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秤信生物
❶ 雞精和味精有什麼區別
一、味道不同
雞精:味道帶有雞肉的鮮味
味精:是糧食加工的味道,有很純的澱粉和糖蜜為原料。
二、原料不同
雞精:多種味道物質混合而成,可以說是味精的換代產品
味精:主要是大米、玉米等原料化合而成。
三、作用不同
味精: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
雞精:帶有雞肉的鮮味,用來增加食慾。
以下情況下不宜使用味精:
1、不宜放在過鹼或過酸的湯菜中。味精在鹼性湯液中會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一種不良氣味;在酸性湯液中溶解度小,味精會失效。
2、不宜過量食用。用量過多(每天食用5克以上),會出現背部及上肢麻木、周身酸軟等不良反應。
3、不宜在熗鍋時放入。在高溫下味精會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是一種有毒物質。同樣道理也不可長時間燉煮。
4、不宜調入魚、蝦、哈蜊等食物中。
❷ 四川省巴中市簡稱
四川省巴中市簡稱為(川)如果還有不知道的,下面有喲~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滬)
重慶市(渝)
河北省(冀)
河南省(豫)
雲南省(雲)
遼寧省(遼)
黑龍江省(黑)
湖南省(湘)
安徽省(皖)
山東省(魯)
新疆維吾爾(新)
江蘇省(蘇)
浙江省(浙)
江西省(贛)
湖北省(鄂)
廣西壯族(桂)
甘肅省(甘)
山西省(晉)
內蒙古(蒙)
陝西省(陝)
吉林省(吉)
福建省(閩)
貴州省(貴)
廣東省(粵)
青海省(青)
西藏(藏)
四川省(川)
寧夏回族(寧)
海南省(瓊)
每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簡稱,各有由來:
1.京:戰國時期稱薊,是「戰國七雄」之一燕國的京城。遼國稱燕京。金國改稱京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朱元璋改稱北平,永樂帝朱棣改北平為北京。簡稱京。
2.天津:明朝,燕王為爭奪皇帝位,在這里發兵渡河南下,打敗他的侄子明惠帝而篡了位。為紀念在這里渡河起兵,所以稱「天津」,意即天子經過的渡口,簡稱津。
3.上海:北宋初期,這里已形成居民點,從這里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後來邕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4.黑龍江省:由黑龍江而得名。因為江水呈黑綠色,蜿蜒地流著象條游龍。簡稱黑。
5.吉林省:清朝在松花江沿岸建立吉林烏拉城(今吉林市),滿語吉林是『沿』 的意思,烏拉是「大川」的意思。就是沿著松花江的城市,後來建省 時,就用它命名叫吉林省。簡稱吉。
6.遼寧省:由於它在遼河流域,取遼河永久安寧之意,簡稱遼。
7.河北省:相對於黃河為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 1928 年稱河北省。因代屬冀州地區,所以簡稱冀。
8.河南省: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 簡稱豫。
9.山西省:相對於太行山為西。明朝設置山西省,春秋時是晉國領土,所以簡稱 晉。
10.山東省:相對於太行山為東。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湖南省:相對於洞庭湖為南。由於湘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湘。
12.湖北省:相對於洞庭湖為北。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3.浙江省:境內的浙江盤回曲折,浙江就是富春江。簡稱浙。
14.江西省:唐朝為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清朝時改為江西省。因贛江縱貫全省,所以簡稱贛。
15陝西省:是指現在的河南省陝縣西南陝陌以西的地區稱陝西。簡稱陝。古代時 是秦國領土,又簡稱秦。
16.安徽省:以清朝時的安慶府(今安慶)和徽州府(今歙縣)的頭一字組成。因境內有皖山(天柱山),因而簡稱皖。
17.江蘇省:是以清朝時的江寧府(今南京市)和蘇州府(今蘇州市)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蘇。
18.甘肅省:是以古代甘州(今長掖),肅州(今酒泉)的頭一個字組成,簡稱甘。境內的六盤山又叫隴山,故又簡稱隴。
19.貴州省:明朝設置貴州省。簡稱貴。因古代屬黔中郡,所以簡稱黔。
20.四川省:唐朝初年現在的四川省劍閣以南設東川,西川。這里的川,是平川廣野的意思。宋代分設益州,榨州、利州、�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元朝設四川省,簡稱川。三國時是蜀國領土,所以簡稱蜀。
21.雲南省:因為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里,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2.廣東省: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代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23.福建省: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24.台灣省:古代台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台灣」,清光緒年間建立台灣省,簡稱台。
25.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26.寧夏回族自治區:這里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27.廣西壯族自治區:明朝初年建廣西省,1958年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因古代是桂林郡,故簡稱桂。
28.西藏自治區: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 因為是新開辟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 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0.內蒙古自治區: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 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 中最長的一個。
❸ 七年級初中生物一年級上學期期中試卷
上海生物學試卷
本試卷分為第Ⅰ卷(第1-4頁)和第Ⅱ卷(第5-10頁)兩部分,全卷共10頁。
第Ⅱ卷(共90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Ⅱ卷前,考生務必將姓名、准考證號、校驗碼等填寫清楚。
2.第Ⅱ卷從第33題到第41題.考生應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直接寫在試卷上。
3.第39, 40題為分叉題,A適用於《生命科學》教材,B適用於《生物》教材。A、B兩題任選一題,兩題都做,以A給分。
二.簡答題(共90分)
33.(11分)甲、乙兩圖是紅楓葉肉細胞和根尖生長點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示根尖生長點細胞的是圖 ;若將兩種細胞分別置於30%蔗糖溶液中,則能發生質壁分離現象的細胞是圖 ,圖中結構〔 〕 起重要作用。(〔〕中填標號)
(2)圖中標號6所示結構的主要成分是 。
(3)甲、乙兩圖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名稱是 。
(4)對標號4和標號5所示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A.生理活動中都產生水 B.前者有片層結構,後者有嵴
C.黑暗條件下,生理活動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產生ATP,後者產生ATP
(5)細胞進行下列各種生命活動,正常情況下圖甲細胞 ,圖乙細胞(填入編號)
①不增殖 ②能繼續增殖 ③細胞核DNA只轉錄不復制
④出現染色體結構 ⑤有mRNA經核孔進入細胞質中
34.(11分)圖甲、乙是兩個家族系譜圖,乙家族患色盲(B-b)。請據圖回答。
(1)圖甲中的遺傳病,其致病基因位於 染色體上,是 性遺傳。
(2)圖甲中Ⅲ-8與Ⅲ-7為異卵雙生(由不同的受精卵發育而來),則Ⅲ-8表現型是否一定正常? ,原因是
(3)圖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 ,Ⅰ-2的基因型是
(4)若圖甲中的Ⅲ-8與圖乙中的Ⅲ-5結婚,則他們生下兩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 。
(5)若圖甲中Ⅲ-9是先天愚型,則其可能是由染色體組成為 的卵細胞和 的精子受精發育而來,這種可遺傳的變異稱為 。
35.(10分)下圖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示意圖中字母表示的結構名稱:A 、B 、C 。
(2)人體主要的散熱器官是 。當人體處在45℃的外界環境中時,主要的散熱方式是
(3)人體受到寒冷刺激時,甲狀腺分泌活動加強。完成這一反射活動的反射弧是
。這種反射屬於 反射。
(4)甲狀腺能參與體溫調節,是因為 。
(5)當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興奮時,神經細胞膜外的 大量內流而形成 電位。
光照強度
(千勒克司) 光合作用速度
(CO2mg/100cm2葉•小時)
1.0 -2.0
3.0 +2.0
5.0 +6.0
7.0 +10.0
8.0 +12.0
10.0 +12.0
36.(11分)請回答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問題。
在一定濃度的CO2和適當的溫度條件下,測定某雙子葉植物葉片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結果如右表。表中負值表示二氧化碳釋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側坐標繫上繪出光照強度與該植物葉片光合作用速度的關系圖。
(2)該植物葉片的呼吸速度是 (CO2/l00cm2葉•小時)。
(3)在光照強度為 千勒克司時,該植物葉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將該植物葉片置於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時,其餘時間置於黑暗中,則每l00cml葉片產生的葡萄糖中_____mg將轉化為澱粉。(取小數點後一位)
(5)據圖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圍內,光合作用速度受 因素影響;超過8千勒克司時,光合作用速度受_______因素影響。
37.(8分)請回答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的問題。
(1)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過程,在實驗室中做了如下圖所示的模擬實驗。
1)從病毒中分離得到物質A。已知A是單鏈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鹼基序列為-GAACAUGUU-。將物質A加入試管甲中,反應後得到產物X。經測定產物X的部分鹼基序列是-CTTGTACAA-,則試管甲中模擬的是______過程。
2)將提純的產物X加入試管乙,反應後得到產物Y。產物Y是能與核糖體結合的單鏈大分子,則產物Y是________,試管乙中模擬的是_________過程。
3)將提純的產物Y加人試管丙中,反應後得到產物Z。產物Z是組成該病毒外殼的化合物,則產物Z是________。
(2)若該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細胞,則組成子代病毒外殼的化合物的原料來自而決定該化合物合成的遺傳信息來自 。若該病毒除感染小鼠外,還能感染其他哺乳動物,則說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該病毒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為 。
38.(9分)請回答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問題。
(1)生態系統是由 兩種成分組成。
(2)下表列出三種生態系統在地球上所佔面積比、生產者的凈生產量、現存量以及被食量。
生態系統類型 面積比 凈生產量(109噸/年) 現存量(109噸) 被食量(109噸/年)
熱帶雨林 1 37.4 765.0 2.6
荒漠 0.9 13.5 60.0 2.0
海洋 21.1 55.0 4.0 20.2
1)熱帶雨林的生產者主要是 ,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產者主要是 。
2)影響熱帶雨林凈生產量的主要無機環境因素是 ,而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則是 。
3)據表資料,按單位面積計算,凈生產量依熱帶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順序減少,這是因為( )
A.生產者被食量按此順序增大 B.環境溫度按此順序降低
C.葉綠素含量按此順序減少. D.太陽光利用率按此順序增大
4)據表分析,熱帶雨林的現存量最大,而海洋生態系統的最小,其原因是
。
(3)兩個不同生態系統中,積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機物比例如右圖,其中表示熱帶雨林的是圖 ,這是因為
。
39.(12分)本萬為分叉題.A適用於《生命科學》教材,B適用於《生物》教材。A和B中任選一題,兩題都做以A給分。
A.農業科技工作者在煙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現擬採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該基因轉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要獲得該抗病基因,可採用 、 等方法。為了能把該抗病基因轉人到棉花細胞中,常用的載體是 。
(2)要使載體與該抗病基因連接,首先應使用 進行切割。假如載體被切割後,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為 ,則能與該載體連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A. B. C. D.
(3)切割完成後,採用 酶將載體與該抗病基因連接,連接後得到的DNA分子稱為 。
(4)再將連接得到的DNA分子導入農桿菌,然後用該農桿菌去 棉花細胞,
利用植物細胞具有的 性進行組織培養,從培養出的植株中 出抗病的棉花。
(5)該抗病基因在棉花細胞中表達的產物是( )
A.澱粉 B.脂類 C.蛋白質 D.核酸
(6)轉基因棉花獲得的 是由該表達產物來體現的。
B.人體必須從外界環境中攝取各平現成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命。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所攝取的營養物質中,不作為能源物質的是 等;同質量下,貯能最多的物質是 ;糖類中,作為細胞主要能源物質的是 。
(2)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 。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3)大部分營養物質在小腸內被吸收,與該功能相適應的小腸的結構特點是( )
①小腸粘膜有皺襞,其表面有很多絨毛 ②小腸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種消化酶
③粘膜上皮細胞游離面有微絨毛突起 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進人小腸
⑤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4)從人體消化道中獲得A,B,C三種酶,已知A,B,C三種酶的最適pH值分別為2.0、9.0、7.0,在適宜條件下,將三種酶液分別與澱粉混合,結果匯總如圖甲;將三種酶液分別與蛋清混合,結果匯總如圖乙;將三種酶液分別與多肽混合,結果匯總如圖丙。
1)根據實驗結果推測,A、B、C三種酶分別為
2)A、C酶分別由 和 分泌。
40.(8分)本題為分叉題。A適用於《生命科學》教材,B適用於《生物)教材。A和B中任選一題,兩題都做以A給分。
A.用A、B、C三個純種品系的小鼠進行皮膚移植實驗。移植時, 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膚,將其他個體的皮膚移植上去,實驗過程如右圖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2的皮膚片移植到A1上,皮膚片存活,這是因為它們屬於 ;從遺傳學角度看,它們的 相同。
(2)B1的皮膚片移植到A2上,移植後14天,皮膚片結痂脫落。這表明它們
,因此,A2對B1皮膚片產生了 反應。這種反應屬於細胞免疫,
主要是由 細胞引起的。被生物細胞識別為異物的物質,稱為 。
(3)如果B2和C1的皮膚片同時移植到曾移植過B1皮膚片的A2上,移植後,B2皮膚片6天脫落,而C1皮膚片14天脫落,產生這兩種現象的原因分別是
。
B.請回答下列有關礦質元素吸收的問題。
取四株大小與長勢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別培養在盛有等量完全培養液的培養瓶中,然
後將其中兩株番茄幼苗的地上部分同時剪去。裝里如下圖。
(1)實驗中,向甲、丙兩瓶持續充入空氣,測量四隻培養瓶內溶液中的K+含題量,結果如下圖。
1)表示甲瓶溶液中K+含量變化的曲線圖是 。
2)表示丁瓶溶液中K+含量變化的曲線圖是 。
(2)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這一觀點可通過 兩裝置的實驗加以驗證。
(3)植物的地上部分為根提供 ,這一觀點可通過 兩裝置的實驗加以驗證。
(4)經過-定時間後,如果甲瓶中的番茄幼苗出現了萎蔫現象,其原因可能是 。
41.(10分),在「學農」活動中,生物小組同學了解到一種有毒植物「博落回」,農民常用其莖葉的浸出液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殺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中常出現水稻發芽率降低的現象。同學們經調查後發現,農民所使用的「博落回」浸出液濃度約為每100mL水中含有3~g「博落回」莖葉乾重。他們推測,水稻發芽率降低的現象可能與使用的浸出液濃度有關。
課題名稱:不同濃度「博落回」浸出液對水稻種子發芽率的影響
實驗材料:曬乾的「博落回」莖葉、飽滿無菌已經水浸泡一天的水稻種子500粒、培
養皿數套、大小燒杯數只、量筒、台秤、漏斗、紗布、吸管、吸水紙等。
實驗步驟:
結果與討論:
❹ 急!誰有2011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生物、物理、化學A卷及其答案~
化學
AADBA DBDDC DBABC ABABD DBBDA ABBCC
CDDBC ABDBA CDDAB ADDAB
CD CD ACD AC ABD ACD ACD BC CD
❺ 誰有生物七年級下冊前三個單元的試卷急!快!!
七年級(科學)
一、選擇題(本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舌的不同部位對酸、甜、苦、鹹的敏感性不同,對甜味最敏感的區域是( )
A.舌根 B.舌尖 C.舌兩側 D.舌的全部區域
2.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失去了聽覺和視覺,但她通過「閱讀」盲文學習了大量的知識,她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
A.觸覺 B.味覺 C.嗅覺 D.心靈感應
3.耳的結構中,能接受聲波並轉化為振動的是 ( )
A、耳廓 B、鼓膜 C、聽小骨 D、耳道
4. 有一種聲控玩具,只要對它拍一下手就會動起來,這種玩具是靠( )起動的
A、光能 B、電能 C、化學能 D、聲能
5.昆蟲飛行時翅膀都要振動,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當它們都從你身後飛過時,憑你的聽覺 ( )
A.能感到蝴蝶從你身後飛過 B.能感到蜜蜂從你身後飛過
C.都能感到它們從你身後飛過 D.都不能感到它們從你身後飛過
6.下列物體中,屬於光源的是 ( )
A、地球 B、金星 C、月亮 D、太陽
7.在「人面桃花相映紅」這句詩中,用光學知識解釋桃花紅的原因是 ( )
A.桃花自己能發出紅光 B.桃花吸收紅光
C.桃花反射紅光 D.以上說法都不對
8.下列四種情景中,屬於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
9.一條入射光線跟平面鏡的夾角是60°,則它的反射角為 ( )
A.30° B.60° C.90° D.120°
10.集郵愛好者為了能更清晰地看到郵票的畫面,常用放大鏡來觀察,他看到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
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等大的虛像
11.我國的衛星通信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在北京發射的信號通過通信衛星會轉到上海被接收,實現這種信號傳遞的是 ( )
A.超聲波 B.次聲波 C. 聲波 D. 電磁波
12.如圖所示是某同學用眼看物體的光線的傳播情況,則該同學是 ( )
A.近視眼,應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B.遠視眼,應戴凸透鏡進行矯正
C.近視眼,應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D.遠視眼,應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13.下列有關科學量與其單位對應不正確的是 ( )
A 速度、米/秒 B 力、千克 C 力、牛 D 路程、米
14.有一個坐在開往洞頭的輪船上的人說:「洞頭終於來到了我身邊。」他說這句話,所選擇的參照物是 ( )
A.洞頭 B.海岸 C.他坐的輪船 D.停在碼頭附近的輪船
15.一位女士由於駕車超速而被警察攔住。警察走過來對她說:「太太,您剛才的車速是60千米每小時!」這位女士反駁說:「不可能的!我才開了7分鍾, 還不到一個小時,怎麼可能走了60千米呢?」從以上對話可知,這位女士沒有理解下面哪個科學概念( )
A.路程 B.時間 C.速度 D.質量
16.兩手同時用4.9牛的力分別向相反方向拉彈簧秤的秤鉤和秤環,彈簧秤的讀數為( )
A.0牛 B.4.9牛 C.2.45牛 D.9.8牛
17.一名中學生的體重可能為: ( )
A.4牛 B.40牛 C.400牛 D.4000牛
18.如果沒有重力,下列哪些現象不會發生 ( )
A.飛揚的塵土就不會落回地面 B.茶杯里的水就倒不到嘴裡
C.人頭撞到牆上不會感到疼痛 D.人輕輕一跳就會離開地球
19.一天,小龍和小虎對「力和運動的關系」展開了討論。小龍說:我騎自行車時必須不停地踩踏自行車,才能維持它的運動,如果不踩踏它,自行車就會停下來。因此我認為運動需要力維持。小虎說:但我踢足球時,只要用力踢一下,球就會一直往前飛出去。因此我認為輕物體如足球,不用力也能維持它的運動,重物體如自行車,必須用力才能維持它的運動。你認為小龍和小虎說法是否正確? ( )
A.小龍和小虎的說法都正確 B.只有小龍的說法正確
C.只有小虎的說法正確 D.小龍和小虎的說法都不正確
20.伽利略、牛頓、笛卡兒都為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作出貢獻,按作出貢獻時間的先後,他們的排列順序是 ( )
A、伽利略、笛卡兒、牛頓 B、笛卡兒、伽利略、牛頓
C、牛頓、笛卡兒、伽利略 D、笛卡兒、牛頓、伽利略
21.朱啟南在雅典奧運會上打破男子10米氣步槍世界記錄並獲得冠軍。比賽中,他射出的子彈在空中高速飛行。下列對空中飛行的子彈受力分析正確的是 ( )
A.受到重力和空氣的阻力 B.只受到空氣的阻力
C.只受到槍膛內高溫燃氣的推力 D.只受到朱啟南的推力
22.關於自行車部件的設計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尾燈只是一種裝飾 B.車輪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紋是為了節省材料
C.把套上做有凹凸花紋只是為了美觀 D.車軸上裝有滾動軸承是為了減小摩擦
23.下列現象不屬於慣性現象應用是的 ( )
A. 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塵 B. 運動員採用助跑跳遠
C. 錘頭鬆了,將錘柄在地上撞擊幾下 D. 騎自行車時為了減速捏剎車閘
24.現代汽車除了前、後排座位都有安全帶外,還安裝有安全氣囊系統,這主要是為了減輕下列哪種情況出現時,可能對人身造成的傷害 ( )
A.汽車速度太慢 B.汽車轉彎
C.汽車突然啟動 D.汽車前端發生嚴重撞擊
25.小明是一位象棋愛好者,在看體育頻道的棋類節目時,他觀察到電視上棋手進行大盤講解時,那一個個碩大的棋子可以在豎直的棋盤上來回移動,而且不會掉下來,原來棋盤和棋子都是用磁性材料做成的,棋子不會掉下來的原因是 ( )
A. 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小於它的重力 B. 棋子受到的摩擦力等於它的重力
C. 棋子受到的摩擦力大於它的重力 D. 棋子在棋盤上不受重力的作用
二、填空題(本題每空1分,第35題4分,共30分)
26.人的視覺器官是 ,聽覺器官是 ,嗅覺器官是 。
27.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很多廠商一改過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觀點,紛紛為自己的產品做廣告,但有些廣告製作卻忽視了其中的科學性。 如圖所示的廣告中有一處科學性的錯誤,請你找出來,並簡要說明它違背了什麼物理原理或規律。
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違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讓我們盪起雙漿,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小船輕輕飄盪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大多數同學是唱著這支優美的歌曲長大的,歌曲中含有許多科學知識,例如:
(1)倒映的白塔是光____射而形成的_____像。清澈見底的湖水看起來比實際淺,是由於光的 現象形成的。
(2)小船靜止在水面上時,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這兩個力是一對________力。
(3)船漿向後劃水,船向_____運動 ,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的.
29. 2005年春節晚會上,一群風華少女用精美絕倫的舞蹈把我國佛文化中的「千手觀音」演繹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啟迪。
A.如圖所示觀眾看不見邰麗華(領舞者)身後的其他舞蹈者,這是因為光的 的緣故。
B.佛光普照,梵音如絲,聆聽脫俗樂音,我們能分辨出究竟是何種樂器在發聲,因為不同的樂器發聲,其 是不同的。(填「音調」、「音色」、或「響度」)。
C.聾啞少女聽不清聲音,她們是如何感知音樂節奏的?訓練中,技術人員通過加大音量,使音箱、舞台產生 ,從而使靠在音箱上或站在舞台上的聾啞少女感覺到音樂節奏的變化。
30.圖(a)、(b)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圖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圖___________主要表示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均選填「(a)」或「(b)」]
]
31. 力的三要素是 、 、 。在實驗室常用 測力的大小。
32. 重力的施力物體是 ,方向總是 。
33. 影響摩擦大小的因素是 和 ,鞋底下做有花紋是為了 。
34. 燒鍋爐時,用鏟子送煤,當鏟子停在灶前,煤由於_ __繼續運動而進入灶內。
35、作圖(1)、如圖甲所示,物體A重20N ,請畫出它所受重力的圖示。
(2)、如圖乙所示,AB表示平面鏡前的物體。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物體AB經平面鏡所成的像。
圖甲 圖乙
三、分析計算題(36題6分,37、38題各7分,共20分)
36.不同的運動項目對運動鞋摩擦力的要求不同。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不同類型的運動鞋底在相同平面上滑動時摩擦力的大小」進行了探究,如圖19所示。他們先測出每隻不同類型運動鞋的質量,再往質量小的鞋子里均勻擺放砝碼,使鞋子(連同鞋裡砝碼)的質量均相等。接著用彈簧測力計先後勻速拉動不同類型的運動鞋,使它們沿水平桌面滑動,讀取各次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1)探究中「使鞋子(連同鞋裡砝碼)的質量均相等」,這是採用了______________研究方法。
(2)測量時,沿水平方向勻速拉動運動鞋,則此時運動鞋所受滑動摩擦力與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這種測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選填「直接」或「間接」)測量法。
37.溫州半島工程,被列為浙江省「五大百億」重點工程,從夢想走向了現實。2006年4月29日,溫州半島工程靈霓北堤(如圖)就要通車了!在靈昆島東側到洞頭霓嶼島西側的灘塗上,建南北兩條圍塗大堤(北堤長14.4千米,南堤長約23千米),把靈昆島與霓嶼島連成一片,今年「五一」長假就可以開車到洞頭旅遊了。有關人員做了一個測試:讓一輛轎車在北堤上勻速直線行駛,轎車上的速度表如圖所示 ,你能算出這輛轎車完全通過北堤需多少時間嗎?(車長忽略不記)
38.為了倡導市民樹立愛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世界上最大的猩猩之——「威利」將於2006年4月底至10月來溫展出。同學們將可以在溫州動物園的動物藝術節上一睹尊容。據悉「威利」的質量達到300千克,那麼它的體重為多少呢?
四校聯考七年級(科學)第二次月考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有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B D B D C C A B D C B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B C D A A D D D B
二、填空題(本題每空1分,第35題4分,共30分)
26. 眼 耳 鼻
27.湯勺沒有出現彎折(其它答案合理均給分)
光的折射原理 。
28.(1)_ 反 虛 折
(2)_ 平衡
(3)___ 後 相互 .
29.A. 直線傳播 B. 音色 C. 振動
30. b a
31. 大小 、 方向 、 作用點 彈簧測力計(或彈簧秤 )
32. 地球 , 豎直向下
33. 壓力 接觸面粗糙程度 , 通過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 。
34. _慣性__
35. 作圖略。
五、分析計算題(36題6分,37、38題各7分,共20分)
36. (1)_控制變數_
(2)_相等_ _間接__
37. 解:由題意知v=40千米/時 1分
S=14.4千米 1分
根據速度計算公式v=S/t得
t=S/v 2分
=14.4千米÷40千米/時 2分
=0.36小時 1分
答:略
38.解:由題意知m=300千克 1分
g=9.8牛/千克 1分
根據重力和質量的計算公式得
❻ 求八上歷史和八下生物知識點。急!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第3課 收復新疆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第7課 戊戌變法
1.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2.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第8課 辛亥革命
1.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3.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3.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第11課 北伐戰爭
1.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3.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1.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2.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17課 內戰烽火
1.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2.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3.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第六單元 經濟和社會生活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第七單元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2.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3.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1.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3.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生物:
初中生物會考復習資料(人教版)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學探究一般包括的環節: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2、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絕大多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自養);動物則從外界獲取現成的營養(異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的廢物。
動物排出廢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氣體、排尿。
植物排出廢物的方式:落葉。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應激性。例:斑馬發現敵害後迅速奔逃。含羞草對刺激的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5、影響生物的生存的環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蟲捕食蚜蟲,是捕食關系。稻田裡雜草和水稻爭奪陽光,屬競爭關系。螞蟻、蜜蜂家庭成員之間分工合作。
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舉例: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駱駝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長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樹等。
2)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其糞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風固沙等都屬於生物影響環境。
7、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水、空氣、溫度等
8、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就形成了食物網。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有毒物質也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
寫食物鏈時注意:只能以生產者開始,以最高層消費者結束。
9、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
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第二單元
10、利用顯微鏡觀察裝片
① 目鏡看到的是倒像。例:在顯微鏡視野中看到一個「d」,那麼在透明紙上寫的是「p」。
② 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10X30=300
③ 在視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標本應朝左下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 區分污點的位置:移動裝片,污點跟著移動,污點在裝片上;轉動目鏡,污點跟著移動,污點在目鏡上;移動裝片和目鏡,污點都不動,則污點在物鏡上。
11、細胞是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①細胞膜—保護細胞內部結構,控制細胞內外物質的進出。
②細胞質—活細胞的細胞質具有流動性,有利於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
③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具有重要作用。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
④細胞壁—支持和保護作用
12、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
13、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製作步驟:(1)先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鑷子從鱗片葉的內面撕下一小塊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地把它展平。(4)用鑷子夾住一塊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然後輕輕地放平,蓋在薄膜上,可減少氣泡產生。(5)碘液染色。(6)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14、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製作和觀察
(1)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2)用涼開水把口漱凈,用牙簽從口腔腮壁處輕輕刮幾下,(3)把牙簽上附著的一些碎屑放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塗幾下。(4)蓋上蓋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15、細胞膜的功能: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
16、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里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17、細胞核在生物遺傳中的作用
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DNA,DNA上有遺傳信息。
18、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先由一個分成兩個,隨後,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有一個細胞核。最後,在原來的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於是,一個細胞就分裂成為兩個細胞。
19、細胞分化形成組織。
植物的四大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
人體的四大組織:上皮組織、神經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
20、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2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體無系統)
22、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莖、葉(屬於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於生殖器官)
23、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
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等都是單細胞生物,能獨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動。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體富營養化,單細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的特點
(1)種類:按寄生細胞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2)結構:有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核酸)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生活: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
第三單元
27、區分常見的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
藻類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根、莖、葉的分化。
常見的藻類植物:水綿、衣藻、海帶、紫菜。
苔蘚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有莖、葉,根為假根,葉只有一層細胞,沒有輸導組織的分化,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見的苔蘚植物:葫蘆蘚、牆蘚。
蕨類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濕環境中,具根、莖、葉,有輸導組織。
常見蕨類植物:腎蕨、卷柏、滿江紅。
28、區分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種子是裸露的,外面沒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銀杏、蘇鐵等等。
被子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種子的主要結構(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菜豆種子 有種皮和胚 無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子葉里。子葉兩片。
玉米種子 有種皮和胚 有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胚乳里。子葉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藍色
30、種子萌發的條件
自身條件:種子必須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須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31、種子萌發的過程:先吸收水分(運輸營養物質的需要),胚根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❼ 尋06上海生物高考試卷
06上海高考生物學試卷
一.單選題(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一)1分題(共8題),
1.為測定組織細胞中是否有葡萄糖存在,常用的試劑是
A.蘇丹Ⅲ染液 B.碘液 C.班氏試劑 D.龍膽紫染液
2.下列物質合成時,不需要氮源的是
A.三磷酸腺苷 B.酪氨酸酶 C.脂肪酸 D.核酸
3.綠色植物和高等動物不同之處在於
A.人能適應環境B.可進行呼吸作用C.具有抗病能力D.能固定CO2
4.下列生物中不屬於真核生物的是①噬菌體 ②顫藻 ③酵母菌 ④水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嬰幼兒期分泌過少而引起呆小症的激素是
A.胰島素 B.甲狀腺激素 C.生長激素 D.性激素
6.為了測定水質富營養化程度,應選擇的測定項目是
A.CO2,P B.O2,CO2 C.N,DDT D.N,P
7.下列因素中可導致松鼠種群內競爭加劇的是
A.環境溫度升高 B.捕食者數量增加 C.種群內疾病流行 D.種群繁殖率提高
8.哺乳動物肌肉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環境是
A.血液 B.體液 C.組織液 D.細胞內液
(二)2分題(共20題)
9.右圖食物網中的貓頭鷹體重每增加20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A.200g B.250g C.500g D.1000g
10.用一個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細菌。若該細菌解體後釋放出32個大小、形狀一樣的噬菌體,則其中含有32P的噬菌體有
A.0個 B.2個 C.30個 D.32個
11.右圖中曲線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島後的種群數量變化。如果當初被引入的是羊,則羊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為
A.I B.Ⅲ C.IV D.V
12.光身長翅與毛身卷翅果蠅雜交後,F1代全為光身長翅。F1代雌果蠅的測交後代中,光身長翅:光身卷翅:毛身長翅:毛身卷翅為4:1:1:4,則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間的交換值是
A.5% B.10% C.20% D.25%
13.一密閉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時後測得該容器中O2減少24ml,CO2增加48ml,則在1小時內酒精發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倍 B.1/2倍 C.2倍 D.3倍
14.下列組合中,依次屬於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一組是
①一塊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蟲、蛹和成蟲②崇明島東灘的全部生物
③東方綠舟的全部生物及無機環境④九段沙濕地的全部動物及綠色植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15.用顯微鏡鏡檢人血塗片時,發現視野內有一清晰的淋巴細胞如圖。為進一步放大該細胞,首先應將其移至視野正中央,則裝片的移動方向應是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16.在菜豆的幼根處作上標記如右圖。置於適宜條件下,幾天後,能正確表示該根生長情況的是
17.一生長著大量綠藻的池塘,一天內池水中CO2濃度變化正確的是
18.下列細胞中不進行有氧呼吸的是
A.神經細胞 B.心肌細胞 C.紅細胞 D.小腸上皮細胞
19.某人的紅細胞與A型標准血清混合不發生凝集反應,但其血清卻能使A型血的紅細胞發生凝集反應,此人的血型是
A.B型 B.A型 C.O型 D.AB型
20.下列有關純合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由相同基因的雌雄配於受精發育而來 B.連續自交性狀能穩定遺傳
C.雜交後代一定是純合體 D.不含等位基因
21.右圖為三個處於分裂期細胞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可能是丙的子細胞 B.乙、丙細胞不可能來自同一個體
C.甲、乙、丙三個細胞均含有二個染色體組 D.甲、乙、丙三個細胞均含有同源染色體
22.下列有關核酸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生物體內具有遺傳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 B.細胞內生命物質的主要成分之一
C.由含氮鹼基、脫氧核糖和磷酸組成 D.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23.右圖表示午餐以後人體血液中血糖和兩種激素濃度的變化,圖中曲線a、b、c分別表示
A.胰高血糖素、胰島素、血糖 B.胰島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島素
24.讓雜合體Aa連續自交三代,則第四代中雜合體所佔比例為
A.1/4 B.1/8 C.1/16 D.1/32
25.將酵母菌研磨成勻漿,離心後得上清液(細胞質基質)和沉澱物(含線粒體),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澱物和未曾離心的勻漿分別放入甲、乙、丙三個試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後置於隔絕空氣的條件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試管中最終產物為CO2和H2O B.乙試管中不發生反應
C.丙試管中有大量的ATP產生 D.丙試管中無CO2產生
26.位於常染色體上的A、B、C三個基因分別對a、b、c完全顯性。用隱性性狀個體與顯性純合個體雜交得F1,F1測交結果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則下列正確表示F1基因型的是
27.牛胰島素由兩條肽鏈構成,共有51個氨基酸。則牛胰島素含有的肽鍵數以及控制其合成的基因至少含有的脫氧核苷酸數目依次是
A.49,306 B.49,153 C.51,306 D.51,153
28,假葯亮菌甲素注射液,其溶劑二甘醇進入人體後導致急性腎衰竭,臨床上用血液透析治療。血透機工作原理如圖,所用的透析管膜應具有的特點是
A.全透性 B.半透性 C.膜上有載體 D.允許蛋白質通過
(三)3分題(共4題)
29.棕色鳥與棕色鳥雜交,子代有23隻白色,26隻褐色,53隻棕色。棕色鳥和白色鳥雜交,其後代中白色個體所佔比例是
A.100% B.75% C.50% D.25%
30.右圖中曲線a表示水稻根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所釋放的CO2總量的變化,曲線b表示有氧呼吸釋放的CO2量的變化,則表示無氧呼吸釋放的CO2量的變化是下圖中的
31.在一個DNA分子中,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佔全部鹼基數目的54%,其中一條鏈中鳥嘌吟與胸腺嘧啶分別占該鏈鹼基總數的22%和28%,則由該鏈轉錄的信使RNA中鳥嘌呤與胞嘧啶分別占鹼基總數的
A.24%,22% B.22%,28% C.269%,24% D.23%,27%
32.將相同的四組馬鈴薯條分別浸入四種溶液,一小時後測定薯條質量變化的百分率,結果如右表。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Ⅰ的濃度最低 B.Ⅱ的濃度較Ⅲ低 C.Ⅳ的濃度最高 D.Ⅳ可能是蒸餾水
二.簡答題(共90分)
33.(11分)
甲、乙兩圖是紅楓葉肉細胞和根尖生長點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表示根尖生長點細胞的是圖 ▲ ;若將兩種細胞分別置於30%蔗糖溶液中,則能發生質壁分離現象的細胞是圖 ▲ ,圖中結構[ ▲ ] ▲ 起重要作用。([ ]中填標號)
(2)圖中標號6所示結構的主要成分是 ▲ 。
(3)甲、乙兩圖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名稱是 ▲ 、 ▲ 。
(4)對標號4和標號5所示結構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理活動中都產生水 B.前者有片層結構,後者有嵴
C.黑暗條件下,生理活動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產生ATP,後者產生ATP
(5)細胞進行下列各種生命活動,正常情況下圖甲細胞 ▲ ,圖乙細胞 ▲ 。(填入編號)
①不增殖②能繼續增殖③細胞核DNA只轉錄不復制
④出現染色體結構⑤有mRNA經核孔進入細胞質中
34.(11分)圖甲、乙是兩個家族系譜圖,乙家族患色盲(B-b)。請據圖回答。
(1)圖甲中的遺傳病,其致病基因位於 ▲ 染色體上,是 ▲ 性遺傳。
(2)圖甲中Ⅲ-8與Ⅲ-7為異卵雙生(由不同的受精卵發育而來),則Ⅲ-8表現型是否一定正常? ▲ ,原因是 ▲ 。
(3)圖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 ▲ ,Ⅰ-2的基因型是 ▲ 。
(4)若圖甲中的Ⅲ-8與圖乙中的Ⅲ-5結婚,則他們生下兩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 ▲ 。
(5)若圖甲中Ⅲ-9是先天愚型,則其可能是由染色體組成為 ▲ 的卵細胞和 ▲ 的精於受精發育而來,這種可遺傳的變異稱為 ▲ 。
35.(10分)下圖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示意圖中字母表示的結構名稱:A ▲ 、B ▲ 、C ▲ 。
(2)人體主要的散熱器官是 ▲ 。當人體處在41℃的外界環境中時,主要的散熱方式是 ▲ 。
(3)人體受到寒冷刺激時,甲狀腺分泌活動加強。完成這一反射活動的反射弧是 ▲ 。這種反射屬於 ▲ 反射。
(4)甲狀腺能參與體溫調節,是因為 ▲ 。
(5)當傳人神經與傳出神經興奮時,神經細胞膜外的 ▲ 大量內流而形成 ▲ 電位。
36.(11分)請回答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問題。
在一定濃度的CO2和適當的溫度條件下,測定某雙子葉植物葉片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結果如右表。表中負值表示二氧化碳釋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側坐標繫上繪出光照強度與該植物葉片光合作用速度的關系圖。
(2)該植物葉片的呼吸速度是 ▲ (CO2mg/lOOcm2葉·小時)。
(3)在光照強度為 ▲ 千勒克司時,該植物葉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將該植物葉片置於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時,其餘時間置於黑暗中,則每lOOcm2葉片產生的葡萄糖中有 ▲ mg將轉化為澱粉。(取小數點後一位)
(5)據圖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圍內,光合作用速度受 ▲ 因素影響;超過8千勒克司時,光合作用速度受 ▲ 因素影響。
37.(8分)請回答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的問題。
(1)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過程,在實驗室中做了如下圖所示的模擬實驗。
1)從病毒中分離得到物質A。已知A是單鏈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鹼基序列為-GAACAUGUU-。將物質A加入試管甲中,反應後得到產物X。經測定產物X的部分鹼基序列是-CTTGTACAA-,則試管甲中模擬的是 ▲ 過程。
2)將提純的產物X加入試管乙,反應後得到產物Y。產物Y是能與核糖體結合的單鏈大分子,則產物Y是 ▲ ,試管乙中模擬的是 ▲ 過程。
3)將提純的產物Y加入試管丙中,反應後得到產物Z。產物Z是組成該病毒外殼的化合物,則產物Z是 ▲ 。
(2)若該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細胞,則組成子代病毒外殼的化合物的原料來自 ▲ ,而決定該化合物合成的遺傳信息來自 ▲ 。若該病毒除感染小鼠外,還能感染其他哺乳動物,則說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 。該病毒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為 ▲ 。
38.(9分)請回答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問題。
(1)生態系統是由 ▲ ▲ 兩種成分組成。
(2)下表列出三種生態系統在地球上所佔面積比、生產者的凈生產量、現存量以及被食量。
1)熱帶雨林的生產者主要是 ▲ ,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產者主要是 ▲ 。
2)影響熱帶雨林凈生產量的主要無機環境因素是 ▲ ,而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則是 ▲ 。
3)據表資料,按單位面積計算,凈生產量依熱帶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順序減少,這是因為……………( )
A.生產者被食量按此順序增大 B.環境溫度按此順序降低
C.葉綠素含量按此順序減少 D.太陽光利用率按此順序增大
4)據表分析,熱帶雨林的現存量最大,而海洋生態系統的最小,其原因是 ▲ 。
(3)兩個不同生態系統中,積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機物比例如右圖,其中表示熱帶雨林的是圖 ▲ ,這是因為 ▲ 。
39.(12分)本題為分叉題。A適用於《生命科學》教材,B適用於《生物》教材。A和B中任選一題,兩題都做以A給分。
A.農業科技工作者在煙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現擬採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該基因轉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要獲得該抗病基因,可採用 ▲ 、 ▲ 等方法。為了能把該抗病基因轉入到棉花細胞中,常用的載體是 ▲ 。
(2)要使載體與該抗病基因連接,首先應使用 ▲ 進行切割。假如載體被切割後,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為 ,則能與該載體連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
(3)切割完成後,採用 ▲ 酶將載體與該抗病基因連接,連接後得到的DNA分子稱為 ▲ 。
(4)再將連接得到的DNA分子導入農桿菌,然後用該農桿菌去 ▲ 棉花細胞,利用植物細胞具有的 ▲ 性進行組織培養,從培養出的植株中 ▲ 出抗病的棉花。
(5)該抗病基因在棉花細胞中表達的產物是………………………………………………………………( )
A.澱粉 B.脂類 C.蛋白質 D.核酸
(6)轉基因棉花獲得的 ▲ 是由該表達產物來體現的。
B.人體必須從外界環境中攝取各種現成的營養物質來維持生命。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所攝取的營養物質中,不作為能源物質的是 ▲ 等;同質量下,貯能最多的物質是 ▲ ;糖類中,作為細胞主要能源物質的是 ▲ 。
(2)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 ▲ 。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
(3)大部分營養物質在小腸內被吸收,與該功能相適應的小腸的結構特點是…………………………( )
①小腸粘膜有皺襞,其表面有很多絨毛②小腸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種消化酶③粘膜上皮細胞游離面有微絨毛突起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進入小腸⑤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4)從人體消化道中獲得A、B、C三種酶,已知A、B、C三種酶的最適pH值分別為2.0、9.0、7.0,在適宜條件下,將三種酶液分別與澱粉混合,結果匯總如圖甲;將三種酶液分別與蛋清混合,結果匯總如圖乙;將三種酶液分別與多肽混合,結果匯總如圖丙。
1)根據實驗結果推測,A、B、C三種酶分別為 ▲ 、 ▲ 、 ▲ 。
2)A、C酶分別由 ▲ 和 ▲ 分泌。
40.(8分)本題為分叉題,A適用於《生命科學》教材,B適用於《生物》教材。A和B中任選一題,兩題都做以A給分。
A.用A、B、C三個純種品系的小鼠進行皮膚移植實驗。移植時,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膚,將其他個體的皮膚移植上去,實驗過程如右圖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A2的皮膚片移植到A1上,皮膚片存活,這是因為它們屬於 ▲ ;從遺傳學角度看,它們的 ▲ 相同。
(2)Bl的皮膚片移植到A2上,移植後14天,皮膚片結痂脫落。這表明它們 ▲ ,因此,A2對B1皮膚片產生了 ▲ 反應。這種反應屬於細胞免疫,主要是由 ▲ 細胞引起的。被生物細胞識別為異物的物質,稱為 ▲ 。
(3)如果B2和Cl的皮膚片同時移植到曾移植過Bl皮膚片的A2上,移植後,B2皮膚片6天脫落,而Cl皮膚片14天脫落,產生這兩種現象的原因分別是 ▲ 。
B.請回答下列有關礦質元家吸收的問題。
取四株大小與長勢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別培養在盛有等量完全培養液的培養瓶中,然後將其中兩株番茄幼苗的地上部分同時剪去。裝置如下圖。
(1)實驗中,向甲、丙兩瓶持續充人空氣,測量四隻培養瓶內溶液中的K+含量,結果如下圖。
1)表示甲瓶溶液中K+含量變化的曲線圖是 ▲ 。
2)表示丁瓶溶液中K+含量變化的曲線圖是 ▲ 。
(2)植物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 ,這一觀點可通過 ▲ 兩裝置的實驗加以驗證。
(3)植物的地上部分為根提供 ▲ ,這一觀點可通過 ▲ 兩裝置的實驗加以驗證。
(4)經過—定時間後,如果甲瓶中的番茄幼苗出現了萎蔫現象,其原因可能是 ▲ 。
41.(10分)在「學農」活動中,生物小組同學了解到一種有毒植物「博落迥」,農民常用其莖葉的浸出液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殺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中常出現水稻發芽率降低的現象。同學們經調查後發現,農民所使用的「博落迥」浸出液濃度約為每100ml水中含有3~7g「博落迥」莖葉乾重。他們推測,水稻發芽率降低的現象可能與使用的浸出液濃度有關。
課題名稱:不同濃度「博落迥」浸出液對水稻種子發芽率的影響
實驗材料:曬乾的「博落迥」莖葉、飽滿無菌已經水浸泡一天的水稻種子500粒、培
養皿數套、大小燒杯數只、量筒、台秤、漏斗、紗布、吸管、吸水紙等。
實驗步驟: ▲ 。
結果與討論: ▲ 。
上海生物參考答案
一.單選題(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C D A B D D C C B A C D A A B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D C C C A C C B B B A B C B A A
二.簡答題(共90分)
33.(11分)
(1)乙 甲 [1]大液泡
(2)纖維素
(3)線粒體 葉綠體
(4)A
(5)①③⑤ ②④⑤
34.(11分)
(1)常 顯
(2)不一定 基因型有兩種可能
(3)XBXb XBY
(4)1/8
(5)23A+X 22A+X(或22A+X 23A+X) 染色體畸變
35.(10分)
(1)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 骨骼肌 腎上腺
(2)皮膚 蒸發散熱
(3)皮膚溫度感受器→傳入神經→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甲狀腺 非條件
(4)甲狀腺能分泌甲狀腺激素,促進新陳代謝
(5)Na+ 動作
36.(11分)
(1)見右圖
(2)4
(3)2
(4)43.6
(5)光照強度 溫度和CO2濃度
37.(8分)
(1)1)逆轉錄 2)mRNA 轉錄 3)多肽(或蛋白質)
(2)小鼠上皮細胞 病毒RNA 密碼子 RNA→DNA→mRNA→蛋白質
38.(9分)
(1)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1)常綠喬木 浮游植物 2)溫度和雨量 礦質營養 3)C 4)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的被食量遠大乾熱帶雨林
(3)乙 熱帶雨林溫度高,分解者活動旺盛
39.(12分)
A.(1)從細胞中分離 化學方法人工合成 Ti質粒
(2)限制性內切酶(限制酶) A
(3)DNA連接酶
(4)感染 全能 篩選(選擇)
(5)C
(6)抗病性狀
B.(1)水、無機鹽、維生紫 脂肪 葡萄糖
(2)肝臟 膽汁
(3)A
(4)1)胃蛋白酶 腸肽酶 唾液澱粉酶 2)胃腺 唾液腺
40.(8分)
A.(1)同一品系 基因型
(2)品系不同(或基因型不同) 排異 T淋巴細胞 抗原
(3)因為A2已經受過B1皮膚片移植,體內已經產生對B品系的記憶T淋巴細胞,因此當B2皮膚片移植上去時,很快引起免疫應答,所以排異反應出現快。而C1皮膚片是第一次移植到A2,A2體內沒有能夠識別C品系的T淋巴細胞,所以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引起免疫應答。
B.(1)1)D 2)B
(2)主動轉運 甲、乙(或丙、丁)
(3)能源物質 甲、丙(或乙、丁)
(4)因蒸騰作用失水,培養液濃度增高,大於根毛細胞細胞液濃度,所以根毛細胞不能吸水
41.(10分)
步驟:
①稱取「博落迥」草葉30g、40g、50g、60g、70g,分別放入不同燒杯中,各加水500ml,浸泡兩天,用紗布過濾,得到不同濃度的浸出液。
②取培養皿6隻,分別編號,在培養皿內鋪墊吸水紙。
③按編號倒人相應濃度的浸出液,對照倒人蒸餾水,使吸水紙吸足水分;每一培養皿中的吸水紙上,平鋪50粒水稻種子,置於適宜溫度下。
④每天觀察,使吸水紙保持濕潤,三天後,檢察並記錄每一培養皿中發芽和不發芽的種子數。
結果與討論:
①計算各培養皿中的種子發芽率。
②比較各組的種子發芽率,如果某一浸出液濃度下的水稻種子發芽率遠低於對照組,說明該濃度的「博落迥」浸出液能抑制水稻種子發芽。雖然該濃度的「博落迥」浸出液能用於水稻種子的消毒殺菌,但也能降低發芽率,在生產中不能使用。(言之有理即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