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二模歷史
1. 5次大規模侵華戰爭
(一)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英國發動。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什麼
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企圖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的理想社會.
地主階級洋務派:開展洋務變法運動,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
資產階級改良派(維新派):開展維新變法運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
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實行共和制.
資產階級激進派:開展新文化運動,反對復辟帝制,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無產階級:從五四運動起領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了抗日戰爭,並取得了勝利,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3. 廣州二模,歷史題錯了七道選擇題,怎麼辦,現在想死的心都有了
你的二模歷史題錯了七道選擇題,這只是挫折而已,挫折也是一種資本,能讓你知道什麼是錯的,然後縮小你的錯誤的范圍。
4.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1——1937)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井岡山會師、九一八事變,長征、西安事變
5. 第二次世界大戰
首領dy 門吏 三級(568) | 我的提問 | 我的回答 | 我的消息(0/1) | 網路首頁 | 退出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網路 幫助
網路知道 > 社會/文化 > 軍事相關問題
•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蘇聯領導人是誰?
• 第二次世界大戰題材的空戰模擬游戲《模擬空戰2》是由...
• 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有哪些國家參與了???
• 第二次世界大戰裡面的國家是怎麼聯合起來的?
• 誰能說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攻打(前)蘇聯時的兵力...
更多>>
訂閱該問題
軍事毒劑偵檢儀-北斗星專...
本所提供專業軍事毒劑檢測儀,和人防反恐化學毒劑探測儀器.公共安...
www.big-dipper.us
日立筆記本電腦硬碟帶給您...
存儲物質生活,存儲數字世界!新春期間,凡購買指定的日立硬碟,...
www.piggybankpromo.com
北京乃村工藝建築裝飾公司...
專業的建築裝飾,將運用日本展覽展示公司乃村工藝社培育起來的技...
www.nomuradesign.cn
飼料添加劑-濟南德高生物...
濟南德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研究,開...
www.jndegao.com
銷售電鍍添加劑-合盈精細...
深圳合盈精細化工面向全國提供電鍍添加劑等專業電鍍添加劑和原料...
www.atomi.cn
濟南展覽展示-山東濟南彼...
彼得廣告是山東濟南一家從事展覽展示設計製作、亞克力吸塑研發應...
www.sdbdgg.com
北京(眾創國際UCC)展覽展...
北京ucc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覽展示設計/搭建,各類大型展示廳...
www.ucc2000.com.cn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
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添加到搜藏待解決
第二次世界大戰
懸賞分:2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2 天 9 小時
誰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發一下!!1
提問者:快樂精靈220 - 試用期 一級
答復共 5 條
第二次世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戰,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二十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參戰兵力超過一億人,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其空前的廣度、深度和烈度,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給予軍事戰略和戰爭觀以巨大影響。回首二戰,那一幅幅殘酷而血腥、雄偉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永遠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令人難以忘懷。
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戰火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斗。二戰的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國家軸心國集團。
盡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二戰對人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戰爭所帶來的血腥殺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壞,長久的反映在戰後人類的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戰爭的結果使得法西斯這一人類社會的毒瘤被鏟除。戰後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戰爭結果所帶來的。在軍事領域,戰爭發展了現代軍事技術,並產生了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進行作戰的主要方式,同時,戰略轟炸也成為一種直接影響戰爭結局的重要軍事手段,戰爭後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戰爭並體現了其巨大的殺傷力。二戰的結果充分證明,在現代技術條件下,戰爭的勝負與交戰雙方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人員素質有著直接的關系。二戰也對軍事武器的發展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雷達,噴氣戰斗機,火箭及導彈,電子計算機,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戰爭中投入使用並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這些軍事領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戰後人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無辜平民的傷亡是歷史上最慘重的,其中包括了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東歐人種的大屠殺、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屠界大殺,以及戰爭末期盟軍針對德國與日本境內民用目標的轟炸。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全球5千萬人的死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
www.OOWORK.COM
《中國再創業》 網站
再創業俱樂部QQ群:24447059
回答者:oowork - 助理 三級 3-6 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為2200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1.1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5500萬,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1.3萬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
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二十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為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一點一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五千五百萬,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一點三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四萬億美元。
戰爭把世界分為兩大陣線:參加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方面的有中、蘇、美、英、法等五十國,參加法西斯國家集團的有德、意、日等七國。在亞洲,中國戰場擔負著反對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務。在歐洲,蘇德戰場為主要戰場。
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中國死傷人數達三千五百萬,佔二次大戰參戰國死亡總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數達兩千一百萬,僅南京大屠殺就死亡三十萬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
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蘇聯的損失。據俄羅斯公布的材料,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衛國戰爭期間,因戰爭死亡兩千七百萬人,其中蘇聯紅軍犧牲八百六十六點八四萬人;物質損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價格計算達六千七百九十億盧布。
美國和英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員,它們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重大代價。據戰史材料,美國共有四十多萬人在二戰中喪生,英國有二十七萬軍人在戰爭中死亡。
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是發動二次大戰的元兇,遭到了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嚴厲懲罰。據統計,德國在戰爭中死亡和被俘人數為一千三百六十萬人。僅在蘇德戰場,德軍與其盟軍死亡人數為六百多萬。日本在中國戰場上損失一百五十萬人,有一百二十八萬人向中國投降,在太平洋戰場上損失一百二十四點七萬人。義大利損失十六萬多人。
德、日、意發動的侵略戰爭也使這些國家國內的民眾深受其害。在德國本土上,有四百萬平民死於戰火,一千四百萬人無家可歸。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遭到美國原子彈轟炸,當時死傷二十餘萬人,並且給當地居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創傷。
世界人民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德、意、日法西斯。其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反法西斯戰爭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完)
回答者:天空之城四 - 助理 三級 11-13 16:51
回答者:yangsos123 - 舉人 四級 3-6 19:18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戰,六十一個國家和地區,二十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參戰兵力超過一億人,大約九千萬士兵和平民傷亡,三千萬人流離失所。其空前的廣度、深度和烈度,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給予軍事戰略和戰爭觀以巨大影響。回首二戰,那一幅幅殘酷而血腥、雄偉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永遠震撼著人們的心靈,令人難以忘懷。
歐洲西線: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腦背著捷克政府簽訂《慕尼黑協定》,向德國出賣蘇台德地區。一向把英、法奉若「保護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國限定時間內,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協定。希特勒吞並蘇台德後,加緊實施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動。3月15日,德軍佔領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將捷克納入德國版圖。德國佔領捷克全境後,掌握了歐洲中心地帶,與義大利聯成南北一片,極大改善了德國的勢態,使德國軍事力量顯著增強。
——詳文
歐洲東線: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入蘇聯。德國的戰略企圖是:集中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對蘇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將蘇軍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趨直入,粉碎蘇軍抵抗,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一線,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癱瘓蘇聯經濟,從而擊敗蘇聯。
——詳文
中國戰場: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國主義戰爭的完全勝利。中國人民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代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平民共傷亡1800餘萬,軍隊傷亡380萬人,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1000多億美元。日軍被中國軍隊殲滅133萬餘人(不包括在東北地區前6年傷亡數和在滇緬作戰中被中國軍隊斃傷數)。日本戰敗後,向中國軍隊投降的日軍共128萬。
——詳文
太平洋戰爭:
1940年以後,日本為擺脫侵華戰爭僵局,改善戰略態勢,決定乘歐洲戰事正酣之機,奪取英、美、荷在亞洲的殖民地,掠奪東南亞戰略物資,建立「大東亞共榮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率領下,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戰果,使美太平洋艦隊失去戰鬥力。遂後,日軍轟炸菲律賓,登陸馬來亞,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詳文
著名戰役
不列顛之戰 偷襲珍珠港 中途島之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對英國實施的空中進攻作戰。1940年6月德軍佔領西歐大陸後,於7月制定從海上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計劃規定作戰行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戰略轟炸和海上封鎖,第二階段為登陸和佔領。
——詳文
一支龐大的艦隊打破了寧靜,向南駛去。六艘航空母艦排成了兩路縱隊,在他們的四角有兩艘高速戰列艦和兩艘重巡洋艦,最外一圈是九艘驅逐艦,而在這個鋼鐵花環最前面引導的是一艘輕巡洋艦和兩艘潛艇。艦隊在尚未破曉的海面上,留下了一條又粗又寬的雪白航跡。
——詳文
中途島,面積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該島距美國舊金山和日本橫賓均相距2800海里,處於亞洲和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故名中途島。
——詳文
斯大林格勒會戰 諾曼底登陸戰 攻克柏林
莫斯科會戰後,1942年春,隨著泥濘季節的到來,漫長的蘇德戰線相對穩定了下來,但雙方都在秣兵厲馬,准備更大規模的戰役,以爭奪戰略主動權。鑒於德軍已無力發動全線進攻,希特勒打算集中兵力在戰線南翼發動局部攻勢,以奪取高加索的石油,並切斷蘇聯與美英等盟國聯系的物資供應線。
——詳文
盟軍諾蘇德戰爭爆發後,蘇、美、英三國曾商定在西歐開辟反法西斯德國的第二戰場。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決定,不遲於1944年5月1日前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隨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任命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為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全權指揮登陸戰役。
——詳文
1945年4月,蘇軍已大兵壓境,兵臨柏林城下,德國法西斯行將滅亡。山窮水盡的希特勒孤注一擲,企圖頑抗到底。戰前,德軍統帥部為便於指揮,將柏林防禦地域劃分為9個防區,其中,市中心的提爾花園區為第9防區。
——詳文
回答者:sfe_1991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3-6 19:19
眾所周知,二戰對立雙方有兩個陣線:以德日意為代表的法西斯陣線;以美蘇英中為代表的反法西斯陣線。
參加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7國,前三國是這一陣線的核心。
參加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南斯拉夫、墨西哥、菲律賓、阿比西尼亞、伊拉克、巴西、玻利維亞、伊朗、哥倫比亞、賴比瑞亞、法國、厄瓜多、秘魯、智利、巴拉圭、委內瑞拉、烏拉圭、土耳其、埃及、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黎巴嫩47國。
按照國際會議的協議,聯和國的創始會員國都是加入反法西斯陣線的國家和地區。丹麥、阿根廷、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蘇聯加盟共和國)因為是聯和國的創始會員國,所以也成為反法西斯陣線的一員。
此外,還有3個國家是宣了戰的: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8月10日對日本宣戰、阿爾巴尼亞(法西斯傀儡政府)1941年10月17日對英國宣戰、暹羅(今泰國)的投降派政府1941年12月11日與日本簽訂攻守同盟,並於1942年1月對英、美宣戰。
所以,共有先後61個國家和地區的17億人口(佔世界3/4以上的人口)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回答者:流水的兵 - 經理 五級 3-6 19:21
你看一下可以嗎
參考資料:http://www.hubce.e.cn/mrwc/show.php?lm=article&id=1117031873
回答者:zhouxin21 - 試用期 一級 3-6 19:27
我也來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勵20分。 積分規則
回答字數在10000字以內
參考資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從其他地方引用,請表明出處。
匿名回答
&;2007 Bai
6. ________,英軍炮轟廣州,重新挑起戰爭,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答案C
本題考查對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時間的識記。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於1856年10月
7.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沙面歷史和重大歷史事件
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洪秀全1814年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花都),出身農家,讀過村塾,屢試不第。1843年與馮雲山等人在花縣創立拜上帝會,並發展了最早的一批教眾。翌年到廣西貴縣(今貴港)賜谷村宣傳拜上帝教真義。後回花縣,著《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等文。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由此揭開序幕。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法國專使刺萼尼與清兩廣總督耆英在停泊廣州黃埔的法艦阿吉默特號上簽訂《中法五口貿易章程》,即《黃埔條約》。內容共36款,附有《海關稅則》。該《章程》規定法國享受協定關稅、五口通商、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等特權。法國人還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中國有保護教堂的義務。
1845年:中國第一家外資企業
1845年,英商柯拜在廣州黃埔長洲島建立柯拜船塢,這是外資在廣州建立的第一個大型工業企業,也是外資在我國興辦的第一個企業。
1854年:洪兵起義圍攻廣州
1854年(清咸豐四年)6月,廣東天地會發動響應太平天國的洪兵起義。在攻克州縣城池後,各地義軍設官理民,大都對太平天國表示擁戴,或自稱為太平天國一路諸侯,或用太平天國的正朔發布告示,或仿照太平天國的官職和封爵。1854年8月,起義軍開始圍攻廣州城。
1856年:英軍焚毀十三行
1856年10月23日,英國政府借口中國緝拿「亞羅」號走私船,派軍艦進入珠江,炮轟廣州,挑起了一場新的侵華戰爭,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英軍攻入廣州城,放火焚燒十三行一帶民居、店鋪千餘家。具有170年歷史的十三行商館被一場大火化為灰燼。十三行從此消失於世界商業舞台,其在經營對外貿易上獨領風騷的輝煌遂成歷史。
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
1857年12月,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陷廣州,搶去蕃庫銀22萬多兩、銅錢9噸及總督府財物,洗劫商戶、民居。廣東巡撫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投降,在侵略者的刺刀下,建立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地方傀儡政權。此後英法聯軍占據統治廣州達3年又9個多月。
1861年:英法廉價強租沙面
1859年,外商以河南來往不便為由,要求租借城外西濠口地方建築新商館,擴大商務。在英公使巴夏禮的迫逼下,1861年9月3日,廣州官方與英國秘密交換「沙面租界協定」,將沙面劃為英法租借地。地租每年制錢1500文。每畝地年租為制錢1500文(合銀元2枚),租期99年。沙面島共0.3平方公里(55英畝),英國租佔西部,佔80%;法國租占東部,佔20%。沙面從此成為中國政府無法管轄的國中之國。
1861年:法國強租廣東布政司署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法國強租廣東布政司署的東部做領事館,直到1928年。
8. 李在鎔逃過第二次牢獄之災,為何韓國法院不予批捕
李在鎔逃過第二次牢獄之災,為何韓國法院不予批捕
據韓國媒體6月9日報道,法院駁回對被指控會計欺詐和股票操作罪的李在鎔的批捕申請,為何韓國法院不予批捕?其稱原因是對嫌疑人李在鎔的逮捕缺乏充分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
1.法院與李在鎔的拉鋸戰
李在鎔,三星電子董事,1968年生人,2010年任三星電子社長,2012年任三星電子副會長。
在2014年其父李健熙病倒後,以獨子身份成為三星電子的接班人。
2017年2月,經過百般周折,李在鎔“鋃鐺入獄”,原因是以李在鎔為首的三星電子為獲政府支持而對前總統朴槿惠政府行賄。歷經1年時間,於2018年2月,李在鎔出獄。
其間,李在鎔在一審中獲刑5年,在二審中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緩刑4年,雖於2018年出獄,但仍需再次入獄服刑6年。
2018年11月,三星生物制劑公司面臨財務造假的舉報,檢方再次對李在鎔在集團繼承經營存在的問題展開調查。
2020年5月26日,李在鎔接受審訊,目前法院結果為不予批捕,此事引起世界各地的關注,原因可想而知,財閥勢利根深蒂固。
9. 廣州二模 歷史題
這種話題很難解釋
首先共產黨宣言說無產階級是資產階級的掘墓人,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必然。
而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部分恢復了資本主義政策如部分企業由資本家經營等(這就是舊東西)——資本主義相對社會主義就是舊。
用列寧的一段話結尾:我們實行新經濟政策是退一步進兩步。
不知解釋清楚了沒有。
10. 第二次鴉片戰爭史的目錄
第一章 鴉片戰爭以後十年間國際國內形勢與中外關系
第一節 英、法、美等國的經濟高漲與對外擴張
一、英國
二、法國
三、美國
第二節 英、法、美與中國關系中的四大矛盾
一、增闢通商口岸問題
二、鴉片貿易合法化問題
三、廣州人城問題
四、公使駐京問題
第三節 沙俄與中國的關系
一、沙俄的農奴制危機和資本主義發展
二、沙俄入侵黑龍江下游與覬覦我國沿海貿易
三、沙俄侵佔我西北領土與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
第二章 英、美、法「修約」交涉和沙俄強占我黑龍江地區
第一節 太平軍順利發展形勢下英、法、美宣布「武裝中立」
一、英國首先打出「中立」旗號
二、法、美相繼步英後塵
三、麥蓮和麥華陀等的天京之行
四、虛偽的「中立」
第二節 以英國為首的1854年「修約」交涉
一、英國的1853年倡議和1854年訓令
二、交涉過程及其失敗
第三節 以伯駕為首的第二次「修約」交涉
一、倫敦—巴黎—中國
二、廣州請見被拒
三、上海勒索未成
第四節 沙俄對我黑龍江地區的軍事佔領和闊吞屯「談判」
一、武裝航行黑龍江和實行大規模軍事佔領的開始
二、1855年的軍事殖民和闊吞屯「談判」
三、在黑龍江中游左岸建立軍事哨所及設置濱海省
第三章 英國悍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節 「亞羅」號事件
一、事件的經過
二、所謂「擅捕」、「扯旗」均難成立
第二節 廣州首戰——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第一階段
一、英軍攻擊廣州省河各炮台
二、葉名琛從不事戰守到有所戰守的轉變。廣州愛國軍民的抗戰
三、香港及其附近地區人民的抗英活動
四、侵略軍被迫撤退待援與東莞、三山水戰
第三節 包令等的外交訛詐與攻心戰術
第四節 法、美支持英國侵略
第五節 咸豐帝的息事罷兵方針
第六節 巴麥尊一意侵華和英國議會的辯論
第四章 英法聯軍攻佔廣州
第五章 第一次大沽口之戰與《天津條約》、《璦琿條約》的簽訂
第六章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與中俄、中美互換《天津條約》
第七章 英法聯軍卷土重來和《北京條約》的訂立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