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放射物理與防護習題

放射物理與防護習題

發布時間: 2022-05-05 12:49:04

① 附加過濾名詞解釋 關於放射性物理與防護

附加過濾名詞解釋 關於放射性物理與防護
放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地內放出射線容,(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而衰變形成穩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變產物),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衰變時放出的能量稱為衰變能量。原子序數在83(鉍)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數小於83的元素(如鍀)也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防護,是指為避免或減弱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傷害人體採取的措施。

一定量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後,既具有生物化學毒性,又能以它的輻射作用造成人體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內照射;體外的電離輻射照射人體也會造成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外照射。輻射損傷是各種電離輻射作用於人體所引起的各種生物效應的總稱。這是由於各種電離輻射(如X或γ射線、β射線、α射線和中子束等)引起電離、激發等作用而把能量傳遞給機體,造成各組織器官的病理變化。放射性防護又可分成內照射防護和外照射防護。

② 教材放射物理與防護,83頁例題6-3是不是有錯誤

教材放射物理與防護,83頁例題6-3是不是有錯誤,這個應該是一個教材裡面的課本上的,所以我這邊也看不到你這個課本具體說的是什麼,所以沒辦法給你解答。

③ 放射物理與防護題:已知198au的半衰期為2.69天.求它的衰變常熟和平均壽命

衰變常數為λ,則 λ=[ln(2)]/T =
平均壽命:T'=1/λ=
自己代入數據算吧.

④ 對放射物理與防護的認識

放射性是指元素從不穩定的原子核自發地放出射線,(如α射線、β射線、γ射線等)而衰變形成穩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變產物),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衰變時放出的能量稱為衰變能量。原子序數在83(鉍)或以上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但某些原子序數小於83的元素(如鍀)也具有放射性。

放射性防護,是指為避免或減弱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傷害人體採取的措施。

一定量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後,既具有生物化學毒性,又能以它的輻射作用造成人體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內照射;體外的電離輻射照射人體也會造成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外照射。輻射損傷是各種電離輻射作用於人體所引起的各種生物效應的總稱。這是由於各種電離輻射(如X或γ射線、β射線、α射線和中子束等)引起電離、激發等作用而把能量傳遞給機體,造成各組織器官的病理變化。放射性防護又可分成內照射防護和外照射防護。
內照射防護內照射與外照射的顯著差別是,即使不再進行放射性物質的操作,已經進入體內的放射性核素仍然在體內產生有害影響。造成內照射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吸入放射性物質污染的空氣,飲用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水,吃了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物,或者放射性物質從皮膚、傷口進入體內。由於核素的種類不同、毒性不同,帶來的危險程度也不同。因此,根據放射性核素攝入體內產生危害作用的大小和在空氣中的最大容許濃度,把它們分成極毒、高毒、中毒和低毒四組(見表)。操作不同毒性的核素時,對操作設備和建築物的設置地點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內照射防護的基本原則是盡可能地隔斷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的各種途徑,採取的基本措施有:
防止放射性物質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 基本防護措施是:①空氣凈化,通過空氣過濾、除塵等方法,盡量降低空氣中放射性粉塵或放射性氣溶膠的濃度;②換氣稀釋,利用通風裝置不斷排出被污染的空氣,並換以清潔空氣;③密閉操作,把可能成為污染源的放射性物質放在密閉的手套箱或其他密閉容器中進行操作,使它與工作場所的空氣隔絕;④加強個人防護,操作人員應帶高效過濾材料做成的口罩、醫用橡皮手套,穿工作服;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場所,操作人員要帶頭盔或穿氣衣作業。(見彩圖)防止放射性物質經口腔進入人體內 嚴禁工作人員用可能被污染的手接觸食物、衣服或其他生活用具。防止放射性物質不經過處理而大量排入江河、湖泊或注入地質條件差的深井,造成地面水或地下水源的污染。
建立內照射監測系統 應對工作環境和周圍環境中的空氣、水源和有代表性的農牧產品進行常規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改進防護措施。
外照射防護外照射的特點是只有當機體處於輻射場中時,才會引起輻射損傷,當機體離開輻射場後,就不再受照射。對人體而言,外照射引起的輻射損傷主要來自γ和X射線、中子,其次是β射線。由於α射線在空氣中的射程短,能被一張紙或衣服擋住,一般說,α射線不會造成外照射輻射損傷。外照射防護通常可採用下列三種方式:盡量縮短受照射時間,盡量增大與輻射源的距離,在人和輻射源之間加屏蔽物。
縮短受照射時間 受照射的累積劑量和受照射時間成正比。在一切接受電離輻射的操作中,應以盡量縮短受照射時間為原則。例如,在用 X射線進行胸部透視時,病人所受照射劑量隨檢查時間而增加,醫生應當在查清病灶情況下,盡量縮短透視時間。
為了能迅速和准確地操作放射性物質,在正式操作之前,應進行模擬操作練習(即不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相同步驟操作)。對於工作時間較長的強放射性操作,可以限制個人操作時間,更換操作人員,以減少每人所受的照射劑量。
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 增大操作人員與輻射源間的距離,可以降低受照射的劑量。對於點狀放射源,人體受照劑量率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在實際操作中常使用遠距離操作的工具,如長柄鉗、機械手、遠距離自動控制裝置等以降低劑量率。
屏蔽防護 根據輻射通過物質時被減弱的原理,在人與輻射源之間加一層足夠厚的屏蔽物(減弱材料),把外照射劑量減少到容許水平以下。當縮短受照時間和增大與輻射源間的距離仍不能達到安全操作時,就必須考慮採用屏蔽防護。合理的屏蔽防護必須注意:
①屏蔽方式根據放射性防護要求和放射源的不同,屏蔽方式分固定式和移動式兩種。固定式的屏蔽物有防護牆、地板、天花板、防護門和觀察窗等;移動式的有包裝容器、各種結構的手套箱、防護屏和鉛磚等。
②屏蔽材料對不同的電離輻射,應採用不同的屏蔽材料。γ射線和 X射線的常用屏蔽材料有水、土壤、岩石、鐵礦石、混凝土、鐵、鉛、鉛玻璃、鎢等。
β射線能引起組織表層的輻射損傷,還能產生軔致輻射。所以對β射線防護應採用兩層屏蔽:第一層用低原子序數的材料屏蔽β射線,並可減少軔致輻射,常用材料有烯基塑料、有機玻璃及鋁等;第二層用高原子序數材料屏蔽軔致輻射,常用生鐵、鋼板和鉛板等。
由中子源發射出來的快中子,在屏蔽層中主要通過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損失能量,被物質吸收後一般放出γ射線。因此,對中子的屏蔽,除考慮快中子的減弱過程和吸收過程外,還應考慮γ射線的屏蔽。常用的中子屏蔽材料是各種含氫材料,如飽和硼酸水溶液、石蠟、含1%~2%硼的石蠟等。對具有強γ本底的中子源(如鐳-鈹中子源)則應考慮兩層屏蔽,第一層用石蠟和吸收中子的物質等屏蔽中子;第二層用鉛吸收γ射線。

⑤ 放射物理與防護83頁例題6-3是不是有錯誤

放射物理與防護。83頁例題。6一3沒有看到錯誤。有可能版本不同吧!

⑥ 放射防護基礎知識培訓內容

輻射防護基礎知識 * 什麼是輻射? 輻射是以電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傳播的能量。 (如聲輻射、熱輻射、電磁輻射、粒子輻射等),通常是狹義概念的輻射 電磁輻射 無靜止質量,包括無線電波、微波等。 粒子輻射 有靜止質量,包括電子、質子、中子、α粒子、β粒子等。 電離輻射認識 * 天然本底水平 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射線來源 天然輻射是人類的主要輻射來源 電離輻射認識 * 什麼是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指與物質相互作用時,能夠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 典型電離輻射包括X射線、γ射線、α粒子和β粒子。 電離輻射認識 X射線管電壓:加與X射線管陽極和陰極之間的電位差。通常,用千伏(KV)表示。 X線是從X射線管球中發出的,X射線管球有陰極側(燈絲)和陽極側(靶面),管電壓就是指載入到陰極側和陽極側之間的電壓,用來形成高壓電場,使燈絲發出的熱電子能在高壓電場的加速下高速轟擊靶面,激發X射線。 X射線管電流:入射到X射線管靶上的電子束流。通常,用毫安(mA)表示 燈絲加熱產生的電子,在陰陽兩級高壓電場作用下,向陽極高速運動,形成的電流,稱為管電流。 * 電離輻射常用的量化單位 定義 單位名稱 吸收劑量 (Absorbed dose) 表示單位質量物質受到電離輻射照射後吸收能量多少的一個物理量。 戈瑞 (Gray, Gy) 當量劑量 (Equivalent dose) 特定種類及能量的電離輻射在人體組織或器官中引起的當量劑量,就是該輻射在組織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劑量乘以該輻射的輻射權重因子;當多個種類或能量的電離輻射作用於人體組織或器官時,引起的當量劑量就是個別輻射所致的當量劑量之和。通常用於描述輻射對人體單一組織或器官的影響,並用於輻射防護和輻射危險度估計等。 希沃特 (Sievert, Sv) 有效劑量 (Effective dose) 體內所有組織與器官經組織權重因子加權後的當量劑量之和。

⑦ 在放射物理與防護中當量劑量與有效劑量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三者的劑量學含意及適用類型不同:吸收劑量適用於任何物質和任何一種輻射類型,它在輻射生物學、臨床放射學和放射防護中都是基本的劑量學量,描述的是輻射授與物質的平均能量;照射量則僅適用Xγ 幷且作用物質僅限於空氣介質,它描述的是Xγ在空氣中的電離能力。
劑量當量是指在要研究的組織中某點處的吸收劑量、品質因素和其它一切修正因數的乘積。

聯系:
照射量作用物質僅限於空氣介質,但在實際應用中,照射量幷不只適用於無限延展的空氣中,如對直接測量困難的生物體的吸收劑量通常就是藉助人體模型進行照射量測量後的轉化:它們轉化關系D = fX(f為轉換系數),所以在醫用X、r照射的防護上,在小於15%
的數值差異可以忽略時,我們可以將以R為單位的照射量在數值上看作以rad為單位的空氣、水及軟組織的吸收劑量(用國際單位mGy時可認為1R的照射量近似為10mGy的吸收劑量。)
吸收劑量與輻射的品質因子的乘積。嚴格的定義是吸收劑量D、輻射品質因子 Q和其他一切修正因子N的乘積,用H表示。它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希沃特(Sv),1Sv=1J/kg。以前使用的單位是雷姆(rem),1 rem=10-2Sv。 吸收劑量是電離輻射給予物質單位質量的能量,是研究輻射作用於物質引起各種變化的一個重要物理量,但是由於輻射類型不同,即使同一物質吸收相同的劑量,引起的變化卻不等同。

⑧ 放射防護中能夠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是

放射防護中能夠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是照射劑量。照射劑量指射線對人體的照射能量值,照射劑量最終劑量的確定應基於物理劑量、臨床觀察和生物劑量三方面資料。

測量方法:

1、可用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分析技術測定一次相對均勻照射的事故劑量,可測劑量范圍約為0.25至5Gy。

2、劑量在1Gy以下的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員可根據其早期血象變化估計受照劑量,參見GBZ113。

3、利用受照人員的個人劑量計或受照人員攜帶的能夠給出劑量學信息的物質來測量局部位置的受照劑量,其測量結果可作為劑量參考點,用於檢驗所設立的事故受照條件是否合理。

4、利用手錶紅寶石等的熱釋光現象測量人體局部劑量,可測劑量范圍約為0.25至10Gy。

5、利用自旋共振波譜技術測量受照人員某些伴隨物(如葯物等)樣品中輻射產生的長壽命自由度濃度的變化來測量劑量,可測劑量范圍約為0.5至數十Gy。

6、可利用血液中鈉和毛發中硫的中子激活分析技術測定中子劑量,可測劑量范圍約為0.1至數十Gy。

(8)放射物理與防護習題擴展閱讀:

防護的基本原則是放射實踐的正當化,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和個人劑量限制。這三項原則構成的劑理限制體系。

1、放射實踐的正當化

在進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時,都應當代價和利益的分析,要求任何放射實踐,對人群和環境可能產生的危害比起個人和社會從中獲得的利益來,應當是很小的,即效益明顯大於付出的全部代價時,所進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當的,是值得進行的。

2、放射防護的最優化

使放射性和照射量在可以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要求對放射實踐選擇防護水平時,必須在由放射實踐帶來的利益與所付出和健康損害的代價之間權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凈利益。最優化原則又稱為ALARA原則,健康代價(曲線A)

正比於總劑量,當總劑量較小時,放射防護代價(曲線B)很高,且隨劑量的增加而急劇下降,曲線A和B代價之和有一最小值,這就是最優化健康代價與防射代價之和Wo。放射防護的最優化在於促進社會公眾集體安全的衛生保健,它是劑量限制體系中的一項重要的原則。

3、個人劑量限制

在放射實踐中,不產生過高的個體照射量,保證任何人的危險度不超過某一數值,即必須保證個人所受的放射性劑量不超過規定的相應限值。ICRP規定工作人員全身均勻照射的年劑量當量限制為50毫希沃特*(mSv),廣大居民的年劑量當量限值為1mSv(0.1rem)。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