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力量生物製品集團
『壹』 雲南西雙版納橡膠
您好,橡膠是我必需品,再怎麼差也是有個承受價格的,相對 看好吧。
『貳』 雲南力量生物製品集團的大事記
400年前,竹園——朋普壩子開始種植甘蔗,用土作坊土法製作紅糖。
1951年,公司第一家糖廠——國營竹園糖廠建立。
1965年,製糖一廠(彌勒糖廠)建立。
1983年,雲南目前唯一的碳酸法糖廠——製糖二廠(朋普糖廠)建立。
1995年11月,三廠合一,成立雲南省彌勒糖業有限責任公司。
1997年,公司生產的一級白砂糖產品質量進入全國第三名。1999/2000年榨季,企業在受到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一舉扭轉虧損3000餘萬元,走向盈利。
2000年8月,公司在行業中率先實行競爭上崗,引入競爭機制。
2001年5月,公司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
2001年11月,完成國有企業轉制為民營企業的股份制改造。
2002年3月,公司更名為「雲南力量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2002年6月,公司成為雲南省紅糖質量標准制訂單位。
2003年5月,力量生物子公司「雲南滇之花餐飲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2003年5月,公司通過百事可樂質量標准認證。
2003年9月30日,公司與德宏州人民政府簽署了《德宏州糖業整合框架協議》,同時與潞西市人民政
府簽署了《芒市糖廠、遮放糖廠收購協議》;與梁河縣人民政府簽署了《梁河糖廠、勐養糖廠租賃協議
》。
2003年11月,成立「雲南德宏力量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公司糖產品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的「綠色食品」認證。
2003年11月,公司董事長王俊平被評為「雲南省優秀企業家」。
2004年2月,組建「雲南力量生物製品(集團)有限公司」。
2004年5月14日,潞西市芒市糖廠、製糖二廠(遮放糖廠)移交簽字儀式舉行。
2004年6月1日,集團各中心在昆明成立。
2004年9月17日,集團榮獲「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
境外替代發展大事記
2004年以來,集團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走出去」和替代發展戰略號召,積極投身境外毒品替代工作。前後與寮國豐沙里、南塔、烏多姆賽、沙耶武里、萬象等省和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木姐市
等簽署了替代農業開發合同,遠期規劃甘蔗、木薯、橡膠種植基地共1500萬畝。
2004年12月29日,公司與寮國豐沙里省舉行甘蔗替代罌粟種植合作項目簽字儀式。
2005年8月,與寮國南塔省政府簽訂了《關於甘蔗、木薯種植和收購及加工項目協議書》。
2005年8月,與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政府簽署了《產業合作開發協議》。
2006年2月,與寮國沙耶武里省簽署勐豪、勐恩、勐金歡、勐洪、沙耶武里5縣橡膠開發協議。
2006年3月,取得在寮國萬象省萬榮、勐河、嘎西等5縣的橡膠開發投資許可證。
2006年5月25日,為配合緬甸禁毒的需要,力量集團先後斥資1000餘萬元為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無
償興建了30公里的友邦路和70餘米的力量橋竣工通車。2006年11月8日,預計投資2億多元人民幣,日榨甘蔗2500噸的緬甸色勒糖廠奠基開工,標志著公司
境外替代工作邁入新的里程。
『叄』 普洱墨江力量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普洱墨江力量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02月1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蔗糖產品、酒精產品的生產等。
法定代表人:王勇
成立時間:2007-02-15
注冊資本:34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3272310000047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新安鎮鄧控村
『肆』 廣西排名前6位的糖廠叫什麼名字
廣西:鳳糖
博慶
東糖
南華
農墾
東亞
雲南: 雲南英茂集團
雲南力量生物 這兩個比較好
『伍』 中國蔗糖市場調查報告
雲南是甘蔗主產地,由於乾旱導致大面積甘蔗旱死。今年蔗糖價格勢必大幅上揚。
伴隨西南這場60年未遇的旱災,多達53萬噸的白糖已經在雲南蒸發。隨著災情延續,這個數字還會進步增加
雲南紅河糖業截止到3月8日這天,甘蔗的入榨量為11萬噸,公司去年全年入榨量為25萬多噸。盡管離去年的目標還有一多半的差距,但他們已經決定在3月25日左右收榨了。而去年,一直到5月9日才正式收榨。該公司預計,今年的入榨量最多達13萬噸。恆盛糖業預計今年甘蔗入榨量為23萬噸左右,相比去年的43.5萬噸,減少了近50%。這種狀況也讓恆盛糖業做出了提前在3月底收榨的決定。事實上,早在2月末,雲南已陸續有糖廠開始收榨,最早收榨的是最先受旱的蔗區以及甘蔗種植面積減少的糖廠。在紅河州,已經有四條生產線先後收榨。來自紅河州糖業協會的消息稱,紅河州糖廠已經進入收榨密集期,預計3月末以前將全部收榨。
「甘蔗收不上來,全都乾死啦!」紅河糖業一位負責人無奈地表示。這不僅是中小糖廠所面臨的問題,對於一些在雲南各地均有工廠布局的大型糖廠而言,減產的痛苦仍然存在。另一家製糖企業雲南力量生物製品集團宣傳部負責人王虎認為,如果乾旱的情況一直繼續,還會影響到下一步的甘蔗種植,「再嚴重的可能就是糖廠關門了。所以現在下雨就是下錢啊!」紅河州正是此次雲南旱災中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根據雲南省糖協提供的數據顯示,雲南全省80%的地區受災,主要集中在紅河、玉溪、保山、臨滄、普洱等地。全省600萬蔗農,損失達12億元。而78家糖廠,開工75家,本榨季預計產糖170萬噸左右,與2008/2009年榨季產糖223.5萬噸相比,減產53萬噸,減幅23.76%。如此算來,這些糖廠的銷售收入將減少26億元左右。
「關鍵是,旱情還在繼續,最後的產量可能要到4月下旬才明確。」雲南糖協秘書長楊運生稱。他表示,3月初中國糖業協會對雲南產區進行了考察,該協會對極端乾旱天氣對雲南蔗糖產業的打擊「感到震驚」。該協會認為,若不採取得力扶持措施,雲南省糖產量恢復到200多萬噸的水平至少需要3~5年時間。
「對於民生和蔗糖產業的扶持,我們已提出三點建議,即推廣種植保險、增加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和推出政府補貼。」楊運生指出。
「旱上加霜」,是雲南今年的製糖行業最真實的寫照。
除了在去年入秋以來,雲南省大部分甘蔗種植地區遭遇了60年不遇的嚴重乾旱災害外,2009年12月下旬和2010年1月上旬,部分蔗區又遭遇了歷史罕見的霜凍災害。據楊運生介紹,目前全省受乾旱、霜凍災害影響的甘蔗面積354萬畝,其中:成災面積302萬畝,絕收面積52萬畝,雙災面積佔全省甘蔗種植面積近80%。
這些死在地里的甘蔗,也讓各大糖廠直接面臨到原料不足的問題。
位於保山市的昌寧恆盛糖業財務總監張麗萍告訴本報記者,為了收購足夠的原料,公司已經將甘蔗收購價由去年的每噸240元提高到了310元,每噸上漲了70元。但是,收效甚微。 作為全國前20強也是雲南省大型製糖企業之一的雲南力量生物製品集團,在雲南一共有13家糖廠。其中,有兩家位於紅河州彌勒縣的糖廠由於乾旱以及由此引發的哄搶原料等原因,兩家廠並成了一家。
此外,王虎告訴本報記者,公司有些地方的糖廠也面臨著開榨也吃不飽的情況。「比如說實際產能是2500噸的話,原料可能只有1600-1800噸。」因此,減產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過,企業更擔心的還有明年。前述紅河糖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甘蔗一般是一邊收割一邊種,但是因為乾旱,新的甘蔗完全種不進去。
『陸』 目前雲南有哪些製糖廠,是大型的製糖廠,而不是銷售白砂糖的廠。
耿馬糖廠、景真糖廠、康豐公司、景坎糖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