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案例
Ⅰ 如何設計一個初中物理教學案例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在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中,游戲是一種在規定情景中的活動形式,目的在於回憶和掌握文化與科學所記錄並鞏固下來的社會經驗。游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實踐形式,再現了人類生活和活動規范,它能幫助人類認識並掌握活動本身,促進人類的個性在智力、情感和精神方面的發展。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游戲能為學生認識世界提供特殊的方式,能充分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想像力,培養學生獨立工作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用具,教學過程,教學反思
Ⅲ 如何在物理教育中滲透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初中物理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滲透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肩負著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的基礎,將物理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不僅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發展,同時也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領域,為物理學科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變革空間,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物理教學、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能否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今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依賴於健康課的開設,而是應該全面滲透到各學科的教育教學當中。新課改強化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培養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能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積極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學生提高健康意識和心理素質,即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優化他們的學習狀態,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物理學是門自然科學,它有豐富的物理學史知識,有趣的物理實驗,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利用物理學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人類對自然和科學的探索可謂歷經艱辛。物理學史集中體現了人類探索和逐步認識物理世界的歷程。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講述一些物理學家的小故事,了解物理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學思想、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不僅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更重要的,通過對這些科學家們感人事跡的介紹和他們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每一次重大發現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讓學生懂得什麼才是真正高尚的追求,什麼樣的態度才是你應該具有的態度。美國人給予的優厚待遇未能動搖錢學森回國報效祖國的決心;熊熊烈火沒有摧毀布魯諾對於真理的維護和捍衛;雷雨交加中,富蘭克林帶著兒子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天電」請下了凡塵;在幾乎所有的助手都喪失鬥志時,愛迪生硬是憑借堅忍不拔的意志,排除了來自各方面的精神壓力,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法拉第在艱辛探索11年後才終於發現了電磁感應規律……這些前輩們給人類帶來的不只是文明和進步,他們百折不撓、謙遜嚴謹、遠見卓識的人格魅力,也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所有這些故事都給了學生深深的震憾,所有這些故事都揭示了一個不朽的真理——唯有不斷付出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所以,「永動機」註定只能是個神話,是我們美好的想像,不管科學發展到何時,這種不需消耗其它能量而能不斷創造新能量的機器永不能誕生。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那些終日想要獲得成功而又不願付出努力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天上沒有「餡餅」會掉下來,幻想不勞而獲的人永遠只能兩手空空。正所謂「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知識的財富有賴於不斷地積累,學習和生活中的「永動機」都不存在,唯有勤奮學習、不懈努力,才能有助你走向成功的未來。
二、通過物理實驗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學是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科書中幾乎每章、每節都安排有小實驗、小活動。利用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有效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理解似是而非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更重要的,實驗操作更好地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千奇百怪的實驗現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主動性,易於造就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而良好的學習心理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前提。
新課標強調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創造力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展的一種能力。把創造力限制在少數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多產創作上是一種陳腐的觀念……創造性是每一個人作為人類的一員都具有的天賦潛能,它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心理健康發展的條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現出創造性。」初中學生首次接觸物理,他們對物理是什麼,物理學研究什麼並不清楚。如何成功引領學生走向物理、探索物理,進而讓學生喜歡物理,最後用物理知識服務於人類,第一堂物理課就顯得十分重要。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堂課——「奇妙的物理現象」安排了若干有趣的物理實驗,意在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課前我除了備足書本上要求演示的實驗器材外,還特意准備了「瓶吞雞蛋」、「吹不落的乒乓球」「紙鍋燒水」等更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理的實驗,當我演示完所有實驗後,所有學生眼中都充滿了疑惑和驚訝,極個別學生甚至耐不住滿心疑慮,當即舉手要求我對實驗現象做出解釋。我借機循循善誘道:「生活中的物理無處不在,學好物理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學會觀察,學會提問。物理學發展史上,不乏由於細心觀察與思考而導致重大發現的例子:伽利略由於觀察研究吊燈擺動而發現了單擺振動的規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同學們應學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猜一猜長、短蠟燭誰先熄滅」的實驗中,我特意准備了體積相差很大的兩只玻璃罩具,當學生們看到完全相反的兩種結果時,臉上的表情全都驚詫莫名。藉此,我告誡道:「科學來不得半點含糊,任何一個科學結論的得出無一例外都浸透著前輩們的汗水。無論是評價一個人,還是評價某件事,同學們都不可妄下結論,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設身處地去處理問題,而不是偏見偏聽,固執於一已之見。」事實上,初中物理課本里幾乎所有的實驗都滲透有人文情懷,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也要做「有心人」,要抓住一切機遇即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成為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優秀人才。
三、結合物理概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能力漸趨成熟,但由於客觀環境(比如:即將面臨的中考、家長過高的期望等)的影響,會使他們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而過重的心理壓力會導致他們不良的心理狀態。這時,他們更需要一個清醒的頭腦,一種輕松的心態。於是在講解「壓力」時我就對同學們說:「兩物體相互接觸且發生形變時,物體間就有了壓力,同樣的道理,長期的心理壓力也會使人的心理發生形變。同學們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釋放,變心理壓力為學習動力,這樣你才能保持健全的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講解「壓強」時,我對同學們說:「並非壓力越大效果越大,同樣的壓力作用在『點』上和作用在『面』上,效果大不一樣。同學們的學習也是如此,我們有些同學平時的學習非常用功,但成績卻一直不夠理想,這就是因為你的『力』沒能用到『點』上,同學們一定要根據情況,即時調整學習方法,不斷改進,不斷總結,這樣才能取得更為滿意的結果。」在學習機械運動時,我提醒學生:「同一物體在選擇不同的參物時運動狀態會有所不同,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呢?我們不能因暫時的落後而自暴自棄,也不能因暫時的成績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能使人退步,勤勉努力才能讓人進步。願同學們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參照物』,時刻勉勵自己,不斷激勵自己,我一定能行!」
四、設定教學目標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確的估計」,「生活目標要切合實際」這是現代心理健康的兩個標准。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更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承認差異,研究差異,並以此來確定教學目標的不同層次,才能使優者更優,差者進步。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不甘落後的品質十分重要,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育人。一個老是失敗的學生很容易對學習產生畏難心理和消極情緒,而這些都是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一個終日都沉浸在自卑心理里的學生是不可能對自己做出准確而客觀的評價的。他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會越來越懷疑,越來越不自信,這個時候,老師若不能即時拉他一把,任由他越陷越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這個學生會徹底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正所謂「十個手指有短長」,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其「閃光」的地方。身為教師,我們切不能僅僅以學習成績作為考量學生的唯一尺度。對那些學習困難較大,成績很不理想的學生,我們要注意從其它方面去挖掘他們的長處。我的歷屆學生中就不乏成績不好,但上課聽講十分認真、作業書寫十分工整、對集體榮譽非常在意,平時生活中對同學特別關愛的學生。為幫助這些學生克服不良心理狀態,平時的教學中,我更多的是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而不是批評和責罵。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常常特意選擇最簡單的題目讓他們上黑板板演,在他們得出正確結果後即時予以表揚。課後找他們交流,耐心地幫他們分析問題,修正學法,調整心理,在他們取得哪怕是最微小的進步時也不忘對他們進行鼓勵。
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指導下,我個人的教學實踐證明,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更有利於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優生智力更能得以充分發揮,有效削弱了差生的自卑心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都得到了穩步提高。
總結
物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止於上述幾種,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貫穿於課堂教學,不僅有利於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和生氣,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更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設了一條綠色通道,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了學生認知、情感和意志的同步發展。
Ⅳ 初中物理教學案例分析
有關導體和絕緣體例題
【例1】為什麼電線芯線常用銅或鋁來做?而電線芯線外面的包層常用橡膠或塑料來做?
【分析】可以從銅(或鋁)和橡膠(或塑料)這兩類物質的導電能力上考慮。
【解答】因為銅或鋁是導電性能良好的金屬,用它們做芯線可以導線,而橡膠或塑料是絕緣體,用它們包在芯線外面可以防止電線漏電和人觸電。
Ⅳ 如何構思物理課堂教學吸引力的案例研究
一、原則:
(一)邏輯性原則。
問題設計必須緊緊圍繞教學這個主題展開,緊扣重點、難點和關鍵,設計成一個個遞進式的有層次、有節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前後銜接、相互呼應的問題,讓使學生一步步地深入。。
(二)量力性原則: 教師必須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根椐「最近發展區」進行設問,使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思索後能夠回答。在選擇提問對象時,也要注意學生的水平不同。要讓同學有話說,說得基本正確。
(三)明確性原則
教師提問時語言應簡練,題意要明確。
(四)層次性原則:要根據從學生中反饋來的信息,進行適當的變通。對學生一時不能回答的要有鋪墊性補問;對回答清楚的同學要有發展性加問。
(五)趣味性原則:要讓你的問題產生吸引力。提問的語言必須抑揚頓挫,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二、方法:
同一物理問題,可以從不同側面提出,提問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樣。課堂上,教師若能根據具體的情況形成各種不同的問題情境,就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專題或概念上來,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目的。
「設疑式」可以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獨立思考;
「逗趣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深思;
「對比式」可以誘導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共性、區別個性、加深理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
"刨根式"能幫助學生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促使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
「比喻式」能幫助學生發生聯想、想像,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輻射式」能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分析解決問題,有利於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求同式」能引導學生從相異的事物中,找出相同的特徵,有利於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
「伏筆式」能鋪路架橋,暗示出事物的途徑或方向,為研究新理論留下伏筆;
「層遞式」提問是指對有一定深度和難度的問題進行分層次由淺入深的提問方式。
「分析式」提問是指把整體性較強的內容分割成幾個並列的或遞進的小問題來提問的方法。教師可以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的分割式提問,把一個個小問題解決了,整個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擴展式」提問是指把現在所學內容與相關內容聯系在一起提問的方法,能夠起到以新帶舊、溫故知新、融會貫通的作用。「直問」是指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以便直接尋找答案,可使學生迅速進入思考狀態,使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曲問"是一種迂迴設問的方法,問在此而意在彼,針對學生疏漏、模糊處,抓住關鍵詞為突破口進行曲問,會使學生番然醒悟,從而對正確的結論印象更深。
Ⅵ 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融合案例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教學中,有時板書較多、例題及解題過程要規范、實物圖、電路圖或一些畫面要出示等,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去寫、畫,會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計算機「超文本」技術,就可以克服弊端。
Ⅶ 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案例
如何利用多媒體上好物理實驗課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於受時間和空間等客觀條件以及儀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實驗效果不夠理想。如果利用多媒體模擬輔助物理實驗,將起到直觀形象、重復再現、大小、遠近、時空、動靜、快慢都可調節等作用。許多物理實驗,若採用動畫模擬實驗,通過多媒體視頻課件使宏觀現象微觀化,就可以使學生們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現象,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優化實驗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Ⅷ 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教學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對所教生字進行有意義記憶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正確的做法。但小學生記憶的特點是機械記憶能力稍強於有意義記憶,因而機械記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重視其作用、對於一個生字,我經常要求學生要動手、動眼、動口、動耳、動腦、書空,邊讀邊寫邊想邊記,多種器官共同參與學習。心理學表明,適當過度練習有利於記憶,在抄寫的遍數上,在已能識記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超額學習。如學生抄一個生字5遍就能記憶了,那麼,在此基礎上再多寫3遍,這樣既阻止了遺忘,又沒有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沒有加重學生的負擔,無意義的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