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楚漢歷史故事

楚漢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5-02 11:54:54

『壹』 楚漢戰爭時期的故事

楚漢戰爭時期有三個很長著名的故事:鴻門宴、封諸侯、滎陽戰。

『貳』 楚漢的歷史典故

鴻門宴
00劉邦攻佔咸陽後,想住在皇宮。樊噲、張良勸他想得天下,就不要留戀宮中美色財寶。劉邦接受他的意見,還軍灞上,廢除秦的苛法,僅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深得秦人擁護。
00項羽聽說劉邦先入關中,非常憤怒,率軍攻破函谷關,殺奔咸陽而來。公元前206年12月,項羽軍隊40萬駐扎新豐(今陝西臨潼縣東北)鴻門(今臨潼縣東項王營)。當時,劉邦軍隊只有10萬人,實力不敵項羽。他聽從張良的意見,親自去鴻門拜會項羽。
00劉邦向項羽故意請罪,卑辭言好。項羽設宴招待劉邦。項羽的謀士范增想乘機殺掉劉邦,找項庄(項羽從弟,勇士),以表演劍舞,伺機行刺。項羽的叔父項伯從前和張良關系好,這時見勢不妙,也拔劍伴舞,掩護劉邦。過了一會,劉邦借口上廁所,從小道回到灞上。
00「鴻門宴」後,項羽帶兵進入咸陽,殺掉秦王子嬰,燒毀秦的宮殿,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又封劉邦為漢王,居巴蜀漢中,另封章邯等人三分關中。
00項羽分封諸侯,將眾多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分封於彭城周圍,以鞏固聯盟,但其它眾多諸侯因沒有得到滿意的封地,多有怨氣,矛盾日漸突出。
00不久,齊將田榮最先起兵反對項羽,自立為齊王。彭越在梁地有1萬多士兵,未得分地,對項羽怨恨,田榮也聯合彭越。陳余對張耳被封常山王不服,聯合田榮趕走張耳,做代王。諸侯混戰再次爆發。

劉項對峙
00被項羽逼處巴蜀漢中一隅的劉邦,採納蕭何的策略,在漢中招攬人才,治理巴蜀作根據地。公元前206年五月,項羽前去攻打田榮。劉邦趁機出兵,1月內佔領全部關中。 接著向東挺進,直搗項羽的老窩彭城。楚漢戰爭爆發了。
00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劉邦和項羽苦戰了5年,大戰70餘次,小戰40餘次。與此同時,派韓信北上收拾趙魏齊等地,開辟第二戰場。與其他諸侯聯合,拉攏彭越、英布等人,孤立項羽,終於逐漸轉為優勢。

『叄』 楚漢之爭的著名的歷史事跡,譬如「蕭何月下追韓信」等,請給出事跡的名稱

剛愎自用——指項羽的性格約法三章——劉邦的親民政策運籌帷幄——張良背水一戰——韓信成名戰役十面埋伏——韓信困項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韓信的謀略經邦濟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鴻門宴四面楚歌——項羽被困破釜沉舟——項羽危難中奮起霸王別姬——項羽虞姬的悲項庄舞劍,意在沛公楚河漢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胯下之辱鴻門宴垓下之圍1.破釜沉舟秦末項羽與秦軍戰於鉅鹿,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斗,渡河之後,即將渡船弄沉,釜甑打破,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引申為做事果決、義無反顧。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我即卑宮菲食,嘗膽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亦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船沉鉅鹿。2.拔山蓋世釋義 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形容人的力氣強 大或志向遠大。如:「項羽枉有拔山蓋世的氣慨,可惜時不我與,終落得飲恨烏江的下場。」3.楚河漢界楚漢紛爭時,以鴻溝為界。比喻敵對的兩方。象棋棋盤的中界。4.判若鴻溝判,區分。鴻溝,戰國時的運河,位於今河南省,相傳楚漢相爭時,劃鴻溝為界。判若 鴻溝比喻界線清楚,區別明顯。如:「從此以後,他凡事講求效率,和以往的習慣,判 若鴻溝。」5.計將安出將如何制訂計謀?史記.卷九十七.酈生傳:「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 ?』」6.鴻門宴楚漢相爭時,劉邦先入咸陽,項羽嫉之,遂用范增之計,設宴於鴻門,欲加害之。後來 劉邦赴宴,范增使項庄舞劍,伺機行刺劉邦,幸得羽叔父項伯及張良等協助,始免於難 。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指不懷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如:「他為人狡猾,我看你還是不要去赴那鴻門宴吧!」亦稱為「鴻門會」、「鴻門計」。7.項庄舞劍秦朝末年,項羽在鴻門宴請劉邦時,項庄藉表演舞劍想刺殺劉邦。於是張良至軍門,樊 噲問情況如何時,張良回答道:「甚急。今者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典出史 記.卷七.項羽本紀。後遂以項庄舞劍指在表面事物之下隱藏了另外的意圖。8.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自己受制於人,處於任人擺弄的境況。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9.頭發上指、目眥盡裂形容非常憤怒的樣子。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 ,披帷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10.豎子不足與謀這小子不能和他謀劃大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三國演義.第三十回:「忠言逆耳,豎子不足與謀!」11.江東子弟釋義 楚漢時,項羽渡江西攻劉邦時所率領的江東八千子弟。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12.分我(一)杯羹項羽以烹食劉邦之父為要脅,想迫使劉邦退兵,劉邦不但不受脅迫,反而請項羽分他杯 肉羹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以分我杯羹比喻自他人處獲得一份利益。 唐.李白.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13.暗度陳倉全句應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為韓信又一出奇制勝之戰略,項王以秦降將章邯守住劉邦東進關中之路,韓信表面修復入漢中時燒絕的棧道,卻也私下擬定襲陳倉、定三秦之計,後謂暗中行事為「暗渡陳倉」。可見諸《史記˙高祖本紀》與《史記˙淮陰侯列傳》。14.鬥智不鬥力運用計謀、智慧,而不採取武力。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漢王笑謝曰:『吾鬥智,不能鬥力。』項王令壯士出挑戰。」15.四面楚歌楚漢相爭,項羽軍隊被漢軍和諸侯兵重重圍困於垓下,兵少糧盡,項羽於夜間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一驚之下以為漢軍已佔領楚地,遂連夜奔逃。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用以比喻所處環境艱難困頓,危急無援。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胡綜傳:高祖誅項,四面楚歌。元˙王逢˙虞美人行贈邵倅詩:四面楚歌那慷慨,芒碭天開五色雲。16.(無顏見)江東父老楚漢相爭時,項羽先盛後衰,後被漢軍逼至烏江邊。烏江亭長備船待羽,勸其渡江。項羽卻言,初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歸還,有何面目見其父老。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借指故鄉的父執兄長輩。群音類選˙諸腔類˙卷二˙躍鯉記˙蘆林相會:待回歸,有何顏見得江東父老兄妹。17.不到烏江心不死(諺語)項羽戰至烏江自刎而死之事。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比喻不到完全絕望 ,決不肯認輸放棄。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你不到烏江心不死,今已到了烏江,這 心原也該死了!」亦作「不到黃河心不死」、「不到烏江不肯休」、「不到烏江不盡頭」。18.十面埋伏樂曲名。約十六世紀以前已在民間流傳,為琵琶的演奏名曲。樂譜最早見於華秋蘋編 的琵琶譜上。全曲屬多段體結構,描寫楚漢垓下決戰,韓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於烏江自刎的故事。19.壁上觀在營壘上觀看人家交戰。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 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比喻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亦作「作 壁上觀」。20.拔山扛鼎移動大山,舉起巨鼎。形容力氣強大。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 能扛鼎,才氣過人。……於是項王乃悲歌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 兮騅不逝。』」後以拔山扛鼎比喻勇猛過人。儒林外史.第五十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好徒,急償夙債。」或作「拔山舉鼎」、「扛鼎拔山」。21.沐猴而冠沐猴,獼猴。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比喻楚人的性情暴躁。語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後譏諷徒具衣冠而沒有人性的人。漢書.卷四十五.伍被傳:「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亦作「木猴而冠」、「沐猴冠冕」、「沐猴衣冠」。22.一決雌雄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 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比喻互相較量以決定勝敗、高下。三國演義.第三十 一回:「汝等各回本州,誓與曹賊一決雌雄!」清.顧嗣立.寒廳詩話:「今日兩君旗鼓相當,盍一決雌雄?因取巨觥,各置於前,觀者如堵。」亦作「一決勝負」。

『肆』 楚漢歷史故事介紹 楚漢的故事有哪些

漢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劉邦滅秦後在關中稱王.十二月,項羽揮軍破函谷關,想消滅劉邦軍.劉邦自知不敵,親赴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謝罪.不久,項羽入咸陽.春,項羽表面上尊楚懷王為義帝,實際卻將其發配到了江南,自立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分封18諸侯,封劉邦為漢王,領巴蜀及漢中地,並故意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以扼制劉邦.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毀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表示再也無意出兵,以麻痹項羽.項羽亦率軍東歸.五、六月,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劉邦乘亂重返關中,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並用計欺騙項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中後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項羽放心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十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今陝西寶雞市東) ,名為義帝發喪,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羽,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
初戰彭城:四月,劉邦乘項羽在齊國停留的機會,率領諸侯軍一舉攻佔彭城.項羽聞之,急率精兵 3萬奔襲,殲聯軍20餘萬,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反楚聯盟瓦解.
爭奪成皋:五月,劉邦到達滎陽,擊敗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穩住了陣腳,遂重整軍隊,依託關中基地和有利地勢與項羽長期抗爭.六月,劉邦派兵攻廢丘,迫章邯自殺,解除了後顧之憂;派人說服英布反楚,聯絡彭越擾楚後方;派韓信開辟北方戰場,攻魏俘魏王豹,破代,滅趙殺陳余.三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羽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
為了減輕楚軍對榮陽的壓力,劉邦率軍經武關、宛(今河南南陽)、葉(今葉縣南),想引誘項羽南下.為配合漢軍行動,此時韓信也率軍到達黃河北岸,聲援滎陽.彭越正在進攻下邳 (今江蘇邳縣南) .項羽被迫率軍回救,劉邦乘機收復成皋.六月,項羽以凌厲攻勢拔滎陽,再奪成皋.
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四年十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
項羽在擊敗彭越後,尋漢軍主力決戰不成,屯兵廣武(今榮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羽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九月,項羽引兵東歸.
楚、漢訂盟後,劉邦本想退兵,在張良、陳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擊楚軍.五年十月,兩軍戰於固陵(今淮陽西北),項羽小勝.劉邦以封賞籠絡韓信、彭越、英布等,垓下一戰重創楚軍,逼項羽自刎於烏江 (今安徽和縣境) ,終於結束了為期 4年的楚漢戰爭.二月,劉邦稱帝,建立漢朝.

『伍』 楚漢相爭歷史小故事

楚漢相爭是指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之間所進行的一場長達五年之久的爭奪天下的戰爭。項羽和劉邦都是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是推翻秦朝殘暴統治的主要力量。在推翻秦朝以前,項羽和劉邦曾在彭城兵分兩路,並有約定:誰先進入咸陽,誰就為關中王。由於劉邦紀律嚴明,又採取了收買秦將誘其投降的策略,所以很快瓦解了秦軍,沒有遇到大的抵抗,就攻下了咸陽。這時,項羽也打破函谷關,駐軍鴻門。並准備第二天攻破劉邦軍。這時,項羽的謀士范增也發現劉邦原來在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而入關以後,卻「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說明他正在收攬人心,志氣很大,也勸項羽要立即進攻劉邦,不能給他以喘息、發展的機會。當時,項羽軍隊四十萬,劉邦軍隊十萬,項強劉弱。
可是,正在這時,項羽的叔父項伯,卻因為與張良要好,連夜偷偷跑到劉邦軍中,把項羽將要進攻劉邦的消息告訴張良,井勸他快走。但張良反勸項伯和他一起去見劉邦。劉邦估計自己力量不如項羽,只得在項伯來時,向他表示,自己清理關中戶口、府庫,正是等待項羽前來接收,決無獨占關中的野心。請項伯把這個意思轉告項羽。劉邦還稱項伯為兄,為他設置酒宴,與他約為婚姻,極盡拉攏。項伯答應了劉邦的要求,約劉邦翌日一早來拜見項羽。當夜,項伯就把劉邦的話轉告了項羽,並替劉邦說了許多好話,終於使項羽改變了進擊劉邦的決定。
第二天,劉邦只帶領一百騎兵,攜著張良、樊噲等幾員將領來到鴻門,拜見項羽。項羽設宴招待劉邦,一同入席的還有項伯、范增和張良。盡管劉邦已經得到項羽諒解,可是宴席上的氣氛仍然非常緊張。范增幾次舉起所戴的玉塊向項羽示意,要他下令殺死劉邦,項羽都默然不動。於是范增叫來武將項庄,命令他以舞劍為名,在宴席上刺死劉邦。這時候,項伯也拔劍起舞,幾次擋住了項庄刺來的劍,保護劉邦。張良見情勢緊張,也立即召樊噲持劍握盾闖入軍帳。樊噲被項羽賜給一斗酒和一隻生豬肩。樊噲大口喝酒,大口吞下生豬肩,陳述劉邦的功勞,指出,要殺害劉邦,是走秦朝的老路。在樊噲義正辭嚴的指責下,項羽啞口無言。劉邦乘此機會,假說上廁所,溜出軍帳,「脫身獨騎」返回霸上。這就是著名的「鴻門室」的典故。
「鴻門宴」後,項羽憑借武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又封秦將章邯等三人在關中為王,用以堵塞劉邦東進的道路。項羽一共封了18個王。劉邦用張良計,燒毀所過棧道,借防備諸侯兵的襲擊為名,向項羽表示再無東回的意思。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關中三王,在一個月內佔領了全部關中地區。現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還被用作出其不意攻擊敵人的戰術。
被項羽分封的諸王,多忙於維持自己的地位,並不真正服從項羽的領導,沒有受封的人,更是心懷怨恨,剛剛一個月就互相攻殺起來。公元前205年春,劉邦便利用項羽率兵北上攻打齊王田榮的時機,率領不滿項羽的五諸侯兵馬共56萬人,揮兵東進,攻戰彭城。項羽急領精兵三萬回師,劉邦慘敗,退守滎陽。劉邦的妻子呂雉和父親都做了項羽的俘虜。雙方在滎陽形成對峙局面,劉邦便採用陳平的離間計,挑撥項羽與謀士范增的關系。范增果然受到冷落,非常生氣,要求退休,走到半路上病死了。同時,劉邦又派韓信北渡黃河,背水一戰,大敗趙軍。次年,韓信領兵襲擊齊軍,佔領臨淄,形成對項羽的大迂迴的包圍形勢。這時彭越又在項羽的後方開展游擊戰。項羽為了保護楚軍右翼的安全,決定親自領兵出征。他在臨出發前,吩咐大將曹咎堅守成皋(又名虎牢關,今滎陽汜水鎮)。但曹咎有勇無謀,輕率出擊,結果大敗,曹咎和司馬欣自殺。
成皋之戰,是楚漢戰爭中一次關鍵性的戰役。這時楚軍外無援軍,內缺糧草,兵卒奔波疲勞,士氣低落。項羽非常焦急、想和漢軍決一死戰。一天項羽在陣前對劉邦說:「天下不安,只因你我二人。我願和你單身決斗。」劉邦笑著說:「我只願和你鬥智,不和你鬥力。」並列舉項羽的十大罪狀,嚴正宣告「我率義兵討伐你、何必和你單槍匹馬比武!」
項羽惱羞成怒,張弓就射,一箭正中劉邦前胸。劉邦恐怕軍心動搖,急中生智,彎身捏住腳趾,大叫:這個賊射中了我的腳趾。策馬回陣,等軍心安定後,劉邦才馳入成皋養傷。傷愈後,劉邦到櫟陽,慰問父老,舉行宴會,割了塞王司馬欣的頭示眾,又下令撫恤將士,凡不幸陣亡或病死的將士,派官員備辦衣食棺木盛殮遺體,送回他的家裡。這樣,漢軍內部更加團結。公元前202年8月,劉邦兩次派人去和項羽談判,要求歸還太公、呂後。項羽乘機要挾求和,提出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西為漢,東為楚。
10月,劉邦採納張良和陳平提出的乘勢追殲,不養虎以留後患的建議,大舉進攻楚軍,並約好韓信、彭越、英布等出擊配合,形成30萬漢軍對楚軍大包圍的態勢。12月,劉邦統率的漢軍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一天晚上,項羽聽到四面漢軍都唱著楚歌,大吃一驚,「楚國地方都被他們佔領了嗎?怎麼敵軍都是楚國人呢?」他坐在帳幕里喝酒解愁,身邊陪伴著他的是自己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他一邊喝酒,一邊還唱著一首悲壯激昂的楚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罷,項羽領著八百騎兵突圍逃走。劉邦命部將灌嬰率領五千騎兵追擊。
項羽逃到淮河邊,覓船東渡,部隊又散去大半,只剩了一百多人。逃到陽陵,被一老漢指錯道路,誤入泥沼地,延長了時間。逃到東城時,只剩下28騎,終於被追兵趕上了。項羽自知大勢已去,他向部下說:「我起兵至今已有八年,身經七十多戰,未敗過一次,因此當了霸王。不料今天失敗了。但我還要打幾次勝仗,殺幾名敵將,讓你們知道這是天意要我失敗,不是我的過錯。」而後又殺死幾名漢將,消滅漢軍一百多名,自己只損失二人。部下都佩服他的勇敢。最後項羽逃到烏江,烏江亭長給他一隻船,勸他過長江,並且說:「江東還有幾千里地方,可作為根據地,還可以動員幾十萬兵力。」項羽笑道:「天意亡我,我還過江做什麼?我當初帶領江東八千子弟過江,今天都完了,我無臉見江東父老。」停了一會又說:「我知道你是好人。我的馬騎了五年.日行千里,送給你吧。」他又帶領部下二十幾人,徒步用短刀向漢軍沖鋒,殺死漢軍幾百人,自己也受傷十幾處。這時他見到漢將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我聽說劉邦懸了賞格,凡得到我頭顱的,賞黃金一千斤,封邑一萬戶,讓你去得這個好處吧!」呂馬童低頭不敢正視,指著項羽對另一個漢將王翳說:「這就是項王。」於是項羽用劍自殺,死時年僅31歲。漢軍為爭奪他的屍體,死傷了幾十人。最後,五個將軍各搶到屍體的一部分,五人都被劉邦封了侯。鬥智斗勇的楚漢之爭以項羽的失敗而結束了。

『陸』 楚漢爭霸的歷史故事是怎樣的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等,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3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最終,楚漢之爭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柒』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漢朝著名的歷史故事:

1、秦末農民起義、楚漢之爭

漢高祖劉邦是沛豐邑中陽里人,平時不參加農業勞動。到青年時代,秦始皇已統一中國,他當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長,並與郡縣小吏關系非常密切。劉邦在生活上有失檢點,但他為人仗義,胸懷大志,待人寬厚,能孚眾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也在家鄉沛縣起兵,稱沛公。後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前207年,劉邦率部攻入關中,秦王子嬰降,秦亡。

秦朝滅亡以後,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後來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劉邦在手下蕭何、韓信、張良、彭越等人的輔助下,在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於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稱皇帝,仍用「漢」號,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三節·楚漢相爭》,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36頁-第45頁。

2、文景之治、七國之亂、南越國

呂後死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袖的大臣鏟除,眾臣迎立漢文帝。在漢文帝的皇後竇漪房的影響下文帝和兒子漢景帝即位期間,繼續採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手段,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施,恢復了多年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使人民負擔得到減輕。

雖然漢景帝時期發生了此時期唯一的動亂—「七國之亂」,但是僅經歷三個月便為周亞夫、欒布所平定,並未對漢朝帶來實質影響。

參考文獻: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三聯書店,2005年2月,第16頁—第50 頁。

3、昭宣中興

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冤死。漢朝經歷多年戰爭,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導致漢朝國力衰弱,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

為此,漢武帝晚年曾發表著名的輪台之詔,不再窮兵黷武。為挽救經濟,漢武帝在位期間曾採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並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加強對經濟的控制。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五節 波瀾壯闊的有為時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5頁-第90頁。

4、新莽篡漢

漢宣帝死後,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漢元帝,柔仁好儒,導致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劉驁即位。

漢成帝好女色,先後寵愛許皇後、班婕妤和趙氏姐妹(趙飛燕、趙合德),由於趙氏姐妹不能生育,漢成帝與其他妃嬪的子女均為趙飛燕姐妹殘害殺死,史稱「燕啄皇孫」。由於「酒色侵骨」,漢成帝最後竟死在溫柔鄉中。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六節 西漢中衰與政權結構的變動(元帝~王莽篡漢)》,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93頁-第94頁。

5、光武中興

新莽在赤眉、綠林民變下覆滅。綠林軍擁立漢宗室劉玄作皇帝,恢復漢朝國號,史稱玄漢,改元更始,劉玄即更始帝。公元25年,赤眉軍立劉盆子為帝,沿襲漢朝國號,史稱赤眉漢,建元建世,劉盆子即建世帝,隨後擊敗綠林軍。

參考文獻:鄒紀萬,《中國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統帝國的政治變遷·第七節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夢》,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15頁-第118頁。

(7)楚漢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捌』 楚漢爭霸的故事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等。秦朝滅亡後,項羽佯尊楚懷王為義帝,並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18諸侯王,封劉邦為漢王。楚漢之爭,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最後以項羽敗亡,劉邦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霸王別姬指西楚霸王項羽戰敗後與其寵妃虞姬訣別的歷史故事,「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項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劉邦逼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時,與寵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罷,虞姬自刎而死,項羽則率精銳突圍,但仍被逼困在烏江,最後只留下「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後也自刎身亡。項羽與虞姬最後的訣別,就這么成了傳唱千古的凄美絕響。

『玖』 楚漢相爭歷史故事

巨鹿之戰後,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節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漢高祖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制在巨鹿,關中空虛,佔領了咸陽。

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而入,進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漢高祖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漢高祖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採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伯,親自到鴻門請罪。鴻門宴上,觥籌交錯中閃爍著刀光劍影。項羽的謀士范增幾次舉起所帶玉塊,暗示項羽殺死漢高祖,項羽卻優柔寡斯,被漢高祖借故逃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制漢高祖。引兵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挾其軍事上的餘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佔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封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漢高祖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制漢高祖勢力的發展,使其不得東進。結果養虎貽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後卷土重來。

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漢高祖便乘隙東進。公元前二0八年八月,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東進,直抵陽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之際,一舉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三萬精兵還救彭城。

此時,漢高祖仗恃兵多將廣,麻痹輕敵。項羽軍則收復失地心切,鬥志旺盛。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出山東經胡陵(今山東魚台東南)趨蕭(今江蘇簫縣西北),直抵彭城漢軍側背。戰斗從拂曉開始,楚軍勇猛頑強,邊打邊沖。到了午時,已將漢軍打得大敗。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泗水,漢軍紛紛落水,死者十餘萬。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楚軍追擊至靈壁(在今安徽省)以東的睢水上,又殲滅數十萬人。漢高祖只率數十騎逃出重圍,連妻子呂雉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彭城一戰,項羽決策果斷,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敵不意,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是戰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

彭城之役後,項羽乘勝進軍,在京邑、索亭間(滎陽西、南)同漢高祖打了一仗,結果被阻於滎陽以東。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這期間,漢高祖採取了正確的作戰指導,扼守成皋,在持久戰中消耗對方實力,伺機反擊;項羽找漢高祖決戰,又急攻不下。雙方力量對此發生了根本變化,漢軍由弱變強,項羽由強變弱。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漢高祖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在垓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項羽大為吃鶭,便借酒澆愁,慷慨悲涼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罷飛身上馬,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只剩28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拚殺一陣,遂橫劍自刎而死,年僅31歲。漢王劉邦以魯公禮葬項羽於谷城(今湖北省襄樊市谷城縣)。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