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生物何君
⑴ 梅花與___松___、__竹_____、並稱為「歲寒三友」請分別寫一句與「歲寒三友」有關
描寫竹的古詩: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今琅玕不向東。
――明.徐渭《風竹》
唐·杜牧
《題新竹》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大中丞括》: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描寫梅的古詩:
王安石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贈范曄
陸凱 南朝 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描寫松的古詩: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
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
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
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
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
愛君抱晚節,憐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
知君死則已,不死會凌雲。
澗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原憲貧,
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
高下雖有殊。
高者未必賢,
下者未必愚。
君不見沉沉海底生珊瑚。
歷歷天上種白榆。
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當我階。
亂立無行次,高下亦不齊。
高者三丈長,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風月,燥濕無塵泥。
疏韻秋槭槭,涼陰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滿葉珠蓑蓑。
歲暮大雪天,壓枝玉皚皚。
四時各有趣,萬木非其儕。
去年買此宅,多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轉就松來。
移來有何得,但得煩襟開。
即此是益友,豈必交賢才?
顧我猶俗士,冠帶走塵埃。
未稱為松主,時時一愧懷。
松
(唐)成彥雄
大夫名價古今聞,盤屈孤貞更出群。
將謂嶺頭閑得了,夕陽猶掛數枝雲。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時,大抵三尺強。別來忽三載,離立如人長。
會看根不拔,莫計枝凋傷。幽色幸秀發,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籬,本亦有堤防。終然掁撥損,得吝千葉黃。
敢為故林主,黎庶猶未康。避賊今始歸,春草滿空堂。
覽物嘆衰謝,及茲慰凄涼。清風為我起,灑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蓋張。我生無根帶,配爾亦茫茫。
有情且賦詩,事跡可兩忘。勿矜千載後,慘澹蟠穹蒼。
松
(唐)韓溉
倚空高檻冷無塵,往事閑徵夢欲分。翠色本宜霜後見,
寒聲偏向月中聞。啼猿想帶蒼山雨,歸鶴應和紫府雲。
莫向東園競桃李,春光還是不容君。
古松感興
(唐)皇甫松
皇天後土力,使我向此生。貴賤不我均,若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獨立天地經。
寄言青松姿,豈羨朱槿榮。昭昭大化光,共此遺芳馨。
南軒松
(唐)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
希望能幫到你 (*^__^*) 嘻嘻……
⑵ 關於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古詩
描寫竹的古詩: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唐.杜甫《詠春筍》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唐.杜甫《詠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
竹勁由來缺祥同,畫家雖巧也難工。
細看昨夜西風里,若今琅玕不向東。
――明.徐渭《風竹》
唐·杜牧
《題新竹》
數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雲。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大中丞括》: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描寫梅的古詩:
王安石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贈范曄
陸凱 南朝 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山園小梅
林和靖 唐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映春台。
描寫松的古詩:
栽松二首
(唐)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
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
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
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
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
愛君抱晚節,憐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見,階前故種君。
知君死則已,不死會凌雲。
澗底松
(唐)白居易
有松百尺大十圍,
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深山險人路絕,
老死不逢工度之。
天子明堂欠梁木,
此求彼有兩不知。
誰喻蒼蒼造物意,
但與之材不與地。
金張世祿原憲貧,
牛衣寒賤貂蟬貴。
貂蟬與牛衣,
高下雖有殊。
高者未必賢,
下者未必愚。
君不見沉沉海底生珊瑚。
歷歷天上種白榆。
松樹
(唐)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庭松
(唐)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當我階。
亂立無行次,高下亦不齊。
高者三丈長,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風月,燥濕無塵泥。
疏韻秋槭槭,涼陰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滿葉珠蓑蓑。
歲暮大雪天,壓枝玉皚皚。
四時各有趣,萬木非其儕。
去年買此宅,多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移轉就松來。
移來有何得,但得煩襟開。
即此是益友,豈必交賢才?
顧我猶俗士,冠帶走塵埃。
未稱為松主,時時一愧懷。
松
(唐)成彥雄
大夫名價古今聞,盤屈孤貞更出群。
將謂嶺頭閑得了,夕陽猶掛數枝雲。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四松
(唐)杜甫
四松初移時,大抵三尺強。別來忽三載,離立如人長。
會看根不拔,莫計枝凋傷。幽色幸秀發,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籬,本亦有堤防。終然掁撥損,得吝千葉黃。
敢為故林主,黎庶猶未康。避賊今始歸,春草滿空堂。
覽物嘆衰謝,及茲慰凄涼。清風為我起,灑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聊待偃蓋張。我生無根帶,配爾亦茫茫。
有情且賦詩,事跡可兩忘。勿矜千載後,慘澹蟠穹蒼。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松
(唐)韓溉
倚空高檻冷無塵,往事閑徵夢欲分。翠色本宜霜後見,
寒聲偏向月中聞。啼猿想帶蒼山雨,歸鶴應和紫府雲。
莫向東園競桃李,春光還是不容君。
古松感興
(唐)皇甫松
皇天後土力,使我向此生。貴賤不我均,若為天地情。
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獨立天地經。
寄言青松姿,豈羨朱槿榮。昭昭大化光,共此遺芳馨。
南軒松
(唐)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閑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
⑶ 描寫松樹和梅花的詩有哪些拜託各位大神
畫梅 清·金農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樓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滿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題唐解元小景 清·惲壽平 雪後輕橈入翠微,花溪寒氣上春衣。 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 題梅花 清·汪士慎 小院栽梅一兩行,畫空疏影滿衣裳。 冰華化雪月添白,一日東風一日香。 早梅 清·寧調元 奼紫嫣紅恥效顰,獨從末路見精神。 溪山深處蒼崖下,數點開來不借春。 枯梅 清·吳淇 奇香異色著林端,百十年來忽興闌。 盡把精華收拾去,止留骨格與人看。 題畫梅 清·李方膺 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轉乾坤屬畫家。 筆底春風揮不盡,東塗西抹總開花。 題畫梅 清·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梅花詩 清·俞樾內子 耐得人間雪與霜,百花頭上爾先香。 清風自有神仙骨,冷艷偏宜到玉堂。 和內子梅花詩 清·俞樾 庭院無塵夜有霜,見來不是等閑香。 寒宵同作羅浮夢,絕勝東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 清·宋犖 探梅冒雨興還生,石逕鏗然杖有聲。 雲影花光乍吞吐,松濤岩溜互喧爭。 韻宜禪榻閑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 落梅 清·律然 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 林下積來全是雪,嶺頭飛去半為雲。 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 梅花詩 高啟 瓊枝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絕幾回開。 《紅樓夢》訪妙玉乞紅梅 曹雪芹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桃紅雪去,離塵香割紫雲來。 槎椏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紅樓夢》詠紅梅花(紅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紅樓夢》詠紅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葯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紅樓夢》詠紅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 閑廳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台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贈范曄 南北朝 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旁傍溪橋。 不知進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 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真適園梅花盛放 王鏊 花間小坐夕陽遲, 香雪千枝與萬枝。 自入春來無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詩。 《雜詩》之一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初識梅花 盧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斷北人腸。 胭脂桃頰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妝。 次韻中玉早梅 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 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 已被游蜂聖得知。 十一月後庭花盛開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 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來。 墨梅 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 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卜運算元.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臨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 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 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殢人嬌.後亭梅開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 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孤雁兒 李清照 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玉樓春.紅梅 李清照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 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 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漁家傲 李清照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梅花引. 荊溪阻雪 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 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 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不?花外樓,柳下舟。 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 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蝶戀花 歐陽修 簾幕東風寒料峭,雪裡香梅,先報春來早。 紅蠟枝頭雙燕小,金刀剪綵呈纖巧。 旋暖金爐薰蕙藻。酒入橫波,困不禁煩惱。 綉被五更春睡好,羅幃不覺紗窗曉。 臨江仙 辛棄疾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無花態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帶溪雲。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⑷ 中國最有名的花為什麼是梅花
梅花是中國文人的脊樑!
傳承梅花精神弘揚太湖文化
梅花自從進入中國文人心靈世界以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它一直是我們的密友……昨天下午本報攜手鳳凰衛視主持人王魯湘,對話著名學者蘇州大學教授馬亞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張立辰、陳平以及著名評彈演員盛小雲等,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太湖梅文化。
蘇州賞梅歷史由來已久,然而梅樹梅花作為觀賞植物又是何時進入中國人的精神生活?許多大學者都認為是兩宋文化塑造了中國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從賞梅文化是否能印證這一觀點?賞梅活動可分為大眾與小眾兩種形式。蘇州民眾賞梅的民俗從什麼時代形成的?為何蘇州民眾如此愛梅?小眾的也就是文人的賞梅有許多講究,有時還很儀式化,對賞梅環境和天地人的條件有許多需求。訪梅、尋梅、探梅、折梅、插梅、嗅梅、品梅……從梅花插瓶的花藝到泡上一壺梅花茶,文化名家「太湖論梅」從形象的「梅藝」開場,現場掌聲不斷,文化名家們時而引經據典,時而妙語連珠,與觀眾一起分享獨特的賞梅感悟,現場時而輕松愉快,時而發人沉思,火花的碰撞不斷,諸如推出「名梅」評選活動,保護形神兼具的「古梅」;將一年一度的賞梅盛事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效仿古人賞梅過程「儀式化」,推出本土特色的「梅道」等,引來台下叫好聲一片。
王魯湘曾就讀於湘潭大學中文系、並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中國美學史專業,先後任教首都師范大學、受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2001年入香港鳳凰衛視任高級策劃、主持人、評論員,作品多次斬獲「華表獎」、「星光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策劃主持鳳凰衛視 《尋找遠去的家園》、《縱橫中國》、《世紀大講堂》、《文化大觀園》等。嘉賓張立辰先生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導,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平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十多年來,張立辰與陳平師生倆跑遍國內著名的賞梅勝地,問梅尋梅,並畫梅成「痴」。盛小雲則為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的評彈演員;馬亞中為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古代文學省級重要學科首席帶頭人。文化名家的太湖論梅從梅的植物學的一些特點展開,逐漸的探討到中國人何以以梅為友,以梅為君子,最後何以成為我們中國文人的摯愛,以至於成為蘇州以及中國廣大老百姓的摯愛,形成了中國獨有的梅文化,「論梅」就這些問題一一展開。
插梅、泡梅花茶均有「道」
【插花要有取捨,這個大體還可以,但還需要去掉一些,去什麼?留什麼?這就是審美的高低。】
王魯湘:今年的第十五屆太湖梅花節和以往不同,就是增加了一個「文化名家太湖論梅」的這樣一個論壇的環節。我昨天到達蘇州的時候,看到了姑蘇晚報在頭版有一個很大的廣告,廣告詞寫的非常好,我在這里借用一下,作為太湖論梅的開篇詞:有一朵梅,不經意落於千年前含章殿下壽陽公主的前額,印下五瓣花痕,引「梅花妝」驚艷於世。有一樹梅,在西湖孤山,讓林和靖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二十年不入塵世。有一片梅,那是王冕手植,並築「梅花屋」,與千株梅花朝夕相處。
這就把梅花的故事徐徐道來。今天大家可以看到現場在我們的案頭,素凈的白瓷瓶裡面插上了紅白的梅花,我們瓷器中間有一種叫做梅瓶,但是口子特別小,所以被稱為梅瓶。那麼插梅本身也是梅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部分。插梅是有很多藝術講究的,今天在這里有兩位當代的畫梅高手,有請張立辰教授和陳平教授來點評一下,看看經過你們插過的梅花是什麼樣的感覺。
陳平:因為我們賞梅都是喜歡半花半蕾,我們看梅和欣賞梅往往喜歡自然的梅。
王魯湘:我們過去執梅、玩梅的時候,都會經過自然生長的那樣一種自然形態,但是有一些文人喜歡對梅進行激烈的造型改造,這也成了中國園藝藝術的一部分,這樣一部分張教授您怎麼評價。
張立辰:應該說各有特色吧,但主要還是陳教授講的,以自然為主,因為文化與自然之間,有天人合一的東西在裡面。另外,加工不能過頭,我還是反對工藝化的東西,要在加工的同時懂得與自然相結合。現在插梅花,隨便摘兩枝,但是插的時候要有主次,像舞蹈人物一樣,要有姿態,其實它是有自己造型的。另外花苞和枝乾的曲直剛柔帶有韻味和韻律,要是兩枝以上一定要有主次,要有姿態的變化,這樣的話,插的時候左右高低正側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到,插出來就有審美含量了,而不是一般的隨便插上幾枝。
王魯湘:插梅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情操,張教授認為適當的藝術加工是可以的,但是有一個底線,不能變成「病」梅。比如說在花朵的選擇上面,陳教授主張半蕾半花。像我身邊這個梅就很不錯,有半開的,有大大小小的花骨朵兒。
張立辰:插花要有取捨,這個大體還可以,但還需要去掉一些,去什麼?留什麼?這就是審美的高低。
陳平:梅就像水墨畫一樣,繪畫追求天然,其實園林也在追求天然,剛才講到梅花有追求天然的一面,但也會把它搬到廳堂中去。搬到廳堂裡面,經過加工的梅花也是在追求天然,枝幹如虯的姿態。
王魯湘:謝謝兩位教授!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今天四位嘉賓加上我這個主持人,我們的這個陣勢像不像一枝梅?我們四位男士就是梅的枝幹,這上面只開了一朵梅花,位置也恰到好處,在枝幹黃金分割點上頭,這一朵梅花就是我們蘇州著名的評彈演員盛小雲女士。今天盛小雲女士除了和我們一起論梅以外,先要完成一個任務,要用一枝梅花給每位沏上梅花茶。現在我們周圍都擺上了茶盞,下面有請盛女士給幾位男士茶盞里頭放梅花。(盛小雲泡梅花茶)
王魯湘:其實剛才這個過程我們就把古人賞梅中間的幾個環節都已經包括了。首先,我們的梅花梅枝能夠到達現場,一定是有人已經去訪過梅、尋過梅、探過梅了;然後到了梅林里頭折了梅,把梅枝帶到現場,然後兩位著名畫家插了梅;插完梅以後,著名的評彈演員盛女士給我們沏梅花茶;然後我們嗅了,這樣一個環節是多麼的豐富,我們的古人就是在這樣一個豐富的環節裡面熏陶著自己的文化心靈和審美心靈。
千絲萬縷牽連著普通人的生活
【好多描寫梅花的詩,都不用濃烈的壯觀的筆墨,常常是描繪比較孤寂的美,古代的士大夫欣賞這種美。】
王魯湘:剛才盛女士講話的時候,我就如聞天籟,請問盛女士,在我們蘇州的評彈中間,有沒有關於詠梅方面的題材?
盛小雲:當然有,評彈是蘇州文化的土特產,土生土長的,在評彈裡面跟梅花相關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們有一部經典的長篇《三笑》,唐伯虎和秋香兩個人在梅亭邊定下了終身。
盛小雲:故事說唐伯虎追秋香追到無錫,然而他要見秋香,肯定不容易,秋香在中門裡面跟著老太太。唐伯虎侍候兩位少爺,少爺叫唐伯虎到花園裡面折幾個梅枝。當他進了花園正好看到一幕情景,就是在梅亭旁邊采梅花的秋香。假山上方的一枝梅花特別漂亮,秋香爬到假山上去摘。摘下來之後,她突然感覺自己怎麼爬了這么高,然後就慌了手腳了。正好唐伯虎出現了,他就伸手接她一下,當然秋香開始還不敢碰他,但是自己站得太高,就含羞的接了一下。這回書是我們蘇州評彈的經典選回。
盛小雲:當然還有非常著名的毛主席詩詞《卜運算元·詠梅》
王魯湘:請馬亞中教授介紹一下,梅花首先是一種植物,我們中國開花的木本植物太多了,那麼梅花在植物學當中有哪些顯著的特點,使得我們後來的文化人在精神上升華它?
馬亞中:我們欣賞這個梅,不是普通的觀賞形態。第一,梅花在冬天結花蕾,到了春天,它先百花而開;第二,梅花色彩是淡的;梅花的香不濃烈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幽香、暗香。而且梅花花形也小,從形態上來講是不那麼吸引眼球的。所以欣賞梅,我覺得主要是欣賞它的精神,這個精神跟它的生物特性是有關系的,傲雪凌霜。好多描寫梅花的詩,都不用濃烈的壯觀的筆墨,常常是描繪比較孤寂的美,古代的士大夫欣賞這種美。
王魯湘:剛才馬教授說到了梅花的好幾個特點,和大自然中的一個常識好像是不符合的。因為常識告訴我們,往往是春風初度以後,氣溫回升,萬物蘇醒的時候花兒才開放。但是在寒冬臘月里頭,極端的氣候之下,我們也會看到有一種花,它會傲寒獨放。這個特點當然很容易讓一些人想到,人在某種極端的艱難困苦的情況之下,如何讓自己照樣活出精神來,活得精彩。梅花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王魯湘: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一個,我們中國的農業文明在世界上是最發達的,而且我們國土的緯度跨度也很大,所以我們不僅四季分明,而且在四季中間劃分出24個節氣。為了配合節氣,我們在大自然中間找到了相應的24種花,其中第一的就是梅花。梅花為首,就是它獨占天下春,或者先佔天下春。我想是不是因為這個,後來很多文人激賞梅花。
馬亞中:我覺得這是肯定的。梅花是「後天下之樂而樂」,在百花開的時候,它這個報春者也不居功自傲,與百花同樂。這樣看來梅花除了孤傲的一面,還有謙卑的一面,「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澤東把這一點揭示出來了。
王魯湘:不過,梅是不是也有酸寒的一面?
馬亞中:(笑)古代的文人容易酸。從正面講是品德高尚,但是刻意清高以後就有一種酸味了。在現代社會中孤芳自賞,我覺得不是太好,還是要跟時代同步,要跟社會交流,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不要學梅花孤寂的這個特點。
王魯湘:過去由於「士」這個階層在春秋戰國以後,逐漸失去了等級,特別是魏晉後就出現了寒族知識分子。我想文人們對梅花激賞,其實是寒族士子對梅花激賞。
我們已經說到了關於梅的酸,因為梅花花落了以後,會結出一個果子,那個果就是梅子。這梅子的特點,用一個字概括是「酸」,用兩個字就是「很酸」。由於酸的特性,梅花成為我們中國人最早的經濟作物。因為用鹽和酸可以調出各種合適的味道,所以在我們吳中地區,它被農民比較廣泛的種植,由此成為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梅酸」並不是過時的東西,到今天為止還在蘇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間佔有一席之地。盛小雲女士是地道的蘇州人,請給我們講講蘇州人怎麼吃酸。
盛小雲: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吃青梅,酸酸甜甜的很好吃,還有夏天吃的酸梅湯,是用酸梅汁調出來的。還有梅花糕這種精緻的點心大概也是蘇州特產。我們評彈書台上常用一把摺扇作道具,有些扇頭就是梅花形,至於書畫家們在扇面上常會題、畫些梅花、梅枝。
在蘇州人的生活當中,跟梅花牽連的東西還真不少。我剛才談了評彈,另外還有崑曲,崑曲大家都知道的,現在非常火的《牡丹亭》,梅花在《牡丹亭》這個戲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為男主角叫柳夢梅,但本名不叫柳夢梅,叫柳春卿。他做了一個夢,梅樹下站著一個漂亮的女子,說與他有姻緣,所以他就把名字改成「柳夢梅」 。而杜麗娘一番「驚夢」幽思過度,彌留之際要求父母將其葬於花園大梅樹下,父母痛失愛女,特意為她建了「梅花庵觀」供奉神位。三年後,柳夢梅在梅樹底下碰到了杜麗娘的魂魄,杜麗娘因此重生。一部《牡丹亭》中最美妙的故事其實都與梅花相關啊!
王魯湘:好像我們蘇州有很多人都在名字當中愛用個「梅」字,而且男生也不例外?
盛小雲:是的!比如說我的太師傅姚蔭梅,就是個男生,我們評彈界就有梅字輩。我還記得在老師家裡看到過非常醒目的一副字「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與我們的淵源還真不淺。
⑸ 請問梅花樹上結得果實能吃嗎
梅花樹上的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熏製成烏梅入葯,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棱稍鈍,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
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5)梅花生物何君擴展閱讀:
植物學史:
梅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子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野梅使之成為家梅--果梅。
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核,這說明早在3200年前,梅已用作食品。
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品種,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日本和朝鮮也有。
⑹ 有關松竹梅雪的古詩
1、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出處: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釋義: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2、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出處:清·鄭燮 《竹石》
釋義:緊緊咬定青山不放鬆,原本深深紮根石縫中。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3、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出處:現代·陳毅《青松》
釋義:大雪壓著青松,青松卻仍舊挺拔立直沒有彎曲。
4、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
出處:清·納蘭性德《臨江仙·寒柳》
釋義:柳絮楊花隨風飄到哪裡去了呢?原來是被厚厚的冰雪摧殘了。五更時分夜闌風寒,這株柳樹也顯得凄冷蕭疏。
5、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出處: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釋義: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⑺ 為什麼梅花被中國古代文人寓意為高潔的花
梅花生長在冬季,不畏嚴寒獨自盛開在我們的文化中是非常有氣節的存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經常會把一些自然界中的生物賦予特殊的情感。比如說在我們的文化印象中梅花就是高潔的存在。這其實是我們認為給它賦予的一種精神,我們會根據它們的一些生活環境和特徵來藉此表達一下我們自己的思想感情。
綜上所述,梅花在我們歷史上被認為是高級的花朵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一些自然環境特徵。梅花確實是贏得了很多詩人的喜歡,也正是因為這樣出現了許多的贊頌梅花的詩篇,這也讓梅花高潔的特徵深入人心。
⑻ 梅花和臘梅的區別
1、花期不同:
臘梅和梅花比較相似,但認真區分還是可以看出區別的。從花期上就有明顯不同。其中梅花多是在冬春兩季開花的,具體是二三月份。而臘梅一般在11月份前後就會開花,到來年的三月份花朵才會慢慢凋謝。
3、形態不同:
梅花的葉片是廣卵形後至卵形的,葉片表面看上去比較光滑。而臘梅的葉片是呈長橢圓形的,表面比較粗糙,花朵是呈橢圓形或倒卵形的。
梅花和臘梅怎麼養護
梅花和臘梅的生長習性幾乎類似。都喜歡光照足的環境,有一定的耐寒性能,也耐乾旱。因此養護期間幾乎不用擔心溫度問題。平時讓它多曬太陽,尤其是冬季,給與足夠的光照才能更好的開花。注意它不耐澇,懼怕積水,因此養護期間一定要控制好水量,不能過於頻繁的澆水,一旦積水會嚴重阻礙生長。
⑼ 梅花是在春天開花嗎
不完全是
梅花一般在晚冬春初時開花.梅花開花遲早和花期長短極易受冬季氣溫的波動而左右,一般暖冬天氣開花早,花期長;冷冬天氣開花遲,花期短.「一枝獨先天下春」。是從梅花的花期最早這一生物學特性上來說的。我國大部分國土地處北溫帶,一年四季分明。原產花木的花期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先年夏秋枝條停止伸長以後形成花芽,經過冬季的低溫作用,春天在二年生枝條上開花;另一類是隨著枝條的伸長,逐漸形成花芽,不經過低溫,而直接在當年生枝條上開花。前者如梅花、桃花,後者如月季、紫薇。這兩類花木前推後延,基本上就能達到三季有花。顯然,其中最珍貴的是早春最早開花的,梅花就是一種。
其實,江南地區開花較早的還有結香,但因是小灌木,花序又小,不引人注目。相比之下,梅花是小喬木,植株高大,著花繁密,花朵較大,花色豐富,引人入勝。
尤其可貴的是,江南一帶梅花的自然花期是2月中旬,此時正值農歷春節,是人們過年、賞花的大好時光。正所謂「開得早不如開得巧」。
北方花期最早的並非梅花,梅花在北京的自然花期是4月上、中旬,比梅花花期早的還有山桃、迎春、玉蘭、連翹等。
但我國歷史上的文化中心多數在江南地區,文人墨客習慣了梅花的早花性,對其它早春花木就視而不見了。
「萬花敢向雪中出」。是說梅花的耐寒性。植物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5°C-25°C,梅花也不例外;說「梅花歡喜漫天雪」,那是詩詞的誇張。但這人的誇張並非沒有依據,梅花確實能在漫天大雪中開放,不管她喜歡與否。梅花開花對溫度非常敏感,研究表明,5°C以上積溫達到160°C左右,梅花就能開花。從天氣預報來看,如果10°C以上連續3—5天,梅花就能開花。所以梅花的花期在年度、地區之間差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