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聲學
㈠ 中考物理中聲學,光學,力學,熱學,電磁學所佔分值
聲學光學10
,熱學10
力學40
電磁學40
㈡ 物理中考力學部分佔多少分
物理中考:
一、內抄容分類:力(包括運動)、熱(包括內燃機原理)、聲、光、電!五大部分。
二、各地區中考總分不同,如果按100分計,一般的教研員依據大綱要求各部分的比例為:
1、聲學(光路、反射、折射、成像、超聲、次聲)佔8--10分
2、熱學(熱機、比熱容、熱傳遞、電熱)佔8--12分
3、聲(超聲波、次聲波、回聲、聲速)佔5分
4、力(受力分析、二力平衡、慣性、摩擦力、速度與路程、機械能及其變化)佔35左右
5、電(摩擦起電、電流、電壓、電阻、焦耳定律、歐姆定律、電功、電功率)佔35左右
㈢ 初中物理中考總復習第一章聲現象
1.聲音是由 物體振動 產生的, 振動 停止,發聲也停止。聲音靠 介質 傳播,一般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 快 ,在液體中較 慢 ,而在氣體中最慢 ;常溫下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 340 米/秒。 真空 中不能傳聲。
2.聲音在傳播過程中碰到障礙物而被反射回來的現象叫 聲音的反射 。人耳朵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的條件是,至少距障礙物17米:回聲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聽到回聲;如果不到0.1s,回聲與原聲相混使原聲 (t≥2×17/340 t≥0.1秒)。
3..聲音的三要素是:① 聲調 (是指聲音的高低,它是由發聲體振動的 頻率 決定的, 頻率 越大,音調越高)。② 響度 (是指聲音的大小,它跟發聲體振動的 振幅 有關,還跟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振幅 越大,距發聲體越近, 響度 越大)。③ 音色 (指不同發聲體聲音特色,不同發聲體在音調和響度相同的情況下, 是不同的。)
4.從物理學角度講,雜訊是指發聲體做 無規則振動 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 ? 來計量雜訊的強弱,為了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30分貝;為保證工作和學習,雜訊不應超過70分貝;為保證休息和睡眠,雜訊不應超過50分貝。
㈣ 初中物理聲學總結
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聲音的傳播是有物體的震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專聲音在不同的介屬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2.樂音的三要素:
音調、響度和音色是樂音的三要素,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震動頻率有關,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樂音的音色不同。
3.我們如何聽到聲音: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震動,這種震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
1、2 摘自外文出版社無敵中考物理第一章
3 摘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16頁
(純手打,其實初中聲學歸納起來就這一點,畢竟這只是入門,補充一句:好聽的是音樂,不好聽的是噪音)
㈤ 中考物理各知識點都佔百分之多少
一般力、電(磁)一直是考察重點,佔了幾乎90%,聲、光、熱部分只佔10%。
㈥ 初中物理光學,電學,熱學,聲學,力學知識結構怎麼辦呢
初中物理知識總結
有些定義只適用於初中范圍
*是新課程標准不要求掌握的;()內是補充內容。
一,聲現象
1,聲音的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2,聲音的傳播: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形式傳播(氣體,液體,固體都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一般固體中速度大於液體中速度,大於氣體中速度),還與介質溫度有關。聲速:15℃空氣中速度是340米/秒。
3,回聲:要想區分原聲和回聲,回聲到達人耳要比原聲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則回聲和原聲混在一起,只能使原聲加強。(最小距離17米
大概是這樣子的2014-3-19 上午 12:34:11
㈦ 中考物理都考什麼
物理吧 其實電學考的是很多的,但是真正難的也就是計算題,和黑盒子問題 黑盒子問題一般要先找到突破口 然後進一步分析 計算題就是套公式 把公式記牢就沒什麼問題 其次呢是力學 力學要注意選擇題和實驗題 選擇題容易丟解 實驗題注意語言的嚴密性 比如控制變數法什麼的 力學計算題最難的就是浮力問題 你中點看看浮力 浮力就要記住阿基米德公式F浮=p液·g·V排 還有一些技巧性的公式 比如p物/p液=V排/V物 這兩個考的最多 光學聲學題多是很簡單的 注意畫圖的時候標箭頭和虛線實線問題 注意看看折射 色散和散射一般不會考 但是你還得看看物理書 畢竟是書上的知識 萬一考了你就揀著了 大氣壓強和液體壓強問題主要考選擇 一般不會太難 把基礎知識抓牢就行了
再說數學。數學選擇和填空是非常簡單的。一定要細心仔細,快速答完。然後就是解答題,解答題前幾個都是很簡單的,注意算數的時候要准,也不能浪費太多時間,為了答最後一道題嘛。其實選擇填空題考初三的知識不是很多,但是解答題有很多都是初三的。我這學期做了一下天利38的數學 其實考圓的題是很簡單的,三角函數也不難,注意引輔助線。反比例函數也是基礎題。最難的就是二次函數。一般壓軸題都考的是二次函數和幾何的結合問題。注意一下題目中的特殊性,比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線段的平行,垂直,相等關系等等。。。這些都是突破口,很重要的。不要忽略。我建議你多做一些壓軸題關於二次函數的,練練,這樣考試的時候不會感到生疏。
最後祝你中考的時候取得好的成績!!
㈧ 初二物理 聲現象
2010中考物理試題分類匯編(93套)專題一聲現象
考點1:聲現象
一、選擇題
1.(2010年安徽蕪湖,12題)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不振動可能也會發出聲音
B.聲音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C.減少雜訊的唯一方法是不讓物體發出雜訊
D.「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在公共場所說話音調放低些
2.(2010年廣東廣州市,3題)根據圖2所給信息,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400Hz的聲音
B.人能聽到蝙蝠發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
C.人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要大
D.15Hz的聲音只要振幅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
3.(2010年山東濰坊,1題)關於國慶60周年大閱兵場景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軍徽熠熠發光,因為軍徽是光源
B.整個隊列整齊劃一,觀眾是通過光的折射來判斷的
C.解放軍整齊的腳步聲,是空氣振動產生的
D.解放軍整齊的腳步聲,是通過空氣傳人現場觀眾耳內的
4.(2010年山東煙台,1題).吉它是年輕人喜愛的一種樂器.在演奏前,需要調整琴弦的松緊程度,這樣做的目的是調節琴弦發聲時的
A.振幅 B.響度 C.音調 D.音色
5.(2010年山東臨沂,9題)如圖所示,將甲手機掛在玻璃罩內,用乙手機撥打甲手機,能聽到甲手機響亮的振鈴聲,同時也能看見甲手機來電指示燈閃爍。如果用抽氣機不斷地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再用乙手機撥打甲手機,聽到甲手機的振鈴聲越來越小,最後幾乎聽不到振鈴聲,但仍能看見甲手機來電指示燈閃爍。這個實驗說明
A.聲音和光的傳播都需要介質 B.聲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聲音中傳播而聲音不能
6. (2010江蘇南京,1題)關於聲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聲波具有能量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禁鳴喇叭」是在傳播途中控制雜訊
D.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聲音
7.(2010江蘇揚州,1題)音樂會上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首樂曲,我們也能夠分辨出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這主要是依據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頻率
8. (2010江蘇鹽城,8題)如圖所示,用一張硬卡片先後快撥
和慢撥木梳的齒,聽到卡片聲音發生變化.這個實驗用來探究
A.音調是否與聲源振動頻率有關
B.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
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9.(2010廣東肇慶)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後兩次敲擊同一個音叉,比較音叉兩次發出的聲音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調、響度、音色均不同
10(2010年廣東湛江,4題)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B.「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聲音的音調高
C.中考期間學校周圍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雜訊
D.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小石頭」,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11(2010年廣西桂林,2題)下列關於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聲音都是靠空氣來傳播的
B.只要物體振動,就能聽到聲音
C.回聲是聲音被障礙物反射而形成的
D.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受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
12(2010 年山東菏澤,10題)下面關於聲現象的配對中,錯誤的是( )
A.「聞其聲,知其人」---------發聲體不同,音色不同
B.「長嘯一聲,山鳴谷應」---------------次聲波傳播很遠
C.「隔牆有耳」-------------------固體也能傳聲
D.用超聲波清洗眼鏡-----------------聲波可以傳播能量
13.(2010?河北省,12題)下列關於家庭防盜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鐵制防盜門的材料屬於合金
B.隔著防盜門也能辨別說話的人,依據的是說話人聲音的大小
C.防盜門的把手安裝在離門軸較遠處,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
D.防盜門鎖內加少量鉛筆芯粉末容易打開,鉛筆芯粉末起潤滑作用
14.(2010?四川省成都市,1題)關於圖l所示四幅圖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片A所示的實驗表明,真空不能傳聲
B.圖片B所示的實驗表明,頻率越高,音調越低
C.圖片C所示的實驗表明,雜訊可以在人耳處減弱
D.圖片D中的蝙蝠利用發出的電磁波導航
15.(2010江蘇南通,2題)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氣體不能發聲 B.聲音是一種波
C.聲音能在真空中傳播 D.聲源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
16.(2010江蘇蘇州,7題)關於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 D.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17.(2010江蘇鎮江,1題)喇叭里響起「我和你,心連心……」的歌聲,小凡說:「是劉歡在演唱.」他的判斷是根據聲音的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頻率不同
18.(2010湖北荊門,2題)嬰兒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就無時無刻不與聲打交道。下列關於聲的說法,錯誤的是
A.我們能聽到遠處的雷聲,說明空氣可以傳聲
B.人在岸上大聲說話也能驚動水中的魚,說明水能傳聲
C.將耳朵貼在長鋼管的一端,讓他人在另一端敲擊一下,你會聽到 幾次敲擊聲,其中最先聽到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來的
D.宇航員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對話,說明真空不能傳聲
19.(2010湖北黃岡,16題)「呼麥」是蒙古族的一種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運用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形成低音,在此基礎上調節口腔共鳴,形成高音,實現罕見的一人同時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呼麥」中高音、低音指聲音的響度 B.「呼麥」中的聲音是振動產生的
C.「呼麥」中高音是超聲波、低音是次聲波
D.「呼麥」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等
20.(2010湖北武漢,1題)下圖中,施工人員正在為緊鄰居民區的輕軌軌道安裝全封閉的隔音屏,盡量將列車產生的雜訊降低到最低限度。這種控制雜訊的方法是
A.防止雜訊產生
B.阻斷雜訊的傳播
C.防止雜訊進入人耳
D.採用了上述三種方法
21.(2010北京市,14題)ABC
22. (2010年山東萊蕪,1題)自然界中有許多奧妙的聲,聲音是人們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用牙齒聽聲利用的是骨傳導
B.用超聲能擊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C.利用聲波和電磁波都可以傳遞信息
D.市區內某些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雜訊
23.(2010江蘇淮安,1題)如圖所示,敲鼓時用力越大,聽到的鼓聲越響.此現象表明影響聲音響度的因素是聲源
A.振動的幅度 B.組成的材料
C.振動的快慢 D.自身的結構
24.(2010寧夏,21題)如圖所示,在四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內裝有質量不等的同種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擊四個玻璃杯,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這「不同的聲音」主要是指聲音的( )
A.音調 B.振幅 C.音色 D.響度
25.(2010福建龍岩,2題)在2010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小虎隊20年後重新聚首,演唱了他們的經典歌曲。在演唱時,觀眾能分辨出三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他們歌聲的什麼不同?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26.(2010遼寧沈陽,1題)吼猴是世界上叫聲最響的動物之一,它以雷鳴般吼聲警告其它動物不要侵犯它的領地。 這里的「雷鳴般」描述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27.(2010江蘇徐州,1題)在探究人耳怎樣聽到聲音時,可以用肥皂膜模擬耳的人鼓膜。如圖所示,當喇叭發聲時,肥皂膜將
A.振動 B。一直向左運動 C.一直向右運動 D。靜止不動
28.(2010江蘇連雲港)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是由於物體振動產生的
B.敲鑼時用力越大,聲音的音調越高
C.聲音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D.減少雜訊的惟一方法是不讓物體發出雜訊
29.(2010江蘇無錫,1題)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人們能辨別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響度不同
D.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和溫度均無關
30.(2010湖北孝感,23題)右圖是探究聲現象的實驗裝置,下列實驗現象中不正確的是
A.音叉振動時,乒乓球被彈開
B.聽到的聲音越大,乒乓球被彈得越遠
C.敲音叉的力越大,聽到的音調就越高
D.音叉發出的聲音是由空氣傳播到人耳的
31.(2010福建泉州,10題)我們在電話中也能分辨出誰在說話,這是根據聲音的
A.響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調
32.(2010年廣西柳州,10題)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猛將張飛單槍立馬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一聲大喝,嚇退曹操十萬大軍。這個典故形容張飛聲音
A.音調高 B.頻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
33.(2010年湖南長沙,16題)小何自製了一個哨子,如圖所示,在筷子上纏一些棉花,做成一個活塞,用水蘸濕棉花後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發出悅耳的哨聲,關於哨子,下列說法下正確的是( )
A.哨聲是由於空氣柱振動而發出的聲音
B.在月球上也能聽到該哨聲
C.吹哨時,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變哨聲的響度
D.活塞不動,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聲的音調會更高
34.(2010四川自貢,16題)聲音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以下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有些高科技產品,不振動也可以發出聲音
B.「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C.市區內某些路段「禁鳴喇叭」,這是在聲音傳播的過程中減弱噪音
D.用超聲波能粉碎人體內的「結石」,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35.(2010四川內江,5題)為了減少教室周圍環境的雜訊對上課學生的干擾,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
A.老師講話的聲音大一些
B.學校為每個學生免費佩戴一個防雜訊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圍植樹或建隔聲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裝雜訊監測裝置
36.(2010年貴州畢節,1題)今年5月,世博會在我國上海順利舉行,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們的美好生活」這一主題,上海建設越來越注重以人為本。如:城區汽車禁止鳴笛,主幹道路面鋪設瀝青,住宅區道路兩旁安裝隔音板等。這些措施的共同點是( )
A.綠化居住環境 B.緩解「熱島效應」
C.降低噪音污染 D.減少大氣污染
37.(2010黑龍江哈爾濱,17題)將電鈴扣在抽氣盤上的玻璃鍾罩內,如圖所示。通電後可以看到電鈴在振動,聽到電鈴發出的聲音。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電鈴在振動,但鈴聲越來越小。對以上現象的解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聽到鈴聲又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發生的
B.聽到鈴聲越來越小,說明聲音要藉助介質才能傳播
C.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束要藉助介質才能傳播
D.看到電鈴在振動,說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38.(2010黑龍江雞西,1題)下列圖中,主要描述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的是( )
39. (2010四川瀘州,A卷選擇1題)青海省玉樹縣發生地震後,中國救援隊第一時間到達災區抗震救災,被困在建築屋廢墟中的遇險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種好方法是敲擊就近的鐵制管道,這種做法主要是利用鐵管能夠向外( )
A、傳熱 B、傳聲 C、通風 D、導電
40.(2010天津,1題)我們能分辨出不同樂器發生的聲音,主要根據它們發聲的( )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強弱不同
41.(2010湖北宜昌,1題) 1.看電視時,我們調節電視機音量,改變的是電視機聲音的
A.音色 B.響度 C.音調 D.傳播速度
42.(2010湖北荊州,30)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只要物體在振動,我們就一定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
B.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鍾表等精細機械,說明聲波可以傳遞能量
C.城市道路旁的隔聲板可以防止雜訊的產生
D.我們能區分不同同學說話的聲音,是因為他們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
43.(2010福建莆田,4題)有些老師上課時使用便攜擴音設備,使聲音更加宏亮,這是為了增大聲音的( )
A.音調 B.音色 C.頻率 D.響度
44.(2010年廣東梅州,6題)關於聲和電磁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和電磁波都能傳遞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B.住宅安裝雙層玻璃窗可以減小室外雜訊對室內的影響
C.「聽診器」能使人的心臟振動幅度增大,響度增大
D.只有主人說出暗語時才能打開「聲紋鎖」,其辨別聲音的主要依據是音調
45.(2010年廣西河池,11題)下列關於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真空也能傳聲
B.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聲音
C.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區禁止汽車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雜訊
46.(2010年新疆烏魯木齊,2題)決定聲音傳播速度的是
A.發聲體振動的幅度 B.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C.傳播聲音的介質 D.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
二、填空題、
1.(2010年安徽,1題)初春時節,柳樹發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條,把皮和芯擰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兩端修齊,就製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發出聲響。相比較來看,細而短的柳笛吹出聲音的音調較高,該聲音是由於_________的振動而產生的。 空氣柱。
2. (2010年山東濟寧,第Ⅱ卷1題)
如圖1所示的實驗現象表明 。
答案:發聲體在振動(或發聲的紙盆在振動)
3.(2010江蘇泰州,15題)運用聲吶系統可以探測海洋深度。 在與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聲吶向海底發射超聲波。如果經4s接收到來自大海底的回波信號.則該處的海深為__________m(海水中聲速是1500m/s).但是,超聲波聲吶卻不能用於太空測距(比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說出一種你知道或者你設想的太空測距儀器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00 真空不能傳聲 電磁波發射和接收裝置
4(2010年山東臨沂)如圖所示,用紙片分別接觸轉速相同、齒數不同的旋轉齒輪時,紙片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不相同,這表明,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 有關。
答案:頻率(快慢)
5.(2010年江西南昌,11題)江西景德鎮製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美稱.如圖7所示,在上海世博會江西館里,演奏員正用瓷樂器演奏樂曲.瓷編鍾發出的音樂聲是由於瓷編鍾_______而產生的;聽眾能從同一樂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還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為它們發出聲音的______不同. 答案:振動 音色
6. (2010廣東肇慶,14題)減少雜訊主要在消聲、吸聲和隔聲三個方面採取措施.生活中常見:①在錄音室的牆面上貼泡沫材料;②給汽車的排氣管加裝消音管;③在道路兩旁加裝玻璃牆.上述例子對應減少雜訊的措施分別是:① ▲ ;② ▲ ;③ ▲ .
答案:吸聲、消聲、隔聲
7(2010 年山東菏澤,1題)物體的振動產生聲音,音響、音調、音色是樂音的三個特徵,其中,音調由振動的 來決定。
答案:頻率
8.(2010江蘇常州,19題)2009年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遙控下成功撞月.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次無聲的撞擊,原因是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傳聲
9.(2010河南省,3題)如圖2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發出聲音的音調會逐漸變 。當鋼尺伸出桌面超過一定長度時,雖然用同樣的力撥動鋼尺振動,卻聽不到聲音,這是由於 。低 鋼尺振動的頻率小於20Hz
10. (2010年山東萊蕪,15題)世博會開幕式上,演員們在放聲歌唱,有多種樂器同時為他們伴奏,觀眾依據聽到伴奏聲的_______能判斷出是哪種樂器在演奏。他們的聲音聽起來有豐富的立體感,這主要是由於人的聽覺具有_______效應。 答案:音色、雙耳
11.(2010年湖南湘潭,21題)如圖,將一塊正在發聲的小音樂晶元放在注射器中,再將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膠帽封閉注射口,然後用力往外拉活塞,這時聽到注射器中音樂晶元的聲音會變 ;其聲音是通過 傳入人耳。
答案:小、空氣
12.(2010年廣西柳州,17題)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_產生的。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原因是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_____________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選填「小於」、「大於」或「等於」)。
答案:振動、大於
13.(2010年山東泰安,13題)音樂會上台上優美的琴聲來自於琴弦的________,琴聲通過________傳播到台下觀眾的,觀眾根據聲音________的不同可以聽出還有什麼樂器在演奏。
答案:振動;空氣;音色
14.(2010四川廣安,1題)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____產生的;聲音在15oC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摩托車的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減弱雜訊的。
振動 340 聲源處
15. (2010年山東德州,2題)2010年3月28日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開。4月2日下午,事故礦井下發現有生命跡象,原來是被困人員通過敲擊鑽桿,發出「當當」的求救信號,這是因為 傳聲效果比氣體好。
答案: 固體(或金屬)
16.(2010年廣州花都區,13題)在中考場里,開考前監考老師正在強調考試要求。
(1) 監考老師的聲音是由聲帶的 產生的,是通過 傳播傳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兩位老師的聲音是因為他們各自的 不同。
(2)考試期間,考點周邊禁止鳴笛、禁止附近工地開工,這種措施屬於在 處減弱雜訊。
答案:13.(1)振動、空氣、音色;(2)聲源
17.(2010年吉林省9題.)許多電視台經常播出模仿秀節目,其中聲音模仿秀模仿的是聲音的 ,他的聲音是通過 傳播到現場觀眾耳朵中的。
答案:音色,空氣
三、簡答題、
1. (2010年廣東省,23題)閱讀下面的短文
潛艇的「耳目」――――聲吶
潛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隱蔽性,作戰時需要長時間在水下潛航,這就決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達觀察,而只能依靠聲吶進行探測,所以聲吶在潛艇上的重要性更為突出,被稱為潛艇的「耳目」。
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
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於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
聲吶發出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
請回答以下問題:
(1)人耳能夠聽到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范圍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發出的聲波信號在10s內接收到經B潛艇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不變,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1是______。(設聲波在海水中傳播速度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繼續監控潛艇B,突然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是變低的,且測出潛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終在潛艇A、B的連線上,經一分鍾後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2為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聲吶技術來測量物體間的距離?為什麼
答案:(1)0.02:20;(2)7500m:8700m;(3)不能,因為月球是真空,而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2.(2010年廣西柳州,33題)(2)請按示例的要求說出控制雜訊的三個環節中的一個,並舉出一個相應的實例。
示例:吸聲。實例:佩戴防雜訊耳塞。
答:________________。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消聲、摩托車裝有消聲的排氣管
五、實驗探究題、
1.(2010年浙江湖州,31題)聶利同學在一個養蜂場看到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雙翅沒有振動,仍嗡嗡地叫個不停。她對《十萬個為什麼》中「蜜蜂發聲是不斷振動雙翅產生的」這一結論產生懷疑。蜜蜂的發聲部位到底在哪裡?
下面是聶利同學的主要探索過程:
①把多隻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聲。
②剪去多隻蜜蜂的雙翅,蜜蜂仍然發聲。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發現兩粒小「黑點」,蜜蜂發聲時,黑點上下鼓動。
④用大頭針刺破多隻蜜蜂的小黑點,蜜蜂不發聲。
請回答:
(1)聶利同學在實驗時,採用多隻蜜蜂的目的是 。
(2)從實驗①和②可得出的結論是 。
(3)「用大頭針刺破多隻蜜蜂的小黑點」基於的假設是 。
【答案】(1)避免實驗的偶然性
(2)蜜蜂發聲不是由雙翅振動產生的
(3)蜜蜂是靠小黑點振動發聲的
㈨ 通過看初三物理課本《聲現象》觀看天壇的迴音壁等與聲音有關的視頻,求一篇關於所以的科技小論文
官方韓國國會
㈩ 求初中所有的物理實驗,請把光學,聲學,電學,力學分開來說,以及每種實驗體現了什麼方法,比如轉換法
2012年中考物理實驗探究題專題解析 一、實驗探究內容及考查點 1.課本實驗探究 (帶※為中考的重點,帶※※為中考的必考點) 考查內容 考查知識點 平均速度的測量 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讀數;平均速度公式的運用 音調和頻率、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改變頻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動物體的長度和撥動的力度)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的內容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等大蠟燭的意圖(便於比較物體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於確定像的位置) 圖紙信息的處理(測量各點到平面鏡的距離;連接對應點觀察連線與平面鏡的關系)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凸透鏡成像特點及應用;對焦點、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實像和虛像的區分(是否呈現在光屏上) 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間放置凸透鏡;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體的熔化和凝固 晶體熔化和凝固圖像和條件(中間溫度不變,需要繼續吸熱/放熱) 熔點和凝固點 ※水的沸騰 水沸騰的圖像和條件(中間溫度不變,需要繼續吸熱) 沸點和氣壓的關系(氣壓高,沸點高) ※物體質量和密度的測量 密度的計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調、稱、讀的要點) 量筒的使用 質量和體積測量順序的處理(注意測量時液體的殘留)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 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控制變數法的運用 勻速拉動物塊運動(便於讀數、拉力等於摩擦力) 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一定律;控制變數法;實驗加理論推導的實驗思路 二力平衡的條件 二力平衡的條件;控制變數法 ※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壓力作用效果的呈現(觀察物體的凹陷程度) 液體壓強的特點 壓強計的使用(觀察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變數法;液體壓強的特點 浮力的影響因素 浮力的影響因素;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測力計的讀數 浮力的求解(兩次測力計的示數差) 實驗的步驟(稱小桶重力;空中稱物重;水中稱讀數;稱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 力臂的讀取(杠桿水平時讀杠桿上的刻度)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機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總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總功——拉力做的功) 拉力與物體重力的關系(F=(G+G動)/n;n——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 勻速拉動繩子(便於讀出拉力的示數) ※水吸收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影響水吸收熱量的因素(質量、比熱容和溫度變化); 需要的器材(主要是天平、溫度計、同樣的電加熱器); 控制變數法(分析數據、描述實驗結論) 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串並聯電路的電流關系;電流表的接法和讀數; 實驗中多測幾組數據的意義(更好地得出結論) 串並聯電路中的電壓關系 串並聯電路中的電壓關系;電壓表的接法和讀數; 實驗中多測幾組數據的意義(更好地得出結論) ※決定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 影響電阻的因素(長度、材料、橫截面積和溫度); 電路中燈泡或電流表的作用(反映電阻的變化); 控制變數法的運用(選材、分析數據、描述結論);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電流和電壓、電阻的關系(I與U成正比;I與R成反比); 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 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及作用(改變電流電壓多測幾組數據;控制電壓不變); 控制變數法的運用; ※※「伏安法」測電阻 原理、器材、電路圖和實物電路的連接; 電流表量程的選擇(由電源電壓和被測電阻決定); 電壓表量程的選擇(由電源電壓決定); 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和作用(改變I、U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電路故障 串並聯電路的等效電阻 串並聯電路的等效電阻的關系; 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 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 電熱與電阻的關系(Q=I2Rt); 電路的連接(保證I相等,採用串聯); 溫度計的作用(反應產生電熱的多少) ※※「伏安法」側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原理、器材、電路圖和實物電路的連接; 電流表量程的選擇(由小燈泡額定電壓和電阻決定); 電壓表量程的選擇(由小燈泡額定電壓決定); 滑動變阻器的使用和作用(控制小燈泡的電壓為U額); 電路故障 2.課本外實驗探究 基本都與所學的物理知識有所關聯,需要讀懂實驗探究的目的和實驗操作的意圖,這種題型綜合考查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但難度不大。 二、實驗探究題的解答技巧 1.閱讀題目,弄清題目探究的內容; 2.思考實驗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結論; 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測量型器材); 4.電學實驗探究題中的故障問題(開路:可能只有電壓表有示數;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數)。 三、典型中考實驗探究題分析 1.(2010年浙江湖州,31題)聶利同學在一個養蜂場看到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雙翅沒有振動,仍嗡嗡地叫個不停。她對《十萬個為什麼》中「蜜蜂發聲是不斷振動雙翅產生的」這一結論產生懷疑。蜜蜂的發聲部位到底在哪裡? 下面是聶利同學的主要探索過程: ①把多隻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聲。 ②剪去多隻蜜蜂的雙翅,蜜蜂仍然發聲。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發現兩粒小「黑點」,蜜蜂發聲時,黑點上下鼓動。 ④用大頭針刺破多隻蜜蜂的小黑點,蜜蜂不發聲。 請回答: (1)聶利同學在實驗時,採用多隻蜜蜂的目的是 。 (2)從實驗①和②可得出的結論是 。 (3)「用大頭針刺破多隻蜜蜂的小黑點」基於的假設是 。 2.(2010四川廣安,12題)石林中學的張江同學自備器材,主動探究「平面 鏡成像的規律」,其情形如圖所示,他先把一塊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備A、B兩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樣的蠟燭,然後把點燃的蠟燭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蠟燭B放在玻璃板後面,並移動蠟燭B的位置,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1)張江同學在做探究實驗時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選擇的蠟燭B與蠟燭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樣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蠟燭A向鏡面移動一段距離,又移動蠟燭B去與蠟燭A的像比較,會發現蠟燭A像 的大小______(選項「變大」、「變小」或「不變」)。 (4)如果在蠟燭A像的位置放一個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選項「會」或「不會」),這 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_____像(選填「虛」或「實」)。 3.(2011山東威海,第20題)(1)在「探究光反射的規律」時,小李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讓一束光EO貼著紙板射到平面鏡上,在紙板上會看到反射光線OF。將紙板沿ON向擁不後折,此時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如圖乙所示,此實驗現象說明;在圖甲中,如果讓光線逆著OF的方向射向鏡面,會看到反射光線沿著OE方向射出,這表明 。 (2)圖甲是小明同學探究平面鏡的實驗裝置,在豎立的玻璃板前A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可以看到玻璃板後面出現蠟燭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點燃蠟燭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後面移動,當移動到A』處時,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經過三次實驗後,在白紙上記錄的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如圖乙所示,下一步你將如何處理「白紙」上的信息得出結論:。 4.(2010年安徽,19題)下圖是研究光的折射規律的實驗原理圖;下表中記錄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對應的折射角的實驗測量數據。 入射角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l)請你結合圖,以光從空氣進入到玻璃中的情況為例,分析實驗數據(光從空氣進入其它透明介質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規律的實驗數據),對光從空氣進入其它透明介質中的折射規律加以總結(補充完整) a.折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並且分別位於法線兩側; b.____________ ___。 (2)請定量比較實驗數據.把你新的發現寫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第26題)在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來探究其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後,調節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與燭焰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 (2)當燭焰距凸透鏡25cm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上得到一個清晰的 , 的實像、人們利用這個原理製成了 。 6.(2010年廣東省,16(2)題)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①現將凸透鏡、蠟燭和光屏放在如圖16所示的光具座上進行實驗。若圖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則B位置上應放置 。 ②如圖16所示,,現要在光屏上成縮小的像,蠟燭應向 移動,光屏應向 移動。(填「左」或「右」) 7.(2011山東濱州,第19題)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用溫度計測小燒杯中水的初溫時的操作過程如圖甲所示,水在沸騰時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 (1)圖中操作的錯誤是 (2)由圖乙可知水的沸點是 ℃;根據水的沸點,可判斷當時的大氣壓 (選填「高於」、「等於」、「低於」)1標准大氣壓。 (3)在探究結束後,四位同學分別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繪制的水的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如圖丙所示。其中能正確反映研究水沸騰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選填字母標號} 8.(2010湖北荊門,15題)圖甲所示,是探究 冰和蠟的熔化過程的實驗裝置。器材有:冰、蠟、熱水瓶、試管、燒杯、鐵架台(帶鐵夾)、攪棒、秒錶、溫度計、水。 (1)圖乙是 (選填「冰」或「蠟」)的溫度 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圖丙所示溫度計顯示的是蠟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是 ℃。 (2)在冰和蠟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冰和蠟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後,冰和蠟又繼續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 (選填「吸收」或「放出」)熱量。 9.(2010江蘇徐州,37題)小明想探究足球滾動的快慢和什麼因素有關 (1)小明想到自行車輪胎充氣不足時很難騎快,於是猜想:足球充的氣越足,滾動就越 (2)如圖所示,小明在一處斜坡上進行實驗,他測出足球在A處從靜止釋放,滾動10m到B處所用的時間為8s;將足球用球針放掉一些氣後,在B處從靜止釋放,測出足球滾動10m到C處所用的時間為14s.小明在實驗時需要用到的測量工具有秒錶和 。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為 m/s。 (4)小明實驗中存在不足之處,請你指出一點: 。 10.(2010四川廣安,14題)在探究「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分別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讓小車自斜面頂端從靜止開始滑下,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後,在不同物體表面上運動的距離如圖所示。 (1)實驗時小車每次都從斜面頂端滾下,是為了讓小車在這些物體表面開始運動的_______相同。 (2)由圖示可知,小車在玻璃上運動的距離最_____,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_____,速度減 小得越慢。 (3)根據這個實驗推理:若水平物體表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麼小車將一 直保持_______________。 11.(2011江蘇無錫,第30題)如圖甲是小華同學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的實驗情景. (1)小華將系於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計)兩對危的線分別跨過左右支架上的滑輪,在線的兩端掛上鉤碼,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兩個拉力方向 ,並通過調整 來改變拉力的大小. (2)當小卡片平衡時,小華將小卡片轉過一個角度,鬆手後小卡片 (選填「能」或「不能』』)平衡。設計此實驗步驟的目的是為了探究 . (3)為了驗證只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問題時,小明將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沒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同學們認為小華的實驗優予小明的實驗.其主要原因是 . A.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B.小書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才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轉 12.(2010年廣東省,18題)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小明的三次實驗情況分別如圖19中的甲、乙、丙所示。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 知識可知,這時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於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2)小明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關系」時,利用圖19中甲、乙兩組數據比較得出:「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就越大」的結論。你認為他這樣對比這兩組數據就得出這樣的結論對嗎? 。你的理由是: 。 (3)請你根據小明這三次實驗情況設計一個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4)從圖中甲、丙兩組數據比較,你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 13.(2010年廣西河池,25題)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系」的實驗中,按照圖14甲所示,把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測出它們受到的重力,並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質量m/g 100 200 3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1)把表格中的空格填寫完整; (2)圖甲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_____N; (3)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在圖14乙中畫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圖象; (4)由此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 . 14.(2011年河北省,第33題)下表是小明測一滑輪組機械效率時收集的有關數據。 (1)請在圖中畫出實驗中滑輪組的繞繩方法。 (2)將表格中的數據補充完整。 (3)用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時,出克服動滑輪重所做的額外功外,其它額外功將 (選填「變大」、 「變小」或「不變」)。進一步分析可知,在動滑輪和繩重一定的情況下,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 和 有關。 (4)第一次實驗中,鉤碼上升0.1m所用的時間為1.5s則動力的功率為 W。 15.(2011江蘇連雲港,第26題)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的平衡位置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螺母向_______邊旋一些(選填「左「或「右」)。 (2)調好後,第一組按圖(乙)進行實驗,第二組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第_____組實驗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11年福建省福州 第28題)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小聰對實驗器材做了一些改進,如圖20所示,在有機透明盒裡放入一塊海綿和磚塊進行實驗。 (1)實驗時,是通過觀察 來比較磚塊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 (2)要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可以選用 兩次實驗(填序號)。 (3)分析比較圖中a、b、c三次實驗,可得的結論是 。 17.(2011江蘇連雲港,第27題)「帕斯卡裂桶實驗」的演示,激發了學生「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興趣。他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方案,圖(a)、(b)、(d)中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相同。實驗測得幾種情況下壓強計的U形管兩側液面高度差的大小關系是h4>h1=h2>h3。 (1)實驗中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通過 反應出來。 (2)實驗中液體內部壓強最小的是 圖。 (3)比較圖a和圖d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18.(2011山東臨沂,第II卷第7題)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同學們做了如圖所示的一系列實驗。請你根據圖中所標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等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物體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是N; (2)根據圖(a)、(b)、(c)實驗可得出浮力的大小與有關; (3)根據圖實驗可得出浮力的大小與液體體積有關。 19.(2011浙江金華,第32題)小華為了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質量、速度的關系,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 實驗甲:質量相同的兩個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軌道分別從A處和B處開始向下運動,然後與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相碰,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一段距離後靜止,如圖甲所示。 實驗乙:質量不同的兩個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軌道分別從A處開始向下運動,然後與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相碰,木塊在水平面上移動一段距離後靜止,如圖乙所示。 (1)要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應選用 圖。(填「甲」、「乙」) (2)甲、乙兩組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這個實驗中,利用木塊被碰撞後移動的 來比較物體動能的大小。下列實驗與此實驗方法相同的由 。(填編號) ①認識電流時用水流進行類比 ②用紅墨水在水中的擴散現象來認識分子是運動的 ③用酚酞試液滴入溶液變紅色來判斷溶液呈鹼性 20.【2011 廣西崇左】小明和小紅想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阻大小的關系」。兩瓶煤油中都浸泡著一段金屬絲,燒瓶A中的金屬絲是銅絲,電阻比較小,燒瓶B中的金屬絲是鎳鉻合金絲,電阻比較大。兩瓶煤油中溫度計可以顯示煤油的溫度。 (1)根據 法的研究思想,應該使這兩個燒瓶中煤油的質量相等。 (2)小紅問小明:「打開水龍頭就可以得到水,幹嘛不用水代替煤油?」對於這個問題,小明與他的同學給出了下列四種答案,你認為最合理的是 。 A.因為煤油有顏色便於觀察 B.因為煤油有比較大的熱值 C.因為煤油有比較小的密度 D.因為煤油有比較小的比熱容 (3)實驗中,小明和小紅發現燒瓶B中溫度計的示數升高的快。這表明:在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導體的電阻越 ,產生的熱量越多。 (4)小紅把實驗裝置作了一些改動:在相同的燒瓶A、B中裝滿煤油,用細玻璃管代替溫度計做實驗,當煤油溫度上升時,會看到細玻璃管內的液面明顯上升。下列實驗中也用到這種思想和方法的是 。 A.將不同的電阻絲分別接到同一電路中,通過比較電流的大小來比較電阻的大小 B.將乒乓球靠近發聲的音叉,通過乒乓球被彈開顯示音叉在振動 C.讓不同的紙團從相同高度同時下落,通過落地的先後判斷運動的快慢 D.將小鐵屑均勻灑在磁體周圍,通過觀察鐵屑的分布情況來認識磁場的分布情況 21.(2010江蘇鹽城,26題) 用圖甲所示裝置「比較不同液體吸熱升溫特點」.在兩個相同燒杯中分別加入初溫、體積相同的水和食鹽水,用相同酒精燈加熱直到沸騰. (1)分別測量出水和食鹽水的沸點,發現食鹽水的沸點比水高,其中水沸騰時溫度計的局部放大圖如乙圖所示,水的沸點為 ℃. (2)實驗中加熱食鹽水到沸騰需要的時間長,說明食鹽水吸收的熱量比水 (選填「多」或「少」). (3)能否僅由「加熱食鹽水到沸騰需要的時間長」得出食鹽水比熱容大的結論? 答: ;其原因是: . 22.(2010年湖南長沙,35題)小明等3人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電路來探究並聯電路中電流的關系,其實驗過程如下: (1)把電流表分別接入到電路中的A、B、C處,將第一次測出的電流填入下表: A處的電流IA B處的電流IB C處的電流IC 第一次測量 0.1 0.12 0.22 第二次測量 0.2 0.24 0.44 第三次測量 0.25 0.3 0.55 (2)為了防止個別偶然因素的影響,他們採用了以下兩種方法之一來重復實驗,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測量。 方法一:改變電源電壓 方法二:更換其中一條支路中的燈泡(規格不同) 請你根據他們的實驗步驟和有關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在拆接電路時,開關必須________;上面設計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 ____ 表格補充完整後,通過對上面數據的分析可知後面兩次實驗是採用方法 __來進行的,實驗的結論是:並聯電路中幹路的電流等於__ ___。 23.(2011四川廣安,卷II第14題)在「探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 (1)甲同學的猜想是:①電阻可能與導體的材料有關。 乙同學的猜想是:電阻可能與導體的溫度有關。 丙同學的猜想是:電阻可能與導體的橫截面積有關。 根據你掌握的電學知識,你認為:④電阻還與 有關。 (2)現有金屬材料甲和金屬材料乙製成的各種不同規格的金屬絲,規格如右表。選用導線A和B進行實驗,可以探究 (選填「甲」「乙」或「丙」)同學的猜想。要想探究猜想①應該選用 (選上面表格中導線的字母代號)兩根導線進行實驗。 24.(2011甘肅蘭州,第29題)在「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系」的實驗中:(1)如圖所示的電路未完成連接,請你將電路連接完整(用筆劃線代替導線。) (2)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分析表1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分析表2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5.(2011四川廣安,卷II第15題)如圖所示:電源電壓為6V,甲圖為伏安法測電阻的電路圖;乙圖為連接不完整的實物圖。 (1)對照電路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乙圖中未連接部分連接起來。 (2)實驗操作中有可能出現下列A、B、C、D四種錯誤,如果出現:電流表示數較大,電壓表示數為0的現象。其錯誤屬於( ) A.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 B.電壓表的量程選小了 C.電阻Rx發生了短路 D.把滑動變阻器下端兩接線柱連入電路 (3)電路連接正確後,閉合開關,將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壓表示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實驗過程中,某次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如圖9丙所示,此時測得的Rx= Ω。 (5)此實驗要多次測量電阻值,最後求電阻值的平均值,其目的是 。 26.(2011安徽蕪湖,第21題)在「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燈絲電阻約為8Ω。 (1)某同學連接的電路如圖11所示,請指出其中的兩次錯誤或不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上述錯誤或不妥改正後,閉合開關,如果發現燈泡發出特別耀眼的光,且此時電流表、電壓表都有示數,則出現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時,調節滑動變阻器,當電壓表的示數為____V時,燈泡正常發光,此時電流表示數如圖12所示,讀數為____A,該燈泡的額定功率為_____W。 (4)該實驗還可以測定小燈泡的電阻,根據以上實驗數據,這個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為_ Ω。 27.(2011年江蘇省淮安市第23題)測定小燈泡電功率的實驗中,選用的電源電壓為4.5V,小燈泡的額定電壓為2.5V、電阻約為10Ω。 (1)連接電路時開關應_______,電流表的量程應選 0-____A。 (2)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完整如圖a所示的實物電路。 (3)閉合開關前,圖中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應位於_____(選填「A」或「B」)端。 (4)閉合開關,移動變阻器的滑片P,發現小燈泡始終不亮,電壓表有示數、電流表無示數,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即可)。 (5)排除故障後,閉合開關、移動滑片P至電壓表的示數如圖b所示,其讀數為_____V;要獲得小燈泡額定功率的數據,滑片P應向________(選填「A」或「B」)移動。 (6)改變滑片P的位置,獲得多組對應的電壓、電流值,繪製得如圖c所示的I–U圖象。由圖象可知,小燈泡兩端電壓是1.5V時,其電阻是___Ω,額定功率是___W。 28. (2010江蘇鎮江,27題)小凡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實驗探究,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水的表面積和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A B C D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 有關. (2)通過 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 (3)小凡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於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 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右圖).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於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從實驗設計環節看,他沒有控制水的 (選填「質量」或「表面積」)相同;從得出結論環節看, 「根據誰先蒸發完,判斷誰蒸發快」是否正確?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 。 29.(2011江蘇宿遷,第28題)逆風騎自行車時,彎著身體,會省力些;雨天,撐傘逆風行走時,風速越大,行走越困難.這是因為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明猜想可能與物體的迎風面積和風速有關.為驗證以上猜想,小明選用了如下器材:可調速電風扇(高、中、低三檔)、彈簧測力計、面積不同的塑料擋板三塊、光滑玻璃板、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