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香港以前的歷史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5-05-10 05:47:11

A. 香港以前被哪個國家管轄

英國

香港,顧名思意,就是芳香的海港。關於這一美麗名稱的由來,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但一般認為最可靠的說法,則是這里過去曾是運香、販香的港口,故而得名香港。在明朝時,香港及廣東東莞、寶安、深圳一帶盛產莞香,此香香味奇特,頗受人們的喜愛,故而遠銷江浙,飲譽全國。由於當時販香商人們一般都是在港島北岸石排灣港將莞香船運往廣州或江浙等省,所以人們將這個港口稱為香港,意為販香運香之港,將港口旁邊的村莊,稱為香港村。1841年英國侵略軍在港島南部赤柱登陸後,由一名叫陳群的當地居民帶路向北走,經過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用當地土話答稱"香港",英軍即以陳群的地方口音HongKong記之,並用以稱呼全島。在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中,香港作為全島的名稱被正式確定下來。1856年簽訂《中英北京條約》和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之後,香港又進而成為整個地區的稱謂。
香港的歷史沿革
早在遠古時代,香港地區就已經有人居住,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中原後,又派兵平定了越族聚居的嶺南地區,將之納入秦朝的版圖,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並從中原遷移了50萬商人和罪犯到這一地區進行守衛和開發。自秦始皇開始,香港地區就一直在中國中央政府的管轄之內,直到英國侵佔香港以前,從未間斷過。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因為嶺南太遠,鞭長莫及,對趙佗採取了安撫政策,封為南越王。劉邦死後,趙佗又鬧獨立,朝廷多次征伐無功,只好再派人去賞賜慰勉,趙佗才除去帝號,臣服於漢室。漢朝在這里設置了南海、合浦、交趾等九個郡。香港地區劃歸南海郡博羅縣管轄。此後,一直沿續到西晉時期。
東晉成帝咸和六年,將南海郡東部劃出,另設了一個東莞郡,下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個縣。寶安縣的轄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區和深圳市、東莞市,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頭城。
隋朝又廢東莞郡,將轄地並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改為隸屬南海郡,香港則仍歸寶安縣管理。
唐肅宗至德二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又歸東莞縣管轄。明神宗萬曆元年,廣東巡海道副使劉穩,奏准朝廷,將東莞縣濱海地區劃出另設一縣,名為新安縣。自此,香港地區改屬新安縣管轄。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咸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

B. 澳門和香港的歷史資料

澳門,古稱「蠔鏡」,包括澳門半島和凼仔、路環兩個離島,總面積為23·5平方公里,位於珠江口西南。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為1076平方公里,位於珠江出海口東側,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以下是關於澳門和香港的歷史資料。
1. 澳門和香港的歷史沿革
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並於1841年1月26日宣布佔領香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國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24日迫使清政府締結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領土給英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英國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大片土地及其附近230多個島嶼,租期為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葡萄牙商人謊稱商船通風暴,借澳門曝曬"水漬貢叢敬物"並賄賂明朝官員,得以入據澳門。但直至鴉片戰爭前的近300年間,中國明清政府仍然對澳門擁有並行使主權,依法實行管理,收取賦稅。
2. 澳門和香港的經濟
澳門是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主要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特區政府加強與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等地經貿交流與合作,發揮澳門與歐盟、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與葡語國家傳統聯系的優勢,擔當內地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的橋梁。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簽訂《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同時首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及「國際華商經貿會議」在澳門舉行,突顯了澳門連接珠江三角洲、葡語國家和世界華商之間的平台作用。
3. 香港的經濟
香港經歷了兩次經濟轉型。1950年以前,香港經濟以轉口貿易為主。從50年代起,香港開始工業化,到1970年,工業出口占總出口的81%,標志著香港已從單純的轉口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了第一次轉型。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金融、房地產、貿易、旅遊業迅速發展,特別是從80年代始,內地因素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製造業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各類服務業得到全面高速發展,實現了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第二次經濟轉型。
4. 澳門和香港的歷史文化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名為濠鏡或濠鏡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澳門的別名有濠江、海鏡、鏡海等。
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C. 有關香港,澳門,台灣的歷史資料

香港:

1、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有部分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 。

2、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了英國。

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4、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完全的管轄權。香港保持著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除了外交和國防外,在所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權。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5、現在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和技術中心。它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首先,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並且在GaWC的世界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三。

澳門:

1、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2、澳門自被葡萄牙侵佔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

3、直到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經過一百多年的東西方文化碰撞,澳門已成為一個擁有大量歷史文化遺產的獨特城市。歷史名城澳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4、現如今成為一個國際自由港和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場之一。它實現了資本主義制度。

台灣:

1、史前時期:台灣同大陸的淵源深厚而久遠。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約幾百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部分陸地下沉,海水進入,形成台灣海峽,台灣島才與大陸分離。

2、荷西時期: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抵抗。 1652年,郭懷義領導了最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雖然它最終遭到鎮壓,但它表明荷蘭殖民統治已陷入危機。九年後,他們與民族英雄鄭成功合作驅逐荷蘭人並重獲台灣。

3、明鄭時期:鄭成功是鄭志龍的兒子。他於1624年出生於長崎縣賓喬市。 早年,他以廈門為基地對抗清朝,並被南明永曆皇帝封為延平王。在對南京的襲擊受挫後,他回到廈門修船,並試圖驅逐入侵台灣並收回土地的荷蘭人。

4、清朝時期:明朝末期,鄭政府處於與清政府軍事對峙的狀態,逐漸演變為分裂政權。 1683年7,清政府派遣福建海軍的海軍上將。從銅山到蕪湖和台灣。清軍對蕪湖衛軍進行了攻擊,鄭軍被擊敗。鄭克楨領導公眾到清政府。到目前為止,台灣一直處於清政府的直接統治之下。

5、戰後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國際協定重新肯定了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恢復了台灣省的行政機關。 1949年,國民黨當局返回台灣。 1954年,美國和台灣當局簽署了「中美聯合防禦條約」,使與祖國分離。

熱點內容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
化學鈣符合 發布:2025-05-10 05:29:00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