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實驗
物理方法既是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課標也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探究問題的物理方法。
常見的物理方法
模型法 即將抽象的物理現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如用太陽系模型代表原子結構,用簡單的線條代表杠桿等。
疊加法 物理學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測量的同一物理量疊加起來,測量後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稱「疊加法」。
控制變數法 自然界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是錯綜復雜的。決定某一個現象的產生和變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為了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必須設法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保持不變,然後來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數法」。初中物理實驗大多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到導體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實驗+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現象,由於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如將一隻鬧鍾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內,當罩內空氣被抽走時,鍾聲變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
轉換法 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不好直接認識它,我們常根據它們表現出來的看的見、摸的著的現象來間接認識它們。如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認識電流大小,根據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來認識磁場等。
等效法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各部分電阻,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描述法 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常用線條等手段來描述各種看不見的現象。如用光線來描述光,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用力的圖示描述力等。
類比法 在認識一些物理概念時,我們常將它與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點的現象進行類比,以幫助我們理解它。如認識電流大小時,用水流進行類比。認識電壓時,用水壓進行類比。
⑵ 中考物理實驗操作有哪些
中考物理實驗出現概率最大的是伏安法實驗,如研究歐姆定律,測電阻,測電功率等;其次是密度測量實驗,特別是密度和浮力結合的實驗,這種題只要出現就多半較難;再次是平面鏡成像或者凸透鏡成像,後者可能性大些;最後其他實驗就都有可能了,但是好像經常出現控制變數法的實驗,這個要注意,上面說的研究歐姆定律要用控制變數法,另外,探究電阻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個出現的比較少,因為太簡單),再就是摩擦力,電磁鐵(電磁繼電器的連線一般都會出現),等等,實驗確實很多,必須要清楚實驗目的和實驗原理,以及一些重要器材的作用。
⑶ 初中物理實驗有哪些
初中物理的實驗是很多的,包括熱學,聲學,光學,電學。力學實驗。
中考考試的時候,重點的實驗在於光學裡面的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還有光的反射規律。
力學裡面的重點實驗有很多,例如動能。重力勢能影響因素壓強的影響因素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液體壓強的特點。大氣壓強的測量。機械效率的測量,測量功率。電學實驗的包括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的規律。測電阻測小燈泡的電功率。探究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熱血的實驗包括晶體的熔化,水的沸騰還有,比熱容的測量。以及焦耳定律驗證。
⑷ 九年級物理簡單小實驗
用一個玩具小馬達做一個小電扇或者做成小發電機:直接快速轉動小馬達連上小燈泡,燈泡會亮的
⑸ 初中物理中實驗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有等效替代法、建立理想模型法、控制變數法、實驗推理法、轉換法、類比法、歸納法、比較法(對比法)、比值定義法、圖象法。
在物理學中,在保證某種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一個物理量、物理狀態或過程用另一個物理量、物理狀態或過程來替代,得到同樣的結論,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摒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對實際問題進行理想化處理,構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這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思想。 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到幾個不同因素的影響,為了確定該物理量與各個不同因素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其固定不變,只研究其中一個因素,看所研究的因素與該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叫做控制變數法。 實驗推理法是以大量可靠的事實為基礎,以真實的實驗為原型,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到結論,深刻地揭示出物理規律的本質,是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物理學習中,有時需要研究看不見的物質(如電流、分子、力、磁場)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這時就必須將研究的方向轉化到由該物質產生的學生熟知的各種可見的效應、效果上,由此來分析、研究該物質的存在、大小等情況,這種研究方法稱為轉換法。
⑹ 初三物理實驗整理
探究設計題》專題 一. 本周教學內容: 《探究設計題》專題 1. 小明學習了「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後,小明想,還有什麼因素也能影響摩擦力的大小呢? 請你和小明一起提出一個物理探究課題,並完成下面的探究報告: 探究課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或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 (1)主要器材和裝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步驟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象或數據記錄表格的設計: 分析與論證: 如果得出的結論與你的猜想一致,則在你剛才設計的實驗步驟中,所看到的現象 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估: 你認為你在這次設計中,影響實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究課題: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積的關系 猜想或假設:接觸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大。 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 (1)主要器材和裝置:長方體的木塊、木板、彈簧測力計 (2)實驗步驟設計: ①將長方體木塊平放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它勻速直線運動,記下示數F1,②將木塊側放在木板上,豎放在木板上重做上述實驗:分別記下示數F2、F3。 實驗現象或數據記錄表格的設計: 分析與論證: 如果得出的結論與你的猜想一致,則在你剛才設計的實驗步驟中,所看到的現象 應該是:F1>F2>F3。 評估: 你認為你在這次設計中,影響實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能否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 2. 小明取出兩塊冰放在一旁准備做熔化實驗,在准備好器材後,發現其中的一塊開始化了,另一塊沒有任何變化。他用手沾了一點化成的水,嘗了嘗竟然是鹹的。請你根據這個現象提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並完成探究報告。 探究課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與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 主要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裝置或說明: 實驗步驟設計: 進行實驗:實驗表格設計 分析論證:假如實驗所獲得的結論與你的猜想一致,則在剛才的實驗中應當看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估: (1)在本次實驗設計中你應用了哪些物理學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認為在本次實驗中,能夠影響實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這一探究課題之外,你認為還有什麼可探究的內容?請你寫出任意一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究課題:冰熔化的快慢與上面撒鹽多少的關系 猜想與假設:撒鹽越多,熔化越快 設計實驗: 主要器材:三塊質量相同的冰、鹽、小勺、停表 實驗裝置或說明: 實驗步驟設計: 將三塊冰分別標記1、2、3放在桌面上,分別撒上一、二、三勺鹽,用停表記下它們完全熔化所用時間t1、t2、t3。 進行實驗:實驗表格設計 實驗次數 1 2 3 撒鹽多少 熔化時間 分析論證:假如實驗所獲得的結論與你的猜想一致,則在剛才的實驗中應當看到的現象是t1>t2>t3。 評估: (1)在本次實驗設計中你應用了哪些物理學的研究方法?控制變數法。 (2)你認為在本次實驗中,能夠影響實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鹽撒得是否均勻等。 (3)除了這一探究課題之外,你認為還有什麼可探究的內容?請你寫出任意一條: 冰的熔點與撒鹽多少是否有關。 3. 小明從電視中看到:下大雪後人們在高速公路上撒上一層碳黑,他聯想到一些事情。請你針對上述情景,提出一個課題,並完成探究報告。 探究課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或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 (1)主要器材和裝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步驟設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象或數據記錄表格的設計: 分析與論證: 如果得出的結論與你的猜想一致,則在你剛才設計的實驗步驟中,所看到的現象 應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估: 你認為你在這次設計中,影響實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究課題:物體的吸熱能力與物體表面顏色有關系 猜想或假設:物體表面顏色越深,吸熱本領越強 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 (1)主要器材和裝置:三隻相同的燒瓶、水、三隻溫度計 (2)實驗步驟設計: 將三隻燒瓶分別塗上黑色、灰色、白色,裡面裝入相同的水,分別插入一根溫度計。將三隻燒瓶同時放在太陽底下,過一段時間,記錄各自的溫度t1、t2、t3。 實驗現象或數據記錄表格的設計: 分析與論證: 如果得出的結論與你的猜想一致,則在你剛才設計的實驗步驟中,所看到的現象 應該是:t1>t2>t3。 評估: 你認為你在這次設計中,影響實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顏料塗抹的厚度是否相同等。
⑺ 初中物理著名實驗有哪些
初二:杠桿平衡條件。
初三:托里拆利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阿基米德定理、伏安法測電阻、伏安法測功率。
⑻ 初中物理趣味小實驗
一、光現象
·神奇的分身術之一
實驗器材:一張撲克牌,一根針。
實驗過程:在撲克牌上用針扎兩個相距不超過3mm的針孔。然後把針放在撲克牌的背後約2.5cm的地方,用單眼透過雙孔觀察,你看到的不是一根針,而是兩根。若在兩孔的附近再扎第三個孔,當你透過這些孔觀察時,就能看到三根針。扎的孔越多,看到的針越多。觀察時,適當調整撲克牌(轉動或改變撲克牌距人眼的距離),這種現象更清晰。
解釋:由於光的直線傳播,針上的光在透過不同的小孔時,在人的視網膜上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物像,因而出現了神奇的分身術現象。
·神奇的分身術之二
實驗器材:透明玻璃杯,硬幣一枚,水。
實驗過程: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幣,再放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到某一個位置時,可以看到兩枚硬幣。
解釋:看到的兩枚硬幣均為虛像,其中一枚是硬幣通過水面折射而成的虛像,這枚硬幣虛像比實際的硬幣要高一些;另一枚則是通過杯子側面的水折射而成的像,此時的側面水柱相當一個凸透鏡,從而形成一個放大的虛像。我們未看到硬幣的「真身」,只看到硬幣的兩個「化身」。
·海市蜃樓
實驗器材:矩形玻璃容器一個,清水,酸性定影液(或食鹽水、食糖水等)。
實驗過程:在矩形玻璃容器中先放入密度較大的酸性定影液,約15cm深,然後用玻璃棒導流法輕輕加入清水,約4cm深。在容器的一側約12cm處放置一被照亮的物體,物高約5cm。從容器的另一側不同距離和不同角度傾斜向上觀看,可看到虛幻「蜃景」。
⑼ 初中物理用到轉換法的實驗有哪些
在實驗中,有很多物理量,由於其自身屬性的關系,難於用儀器、儀表直接測量,或 因條件所限,無法提高測量的准確度,就可以根據物理量之間的定量關系和各種效應把不 易測量的物理量轉化成可以(或易於)測量的物理量進行測量,之後再反求待測物理量的 量值,這種方法就叫轉換測量法(簡稱轉換法)。 由於物理量之間存在多種關系和效應,因此將會有多種不同的轉換法,這恰恰反映了 物理實驗中最具啟發性和開創性的一面。科學實驗不斷地向高精度、寬量程、快速測量、 遙感測量和自動化測量的方向發展,這一切均與轉換測量緊密相關。 轉換法一般可分為參量換測法和能量換測法兩大類。 1.參量換測法 利用物理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實現各參量之間的變換,以達到測量某一物理量的目的 。通常利用這種辦法將一些不能直接測量的或是不易測量的物理量轉換成其它若干可直接 測量或易測的物理量進行測量。例如金屬絲楊氏模量的測量,即可根據虎克定律轉換成應 力與應變數的測量。 2.能量換測法 利用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恆定律以及能量具體形式上的相互轉換規律進行轉換測量的方 法。能量換測法的關鍵是感測器(或敏感器件)——用於把一種形式的能量轉換成另一種 形式的能量的器件。把能夠實現接收由測量對象的物理狀態及其變化所發出的激勵(敏感 部分),並將此激勵轉化為適宜測量的信號(轉換部分)的能量轉換裝置稱為感測器。 由於電磁學測量方便,迅速,容易實現,所以最常見的換能法是將待測物理量的測量 轉換為電學量的測量(亦稱電測法)。下面著重介紹幾種典型的能量換測法。 (1)熱電換測——將熱學量通過熱電感測器轉換為電學量的測量。熱電感測器的種類很 多,它們雖然依據的物理效應各有不同,但都是利用了材料的溫度特性。如利用材料的溫 差電動勢,將溫度測量轉換成熱電偶的溫差電動勢的測量。 (2)壓電換測——這是一種壓力和電位間的變換,這種變換通常是利用材料的壓電效應 製造的器件來實現的。例如,將被極化的鈦酸鋇製成柱狀器件,其極化方向為柱子的軸向 。 器件在極化方向上受壓力而縮短時,柱子就會產生與極化方向相反的電場,據此,可 將壓力變化變換成為相應的電壓變化。話筒和揚聲器也是人們所熟悉的一種壓電換能器。 (3)光電換測——利用光電元件將光信號的測量轉換為電信號的測量。利用光電效應制 造的光電管、光電倍增管、光電池、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等光電器件都可以實現光電 轉換。光電感測器可分為光電導感測器、光電發射管、光電池等類型。 (4)磁電換測——利用電磁感應器件將磁學量的測量轉換成電學量的測量。用於磁電轉 換的元器件可分為半導體式和電磁感應式兩類。常用的霍爾元件、磁敏電阻等典型的磁敏 元件,可直接用於磁場的測量,也可以利用與磁學量的關系,將位置、速度、旋轉、壓力 等非電量信號轉換成電學量測量。
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一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等。
控制變數法是為了研究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用。舉例來說,s=vt 即位移=速度*時間,(如果你不能理解什麼是位移,可以暫且認為它就是距離好了)。這個公式可以用控制變數法來研究,就是說,知道「速度」、「位移」、「時間」,但為了研究出「位移=速度*時間」這個公式,我們要採用控制變數法。
研究的方法是這樣的, 我們讓一輛小車勻速行駛一段時間,然後看它的位移。為了研究位移跟「速度」、「時間」是什麼關系,我們先讓小車以不同的速度行駛相同的時間,比較兩種情況下行駛的位移。例如:先以3m/s的速度行駛5秒,記下位移15m;接著以9m/s的速度行駛5秒,記下位移45m,這樣,我們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時間里,速度翻了幾倍,位移也翻了幾倍,即位移和速度成正比。注意在這個例子中,我們故意讓小車兩次行駛的時間保持一致(都是5秒),從而就可以發現「位移和速度成正比」這個關系,因為是控制住「時間」這個變數,使其不變,來研究問題,所以這種方法叫「控制變數法」。同樣的,如果我們控制住「速度」這個變數,也同樣可以發現「位移和時間成正比」這個關系。(做法就是,讓小車以相同的速度行駛不同的時間,比較兩種情況下行駛的位移)。
⑽ 初中物理關於電與磁的實驗有哪些
主要有三個實驗:
1、是奧斯特實驗:電生磁,即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也就是電流的磁效應,應用是通電螺線管、電磁鐵(有鐵芯的螺線管),而電磁鐵的應用又有電磁起重機、電磁繼電器、揚聲器等。
2、是法拉第實驗:磁生電,又稱電磁感應現象,其應用是發電機、動圈式話筒(麥克風)、變壓器。
3、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運動,其應用是電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