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下冊教學計劃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48/sort0372/down-11727.html
九年級化學教學計劃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48/sort0372/down-11728.html
九年級化學備課組計劃 下學期
㈡ 新課程實踐與探究叢書九年級下冊化學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吳文侃,《比較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張奠宙,李士 ,《數學教育學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羅小偉,《中學數學教學論》,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艷,《數學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傑,《數學教學理論選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學數學教學與實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數學課程標准研製組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准研製組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解讀(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新課程與學生發展》,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新課程理念與創新》,北京: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15][蘇]AA斯托利亞爾,《數學教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蘇]斯涅普坎,《數學教學心理學》,時勘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年。
[17]張奠宙,《數學教育研究導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爾升,《中學數學教材教法總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紀中國數學教育展望——大眾數學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組,《21世紀
中國數學教育展望》(第一.二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
[20]馬忠林,等,《數學教育史簡編》,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1]魏群,等,《中國中學數學教學課程教材演變史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年。
[22]張奠宙,等,《數學教育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23]嚴士健,《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數學教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
[24]傅海倫,《數學教育發展概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
[25]李求來,等,《中學數學教學論》,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
[26]章士藻,《中學數學教育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27]十三院校協編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28][美]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方企勤等譯,《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北
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29]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
[30]潘菽,《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31]查建敏,《中學數學教育學新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年。
[32]林六十,等,《數學教育改革的現狀與發展》,武昌: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年。
[33]陸書環,《數學教育學概論》,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1997年。
[34]張奠宙,《數學素質教育設計》,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35]劉安君等:《數學教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12月
[36]李玉琪:《數學教育概論》,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11月
[37]孫瑞清: 《數學教育實驗與教育評價概論》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8年
[38]布盧姆等編:教育評價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8年
㈢ 九年級化學期末復習計劃!
如果復程度差一點 就先復習筆記制 把方程式 物質的性質記熟
要達到 隨便說一個物質 他相關的方程式都能熟練說出
然後復習錯題 之前錯的 考試還是容易錯
如果時間夠 建議 最好能自己總結一下 化學都學了什麼
根據筆記 總結你認為重要的地方 總結完後 你會發現自己的化學思路 化學思維都清晰了
㈣ 急需九年級化學下冊各單元的課標要求
溶液 簡析與教學建議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教師進修學校 秦自雲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分三個課題。第一課題從定性的角度初步認識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過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質、溶劑、溶液的概念,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等。第二課題從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質溶解的限度,是以物質的溶解度為核心展開的。第三課題進一步從定量的角度認識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圍繞溶液的濃、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質這一問題展開,引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並結合這一概念進行一些簡單計算,初步學習配製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三個課題密切相關,逐步深入,比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除了正文外,在「資料」、「拓展性課題」等欄目中還補充了一些內容,以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本單元中編排了較多學生參與的活動,教材中也留出較多的空白,供學生觀察、思考後填寫,有些內容則完全以學生活動展開。本單元的許多教學內容是要求由學生在活動與探究中完成的,並在「討論」、「調查與研究」、「習題」、「家庭小實驗」等活動中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科學方法。
本單元教學重點是: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對科學探究的體驗。
本單元教學難點是:從微觀角度理解溶解過程;對溶解度概念的認識;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本單元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遵循「同化」與「順應」規律建構認知結構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有了一些有關溶液的生活概念,教師一方面應了解學生已有的有關溶液的知識,盡量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溶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引導學生把生活概念向科學概念轉化。
教學過程要遵循同化(擴大「相似塊」,建立連接點)、順應(消除「結構差」,建立生長點)的規律,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
例如,由糖水、鹽水等生活概念(舊平衡),經過組成分析(破壞舊平衡——產生不平衡)形成溶液的科學概念(達到新平衡);由水是溶劑的生活概念(舊平衡),分析碘酒的溶劑(破壞舊平衡——產生不平衡)形成溶劑的科學概念(達到新平衡);由水是溶劑的生活概念(舊平衡),分析酒精中的溶劑(破壞舊平衡——產生不平衡),形成「兩種液體互相溶解,相對而言,量多者為溶劑」的正確認識(達到新平衡)。
又如,由飽和溶液質量分數大(舊平衡),經硝酸鉀的濃溶液不飽和與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濃度小的對比分析(破壞舊平衡——產生不平衡),形成對「飽和」與「濃溶液」、「稀溶液」的正確認識(達到新平衡)。
2.組織好「活動與探究」,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
教材中安排了⑴「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⑵「飽和溶液」、⑶「繪制溶解度曲線」三個活動與探究。為了提高學習效益,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探究點」。象⑴中溶質溶解前後的溫度差;⑵中的「一定溫度」、「一定量溶劑」和「不能繼續溶解」;⑶中曲線上每一點表示的意義,兩條曲線交點的意義,曲線形狀的特點等。
活動與探究最好是分組進行。各小組成員既要分工負責份內的工作,又要協作完成組內的任務;在小組內交流前,每個小組成員要獨立做出探究結論並對結論做出解釋;小組間交流時小組代表應隨機確定;教師的評價到組不到人。這樣,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保證小組內的分工合作落到實處;保證學生間的相互作用充分發揮而盡量減少生生間的學習效果的差距;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學習的體驗。
3.對於有關溶液的計算,要把握好深廣度
關於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1)已知溶質和溶劑的量,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2)要配製一定量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計算所需溶質和溶劑的量;
(3)溶液稀釋和配製問題的計算;
(4)把溶質的質量分數運用於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其中第(1)類計算在填【實驗9-5】和【實驗9-6】的表格時已練習過,這實際上是直接運用溶質的質量分數的關系式,計算並不困難。
〔例題1〕屬於第(2)類計算,實際上這類計算也是直接用關系式計算,只是把關系式稍作變換。
[例題2]屬於第(3)類計算類型。這類溶液稀釋和配製問題的計算比較復雜,需要教會學生從另一角度去思考這類問題。要讓學生理解,加水稀釋和配製溶液時,溶質的質量總是不變的。因此計算時要以溶質量不變為依據來建立等式關系。
例如,設某溶液A g,溶質的質量分數是a%,稀釋後得到溶質的質量分數為b%的溶液B g,則有:A g×a%=B g×b%
課題3習題5、6和習題7,屬於第(4)種類型計算。這類計算的重點是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只是其中涉及到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要求綜合運用化學反應知識、溶液知識以及必要的密度關系式等。
在建立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之後,應讓學生了解,化學計算不等於純數學計算,在計算時要依據化學概念、尊重化學事實,明確溶液的組成是指溶質在溶解度范圍內,溶液各成分在量方面的關系。某溶質的質量分數只能在一定范圍內有意義。
例如,在20 ℃時,氯化鈉的水溶液最大質量分數不能超過26.5%。離開實際可能性,討論更大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是沒有意義的。
千萬不要引入過難的有關溶液的計算,以免影響學生學習的自信
㈤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學習方案
一、本人(不是我)一直從事九年級化學的教學工作,對教學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很是擔憂和難以理解。在與其他教師的探討中,發現學生普遍存在下面一些問題:
(一)學生學習化學的態度兩極分化嚴重。在教學中經常發現一部分學生聽課聚精會神,積極思考和做筆記。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似聽非聽,左顧右盼,或埋頭做自己的事。
(二)許多學生對化學的學習不感興趣。我觀察和詢問了一些學生,發現一些學生只是被動地、機械地隨著老師一步一趨的學,學習起來感到枯燥、乏味,自然就學不牢,成績就提不高了。
(三)學生缺少實際動手能力。在實驗課中我發現許多學生一開始做實驗便手足無措,連膠頭滴管也不知怎麼拿,在實驗中丟三落四,實驗結束後不知道傾倒廢液,整理儀器等。
二、化學知識豐富有趣,學生為什麼會出現厭學、不願學習、成績不好的現象呢?我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時間緊張。一般要求在一年內完成教學任務。實際上要做好課本的教學,測驗,復習迎接中考這三件事,因此時間緊、任務重,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
(二)學生基礎兩極分化嚴重。從小學收來的學生文化素質和其它各項素質參差不齊。進入初中後由於中學課程增多,使一部分學生感到不能適應。經過七年級和八年級兩年的努力和拼搏,一部分學生成為班級和學校的優秀生,而另一部分學生成績跟不上,思想上出現厭學、煩學等現象。
(三)實驗教學跟不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教材中許多知識等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有些學校經費緊張,化學實驗設備、葯品不夠;有些教師怕麻煩,怕危險而不願做實驗。凡此種種而導致學生缺少練習和訓練的機會,使部分學生因此而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從而消弱了教學和學習的效果。
三、化學知識是青少年學生知識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加強對化學的教學。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化學實驗.化學實驗是中學化學教學的特徵。它集聲、光、色、態、美於一身,通過它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所以化學教師在思想上要重視實驗,設計好每一個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同時發揮實驗的藝術功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
(二)培養師生之間的情感。欲使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課,首先讓學生熱愛、信任你本人。學生在學習中一旦敬佩你、信任你,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你的課無形中學生就會感興趣,就會學的輕松自如。所以教師在平時就應特別注意處理好師生關系,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學生的表率和楷模。
(三)三、指導學生科學地預習。在學習預習前,給學生列出本節課的預習提綱和要求,使學生有目的去預習,這樣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關注「後進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待後進生要有」三心」:愛心、信心、耐心,從高度的責任感出發,不遺棄、不挑剔學生,要堅持從起始年級抓起,從最後一名抓起,不忽視每一個後進生的閃光點,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要從堅定信心抓起,讓人人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並把信心轉化為實際行動。
總之,九年級是學生學習化學的起點,我們在教學中盡可能採用各種措施,幫助學生提高對化學科的興趣,增加對化學這一學科的認識,全面提高九年級學生的化學成績,為同學們在今後繼續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㈥ 初中人教版化學學科教學計劃包括哪些內容
在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過於統一的傾向,要關注和尊重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網上再查查
㈦ 現用九年級化學電子版教材(下冊)
《初中化學九年級》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oM8qH_m_A1LOvbTnTTBuNQ
初中化學|2015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zip|2015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zip
㈧ 初三化學教學計劃怎麼寫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㈨ 初中的化學教學計劃在哪兒比較多哦,怎麼做呢
在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
改變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過於統一的傾向,
要關注和尊重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
網上再查查
㈩ 初中化學教學目標及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初步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系,並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
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初步學會設計並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二、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增進對科學探究的體驗。
2.初步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和聯系的觀點分析常見的化學現象,說明並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
「世界是物質的
」 「物質是變化的
」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逐步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
3.感受並贊賞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某些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增強安全意識,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5.初步養成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嚴謹求實、樂於實踐、善於合作、
勇於創新等科學品質。
6.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