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會考輔導

生物會考輔導

發布時間: 2022-05-02 11:57:21

『壹』 初二會考復習資料(生物地理

讀下圖某地平均氣溫等溫線圖,完成第1題。

1.對甲、乙兩地地理特徵描述正確的是 ( )
A.甲、乙兩地之間為鞍部
B.甲地為盆地,乙地為山地
讀下圖某地平均氣溫等溫線圖,完成第1題。

1.對甲、乙兩地地理特徵描述正確的是 ( )
A.甲、乙兩地之間為鞍部
B.甲地為盆地,乙地為山地
C.甲地為山地,乙地為盆地
D.圖中等溫線分布規律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
2.對下列地區地理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歐洲西部——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
B.中東——石油資源貧乏,水資源豐富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三洲五海之地
D.南極地區——世界上氣溫最低的地區
3.七月份,成成在俄羅斯旅遊時,為了使好朋友瑩瑩盡早與自己分享在俄羅斯的所見所聞,於是發了一份電子郵件給瑩瑩,下列郵件的內容不可信的是( )
A.俄羅斯是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 B. 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C.東歐平原上大雪紛飛,寒風呼嘯 D. 這里有著名的紅場、克里姆林宮
右圖中西側的山脈和東側的河流構成了我國重要的地理界限,按要求完成第4題。
4.作為重要地理分界線,該線南北差異很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線以南河流冬季結冰,影響了繁忙的水運
B.該線以北以水田為主,種植水稻、甘蔗、油菜
C.東側的河流為海河
D.該線以南屋頂坡度大,牆體高大
5.2009年10月11日,第11屆全運會將在濟南舉行。屆時,濟南的氣候特點是
A.高溫多雨 B.寒冷乾燥
C.秋高氣爽 D.炎熱乾燥
6.對下列詩句和諺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反映的是北方地區受冬季風的影響
B.「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的是西北地區溫帶季風氣候特點
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指這里不受春風的影響
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指的是四大牧場之一的青海牧場
二.綜合題
7.比較法是學習區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對以下三個國家區域特徵加以比較,完成下列各題。(共9分)
(1)寫出三個國家最突出的區域特徵。(每個國家寫出一個特徵即可,3分)

(2)你要選擇哪兩個國家進行比較 (填寫字母和國名),這兩個國家在地理特徵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各是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各寫出兩條,6分)

8.下圖是我國南方和東南亞局部圖,完成以下各個問題。(共9分)

(1)圖中字母是我國的三個地區,它們分別是:
A. B C ,其中 為省內區域。(2分)
(2)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 。(1分)
(3)港澳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合作的模式是「 」,在這種合作中,珠三角和港澳地區分別扮演了什麼角色?(3分)

(4)C地區目前的支柱產業是什麼?發展此種產業的優勢條件是什麼?(3分)

參考答案:
一.1B 2D 3C 4D 5C 6A
二.綜合題
7.(9分)
(1)A—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第二人口大國;B---澳大利亞: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獨佔大陸 ,騎羊背、坐礦車,經濟發達;C---巴西:民族大熔爐的縮影;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城市化問題嚴重。(每個國家寫出一條,合理即可,3分)
(2)任選兩個國家,空佔2分,相同點2分,不同點2分)
例:B(澳大利亞)和C(巴西)相同點:主要位於熱帶,南回歸線穿過;人口分布在東部沿海;鐵礦豐富等等。不同點:澳大利亞的養羊業發達,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巴西主要農產品為咖啡、甘蔗、柑橘;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巴西是發展中國家。
8.(9分)
(1)滬寧杭 珠江三角洲 西雙版納 BC(或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 (每空0.5分,共2分)
(2)山河相間,縱裂分布(1分)
(3)前店後廠 珠江三角洲扮演「廠」,港澳地區扮演「店」(3分)
(4)C地區目前的支柱產業是旅遊業。發展優勢是:地處邊境,可以發展邊境游;熱帶動植物資源豐富,可以發展熱帶風光游;少數民族聚居,可以發展民族風情游。 (優勢寫出兩條即可,3分)

C.甲地為山地,乙地為盆地
D.圖中等溫線分布規律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
2.對下列地區地理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是
A.歐洲西部——溫帶大陸性氣候顯著
B.中東——石油資源貧乏,水資源豐富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三洲五海之地
D.南極地區——世界上氣溫最低的地區
3.七月份,成成在俄羅斯旅遊時,為了使好朋友瑩瑩盡早與自己分享在俄羅斯的所見所聞,於是發了一份電子郵件給瑩瑩,下列郵件的內容不可信的是( )
A.俄羅斯是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 B. 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C.東歐平原上大雪紛飛,寒風呼嘯 D. 這里有著名的紅場、克里姆林宮
右圖中西側的山脈和東側的河流構成了我國重要的地理界限,按要求完成第4題。
4.作為重要地理分界線,該線南北差異很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線以南河流冬季結冰,影響了繁忙的水運
B.該線以北以水田為主,種植水稻、甘蔗、油菜
C.東側的河流為海河
D.該線以南屋頂坡度大,牆體高大
5.2009年10月11日,第11屆全運會將在濟南舉行。屆時,濟南的氣候特點是
A.高溫多雨 B.寒冷乾燥
C.秋高氣爽 D.炎熱乾燥
6.對下列詩句和諺語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反映的是北方地區受冬季風的影響
B.「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的是西北地區溫帶季風氣候特點
C.「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是指這里不受春風的影響
D.「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指的是四大牧場之一的青海牧場
二.綜合題
7.比較法是學習區域地理常用的方法之一,對以下三個國家區域特徵加以比較,完成下列各題。(共9分)
(1)寫出三個國家最突出的區域特徵。(每個國家寫出一個特徵即可,3分)

(2)你要選擇哪兩個國家進行比較 (填寫字母和國名),這兩個國家在地理特徵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各是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各寫出兩條,6分)

8.下圖是我國南方和東南亞局部圖,完成以下各個問題。(共9分)

(1)圖中字母是我國的三個地區,它們分別是:
A. B C ,其中 為省內區域。(2分)
(2)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 。(1分)
(3)港澳地區和珠三角地區合作的模式是「 」,在這種合作中,珠三角和港澳地區分別扮演了什麼角色?(3分)

(4)C地區目前的支柱產業是什麼?發展此種產業的優勢條件是什麼?(3分)

參考答案:
一.1B 2D 3C 4D 5C 6A
二.綜合題
7.(9分)
(1)A—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第二人口大國;B---澳大利亞: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獨佔大陸 ,騎羊背、坐礦車,經濟發達;C---巴西:民族大熔爐的縮影;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城市化問題嚴重。(每個國家寫出一條,合理即可,3分)
(2)任選兩個國家,空佔2分,相同點2分,不同點2分)
例:B(澳大利亞)和C(巴西)相同點:主要位於熱帶,南回歸線穿過;人口分布在東部沿海;鐵礦豐富等等。不同點:澳大利亞的養羊業發達,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巴西主要農產品為咖啡、甘蔗、柑橘;澳大利亞是發達國家,巴西是發展中國家。
8.(9分)
(1)滬寧杭 珠江三角洲 西雙版納 BC(或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 (每空0.5分,共2分)
(2)山河相間,縱裂分布(1分)
(3)前店後廠 珠江三角洲扮演「廠」,港澳地區扮演「店」(3分)
(4)C地區目前的支柱產業是旅遊業。發展優勢是:地處邊境,可以發展邊境游;熱帶動植物資源豐富,可以發展熱帶風光游;少數民族聚居,可以發展民族風情游。 (優勢寫出兩條即可,3分)

『貳』 地理生物會考,怎麼復習

按照老師復習的步驟

平時自己多看下課本,盡量多做點知識網路結構,多做幾套真題,提高考試能力

如果能做到上面幾點,會考肯定是取得好成績的

『叄』 生物快會考(中考)了,請有經驗的人指點一下,選擇什麼樣的輔導書比較好。我們用的教材是濟南版的。

您好,我是生物系的本科生,我覺得龍門書局的書不錯,很到位哦!

『肆』 初二生物會考復習提綱

初二生物會考復習提要
一.生殖和發育
1.花的主要結構及果實、種子的形成
2.受精的概念
3.嫁接成活的關鍵
4. 植物組織培養的流程(4個環節)
5.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概念
6.家蠶的生殖發育、昆蟲的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
7.兩棲動物(如青蛙)的生殖發育特徵
8.雞卵的結構(識圖)
9.影響雞卵孵化的因素
10.鳥類生殖過程中的行為
二.遺傳變異
1.何謂遺傳、變異
2.達爾文、孟德爾、沃森和克里克、米勒的貢獻
3.性狀與相對性狀
4.概念(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
5.性狀遺傳過程中,連接親子間的橋梁
6.顯性、隱性、顯性基因、隱性基因
7.轉基因技術的作用
8.人類染色體圖譜(常染色體與性染色體)
9.人類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P31圖)
10.我國婚姻法禁止近親婚配的理論依據
11.人類的性別決定
12.對分離規律的簡單理解與應用
13.可遺傳的變異與不遺傳的變異
三.進化
1.地球的年齡
2.米勒實驗及其證明的問題
3.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學說
4.生物進化的證據
5.生物進化的趨勢及主要歷程
6.生物進化的原因
對達爾文學說的理解、應用學說對長莖鹿進化的解釋、變異的不定向性、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的定向性、保護色、針對保護色形成原因的研究、
四.傳染病與免疫
1.何謂傳染病(概念、甄別)
2.傳染病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相應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3.如何預防傳染病
4.艾滋病
5.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概念應用
6.人體免疫的功能
7.何謂人體的三道防線?各具有何功能?
8.何謂抗原、抗體?他們之間的關系
五.用葯和急救
1.急救電話
2.處方葯與非處方葯
六.健康
1.健康的定義
2.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試
七.實驗
酒精和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伍』 高中生物會考補習班什麼樣的老師比較好啊

當然是活潑開朗而抄且對高考要點熟悉的才好呀,生物大部分是靠背的,所以一些重點、課堂筆記一定要認真對待。我現在是在一個叫[復苑教育]的專業補習機構里補習生物的,那個生物賈老師超幽默,我們都很喜歡他上課的風格

『陸』 初中生物會考復習資料

生物年級上
生物的共同特徵: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的分類:(1)動物,植物,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生物圈的范圍: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動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還有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生活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發生急劇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活,甚至導致生物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生態系統:在一定地獄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其中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他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生物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每一個生態系統都與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聯:從非生物因素來說,從地獄關系來說,從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說。7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准焦螺旋,後調細准焦螺旋。7上P37
觀察植物細胞: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製成;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塗抹製成;裝片——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調取少量的材料製成。
細胞壁:是最外層一層透明的薄壁,起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的一層膜,非常薄。
細胞核:植物細胞有一個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結構。
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中物質,在植物體綠色部分的細胞中,細胞質內還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液泡)
植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5 動物細胞模式圖 7上P48
細胞中有哪些物質:許多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
無機物:分子比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鹽、氧等。
有機物:分子比較大,一般含有碳,如糖類、脂類、蛋白質和核酸。
細胞在生活中會產生一些廢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它所製造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將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相結合,經過復雜的過程,轉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
細胞核中有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種中,它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很長,它可以分成許多個片段,每一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就叫做基因
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細胞通過分裂產成新細胞: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但細胞不能無限制的長大,一部分細胞長到一定的大小,就會進行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與染色體變化7上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 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功能 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 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7上P62
組織進一步形成器官 器官構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內的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協調配合、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形成植物體。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7上P67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蟲,衣藻,眼蟲,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7上P70
病毒的種類: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而且比細胞小的多,只能用納米來表示他們的大小。病毒不能獨立生活,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根據他們寄生的細胞的不同,可以將病毒分為三大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活:病毒的結構很簡單,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7上P7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植物(最低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等),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的結構(菜豆,玉米):7上P85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廣泛,種類更多。
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7上P92
種子萌發的過程: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植株的生長:7上P97
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上P102
傳粉:花葯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散發出花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後,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裡面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以及柱頭和花柱都完成了「歷史使命「,因而紛紛凋落。惟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裡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裡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
根適於吸水的特點: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生有大量的根毛。
水分的運輸途徑:7上P111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7上P123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773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7上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上P132

生物7年級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於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示意圖:7下P5
30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露西 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年:裴文中發現了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化石。
生殖系統:人生要經歷由雌雄生殖細胞的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來完成的。男人和女人的生殖系統不一樣,大人和小孩的也有差別。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7下P9
生殖過程:7下P10
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男孩出現遺精,女孩會來月經。
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願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8上P19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
食物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提供能量7下P22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運輸能量,無機鹽包括鈣,磷,鐵,碘,鋅。7下P24
維生素:7下P26
食物在消化系統中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部分,裡面有牙齒、舌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一條很長的管道。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
食品的合理營養、食品安全:7下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它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
肺的運動模式圖:7下P49
肺泡和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7下P50
一個人一天要呼吸兩萬多次,每天至少要與環境交換一萬多升氣體。
血液的組成: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在兩層交界處,有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這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運輸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很薄,呈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中數量最多,兩面凹的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有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可以運載氧氣。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則,可以釋放與血液凝固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靜脈:7下P67
心臟解剖圖:7下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7下P69
血液循環模式圖:7下P70
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後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這一循環途徑叫做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經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途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左側出發回到右側,肺循環是血液從心臟右側出發回到左側,於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
輸血關系表:7下P76
腎: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包括大約100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7下P81
尿的形成圖:7下P82
膀胱:暫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並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象。視網膜上有對光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象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的一定區域,人就產生了視覺。
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下P93
聽覺形成的過程:7下P94
神經系統的組成部分:神經系統是由腦、骨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下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數以億計的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方式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松開放手饅頭示意圖:7下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能夠對體內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適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生物8年級上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生物8年級下
植物的生殖:
有性生殖:它們通過開花、受粉並結出果實,由果實的種子來繁殖後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出來的。
無性生殖: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
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完全變態: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卵和育雛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之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相對性狀: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
基因和染色體: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蛋白質和DNA。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在生物的體細胞(除生殖細胞外)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
1883年比利時胚胎學家比耐登發現馬蛔蟲的精子和染色體都只有2對染色體中的其中2條。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8下P30
1858~1865奧地利的孟德爾發現了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902年美國細胞學家麥克郎在男性細胞中發現一對染色體與其它染色體不一樣,他把這對染色體稱為性染色體。
1905年美國細胞學家威爾遜把男性性染色體稱為X染色體和Y染色體,女性細胞中同一對染色體是一樣的,都是X染色體。
1953年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的地球條件和大氣成分,合成了多種氨基酸。
生物進化的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達爾文的自然學說: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並將這些變異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像這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
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
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可以分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三個方面。
人體的三道防線:1.皮膚和黏膜2.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3.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產生的抗體。
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後天性免疫)
免疫的三個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
免疫的害處、計劃免疫:8下P78
處方葯(RX):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並按醫囑服用葯物。
非處方葯(OTC):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說說明服用葯物。
人工呼吸的方法,胸外心臟擠壓:8下P84
外出血:可分為毛細血管出血、靜脈出血和動脈出血8下P85
吸煙吸毒的害處:8下P95

『柒』 高二生物會考復習如何分層教學

由於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主觀努力程度和基礎等的不同,同一個年級的班與班之間,同一個班級的各學生之間在學習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如何減小學生之間的差異?高二年級段提出「分層教學」的設想,根據這個設想,將學生分到不同類型的班級,劃分成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分別因材施教,使全體學生經過兩年的分層學習,知識水平基本上發展到同一個高的層次,滿足上大學的需要。下面就談談我們生物備課組實施分層教學的探討和實踐的過程:
1認真分析教材
高二生物課是學生完成初中的生物學習,間隔兩年後又重新開設的一門學科。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過植物學、動物學和生理衛生等方面的知識,主要側重於生命現象的描述,缺乏橫的聯系。到了高二年級,知識的安排是按照橫的方向來概括介紹生物的共同特徵,並且進一步探討生命問題的本質。教材內容既涉及了整個自然界,又涉及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界和人類自己本身,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因此,知識的安排是從分述上升到了概述階段,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另外更注重知識的運用,要求能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一些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和自然現象。
2按學生和知識結構實施分層分組
對於高二的每一位學生來說,學習的起點和學習效果差異明顯,目前高二年級段教學的分層主要是按照語、數、英和理化成績分為實驗班和普通班:一班---三班為成績優秀的學生,四班---十五班為成績一般的學生,每班按好、中、差分A層、B層、C層三個層次,生物是按照化學的分層進行教學,也基本上反映出了他們在本學科上的差異。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測試,如果發現A組中的某些學生成績下降,還不如B組中的有些學生,就把A組中成績下降的學生調換到B組,而將B組中成績進步的學生調換到A組。同樣,C組學生經過努力成績進步了,也可以調換到B組,B組學生成績退步的學生也可以調換到C組,同樣各層次也進行適當的更換學生。分層和分組後有利於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於教師上課輔導,有利於批改作業,有利於學生信息的反饋,充分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無論如何分層,我們認為學生在高二學習生物學的知識起點差別是不大的,可能有些同學別的學科不好分在了C層和普通班,但生物可能好一些,或對生物的學習更有興趣,為了鼓勵他們,從一開始就強調只要認真學習,普通班班也能超過實驗班,雖然在教學中有分班級和分層次的做法,但現在是站在知識的同一起跑線上,從而消除學生的自卑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幾次作業後,特別是9月份的月考後,生物還是和其它學科一樣,各層差異明顯,深感學生出現差異不僅有基礎方面的原因,而且還有學習的自信心、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方法、重視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特別是在目前理綜情況下,生物比理化分數少20--30分,學生對生物的學習動力和重視程度更是大打折扣,這將是我們在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3確定分層教學對策
找到問題的症結後,對症下葯,進行有目標有計劃的分層教育教學,我們採取了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3.1明確教學思想:
本學期一開始我們就制定了明確的教學思想:對普通班和C層採取「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實驗班和A層、B層採取「高起點、重能力、多聯系、重課堂」的措施,承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僅存在差異而且都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他們的困難是暫時的、可以克服的,成績最差的學生也有獲得進步的願望和需要,堅信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成才。
3.2強化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學習成敗的原因,不僅與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反應能力有關,而且與個人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和學習方法有重要的關系;讓學生樹立只要努力就可能超過他人的成功思想。讓學生明白在會考和高考的理綜試卷中生物是和物理、化學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啟發學生正確處理好語數外的學習與生物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生物課的積極性。如趙明明同學剛開始,對生物不重視,月考只考55分,但經過科任老師和班主任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努力,期中考試考了86分,等等。因此老師經常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給學生以這方面的引導,特別是對B層\、\C層和普通班的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談話教育次數更多,而且確實引起了部分學生的對生物的重視,鑽研學習方法和探討學習問題的學生多了,他們的成績逐步得到提高,作業的正確率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也不斷提高了。並且認識到要想出好成績,平時必須在保證重點的同時,搞好各科平衡。
3.3明確分層目標
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可避免事倍功半。在教學中,我們把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結合這幾年的會考和高考的考綱以及教學大綱,按照不同的層次制定學生要達到的目標:對實驗班和A層的一部分同學著眼於會考及高三高考綜合能力課的考試,讓他們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能更多了解生物學的發展動態,對B層的少部分同學同時著眼於高考和會考;對於C層的一部分同學、B層和A層的大部分同學、則著眼於會考,對課本知識不做太多的延伸和擴展。教學目標明確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法指導,如對實驗班不僅要學好課本知識,而且還應該拓寬知識面和加深知識難度,要求選做我們設計的綜合性較強的能力題以滿足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對普通班則立足於弄懂課本上的內容,多看書本和學習卷,然後慢慢融會貫通,不斷提高要求,充分保護他們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
3.4優化教學環節,實施「分層教學」
3.4.1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是進行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按不同層次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大綱、教材、確定具體可行的教學目標,分清哪些屬於共同的目標,哪些不屬於共同的目標。要把握教學目標同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學有學餘力的A層和實驗班學生要求他們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的習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求掌握教學要求中最基礎的內容。如:在備「減數分裂」一節時,要求普通班和C層會分析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及異同;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律等,不要求會畫圖說明卵細胞和精子的染色體變化,B層、A層和實驗班則要求掌握這些內容的同時,還要結合數學知識把變化規律繪製成曲線,能畫出細胞分裂各個時期的染色體圖,以適應高考的需要。安排教學時間時,要巧妙地設計教學程序,選擇靈活多樣,綜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到心中有數,一目瞭然。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時,舊知識導入課題時的深淺程度,重難點知識講解時坡度減緩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組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準,但也要激發其他組學生的求知慾。
在設計問題及練習時,問題的難度要與學生的層次相一致。設計較易問題讓A組學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們能體會到成功的愉悅。設計較難題,讓A層同學分析回答,增加他們的成功感。
這樣的教案設計,既能保證完成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的完成,也能做到「培優、輔差」和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3.4.2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分層教學的實施的主要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對優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導學生學習;對中等生和後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後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如:在「細胞膜的結構」一節的教學時,進行了如下的分層教學,對實驗班和B、A層可以直接結合教師的課件進行自學,自我發現問題「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分別是什麼?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是怎樣適應的?等」,解決問題「細胞膜主動吸收鉀離子的過程、白細胞吞噬病菌的過程」等。對中等生B層可根據教師課件中的自學提綱進行自學或採取分組討論,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A組可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啟發他們學會思考,掌握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
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盡量做到全體學生都有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同一練習分層要求。如課本上的習題都是要求全部學生掌握,做這類題時實驗班和B、A層沒困難,教師要求他們獨立完成,而C層和普通班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必須加強個別輔導,使他們通過努力也能完成。練習時還可以從數量上進行分層要求,不同的層次作業的數量有區別。這樣,在同一時間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老師交給他們的學習任務,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對實驗班和A層除了課本的復習題外,適當做一些這幾年的市統考和高考中的題目,對普通班班則不做要求,對一課一練進行篩選,結合不同的班級進行布置,結合每個同學的實際可以做臨時的調整,作到班級內的分層,達到粗分層和細分層的目的。
給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讓學生練習,可以不寫在作業本上,作為課後思考,培養創新的意識,如學了「物質代謝」一節時讓學生思考如何看待減肥,如何防止貧血?糖尿病人如何飲食?等問題。為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這樣就沒有把全部學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維量,拓寬了思路,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單靠集體指導還不夠,教學中還要根據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地進行個別指導。一般說,優生基礎知識扎實,有很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優生的指導著重在以下兩個方面:一、讓他多做一些思維難度較大的題目,如課外作業中的A組題、研究性學習等。二、讓他們積極參加幫助同學的活動。中等生基本能夠掌握基本知識,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缺乏勤奮好學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對他們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普通班和C層的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知識欠缺多,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對他們要重點輔導。創造一切機會,有重點地進行輔導。同時,對同一個層次的班級內,讓C組做到四優先:優先發言、優先表演、優先輔導、優先批改。
3.4.3作業與評價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對後進生採用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准,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
從半個學期的實踐看,實施分組、分層教學可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後進生堂堂學有所得,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優生堂堂都能吃的飽,增強了自學能力和吸取知識的獨立性。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的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4分層教學收獲
經過一段時間的分層教學的探討和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1、摸清學生的實際,把起點和目標放在學生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的水平,讓他們在經常性小小的進步中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習的動力掌握更好的方法;2、按照不同的標准評價學生的進步,不同的班級採用不同的練習習題和作業量;3、進行學法指導和思想教育,讓他們既重視生物課的學習又不影響語數英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4、有計劃地進行個別學生的課外輔導。5、通過期中考試成績表明,只要抓好適合各班的分層教學研究和實踐,學生的成績和能力會逐步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捌』 求初中生物、地理會考總復習資料。!急。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每小題所選答案填入下面相應的答題欄內,共10分。)

1.櫻桃素有「開春第一果」之稱,吃起來酸甜可口。這些酸甜物質主要存在櫻桃細胞的( )

A.細胞壁 B.細胞質 C.液泡 D.葉綠體

2.照明充分的情況下,在顯微鏡視野內可看清洋蔥鱗莖表皮細胞無色的細胞壁和細胞核,但看不清液泡。為了能顯示細胞質與液泡的界面,此時應( )。

A. 改用凹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B.改用平面反光鏡,放大光圈

C.改用凹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鏡,縮小光圈

3.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和不可缺少的條件分別是( )

A.線粒體和光 B.葉綠體和光 C.線粒體和有機物 D.葉綠體和有機物

4.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與細菌.真菌接觸,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菌能夠使食物腐敗.傷口紅腫化膿,因此,細菌都是有害的

B.細菌細胞和真菌細胞的主要區別是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域,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C.釀酒.做麵包和蒸饅頭等離不開真菌中的酵母菌

D.製作豆醬.腐乳.乳酪等食品離不開真菌中的黴菌

5.用你所學的生物知識來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某同學在透明紙上寫一個「b」,那麼,在顯微鏡下的視野中看到的應是「p」

B.生產實踐中的扦插.嫁接,椒草用葉生殖,豌豆用種子繁殖都屬於無性繁殖

C.人體具有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其中第三道防線是皮膚和黏膜

D.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

6.「國際黑猩猩基因測序與分析聯盟」宣布,黑猩猩與人類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達到96%以上。這個事例可以說明( )。

A.人類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類是由黑猩猩經過漫長的年代進化而來的

C.人類和黑猩猩有較近的親緣關系 D.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有一種蘭花蜂,在繁殖季節,雄蜂專門採集蘭花的香味物質。然後,許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時將香氣釋放出來,吸引雌蜂前來交尾。對此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

A.蘭花蜂的這種行為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蘭花的香味物質減少,會導致蘭花蜂的數量減少

C.蘭花與蘭花蜂之間為捕食關系

D.蘭花的香味物質不是蘭花蜂分泌的性外激素

8.右圖為測量動物呼吸作用的密閉實驗裝置,圖中a為紅墨水珠,b中裝有NaOH溶液。隨動物呼吸的進行,試推測玻璃管中的紅墨水珠的移動方向是( )

A.向左移動 C.先向右再向左移動 B.向右移動 D.先向左再向右移動

9.我國大陸第一個試管嬰兒的締造者是張麗珠教授,這項生物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的生殖輔助技術,這種技術的特點是( )

A無性生殖.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B.無性生殖.體內受精.體內發育

C.有性生殖.體外受精.體內發育 D.有性生殖.體外受精.體外發育

10.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的病原體,從而獲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哪種結構是幽門螺桿菌所不具有的( )

A.成形的細胞核 B.起保護和支持作用的細胞壁

C.遺傳物質DNA D.起運動作用的鞭毛

二、非選擇題 (除註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11.2007年5月31日,據央視「東方時空」欄目報道,由於太湖遭受藻類大量繁殖而使水中出現腥味泡沫狀漂浮物,導致以太湖水為水源的江蘇省無錫市出現了暫時的生活供水緊張現象。上述的腥味泡沫狀漂浮物被稱為「水華」。為防止此類現象的發生,請你提出至少兩條合理化建議:

① ;

② 。

12.(4分)閱讀下面《蛇與莊稼》的故事,然後回答問題。

某沿海曾經發生了一次海嘯,許多農田被海水淹沒了。洪水過後,那兒的莊稼幾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後來,老農們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們託人去外地買了一批蛇回來,放到田裡。說也奇怪,那一年莊稼就獲得了豐收。原來那場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給淹死了,田鼠卻游到樹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裡糟蹋莊稼。現在田裡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讓蛇給吃掉了,因而莊稼又得到了好收成。

(1)故事中的農田是一個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請寫出故事中的食物鏈:( )→( ) →( )

(2)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是這條食物鏈中的 。

(3)該食物鏈中的蛇在生態系統中屬於 者。

(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當外來干擾因素超過調節能力,將會破壞生態系統的 。

13.(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我國,濫用抗生素的下現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當作治療感冒和咳嗽等疾病的 「萬靈丹」。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8萬人直接或間接死於濫用抗生素;由於長期使用或用葯不當,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葯性逐漸增強。在二戰期間,幾十到一百單位的青黴素就可以挽救無數傷員的生命,現在相同病情,用幾百萬單位也沒有效果;在某些地方,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葯性,連抗生素的王牌「萬古黴素」也無法將其消滅。

材料二 為改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2004年7月國家正式實施憑處方購買抗生素的規定,除黃連素和一些非處方滅菌葯物外,其它抗生素均要憑醫師處方購買和使用。因此,到葯店購葯須認清處方用葯和非處方用葯。

(1)產生青黴素的生物與青黴素殺死的細菌相比,兩類生物在細胞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 。

(2)有的人在注射青黴素後會發生過敏反應(嚴重的會出現休克,甚至死亡),在這里青黴素相當於 ,進入人體後,引起人體產生了免疫反應。所以注射青黴素前要進行皮試。

(3)購葯時,通過看說明書上的「R」和「OTC」標志可以確定是否需要處方,其中表示非處方用葯的是 。

(4)試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耐葯性逐漸增強的原因:(2分)



14.(6分)如圖是人體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紅細胞中的氧來自於外界空氣,空氣中的氧在人體肺的 處進入血液,並與紅細胞中的 結合,隨血液循環到達組織細胞處,因此,紅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

(2)圖中血液里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於食物,食物在消化道內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營養物質,這些物質主要在 處被吸收進入血液。

(3)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血液里的這些廢物主要由泌尿系統以尿的形式排出,尿液的主要成分有 等。

(4)按圖中血液流動的方向,此處毛細血管流出的血液應該是 ,原因是: 。

15.(6分)結合植物學的相關知識回答問題:

(1)在光亮處用同一種培養液分別培養單細胞綠藻和酵母菌,其結果如右圖所示。造成酵母菌數量下降的原因是培養液中缺少 ,而綠藻的數量上升的原因是 。

(2)將一個剛出芽的馬鈴薯塊莖切成大小大相同的4塊,每塊均帶有芽眼。取4個同樣大小、質地相同的花盆,分別裝滿同樣的泥土,將每塊分別埋於4個花盆約5cm深處的沙土中,按下表要求連續管理培植20天。請回答:

①生長狀況最佳的是 號花盆中的馬鈴薯。

花盆
溫度
光照


1號
20 ℃
黑暗
適量

2號
20 ℃
充足
適量

3號
20 ℃
充足
不澆水

4號
20 ℃
充足
持續過量

②4號花盆中的馬鈴薯最終死亡,原因是 。

③馬鈴薯的這種繁殖方式屬於 ,其優點是 。

16.(4分)我國營養學家將食物按照每日攝取量,形象地設計成五級「平衡膳食寶塔」,如下表將寶塔中各級食物進行具體分。類並提供了較為科學的參考數據。分析下表,回答問題:

在「膳食寶塔」中的位置
食物分類
每日攝取量

Ⅴ級
油脂類
小於25 g

Ⅳ級
豆類和奶類
100-150 g

Ⅲ級
魚、禽、肉、蛋類
125-200 g

Ⅱ級
果蔬類
400-750 g

Ⅰ級
谷類
450-500 g

(1)我們每天都要吃較大比例的谷類食品,因為谷類食品中的 是人體主要供能物質,該物質在人體內被消化的主要場所是 。

(2)處在發育時期的青少年應多攝取表中Ⅲ、Ⅳ級的食物,原因是 。

(3)小明每天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到醫院看醫生醫生並未為他開葯,而是建議他多攝取表中的 類食物。

17. (4分)請根據衛生部公布的2007年4月全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回答問題:

報告無發病、死亡的病種
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
肺結核、乙肝、痢疾、梅毒和麻疹。

報告死亡數居前五位的病種
狂犬病、肺結核、艾滋病、乙肝和流腦。

(1)採取對疫點3公里范圍內的全部家禽進行捕殺、黃焚燒和深埋等措施預防禽流感大規模暴發,是運用了傳染病預防中的哪項措施 。

(3)從報告死亡數居前幾位的病種不難發現,艾滋病已逐漸成為危害我國的傳染病,人感染艾滋病,說明病毒至少破壞了人體免疫系統的第 道防線。艾滋病的全稱是 。

(4)狂犬病病原體的生活方式是營 生活。

18.(4分)右圖為一測定葉片光合作用裝置的示意圖,其中葉室為透明玻璃材料製成。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l)夏季上午將此裝置放到陽光下,氣體分析儀能測到含量逐漸減少的氣體是 ,該氣體含量逐漸減少的原因是 。

(2)氣體是如何進出植物葉片的?某同學製作了葉片橫切面的臨時裝片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結果發現 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他用此裝片進一步觀察細胞分裂能成功嗎? 。

19.(5分)右圖是生物圈中碳循環的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中③表示的生理過程是 。

(2)圖中甲代表的生物是 ,它在碳循環中的作用是 。

(3)寫出圖中的食物鏈: ,此食物鏈中含某些重金屬濃度最高的生物是 。

2008年初中畢業中考生物第一次質量檢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每小題所選答案填入下面相應的答題欄內,共1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A
D
C
C
A
C
A

二、非選擇題(除註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11. ①推廣使用無磷洗衣粉、②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後排放、③農業生產中少施氮肥、磷肥等(答對兩條即得分)

12. (1)莊稼→田鼠→蛇 (2)莊稼 (3)消費 (4)(相對)穩定性

13.(1)細胞有無成形細胞核(或細菌細胞無成形細胞核,青黴菌細胞有細胞核) (2)抗原(或過敏源) (3)OTC (4)細菌個體中存在著對抗生素耐葯性的變異,在抗生素使用時耐葯性強的個體生存下來並繁衍後代,耐葯性狀遺傳給後代;隨著抗生素的頻繁使用(濫用),細菌耐葯性逐漸增強。(第一要點要有細菌存在耐葯性變異1分,後面表述正確可得1分)

14.(1)肺泡 血紅蛋白 (2)小腸 (3)水.無機鹽.尿素 (4)靜脈血 此處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把它結合的氧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或此處血液由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顏色較暗紅的靜脈血)

15.(1)有機養分(或營養物質、有機物等) 單細胞綠藻在光下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料 (2)① 2號 ②缺氧,能量供應不足 ③無性生殖(營養繁殖) 繁殖速度快,後代性狀較為一致

16.(1)糖類 小腸 (2)該類食品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 (3)果蔬類(或II及)

17. (1)控制傳染源 (2)三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 (3)寄生

18.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逐漸增強 氣孔 不能

19.呼吸 腐生細菌和真菌 把動植物等殘體含有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 乙→丙→丁 丁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