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2017河西三模地理

2017河西三模地理

發布時間: 2022-04-22 14:39:04

❶ (2014河西區二模)同種動物的三g種群,初始g體數依次為25、250和2500,並存在地理隔離.A、a是等位基因

A、由圖可知,種群越小i體死亡對該基因頻率的影響越c,A正確;
B、②在12i代時,A基因頻率為7i%,則a基因頻率為2i%,所以aai體約占總數的2i%×2i%=4.2i%,B錯誤;
C、1i0代後3i種群之間差異較c,可能會出現生殖隔離,C正確;
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而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所以自然選擇使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D正確.
故選:B.

❷ 河西的地理環境

河西走廊地域遼闊,地形復雜。境內有高入雲際的祁連山雪峰、有綿延起伏的大黃山、有一望無垠的遼闊草原、有飛珠瀉玉的河流、有舉世聞名的敦煌石窟和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從祁連山流下來的雪水和地下水形成了幾十條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著河西走廊的萬頃良田,使這里成為甘肅的天然糧倉。

❸ 萬里長城的背景(包括地理位置)、歷史地位和建築風格及特點,急!越詳細越好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長城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牆的結構內容是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而定的,總觀萬里長城的構築方法,有如下幾種類型: 1.版築夯土牆;2.土坯壘砌牆 3.青磚砌牆 4.石砌牆 5.磚石混合砌築 6.條石 7.泥土連接磚。 用磚砌、石砌、磚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築城牆,在地勢坡度較小時,砌築的磚塊或條石與地勢平行,而當地勢坡度較大時,則用水平跌落的方法來砌築。
1382
休閑食品排行,零食店加盟,全國休閑食品量販創導者!
關注零食店加盟的人也在看
零食加盟休閑食品排行!零食加盟全國千餘家門店,小門店成就大財富。
mobile.lsdsite.com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萬里長城的歷史地位和建築風格及特點
軍事意義 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游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長城後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而長城還不是防禦的最前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在古代,游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藝術價值: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長城的建築藝術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長城是一座極富建築藝術特色的偉大工程.我們從以下三方面對長城的建築藝術進行了研究. (一)城牆的構造和排水系統 1.不同地段長城城牆的構造: ①平原與丘陵地段如八達嶺長城段,城牆是以沙土為內填充物,青磚包砌的方式築成,能承載較大負荷.青磚製造簡易,價廉且堅固,是平原與丘陵段長城的首選用料. ②乾旱與半乾旱地段如嘉峪關長城段,城牆是以黏土做膠結材,一層層敷築成城牆的,最後再抹一層黃土作為保護層由於土坯壘砌的城牆適於雨水稀少,天氣乾燥的地區,所以這種城牆最適用於乾旱與半乾旱地區. ③高山地段如司馬台長城段,城牆是以沙礫為內填充物,用條石包築而成.高山地區岩石隨處可見,將岩石雕鑿成條石用於建築長城,這種因地取材的建築方式即簡便又實用.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出長城雖綿亘萬里,但其城牆的構造並不是千篇一律的.長城城牆的構造與用料在其形式上具有變化性,不難看出先人在長城實用性的基礎上又考慮到了長城的藝術性. 2.長城的排水系統: 長城的排水系統大體上分為排水溝與土水嘴兩大部分,排水溝修建於城牆走道兩側,是一條狹長的凹地,當下雨時,雨水順方磚流入凹地(排水溝),再由吐水嘴排出牆外.吐水嘴由石匠雕鑿成獸頭狀,這再次說明古人不僅考慮到長城的實用性,對其建築藝術性也十分重視.任何一座建築,如果是一味的重復,毫無變化就根本談不上有藝術價值. (二),規模宏大,綿延萬里,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 外國也有長城,它們有的規模宏大,有的卻很小.例如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它全長僅為我國長城的數百分之一,其視覺的沖擊無法與我國長城相提並論.其次,其質量也不高,約4.5米高,2.5-3米寬,用約75萬立方米的石頭砌成,是羅馬國王用軍隊在山谷中倉促建成,而我國長城是動用了數百萬民工,經數十年築成. 中國的長城作為防禦工程,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越絕壁,跨河流,其所經之處地形之復雜,所用結構之奇特,在古代建築工程史上可謂一大奇觀.所以說中國長城在規模上是其他長城所無法比擬的. (三)長城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長城不僅有著鮮明的建築藝術特色,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萬里長城屹立與中華大地已數千年,我們從現在的長城上可以看到許多歷史的滄桑與古老的文化價值.其中又流傳著多少有關長城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可以說長城是中國歷史的見證,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很多時候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就會給人一很多想像的空間,此時人們不在只是看到那冷冰冰的城牆,看到的是更多的歷史,更多的滄桑. 綜上所述,中國的長城在外觀與構造,規模與效用上都是世界上其他長城所無法比擬的,長城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現著中國古老的建築藝術特色.
43 瀏覽39892018-05-03
萬里長城介紹
2 瀏覽575902020-04-25
長城的建築藝術
長城建築藝術的主要審美特徵 中國傳統宇宙觀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這種中國傳統宇宙觀在中國傳統美學方 面體現為優 美和壯美,簡言之,陰柔之美,即所謂「杏花,春雨,江南」;而陽剛之美,即所謂「駿馬 ,秋風,冀北」。長城的美,則屬於陽剛之美,即壯美。壯美是以雄偉、剛健、宏大、粗獷 為特徵,以氣勢取勝。優美則以柔媚、秀雅、文靜、和諧為特徵,以情趣見長。長城和《離 騷》、李杜詩、韓愈文、蘇辛詞,以及書法中的魏碑,雕塑中的秦俑,雲岡、龍門、樂山的 佛像,建築中的故宮等,體現出一種「天行健」的氣勢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 果說陰柔之美的感受過程具有「潤物細無聲」的特點,那麼,陽剛之美的作品會在剎那間 震懾人的心靈。從這兩種形態的美的功能來看,可以說,陰柔之美側重於影響個體人格的內 心世界和精神、情操方面的修養,它對於完善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而 陽剛之美則對於鼓舞一個民族的自信心,振奮一個民族的精神,從而推動歷史的前進,具有 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著名詩句,激勵 著無數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悲壯、拼搏。長城所代表的陽剛之美,正是具有這種影響歷史創 造力的深層內涵。
24 瀏覽3303
萬里長城的資料,快點,要要要!急急急!越詳細越好!
自從機關城崩塌,墨家抵抗勢力幾乎被全部清除。秦帝國又回到太平盛世的迷夢中…… 《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圖片 咸陽宮中的嬴政一邊動用無數勞工營造萬里長城,一邊進行著一些更為精密的計劃。現在這個計劃已經接近完成,由陰陽家協助完成的巨艇「蜃樓」已經建造完畢。它壯麗精絕的身姿浮現海平面彼端,宛如人人夢想中的海上仙山。為了解開巨艇「蜃樓」的疑團,各家各派勢力慢慢匯聚到這座平靜的海邊小城。此時,故事主角天明和少羽為了避開秦兵追捕,正在儒家莊園學習和生活。而接下來各種奇異事件在此地發生,小城的平靜也被完全打破。 所有的生死仇,家國恨,都將在那個時刻凝結。所有人的目光,都將在那個地點匯聚! 芸芸眾生不過是一塊塊城磚,用來鑄造帝國的萬里長城。 2011年1月已出第一版預告片 2011年5月1日已出技術展示片 第二版預告片已於2011年9月29日推出,官網上已有。鏈接請見下面擴展閱讀。 2012年1月18日已出第一版樣片(第二集:天羅地網),樣片已能在土豆網及官網上觀看。 2012年2月14日發布第二版樣片(第十三集:尚同墨方) 端木蓉 在《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大結局中,為蓋聶受傷的端木蓉生死未卜,在第三部中更是「憑我對易經的了解還不夠醫治端木姑娘的傷。」「過十天我再來。」 目前已經過官方承認,端木蓉在第四部不會醒來。但官方人員稱「再等一季必定有驚喜」。端木蓉蘇醒仍然是蓉迷最大的心願。 神秘少女 在《秦時明月夜盡天明》大結局的最後幾分鍾里,神秘少女回眸肅穆。在第四部第二版國慶預告中,她嫣然一笑。現已確定她就是石蘭。 少司命 第四部第二版國慶預告中,少司命的鏡頭佔了一部分比例,少司命站在屋檐上,似乎望著白鳥上的白鳳,與盜跖短暫的精彩打鬥又展示了她驚人的實力。有人認為,少司命、星魂以及大司命聯合戰斗圍攻少羽。 蓋聶與端木蓉 有預告片顯示,蓋聶為端木蓉採到葯材,並在遠處默默望著生死未卜的端木蓉,聶蓉已然成為官配。 赤練 在第四部第二版國慶預告中,很多人都發現了赤練有一個新形象——韓國公主。如此溫暖的粉色絲綢裝,粉色靴子,幾點淚珠耀耀發光,將揭示赤練不為人知的過去以及她曾經的婚約。赤練與衛庄的命運也因此交纏在一起,這將是一個新看點。 經官方證實(第四部的樣片中),赤練曾是韓國公主——紅蓮。
4 瀏覽459
萬里長城簡介
125 瀏覽1104162019-11-13
精彩推薦
湯姆貓跑酷_手游下載_湯姆貓英雄跑酷高速下載

湯姆貓跑酷游戲下載,4399游戲盒提供湯姆貓英雄跑酷手游一鍵下載安裝,找手游就用4399游戲盒!
四三九九網路股份有..廣告
湯姆貓跑酷_手機游戲下載-TapTap發現好游戲

在TapTap方便地提供湯姆貓英雄跑酷手游下載,還你暢快純粹的游戲體驗。與全球玩家在TapTap社區上發掘和分享更多好游戲,讓我們一起發現好游戲。
易玩(上海)網路科技..廣告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北伐,當時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極多,南方孟獲又歸順朝廷,諸葛亮沒有內憂,就以趙雲,鄧芝
熱議136回答
如果原子內部是一個宇宙,那麼從行星出發後還能回來嗎?
一億是個很大的數字,無論原來是多大,一旦乘以一億倍,那立馬就成了天文數字,種花家曾經不止一次想過,要是全國每人都給一塊錢,那老子就發大財了!印象中這原子實在很小,放大一億倍,會有一個全新的宇宙嗎?
3673瀏覽37贊
女性長期沒有性生活,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人民醫學
為什麼一個女生很漂亮很友善,很善良,卻長期單身?
那是你太漂亮了,別的男生感覺你可望而不可及,而且給一般男生的感覺是漂亮女生都有男朋友,再就是你真的漂
1.8萬瀏覽644回答
費玉清為什麼會選擇退出娛樂圈?
費玉清退出娛樂圈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父母的去世給了他很大的打擊,讓他失去了奮斗的意義,想靜下心來調
9295瀏覽37回答
木星和月球都在保護地球,難道太陽系是被設計出來的?
太陽系內質量較大的行星在某種意義上都有保護作用,例如本問題中所說的木星,排在火星軌道外側,因此好多太空碎片在向近日行星運動的時候,經過木星龐大的身軀,在引力作用下,天體碎片大部分都會直接一頭撞向木星。
3.3萬瀏覽60贊
演技不錯的王曉晨為什麼一直沒有大火?
一個演員能否大火不僅需要自身有很強的能力,同時也是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的。舉個例子來講,因為《愛情公寓
4827瀏覽31回答
為什麼富人 一直富,窮人一直窮?
查看全部5個回答
廚衛電器鉅惠,爆款直降!



京東商城
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地質管哪家好
上海國金為您解答:地質管廠家很多,地質管可以選擇上海國金,上海國金主營產品有套管、鑽桿、地質管、鑽機、無縫管、泥漿泵、非開挖頂管、金剛石復合片鑽頭等等......上海國金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實行 直供 模式 ,集 批發 零售 加工 物流 售後為一體的系統化服務,互利 共贏 為企業根本經營理念 常備貨上萬噸,下屬全國五大網點。產品質量好,品種全,價格優。
102018-09-10
萬里長城的歷史地位和建築風格及特點
軍事意義 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游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長城後側縱深配備機動的軍隊以因應戰事,而長城還不是防禦的最前線,在長城前方部署的觀察哨深入到極遠處。在古代,游牧騎兵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但是對於城垣防禦體系卻無能為力,因此長城的修建的確能夠有效的抵禦北方民族的侵擾。 藝術價值: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長城的建築藝術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長城是一座極富建築藝術特色的偉大工程.我們從以下三方面對長城的建築藝術進行了研究. (一)城牆的構造和排水系統 1.不同地段長城城牆的構造: ①平原與丘陵地段如八達嶺長城段,城牆是以沙土為內填充物,青磚包砌的方式築成,能承載較大負荷.青磚製造簡易,價廉且堅固,是平原與丘陵段長城的首選用料. ②乾旱與半乾旱地段如嘉峪關長城段,城牆是以黏土做膠結材,一層層敷築成城牆的,最後再抹一層黃土作為保護層由於土坯壘砌的城牆適於雨水稀少,天氣乾燥的地區,所以這種城牆最適用於乾旱與半乾旱地區. ③高山地段如司馬台長城段,城牆是以沙礫為內填充物,用條石包築而成.高山地區岩石隨處可見,將岩石雕鑿成條石用於建築長城,這種因地取材的建築方式即簡便又實用.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出長城雖綿亘萬里,但其城牆的構造並不是千篇一律的.長城城牆的構造與用料在其形式上具有變化性,不難看出先人在長城實用性的基礎上又考慮到了長城的藝術性. 2.長城的排水系統: 長城的排水系統大體上分為排水溝與土水嘴兩大部分,排水溝修建於城牆走道兩側,是一條狹長的凹地,當下雨時,雨水順方磚流入凹地(排水溝),再由吐水嘴排出牆外.吐水嘴由石匠雕鑿成獸頭狀,這再次說明古人不僅考慮到長城的實用性,對其建築藝術性也十分重視.任何一座建築,如果是一味的重復,毫無變化就根本談不上有藝術價值. (二),規模宏大,綿延萬里,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 外國也有長城,它們有的規模宏大,有的卻很小.例如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它全長僅為我國長城的數百分之一,其視覺的沖擊無法與我國長城相提並論.其次,其質量也不高,約4.5米高,2.5-3米寬,用約75萬立方米的石頭砌成,是羅馬國王用軍隊在山谷中倉促建成,而我國長城是動用了數百萬民工,經數十年築成. 中國的長城作為防禦工程,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越絕壁,跨河流,其所經之處地形之復雜,所用結構之奇特,在古代建築工程史上可謂一大奇觀.所以說中國長城在規模上是其他長城所無法比擬的. (三)長城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長城不僅有著鮮明的建築藝術特色,同時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萬里長城屹立與中華大地已數千年,我們從現在的長城上可以看到許多歷史的滄桑與古老的文化價值.其中又流傳著多少有關長城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可以說長城是中國歷史的見證,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很多時候藝術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就會給人一很多想像的空間,此時人們不在只是看到那冷冰冰的城牆,看到的是更多的歷史,更多的滄桑. 綜上所述,中國的長城在外觀與構造,規模與效用上都是世界上其他長城所無法比擬的,長城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展現著中國古老的建築藝術特色.
59 瀏覽40572018-05-03
萬里長城的概貌,地理位置,外觀,構造特點,怎樣建造的
以秦漢、明長城為代表的萬里長城,由西向東,自甘肅玉門關外,沿著河西走廊北側,東行徑沙漠和黃土高原的交接處,再循內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交錯帶,蜿蜒在燕山和太行山山嶺的背脊上,隨山勢而轉,直抵大海邊緣。它的東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除黃土高原地勢較高外,大部分為海拔200以下的平原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集中邊片;北部,自西向東有阿拉善高原、內蒙古高原和大興安嶺山地,海拔大部分在1000米以上,是我國天然草場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長城所在地域,大部分是高原向平原過渡的丘陵。低山地區。長城布設選擇在這樣的過渡地形是因為:一方面,不十分高峻的山地在古代戰爭中歷來是被重視的地形。在生產力水平較低,相互爭戰以步兵、騎兵為主的情況下,大江、大河及叢山峻嶺等天險,不需要修築軍事設施,其本身就可作為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且在高峻的山地上修築大規模的城牆,也是當時的運輸手段、物質來源、技術水平所難以完成的。所以早期古代戰爭防禦體系的布局主要利用天然設施。 各代長城真正建在高峻山地上的段落是少數。戰國時期、秦漢時期的長城,以及金長城、明長城,幾乎都是利用了我國這條東北——西南、東——西向的由高原到平原的低山丘陵為主的過渡地表;另一方面,地形過渡帶的特點往往是地勢的絕對高度不一定很高,而相對高差大,地形崎嶇,變化多端,成為既可攻,又可守的絕佳區位。特別北部長城帶的中段和東段。 中段,包括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西部等省區,在地質時期由於強烈的地殼運動,在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之間形成一系列界山,如賀蘭山、狼山、大青山等,山地呈不對稱狀,北緩南陡;長城帶的東段,包括今山西北部、河北、遼寧、內蒙古東部等地段,地處內蒙古高原向東北、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主要山脈有燕山、太行山、大興安嶺、長白山及遼東、遼西丘陵。 山地由於地殼運動多次抬升高度較大,兩級階地間相對高度大、地勢陡峻、險要。長城帶北部的內蒙古高原卻是地面平整、沒有高峻的山嶺,只有起伏和緩的殘丘和崗阜;長城帶的南部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真所謂北去大漠遼闊,南望平川沃野。居中崎嶇的過渡地帶當然成為進行埋伏、瞭望、控制咽喉的最好軍事基地。 水分條件是這一區域十分敏感的環境因素,直接影響區域人畜的生存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長城地帶除東、西兩端分別位於半濕潤和乾旱地區處,大部分地段位於我國由半濕潤向乾旱氣候區過渡的半乾旱氣候區,形成了長城地帶農業生產中農牧交錯分布,導致了農牧界限空間擺動頻繁。 農區和牧區的分界線 長城是我國重要的農區和牧區的分界線。 古代秦漢長城的位置大體和現今我國北方的農牧分界線一致。線以南是我國以農耕業為主的農業區;線以北是我國北方的草原區。自戰國至秦漢時期,長城的位置隨農耕區范圍的向北、向西擴展而北進、西移。戰國時期,我國農區范圍局限在以黃河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北至太原、中山,東至大海,西至西寧。其北部包括天水、安定、北地、上郡以及河西走廊一帶,均屬畜牧經濟區。 當時,黃土高原還是片森林草原。中部地區的農耕民族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侵擾,秦、趙、燕都在當時農區的邊緣修築長城。戰國秦長城,為防衛以咸陽為中心的關中平原而築長城,自甘肅臨洮東行,經寧夏固源、甘肅環縣以北,北行至陝北榆林,再折向東北,止於黃河西岸。 這段長城大體為當時的農牧分界線西段;趙北長城是為護衛以國都邯鄲為中心的農耕區,北築長城自河北宣化沿桑乾河向西南,往恆山達雁山,再向西北折入陰山止於高闕;燕北長城是為護衛以國都薊為中心的農耕區,分布在今張家口——赤峰——遼河——丹東一帶。燕、趙長城大體與當時農牧分界線的中、東段一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北面、東面、將原燕、趙、先秦長城加以鞏固、整修。 同時,隨著大規模的屯墾實邊,農耕區向西部河套一帶擴展,增修了自內蒙古河套地區經寧夏賀蘭山麓至甘肅蘭州附近的一段長城。以後,西漢長城擴建的重點也在西部,增建了河西走廊長城,以保衛新擴的酒泉、張掖、武威等肥沃的綠州農耕業,同時也保衛了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 至今,這段長城與現在的農牧分界線大致相符。明長城的修建、主要是為防禦北方蒙古民族而建,由於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明長城的位置比秦漢長城向南後退,也大體和當時的農牧界線一致。這樣,萬里長城本來是一條人為的防禦工事,客觀上卻成為農牧業生產的分界線,反映了當時的農業文化景觀和牧業文化景觀的分異,並成為恢復這一地區農牧分界的重要考古證據。
140 瀏覽25282017-09-13
萬里長城介紹
11 瀏覽581092020-04-25
萬里長城的資料,快點,要要要!急急急!越詳細越好!
自從機關城崩塌,墨家抵抗勢力幾乎被全部清除。秦帝國又回到太平盛世的迷夢中…… 《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圖片 咸陽宮中的嬴政一邊動用無數勞工營造萬里長城,一邊進行著一些更為精密的計劃。現在這個計劃已經接近完成,由陰陽家協助完成的巨艇「蜃樓」已經建造完畢。它壯麗精絕的身姿浮現海平面彼端,宛如人人夢想中的海上仙山。為了解開巨艇「蜃樓」的疑團,各家各派勢力慢慢匯聚到這座平靜的海邊小城。此時,故事主角天明和少羽為了避開秦兵追捕,正在儒家莊園學習和生活。而接下來各種奇異事件在此地發生,小城的平靜也被完全打破。 所有的生死仇,家國恨,都將在那個時刻凝結。所有人的目光,都將在那個地點匯聚! 芸芸眾生不過是一塊塊城磚,用來鑄造帝國的萬里長城。 2011年1月已出第一版預告片 2011年5月1日已出技術展示片 第二版預告片已於2011年9月29日推出,官網上已有。鏈接請見下面擴展閱讀。 2012年1月18日已出第一版樣片(第二集:天羅地網),樣片已能在土豆網及官網上觀看。 2012年2月14日發布第二版樣片(第十三集:尚同墨方) 端木蓉 在《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大結局中,為蓋聶受傷的端木蓉生死未卜,在第三部中更是「憑我對易經的了解還不夠醫治端木姑娘的傷。」「過十天我再來。」 目前已經過官方承認,端木蓉在第四部不會醒來。但官方人員稱「再等一季必定有驚喜」。端木蓉蘇醒仍然是蓉迷最大的心願。 神秘少女 在《秦時明月夜盡天明》大結局的最後幾分鍾里,神秘少女回眸肅穆。在第四部第二版國慶預告中,她嫣然一笑。現已確定她就是石蘭。 少司命 第四部第二版國慶預告中,少司命的鏡頭佔了一部分比例,少司命站在屋檐上,似乎望著白鳥上的白鳳,與盜跖短暫的精彩打鬥又展示了她驚人的實力。有人認為,少司命、星魂以及大司命聯合戰斗圍攻少羽。 蓋聶與端木蓉 有預告片顯示,蓋聶為端木蓉採到葯材,並在遠處默默望著生死未卜的端木蓉,聶蓉已然成為官配。 赤練 在第四部第二版國慶預告中,很多人都發現了赤練有一個新形象——韓國公主。如此溫暖的粉色絲綢裝,粉色靴子,幾點淚珠耀耀發光,將揭示赤練不為人知的過去以及她曾經的婚約。赤練與衛庄的命運也因此交纏在一起,這將是一個新看點。 經官方證實(第四部的樣片中),赤練曾是韓國公主——紅蓮。
4 瀏覽470
長城的建築藝術
長城建築藝術的主要審美特徵 中國傳統宇宙觀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這種中國傳統宇宙觀在中國傳統美學方 面體現為優 美和壯美,簡言之,陰柔之美,即所謂「杏花,春雨,江南」;而陽剛之美,即所謂「駿馬 ,秋風,冀北」。長城的美,則屬於陽剛之美,即壯美。壯美是以雄偉、剛健、宏大、粗獷 為特徵,以氣勢取勝。優美則以柔媚、秀雅、文靜、和諧為特徵,以情趣見長。長城和《離 騷》、李杜詩、韓愈文、蘇辛詞,以及書法中的魏碑,雕塑中的秦俑,雲岡、龍門、樂山的 佛像,建築中的故宮等,體現出一種「天行健」的氣勢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 果說陰柔之美的感受過程具有「潤物細無聲」的特點,那麼,陽剛之美的作品會在剎那間 震懾人的心靈。從這兩種形態的美的功能來看,可以說,陰柔之美側重於影響個體人格的內 心世界和精神、情操方面的修養,它對於完善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而 陽剛之美則對於鼓舞一個民族的自信心,振奮一個民族的精神,從而推動歷史的前進,具有 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著名詩句,激勵 著無數仁人志士為國捐軀。悲壯、拼搏。長城所代表的陽剛之美,正是具有這種影響歷史創 造力的深層內涵。
24 瀏覽3312
4評論
乒乒乓乓qwerty9
100個贊!!!
熱心網友1
贊!!!!!!!!!!!!!!!!!!!!!!!!!!!!!!!!!!!!!!!!!!!!!!!!!!!!!!!!!!!!!!!!!!!!!!!!!!!!!!!!!!!!!!!!!!!!!!!!!!!!!!!!!!!!!!!!!!!!!!!!!!!!!!!!!
熱心網友1
66666六六六六
查看全部4條評論

❹ 河西走廊在哪裡有什麼樣的地理意義

河西走廊又被稱之為是甘肅走廊,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途徑之地,中原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連接到了一起,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河西走廊。在古時候絲綢之路的繁榮,你讓河西走廊逐漸步入了我們的視野。河西走廊途經酒泉,張掖,武威,金昌以及嘉峪關。這就是我國古代和西域進行交流的幾個重要城市。張騫出使西域,雖然當初的目的只是為了聯合大月氏國來共同對抗匈奴,但是張騫卻無意間開通了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張騫也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創始人,為我國古代疆域的擴張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❺ 河西走廊成為絲綢之路必經之地的地理原因是什麼

自然條件:河西走廊處於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之間,在祁連山以北,合黎山以南為兩山夾峙,地勢相對平坦。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圍,由山區河流搬運下來的物質堆積於山前,形成相互毗連的山前傾斜平原。在較大的河流下游,還分布著沖積平原。這些地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引水灌溉條件好,便於開發利用,是河西走廊綠洲主要的分布地區。 人口與農業:河西走廊一向是人口聚居區,也是古時的邊防重點,軍隊在這里駐守。河西走廊灌溉農業區歷史悠久,是甘肅省重要農業區之一,是我國西北內陸著名的灌溉農業區。它是西北地區最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經濟作物集中產區。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糧、幾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料、啤酒大麥和瓜果蔬菜。平地綠洲區主要種植春小麥、大麥、糜子、穀子、玉米、及少量水稻、高粱、馬鈴薯。油料作物主要為胡麻。瓜類有西瓜、仔瓜和白蘭瓜,果樹以棗、梨、蘋果為主。山前地區以夏雜糧為主,主要種植青稞、黑麥、蠶豆、豌豆、馬鈴薯和油菜。河西畜牧業發達,如山丹馬營灘自古即為著名軍馬場。歷史:河西走廊是匈奴的游牧區,由於自然條件的原因,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最佳路徑,河西走廊以北是匈奴的大本營,南是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雖然也時常受匈奴騷擾,但總比從匈奴老家過去要安全的多啊。公元前121年,西漢大將軍霍去病兩次鏖戰河西走廊,將匈奴驅趕出去,咽喉之道得以暢通無阻。

❻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何時頒布

這個東東年年都有,年年差不多,一般高三開學前或開學不多久就會出台下年的高考課程標准。基本沒有什麼大變化。

評價內容 評價要點1 評價要點2
發現問題
是否善於發現和提出地理問題,經常獨立提出問題,具有提出問題的積極性;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問題,能否
補充問題的必須條件;
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探究價值,即問題是否具有一定的廣度、深度,是否新穎。
在各項探究活動中是否表現出下列情感與態度:興趣、好奇心、探索欲、投入程度、合作態度、意志毅力、創新精神等。
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能否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或通過收集相關信
息,將已有的地理知識與問題相聯系,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解決問題得出結論
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結論;
能否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方法與途徑;
是否具有獨立思考與反思的習慣和質疑意識; 能否與他人合作解決地理問題。
表達、交流探究成果
能否條理清晰、完整地表達探究過程與結論; 能否將論據與論點聯系起來,得出基本合理的解
釋;
能否用語言、文字、地理、圖表等多各方式表達學習成果。

案例2:評價學生提出假設的能力
給出泥石流發生地的景觀圖片、泥石流發生地的各種資料,提出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泥石流?」學生探究解決這一問題時,要將各種信息加以篩選,並觀察景觀圖片反映的地形條件、植被覆蓋情況,查閱泥石流發生地的降水、地質資料,提出該地發生泥石流的假設原因。評價學生是否能提出假設。 4.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的評價
建議評價時關注學生以下方面的變化與發展:
(1)對地理學科的認識:評價學生是否具有地理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能否體會地理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和地理學的應用價值;是否具有地理審美情趣與鑒賞力。
(2)科學精神與態度:評價學生在觀察、調查、實驗和報告撰寫中是否精確、嚴謹,是否具有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3)對自然地理環境與社會的態度和責任感:評價學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是否初步具有了

對社會和自然環境的責任感,是否養成了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行為規范。 觀察是評價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觀察學生在日常行為和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收集評價信息,為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提供依據。
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評價,主要採用調查分析法,即在評價理論指導下,通過問卷、訪談、測試等調查手段,收集評價對象的有關資料,經過比較分析做出判斷。
案例:運用多種手段評價學生的環境意識與態度
例如,在評價學生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與態度的過程中,教師給出「世界環境日」的資料:
「1972年第27屆聯合國大會根據人類環境會議的建議,決定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確定『世界環境日』的目的在於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環境改善;呼籲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採取行動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並開展相應的活動,增強公眾熱愛地球的意識,規范保護環境的行為。自1994年以來『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如下:一個地球,一個家庭(1994年);各國人民聯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5年);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1996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1998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1999年);2000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2000年) 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兩個主題,自由討論,討論後寫一篇小論文。評價者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分析小論文中表述的觀點,以此來評價學生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持的態度。教師再結合觀察的方法,留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形成保護環境的習慣。
5.地理學習評價要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和針對性
地理評價形式的多樣化具有現實意義。由於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方式特點不同,各種評價方式的適應范圍不同,因此要求採取多種評價方式。地理學習評價形式,有的適用於評價學生地理知識與技能的達標程度,有的適用於評價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有的則在評價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表現與發展狀況等方面有獨到價值。地理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選擇和運用恰當的評價方式,以增強評價的針對性,發揮各種評價方式的優勢,克服其局限性。
地理學習評價除了書面測驗、口頭表達、作業、小論文寫作、繪制地理圖表並分析等常用評價方式外,還要注意通過觀察學生在討論、實地觀測、探究等活動中的表現來評價學生。要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評價結果建議採用評語和等級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三、教科書編寫建議
地理教科書的編寫,應以地理課程標准為依據。為了充分體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實現教科書的多樣化,使教科書成為教師創造性教學和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資源,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建立合理的內容結構
在建立教科書的內容結構和時,需要理解課程標准和教科書的不同。課程標准給出的是高中階段地理課程的宏觀框架、必學的內容和學習標准,在此基礎上編寫的教科書可以有不同的結構。結構是否合理,可以從是否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是否便於學生學習等方面考慮。
本課程標准將必修部分分為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個模塊,每個模塊相

對獨立。教科書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可對模塊的學習順序、模塊中的內容進行組合,並注意體現各模塊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但因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以模塊為基礎的,所以編寫教科書時要注意保持每個模塊的相對獨立。 2.選擇聯系學生實際、反映時代特徵的素材
教科書體現「培養現代公民學習民必備的地理素質」的基本理念,可以通過選用聯系學生實際的素材來實現,包括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問題,符合學生興趣和年齡特徵的地理問題,對學生發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啟示、有幫助的地理素材等。聯系學生實際還包括編寫教科書時選用與使用對象的地區特點、學習條件相符的素材。
地理教學內容具有極強的時代性,教科書在選材時應注意體現這種時代性。例如,「桑基魚塘」是與農業有關的經典素材,編入教科書時要考慮「桑基魚塘」模式已經發生的巨大變化。
3.教學內容的組織要為教學提供必要的空間
通過為教學提供必要空間的方法體現「注重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和「滿足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的基本理念。例如,適當安排學生的探究活動;課文可不直接提供問題的結論;把部分學生活動設計成學習新內容的過程等。
教學內容的安排應具有層次和一定的彈性。例如,適當安排一定數量的選學、自學和閱讀內容,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4. 內容的呈現方式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
教科書是學生的學慣用書,為使教科書具有可讀性、直觀性、實用性,提倡用學生身邊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實引入教學內容;使用通俗、生動的文字;提倡呈現方式和活動設計的多樣化;提倡多使用地圖和主題鮮明的地理圖像。 課程標准規定了三個模塊的必修課程和七個模塊的選修課程,每個模塊的主題鮮明。教科書編寫中可以根據不同的主題,使用具有特色的呈現方式。 5.引導學生的地理理性思維
考慮到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教科書的編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地理理性思維,以利於教師幫助學生形成人地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等觀念。例如,為學生提供對某個地區發展問題的不同觀點;為某些有爭議的地理問題保留開放式結果,不給出惟一答案;設計一些運用地理原理進行分析、判斷有一定深度的問題等。 6.重視教科書的系列化建設
可以考慮為教科書配備教學參考書、教學地理圖冊,有條件的地區可為教科書配備多媒體教學軟體等。

四、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建議

充分開發、合理利用地理課程資源,對於豐富地理課程內容,增強地理教學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1.積極建設學校地理課程資源庫
通過調查,掌握學校地理課程資源的情況,分門別類地建立地理課程資源檔案,並逐步建設地理課程資源庫。
教材以及教學所需的掛圖、模型、標本、實驗器材、圖書資料、電教器材、教學實踐場所等都是學校重要的地理課程資源。其中,必需設備和教學用圖有:地球儀、等高線地形模型、幻燈機、投影儀、投影圖片、天文望遠鏡、主要岩石和礦物標本;各種有關的政區圖、自然地理圖、經濟地理圖、專題要素圖、景觀圖等。
此外,學校所在地區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觀、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學校地理課程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注重地理課程資源的積累和更新。除添置必要的地理教學圖書、設備以外,還應自製各種地理教具、學具,開發各種地理教學軟體,不斷擴大地理課程資源庫的容量。在有條件的學校,要逐步完善地理信息技術教學所需的軟硬體設備(空間定位系統接收機、遙感圖像、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及相關的硬體設備等),提高地理課程資源庫的質量,以適應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地理教學自身發展的需要。 2.充分利用學校地理課程資源
教師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地理課程資源,以及可用於課堂教學的師生自身的經歷和體驗。
教師應鼓勵和指導學生組織地理興趣小組,開展天文、氣象、地質地貌等各種豐富多彩的地理觀測和觀察活動;學生編輯地理小報、牆報、板報,布置地理櫥窗;學生利用學校廣播站或有線電視網、校園網傳播自編的地理節目。 要加強地理教學設施的建設,要求配置地理專用教室,同時要逐步建立地理實習基地。
應提倡校際間地理課程資源的共建和共享。 3.合理開發校外地理課程資源
校外地理課程資源豐富多樣,包括青少年活動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圖書館、科技館、氣象台、天文館、博物館、陳列館、展覽館和主題公園,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政府部門,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信息媒體,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景觀,等等。要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系,尋求多方合作,合理開發利用校外地理課程資源。
要組織和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參與社會實踐,開展參觀、調查、考察、旅行等活動,邀請有關人士演講和座談。

❼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1.反映物質運動的地理規律和原理:(強化綜合思維能力)
①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徵;
②地球運動:自轉(方向、周期、速度)和公轉(方向、軌道、周期、速度、黃赤交角)特徵。
2.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和原理:(訓練空間思維、地圖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①太陽輻射隨緯度分布; ②太陽的外部結構;
③銀河系中恆星的分布; ④太陽系中行星的分布;
⑤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變化; ⑥地球公轉線速度的變化;
⑦太陽直射點位置的空間移動;
⑧經度分布規律: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東減小的為西經;
⑨緯度分布規律: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向北減小的為南緯;
⑩經緯網格形狀隨緯度的變化規律:網格越向高緯度變形越大;
⑾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從太陽直射緯線向南向北逐漸減小;
⑿晝夜長短隨緯度變化。
3.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和原理:(強化綜合思維能力,圖像判讀能力)
①太陽活動周期(11年); ②地球自轉周期(恆星日、太陽日、晝夜更替);
③地球公轉周期(到達兩分兩至、近遠日點的時間,公轉速度隨時間變化);
④太陽直射點位置的周年變化; ⑤正午太陽高度隨季節變化;
⑥晝夜長短隨季節變化; ⑦晨昏線的變化;
⑧北半球各地——太陽出沒方向隨季節的變化。
4.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規律和原理:(強化綜合思維、演繹推理能力)
①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條件;
③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④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⑤晝夜交替的影響;
⑥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氣旋和反氣旋,三圈環流、季風環流、洋流、河流兩岸的侵蝕現象等)。
5.其它——太陽直射點與地球的關系:
①一個時刻:太陽直射地球表面一個點;
②一個太陽日:太陽大約直射地球上的某條緯線圈;
③一個回歸年: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繞行約365圈。

第二單元 大氣
一、物質運動的地理規律(強化綜合思維能力——注意示意圖)
大氣運動:熱力環流、三圈環流、氣旋和反氣旋、季風環流
二、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原理(強化綜合思維、演繹推理能力)
(1)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太陽高度、大氣的狀況、地勢)。
(2)大氣的熱力作用(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3)熱力環流的形成。
(4)影響大氣水平運動的幾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
(5)影響大氣環流的因素。
(6)影響天氣的因素(鋒面和氣旋)。
(7)影響氣候的因素(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狀況或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
三、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訓練空間思維、地圖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地理分布規律可以分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宇宙空間三類:
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規律(數量多,地位重要):
(1)冬夏季氣溫水平分布規律(世界,中國,等溫線圖)。
(2)氣壓帶、風帶(三圈環流)的分布。
(3)冬夏季氣壓中心分布(等壓線圖)。
(4)年平均降水量分布(世界、中國)。
(5)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
(6)中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掌握概念的基礎上掌握分界線,注意與其它地理界線的區別)。
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因數量相對較少,往往被忽略):
(1)地球大氣的垂直分層(名稱、位置、成分、溫度變化、空氣運動、天氣)。
(2)氣壓垂直分布(等壓面圖)。
四.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強化綜合思維能力,圖像判讀能力)
時間變化規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
1.周期性變化規律(以日、月、年為周期):
(1)太陽輻射日變化、年變化。 (2)氣溫日變化、年變化(初中)。
(3)各氣候類型降水季節變化。 (4)氣壓年變化、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5)季風、海陸風、山谷風。
2.長期性變化和過程性變化:
(1)氣候中長期變化(氣溫、降水)。 (2)鋒面天氣過程。
第三單元 陸地和海洋
一、物質運動的地理規律:
(1)水循環:三種類型(海陸間大循環、海上內循環、陸地循環),各種水體之間的互相轉化,河水的補給類型。
(2)地殼物質循環:地殼運動(板塊運動)、火山、地震、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形式,三大類岩石通過內、外力地質作用相互轉化。
(3)生物循環:示意圖。

二、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原理:
(1)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形的影響。 (2)板塊構造學說。
(3)影響洋流的因素。 (4)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5)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 (6)影響海水鹽度的因素。
(7)影響河流徑流量的因素(降水、氣溫、流域面積)。
(8)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大氣、岩石、水等圈層的以及生態平衡)。
(9)影響植物分布的條件。
三、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
1.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規律:
(1)地震、火山的分布。 (2)重要地形區分布(世界、中國)。
(3)六大板塊分布(各板塊上分布著哪些大陸、海洋)。
(4)流水作用、風力作用、冰川作用等外力作用的人分布。
(5)海水溫度分布規律(難點是在等溫線圖上分辨別南北半球、海陸或季節)。
(6)海水鹽度分布規律(緯度、經度兩個方向)。
(7)洋流分布。 (8)漁場分布。
(9)主要河流的分布(世界、中國)。 (10)中國的內流區和外流區,水資源分布。
(11)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地帶性和非地帶性)。
2.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規律:
(1)地球的內部和外部圈層。 (2)海水溫度垂直變化。
(3)山地自然帶及植被的垂直變化。
四.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
(1)流水侵蝕、搬運時間變化(如泥石流、滑坡)。 (2)風力侵蝕、搬運時間變化(如沙塵暴)。
(3)河流徑流年變化(隨降水、氣溫變化)。 (4)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冬逆、夏順)。
(5)生物生長周期。
第四單元 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
一、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原理:
(1)漁場形成的條件(三方面)。 (2)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3)水能資源形成的條件。 (4)氣候資源對農業、建設、交通的影響。
二、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
(1)太陽輻射能分布(中國)。 (2)海洋漁業資源的分布。
(3)海洋礦產資源的分布。 (4)港口分布的特點。
(5)海洋污染物分布特點。 (6)陸地自然資源分布的共同特點和規律。
(7)台風、乾旱。 (8)地震、火山、泥石流和滑坡。
三.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
(1)厄爾尼諾(2—7年)。 (2)台風、乾旱。
(3)火山、地震(活躍期、平靜期交替)。 (4)太陽輻射能分布(中國)。

第五單元 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
1.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規律:
(1)農業的投入和產出關系。(2)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3)農業發展與區位的關系。
(4)工業的投入和產出關系。 (5)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6)工業發展與區位關系。
(7)污染污染嚴重的工業區位選擇。(8)工業聯系與工業地域的形成。(9)工業的集聚和分散的原因。(10)傳統工業衰落的主要原因。 (11)新興工業迅速發展的原因。
2.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
(1)地域性:如,農業地域類型分布;中國農業地域差異(東部與西部,北方與南方);主要糧食作物分布;中國的商品糧和主要經濟作物的分布。
(2)世界主要工業區及其工業中心。
(3)中國主要經濟地帶、工業基地及工業中心。(4)中國對外開放地區、經濟特區。
3.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
(1)農業生產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小麥為例)。
(2)工業的發展歷史(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布局的影響)。
4.其它:(1)工業生產的特點
第六單元 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
(1)城市的區位因素及其發展變化。(2)沿海開放城市。 (3)世界城市群、帶。
(4)中國特大城市。 (5)城市的出現需具備兩個基本條件。(6)城市化過程和進程特點。
(7)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問題的措施和新城市發展模式。
第七單元 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
1.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規律:(1)影響交通運輸線的因素。(2)影響交通運輸點的因素(港口、汽車站、航空港)。(3)影響商業網點形成、密度、效益和組織形式的因素。
2.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
(1)國道、地方性公路布局原則。(2)城市交通網布局的原則。(3)商業街布局的原則。
3.其它:(1)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 (2)城市交通運輸的主要特點。
(3)城市交通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4)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
第八單元 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 (2)環境問題的分布特點。 (3)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4)人類社會與環境的關系。(5)人地關系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規律。
(6)循環經濟模式(工廠清潔生產、生態農業)。
高中地理選修一
一、人口與環境:1.反映因果關系的地理規律:(1)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2)影響人口生育率的因素。(3)影響人口死亡率的因素。(4)人口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資源、生態)。(5)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因素。(6)人口素質對環境的影響。(7)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8)人口遷移對環境的影響。2.反映空間分布的地理規律:(1)世界和我國人口分布特點。(2)人口增長模式的空間分布規律。3.反映時間變化的地理規律:(1)人口增長模式的時間變化規律。
二、城市的地域結構:(1)城市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分布及其區位特點。(2)城市的地域結構特點。(3)城市功能分區形成的主要因素。(4)城市的布局形式。城市功能區合理布置的原則。

❽ 河西區的地理環境

河西區境平原地貌下面埋藏有數層河湖相粉砂、粘土與海相淤泥交互沉積層,低平原地貌是距今4000年以來,由黃河、海河等大河搬運堆積與人為塑造的結果。
河西區境為古代濱海地區,地勢低,大部分地區海拔4米左右,低窪地區只有3米左右;地面坡度極平緩,坡降l/10000左右。主要由低平地、窪地、微高地、人工堤及坑塘等地貌類型所構成。
地面組成物質以砂質粘土和粘土為主。因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地下水位較高,淺層地下水為鹹水,土壤含鹽量較高。 河西區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主要特徵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河西區地處北半球小緯度,受地理緯度和季風的影響,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風,雨水稀少;夏季炎熱,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氣爽宜人;冬季寒冷、乾燥少雪。

❾ 2017高考地理必背大題有哪些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一
分析朝鮮半島南北在地形、氣候、植被、經濟等方面的異同點?
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氣候: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溫帶季風氣候。
植被:南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溫帶落葉闊葉林。
經濟:南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北部經濟相對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二
日本工業分布在哪裡?原因?
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
原因:①日本國土小,礦產資源缺乏,需進口;②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多優良港口;③日本市場小,需出口工業品。19.東南亞的經緯度范圍?(90°E~140°E,25°N~10°S)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三
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原因?(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於耕種。
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於農作物生長。
土壤:肥沃。
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歷史: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四
對我國石油運輸而言,中緬輸油管道、克拉地峽運河航線與馬六甲海峽航線相比有哪些優勢?
我國石油主要是從中東地區進口,即石油進口線路主要是馬六甲海峽航線。中緬輸油管道線路、克拉地峽運河航線比馬六甲海峽航線距離短,可節省運輸時間和能源;且中緬輸油管道線路一部分在中國和緬甸境內,在陸地上進行管道運輸,可擺脫過份依靠馬六甲海峽航線的局面。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五
泛亞鐵路的起始點、所穿過地區地質方面的不利條件,以及修建的意義?
困難:①地形崎嶇;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
意義:①加強了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發展;②使我國雲南和東盟各國擁有陸上貿易通道,縮短了內陸省份南下印度洋的運輸距離,有利於擴大我國的對外開放。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六
亞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成因?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壓帶的北移(6~9月);冬季——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0~次年5月)。熱帶沙漠氣候:a.副高控制,氣流下沉,降水少;b.夏季西南季風難以到達;c.歷史上對植被的破壞。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七
東南亞的氣候類型及分布特點?
①熱帶雨林氣候(帶):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大於2000mm,且年內分配較均勻,多對流雨。其分布在: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爪哇島是世界對流雨最多的地區)
②熱帶季風氣候(自然帶→熱帶季雨林帶):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降量1500mm,每年6~10月,吹西南風,風從海洋吹來,為雨季;每年11~第二年5月,吹東北風,風從內陸吹來,為乾季。其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地區。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八
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原因?
①冬季日本海吹西北風;
②西北風經過日本海後,帶有大量水汽;
③日本海一側為冬季風迎風坡,多地形雨;
④日本海冬季氣溫低於0℃,降水多以雪的形式。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九
如何判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形狀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餘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於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於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1°/日。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十
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①處於物產富饒、人口眾多的東南亞中心,扼守馬六甲海峽東口,位置優越,港口優良,是東南亞各國相互貿易的集散地和轉口中心;
②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進口原料,發揮本國技術力量,發展了煉油、造船、海上鑽井平台製造、電子電器等工業;
③發揮本國風光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長處,發展旅遊業。
請採納,謝謝

❿ 為什麼河西走廊是軍事要地從地理角度解釋

河西走廊是一個天然的屏障,一直是古代政治、軍事斗爭復雜,戰亂頻繁的古戰場,為歷代統治者屯兵防禦的戰略要地,漢得河西後,建立四郡置兩關,即武威,灑泉、張掖、敦煌四郡;置陽關、玉門關,因此,河西的古地名較多。同時,為了防止北方匈奴侵襲,在走廊北邊築了一條與走廊相平行的長城。立郡之初,即築了令居塞,從今甘肅永登縣修到灑泉。之後,又從灑泉修到玉門之間,敦煌與鹽澤間的邊塞,在居延,還修築了遮虜障(即長城)。因此,在河西走廊境內,保存有漢長城(嘉峪關以西),明長城(嘉峪關以東),現仍有:「北長城」、「東長城」「西長城」、「長城村」、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