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辛亥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發布時間: 2022-02-14 07:03:06

A. 談談辛亥革命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摘要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B. 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評價

哎,其實過了這么多年之後,我覺得唯一觸發辛亥革命的就是清政府。
清政府一次次讓國民失望,讓中國的中間階層失望。清政府的內閣是假內閣,還是不想丟下老祖宗打下的江山。最後辛亥革命爆發後,各省紛紛宣布獨立。然後北洋軍南下開始鎮壓,其實北洋軍是可以滅了革命黨的,但是袁世凱不,他談判,逼清帝退位,然後自己做大總統,做皇帝。
清政府通過一系列的偽改革政策,不過的把人民和實權階層推向對立面。
其實我覺得是有必然性,為什麼日本就能明治維新,因為從上到下的推行,而我們的上卻不願意改革,這就必然導致革命。
《論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說的很清楚啊。但是如果考試不能這么答,會沒有分的。

C.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選擇500字

歷史趨勢來看,清政府在鎮壓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簽訂《辛丑條約》、實施新政破產後,其腐朽、反動的本質進一步暴露。隨著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近代中國兩大社會矛盾趨於匯流,集中體現為中國人民同清朝政府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由改良發展到革命已成為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所以,20世紀前十年,辛亥革命發生的條件己經成熟。
具體表現在:
第一,革命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經濟上,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的物質基礎;
階級力量上,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民族資產階級開始成長起來,為量進一步壯大;
思想上,20世紀初,民主革命思想廣泛傳播,革命逐漸成為社會主要思潮;
組織上,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廣泛建立,同盟會的成立使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政黨統一領導的新階段;
政治上.三民主義的提出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共同的奮斗綱領,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
第二,革命形勢的日益高漲。清廷立憲失敗後進一步孤立衰落,革命勢力在收回利權的斗爭和武裝起義中人斷壯大。
第三,革命時機成熟。保路運動調動湖北新軍,清廷在湖北統治空虛,為武昌起義的爆發提供了有利時機。

D. 辛亥革命發生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爆發的歷史必然性:
(1)物質和階級基礎: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較快發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
(2)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輿論准備。
(3)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和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形成,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組織准備。
(4)群眾基礎: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稅斗爭、收回利權運動等,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群眾基礎。

E. 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原因是什麼

一、清封建王朝統治的沒落,腐敗。西方先進思想的影響。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1)物質和階級基礎:20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的較快發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 (2)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輿論准備。 (3)組織基礎:資產階級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和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形成,為辛亥革命爆發作了組織准備。 (4)群眾基礎: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稅斗爭、收回利權運動等,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奠定群眾基礎。 辛亥革命的發生並非偶然。它既不是由於「西方思想的影響」激起的「騷動和不安」,也不是在少數人「極端感情」或「革命狂熱」煽動下的「幼稚與瘋狂」,而是社會矛盾運動的產物,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社會根源。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通過對中國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訂立了許多不平等條約。根據這些條約,它們一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把封建統治階級變為它們統治中國的支柱;一方面操縱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在經濟上進行剝削掠奪,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的生長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極大危機。1895年,孫中山先生在《香港興中會章程》中指出,中國的外部環境是「堂堂華國,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強鄰環列,虎視鷹瞵」,「瓜分豆剖」,「蠶食鯨吞」;國內狀況則是「政治不修,綱維敗壞」,「鬻爵賣官,公行賄賂」,「盜賊橫行,飢饉交集,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是一幅何等觸目驚心的悲慘景象!

二、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這一時期,亞洲出現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 資產階級革命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很難說有完全徹底的。所謂徹底,只能說是基本徹底。自沉階級革命成功的結果足以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而剝削制度的更替,並不需要新舊完全徹底決裂,他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協、融合、並存。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貴族頭銜,此即革命不徹底的明顯例子。

F. 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

清封建王朝統治的沒落,腐敗。西方先進思想的影響。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

G.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先生開始的。」在近代歷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它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1. 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比較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在這次革命中,資產階級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制定了三民主義的革命綱領,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國和發展資本主義的奮斗目標,最終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催垮了清王朝,建立了第一個比較完備的資產階級共和國,超過了前人為尋求國家出路而進行的一切斗爭。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共和政體。 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王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正因為如此,當袁世凱、張勛先後復辟帝制時,均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和人民群眾的堅決反抗。 3. 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沖破了封建主義的束縛,推動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積極變化。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以振興實業為目標,設立實業部,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隨後的幾年成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代」。革命政府還提倡社會新風,掃除舊時代的「風俗之害」。如:以公元紀年,改用公歷;下級官吏見上級官吏不再行跪拜禮;男子以「先生」、「君」的互稱取代「老爺」等的稱呼;男子剪辮、女子放足之風迅速席捲全國等。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社會風氣,也有助於人們的精神解放。 5.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辛亥革命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H. 為什麼說辛亥革命是歷史的必然性

所有的偶然,結合時政和趨勢都會是必然。當時的背景是清政府喪權辱國、對外奴化、對內鎮壓,不以本國之民為民,這樣自然會激起民眾的逆反心理,再加上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的特權和欺壓,這就是革命發生的內在原因,也是深層次原因,這股心理沒有發泄出去的話,只會越積越深,就像洪水一樣,堵的時間越久,爆發的時候越猛。
在辛亥革命發生以前,清朝末年有過很多次的起義反抗,天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廣州起義,但這三個都沒能真正的推翻清政府,國家的面貌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所以武昌起義也是必然的,因為民眾需要革命,只是需要一個合格的引導人而已。
而這些運動大部分都發生在南方,那是因為南方靠海,接觸外部思想容易,清政府的管轄力度相對較弱,而且南方相對有錢,能夠搞革命。即使武昌起義再度失敗的話,革命的潮流不會變,只是可能以後的起義籌劃會更細致,吸取教訓讓革命成功。

I. 辛亥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是什麼

文章轉載:

淺說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
100132233 李孟揚
【摘要】本文從辛亥革命的深遠影響談起,通過實例分析了辛亥革命群眾基礎、政治基礎、物質基
礎和階級基礎。從、由分析可得知解決當時社會矛盾的一場革命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能夠得出辛亥革
命的爆發是必然的。
【關鍵詞】辛亥革命必然性原因意義
辛亥革命是1911 年由孫中山領導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民主革命運動。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場變革摧毀了清政府的朽敗統治,結束了綿延兩千餘年的專制帝制。辛亥革命又是一場意義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使共和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可以說,辛亥革命是20 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大變化。它在很多重要方面改變了中國,作為一個新的起點,為中國以後的進步打開了閘門。(1)而它的爆發,也是歷史的必然。
其一,清廷的腐朽嚴苛的統治,製造了「官逼民反」的局面。辛亥革命爆發的導火索,就是清政府對保路運動的鎮壓。將本不屬於鐵路收回作抵押貸款嚴重侵犯廣大民眾的權益,觸發眾怒。1903 年12 月清政府頒布《鐵路簡明章程》,改變鐵路只准官辦或外國人辦的狀況。川漢鐵路的募集資金階段,採用的是「官股」「商股」加上「民股」合資的方式,絕大多數四川的百姓都和川漢鐵路息息相關,都是川漢鐵路的「股東」。公司和築路權都曾依法辦理有關手續。清政府收歸國有,既違法,又與民眾對立。不僅如此,清政府還對請願的保路同志會施以血腥的鎮壓,製造了「成都血案」,這徹底激起了川人的怒火。而後為鎮壓保路運動,清廷調兵至四川,才為武昌起義創造了良機。與此同期各地抗捐抗稅斗爭、收回利權等運動也頻繁發生,使社會矛盾不斷被激化,從而使辛亥革命有了群眾基礎。
其二,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制度改革的失敗,使得必須有一場革命來推翻封建帝制。從1906 年宣示預備立憲開始,走文明國家共同的三權分立的君主立憲之路,已是無可抗拒的趨勢。1910 年1 月至1911 年初,各省咨議局聯合會連同各省商會、教育會及其他紳民代表一連四次發動速開國會的請願運動。1910 年9、10 月間,各省督撫紛紛電請先設內閣以立主腦,開國會以定人心;各地學生接連罷課;資政院也通過決議上奏,請速開國會。這些情況表明,經過近十年改革實踐,民眾、士紳和各級官吏的認識漸趨一致,政治制度改革邁大步的時機已經到了。可是,清政府雖然把原定九年的預備立憲年限縮短為五年,仍然扭捏作態,不肯在1911 年年立即召開國會,堅持拖到1913 年。1911 年5 月說是組織責任內閣,卻弄出一個不倫不類的皇族內閣,意味著在關鍵時刻,皇族不願釋放權力。改革時機,稍縱即逝。當斷不斷,並且一再激怒各種社會力量,通過體制內改革整合社會的機會白白流失了。不顧浩大的四次請開國會運動,不能當機立斷在1911 年開國會,是政治遲鈍。由此觸發了辛亥革命,清廷自斷性命。
其三,20 世紀初,國內民族資本主義的較快發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他們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質和階級基礎。而且,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訴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辛亥革命的爆發。辛亥革命的領導者孫中山本身就代表了民族資本主義。傳統的封建統治者始終有著重農抑商情結,這本身就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之鴉片戰爭以後,為了從中國攫取利益,帝國主義侵略者始終打壓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成長。為求得一個理想的生存環境,民族資本主義對於辛亥革命給予了極大地支持。辛亥革命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黃金時代」 ,(2)當初求生存求發展的目的得以實現。總而言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為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質和階級基礎。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曾強烈地激動和極大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辛亥革命,距今已經整整80 年了。(3)80 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極端貧窮、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如果說中國的進步是歷史必然,那麼辛亥革命就是這歷史必然性的第一步。
【參考文獻】
1.金沖及,辛亥革命的歷史地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2.石波,辛亥革命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湖北社會科學》1991 年08 期。
3.諸雨民,曲青山,辛亥革命與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紀念辛亥革命80 周年,中共青海省委講師團。

熱點內容
一年級語文上冊二單元試卷 發布:2025-05-20 23:20:20 瀏覽:349
初二數學期末考試 發布:2025-05-20 22:00:40 瀏覽:127
裸體校園 發布:2025-05-20 21:56:21 瀏覽:950
廣州英語四級 發布:2025-05-20 21:53:57 瀏覽:970
三年級下冊語文日記 發布:2025-05-20 20:31:44 瀏覽:233
生物雲計算 發布:2025-05-20 19:54:23 瀏覽:368
鬼畫符怎麼畫 發布:2025-05-20 19:49:34 瀏覽:249
教師校本培訓總結 發布:2025-05-20 19:48:02 瀏覽:254
我的補課老師電影韓國 發布:2025-05-20 18:56:19 瀏覽:126
48式太極雙扇分解教學 發布:2025-05-20 18:11:48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