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生物
esi前1%學科是: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學、環境生態學、生物與生物化學4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
其中農業科學最棒,已經可以進入前千分之一了。至於其他學科也並不代表不進入ESI,只不過表現還不夠突出所以不在可見結果的收錄范圍。ESI是是動態變化的,每更新一次變化可能會很大。
簡介:
ESI是世界著名的學術信息出版機構美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I)於2001年推出的一種用於衡量科學研究績效和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和評估工具。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一最初用於衡量和跟蹤各學科發展的工具,已成為評價世界各國大學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一般來說,ESI排名是世界上一個權威的排名,它主要基於世界上大學或機構的學術水平。
2. ESI收錄的22個學科是哪些(需要中文的學科名稱)
ESI為美國湯森路透科技與醫療集團的《基礎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英文縮寫,是當今普遍用以評價大學和科研機構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公認的判斷學科發展水平的重要參照之一。從2002年至今,該機構在統計的各學科篇均被引次數桂冠者中,預測到了1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ESI設置的22個學科為: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經濟與商業、工程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數學、綜合交叉學科、物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空間科學、農業科學、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葯理學和毒理學。
3. esi全球前1‰學科有多厲害
一般來說如果能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就可以稱作是世界頂尖學科。
目前國內各級教育部門近幾年也越來越重視ESI指標,很多大學也把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數量定位發展目標之一,其中我國「雙一流」的評定中,ESI就是極其重要的參考依據之一。
ESI學科排名每兩個月更新一次名單,2021年1月21日,科睿唯安公布了了最新一次的ESI榜單,總得來看,此次更新的排名與2020年11月更新的榜單整體排名變化不大。
介紹
ESI的排名以學科為劃分,主要分為22個學科,包括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經濟與商業、工程學、地球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數學、臨床醫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綜合交叉學科、物理學、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
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空間科學、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微生物學、葯理學和毒理學、社會科學。
4. 求助ESI-MS質譜圖分析方法
原因:
1.平均自由程是分子(離子)兩次碰撞所走過的路程,發生碰撞的時候那麼離子的運動方向和速率都將會發生變化,在質譜中離子的平均自由程越大,那麼在有限長的真空腔體內發生分子間或者是離子間的碰撞就越少,有利於提高解析度,如果真空低,平均自由程就短,那麼分子之間的碰撞就頻繁,解析度下降。
2. 如果真空腔體真空低,比如說是在幾Pa到幾十Pa,那麼根據放電的最佳條件可知,這個時候高壓特別容易放電;另外如果系統使用的是EI,那麼為了防止EI燈絲燒斷,真空度要高於10-3Pa。
3.高氣壓下,離子分子反應這個就不必講了,CID就是最為典型的人為離子-分子反應得到目標離子碎片。
4.真空中必須高真空還有一點就是,目前所使用的微通道板和電子倍增器等信號放大系統都需要在高真空下才能夠達到應有的效果。
質譜系統:
常用的微生物鑒定方法都是基於微生物的形態學、細胞生理生化、以及核酸基礎建立的。自20世紀90年代,微生物鑒定系統不斷發展,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但仍然是建立在傳統的生理生化和核酸基礎上。近年來,基於蛋白質組學的質譜技術憑借其高靈敏度、高通量、快速等特點在微生物檢測和鑒定方面得到快速發展。質譜技術主要是利用特定離子源將待檢樣品轉變為高速運動的離子,這些離子根據質量/電荷比的不同在電場或磁場作用下得到分離,並且檢測器記錄各種離子的相對強度,形成質譜圖用於分析,進行資料庫檢索,提供可靠的鑒定結果。目前用於微生物檢測鑒定的質譜技術主要是氣—質聯技術(GC—MS)、基質輔助激光解吸飛行時間質譜(MALDI—TOF MS)、電噴霧質譜(ESI—MS)及熱裂解亞穩態原子轟擊質譜(Py—MAB—MS)等。
氣象色譜質譜聯用儀實驗:
一、實驗目的
1. 了解質譜檢測器的基本組成及功能原理,學習質譜檢測器的調諧方法;
2. 了解色譜工作站的基本功能,掌握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進行定性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實驗原理
氣相色譜法(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分離手段,它是以惰性氣體作為流動相的柱色譜法,其分離原理是基於樣品中的組分在兩相間分配上的差異。氣相色譜法雖然可以將復雜混合物中的各個組分分離開,但其定性能力較差,通常只是利用組分的保留特性來定性,這在欲定性的組分完全未知或無法獲得組分的標准樣品時,對組分定性分析就十分困難了。隨著質譜(mass spectrometry, MS)、紅外光譜及核磁共振等定性分析手段的發展,目前主要採用在線的聯用技術,即將色譜法與其它定性或結構分析手段直接聯機,來解決色譜定性困難的問題。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是最早實現商品化的色譜聯用儀器。目前,小型台式GC-MS已成為很多實驗室的常規配置。
5. esi世界前1%學科是什麼意思
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簡稱ESI)世界前1%學科的意思是:
以引文分析為基礎,針對22個專業領域,通過計算論文數、引文數、篇均被引頻次(Average Citations Per Paper)和單篇年均被引頻次(Averages)、平均年份(Mean Year)、標准共引閾值(Normalized Co-citation)、引文閾值等指標,從各個角度對各國科研水平、期刊的聲譽和影響力,以及科研機構和科學家的學術水平進行全面衡量,評選出來的當前正在深入研究和有突破性進展的學科。
(5)esi生物擴展閱讀:
ESI學科指標的應用
1、分析特定研究機構、國家、公司和學術期刊的研究績效和影響力;
2、在22個專業領域內分別對國家、研究機構、期刊、論文、科學家進行統計分析和排序;
3、跟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內的研究發展趨勢,給出衡量研究績效的標尺;
4、評估潛在的合作者、評論家、同行和雇員;
5、測定特定研究領域的研究產出與影響;
6、及時獲知各領域內高被引論文和近期最關注的話題;
7、通過共引分析方法,揭示各個學科當前的研究前沿,鎖定隱含的突破性研究;
8、通過引文資料庫揭示不同學科發展的趨勢。
網路-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
6. 什麼是 ESI學科排名
ESI學科排名就是基本科學指標,因為其完整的英文名為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縮寫為ESI,所以叫做ESI學科。並且ESI學科排名是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在匯集和分析ISI Web of Science (SCI) 所收錄的學術文獻及其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分析型資料庫,是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權威分析評價工具。
拓展資料:
ESI由引文排位(Citation Rankings)、高被引論文(Most Cited Papers)、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和評論報道(Commentary)4部分組成。資料庫以引文分析為基礎,針對22個專業領域,通過計算論文數、引文數、篇均被引頻次(Average Citations Per Paper)和單篇年均被引頻次(Averages)、平均年份(Mean Year)、標准共引閾值(Normalized Co-citation)、引文閾值等指標,從各個角度對各國科研水平、期刊的聲譽和影響力,以及科研機構和科學家的學術水平進行全面衡量。
並對當前正在深入研究和有突破性進展的科學領域進行直觀反映。 通過該資料庫,用戶不僅可以了解在各研究領域中最領先的國家、期刊、科學家、論文和研究機構,識別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趨勢與方向,還能夠確定具體研究領域內的研究成果及其影響,評估潛在的雇員、合作者、和競爭對手,並對彼此的研究業績和競爭能力進行評估,從而具備更深層次的戰略競爭情報意義。除提供具體數據圖表以外,ESI還為用戶提供了簡要的數據分析指導,並為所有圖表提供解釋性的鏈接頁面。
根據出版的「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有關全球農業科學家排名,國際著名食品工程專家、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都柏林大學(UCD)終身教授華人孫大文(英文名:Da-Wen Sun)世界排名再創新高。ESI從引文分析的角度,針對數學、物理、化學、醫學、農學等22個專業領域,分別對最領先科學家、研究機構、國家以及學術期刊進行統計分析和排序。
主要指標包括:論文數、引文數、篇均被引頻次。從而可系統且有針對性地分析國際科技文獻,了解著名科學家在某一學科領域的聲譽和影響力。根據最新出版的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世界排名榜,在匯集和分析過去十年另4個月《科學引文索引》(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所收錄SCI論文系統的數據統計,全球共有2554名科學家排名進入農業科學專業領域前1%的「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科學家」,其中孫大文院士世界排名繼續領先,列前31位,比兩年前(2008年)的全球前51位上升了20位。
7. 浙江大學在ESI排名1%有哪些學科
共14個學科進入ESI 1%排名,也就是浙江大學實力最強的14個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數學、化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園藝學、農業資源利用、植物保護、管理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