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發布時間: 2020-11-19 10:04:22

①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2000字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毛澤東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即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深刻論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和極端重要性,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和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途徑,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道路,為黨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毛澤東為實現這個任務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深深地紮根、開花、結果。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形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毛澤東思想所確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奮斗方向、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指導著黨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推向前進。
2.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
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完成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找到了一條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在此基礎上,毛澤東又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並取得了重要的理論成果,提出了許多很有啟發性的論斷。他不僅領導我們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而且積累了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雖然,今天的形勢有了重大的變化,但是毛澤東思想中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論述,為我們正在進行的事業繼續提供著十分寶貴的理論指導。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天依然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旗幟。
3.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條件,與我們今天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有很大的不同,但這絲毫沒有減弱和降低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歷史是不能割斷的,如果不了解毛澤東思想,就不能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深刻的認識。毛澤東思想包含的許多基本原理、原則和科學方法,具有普遍的意義。毛澤東追求和倡導的中華民族重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遠大理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奮斗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國人民不斷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將長期激勵和指導我們前進。
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有一個怎樣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關繫到怎樣看待黨和國家過去幾十年奮斗的成就,關繫到黨的團結、國家的安定,也關繫到黨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前途,不僅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在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問題上,存在過兩種錯誤傾向:一種是認為凡是毛澤東作出的一切決策、指示,都必須堅決維護、始終遵循;另一種是借口毛澤東晚年犯了嚴重錯誤,全面否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與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和指導作用。這兩種態度都是沒有把經過長期歷史考驗形成為科學理論的毛澤東思想,同毛澤東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是由於違反了他自己主張的實事求是原則。鄧小平在領導全黨撥亂反正中,用極大的精力來解決如何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問題。在他的主持下,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作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通過這些文章,毛澤東作出了中國革命分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在194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在中共七大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他在這個報告的第二部分全面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包括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和條件、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內涵、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等等。他明確指出:「黨章總綱上確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在黨章的條文上又規定,努力地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這是我們這次修改的黨章一個最大的特點。」「毛澤東思想,就是這次被修改了的黨章及其總綱的基礎。」七大修改通過的黨章總綱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這樣,黨的七大就完成了一件在黨的建設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毛澤東思想是黨的集體結晶;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
從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十年建設時期三個歷史時期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程。在解放戰爭和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毛澤東思想在軍事原則、戰略策略和政策、國家政權理論、革命轉變理論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歷程中,毛澤東在工作重心轉移、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中國工業化道路、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設、思想文化建設、執政黨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觀點,特別是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
毛澤東思想的特點
毛澤東思想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組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論;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的理論。
毛澤東思想的特點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始終貫穿著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第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三,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教材從三個角度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回顧中國革命的歷史可以看到,所謂理論飛躍,是對中國革命正反兩個方面豐富經驗的總結和升華。這種升華,不是解決了個別理論問題,而是正確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所謂理論飛躍,就是毛澤東所說的,是認識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第二,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毛澤東思想的突出特點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要求我們實事求是,所以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毛澤東思想在新形勢下的新發展。第三,毛澤東思想將繼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 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2、毛澤東思想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3、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4、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5、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 毛澤東是一位卓越無比的大政治家。政治作為社會的上層建築,體現的是階級、民族和
國家的總建構。面對舊中國政治上的衰敗與凋敝,毛澤東既是新政治的總設計師,又是新政
治的總建築師。在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歲月,毛澤東最早把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和創建人民
軍隊,作為政治設計和政治建築的兩大基石。毛澤東通過政黨建設,規劃黨建目標和行動藍
圖,創建人民軍隊,實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規范和決定軍隊的性質和宗旨;又通過軍隊
的建設和運用,擴大和壯大黨的隊伍,推行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實現黨的政治目
標。正是因為在毛澤東的正確指引和領導下,中國人民的舊中國一片廢墟的基礎上,建立起
新的政治大廈——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是奪取政權過程中的英明政治領袖,也是治國安
邦實踐中的英明政治領袖和享譽中外的國際政治家。新中國成立之初,在「一張白紙」的基
礎上,毛澤東領導創建了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建立了國家的農業體
系、工業體系、科研體系和文教體系,僅用了10年左右時間,就把一個貧窮落後、在世界上
無地位可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一個蒸蒸日上、世界一極的強大的社會主義國
家。國際社會歷來是大國首腦施展雄才偉略、提升本國地位的大舞台。毛澤東以高超的政治
謀略,營造和提升著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他提出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與「和平共處」五項原
則是新中國外交的靈魂,不僅展現了新中國作為世界性的政治大國的氣度、能力和風采,也
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典範和楷模。從《中蘇友好互助同盟
條約》到中蘇論戰,從中美兵戎相見到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無不體現毛澤東建立獨立自
主、不受制於人的大男氣魄和抓住機遇、勇於開拓、縱橫捭闔的外交謀略和膽識;從「一邊
倒」、「一條線」的外交政策到「一大片」和「三個世界理論」,無不凝聚著毛澤東對國際
局勢斬科學分析與駕馭能力,表現著他帶領新中國沖破封鎖與束縛,走向世界,成為有影響
的政治大國的雄心壯志。在毛澤東的運籌和領導下,新中國以不可思議的驚人速度確立了在
世界舞台上的大國地位,並在重塑20世紀世界政治格局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毛澤東是一位拓茺求是、勇開先河的大理論家。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理論發達也是民族
興旺的重要標志。從物質到精神全面衰敗的近代中國,在理論上也陷入極端的貧困。是毛澤
東在「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馬克思列寧主義」之後,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訴革命
旗幟,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訴立場、觀點和方法,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緊密結合起來,以大無
畏的理論勇氣進行了前無古人的理論創造。在戎馬倥傯、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和政務纏身、
日理萬機的建設時期,毛澤東給我們留下了數萬件、上千萬字的鴻篇巨著。毛澤東創造的理
論,是全新的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包括政治理論、革命理論、軍事理論、黨建理論、經
濟理論、哲學理論以及教育、外交、文藝等方面的理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毛澤東思想大系
。毛澤東的理論是在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循環往復中形成、發展和完善的,體現了鮮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

② 簡述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毛 澤 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 國 共 產 黨的指導思想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毛 澤 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淵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先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當以新的視角拓展毛 澤 東思想研究新視野,挖掘毛 澤 東思想理論寶庫,發揮毛 澤 東思想的恆久魅力。

③ 簡述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歷盡艱辛獲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1945年召開的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七大概括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予以充分肯定。1981年,在鄧小平主持下,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作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大發展。毛澤東思想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簡單運用,而是在許多領域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找到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道路,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毛澤東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國的,是中國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上的最高概括。毛澤東思想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從而「把我國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從來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支柱,將長期激勵和指導我們前進。

④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是什麼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開辟偉大歷史新紀元。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在宏觀上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從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的地位來把握,二是從毛澤東思想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歷史功績來定位。

指導意義:

1、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

鄧小平理論堅持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它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

它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

2、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

毛澤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理論指引進行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實現了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一系列重大轉變。

使我國實現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則團結,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一個大台階,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

3、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盡管國際國內的形勢有很多新的變化,但是鄧小平理論為確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著現實的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仍然要繼續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問題,緊緊抓住和深入領會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不斷推進思想的解放;緊緊抓住和深入領會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論斷,貫徹執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緊緊抓住和深入領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努力完成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任務;緊緊抓住和深入領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針,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等等。這些根本性的指針,關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運和前途,不能有任何的動搖。

(4)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擴展閱讀: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淵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先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當以新的視角拓展毛澤東思想研究新視野,挖掘毛澤東思想理論寶庫,發揮毛澤東思想的恆久魅力。

20世紀中葉,在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指引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艱辛,開辟了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使中國社會歷史發生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深刻變革。

毛澤東思想教育、哺育、影響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和無數中華兒女,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深深地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當代價值早已載入史冊,隨著歷史的推移、時代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人們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學術界和理論界需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進行深入研究。

⑤ 試述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毛澤東思想的復歷史地位

1、制 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2、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3、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為實踐所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4、 具體來說,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偉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① 毛澤東思想是我們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

② 毛澤東思想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礎

③ 毛澤東思想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歷史淵源和理論先導

④ 毛澤東是近現代中華民族團結和振興的精神支柱

⑤ 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列主義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列主義發展史上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

⑥ 簡述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

查閱了資料還有所學的歷史知識,希望能幫到你。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歷盡艱辛獲得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七大概括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予以充分肯定。1981年,在鄧小平主持下,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作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評價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道路,把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是鴉片戰爭以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進步潮流同十月革命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進步潮流相交匯中應運而生的。毛澤東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是鴉片戰爭以來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進步潮流同十月革命以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進步潮流相交匯中應運而生的。

⑦ 簡述毛澤東思想歷史地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淵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先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當以新的視角拓展毛澤東思想研究新視野,挖掘毛澤東思想理論寶庫,發揮毛澤東思想的恆久魅力。

20世紀中葉,在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指引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艱辛,開辟了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使中國社會歷史發生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深刻變革。毛澤東思想教育、哺育、影響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和無數中華兒女,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深深地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當代價值早已載入史冊,隨著歷史的推移、時代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人們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學術界和理論界需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進行深入研究~

⑧ 如何評價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

《毛澤東的思想歷程》是以毛澤東同志的思想歷程為線索的,對毛澤東同志從青年時期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具體探索到晚年發生錯誤的認識根源等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和分析。

同時,以《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根據,科學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同志本人在毛澤東思想形成過程中不可替代的決定作用,深刻論證了不能把毛澤東同志晚年錯誤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對立起來的道理所在。 較好體現了歷史和邏輯的統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

結合毛澤東同志的實踐活動和我們黨的歷史,對一些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作出分析和評價。比如,對於毛澤東同志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上的貢獻,該書不是僅僅停留在著作上作論證,而是通過分析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武裝斗爭、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來闡發。這樣來闡述毛澤東同志的思想歷程,不但主題鮮明,而且生動具體。 充分利用了新的研究成果。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淵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先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當以新的視角拓展毛澤東思想研究新視野,挖掘毛澤東思想理論寶庫,發揮毛澤東思想的恆久魅力。

20世紀中葉,在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指引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歷經艱辛,開辟了波瀾壯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使中國社會歷史發生了具有世界意義的深刻變革。毛澤東思想教育、哺育、影響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和無數中華兒女,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深深地融入我們的血液之中。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當代價值早已載入史冊,隨著歷史的推移、時代的變化和形勢的發展,人們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學術界和理論界需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進行深入研究。

拓展資料:

這些年,有關毛澤東同志的文獻、文稿、筆記、書信、傳記、年譜大量出版,這為不斷深化對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作者勤於讀書和思考,注意吸收和利用新的研究成果,從而使該書做到了既內容豐富又有所創新。比如,作者對毛澤東同志關於蘇聯哲學教科書批註的認真研讀和獨到分析,就體現了這一點。

⑨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是什麼

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在宏觀上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是從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的地位來把握,二是從毛澤東思想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歷史功績來定位。
1.從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的地位這一理論層面來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

2.從毛澤東思想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歷史功績這一實踐層面來說,它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的真諦在於運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走自己的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是全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⑩ 請問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和歷史地位是什麼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於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三個基本方面:實事求事,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一、實事求是

1、實事求是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

(1)內涵: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即從「實際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

(2)基本要求:

第一,一切從實際出發。

第二,理論聯系實際,即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第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2、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二、群眾路線

1、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與基本要求

(1)基本內涵: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第一、一切為了人民群眾。

第二、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

第三、相信群眾能夠自己解放自己。

第四、虛心向人民學習。

2、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有無群眾觀點,是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

三、獨立自主

1、獨立自主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

(1)基本內涵

無產階級革命首先需要各國無產階級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國的革命事業。

(2)基本要求:

第一,各國無產階級首先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本國國情相結合,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國的革命事業。

第二,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的同時,必須正確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不閉關自守,不拒絕可能得到的援助。既反對別國對中國的干涉和侵略,也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對別國的侵略和干涉。自力更生和爭取外援是辯證統一的。

2、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四、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有機統一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於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體現在毛澤東思想的全部科學著作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實踐活動中。

歷史地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而形成的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適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