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台灣的地理位置

台灣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0-11-19 09:24:04

⑴ 台灣的地理位置

由於韓國和日本沒有自然資源,只能從海外進口,因此大韓海峽到麻六甲海峽的東、南亞海路、堪稱韓國和日本的生命線。韓國和日本使用的原油等戰略物資的百分之九十九都經過這條航路,中國進口原油的百分之九十五,也從這條航路運輸。而且,三國出口商品,也必須經過這條航路才能到達印度、中東和歐洲地區。從台灣海峽走對於韓國與日本西南部的大型輪船比較近,而繞道巴士海峽距離較遠。大型貨輪很費油,當然不會舍近求遠。

⑵ 台灣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台灣大致位於北緯20.5度-北緯26度,東經119度-東經124.5度之間。
2、海陸位置:台灣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且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大陸架上,和福建省隔海相望。
台灣自古以來是我國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領土!

⑶ 台灣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麼

  • 台灣對於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性。

  • 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台灣是我國沿海七省的重要屏障,但事實上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台灣是其南下的生命線。日本掌握了台灣的話,會威脅到中國的安全。

  • 至於美國,它是超級大國、「世界警察」,成為講座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張振祥上校說,是保護國家安全的「皮膚」,而沿海7省又是我國的核心區域台灣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

  • 從戰略地位方面分析。日本說自己的生命線是馬六甲海峽,日本自然資源十分貧乏,一直寄希望於向南擴張,其防護線向西已擴張到太平洋西岸,太平洋儼然成為其內湖了,台灣是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門戶。

  • 美、日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影響。要保護中國核心區域的安全,台灣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⑷ 台灣的地理位置的對於發展經濟優勢

優勢:

  1. 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里。

  2. 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有利於農業發展。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

  3.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台灣(Taiwan)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台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

⑸ 台灣地理位置

台灣省位復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大陸制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⑹ 台灣的地理位置。

台灣位於西太平洋邊,四面環海,海岸線共長1,566公里。
原本與大陸相連,後來因造山運動引起地層變動而成島嶼,以風光優美綺麗而聞名於世。
台灣地區包括台灣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屬島共86個,土地總面積36,000平方公里﹝台灣省面積35,575平方公里﹞。
台灣本島南北縱長為377公里,東西最寬處為142公里。台灣多山,海拔100公尺以上土地佔70%,海拔10公尺以下者佔30%。
中央山脈綿亘南北,分全島為東西兩部,東部多山,西部多平原。主要山嶽共有49座,其中以玉山最高,海拔3,950公尺。

⑺ 台灣的地理位置

地理
台灣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里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里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一般也經過這里。
台灣省包括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台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稱的台灣地區通常還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006平方公里。
台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佔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台灣山系與台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豎卧於台灣島中部偏東位置,形成本島東部多山脈、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徵。台灣島有五大山脈、四大平原、三大盆地、分別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台東山脈,宜蘭平原、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和台東縱谷平原,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和埔里盆地。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部最高峰。台灣島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和火山帶上,地殼不穩,是一個多震的地區。
台灣氣候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風暴雨。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島中部,北部為亞熱帶氣候,南部屬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高山除外)為22℃,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充沛的雨量給島上的河流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獨流入海的大小河川達608條,且水勢湍急,多瀑布,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其中長度超過1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濁水溪(186.4公里)、高屏溪(170.9公里)、淡水河(158.7公里),大甲溪(140.3公里)、曾文溪(138.5公里)、烏溪(116.8公里)。
台灣省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面積僅次於稻穀。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花卉產值也相當可觀。
台灣森林面積約佔全境面積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台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佔世界總量的70%。

台灣省四面環海,海岸線總長達1600公里,因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東部沿海岸峻水深,漁期終年不絕;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

⑻ 台灣地理位置簡介

台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台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周圍海域從3點鍾方向以順時鍾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台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

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

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台北為核心的台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台灣最大族群。

(8)台灣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紀漢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較顯著之福建南部和廣東東部人民移墾,最終形成以漢族為主體的社會。

南宋澎湖屬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設巡檢司;明末被荷蘭和西班牙侵佔;1662年鄭成功收復;清代1684年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1945年抗戰勝利後光復;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內戰失利中退守台灣,海峽兩岸分治至今。

⑼ 為什麼說台灣的地理位置比香港更重要

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而台灣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地區,
台灣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從戰略地位方面分析,台灣是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通道。因此,台灣對於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台灣是我國沿海七省的重要屏障,是保護國家安全的「皮膚」,而沿海7省又是我國的核心區域。要保護中國核心區域的安全,台灣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美、日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影響,成為講座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張振祥上校說,日本自然資源十分貧乏,一直寄希望於向南擴張。日本說自己的生命線是馬六甲海峽,但事實上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台灣是其南下的生命線。日本掌握了台灣的話,會威脅到中國的安全。至於美國,它是超級大國、「世界警察」,其防護線向西已擴張到太平洋西岸,太平洋儼然成為其內湖了。中美間存在著利益之爭,美國必然對台灣問題產生重大影響

⑽ 台灣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什麼

台灣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從戰略地位方面分析,台灣是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通道。因此,台灣對於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台灣是我國沿海七省的重要屏障,是保護國家安全的「皮膚」,而沿海7省又是我國的核心區域。要保護中國核心區域的安全,台灣問題是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美、日兩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影響,成為講座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張振祥上校說,日本自然資源十分貧乏,一直寄希望於向南擴張。日本說自己的生命線是馬六甲海峽,但事實上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台灣是其南下的生命線。日本掌握了台灣的話,會威脅到中國的安全。至於美國,它是超級大國、「世界警察」,其防護線向西已擴張到太平洋西岸,太平洋儼然成為其內湖了。中美間存在著利益之爭,美國必然對台灣問題產生重大影響

熱點內容
教師長工資 發布:2025-05-10 18:56:59 瀏覽:826
老師塗指甲違規嗎 發布:2025-05-10 18:35:17 瀏覽:445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