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答案
⑴ 八年級上冊物理試卷(帶答案)
1.物理學中,把 叫做壓強。在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是 。
2.縫衣針的針尖做的很尖是為了 ;拎很重的包時,往往用一塊手巾(或手帕)墊在拎包帶下,這又是為了 。
3.如圖所示的大魚和小魚的爭論中, 魚的說法正確,這是因為浮力的大小與 有關。
4.潛水艇的潛水和上浮是靠 來實現的。而氣球的升空或下降,是靠 來實現的。
5.最大排水量為5000t的輪船,滿載時在長江中航行,船受到的浮力為 N。船從長江駛入東海後,船受到的浮力將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6.正方體的鋁塊和鐵塊的體積相等,放在同一個水平桌面上,鋁塊和鐵塊對桌面的壓力之比F鋁:F鐵= ,壓強之比p鋁:p鐵= 。(ρ鋁=2.7×103kg/m3 ρ鐵=7.9×103kg/m3)
7.1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為 Pa,某人血壓的舒張壓相當於90mm高的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為 Pa。(ρ水銀=13.6×103kg/m3)
8.酒桶內裝1m深的酒,在距容器底0.8m處,酒產生的壓強為 Pa,方向是 。(ρ酒=0.9×103kg/m3)
9.如圖所示,平底試管的底面積為4×10-4m2,試管浸入水中的深度是5cm,則管底受到水的壓強是 Pa,試管及內裝的沙子共重 N。
10.如圖所示的水桶中,存水10N,水深8cm,水桶的底面積是100cm2,則桶底所受水的壓強為 Pa,桶底所受水的壓力為 N。
11.小明在家中做實驗,將一玩具分別放入水、鹽水中,如圖所示,則玩具所受浮力的關系是F甲____F乙(填>、=或<),______容器中裝得是鹽水。
12.體積是1cm3的小鐵球,把它放入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N,把它放入水銀里,當它靜止不動時,受到的浮力為 N。(ρ鐵=7.9×103kg/m3, ρ水銀=13.6×103kg/m3)
13.如圖所示,A、B、C是三個不同材料製成的體積相同的實心球,它們分別靜止於液體中的不同位置上,則 球所受浮力最大, 球的密度最小。
14.如圖,一倒按在水中的薄壁試管靜止於圖中位置,試管橫截面積為s,長為L,試管中液面到杯中液面距離為a,試管底到杯中液面的距離為b,試管中空氣的體積為 ,試管重為 。
二. 選擇題(每題2分,共32分)
1.下列現象中,不能說明大氣壓存在的是( )
A.注射器從葯液瓶中吸入葯液 B.注射器將葯液注入人體
C.用活塞式抽水機從井中抽水 D.通過吸管將飲料吸入人嘴
2.當你在不太厚的冰面上站立時,發現冰將要破裂,應該採取的適當措施是( )
A.站立不動 B.迅速跑開
C.腳尖著地躡足走開 D.輕輕躺下呼救
3.一個中學生在水中游泳時受到的浮力最接近於( )
A.5N B.50N
C.500N D.5000N
4.高山上煮飯不易煮熟,這是由於( )
A.高山缺氧,火焰溫度不夠高 B.高山上氣壓高,水的沸點降低
C.高山上氣壓低,水的沸點降低 D.高山上氣壓低,水的沸點升高
5.密度均勻的物塊懸浮在液體中,若將此物塊截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後,仍放入原來液體中,等穩定下來後出現的現象是( )
A.大物塊沉入水底,小物塊浮在液面上
B.小物塊沉入水底,大物塊浮在液面上
C.兩物塊均漂浮在液面上
D.以上說法都不對
6.已知實心銅球、鐵球和鋁球(ρ銅>ρ鐵>ρ鋁)在空氣中稱時,彈簧測力計讀數相等,若將它們浸沒在水中稱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 )
A.相同 B.掛銅球的讀數最小
C.掛鐵球的讀數最小 D .掛鋁球的讀數最小
7.如圖所示,用100N的水平力將9N的物體壓在豎直的牆上,物體和牆壁的接觸面積為100cm2,則物體對牆壁的壓強為( )
A.900Pa B.1×104Pa
C.9.8×105Pa D.1.09×104Pa
8.三隻相同的杯子杯子里盛有水銀,且乙、丙杯水銀面上分別浮著鐵球、木球,三個杯內的水銀面高度相同,如圖所示,則( )
A.甲杯底受到的壓強最大
B.乙杯底受到的壓強最大
C.丙杯底受到的壓強最大
D.甲、乙`丙三杯底受到的壓強一樣大
9.如圖所示,將密度計分別放入甲、乙、丙三種液體中,液面分別在A、B、C三處,則三種液體的密度的大小關系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ρ丙>ρ甲>ρ乙 D.ρ乙>ρ甲>ρ丙
10.把一木塊放入盛滿酒精的杯中,木塊浮在液面上,此時杯中溢出酒精10g,若將此木塊放入盛滿水的杯中,從水中溢出水的質量為( )
A.大於10g B.等於10g
C.小於10g D.無法確定
11.甲、乙兩實心球放於同一種液體中,鬆手後,甲球下沉,乙球上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球受的重力大於乙球受的重力
B.乙球的體積大於甲球的體積
C.甲球的密度大於乙球的密度
D.乙球受的浮力大於甲球受的浮力
12.質量為120g的物體放進盛滿水的容器中時,溢出了120g的水,則此物體( )
A.一定浮在水面上 B.可能懸浮在水中
C.可能沉在容器底部 D.可能加速下沉
13.三個容器底面積相等,形狀如圖所示,倒入質量相等的同種液體,三容器底面所受壓強(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樣大
14.如圖所示,三個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相等,由此可知,三種液體的密度大小為( )
A.ρa>ρb>ρc B.ρa>ρc>ρb
C.ρb>ρc>ρa D.ρc>ρb>ρa
15.某物體漂浮在水面上時,露出水面的體積為其總體積的1/5,則該物體的密度為( )
A.0.2×103kg/m3 B.1×103kg/m3
C.0.8×103kg/m3 D.1.25×103kg/m3
16. 如圖所示,一冰塊漂浮在盛水的容器中,則在冰塊熔化過程中,水面的變化將( )
A.升高
B.降低
C.保持不變
D.先降低,後升高
三. 實驗題(14分)
1.(5分)著名物理學家 用實驗首先測出了大氣壓的值。如果實驗時玻璃管中水銀柱高760mm,這時大氣壓強為 Pa。實驗中,當玻璃管傾斜時管內水銀柱的長度將 ,水銀柱的高度將 (選填「變大」、「變小」、「不變」)。如果換用水來做這個實驗,管中水柱的高度約為 m。
2.(6分)把從圖中觀察到的測力計和量筒的示數記錄在下面表格中:
物重(N) 物體在水中測力計的示數(N) 物體受到的浮力(N) 物體排開水的體積(m3) 物體排開的水重(N)
從實驗得出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分)若給你一隻彈簧秤、一杯水、細線和一個金屬塊,你能完成下列四種實驗中的哪幾種?( )
① 測金屬塊的質量。 ② 測金屬塊浸沒在水中的浮力
③ 金屬塊的體積 ④ 測金屬塊的密度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四. 計算題(18分)
1、底面積為80cm2的筒形(即圓柱形)容器內盛有某種液體,已知距液面30cm深處的壓強是2940Pa,求:
(1)該液體的密度;
(2)若將體積為400cm2的實心鐵球放入液體中(無液體溢出),則容器底上受到液體的壓強增大了多少?
2、氣球的容積是1500m3,裡面充滿氦氣,此時球和吊籃的質量共為200kg。標准狀態下,氦氣的密度為0.18kg/m3,空氣的密度為1.29kg/m3。
(1) 氣球受到空氣的浮力為多少?
(2) 該氣球最多能帶多重的物體勻速上升?
3.一個空心銅球,質量為0.5kg,體積為0.6dm3,問:
(1)將球浸沒在密度為0.8g/cm3的酒精中,球是上浮還是下沉?
(2)將球放入水中,球靜止後所受浮力有多大?
五. 應用題(8分)
1.熱水瓶塞的截面積為10cm2,用完水後塞緊瓶塞,瓶內氣體冷卻,使瓶內壓強降到0.7atm,瓶內外壓強差為 Pa,此時要約用 N的力才能拔開瓶塞。
2.如圖所示是乳牛自動喂水器的裝置原理圖。請你觀察,該裝置在設計中應用到的物理原理或規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個知識點)。
3.如圖,體積為1.0×10-3m3正方體木塊,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請根據所學過的知識計算出與木塊相關的四個物理量。(g取10N/kg)
(1) 例:底面積s=1.0×10-2m2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 考 答 案
一、填充題(每空1分,共28分)
1、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Pa 2、增大壓強 減小壓強
3、大 V排 4、改變自身重力大小 改變自身體積
5、5×107 不變 6、27:79 27:79
7、136 1.2×104 8、1.76×103 向各個方向
9、490 0.196 10、784 7.84
11、二 乙 12、10-2 (9.8×10-3) 7.910-2 (7.74×10-2)
13、C A 14、(a-b)s ρ水g(a-b)s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3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C C D D B D B B C B C C C C
三、實驗題(14分)
1、(5分)托里拆利 1.013×105 變大 不變 10
2、(6分)
物重(N) 物體在水中測力計的示數(N) 物體受到的浮力(N) 物體排開水的體積(m3) 物體排開的水重(N)
1.96 0.98 0.98 10-4 0.98
從實驗得出得結論是:F浮=G排
3、(3分)D
四、計算題(18分)
1、(1)1×103kg/m3
(2)490Pa
2、(1)1.896×104N
(2)1.435×104N
3、(1)下沉 (2)4.9N
五、應用題(8分)
1、3.039×104 30.39
2、浮力 連通器
3、(1)例:底面積s=1.0×10-2m2
(2)V排=6×104 m3
(3)F浮=6W
(4)G=6N
(5)p=600Pa
⑵ 八年級物理答案(練習冊)
第五套人民幣硬幣分蘭花一角、荷花五角、菊花一元.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 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
⑶ 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同步答案是什麼
八年級上冊物理人教版同步答案
如何學好初中物理:
1.見物思理,多觀察,多思考,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講的是「萬物之理」,在我們身邊到處都蘊含著豐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識。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好奇之心,注意觀察各種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多抬頭看看天空,你就會發現物理中的「力、熱、電、光、原」知識在生活當中處處都有。一旦養成用物理知識解決身邊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的習慣,你就會發現原來物理這么有魅力,這么有趣。!
2.學會從「定義」去尋找錯因。打好基礎。
對於基本公式,規律,概念要特別重視。「死記知識永遠學不好物理!」最聰明的學生都會從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尋找錯誤的根源,並且能夠做到從一個錯題能復習一大片知識——這是一個學生學習物理是否開竅的最重要的標志!
3.把「陌生」變成「透徹」!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勢能」「電勢」「電勢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納它,再通過聽老師講解、對比、應用理解它。要有一種「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研究精神。這樣時間長了,應用多了,陌生的就變成了透徹的了。
4.把「錯題」變成「熟題」!
建立錯題本,在建立錯題本時,不要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尤其注意建立錯題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創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結在裡面,力求做到賞心悅目,讓人看了贊不絕口,自己看了會贊美自己的傑作。並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縮小一次錯題的范圍,最後錯題越來越少,直至所有的「錯題」變成「熟題」!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會觸類旁通,永不忘卻。
5.不管學那一部分內容都要抓住重點,抓住主幹,這是最聰明的做法。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於抓住了命脈。而每一本書、每一單元、每一節課、每個練習都有關鍵考察點和關鍵的解決方法。這些就是物理中的「命脈」所在。比如「所有平拋運動和類平拋運動的問題只要抓住兩個矢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的解決」;「所有的圓周運動的關鍵在於尋找向心力的來源」;「所有萬有引力問題的解決方法主要是兩大思路」;「恆定電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識都可以歸結為一個U-I圖像」;「所有力學實驗的基礎是紙帶問題」;「紙帶問題的關鍵點只有兩點:求加速度和求某一點的速度」;「電學實驗的關鍵在於兩大問題:電路選擇(分壓式和限流式)、器材選擇」等等。
6.養成「良好的思維定勢」,克服「不好的思維定勢」。
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有不好的思維定勢影響我們。這些是我們要力求克服的。而養成良好的思維定勢則更為重要!良好的思維定勢就是說:看到什麼就要想到什麼!比如看到「慣性」就想到「質量」;看到「合速度」就想到「實際速度」;看到「摩擦力」就先分析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看到「合外力」就想到「加速度」;看到「能量變化」就想到各種對應的「功能關系」等等。
7.一定避免「想當然」。
得出任何結論必須要有根有據!根據必須是物理規律。
做物理題最忌諱的就是「想當然」、「我以為應該這樣…」「我覺得應該怎樣…」「我想是這樣的…」「就應該是這樣…」。要記住:越是這種想當然的東西越是物理中最容易出錯的東西。偉大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很多領域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但在物理問題中卻經常犯一些經驗性、想當然的錯誤,比如:他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等等。而伽利略則開創了實驗與理論結合來推導解答出物理問題的先河。從而推翻了亞氏的經驗主義、想當然的錯誤。所以在平時學習物理時得出每一個物理結論要力求做到「有根有據」!要能夠從物理公式、定理、定律來推導出你的結論。
8.遇到熟題,容易題一定要加倍小心
特別注意,最容易做的題往往最容易出錯。
此類題目最容易讓同學們高興,如果你大意、輕視甚至藐視它,大難就要降臨到你的頭上了。或許出錯就在哪一個方向或者單位上。記住:越是容易題目越容易犯錯!就因為你的輕視。所以「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對解題非常適用。
9.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審題一定要慢,要仔細認真。特別注意把「關鍵詞」「關鍵字眼」都勾畫出來,這既可以增加審題的速度和准確度又可以避免審題出錯。審題時一定要與題給的圖像結合並且要在草紙上畫出大致過程或狀態;當具體的物理情景非常清晰,分析思路非常明確時,再在試卷上下筆。此時的慢審題,反而增加做題的速度和准確率。
10.每天晚上臨睡前回顧當天所學的知識
每個周末的晚上回顧章節知識。
這種過電影似的回顧會使所學知識的系統化並使得知識記憶的更加深刻。回顧的的時候從主幹知識到次干知識再到細節知識,回顧的越詳細越全面效果越好。當天晚上沒有想出來的知識第二天起床後盡快復習查看。這樣做有兩樣好處:既鞏固了知識,避免了遺忘;更重要的是又理順了知識關系,形成了知識系統和網路。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夯實鞏固並系統化物理知識的方法。
11.在大腦中多儲存實例
把基本知識規律與具體的物理情景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是學好物理的最好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解決一些概念性的問題時經常遇到。例如遇到曲線運動問題就想到兩個實例「勻速圓周運動」和「平拋運動」。
12.從規范入手,養成嚴謹、細致的習慣。
在物理學習中凡是因為不會做題造成的失分問題都不是大問題。但是凡是因為會做題卻造成的失分問題都不是小問題。比如有很多學生因為規范性差、粗心大意(審題、計算錯誤)造成的失分。而這些只要平時養成好習慣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嚴肅一些來說是否認真、是否細心乃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體現。
13.避免「個別錯誤」克服「共性錯誤」!
大部分學生犯錯誤都會有「共性的錯誤」和「個別的錯誤」。「個別的錯誤」必須得攻克,因為別人都會,而你不會,你就會被落得更遠。「共性的錯誤」是出題人本來就知道大多數人都會共有的缺點,從而設下陷阱故意讓你去鑽,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下筆之前、審題之時就識破其圈套。誰能提前做到這一點,誰就可以比別人先勝一籌。從而更能穩操勝券。
14.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復雜過程階段化
採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物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所以平時我們「遇到復雜問題要絞盡腦汁、盡可能想出多種解決方法,從中選用最簡單的方法去作答」。
有不少同學在平時學習中形成了匆匆審題,匆匆做題的習慣,結果導致在匆匆中「匆匆出錯」。這部分同學應該靜下心來,打開思路,擴展思維,多想辦法解決問題才能提高做題效率,從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5.在平時的每一次練習、做題、聽課、反思
整理時都要有長遠的打算,要有遠見卓識。
現在會的、懂的知識不代表以後就不會忘記。要把那些容易忘掉、容易混淆、容易出錯的題或者結論及時的歸納整理下來,把一些知識的死角整理到一塊。多抓聯系、多反思歸類、多對比,以備後用。
16.面對每一次考試都要有一種精神:
嚴謹細致的思維,百算無誤的精細,舍我其誰的自信!對待學習要有「做別人的榜樣」的自信!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成所有人的典範!
⑷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課本習題答案
第一章 聲現象 基礎知識
1.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2. 聲音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
3. 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4. 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來說,聲音在固體中最快,在液體中較快,在氣體中最慢;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
5. 聽到聲音過程:聲波—鼓膜振動—聽小骨振動—聽覺神經—大腦 骨傳道:聲波—頭骨——頜骨—聽覺神經—大腦
6. 雙耳效應:聲音到兩只耳朵的時間和強弱不同
通過雙耳效應可以辨別聲音的方向,產生立體感。
7. 音調指聲音的高低。(1)頻率:1秒內振動的次數,反映振動的快慢,物體振動的越快,頻率就越大。(2)音調的高低和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系: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也低。人的聽覺是20Hz---------20000 Hz
8. 響度指聲音的大小。(1)振幅是物體振動的幅度。(2)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還跟發聲體的距離有關,距離越遠,聲音就越分散,響度就越小。
9. 音色指聲音的特色。音色和發聲體的結構、材料有關。
10.音調、音色、響度是聲音的三要素。但是,音調高的聲音響度不一定大,反之,響度大的聲音音調不一定高。
11.四大污染:雜訊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物理角度來看,雜訊是發聲體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
11、分貝(dB):表示聲音的強弱。0 dB:人剛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30—40 dB:較為理想的安靜環境,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 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 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 dB 。
12.控制雜訊: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13.聲音可以傳遞信息,例如:B超,也可以傳遞能量,例如:清洗鍾表,除去結石。蝙蝠利用回聲來確定目標的方法叫做回聲定位,根據回聲定位原理,發明了聲吶。
14.原聲和回聲的時間間隔大於0.1秒(或者離障礙物距離為17m)才能產生回聲。
回聲測距離:2s=vt
第二章 光現象 基礎知識
1. 光源: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太陽是自然光源,電燈、燭焰是人造光源。月亮和所有的恆星不是光源。
2. 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能解釋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 光在水中的速度約是真空中的3/4
在玻璃中光速為真空中2/3
4.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規律。(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5.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還是平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線入射,反射光線向四面八方。
6.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發生折射時,同時一定也發生發射。折射現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7.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者其它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兩線分側,兩角不等(空氣中角大些)折射現象:鋼筆錯位、池水變淺、水中叉魚、海市蜃樓等
8.一束白光(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分解成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復合光。彩虹是太陽光被水滴色散而成。
9.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三原色:青、黃、品紅 透明物體的顏色有通過它的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10、紅外線位於紅光以外,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就越多,物體輻射紅外線同時也在吸收紅外線。紅外線作用:
①熱作用:加熱食物 熱譜圖診病 ②紅外遙感:地球勘測、尋找水源、監視森林火災等③遙控:電視機、空調等
11.紫外線位於紫光以外,太陽光是天然紫外線的重要來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避免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傷害。紫外線作用:①殺菌:醫院的紫外線燈②紫外線的熒光效應:驗鈔機、防偽③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對人體骨骼生長和健康有好處。
第三章 透鏡及其應用
1. 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邊緣厚中間薄的透鏡叫凹透鏡。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
2. 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焦點到光心距離叫做焦距。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
3.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 三條特殊光線:①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②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經折射後過焦點,對凹透鏡來說,它的焦點是虛焦點,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焦點的光線經折射後與主光軸平行。對凹透鏡來說是虛焦點,是入射光線的正向延長線過焦點。
5. 照相機的鏡頭是個凸透鏡,調焦環的作用是調節鏡頭到膠片的距離,拍近景時,鏡頭往前伸,
拍遠景時,鏡頭往後縮,光圈控制進入光的多少,快門控制暴光時間。
6.
u>2f 倒立 縮小 實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
f<u<2f 倒立 放大 實 投影儀
u=f 不 成 像
u<f 正立 放大 虛 放大鏡
一倍焦距分虛實,兩倍焦距分大小,實倒虛正來成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兒跟著物兒跑。
7.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光屏。明視距離為25cm。遠視眼能看清遠處的物體而看不清近處的物體,晶狀體太薄,成像在視網膜之後;近視眼能看清近處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晶狀體太厚,成像在視網膜只前。
8.近視眼應該帶凹透鏡,遠視眼應該帶凸透鏡。眼鏡的度數=100×焦度 焦度=1/f
9.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目鏡相當於放大鏡,物鏡相當於照相機鏡頭。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也是凸透鏡,目鏡相當於放大鏡,物鏡相當於投影儀鏡頭。
第四章 物態變化
1. 溫度是物體的冷熱程度。
2. 溫度計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使用前注意:①觀察它的量程②認清它的分度值,使用時注意: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放入被測液體,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放在液體中稍等一會兒,穩定後在讀數③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除了體溫計)被測液體並且時視線和溫度計液柱相平。
3. 物質從一種狀態到另一種狀態叫做物態變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熔化吸熱,凝固放熱。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4. 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做汽化,從氣態變成液態叫做液化。汽化吸熱,液化放熱。汽化分為蒸發和沸騰。蒸發現象:在任何溫度下,發生在液體表面,緩慢的汽化現象。影響蒸發的因素:①液體溫度的高低②液體的表面積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劇烈的汽化現象。
5. 液化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壓縮體積。
6. 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叫做升華,升華吸熱,從氣態變成固態叫做凝華,凝華放熱。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
1. 通過摩擦使物體帶電叫做摩擦起電,帶電物體能吸引輕小物體。自然界中只有正負兩種電荷。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荷,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 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單位:庫侖(c)元電荷是最小的電荷e=1.6×10—19 原子有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通常情況下原子核帶的正電荷和核外電子總共帶的負電荷數量相等,不顯電性,但是得到電子就顯負電,失去電子就顯正電。
3. 電荷(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正電荷定向移動方向規定為電流方向。電源是提供電能的裝置,用電器是消耗電能的裝置,開關控制電路的通和斷,導線連接電路作用。
4. 在電源外部:電流方向從電源正極到用電器再到負極 ,在電源內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負極流向正極。
5. 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用電器正常工作。開路:斷開的電路,電路中沒有電流,用電器不能工作。短路: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把導線接在電源兩端。
6. 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導體,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金屬靠自由電子導電,酸鹼鹽溶液靠正負離子導電。
7. 電流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單A) 1A=1000 m A 1m A=1000 u A
8. 電流表使用注意(兩要兩不要):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從「+」接線柱流進電流表,從「—」接線柱流處電流表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要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還應該注意:①使用電流表前,應該觀察電流表指針是否指零,若不指零,應先調零②用試觸法選擇量程,要從大量程的接線柱開始。
串聯電路的電流處處相等,並聯電路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個支路電流
⑸ 八年級上物理習題及答案
初二物理上學期期末測試題
(第一章——第七章)
(90分鍾)
一,填空題(每空1分25分)
1,完成下列單位換算:
3噸=_________千克=_____________=毫克; 2米/秒=_________千米/時;
7.8克/厘米3=__________千克/米3; 1米=_____________微米。
2,聲音是由發聲體的_______而產生的,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聲波的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
3,攝氏溫度是這樣規定的:把________________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_______________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4,在物質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華、凝華幾種狀態變化中,需要放熱的是____________。晶體由固態變成液態時需要________熱,但_______保持不變。
5,光線垂直射到平面鏡上,如使鏡面轉動150角,則反射光線轉過的角度是________。
6,將一發光點放在放大鏡的焦點上,則發光點發出的光經放大鏡後變成_______光。如果放大鏡的焦距是10厘米,被觀察物體到透鏡的距離_______10厘米時,通過透鏡可以看到物體正立、放大的虛像。
7,一塊1厘米厚的鐵板質量是3.16千克,它的面積是_______厘米2 (鐵的密度是 7.9×103 千克/米3)。 0.1米3的冰熔化成水後,水的質量是_____千克(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8,一個人向著對面的山崖喊了一聲,1.2秒後聽到回聲,當時的氣溫是150C,那麼人到山崖的距離是_____________。
9,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溫度計的_________應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_________或___________。
11,在調節天平平衡時,首先要使游碼對准橫梁標尺的零刻度線,然後調節____________,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________,這就表示橫梁平衡了。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坐在逆水行駛的船中的乘客,我們說他靜止是以下列哪個物體為參照物的?:( )
A,船艙; B,河水; C,迎面駛來的船; D,河岸上的樹。
2,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前5秒通過的路程是12米,後5秒通過的路程是18米,那麼它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是:( )
A, 6米/秒;
B, 5米/秒;
C, 4米/秒;
D,3米/秒。
3,對於燒開水時看到的「白氣」,正確的說法是: ( )
A,這是水沸騰時產生的水蒸氣;
B, 這是水蒸氣和空氣的混合物;
C,這是水蒸氣凝結成的小水珠;
D, 這是水蒸氣凝固成的小水珠。
4,曬糧食時,將糧食攤開來曬效果較好,這是由於:( )
A,液體的蒸發快慢跟液體的溫度有關;
B,液體的蒸發快慢跟液體表面積有關;
C,液體的蒸發快慢跟液體的體積有關;
D,液體的蒸發快慢跟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快慢有關。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與路程和時間的選取有關;
B,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與路程和時間的選取無關;
C,物體運動速度大小和方向與參照物的選擇有關;
D,物體的平均速度,就是物體運動速度的平均值。
6,海波熔化時的溫度是480C,那麼480C的海波:( )
A,只能是固態;
B, 只能是液態;
C,只能是氣態;
D, 可能是固態,也可能是液態。
⑹ 八年級物理(上)考卷及答案
期末綜合測試
(共100分,時間90分鍾)
一、選擇題(共18小題,每小題3分,共54分。有的小題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請將正確選項前的符號填入題後的括弧內)
1.在測量中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是為了( )
A.避免產生誤差 B.避免產生錯誤
C.可以減小誤差 D.提高准確程度
思路解析:測量中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A錯。多次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提高測量的精確程度。
答案:CD
2.(2005福建泉州中考) 下列數據中,最接近生活實際的是( )
A.物理課本的長度大約是100 cm B.初中生的身高大約是165 cm
C.小明上學時步行的速度大約是10 m/s D.人的體溫大約是50 ℃
思路解析:本題考查對日常生活數據的估算,物理課本的長度大約為20 cm左右,小明上學步行速度在1.2 m/s左右,人體的溫度為36—37 ℃。由以上分析,故選B。
答案:B
3.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由速度公式v= 可知物體的( )
A.速度與路程成正比 B.速度與時間成反比
C.路程和時間成正比 D.路程和時間成反比
思路解析:此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是一個恆量,它不隨時間、路程的改變而改變,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用的時間越長,行駛的路程也越遠,即路程和時間成正比。速度大小雖然可由公式v= 計算,但對於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來說,它的速度是保持不變的,與路程和時間無關。
答案:C
4.一天,某市天氣格外晴朗,風吹著白雲在藍天中飄動,某人走近一高高的商業大廈時,抬頭一望,驚呼大廈在搖晃並要倒塌,以致造成千人狂逃。過後經查證,純屬虛驚一場,該大廈仍牢牢地聳立在原地。此人有此錯覺是因為他選擇了以下什麼作參照物( )
A.地面 B.商業大廈
C.藍天 D.飄動的白雲
思路解析:這段文字開始說「風吹著白雲在藍天中飄動」,這句話是以地面(或者說以地面上建築物——大廈)為參照物的,即白雲相對大廈是運動的。若以白雲為參照物,那麼大廈相對於白雲位置在改變,即大廈是運動的,所以說「大廈在搖晃,要倒塌」是以白雲為參照物而言的。
答案:D
5.兩列火車同向並排行駛時,甲車里的人覺得甲車在後退,乙車里的人也覺得甲車在後退,這表明( )
A.甲、乙兩車里的人都以甲車為參照物
B.甲、乙兩車里的人都以乙車為參照物
C.甲車里的人以路旁的樹為參照物
D.乙車里的人以車站為參照物
思路解析:甲、乙兩車同向運動,甲車里的人覺得甲車在後退,肯定是選擇了與自己同向行駛,且速度較大的物體為參照物;乙車里的人也覺得甲車在後退,也說明了乙車的速度大於甲車速度;所以甲、乙兩車里的人都是以乙車為參照物的。
答案:B
6.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10 km的兩地出發,相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甲車的速度為54 km/h,乙車的速度為10 m/s,它們相遇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車通過的路程相等 B.甲車比乙車多走2 km
C.甲車比乙車少走1 km D.甲車走7 km,乙車走3 km
思路解析:這是一道相遇問題,首先要明白甲車通過的路程s1和乙車通過的路程s2之和等於兩地的總距離s,即s=s1+s2,而s1=v甲t,s2=v乙t,所以v甲t+v乙t=s,可得出t= h,則甲通過的路程s1=v甲t=54 km/h× h=6 km,乙通過的路程為s2=v乙t=36 km/h× h=4 km,故甲車比乙車多走2 km。
答案:B
7.能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的事例是( )
A.我們聽到雨滴打在雨傘上的「滴答」聲
B.我們聽到樹上小鳥的「嘰嘰」聲
C.將要上鉤的魚被岸邊的說話聲嚇跑
D.人在小溪邊聽到「嘩嘩」的流水聲
思路解析:「滴答」聲是通過空氣傳來的聲音,故A錯。小鳥的「嘰嘰」聲也是通過空氣傳來的,而非液體,故B錯。岸上人說話的聲音通過水的傳播被魚聽到,說明水是傳聲的介質,故C對。「嘩嘩」的流水聲是水振動發聲,通過空氣傳播到人的耳中,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C
8.不帶花蜜的蜜蜂飛行時,翅膀每秒鍾振動440次,帶花蜜的蜜蜂飛行時,翅膀每秒鍾振動300次,那麼不帶花蜜時蜜蜂發出的嗡嗡聲與帶花蜜時發出的嗡嗡聲相比( )
A.音調低 B.響度小
C.音調高 D.響度大
思路解析:每秒鍾振動的次數反映了頻率的高低,每秒鍾振動的次數越多,頻率越高,反之頻率越低;聲音的音調是由頻率決定的,頻率高音調就高,反之音調就低。
答案:C
9.醫生給病人檢查心臟時,總要用聽診器,這是因為( )
A.心跳聲音頻率太低,人耳聽不見
B.聽診器可以將心跳聲音變大
C.聽診器可擋住外來干擾雜訊
D.聲音在聽診器中傳播得快,聲音分散得少,因此響度增大
思路解析:心跳的頻率和響度是確定的,不會因為醫生使用聽診器而改變,故A和B均錯。另外,聽診器不具有阻擋雜訊的功能。
答案:D
10.下列關於光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用激光照射水中的魚,應瞄準看到的魚的上部
B.樹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於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C.若從平面鏡中看到的汽車號碼為「10—18」,則它的實際號碼為「81—01」
D.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思路解析:站在岸上看到的水中的魚,是由於光的折射而形成的魚的虛像,由於光路是可逆的,故激光應瞄準看到的魚,故A錯。平靜的水面相當於平面鏡,所以倒影是由於光的反射而成的虛像,故B錯。平面鏡所成的虛像和物相比,上下位置不變,左右位置顛倒,可知C對。反射光路和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故D對。
答案:CD
11.下列屬於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
A.人在湖邊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B.人在河邊看到水底的石頭
C.司機從後視鏡中看到汽車後面的景物 D.奶奶戴著老花鏡在看報紙
思路解析:平靜的湖水相當於平面鏡,其中的倒影是光經過反射而成的虛像,故A錯。人在河邊看到的水底的石頭,是石頭發出的光線經過光的折射而成的虛像,故B對。汽車的後視鏡是凸面鏡,看到的景物是光線經凸面鏡反射後成的虛像,故C錯。老花鏡為凸透鏡,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老花鏡發生了折射,故D對。
答案:BD
12.下列屬於漫反射的是( )
A.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寫的粉筆字 B.在黑暗中看不見任何東西
C.斜插在水中的直桿向上彎折 D.在水中看到月亮的「倒影」
思路解析:黑暗中看不見東西是由於沒有光線進入人眼。斜插在水中的直桿向上彎折,是由於光的折射。在水中看到月亮的倒影是由於水面發生了鏡面反射。
答案:A
13.(2005河北課改區中考)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組是( )
①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④只受重力作用的物體一定豎直向下運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思路解析:我們把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叫做力。這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中的敘述是正確的;磁體對磁性材料的作用可以不接觸,②中的敘述不正確;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一個是使物體發生形變,另一個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③中的敘述是正確的;投出的標槍最後才落到地面,並且方向不是豎直向下的,④中的敘述不正確。
答案:B
14.下列關於彈簧測力計使用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每個彈簧測力計都有一個測量范圍,被測力應小於這個范圍
B.使用前必須先對彈簧測力計校零
C.彈簧測力計只能豎直放置,測豎直方向的力
D.彈簧測力計可以測不同方向的力
思路解析:用彈簧測力計測力,使用前應先校零;使用時,不能超過其測量范圍;彈簧測力計可以豎直放置也可以水平放置,也可以傾斜放置但無論怎樣放置所測力的方向應與彈簧伸長或收縮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所以ABD正確,C錯誤。
答案:C
15.關於力的知識,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小孩推牆時他也受到牆的推力
B.足球運動員用頭頂球,球的運動方向改變了,這表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C.坐在沙發上,沙發凹下去,這表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D.只有在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才能發生力的作用
思路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力的作用效果有兩種情況: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必須產生在兩個物體之間,但物體並不一定相互接觸,如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等,故選D。
答案:D
16.以下是我們生活中可見到的幾種現象:①用力揉面團,面團形狀發生變化;②籃球撞擊在籃板上被彈回;③用力握住小皮球,皮球變癟了;④一陣風把地面上的灰塵吹得漫天飛舞。在這些現象中,物體因為受力而改變運動狀態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思路解析: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物體運動方向和快慢的改變,②中籃球彈回方向改變;④中灰塵漫天飛舞,運動方向也在改變。而①③中是物體發生了形變。
答案:D
17.無論是木鋸還是鋼鋸,它們的鋸齒都是東倒西歪,不在一個平面上,這是因為( )
A.這樣使鋸齒更鋒利 B.這樣使鋸齒更耐受撞擊
C.鋸用得太久,齒被撞歪 D.可以使鋸口加寬,減小材料對鋸的摩擦力
思路解析:無論是木鋸還是鋼鋸,它們的鋸齒都是東倒西歪,不在一個平面上,這樣做是為了使鋸口加寬,減小材料對鋸的摩擦力。鋸口太小容易增大摩擦力,工人師傅說的夾鋸指的就是鋸口太小摩擦力過大的現象。所以ABC錯;D正確。
答案:D
18.(2004山東日照中考) 某同學甲用鐵棒去靠近小磁針,小磁針被吸引過來,另一同學乙和同學甲針對這一現象有一番對話,其中一句是錯誤的,請你指出來( )
A.乙:小磁針向鐵棒靠近說明鐵棒吸引了小磁針
B.甲:同意,但鐵棒是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
C.乙:小磁針質量太小,它沒有吸引鐵棒
D.甲:不對!小磁針也吸引鐵棒,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思路解析:A中乙的說法是正確的,適應了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理。B中甲的說法也很正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是相對而言的,究竟哪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哪一個物體是受力物體由研究對象來決定。C中乙的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磁針應是吸引鐵棒的。D中甲的說法是正確的。
答案:C
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14分)
19.檢查視力的時候,視力表放在被測者頭部的後上方,讓被測者識別對面牆上鏡子里的像(圖1),視力表在鏡中的像與被測者相距________m,與不用平面鏡的方法相比,這樣做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思路解析:如圖所示,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像與鏡面的距離為(2.5+0.4) m=2.9 m,則人到鏡中像的距離為(2.9+2.5) m=5.4 m。
答案:5.4 可以節省空間
20.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作用點在物體的________上。
思路解析:重力也是力,力的三要素同樣適合它。通常情況下我們取重力的方向為豎直向下,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
答案:豎直向下 重心
21.一個質量為3 kg的鉛球,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方向指向________。當運動員向斜上方推出這個鉛球時,主要是________的作用使鉛球不能做直線運動。
思路解析:由重力公式G=mg得重力大小為29.4 N,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當向斜上方推出鉛球後,由於重力作用使鉛球不能做直線
⑺ 八年級物理答案
三節新干電池來,所以u總=4.5v
因為幾源次測量指針都偏過電表刻度盤的中線,所以電壓表量程0-3v,電流表量程0-0.6a
當Rx兩端電壓剛好為3V時,電路電流i=u/R=3v/6Ω=0.5A,此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阻值為3歐
當電路電流剛好為0.3A時,被測電阻兩端電壓為1.8V,此時,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阻值為4歐
綜上,答案為D
⑻ 八年級物理題目答案
你問哪一題
17題是凸透鏡,凹透鏡,現變細後變粗
18題是紅光,紅光的偏折最小
⑼ 八年級物理書的答案
動手動腦學物理
1、甲圖平行光線通過凸透鏡後,匯聚於焦點,是正確的。
過焦點的光通過凸透鏡後應成為平行光,而乙圖的光線向外發散,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