2,掌握炔烴的結構特徵.3,了解炔烴的異構和命名(二)炔烴的主要理化性質,了解炔烴的物理性質:2,掌握炔烴的化學性質,包括加成反應,氧化反應,聚合反應,炔烴活潑氫的反應3,了解炔烴加成反應的反應歷程(三)共軛二烯烴的結構特點,分類和命名,了解二烯烴的分類和命名.2,了解共軛二烯烴的特徵,結構.3,了解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包括1.4一加成反應,—反應及電環化反應第七章脂環烴一,目的和要求掌握脂環烴的命名;了解環的穩定性;了解環烷烴的構象及立體異構現象:二,考核要求(一)脂環烴的命名及環的穩定性,掌握脂環烴,包括環烷烴,環烯烴,螺環烷烴及橋環烷烴的分類與命名2,了解環烷烴的化學性質.3,了解環烷烴的結構與穩定性(二)環烷烴的構象及立體異構現象,了解取代環已烷的構象.2,了解脂環化合物的順反異構~第八章芳香烴一,目的和要求掌握苯的分子結構;掌握芳香烴的親電取代的反應;了解多環芳烴與非苯芳烴的主要性質:二,考核要求(一)苯的分子結構,掌握苯的開庫勒結構式及分子軌道理論對其結構的研究.2,了解笨的同系物的命名和異構:(二)芳香烴的親電取代的反應,掌握芳香烴的親電取代反應2,了解親電取代反應的反應歷程.(三)多環芳烴與非苯芳烴,了解多環芳烴萘的結構與性質.2,了解4+2規則對非苯芳烴的解釋.第九章鹵代烴一,目的和要求掌握鹵代烴的結構,分類,命名和基本性質與應用;了解鹵代烴的取代反應與消除反應的涵義二,考核要求(一)鹵代烴的結構,分類,命名,掌握鹵代烴的結構和分類:2,掌握鹵代烴的命名(二)鹵代烴的基本性質,掌握鹵代烴的化學性質,包括取代反應與消除反應2,了解鹵代烴的其它反應,包括還原反應及與金屬的反應.3,比較鹵代烴中鹵原子的活潑性.(三)鹵代烴的取代反應與消除反應,了解鹵代烴親核取代反應的反應歷程.2,了解鹵代烴消除反應的反應歷程.第十章醇酚醚一,目的和要求掌握醇酚醚的結構,分類,命一●奶大紉專遞福建自學考試2002年第5期名及主要性質;掌握苯環上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則及應用;了解硫醇,硫醚與葯物的關系,二,考核要求(一)醇酚醚的結構,分類,命名,掌握醇酚醚的結構與分類:2,掌握醇酚醚的命名(二)醇酚醚的主要性質,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質:2,掌握醇的化學性質,了解多元醇的特性:3,掌握酚的化學性質.包括酚羥基的反應.苯環上的取代反應:4,掌握醚的化學性質,包括鋅鹽的形成,過氧化物的生成等(三)苯環上的取代反應,掌握兩類定位基:2,了解定位規律在有機合成上的應用:第十一章醛酮醌一,目的和要求掌握醛酮醌的結構,命名及主要性質;了解親核加成反應的特點:了解個別化合物與葯物的關系.二,考核要求(一)醛酮醌的結構,命名,掌握醛酮的結構與命名:2,了解醌的結構與命名.(二)醛酮醌的主要性質,掌握醛酮的化學性質,包括羰基上的加成反應,一活潑氫的反應,氧化和還原反應2,了解不飽和醛酮的反應:(二)親核加成反應,掌握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2,了解親核加成反應的反應歷程.一第十二章羧酸及其衍生物一,目的和要求掌握羧酸的分類,分子結構及性質;掌握

Ⅵ 汪小蘭有機化學第四版第1-9章答案 要word的

我有,不過不知道怎麼給你。
---以下是部分答案---
第一章 緒論
1.1 扼要歸納典型的以離子鍵形成的化合物與以共價鍵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答案:
離子鍵化合物 共價鍵化合物
熔沸點 高 低
溶解度 溶於強極性溶劑 溶於弱或非極性溶劑
硬度 高 低
1.2 NaCl與KBr各1mol溶於水中所得的溶液與NaBr及KCl各1mol溶於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將CH4 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與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為什麼
答案: NaCl與KBr各1mol與NaBr及KCl各1mol溶於水中所得溶液相同。因為兩者溶液中均為Na+ , K+ , Br-, Cl-離子各1mol。
由於CH4 與CCl4及CHCl3與CH3Cl在水中是以分子狀態存在,所以是兩組不同的混合物。
---復制有點亂碼,你要就給個郵箱吧---

Ⅶ 高一有機化學總結(基團、官能團、通式、反應……)

羥基氧化成醛和酮,醛可以進一步氧化成羧酸,而酮不行,羧基和羥基可以酯化反應成酯,酯和醚都可以水解,烷烴可以發生取代反應變成,烯烴也可以加成變成鹵代烴,鹵代烴可發生消去反應變成烯烴,也可以水解變成醇。苯可以取代不能加成。主要官能團就這些了吧。

1。鹵化烴:官能團,鹵原子
在鹼的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
在鹼的醇溶液中發生「消去反應」,得到不飽和烴
2。醇:官能團,醇羥基
能與鈉反應,產生氫氣
能發生消去得到不飽和烴(與羥基相連的碳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如果沒有氫原子,不能發生消去)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醛:官能團,醛基
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紅色沉澱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氫還原成醇
4。酚,官能團,酚羥基
具有酸性
能鈉反應得到氫氣
酚羥基使苯環性質更活潑,苯環上易發生取代,酚羥基在苯環上是鄰對位定位基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
5。羧酸,官能團,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強於碳酸)
能與鈉反應得到氫氣
不能被還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
6。酯,官能團,酯基
能發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弗利普 2009-06-23 13:53:35
羥基氧化成醛和酮,醛可以進一步氧化成羧酸,而酮不行,羧基和羥基可以酯化反應成酯,酯和醚都可以水解,烷烴可以發生取代反應變成,烯烴也可以加成變成鹵代烴,鹵代烴可發生消去反應變成烯烴,也可以水解變成醇。苯可以取代不能加成。主要官能團就這些了吧。

meitian5 2009-06-29 18:32:46
官能團是決定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的原子或原子團。

常見的官能團對應關系如:

鹵代烴:鹵原子(-X),X代表鹵族元素(F,CL,Br,I); 在鹼性條件下可以水解生成羥基

醇、酚:羥基(-OH);伯醇羥基可以消去生成碳碳雙鍵,酚羥基可以和NaOH反應生成水,與Na2CO3反應生成NaHCO3,二者都可以和金屬鈉反應生成氫氣

醛:醛基(-CHO); 可以發生銀鏡反應,可以和斐林試劑反應氧化成羧基。與氫氣加成生成羥基。

酮:羰基(>C=O);可以與氫氣加成生成羥基

羧酸:羧基(-COOH);酸性,與NaOH反應生成水,與NaHCO3、Na2CO3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硝基化合物:硝基(-NO2);

胺:氨基(-NH2). 弱鹼性

烯烴:雙鍵(>C=C<)加成反應。

炔烴:三鍵(-C≡C-) 加成反應

醚:醚鍵(-O-) 可以由醇羥基脫水形成

磺酸:磺基(-SO3H) 酸性,可由濃硫酸取代生成

腈:氰基(-CN)

酯: 酯 (-COO-) 水解生成羧基與羥基,醇、酚與羧酸反應生成

官能團在有機化學中具有以下5個方面的作用。
1.決定有機物的種類
有機物的分類依據有組成、碳鏈、官能團和同系物等。烴及烴的衍生物的分類依據有所不同,可由下列兩表看出來。
烴的分類法:
烴的衍生物的分類法:
2.產生官能團的位置異構和種類異構
中學化學中有機物的同分異構種類有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和官能團的種類異構三種。對於同類有機物,由於官能團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同分異構是官能團的位置異構,如下面一氯乙烯的8種異構體就反映了碳碳雙鍵及氯原子的不同位置所引起的異構。
對於同一種原子組成,卻形成了不同的官能團,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有機物類別,這就是官能團的種類異構。如:相同碳原子數的醛和酮,相同碳原子數的羧酸和酯,都是由於形成不同的官能團所造成的有機物種類不同的異構。
3.決定一類或幾類有機物的化學性質
官能團對有機物的性質起決定作用,-X、-OH、-CHO、-COOH、-NO2、-SO3H、-NH2、RCO-,這些官能團就決定了有機物中的鹵代烴、醇或酚、醛、羧酸、硝基化合物或亞硝酸酯、磺酸類有機物、胺類、醯胺類的化學性質。因此,學習有機物的性質實際上是學習官能團的性質,含有什麼官能團的有機物就應該具備這種官能團的化學性質,不含有這種官能團的有機物就不具備這種官能團的化學性質,這是學習有機化學特別要認識到的一點。例如,醛類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被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所氧化,可以認為這是醛類較特徵的反應;但這不是醛類物質所特有的,而是醛基所特有的,因此,凡是含有醛基的物質,如葡萄糖、甲酸及甲酸酯等都能發生銀鏡反應,或被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所氧化。
4.影響其它基團的性質
有機物分子中的基團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這包括官能團對烴基的影響,烴基對官能團的影響,以及含有多官能團的物質中官能團之間的的相互影響。
① 醇、苯酚和羧酸的分子里都含有羥基,故皆可與鈉作用放出氫氣,但由於所連的基團不同,在酸性上存在差異。
R-OH 中性,不能與NaOH、Na2CO3反應;
C6H5-OH 極弱酸性,比碳酸弱,但比HCO3-(碳酸氫根)要強。不能使指示劑變色,能與NaOH反應。 苯酚還可以和碳酸鈉反應,生成苯酚鈉與碳酸氫鈉;
R-COOH 弱酸性,具有酸的通性,能與NaOH、Na2CO3反應。
顯然,羧酸中,羧基中的羰基的影響使得羥基中的氫易於電離。
② 醛和酮都有羰基(>C=O),但醛中羰基碳原子連接一個氫原子,而酮中羰基碳原子上連接著烴基,故前者具有還原性,後者比較穩定,不為弱氧化劑所氧化。
③ 同一分子內的原子團也相互影響。如苯酚,-OH使苯環易於取代(致活),苯基使-OH顯示酸性(即電離出H+)。果糖中,多羥基影響羰基,可發生銀鏡反應。
由上可知,我們不但可以由有機物中所含的官能團來決定有機物的化學性質,也可以由物質的化學性質來判斷它所含有的官能團。如葡萄糖能發生銀鏡反應,加氫還原成六元醇,可知具有醛基;能跟酸發生酯化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說明它有五個羥基,故為多羥基醛。
5.有機物的許多性質發生在官能團上
有機化學反應主要發生在官能團上,因此,要注意反應發生在什麼鍵上,以便正確地書寫化學方程式。
如醛的加氫發生在醛基碳氧鍵上,氧化發生在醛基的碳氫鍵上;鹵代烴的取代發生在碳鹵鍵上,消去發生在碳鹵鍵和相鄰碳原子的碳氫鍵上;醇的酯化是羥基中的O —H鍵斷裂,取代則是C—O鍵斷裂;加聚反應是含碳碳雙鍵(>C=C<)(並不一定是烯烴)的化合物的特有反應,聚合時,將雙鍵碳上的基團上下甩,打開雙鍵中的一鍵後手拉手地連起來。

躍06 2009-07-23 14:16:23
羥基氧化成醛和酮,醛可以進一步氧化成羧酸,而酮不行,羧基和羥基可以酯化反應成酯,酯和醚都可以水解,烷烴可以發生取代反應變成,烯烴也可以加成變成鹵代烴,鹵代烴可發生消去反應變成烯烴,也可以水解變成醇。苯可以取代不能加成。主要官能團就這些了吧。

1。鹵化烴:官能團,鹵原子
在鹼的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
在鹼的醇溶液中發生「消去反應」,得到不飽和烴
2。醇:官能團,醇羥基
能與鈉反應,產生氫氣
能發生消去得到不飽和烴(與羥基相連的碳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如果沒有氫原子,不能發生消去)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醛:官能團,醛基
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紅色沉澱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氫還原成醇
4。酚,官能團,酚羥基
具有酸性
能鈉反應得到氫氣
酚羥基使苯環性質更活潑,苯環上易發生取代,酚羥基在苯環上是鄰對位定位基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
5。羧酸,官能團,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強於碳酸)
能與鈉反應得到氫氣
不能被還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
6。酯,官能團,酯基
能發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躍06 2009-07-23 14:50:43
羥基氧化成醛和酮,醛可以進一步氧化成羧酸,而酮不行,羧基和羥基可以酯化反應成酯,酯和醚都可以水解,烷烴可以發生取代反應變成,烯烴也可以加成變成鹵代烴,鹵代烴可發生消去反應變成烯烴,也可以水解變成醇。苯可以取代不能加成。主要官能團就這些了吧。

1。鹵化烴:官能團,鹵原子
在鹼的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
在鹼的醇溶液中發生「消去反應」,得到不飽和烴
2。醇:官能團,醇羥基
能與鈉反應,產生氫氣
能發生消去得到不飽和烴(與羥基相連的碳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如果沒有氫原子,不能發生消去)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醛:官能團,醛基
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紅色沉澱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氫還原成醇
4。酚,官能團,酚羥基
具有酸性
能鈉反應得到氫氣
酚羥基使苯環性質更活潑,苯環上易發生取代,酚羥基在苯環上是鄰對位定位基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
5。羧酸,官能團,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強於碳酸)
能與鈉反應得到氫氣
不能被還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
6。酯,官能團,酯基
能發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編輯本段]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烷烴和環烷烴
第四章烯烴、炔烴和二烯烴
第五章芳香烴
第六章鹵代烴
第七章醇和醚
第八章醛、酮
第九章酚和醌
第十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十一章羧酸衍生物
第十二章類脂化合物
第十三章有機含氮化合物
第十四章雜環化合物
第十五章糖類
第十六章核酸
第十七章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質
參考文獻

430098988 2009-12-14 22:29:40
甲烷燃燒
CH4+2O2→CO2+2H2O(條件為點燃)

甲烷隔絕空氣高溫分解
甲烷分解很復雜,以下是最終分解。CH4→C+2H2(條件為高溫高壓,催化劑)

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條件都為光照。 )

實驗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條件是CaO 加熱)

乙烯燃燒
CH2=CH2+3O2→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和氯化氫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氫氣
CH2=CH2+H2→CH3-CH3 (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實驗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乙炔燃燒
C2H2+3O2→2CO2+H2O (條件為點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氫
兩步反應: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氫氣
兩步反應:C2H2+H2→C2H4→C2H2+2H2→C2H6 (條件為催化劑)

實驗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鹽、水、石灰石、焦炭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溫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燒
2C6H6+15O2→12CO2+6H2O (條件為點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濃硫酸濃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條件為濃硫酸)

苯和氫氣
C6H6+3H2→C6H12 (條件為催化劑)

乙醇完全燃燒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這是總方程式)

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濃硫酸 170攝氏度)

兩分子乙醇發生分子間脫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條件為催化劑濃硫酸 140攝氏度)

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鎂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鈣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氫氧化鈉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鈉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氫氧化銅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氫氧化銅
CH3CHO+2Cu→Cu2O(沉澱)+CH3COOH+2H2O

乙醛氧化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條件為催化劑或加溫)

烯烴是指含有C=C鍵的碳氫化合物。屬於不飽和烴。烯烴分子通式為CnH2n,非極性分子,不溶或微溶於水。容易發生加成、聚合、氧化反應等。
乙烯的物理性質
通常情況下,無色稍有氣味的氣體,密度略小比空氣,難溶於水,易溶於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
1) 氧化反應:
①常溫下極易被氧化劑氧化。如將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鑒別乙烯。
②易燃燒,並放出熱量,燃燒時火焰明亮,並產生黑煙。
2) 加成反應:有機物分子中雙鍵(或三鍵)兩端的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直接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3) 聚合反應:
2.乙烯的實驗室製法
(1)反應原理: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2)發生裝置:選用「液液加熱制氣體」的反應裝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氣法。
(4)注意事項:
①反應液中乙醇與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
②在圓底燒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應混合物在受熱時暴沸。
③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液面下,以准確測定反應液溫度。加熱時要使溫度迅速提高到170℃,以減少乙醚生成的機會。
④在製取乙烯的反應中,濃硫酸不但是催化劑、吸水劑,也是氧化劑,在反應過程中易將乙醇氧化,最後生成CO2、CO、C等(因此試管中液體變黑),而硫酸本身被還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質實驗前,可以將氣體通過NaOH溶液以洗滌除去SO2,得到較純凈的乙烯。
乙炔又稱電石氣。結構簡式HC≡CH,是最簡單的炔烴。化學式C2H2
分子結構:分子為直線形的非極性分子。
無色、無味、易燃的氣體,微溶於水,易溶於乙醇、丙酮等有機溶劑。
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屬取代等反應。
能使高錳酸鉀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實驗室製法:CaC2+2H2O→Ca(OH)2+C2H2↑
化學性質:
(1)氧化反應:
a.可燃性:2C2H2+5O2 → 4CO2+2H2O
現象:火焰明亮、帶濃煙 。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2)加成反應:可以跟Br2、H2、HX等多種物質發生加成反應。
現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與H2的加成
CH≡CH+H2 → CH2=CH2
與H2的加成
兩步反應:C2H2+H2→C2H4
C2H2+2H2→C2H6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用於制聚氯乙烯
C2H2+HCl→C2H3Cl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3)由於乙炔與乙烯都是不飽和烴,所以化學性質基本相似。金屬取代反應:將乙炔通入溶有金屬鈉的液氨里有氫氣放出。乙炔與銀氨溶液反應,產生白色乙炔銀沉澱.
1、 鹵化烴:官能團,鹵原子
在鹼的溶液中發生「水解反應」,生成醇
在鹼的醇溶液中發生「消去反應」,得到不飽和烴
2、 醇:官能團,醇羥基
能與鈉反應,產生氫氣
能發生消去得到不飽和烴(與羥基相連的碳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如果沒有氫原子,不能發生消去)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 醛:官能團,醛基
能與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
能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溶液反應生成紅色沉澱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氫還原成醇
4、 酚,官能團,酚羥基
具有酸性
能鈉反應得到氫氣
酚羥基使苯環性質更活潑,苯環上易發生取代,酚羥基在苯環上是鄰對位定位基
能與羧酸發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團,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強於碳酸)
能與鈉反應得到氫氣
不能被還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與醇發生酯化反應
6、 酯,官能團,酯基
能發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物質的製取:
實驗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 (條件是CaO 加熱)
實驗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加熱,濃H2SO4)
實驗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業製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 (條件為催化劑)
乙醛的製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加壓)
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乙酸的製取
乙醛氧化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條件為催化劑和加溫)
加聚反應: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條件為催化劑)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條件為催化劑)

氧化反應:
甲烷燃燒
CH4+2O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烯燃燒
CH2=CH2+3O2→2CO2+2H2O(條件為點燃)
乙炔燃燒
C2H2+3O2→2CO2+H2O (條件為點燃)
苯燃燒
2C6H6+15O2→12CO2+6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完全燃燒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條件為點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條件為催化劑)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 (條件為催化劑加熱)

取代反應:有機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團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代替的反應叫做取代反應。
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條件都為光照。)
苯和濃硫酸濃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條件為濃硫酸)
苯與苯的同系物與鹵素單質、濃硝酸等的取代。如:

酚與濃溴水的取代。如:

烷烴與鹵素單質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酯化反應。酸和醇在濃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應,其實質是羧基與羥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應。如:

水解反應。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機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團的反應叫水解反應。
①鹵代烴水解生成醇。如:

②酯水解生成羧酸(羧酸鹽)和醇。如:

乙酸乙酯的水解: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條件為無機酸式鹼)
加成反應。
不飽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結合生成別的有機物的反應。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條件為催化劑)
乙烯和氯化氫
CH2=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氫氣
CH2=CH2+H2→CH3-CH3 (條件為催化劑)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氫
兩步反應: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氫氣
兩步反應:C2H2+H2→C2H4---------C2H2+2H2→C2H6 (條件為催化劑)
苯和氫氣
C6H6+3H2→C6H12 (條件為催化劑)

消去反應。有機分子中脫去一個小分子(水、鹵化氫等),而生成不飽和(含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化合物的反應。
乙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條件為濃硫酸 170攝氏度)

兩分子乙醇發生分子間脫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條件為催化劑濃硫酸 140℃)
不是很完全,但是基本可以完成了。

Ⅷ 有關有機化學的大學本科專業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第2章 飽和烴:烷烴和環烷烴

第3章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和二烯烴

第4章 芳烴

第5章 對映異構

第6章 鹵代烴 金屬有機化合物

第7章 波譜分析在有機化學中的應用

第8章 醇、酚和醚

第9章 醛、酮和醌

第10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11章 有機含氮化合物

第12章 含硫、含磷及含硅有機化合物

第13章 雜環化合物

第14章 類脂化合物

第15章 碳水化合物

第16章 氨基酸、多肽、蛋白質及核酸

第17章 周環反應

部分習題答案

餐卡文獻

Ⅸ 有機化學學習指導的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第2章 脂肪(環)烴的結構、同分異構和命名
第3章 烷烴和環烷烴的性質與制備
第4章 烯烴的性質與制備
第5章 炔烴和二烯烴的性質與制備
第6章 對映異構
第7章 芳香烴
第8章 有機化合物的波譜分析
第9章 鹵代烴
第10章 醇和酚
第11章 醚、環氧化合物、硫醚
第12章 醛和酮
第13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14章 β-二羰基化合物和有機合成
第15章 含氮有機化合物
第16章 雜環化合物
第17章 糖和核酸
第18章 氨基酸 多肽 蛋白質

Ⅹ 問兩個有機化學問題

丙酮兩邊是甲基,給電子能力高於氫。甲醛上的氫本來就是高度極化的,有些合成反應里可以當質子使用。

熱點內容
一年級語文上冊二單元試卷 發布:2025-05-20 23:20:20 瀏覽:349
初二數學期末考試 發布:2025-05-20 22:00:40 瀏覽:127
裸體校園 發布:2025-05-20 21:56:21 瀏覽:950
廣州英語四級 發布:2025-05-20 21:53:57 瀏覽:970
三年級下冊語文日記 發布:2025-05-20 20:31:44 瀏覽:233
生物雲計算 發布:2025-05-20 19:54:23 瀏覽:368
鬼畫符怎麼畫 發布:2025-05-20 19:49:34 瀏覽:249
教師校本培訓總結 發布:2025-05-20 19:48:02 瀏覽:254
我的補課老師電影韓國 發布:2025-05-20 18:56:19 瀏覽:126
48式太極雙扇分解教學 發布:2025-05-20 18:11:48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