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生物城
『壹』 中原城市群在中原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原城市群
開放分類: 地理、城市、河南、城市群
目錄
• 中原城市群地域范圍
• 中原城市群城市體系三個層次
• 戰略目標
• 鄭州都市圈建設
• 城市體系等級層次優化
• 城市規模序列構建
• 城市體系空間布局優化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是在城鎮化過程中,在特定的城鎮化水平較高的地域空間里,以區域網路化組織為紐帶,由若干個密集分布的不同等級的城市及其腹地通過空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區域系統。城市群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生產要素逐步優化組合的產物,每個城市群一般以一個或兩個經濟比較發達、具有較強輻射帶動功能的中心城市為核心,由若干個空間距離較近、經濟聯系密切、功能互補、等級有序的周邊城市共同組成。發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同時促進城市群內部各城市自身的發展。建設城市群已成為我國帶動區域發展的一個重大宏觀戰略,也是推動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一條主幹途徑。
中原城市群地域范圍
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包括開封、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鞏義、新密、禹州、新鄭、偃師、滎陽、登封、舞鋼、汝州、輝縣、衛輝、沁陽、孟州、長葛等23個城市,34個縣城,374個建制鎮。土地面積5.87萬平方公里,人口3950萬,分別佔全省土地面積和總人口的35.3%和40.3%。
中原城市群城市體系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鄭州都市圈,包括鄭州下轄的中牟以及鄭汴一體化 區域;
第二層次以鄭州都市圈為中心,以洛陽、開封、焦作、新鄉、開封、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鞏義、禹州、新鄭、新密、偃師等中心城市為結點,構成中原城市群緊密聯系圈;
第三層次為外圍帶。
戰略目標
在《中原城市群發展戰略構想》中, 中原城市群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非農產業佔95%以上,城鎮人口占區域總人口60%以上;建成全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能源基地、現代物流中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產業整體競爭力顯著提高,要素集聚和承載能力全面增強; GDP占河南省的比重超過70%,確立在中西部乃至全國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帶動全省並輻射周邊地區發展。
鄭州都市圈建設
大鄭州的范圍包括鄭州市區及其緊密聯系的衛星城市。基本思想是催育大鄭州,強化核心城市的地位、職能和經濟的空間組織作用。以發展成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以建設鄭東新區為契機,著力發展「三港五區」,使其城市人口逐步增加到500萬,成為我國中部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將滎陽市納人鄭州市區范圍,作為城市功能區進行建設和發展;突出鞏義市在大鄭州發展中的地位,使其成為鄭洛之間的支撐點;調整行政區劃,將黃河以北的橋北新區和溫縣、武陟、原陽等縣的部分地區納人大鄭州的發展范圍,實現跨河發展,使大鄭州人口規模達到1000萬左右,成為能夠與武漢、西安、成都、重慶等城市相比肩和互補的特大都市。大鄭州的中心組團要集中精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傳統產業要向外圍衛星城市轉移、擴散。鄭東新區要發展為中央商務區和「新經濟」聚集區,而外圍衛星城如鞏義、新密、新鄭、中牟及橋北新區等要以發展產業為主,共同支撐大鄭州作為河南乃至中部地區產業空間組織中心的功能區。爭取在不遠的將來,將鄭州發展成為一座集行政、商貿、交通、旅遊服務於一體的現代化大都市。
鄭州市積極向東和向北方向發展,重點建設鄭東新區(圃田組團),加快花園口組團發展,繼續搞好中心城區組團、須水組團和航空港區組團建設。城市街區、道路的建設努力體現文化特徵,建築造型突出個性。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把生態建設放在重要地位,體現以人為本。2005年鄭東新區基本形成33平方公里規模,201O年建成150平方公里規模。2020年,鄭州都市圈人口規模將達到1000 1200萬人.中心市區人口超過500萬人,市區面積500平方公里。在鄭州都市圈范圍內率先消除二元結構,把鄭州市建成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現代都市。
充分發揮鄭州交通、信息樞紐的區位優勢,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加快金融開放步伐,吸引中外金融機構在鄭州設立分支機構,把鄭州建成全國重要的金融機構聚集區和區域性金融中心。大力發展會計、稅務、律師、管理咨詢、工程咨詢等中介服務業,把鄭州建成我國中西部地區中介機構集中、競爭力強的城市。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積極發展旅遊文化產業,形成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重點發展信息產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生物化工和食品製造業,形成資金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使鄭州成為中原城市群現代製造業基地的核心區。
鄭州都市圈城市體系建設。滎陽、新密、新鄭三市及中牟縣和上街區,與鄭州距離在30 50公里之間,鞏義、登封等市距離在70公里內,鄭州與周邊7個市(縣區)以農田(都市型農業)、綠地隔離,產業互補,形成了核心一衛星城結構。進一步加快鞏義、登封等衛星城市建設,滎陽、新鄭等市縣適時撤市(縣)設區,完善鄭州都市圈城市體系。
城市體系等級層次優化
1.2010年城市體系發展
2010年前,由於河南省對啟動中原城市群地區發展的急切關注,東部、南部基礎較好且具有對外輻射意義的開封、漯河有望成為區域中心城市,使城市體系二級中心城市的布局更為合理。
提升經濟發展勢頭比較強勁的濟源、鞏義、禹州和偃師等為區域次中心城市,以彌補空缺並增強和完善城市體系的三級中心城市層。
同期,尉氏縣、長垣縣、寶豐縣、溫縣、臨潁縣、新安縣等經濟發展實力較強的縣有望升級為縣級市,與汝州、登封等地方中心城市共同組成城市體系的四級中心城市層,城市的布局趨於相對均勻。
到2010年,通過不同城市各種渠道的發展升級,城市體系合理的等級層次結構將見雛形,城市總數達29個,四個級別中心城市的比重分別為3.5%、20.7%、24.1%和51.7%,這為城市體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打下了框架基礎。
2.2020年城市體系發展
2010年後,隨著城市體系內部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資源將得到高效利用,城市群經濟、社會、環境將協調發展,一些城市將步入新的發展台階,城市群整體也會從非均衡發展階段逐步向相對均衡發展階段邁進。
在此過程中,中原城市群地區將形成一種以鄭州為主核心、洛陽為副核心的「雙核牽引」新格局,城市體系整體帶動的力量大大加強;
許昌應發展成區域中心城市,並和洛陽等6個區域中心城市圍繞鄭州形成一個完整的圈層;
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汝州、舞鋼、登封等地方中心城市有望發展成區域次中心城市,以增強和完善城市體系的三級中心城市層;
博愛縣、欒川縣、原陽縣、武陟縣、孟津縣等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縣有望在2020年以前升為縣級市,充實城市體系的四級中心城市層。
到2020年,通過不同城市的發展升級,城市體系較為完善的等級層次結構將基本定型,城市總數達34個,四個級別中心城市的比重分別為5.9%、20.6%、26.5%和47.0%,中原城市群地區基本形成中部崛起的「中原平台」。
城市規模序列構建
2020年設市城市非農業人口優化指標,按城市非農業人口規模依次為鄭州、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開封、漯河、許昌、濟源、禹州、新鄭、衛輝、鞏義、汝州、沁陽、長葛、舞鋼、滎陽、輝縣、新密、偃師、登封、孟州、尉氏、長垣、臨潁、新安、寶豐、溫縣、原陽、武陟、孟津、博愛、欒川。共34個設市城市,34市城市非農業人口總數達到2500萬人。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體系基本架構為:構建以鄭州為中心、洛陽為副中心,其他省轄市為支撐,大中小城市相協調,功能明晰、組合有序的城市體系。
2010年,預期鄭州、洛陽兩市中心城區人口規模分別達到400萬人以上和260萬人;開封、新鄉、焦作、平頂山4市人口規模超過100萬人,進入特大城市行列;許昌市人口規模超過80萬人、漯河市超過60萬人,進入大城市行列;人口規模超過20萬人的中等城市達到11個,人口規模20萬人以下的小城市31個。
2020年,預期鄭州市中心城區人口規模突破500萬人,成為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洛陽市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350-400萬人;許昌、漯河兩市也進入特大城市行列;濟源、禹州、鞏義、偃師等進入大城市行列;城市群體規模進一步發展壯大,與周邊城市實現融合發展。
城市體系空間布局優化
1 城市體系空間布局的結構特徵
城鎮分布相對密集。中原城市群是我國中部地區城鎮最為密集的地區,設市城市數量約占河南省城市總數的60%, 23座城市的平均密度為3·9座/萬km2,略低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4座/萬km2),高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2·9座/萬km2)。431個城市和建制鎮分布密度為7·3座/千km2,低於珠三角(9·8個/千km2),高於長三角(6·8個/千km2)。
城市布局呈集聚型,交通指向和圈層狀特徵明顯。城市分布有較為明顯的分形幾何特徵,經計算得到該區域城市空間分布的集聚維數為0·5127 (測定系數R2=0·9791),說明城市分布集中程度較高,城市的地域分布屬集聚型[20]。而且,交通指向性非常明顯。另外,城市分布以鄭州為核心向外展開,具有較為明顯的圈層式空間分布特徵,有利於中心城市擴散效應的發揮和各城市之間功能的分工與協調。
4條動脈為主幹的初級城市網路格局。一條主軸和3條副軸構成了中原城市群城市網路的4條動脈,而那些分布於由發達的省級公路和密集的縣鄉級公路構成的交通網上的城鎮,構成了城市網路的支脈。眾多的支脈與4條動脈相互交錯,構成了城市網路雛形。其間東部地區網路支脈不夠發育,城市網路密度相對較小,城市群整體網路功能降低。
2 城市體系空間布局優化的目標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城鎮化戰略中「強化核心、沿軸發展、梯度推進」的關鍵與核心區域,只有通過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優化城市資源配置,才能提升城市功能,壯大優勢產業,放大城市群整體優勢。空間布局優化的目標是:通過十幾年的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鮮明、適宜居住、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形成多層次、網路狀的城市體系;促使中原城市群成為功能完善,可持續發展潛力大,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現代化城鎮密集區;將中原城市群建成全省對外開放、承東啟西、聯南通北的主要平台,形成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帶動中原崛起,促進中部崛起;確立中原城市群在全國城市群中的重要地位,使其真正成為我國隴海—蘭新地帶經濟重心區和重要城鎮密集區。據此城市體系空間布局應在總體上體現城市空間發展的中心集聚、軸線拓展、網路聯系格局,著眼於未來,逐步形成以各級中心城市為依託,以快速交通幹道、工業都市帶為發展軸線,以各種生產要素流、各級交通和通訊線路為聯系網路的城市體系空間布局形態。
3 城市體系空間布局的優化方案
中原城市群的空間布局優化要有整體和局部之分,在城市群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應有所側重。2020年前後,中原城市群要努力形成「兩圈、雙核、四帶、一個三角」的城市空間布局和功能發揮的整體格局。
兩圈。第一圈層是鄭州都市圈,第二圈層是以鄭州都市圈為中心,以洛陽、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鞏義、禹州、新鄭等城市為結點,構成的中原城市群緊密聯系圈。目前,中原城市群正在形成以鄭州為中心,以周圍7個衛星城鎮為節點構成的鄭州都市圈,以除鄭州以外幾個中心城市為節點構成的緊密聯系圈,以及除中原城市群城市之外的河南省其他中心城市,包括周圍鄰近省份部分城市在內構成的外圍輻射圈。在城市圈層狀空間分布基礎上採取以鄭州為中心的「圈層」式空間整合發展模式,應是城市體系空間布局優化的總體模式。
雙核。即主核心城市鄭州、副核心城市洛陽。目前,依靠鄭州牽引中原城市群進而牽引全河南省,顯得勢單力薄,勢必形成弱核牽引狀態。而且,在短時期內急速擴張鄭州市的規模,靠行政力量「催生」其綜合實力,或者靠「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創造「商業奇跡」,都是不現實的,甚至是危險的。在這種狀況下,西距鄭州117km的十三朝古都、從「一五」起即是國家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城市洛陽,自然就理應進入空間布局優化的視線。如果以鄭州為主核,以洛陽為副核,形成雙核牽引的局面,中原城市群的雄起,乃至河南省在中部崛起中地位的改觀,將會更有說服力。
四帶。第一帶為沿黃河由東向西的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組成的復合發展軸;第二帶為自北向南由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組成的復合發展軸;第三帶是由連接新鄉、焦作、濟源、洛陽的鐵路和公路構成的復合軸線;第四帶是由連接漯河、平頂山等市的漯阜鐵路和正在建設的洛陽至平頂山、漯河、周口、阜陽至上海高速公路組成的復合軸線。與此對應,分別建設鄭汴洛城市工業走廊(隴海產業發展帶)、新鄭漯京廣產業軸、新焦濟南太行產業軸、洛平漯產業軸等4個產業發展軸帶。這4條軸線和4個產業發展軸帶相對應,構成中原城市群整合發展的4條重要的「經脈」。
一個三角。指以平頂山、許昌、漯河三市為節點,依託其產業發展形成帶動城市群西南部發展的「成長三角」。中原城市群北部有鄭州—開封—新鄉—焦作—濟源—洛陽組成的成長多邊形,南部有平頂山—漯河—許昌組成的成長三角形。相比之下,南部平-許-漯成長三角區位條件便利,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可進一步加強三市之間的經濟聯系,重點搞好產業整合和基礎設施整合,做到一體化發展,形成城市群南部地區的「金三角」。
『貳』 沃土中原的讀後感三百字
美麗的中原,我的家。自小在中原長大的我,對中原的了解,或許僅僅局限於耳濡目染,但《美麗中國—沃土中原》讓我跳出局限,感受中原的富饒與發展。
紀錄片作為「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的電影電視藝術形式」,其手段在於對真實素材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其目的在於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鏡頭首先帶我們領略了熱鬧的北京城,而後來到首都的大後方—華北平原。華北平原的富饒緣自黃河帶來的肥沃泥沙。雖然中國有很多區域的環境有待治理,很多生物瀕臨滅絕,但被譽為「中國的脊樑」的秦嶺,森林裡依然如施過魔法般孕育著神奇的生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還有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上百隻被譽為「吉祥鳥」的美麗朱䴉。鏡頭一掃,遛鳥打拳的老人,救助猛禽的少年,無一不顯示著中國人致力於自然和諧共處的願望。中國人也擅長從自然界中學的長處,象形拳就是其中之一,在鶴、猴、蛇等動物身上尋找著師法天然的武術奧秘。中華傳統醫學,利用可入葯的動植物治病救人,循和諧之理,孕長生之道。 人間天堂九寨溝,以其秀美宜人的風景聞名天下。中原大地良好的生態區讓美景得以保存完好。春節作為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節日,在中原地區隆重慶祝,舞龍舞獅隨處可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人們新的願望,並為之努力著。
故宮、天壇、鳥巢等別致的建築群記錄著中國人漫長的足跡,中國珍稀的生物種群的故事則與中國人的生命軌跡息息相關。中華大地是文明的發源地,道法自然,生靈同性的樸素自然觀,根植在中原大地上
『叄』 《漆黑的子彈》中原腸生物是人類的實驗品嗎
長期以來,在影視作品中,無論是二級還是三級,拯救世界的末日系列始終是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上次給大家講了一個以喪屍為主題的裝甲城市,給大家帶來了一部關於人類自我救贖的末日主題的動畫——《黑暗子彈》。
這是因為每一個警察都需要和一個發起者組成一個夥伴,由警察充當推動者,通過合作才能充分發揮發起者的超能力。劇中發起人的設定是一個能力超強的小蘿莉。劇中給出的解釋是,感染原生動物的胎兒只有女孩才能存活。另外,一旦發起者體內的病毒感染率超過臨界值,就會變成原生動物。因此,在這個設置中添加元素是符合邏輯的。
『肆』 武漢中原瑞德怎麼樣
如果你是網上投了簡歷想來這家公司的,建議你別來了,如果你是應屆畢業生,真的別來浪費自己的時間了,我實話實說,這家公司工作量很大,工資很低,頻繁招人,流動性很大,用人理念就是:你想做就做,不做了再招人。 面試的時候跟你談的工資待遇實際上是達不到的(這是招聘慣用的手段)工資待遇扣除社保後拿到手的工資在2000以下,加班非常多,沒有加班費,只是算調休。如果你家裡條件比較好,不在乎工資拿多少,平時活動也不多,可以接受頻繁加班,還是可以考慮下。
『伍』 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綱要
《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綱要(草案)》正式發布:功能定位為核心增長極 總體布局由兩核六城十組團
中原經濟區新聞網8月30日消息:鄭州新區被定位為鄭州都市區的核心增長極,其規模將和中心城區相同,也就是說未來鄭州都市區的核心區域將由兩個規模相同的城市組成。鄭州新區將重點推進七組團,即CBD、龍湖區、鄭州東站地區、國際物流園區、龍子湖高校園區、白沙——綠博園組團、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到2020年鄭州新區的建成區面積達到4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達到400萬,GDP佔全市比重30%以上。
如果中原經濟區是一部「大片兒」,那麼鄭州都市區就是這部片子的「領銜主演」。從鄭州都市區概念提出至今,這位領銜主演尚未全面展示過自己,大多數市民對其了解,僅限於媒體對它的「零星」報道。作為昨日開幕的中國共產黨鄭州市第十次代表大會的一項重要議題,《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綱要(草案)》昨日正式發布並於今日進行討論審議。
A
城市化目標:建成區超1000平方公里,人口1500萬以上
鄭州都市區的功能定位包括:全國物流商貿中心、金融中心、會展中心、信息中心、創新中心、服務外包基地、裝備製造基地、電子信息基地、汽車生產基地、國際陸港和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旅遊目的地城市。
2020年,鄭州都市區總人口將達到1500萬以上。
建成區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主城區建成區面積800平方公里左右;城鎮化率達到80%。
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20標台,公共交通分擔率達到35%;城市人均道路鋪裝面積10平方米,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人均擁有停車位面積1平方米;城市燃氣普及率達到95%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40%;全年空氣質量Ⅱ級以上天數保持320天以上。
全市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萬億元左右(2010年為4040.9億),佔全省1/4以上,人均GDP達到14萬元左右,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排名前移1至2位(2010年排名16位);
B
區域中心目標:3個小時可到京、滬、漢、寧、西安
2020年,鄭州都市區要實現通達北京、上海、武漢、西安、南京、天津的3小時鐵路客運交通圈,建成以鄭州為核心「30、60、120、150」分鍾的中原經濟區交通輻射圈,形成直飛世界部分主要城市、營運業務覆蓋國內主要城市的現代化國際空港。
客運周轉量達到1000億人公里,貨運周轉量達到1500億噸公里;
航空客運量達到4060萬人次以上,貨郵吞吐量達到50萬噸,進出口總額達到500億美元以上。
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在鄭設立分支機構增至100家、國內大型企業集團來鄭設立部及分支機構100家,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
接待國際旅遊人數和國內旅遊人數分別突破100萬人次和2億人次。
C
幸福鄭州目標: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0萬以上
2020年,鄭州都市區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將突破10萬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左右;
基尼系數(衡量收入分配差異程度,0.3至0.4,收入相對合理,0.4至0.5收入差距較大)控制在0.4左右: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總額的比重,20%至30%為富裕,30%至40%相對富裕)控制在30%左右;
旅遊支出占收入的10%以上;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子面積達到50平方米;
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最低生活保障標准1000元左右;
萬人擁有醫療床位60張左右;平均預期壽命77歲左右;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0張左右;每2萬人擁有1個公共圖書館(室),人均藏書2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1平方米。
D
總體布局:建設「兩核六城十組團」
兩核
鄭州新區:核心增長極
鄭州新區被定位為鄭州都市區的核心增長極,其規模將和中心城區相同,也就是說未來鄭州都市區的核心區域將由兩個規模相同的城市組成。
鄭州新區將重點推進七組團,即CBD、龍湖區、鄭州東站地區、國際物流園區、龍子湖高校園區、白沙——綠博園組團、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到2020年鄭州新區的建成區面積達到4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達到400萬,GDP佔全市比重30%以上。
中心城區——滎陽、上街納入中心城區建設
中心城區的定位為省市政治文化中心、現代商貿服務中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核心區。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400平方公里左右,建成區人口達到400萬人。
中心城區將沿鄭上路—建設路—金水路—鄭開大道、中原路—東西大街—鄭汴路兩條軸線形成中心城區東西向發展軸,構建城市發展核心區域。
研究規劃鄭州新西區發展,將滎陽、上街納入中心城區建設。
到2020年,全面完成規劃范圍內的城中村、棚戶區和危舊房的改造。同時,申報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六城
航空城——亞洲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
北起南水北調渠南側,南至南水北調渠北側,西起京廣鐵路,東至規劃中的國道新107線,規劃面積189平方公里。依託富士康等項目,把航空城打造成亞洲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中西部地區重要的消費電子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電動汽車基地、飛機維修基地。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67平方公里,人口100萬左右,生產總值1500億元左右。
新鄭新城——尋根問祖的文化名城
包括老城區和新城區兩部分,總面積48.26平方公里。新城區位於新鄭市中心城區北部,南起鄭韓故城,北至南水北調總乾渠,東起京廣鐵路,西至鄭新快速通道,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18萬人。
充分開發利用「黃帝」資源,建成華夏民族尋根問祖的宜居文化名城。新城區加快第二水廠、鄭韓故城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軒轅湖景觀水系等項目建設,建成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2020年,新鄭新城建成區面積達到48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1400億元。
中牟新城——中部一流現代服務業新城
由老縣城和新城區兩部分組成,新城區規劃包括綠博組團及綠博園和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在內的36平方公里區域,即豫興大道以南,賈魯河以北,萬三路以東,廣惠街以西區域,其中規劃建設用地規模25平方公里。圍繞綠博園和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園建設現代化城市起步區。
起步區以南、新城大道以北區域,建設文化旅遊創意區和濱水生態宜居、宜商的現代服務業新城。
到2020年,中牟新城建成區面積達到6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1200億元。
鞏義新城——都市區宜居工業城
由老城區和新城區組成,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70平方公里。
以石河道生態軸線為界,老城區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28萬人;新城區北至邙山南麓,東至豫聯產業集聚區,南至青龍山,面積40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
重點打造全國有影響的鋁及鋁精深加工、高檔耐火材料、光伏產業、特鋼生產基地和全省重要的能源、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建成都市區宜居工業城。
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42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8萬人,生產總值達到1500億元。
新密(曲梁)新城——曲梁要建宜居服裝城
由老城區、新區、曲梁宜居服裝城三部分組成,總面積78.22平方公里。
新區北起鄭少高速、南到洧水路、西起滎密路、東到平安路,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0萬人。曲梁宜居服裝城東至新密市曲梁鎮坡劉村東側村界,南至五虎廟村南側村界,西至蔣坡村西側界,北至高窪村北側邊界,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左右。
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55萬人,生產總值達到1400億元,其中新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0萬人,曲梁宜居服裝城建成區面積達到7.6平方公里,建成區人口達到10萬人。
登封新城——禪武之城、影視之城
由中心城區、新城區和天中旅遊新城三部分組成,總面積60.3平方公里。
登封新區和天中旅遊新城規劃面積37.9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17.7萬人。
其中,登封新區位於陽城路以東、S237以西、旅遊環山路以南、寺里河以北;天中旅遊新城位於207國道以西、嵩山風景名勝區旅遊公路以東、鄭少洛高速公路以北。
登封新區著力發展產業集聚區、登封新區商住區、中嶽文化苑三大板塊。天中旅遊新城則全力打造禪武醫國際教育交流、功夫動漫、影視拍攝、休閑養生等產業集群。
到2020年,登封新城建成區面積達到5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1300億元。
十組團
宜居教育城——
位於西南繞城高速、南水北調渠以南,京廣鐵路以西,鄭少高速機場聯絡線、機場東出口聯絡線以北,鄭堯高速公路以東,規劃總面積138平方公里。重點建設高校區、中小學教育園區、老年教育園區以及科研開發區。鄭州一中、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回中、鄭州十一中將入駐。2020年,入駐院校達到13所,在校生規模18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38萬人。
宜居健康城——
東至鄭州繞城高速,南至現狀馬米公路及崔廟鎮、賈峪鎮鎮區規劃建設用地范圍線,西至現狀省道232,北至中原西路,規劃面積約117平方公里。
共設CBD核心區、醫療健康區、醫療科技研發區、文化旅遊區和健康低碳主題居住區等五個功能區。
到2020年,入駐醫院15家,床位達到1萬張以上,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20萬人。
宜居職教城——
北起丹江南路,南至鄭上快速通道,西至汜水河花卉產業集聚區,東至上街區界附近,總規劃面積約30平方公里。
重點發展高等職業教育、高端運動休閑、商業地產開發、新型工業、現代農業等業態,打造實習工廠及工業集聚區組團、旅遊休閑組團和4個職教組團。
到2020年,職教學校達到20所,在校生規模達到20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40萬人。
新商城——
東至中州大道,西至京廣路,南至南三環,北至金水路,包括大商城遺址板塊規劃區和商都新區兩大板塊,面積約為116平方公里。
建設發展金岱宇通工業片區、十八里河功能區、水岸沿線功能區、商都物流園功能區、南曹商貿功能區、潮湖休閑功能區。
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7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530億元。
中原宜居商貿城——
位於西四環以西,繞城高速以東,杜英街以南,鄭西高鐵連接線以北區域,規劃面積約45平方公里。按照「四區一中心」布局,建設紡織服裝產業聚集區、傢具物流商貿區、汽貿服務區、生態宜居區、行政商務中心。重點引進物流、商務、餐飲、信息、金融、酒吧等特色產業。
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4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350億元左右。
金水科教新城——
西起中州大道,東至國道新107,南起連霍高速,北至黃河南岸,規劃面積約118平方公里。
主要布局總部經濟區、教育服務區、科技研發區和文化旅遊區四大功能片區。重點發展科技研發、高新技術及產品、商務服務、教育服務、服務外包、電子信息、樓宇工業、現代物流、生態文化旅遊等產業。
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2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330億元。
惠濟高端服務業新城——
以北四環為中軸,南北兩側各1公里,介於黃河生態綠帶與賈魯河綠化廊道之間,規劃面積72平方公里。
重點建設沿黃文化旅遊生態產業帶綜合行政商務中心和花園口、大河路、古滎、長興路四個組團。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旅遊、會議會展、信息技術、物流、服務外包、金融業和高端房地產等產業。
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以上,城區常住人口達到50萬人,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80億元,其中高端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80%以上。
二七生態文化新城——
北起南三環、南水北調乾渠、西四環沿線,南至繞城高速,東至二七區界,西至鄭少高速,規劃面積約75平方公里。
圍繞運河新區和龍西湖生態文化區兩大板塊,打造總部經濟區、商務辦公區、生態宜居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高端商貿物流區、文博產業區、文化創意區、科普體驗區、健康養生區、休閑度假區10大功能片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商貿商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現代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
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5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500億元。
先進製造業新城——
位於隴海鐵路以南,機場高速以東,鄭民高速以北,前程路、經開第二十五大街以西,規劃總面積86.7平方公里。
重點發展汽車及裝備製造、食品加工及生物醫葯產業,建成中原經濟區先進製造業核心集聚區、工業總部經濟集聚區和鄭州都市區生態工業新城。
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83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5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2000億元左右。
高新城——
由高新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新城組成,規劃建設面積70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新城位於西四環以西、杜英街以北、西南繞城高速以東、連霍高速以南,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
按照「一帶、一區、一中心」布局,即環狀新興產業帶、生態宜居區、高端商務中心,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扶持培育數字信息等6個產業集群。
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7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達到80萬人,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