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實驗
1. 微生物實驗平板製作方法
(1)培養基的營養構成:各種培養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無機鹽。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
制備牛肉膏蛋白腖固體培養基的方法: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2)常用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法、紫外線照射、巴氏消毒法和化學葯劑消毒。
(3)常用滅菌方法:灼燒滅菌、乾熱滅菌和高壓蒸汽滅菌法。
培養基、培養皿、接種環、實驗操作者的雙手、空氣、牛奶所採用的滅菌和消毒方法依次:高壓蒸汽滅菌、乾熱滅菌、灼燒滅菌、化學消毒、紫外線滅菌、巴氏消毒法。
(4)平板培養基的制備:計算、稱量、融化、滅菌、倒平板。
(5)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法。
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養基的試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邊,用左手將試管塞或瓶塞輕輕地撥出,試管或瓶口保持對著火焰;然後用右手手掌邊緣或小指與無名指夾住管(瓶)塞(也可將試管塞或瓶塞放在左手邊緣或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夾住。如果試管內或三角瓶內的培養基一次用完,管塞或瓶塞則不必夾在手中)。左手拿培養皿並將皿蓋在火焰附近打開一縫,迅速例入培養基約15mL,加蓋後輕輕搖動培養皿,使培養基均勻分布在培養皿底部,然後平置於桌面上,待凝後即為平板。
平板劃線操作:
①挑取他含菌樣品:選用平整、圓滑的接種環,按無菌操作法挑取少量菌種。
②劃A區:將平板倒置於煤氣(酒精)燈旁,左手拿出皿底並盡量使平板垂直於桌面,有培養基一面向著煤氣燈(這時皿蓋朝上,仍留在煤氣燈旁),右手拿接種環先在A區劃3—4條連續的平行線(線條多少應依挑菌量的多少面定)。劃完A區後應立即燒掉環上的殘菌,以免因菌過多而影響後面各區的分離效果。在燒接種環時,左手持皿底並將其覆蓋在皿蓋上方(不要放入皿蓋內),以防止雜菌的污染。
2. 做微生物實驗的步驟
1、准備工作,培養基的配製及滅菌(121-126度滅30分鍾高壓蒸汽式滅菌版),玻璃器皿的滅權菌(170度滅2小時乾熱滅菌,也可用濕熱滅菌)若量大可加長滅菌時間。
3. 微生物實驗室規則有哪些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
一、實驗室管理制度
1.實驗室應制定儀器配備管理、使用制度,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並根據安全制度和環境條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員應嚴格掌握,認真執行。
2.進入實驗室必須穿工作服,進入無菌室換無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實驗室人員不得進入實驗室,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
3.實驗室內物品擺放整齊,試劑定期檢查並有明晰標簽,儀器定期檢查、保養、檢修, 嚴禁在冰箱內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種器材應建立請領消耗記錄,貴重儀器有使用記錄,破損遺失應填寫報告;葯品、器材、菌種不經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轉讓,更不得私自拿出。
5.禁止在實驗室內吸煙、進餐、會客、喧嘩,實驗室內不得帶入私人物品,離開實驗室前認真檢查水電,對於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蝕的物品和廢棄物品應按有關要求執行。
6.負責人嚴格執行本制度,出現問題立即報告,造成病原擴散等責任事故者,應視情節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二、實驗室安全制度
1.進入實驗室工作衣、帽、鞋必須穿戴整齊。
2.在進行高壓、乾燥、消毒等工作時,工作人員不得擅自離現場,認真觀察溫度、時間,蒸餾易揮發、易燃液體時,不準直接加熱,應置水浴鍋上進行,試驗過程中如產生毒氣時應在避毒櫃內操作。
3.嚴禁用口直接吸取葯品和菌液,按無菌操作進行,如發生菌液、病原體濺出容器外時,應立即用有效消毒劑進行徹底消毒,安全處理後方可離開現場。
4.工作完畢,兩手用清水肥皂洗凈,必要時可用新潔爾滅、過氧乙酸泡手,然後用水沖洗,工作服應經常清洗,保持整潔,必要時高壓消毒。
5.實驗完畢,即時清理現場和實驗用具,對染菌帶毒物品,進行消毒滅菌處理。6.每日下班,尤其節假日前後認真檢查水、電和正在使用的儀器設備,關好門窗,方可離去。
三、實驗室衛生管理制度
1.實驗室內要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每天上下班應進行清掃整理,桌櫃等表面應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保持無塵,杜絕污染。
2.實驗室應井然有序,不得存放實驗室外及個人物品、儀器等,實驗室用品要擺放合理,並有固定位置。
3.隨時保持實驗室衛生,不得亂扔紙屑等雜物,測試用過的廢棄物要倒在固定的箱筒內,並及時處理。
4.實驗室應具有優良的採光條件和照明設備。
5.實驗室工作檯面應保持水平和無滲漏,牆壁和地面應當光滑和容易清洗。
6.實驗室布局要合理,一般實驗室應有準備間和無菌室,無菌室應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如安裝空調設備及過濾設備,無菌室內空氣測試應基本達到無菌。
7.嚴禁利用實驗室作會議室及其他文娛活動和學習場所。
4. 微生物實驗的無菌操作有何意義
微生物實驗的無菌操作能夠防止微生物進入人體組織或其它無菌范圍生長和繁殖影響實驗的進行。無菌操作是各種生物實驗和生產實踐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操作。無菌操作的要求是:操作前將操作空間中的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殺滅;操作過程中保證操作空間與外界隔離,避免微生物的侵入。
(4)微生物實驗擴展閱讀:
無菌操作原則:
1、環境要清潔,進行無菌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防止塵埃飛揚。治療室應每天用紫外線消毒一次。
2、在執行無菌操作時,必須明確物品的無菌區和非無菌區。
3、執行無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並將手擦乾,注意空氣和環境清潔。
4、夾取無菌物品,必須使用無菌持物鉗。 進行無菌操作時,凡未經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觸無菌物品或超過無菌區取物。
5、無菌物品必須保存在無菌包或滅菌容器內,不可暴露在空氣中過久。無菌物與非無菌物應分別放置。無菌包一經打開即不能視為絕對無菌,應盡早使用。凡已取出的無菌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無菌容器內。
6、無菌包應按消毒日期順序放置在固定的櫃櫥內,並保持清潔乾燥,與非滅菌包分開放置,並經常檢查無菌包或容器是否過期,其中用物是否適量。
7、無菌鹽水及酒精、新潔爾滅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內敷料如干棉球、紗布塊等,不可裝得過滿,以免取用時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5. 微生物實驗室如何做環境監測
這個還得看你的微生物實驗室的用途。
假如是做微生物限度檢測的微生物實驗室,應該是按潔凈度級別來要求的,主要需要監測沉降菌和懸浮粒子兩個指標。沉降菌用平板,懸浮粒子有專門的檢測儀。
如果是發酵企業的微生物實驗室,則還需要監測空氣中的微生物種類,甚至還要看有沒有噬菌體。
6. 做微生物實驗的步驟
操作步驟
1.塗片將培養14—16小時的枯草芽孢桿菌和培養24小時的大腸桿菌分別作塗片(注意塗片切不可過於濃厚),乾燥、固定。固定時通過火焰1—2次即可,不可過熱,以載玻片不燙手為宜。
2.染色
(1)初染
加草酸銨結晶紫一滴,約一分鍾,水洗。
(2)媒染
滴加碘液沖去殘水,並覆蓋約一分鍾,水洗。
(3)脫色
將載玻片上面的水甩凈,並襯以白背景,用95%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剛剛不出現紫色時為止,約20—30秒鍾,立即用水沖凈酒精。
(4)復染
用番紅液染1—2分鍾,水洗。
(5)鏡檢
乾燥後,置油鏡觀察。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革蘭氏陽性菌呈紫色。以分散開的細菌的革蘭氏染色反應為准,過於密集的細菌,常常呈假陽性。
(6)同法在一載玻片上以大腸桿菌與枯草芽孢桿菌混合製片,作革蘭氏染色對比。
革蘭氏染色的關鍵在於嚴格掌握酒精脫色程度,如脫色過度,則陽性菌可被誤染為陰性菌;而脫色不夠時,陰性菌可被誤染為陽性菌。此外,菌齡也影響染色結果,如陽性菌培養時間過長,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陰性反應。
7. 微生物實驗室有幾部分組成
微生物實驗室組成一般包括:准備室、微生物培養室、器械消毒及清洗室、純水室、檢測室、菌種室、儲藏室等。微生物實驗根據工作領域(食品、葯品、醫療等)和性質(教學、生產、研究、檢測等)的不同,實驗室組成和規模有很大差別。
二、微生物實驗室平面布局
微生物實驗室應設置成獨立的區域,與其他實驗室分開,門口設有門禁,非相關人員不得進入,各室根據工作內容合理布局,既方便工作又不互相影響。入口處設置集中式更間,培養室根據培養條件和種類不同可設置多間(如黴菌培養室、細菌培養室、固體培養室、液體培養室等)。
(1)潔凈實驗室:自成一區,安排在實驗室的靠邊角落處,用密封門限制人員的進出,把有潔凈要求的房間設置在人員干擾較少的地方,把輔助房間設置在外部。考慮微生物實驗操作流程,方便人流與物流的份額里。為控制人員的出入(人流),只設有一個密封門進入微生物實驗室主潔凈區,操作人員進入走廊然後進入准備間,並從准備間分別經過一更、二更、緩沖進入操作區。物流則由傳遞窗實現。排風口裝有高效過濾器,送風口裝有高效過濾靜壓箱,室內送排風曹勇上送下排方式,室內排風單側布置,不得有障礙。余壓閥自動調節室內壓力,保持正壓潔凈狀態。
(2)洗滌室:洗滌室房間的尺寸根據日常工作量決定,一般不小於一個單間,洗滌室的位置靠近培養室,給排水設施完善,洗滌檯面須耐熱耐酸,室內配器皿櫃,滴水架,乾燥架,邊台等,地面應有良好的排水坡度和地漏。
(3)准備室:設實驗台、試劑櫃等要絕緣、耐熱、實驗台要耐水耐腐蝕:設置上下水裝置,涉及粉末,篩分等操作,需配置相應的設備。局部排風,設排風櫃。
(4)培養室:主要配置各種培養箱、搖床,要求溫度較恆定,有足夠的 電力供應。
三、實驗室設計與裝修
(1)必須為實驗室安全運行、清潔和維護提供足夠的空間。
(2)實驗室牆壁、天花板和地板應當光滑、易清潔、防滲漏並耐化學品和消毒劑的腐蝕。地板應當防滑。
(3)實驗檯面應是防水的,並可耐消毒劑、酸、鹼、有機溶劑和中等熱度的作用。
(4)應保證實驗室內所有活動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閃光。
(5)實驗室器具應當堅固耐用,在實驗台、櫃和其他設備之間及其下面要保證有足夠的空間以便進行清潔。
(6)應當有足夠的儲存空間來擺放隨時使用的物品,在實驗室的工作區外還應當提供另外的可長期使用的儲存間。
(7)應當為安全操作以及儲存鎔劑、壓縮氣體和液化氣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設施。
(8)實驗室的門應有可視窗,並達到適當的防火等級,最好能自動關閉
(9)安全系統應當包括消防、應急供電、應急淋浴以及洗眼設施。
(10)有可靠和充足的電力供應和應急照明,以保證人員安全離開實驗室。
(11)設備的設計、建造與安裝應便於操作、易於維護、清潔、清除污染和進行質量檢驗。應盡量避免使用玻璃以及其他易碎的物品。
8. 微生物實驗中,什麼是唯一碳源試驗請舉些例子,或給些參考文獻。謝謝
碳源是微生物生長一類營養物,是含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源有糖類、油脂、有機酸及有機酸酯和小分子醇等,如葡萄糖、甘油等都可以作為碳源,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禒琺操貉鬲股叉癱常凱源。碳源在製作微生物培養基或細胞培養基時有重要的作用,為微生物或細胞的正常生長,分裂提供物質基礎。
9. 微生物實驗影響
微生物實驗影響
1.樣品的接收和預處理。樣品送達實驗室時,應檢查樣品標記是否與樣品相符,樣品包裝狀況是否正常。送檢的樣品,一般需保持在0~4℃的環境中,食品微生物學實驗室在收到樣品後,必須及時進行檢驗,以防止病原菌死亡或細菌數量增加。
2.儀器設備。微生物實驗室的主要儀器及設備包括:無菌室、顯微鏡、菌落計數器、高壓滅菌器、乾熱滅菌器、離心機、蒸餾設備、培養箱、厭氧箱、水浴箱、冰箱、超凈工作台、酶標儀、洗板機、PCR儀、電泳儀、凝膠成像系統等。要求所有的儀器和設備均應按照生產廠家提供的方法和有關規定正確使用,操作人員應了解儀器工作原理並遵守操作規則。
3.檢驗培養基和試劑。⑴培養基必須由專業廠家生產,產品質量必須符合有關的質量標准,保存也應符合要求,防止潮解、結塊等,使用時盡量縮短開蓋時間,放在低溫乾燥的環境中保存。對於易受潮的品種啟用後宜放入乾燥器中保存。培養基的配製應嚴格按照國標規定的方法進行操作並做好原始記錄。⑵檢驗試劑及葯品須在分析純級以上。在利用葯品、試劑配製標准溶液、染色液、緩沖液及其他試劑時應注意:按要求選取溶劑,用帶塞的試劑瓶盛裝,易分解的試劑宜用棕色瓶,揮發性的試劑瓶口應予密封。實驗室內保存的試劑應定期進行清點,陳舊或損壞的試劑及時棄去,注意保存試劑的使用有效期以及最佳保存方式。
4.檢驗人員檢驗。人員應執行上崗前培訓,並主動學習新技術,掌握國家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方法、標准及相關法律法規。
10. 微生物實驗考試重點
注意比較有特點的細菌,可以根據同一菌屬里細菌比較記憶
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