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金氏的歷史

金氏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4-04 20:47:27

① 金姓的由來

金姓的由來有許多種,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劉勝是漢景帝的庶子、漢武帝的哥哥,蜀漢皇帝劉備第十三世先祖。劉勝在歷史上的名氣很大程度是劉備「造勢」造出來的。

在居無定所流落中原的日子裡,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和漢獻帝劉協翻族譜一看,便佔到了「劉皇叔」的便宜。

劉勝後裔大多聚集在浙江這帶,到了五代十國時,錢鏐(liú 音同劉)建立了吳越國。這位吳越國王在政治經濟上很有作為,「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就是從他手上建起來的,所以在民間人氣很高。為了避諱他的「鏐」字,這批劉姓人便改姓了「金」。

當然,改成「金」也是有講究的,繁體字「劉」,由「卯」、「刀」、「金」三部分組成,去掉「卯」和「刀」,就是「金」。

(1)金氏的歷史擴展閱讀:

金姓在我國的分布

金姓是屬於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的姓氏。

在浙蘇滬皖、贛閩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貴州大部、雲南東部、廣西西部、寧夏、甘肅中部、黑吉、遼寧大部、內蒙古東北部,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2.9%,居住了大約65%的金姓人群。

在河南中部、山東南部和東部、陝西南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川渝、湖北西南、湖南大部、貴州東北、雲南大部、廣西中部、贛閩南部、台灣北部、河北東北、遼寧西南、內蒙古東部,金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2%一0.33%之間。

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6.3%,居住了大約23%的金姓人群。

② 金姓的歷史來源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回方大帝;答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後裔就有以金為姓的,稱金氏。
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後。漢代,匈奴休屠王的兒子叫日磾,在漢武帝時,歸順於漢室。由於他曾鑄銅人像(又稱金人)以祭天,遂被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他的子孫就統統姓了金。
為劉姓改姓為金氏。唐末五代時,吳越國(十國之一)開國之王錢鏐的"鏐"與"劉"為同音字,為了避嫌,便將吳越國中的劉氏改為金氏。
除上述三支外,還有六個來源:一是南北朝時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時新羅國有金姓。新羅國(今朝鮮半島)王姓金;三是明永樂年間,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來降,賜姓金氏;四是元時有金覆祥,其先本為劉氏,後改為金氏;五是清代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本姓張,後改姓金氏;六是清代愛新覺羅子孫中多有姓金的。

③ 歷史上的金姓名人

金聖嘆(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名喟。蘇州吳縣人。享年五十四歲。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編輯本段]生平、思想與創作
金聖嘆幼年生活優裕,後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因歲試作文怪誕而被黜革,後應科試.改稱金人瑞考第一,但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評注不少古典,奇才也。 順治十七1660年,蘇州府吳縣調來新縣令任維初對欠稅者用重刑又私盜公糧,順治十八年崩,蘇州設靈堂哭臨三日,大官雲集,百多名秀才於第三日往孔廟哭廟,後向巡撫朱國治呈揭帖告發縣令。誰知朱任二人早已勾結,捕18名秀才,反向朝廷告秀才們抗納兵餉,鳴鍾擊鼓,聚眾倡亂,震驚先帝之靈,要求嚴懲。於秋後處斬(順治18-7月13日)[1661],法場-江寧-三山街,其中一人為金聖嘆也,.[不久任維初因犯另案被斬,朱國治被吳三桂兵殺並分食其肉,真是天有眼也] 金聖嘆博覽群籍,好談《易》,亦好講佛,常以佛詮釋儒、道,論文喜附會禪理。評點古書甚多。稱《莊子》、《離騷》、 《史記》、 《杜詩》、《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 擬逐一批註,但僅完成後二種,《杜詩解》未成而罹難。其著作據族人金昌敘錄,有「唱經堂外書」, 包括《第五才子書》、《第六才子書》、《唐才子書》、《必讀才子書》、《杜詩解》、《左傳釋》、《古傳解(二十首)》、《釋小雅(七首)》、《孟子解》、《歐陽永叔詞(十二首)》;「唱 經堂內書」,包括《法華百問》、 《西城風俗 記》、《法華三昧》、《寶鏡三昧》、《聖自覺三昧》、 《周易義例全鈔》、《三十四卦全鈔》、《南華經鈔》、 《通宗易論》、《語錄類纂》、《聖人千案》;「唱經堂雜篇」,包括《隨手通》、《唱經堂詩文全集》。多屬未竣稿,或只存片斷,或全佚。部分作品收入今傳之《唱經堂才子書匯稿》中。

④ 金氏歷史資料

金姓的姓源較多,最早的一支源於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支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日磾"讀作"密滴")。除上述兩支金氏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叫錢鏐,因鏐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還有一系金氏是由鐵木復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⑤ 關於金姓的歷史和現狀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
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
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後裔就有以金為姓的,稱金氏。
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後。漢代,匈奴休屠王的兒子
叫日磾,在漢武帝時,歸順於漢室。由於他曾鑄銅人像(又稱金人)
以祭天,遂被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他的子孫就統統姓了金。
3、為劉姓改姓為金氏。唐末五代時,吳越國(十國之一)開國
之王錢鏐的"鏐"與"劉"為同音字,為了避嫌,便將吳越國中的劉氏改
為金氏。
4、除上述三支外,還有六個來源:一是南北朝時羌族中有金姓
;二是唐時新羅國有金姓。新羅國(今朝鮮半島)王姓金;三是明永
樂年間,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來降,賜姓金
氏;四是元時有金覆祥,其先本為劉氏,後改為金氏;五是清代文學
評論家金聖嘆,本姓張,後改姓金氏;六是清代愛新覺羅子孫中多有
姓金的。

二、郡望堂號
1、堂號
"麗澤堂":宋朝的時候金履祥最長濂洛之學,皇帝召他任國
史館編修,沒到任就死了。他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所以稱"麗澤堂"。
金姓又有以"彭城"、"京兆",為其堂號名的。
2、郡望
彭城郡:西漢地節元年改楚國為彭城郡。東漢章和二年改為
彭城國,治所在彭城。南朝宋改為郡。
京兆郡:漢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治所
在長安。三國轄區改為京兆郡。

⑥ 歷史上有哪些金氏名人

金聖嘆:明末清初文學評論家。為文怪誕,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為務,評天下才子書有六,一《離騷》、二《莊子》、三《史記》、四《杜詩》、五《水滸》、六《西廂》,其評語流傳甚廣。 金 農:清代書畫家兼詩人。善詩文,精於鑒別金石、書畫。工隸書。尤以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為"揚州八怪"之一。 金日磾:西漢時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從昆邪王歸漢,任馬監,遷侍中。其後世代官宦,且多為侍中。歷7世皇帝為內侍,與西漢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他可以說是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的人物。 金剛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來中國傳教,來中國傳教,曾譯《金剛頂經》,與善無畏、不空唐玄宗時並稱"開元三大士"。

⑦ 歷史上有哪些金氏名人

漢朝——金日禪
宋朝——金節
清朝——金聖嘆

⑧ 姓金的歷史是什麼

相關歷史

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音密滴)。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武帝派將軍霍去病率騎兵出隴西,擊匈奴,收得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金人」即金佛像,是匈奴王族立以祭天的。

這年秋天,休屠王的太子日磾隨渾邪王歸漢,因日瞅篤實忠誠,為漢武帝所信愛,武帝以其父作金人祭天,賜姓金氏,稱金日磾。從此,其子孫世代姓金。金日磾家族自武帝始,七世皆為內侍,與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成為功臣世族的代稱。

除上述外,十六國前秦時,羌族首領有金氏。唐時新羅國王姓金。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的開國之王錢鏐,因瑕與劉同音,為避其名諱,該國的劉姓人,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

南北朝時,金氏有遷至今甘肅省境者,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人。唐朝貞觀年間所定益州蜀郡(治所在四川成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四姓之一有金氏。

宋、明時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蘇一帶發展外,還分布於今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等省;北方的河北、河南、遼寧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點。從清朝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此後,有的再遷海外,僑居於新加坡等國家。

金姓早期名人已如上述。唐代有金忠儀,新羅人,德宗朝官將軍。宋代有金文剛,休寧今屬安徽)人,官龍圖閣直學士;金彥,邵陽(今屬湖南)人,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郡人號「義門金氏」。元代有學者金履祥,書法家金元舉。

明代有學者金問,散曲家金鑾。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曾對《水滸》與《西廂》進行批改。清代有書畫家金農,隸書樸厚,楷書自創一格,其畫造意新奇,為「揚州八怪」之一;還有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金之俊,畫家金侃,學者金榜,詩人金和,史學家金門詔。

金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台灣的金姓,不算很多,在台灣諸姓中排列為第九十位。人數雖然不多,但卻是遍布台灣各地。大陸的金氏遷台,是始於清代。據有關史料記錄,隨著時代的變遷,金氏由源地山東逐漸向南移遷,先後遷居安徽、江蘇、浙江、以至福建、廣東等。

爾後,又由福建遷居台灣。目前可知最早遷台的金氏,是清康熙三十三年武秀才的金首聲,其抵台後使台灣有了金姓,他也被金人後世奉為台灣金氏的開基始祖。

(8)金氏的歷史擴展閱讀:

金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九位姓氏,在中原和皖蘇浙地區有一定的影響。當今金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3%,總人口大約近380萬。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為序的中國姓氏中,金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六十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一。

得姓始祖

少昊氏、熊卓、金日磾、孛爾只斤·也先土干、易卜拉欣·先錫、胡達哩、金聖嘆(張采、張人瑞)、愛新覺羅·塔石。

⑨ 金氏歷史名人

金日磾- 西漢大臣。匈奴休屠王太子,歸漢。其後世代代官宦,且多為侍中。金姓歷代名人中地位最顯赫者。
金忠儀 - 新羅人,唐德宗時朝官將軍。
金文剛 - 宋代之龍圖閣直學士金幼孜- 明朝官吏。多次隨從明成祖北征;宣宗時命修兩朝實錄,任總裁官。
金履豐 -南宋浙江蘭溪人,抗金名將,官至駕前大將軍兼御史大夫。後宋亡於元,憤時事不可復為,歸隱福建侯官,建有將軍廟現存。
金履祥 -宋元間蘭溪人。理學大家,宋亡入元,不仕,專意著述,晚年築室隱居金華仁山下,講學於麗澤書院,以淑後進,為浙東金華學派中堅,尊稱為仁山先生。
金忠 - 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明朝大臣,官至兵部尚書。死後追贈榮祿大夫、少師,謚忠襄。
金聖嘆 - 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
金農 - 清代書畫家兼詩人,揚州八怪之一。
金之俊 - 清代中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傅。
金侃 - 清代名畫家。
金榜 - 清代名學者。
金和 - 清代名詩人。
金門詔 - 清代名史學家。
金旋- 字元機,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京兆人,擔任過黃門郎、漢陽太守,也當過拜議郎,中郎將等官職,最後成為荊州的武陵太守。
金禕- 東漢末期人物,金旋之子。
金岳霖-(1895-1984)字龍蓀,浙江諸暨人,生於湖南長沙。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
金樹仁-民國時期新疆軍閥。

熱點內容
2017高考語文試卷安徽 發布:2025-05-20 06:36:58 瀏覽:837
泰安一中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20 04:20:27 瀏覽:231
兵佣哪裡 發布:2025-05-20 01:47:42 瀏覽:170
一年級語文拼音練習題 發布:2025-05-20 00:57:44 瀏覽:91
教學管理培訓 發布:2025-05-20 00:56:58 瀏覽:889
師德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20 00:37:15 瀏覽:824
課堂整老師 發布:2025-05-19 23:37:16 瀏覽:919
天才的英語 發布:2025-05-19 19:40:53 瀏覽:547
2016繼續教育考試答案 發布:2025-05-19 17:57:30 瀏覽:128
學生喜歡的教師 發布:2025-05-19 17:55:49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