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

發布時間: 2020-11-19 09:30:54

『壹』 歷史研究法的總結

總之,歷史研究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研究方法。這一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備的優勢內。譬如,人們通常對容過去的事情感到有興趣,而興趣對於研究者來講,是不可缺少的。另外,歷史研究有彈性,也就是說,它無需固定的時間,也不受人事因素的限制。它能充分結合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因而有利於研究的開展。但是,歷史研究也有局限性。因為歷史具有不可復驗性。因而無法確定在新的情況下是否會有同樣的結果發生,是否會得出與舊情況下相同的結論。此外,歷史資料往往難以搜集完整,其本身的有效性難以判斷。這些局限性恐怕是與人自身的局限性相關的。

『貳』 歷史研究法的簡介

幾乎每個人都對過去發生的事有種天然的好奇心。從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講,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發生的一切。但歷史研究法並不是對任何事,不管它是重要的,還是不重要的,都加以研究。因此,歷史研究法也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按照《辭海》的解釋,廣義的歷史,「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會史」:一般說來,關於歷史的記述和闡釋,也稱為歷史」。從這一定義看,歷史的范圍十分廣泛。因而,歷史研究法應用的范圍也很廣泛。它不僅應用於社會學科領域,也應用於自然學科領域,如生物學研究、地理學研究(研究地球的歷史)等。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發展的軌跡,探究發展軌跡中某些規律性的東西,就屬於歷史研究的范圍,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運用歷史研究法。;簡而言之,歷史研究就是以過去為中心的研究,它通過對已存在的資料的深入研究,尋找事實,然後利用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釋過去的過程,同時揭示當前關注的一些問題,或對未來進行預測。;歷史研究既可以定性,也可以利用定量資料。它與其他定性研究一樣,關注一個真實情況中的自然行為,它著重於解釋在具體背景中的行為有何意義。但歷史研究不同於其他研究的一點是,歷史研究本身並不創造數據或事實,而是力圖發現正以某種形式存在的數據或事實。;歷史研究是一種很有價值的研究方法。首先表現在,通過歷史研究獲得大量史實,能為現實決策提供信息,且有助於理解現實問題。這就是「以史為鑒」的含義。歷史研究對於預測未來趨勢也十分有用。它可以預示什麼是可能的,什麼是不可能的。「誰不了解歷史上的錯誤,誰就註定要重蹈覆轍」。歷史研究可以提供我們避免重復犯錯的信息。列寧還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所以,歷史研究很有意義。有人把歷史研究的貢獻概括成四個字「期望」和「預防」,這是極有道理的。;歷史研究區別於其他研究方法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探索資料而非生產資料。因為過去的變化已經發生,人們無法改變、操縱歷史。因而,歷史研究法的資料來源也有自己的特點。

『叄』 歷史研究法的問題

確定問題;與一般的研究一樣,歷史研究首先要確定問題。應該看到,歷史研究的問題不可避免地要反映研究者的興趣和價值觀。因而某種程度上,歷史研究是主觀的。但就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來說,又是科學的。所以,有人認為歷史研究法結合了科學與藝術.有人研究發現,歷史研究的問題最基本、最常見的有五類: 重新解釋其他人已經研究過的問題。
可以看出,第五類問題屬於層次比較高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搜集資料.抽象出一般性的結論通過確定問題,進而搜集和評價資料,可將各種信息結合起來,抽象出一般性的結論,即對研究問題進行分析和解釋。這就是歷史研究法四個基本的步驟。

『肆』 歷史研究方法有七種

一、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是搜集史料和考訂史料的方法

古往今來的歷史學著作,凡足以名家的,都有其共同點,即:具有豐富的內容,這種豐富的內容一是材料多,二是材料的准確。因而搜集更多的材料,以及對使用材料的考訂,成為歷史學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特別是在觀點分歧甚大的情況下,只能求同存異,評論史學著作的優劣得失,不能不集中在材料的多少以及對材料的使用方面。這樣,歷史學的考據方法不能不成為古今中外共同承認的一個基本方法。

一提到考據,人們總是不自覺地認為考據之學來自於清代的乾嘉學派,或清代考據學。其實自從有了歷史學,也就存在對史料的搜集和考訂的問題。孟夫子就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對《書》的材料的真實性提出了懷疑。惟其如此,所以史學家們首先注意的就是這個問題。

大史學家司馬遷就極為重視這個問題。他不僅充分利用他能夠見到的任何材料,而且還想盡辦法擴大他的材料來源——這個辦法就是調查訪問方法。

人們常說,司馬遷曾經遍游祖國的名山大川,因而開闊了他的神思,形成了他峭拔雄健的文風。這僅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司馬遷之遍游名山大川,是在有意識地從事調查訪問,一面親自觀察游歷所在以及社會的各個側面,一面從遺老口中和歷史遺跡中對個別事物進行細致的訪查。司馬遷的調查訪問,教導人們不能單純滿足文獻記載,而要從對社會廣泛接觸中獲得更多活的知識材料。

對材料真偽准確與否,司馬遷是否也很關心?當然注意。他對各類文獻材料中一些荒誕不經的內容,是「不敢言」的,亦不加使用.他提出了一個考訂材料的標准,就是「考信於六藝」。這個標準是否恰當是另一問題,但考訂材料之要有標准卻無疑是對的。而且,以這些較為古老的文獻做考信的標准,也不能說毫無價值。司馬遷的許多調查訪問,就是對文獻材料的一個訂正。總之,司馬遷既開辟了廣事搜集史料的路徑,又認真考核使用的材料,以其生花之筆,寫出了《史記》這部千古名著!

宋朝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同樣是既注意材料的搜集,又注意材料的考訂。他將搜集來的史料,以年系月,以月系日,將材料分別列於年月日當中,按時間先後將材料排列起來。先做長編,然後又對所使用的材料,考核其異同,做了《通鑒考異》。考異就是對材料真偽的辨別,對材料的分析。這種辨別和分析,是史家必具的一個基本功。史學著作成就高低,同這個基本功是分不開的。

『伍』 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基本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

1、考據法,即搜集和考證材料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計量史學,通常通過一些統計的數據進行計量,然後得出一些結論

3、口述史學方法,也稱口碑史學、口頭史學等,是運用現代化的手段收集人們口述的歷史資料,用來研究歷史的新學科。口述歷史學是歷史學與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注重田野工作即實地調查的學科相結合的產物。

4、比較史學,是通過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歷史現象的比較來加深、擴大和驗證對歷史的認識的一種方法。

5、心理史學方法,又稱「心理歷史學」,西方「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汲取心理學的某些理論、原則和方法,探究世界歷史進程中人類的各種活動,從「心理」的視角豐富和完善歷史認識的能力,提高歷史研究的科學認識水平。由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所開創。

6、跨學科史學方法,跨學科學是以學科間有關的共同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學科技術全面協調發展的新學科。現代科學發展的突出特點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一方面,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分支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解決日益復雜的許多重大問題又需要多學科的配合和綜合,學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結合,不斷涌現與傳統學科分類迥異的新學科。

(5)歷史研究法擴展閱讀:

歷史研究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研究方法。這一方法具有其他方法不具備的優勢。譬如,人們通常對過去的事情感到有興趣,而興趣對於研究者來講,是不可缺少的。另外,歷史研究有彈性,也就是說,它無需固定的時間,也不受人事因素的限制。

它能充分結合個人的興趣和愛好,因而有利於研究的開展。但是,歷史研究也有局限性。因為歷史具有不可復驗性。因而無法確定在新的情況下是否會有同樣的結果發生,是否會得出與舊情況下相同的結論。此外,歷史資料往往難以搜集完整,其本身的有效性難以判斷。這些局限性恐怕是與人自身的局限性相關的。

參考資料:歷史研究法-網路

『陸』 什麼是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的產生

歷史研究法是運用歷史資料,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在政治學領域中,它著重對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歷史研究法的產生:
政治學家一般都承認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價值。承認歷史的態度和方法是政治研究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基礎。歷史研究法曾經是政治學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國古代,許多有關政治制度的著作都是由歷史學家撰寫的。在西方,採用歷史研究法有影響的學者,有法國的孟德斯鳩、德國的沙維格尼、英國的S.H.梅因。歷史研究的目的在於解決政治制度的現狀及其演變趨向。但不是斷章取義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現狀,而是系統地研究它們以往的發展及其變遷的原因。歷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發展歷史,從各種事件的關系中找到因果線索,演繹出造成制度現狀的原因,推測該制度未來的變化。

『柒』 常見的歷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70-80年代以前,均以重要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為對象,以藝術派別和藝術風格作為歷史敘事的核心概念。到80年代,把美術品放在社會、經濟、思想史的大環境中區觀察,或者在理論層次上把哲學、語言學、心理學及文學批評中發展出來的概念和理論用以分析和解釋藝術的形象和表述。「新史學」更強調社會、經濟、文化、宗教、日常生活等多種因素對歷史發展的影響。90年代以來,許多美術史家注意到學科理論化、概念化的一個負面結果,即對藝術品本身的研究漸趨薄弱。美術史教學越來越局限於課堂講授、閱讀和寫作;鑒定和斷代等基本技術從課程和考核中消失。這種認識使他們開始重新強調藝術品原物,以及處理藝術品的各種專業技術的重要性。

『捌』 歷史研究法的研究記錄

歷史研究的記錄通常來自兩個方面,其一為書面記錄,如書籍、報紙、期刊、日記、信件、文稿、會議記錄等等。其二則為遺跡、遺址或遺骸。譬如陶器、錢幣、瓦罐、戰斧、界址以及工具、器皿的碎片等等。前者是人們(歷史上的人們)有意識地選擇用以傳遞給後代為目的的記錄,是藉助於石塊、紙片、玻璃等實現的。而後者則是無意識的,它們可能存在洞穴、墳冢之中。;歷史記錄既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非官方的。從真實性和有效性來看,官方記錄的價值要高於非官方記錄。但也未必盡然,因為歷史上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統治的需要,也會歪曲事實。科學研究不能僅以遺址為依據.因為它提供的關於歷史活動的資料通常是不系統的、殘缺不全的,雖然有些也極有價值。通常講的歷史是指有文字記載的。在有文字可記載之前的則為史前史,對史前史的研究,其資料來源又不一樣。;歷史研究的資料通常分為第一手資料和第二手資料。第一手資料就是原來的或該事件(或活動)的首次記錄,是事件的實際目擊者或參與者所經歷的。第二手資料是至少一次以上被援引的關於該事件的敘述。如法院審理某一案件,當時的法庭記錄就是第一手資料.而新聞界對此案件及其審理的評論就是第二手資料。從信息學的觀點看,第一手資料轉變為第二手資料的過程中,會發生信息過濾,因而存在信息失真的情況。因此,以歷史為研究對象的歷史研究最好要掌握第一手資料,這是歷史研究的基本原則。第二資料應作為背景知識、觀點或熟悉該領域的方法來看待。而第一手資料的獲得,無論是對哪種研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如何判別資料是第一手的,還是第二手的?這就要求對資料進行分析。這一過程稱為歷史批判,有人也稱之為「歷史批評」。而歷史批判又可分為外在批判和內在批判兩種。;所謂外在批判,就是要回答:這些材料真實、可靠嗎?它們是如何得來的?由誰記錄的?材料的時間、地點與實際相符嗎?;內在批判則要解決材料的意義和可信度問題,強調批判材料內容本身的價值。當然.內外批判有交叉、重疊的部分。但內在批判強調內容本身,而外在批判強調資料作為來源的情況。;這二者實際是不可分離看待的。如果材料來源不真實,就不可能被運用;而即使內容真實,如與研究問題無關,也是無用的。;在處理歷史資料時,必須考慮歷史記錄是第一手資料還是第二手資料,其真實性怎樣等這些問題,否則研究就失去價值了。

『玖』 運用歷史研究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注意的問題是著重理解當時的社會條件。運用的原則是客觀看待歷史事件,以唯物主義觀點為指導。
行為主義政治學興起後,歷史研究法受到了批評。有些學者認為這一方法容易受歷史研究者的宗教信仰、政治黨派、種族偏見或哲學理論的影響,容易把個人因素或偶發事件視為轉變歷史方向的主要因素,從而影響研究的科學性。同時現代政治學者將研究重點從政治制度轉向政治行為,越來越多地採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生物學等學科的原則、方法及資料,使現代政治研究大大減少了對歷史研究法的依賴。

『拾』 比較歷史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的異同

歷史研究法是運用歷史資料,按照歷史發展的順序對過去事件進行研究的方法。亦稱縱向研究法,是比較研究法的一種形式。在政治學領域中,它著重對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熱點內容
教師長工資 發布:2025-05-10 18:56:59 瀏覽:826
老師塗指甲違規嗎 發布:2025-05-10 18:35:17 瀏覽:445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