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富縣歷史

富縣歷史

發布時間: 2022-04-10 12:24:09

A. 陝北富縣"鄜州"的來歷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臨,西面與甘肅接壤,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中部,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東臨黃河,與山西相臨,西面與甘肅接壤,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在歷史古跡方面有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保護單位--軒轅黃帝陵、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子長鍾山石窟等;在自然景觀方面有延安黃河壺口瀑布、全國最大的野生牡丹群和花木蘭故里萬花山等。

延安還是革命聖地,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特殊位置,現存革命舊居140多處,如:中共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王家坪;中共中央舊址鳳凰山;以及寶塔山、棗園、楊家嶺等地。

最佳旅遊時間:春、秋季。春季乾旱多風,夏秋溫涼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壺口瀑布

「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聞名遐邇的壺口瀑布位於陝西省宜川縣境內秦晉大峽谷河段,素有「金瀑」之美譽。瀑布兩岸蒼山巍巍。危石突兀,雄渾古樸。瀑流排江倒海,懾人魂魄。如獅吼,如驚雷,其大音十里可聞。與「十里龍槽」、下游三公里的「孟門山」等系列景點組成著名的壺口景區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壺口瀑布如陝北悲情的信天游,酣暢淋漓的秦腔,原始而豪放。滾滾黃河從舒緩寬闊約400米的河床陡然收束,跌落至只有40餘米寬的巨壺狀深槽,「壺口」由此得名。俯視河水入壺,懸流噴壁,雨霧迷濛;仰望則滾滾黃河天際涌來,勢如千山飛崩,四海翻騰。「詩仙」李白也不禁驚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佇立在臨近瀑布上的巨石上,聽轟鳴的濤聲,看滿目濁浪排空,常有窒息眩暈之感;感受風挾水氣劈頭蓋臉而來,常會渾身濕透;如果有緣碰上天氣晴好,常會有彩虹驚現,形態或長虹汲水,或橫跨秦晉,若隱若現,如夢如幻。古今多少事,盡可付諸滔滔。

壺口瀑布四季景色皆不同:春季解凍時,河水夾帶的冰凌會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夏秋雨水豐富時,瀑布會擴展到百來米寬,氣勢最是磅礴;冬季冰封時,瀑布則是銀妝素裹,在狹長的峽谷中,就像一匹白練。

提醒:

瀑布兩邊的河岸全是較為平整的大岩石,表面覆蓋著一層黃土,觀賞瀑布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要站得太靠近。前往壺口路途較遠,最好帶些食品,路上食用。壺口當地可住宿的地方既少又貴,不如趕回宜川縣城住宿。

交通

壺口瀑布位於宜川縣東48公里。從宜川縣城可乘中巴前往,票價8元;沿途雖然是柏油路,但因為都是盤山道,比較難走。如果從南泥灣或其他地方去壺口,最好也能先到宜川再乘車,因為宜川去壺口的班車相對多一些。

延安火車站斜對面的汽車東站有車發往壺口,票價26元,每天只有7:30一班,中午左右到壺口。

從西安出發,可以乘火車到富縣,再搭車到宜川。也可以在西安城東汽車站乘西安-壺口的專線車,早上6:30發車,下午3、4點鍾壺口返回。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沒問題的話,麻煩採納一下,謝謝你!

B. 富縣大約有多少年歷史

哎呀,就是很多年前了,1977年左右的歷史了。

C. 富縣的介紹

富縣,古稱鄜州,位於陝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縣域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居陝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全縣轄8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241個行政村。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陝北小關中」之美稱。富縣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縣,是陝西歷史文化名城、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國重點文物縣城、全國良好農業示範縣、中國金融生態縣和中國十大進步縣。

D. 富縣歷史出了多少大官

富縣,古稱鄜州,位於陝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縣域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居陝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全縣轄8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241個行政村。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陝北小關中」之美稱。
富縣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縣,是陝西歷史文化名城、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國重點文物縣城、全國良好農業示範縣、中國金融生態縣和中國十大進步縣。

名人不詳

E. 富縣歷史上有沒有產過黃金

答:富縣歷史上事實應該有產過黃金。

F. 富縣的建置沿革

夏:《尚書·禹貢》載,大禹治水以後,劃天下為九州。富縣隸屬雍州。
商:為西河國地。
周:屬白翟(狄),亦稱赤翟(狄)。
春秋:晉文公二年(前635),晉為強國,占據黃河以西、無定河與洛河之間的大片地域。富縣隸屬晉國上郡轄地。
戰國: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韓、趙、魏三分晉地以後,富縣屬魏。魏惠王十二年(前358),大將龍賈(音古),自今華縣修長城至上郡(榆林魚河堡),並在雕陰建造城池,駐軍10萬御秦。《鄜州志》載:雕陰,州北30里,河南為陰,山多雕穴,故名雕陰(今富縣茶坊鎮黃甫店村南西側)。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魏「雕陰之戰」後,魏獻黃河以西15座城池於秦,富縣始為秦地,秦設雕陰縣。
秦始皇統一華夏後,仍為雕陰縣。
漢高祖元年(前206),劉邦出陳侖,定三秦,境內設雕陰、直路二縣。漢光武帝元年(25),直路縣廢。漢安帝永初五年(111),詔上郡徙地避羌,逼民內遷,雕陰縣廢,地入羌胡。
東晉前秦永興元年(357),苻堅殺苻生自立為天王,於今吉子現鄉固現(古縣)村設置長城縣。
南北朝時期,赫連昌承光二年(426),魏攻夏入統萬,又取長安,富縣為北魏所有。魏在長城縣境內分設利仁縣。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於杏城(黃陵),設東秦州,長城、利仁二縣歸東秦州所轄。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改東秦州為北華州。西魏文帝大統元年(535),改北華州為敷州(敷為鄜)。西魏廢帝三年(554),改長城縣為三川縣(駐地三川驛)。裁撤利仁縣,轄地歸三川縣,屬敷州。
隋開皇三年(583),割洛川、三川縣轄地北部,於五交城(今富縣城)設洛交縣。隋大業二年(606),改敷州為鄜城郡。隋大業三年(607),鄜城郡自杏城(黃陵)遷至洛交縣治五交城,改稱上郡,統領中部、敷城、洛川、三川、洛交五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隋上郡(鄜蠛郡)為鄜州。分洛交縣地北設伏陸縣(今甘泉縣)。唐武德三年(620)分洛交、三川縣地西設直羅縣,鄜州領洛川、三川、洛交、直羅、伏陸五縣。唐天寶元年(742)改鄜州為洛交郡。唐乾元元年(758)又改洛交郡為鄜州。
宋熙寧七年(1074),撤三川縣,設鎮,轄地歸洛交縣,鄜州領洛川、直羅、洛交等縣。
元忽必烈中統四年(1263),因地廣人稀,載撤洛交、直羅2縣,屬地歸鄜州直轄,開始奠定今富縣之疆域。設鄜州同駐黑水寺,鄜州歸延安路管轄,領洛川、中部、宜君等縣。
明代,鄜州歸屬延安府,領洛川、中部、宜君等縣。
清雍正三年(1725),鄜州升為直隸州,歸陝西省布政司直轄。設州同廳駐黑水寺,州判廳駐黃龍石堡鎮,領洛川、中部、宜君等縣。
民國元年(1912),廢鄜州設鄜縣,改州同為分縣,仍駐黑水寺。初屬榆林道,後改陝西省直轄。劉志丹創建南梁革命根據地以後,民國二十三年(1934)春,中共陝甘省委和陝甘工農紅軍在鄜縣北部、西部、南部相繼組建鄜甘、鄜西、中宜3個革命委員會。1935年11月,鄜西鄜甘兩個革命委員會聯合成立鄜縣蘇維埃政府,駐地北道德東村,中宜革命委員會改組為中宜縣蘇維埃政府,駐地由寺仙桃原村遷至張村驛。兩個中共領導的縣蘇維埃政府與國民黨領導的縣國民政府同存並立。
1936年「西安事變」,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1939年鄜縣成為統戰區,中共領導的鄜縣抗日救國會(實為縣委、縣政府)與國民黨領導的縣國民政府同駐鄜縣城內。1940年2月18日,八路軍武裝護送國民黨縣長蔣隆延離開鄜縣境地以後,民選縣長羅成德(抗敵後援會主任)簽發《陝甘寧邊區鄜縣縣政府布告》:鄜縣歸陝甘寧邊區延屬分區直轄。1947年3月,國民黨侵犯陝甘寧邊區。中共領導的邊區縣政府撤離縣城,轉戰西部山區,國民黨在縣城復設縣國民政府。1948年3月,國民黨潰敗南逃,中共領導的陝甘寧邊區鄜縣縣政府返回縣城,歸屬黃龍分區,後改為延屬分區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陝甘寧邊區完成其歷史任務後,鄜縣於1950年歸屬陝西省延安分區專員公署。
1958年末,小縣並大縣,鄜縣與洛川縣合並。
1961年大縣劃小縣,恢復鄜縣建置,隸屬陝西省延安地區行政公署至今。1964年因鄜字生僻,改為富縣。

G. 延安富縣窮嗎

不窮。

富縣位於陝西北部,富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陝北小關中之美稱。富縣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30年,魏國獻黃河以西15座城池於秦,今富縣包括其中。秦國即在今富縣境內設雕陰縣,秦始皇統一華夏後,仍為雕陰縣。

後歷經各個朝代,在其境內設立多多個縣,有直路縣、長城縣、利仁縣、洛交縣等縣級城市。後至隋朝年間,在今富縣設立鄜城郡,唐朝年間又改稱為鄜州,一直到民國時期,降鄜州為鄜縣。


自然景觀

因富縣悠久的歷史、璀璨的人文,其境內自然景觀獨到,人文遺跡星羅棋布。富縣塔位於陝西省富縣城西北500米左右的西山坡上。塔身為磚結構,面向正東。平面呈四邊四角,每邊長8米多,直徑8.5米,塔高32.8米,分為十層。

塔內有方形小室直通頂層,原築有木梯可以攀登。塔外每層均辟有門,第四層東門兩側還飾有窗戶。第一、二層轉角及補間兩處均飾一朵斗拱,為把頭絞項、第二層大斗鬥口出要頭,作批竹昂狀。第三層飾一大斗也作批竹昂狀要頭。第四、五層僅各飾一大斗,上承檐枋。第六層以上無斗。

直羅鎮位於陝西省富縣,原為漢雕陰縣地。城枕羅水,其川平直,故名直羅城。直羅鎮地處葫蘆河與其支流交會處的階地上,向為陝甘要沖。沿河西南通子午嶺,西北通志丹、華池,百餘公里皆深谷峻嶺,南經黃陵至關中,唐高祖武德六年曾在此設關。

該鎮文化歷史悠久,境內有秦直道、柏山寺塔、古物泓寺、大佛寺等名勝古跡,著名的直羅役就發生在這里。柏山寺塔位於陝西省 富縣城西直羅鎮柏山上柏山寺內。塔始建於唐代,宋、明兩代重修。

磚結構,平面八角形,十一層,高43.3米,每邊長3.7米,直徑9.1米。塔內第一、第二層,均有邊長為2.3米見方的小室。塔身外面每層均有唐宋門窗、斗栱。此塔由於宋、明兩次重修,故留下的時代特徵,較為明顯。

H. 富縣在那個省

陝西省!
富縣,古稱鄜州,位於陝西北部,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縣域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居陝西省第五,延安市第一。全縣轄8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241個行政村。縣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素有"塞上小江南"和"陝北小關中"之美稱。
富縣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縣,是陝西歷史文化名城、省級衛生縣城、省級文明縣城、全國重點文物縣城、全國良好農業示範縣、中國金融生態縣和中國十大進步縣。

I. 關於富縣春節的習俗的研究性學習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J. 陝西省的一個縣因為名字生僻改名,「鄜」字你認識嗎

鄜縣是陝西的一個小縣城,後來改名為富縣,這個小縣城位於陝西省偏北部地區,總面積多達四千平方千米,大約有十六萬左右的人口。1964年,鄜縣改名為富縣,原因就是因為鄜這個字在當時屬於生僻字,很多人都不認識,地方縣志無法編纂,所以只能改為同音字富,其實文字的本意就是讓人理解,就跟古代的通假字一樣,生僻字也好,常用字也罷,能被人理解和使用就完成了文字本身存在的意義。


要說富縣這個地方,其實是很有文化底蘊的。其實很多生僻字的地名都是含有文化底蘊的,只是在歷史發展中慢慢被消磨了。富縣在夏代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只不過當時屬於雍州管轄,後來又歷經了春秋戰國,三家分晉時期,不過這些在富縣縣志中都可以找到文化淵源。鄜這個字是在唐朝時候才開始用的,唐改上郡為鄜州,所以後來叫鄜縣。

熱點內容
白涼粉是什麼原料做的 發布:2025-05-19 17:32:44 瀏覽:381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