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發展過程

歷史發展過程

發布時間: 2020-11-19 10:06:06

⑴ 漢朝的發展歷程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9年)與東漢(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亦有以東漢與西漢的首都代指,合稱兩京。西漢為漢高帝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雒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許多人將漢朝和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並列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其疆域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頭、巴彥淖爾一帶),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廣平省),東至臨屯郡(今朝鮮江原道一帶),西至蔥嶺(今帕米爾高原),面積達568萬平方公里。在統治期間,從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於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於,匈奴一度成為漢朝內藩。至公元前1年,全國人口達7000萬之多,占當時世界人口百分之28,此時印度次大陸人口為4600萬,歐洲人口為3500萬,北非人口為1400萬。漢朝進一步奠定了漢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後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在,「漢人」仍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漢字」。
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第一個年號。漢初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篡政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這一說法,從此確立東漢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因此漢代亦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劉漢」。

⑵ 黑格爾認為歷史發展是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

在黑格爾看來,歷史是一個從不自由到自由的發展過程,世界歷史無版非是自由意識的進展權,而這種進展是我們必須在它的必然性中加以認識的。他強調歷史的重大變遷不能看作是偶然的機會,而是必然的,發展的原則是一個內在決定了的必然的過程。黑格爾把歷史看作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他不同意把人類歷史上的更替比喻為不死鳥從余燼中再生出來的循環論觀點。

⑶ 中國的歷史發展順序是什麼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中華民國:公元1912-1949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的創立,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共計37年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3)歷史發展過程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朝代名稱的由來: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大致有五個來由:

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歷史朝代名歷史朝代名(6張)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漢朝前期都長安,後期都洛陽,故從都城上有「西漢」和「東漢」,從時間上有「前漢」和「後漢」之分。

新:王莽所創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更新。西漢後期在天人感應的五德終始學說支配下,社會政治涌動著一種新德代替舊德的思潮,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並最終完成「再受命」的代漢過程。

漢為火德,為赤帝,王莽為土德,自稱是「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傳黃帝,天命授之。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以皇室姓曹,歷史上又稱「曹魏」。曹操謚號魏武帝。

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稱「蜀」或「蜀漢」,又稱「季漢」。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進爵為晉王。後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為皇帝,國號「晉」。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後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陝西橫山縣),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認為與蒙古人的風俗與圖騰有關,有的認為與佛教有關。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郭子興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藉以鼓舞人民反對黑暗的元朝統治。所以又稱「光明教」。

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他的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他曾為小明王左副元帥)。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系,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州」,把「金」改為「清」。

在宋時女真人受制於契丹人,他代針對「遼」字在契丹語中是「鐵」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鐵更堅強有力,可以壓倒「遼」。「金」改「清」的原因,史學家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皇太極要避免引起尖銳的矛盾。

⑷ 美國歷史的發展過程是怎樣的

美國的經濟發展經歷了「古典自由主義」「國家干預的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三個階段。
亞當·斯密的學說表徵是「古典自由主義」的典型代表。
大衛·李嘉圖的觀點繼承了亞當·斯密的學說,也贊成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里根主義主要指對抗蘇聯,爭奪第三世界,不符合「國家干預的自由主義」。
對第二個階段產生重大影響的理論是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的特徵是擴大政府開支,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維持繁榮,主要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與「國家干預的自由主義」相近。

⑸ 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1840年--1842年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與英中簽訂《南京條約》,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年--1860年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北京條約》、《天津條約》。

1883年--1885年中法戰爭,簽訂《中法條約》。

1894---1895,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0--1901,八國聯軍進北京,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⑹ 廣告的歷史與發展歷程是什麼

◇世界上最早的廣告
廣告是某種特定的需要,自從有了商品生產和交換,廣告也隨之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廣告是通過聲音進行的,叫口頭廣告,又稱叫賣廣告,這是最原始、最簡單的廣告形式。早在奴隸社會初期的古希臘,人們通過叫賣販賣奴隸、牲畜,公開宣傳並吆喝出有節奏的廣告。古羅馬大街上充滿了商販的叫賣聲。古代商業高度發達的迦太基——廣大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區,就曾以全城無數的叫賣聲而聞名。
商標字型大小也是古老的廣告形式之一。商店的字型大小起源於古城龐貝。在古羅馬帝國,人們用字型大小標記來做角斗和馬戲團表演的廣告。商標字型大小都是象徵的,如古羅馬的一家奶品廠就以山羊作標記;一條騾子拉磨盤表示麵包房;而一個孩子被鞭子抽打則是一所學校採用的標記。在中世紀的英國,一隻手臂揮錘表示金匠作坊;三隻鴿子和一隻節杖表示紡線廠。倫敦的第一家印地安雪茄煙廠的標記,是由造船木工用船上的桅桿雕刻出來的。
[創意廣告]

創意廣告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廣告的國家之一。早在西周時期,便出現了音響廣告。《詩經》的《周頌·有瞽》一章里已有「蕭管備舉」的詩句,據漢代鄭玄注說: 「蕭,編小竹管, 如今賣餳者吹也。」唐代孔穎達也疏解說:「其時賣餳之人, 吹蕭以自表也。」可見西周時,賣糖食的小販就已經懂得以吹蕭管之聲招徠生意。
在我國古代繼音響廣告之後而出現的則是「懸幟」廣告。《韓非子·外儲說》說到「宋人有詁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著。」這是我國酒家和酒旗最早的記錄。酒店開設在固定場所,為了招徠顧客,拋出「一面酒旗,這也就是吸引主顧的廣告形式。這種形式後來沿用不斷,如唐代張籍有「高高酒旗懸江口」,杜牧有「水村山郭酒旗風」等詩句。《水滸傳》里也有這樣描繪:「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 望見前面有一個酒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跡:『三碗不過崗』。」《元曲·後庭花》中「酒店門前三尺布,過來過往尋主顧」,不但說明了酒旗的尺寸,還說明了酒旗的作用。除了酒旗外,其他行業也有各種標志性的廣告形式。據《費長房》中說「市有老翁賣葯,懸壺於肆頭」。就是用胡蘆作為葯鋪的象徵性標志,懸掛街頭或葯鋪的門前。這里的「懸旗」、「懸壺」 給人以非常醒目的視覺效果,用現代話說,就是「招牌廣告」。
◇印刷術的發明開創了廣告的新紀元
我國畢升最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最早的工商業印刷是北宋時期(公元960年—l127年)濟南劉家針鋪的廣告銅版,現存於上海博物館。這是至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廣告物。印刷術從中國傳到西方後,使西方廣告進入了新的階段。
1473年英國第一個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許多宣傳宗教內容的印刷廣告,張貼在倫敦街頭,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廣告,比我國北宋劉家針鋪印刷廣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國尼古拉斯·布朗和托瑪斯·珂切爾創辦了第一份英文報紙《每周新聞》(Weekly News)在倫敦出版。在這一年中,有一則書借廣告。 1650年在有關「國會的幾則訴訟程序」一欄里,登出某家12匹馬被盜的尋馬懸賞啟事。以後,在1710年阿迪遜和斯提爾又在《觀察家》雜志中刊登了有關推銷茶葉、咖啡、巧克力、書刊、房產、成葯拍賣物品、以及轉讓物品的廣告。
美國獨立前,於1704年4月24日創辦的第一家報紙《波士頓新聞通訊》(Boston News Letter)就刊登了一則向廣告商推薦的報紙為宣傳媒介的廣告。被認為是美國廣告業之父的本傑明·富蘭克林, 1729年創辦的《賓夕法尼亞日報》,把廣告欄放在創刊號第一版社論的前頭。首次刊登的是一則推銷肥皂的廣告。在整個殖民地時代美國的報紙中,《賓夕法尼亞日報》的發行量和廣告量上都居首位。在這家報紙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推銷船舶、羽毛製品、書籍、茶、等商品的廣告。富蘭克林既是一個廣告作家,又是廣告經理和推銷員,他所選寫的一篇最著名的廣告作品要算為賓夕法尼亞壁爐廠所作的推銷廣告了。這種壁爐後來定名為「富蘭克林爐」。
廣告是這樣寫的:
帶有小通風孔的壁爐能使冷空氣從每個孔源鑽進室內,所以坐在這通風孔前是非常不舒服並且是危險的——而尤其是婦女,因為在家裡靜坐的時間比較長,經常因為上述原因致使頭部受風寒、鼻流清涕,口眼歪斜,終至延及下頜、牙床,這便是北國好多人滿口好牙過早損壞的一個原因。
從上述的廣告里可以看到:富蘭克林和當代巧妙的廣告作家一樣,強調使用產品的收益,而不是單純介紹產品。
到1830年,美國已有l200種報紙,其中65種是日報。許多報紙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廣告。從1830年—1850年間是便士報時代,因為每份售價一便士,價格低廉,銷路增加,對廣告的效力,也相應提高。在報紙廣告盛行的同時,雜志廣告也不斷增加,並出現了廣告代理商和廣告公司。

⑺ 黨的發展歷程

中國共產黨走過了整整九十年光輝的歷程。九十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的成就。

根據《中國共產黨簡史》2001年版本資料簡介,中共建黨90多年來共經歷了如下十個主要階段:

1、大革命階段

2、土地革命階段

3、抗戰階段

4、民主革命階段

5、新民主主義階段

6、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7、文化大革命階段

8、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

9、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

10、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7)歷史發展過程擴展閱讀:

中共黨史是政黨史,是專史,它研究建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歷史。其主要內容,一是怎樣執政,即怎樣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提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一方面通過憲法和法律把它們變成國家的意志,貫徹到國家生活的各個領域。

一方面通過其各級組織、各級幹部,團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運用廣泛的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宏偉的社會主義建設目標。二是執政黨自身的建設,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黨的隊伍的發展、壯大,黨的幹部的培養教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繼承、發展,黨紀黨規的確立和監督、檢查,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系,等等。

⑻ 廣交會詳細的歷史發展過程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即廣州交易會,簡稱廣交會,英文名為Canton
fair.創辦於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迄今已有五十餘年歷史,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自2007年4月第101屆起,廣交會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由單一出口平台變為進出口雙向交易平台。
廣交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展會,一年分兩屆舉行,成交總額佔中國一般貿易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由48個交易團組成,有數千家資信良好、實力雄厚的外貿公司、生產企業、科研院所、外商投資/獨資企業、私營企業參展。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貿易方式靈活多樣,除傳統的看樣成交外,還舉辦網上交易會。廣交會以出口貿易為主,也做進口生意,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以及商檢、保險、運輸、廣告、咨詢等業務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客商雲集廣州,互通商情,增進友誼。
·1956年
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名義在廣州原中蘇友好大廈舉辦了為期兩個月的「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
·1957年
經國務院批准,由中國各外貿公司在廣州舉辦了春秋兩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1958年
會址遷至今僑光路2號的「中國出口商品陳列館」。出口成交額首次突破1億美元,達1.5億美元。
·1959年
會址遷至起義路陳列館,面積達4萬平方米,是僑光路陳列館的2.7倍。
·1967年
周總理視察春交會,並做群眾組織工作,保證了交易會順利召開。
·1972年
《中美聯合公報》發表後,1972年春交會應邀到會美商有42人,這是中美貿易中斷二十多年後美商首次到會。
·1974年
第三次搬遷至現在的流花路新建的廣交會大院。展館正面鑲有郭沫若先生手書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1980年
廣交會開始了對台貿易。
·1983年
中外合資企業首次到會開展出口成交業務。
·1984年~1985年廣交會分別獲得義大利「國際墨丘利金獎」、西班牙「國際貿易獎」。美國副總統布希參觀1985年秋交會。
·1986年
廣交會斥資6000多萬元對展館進行系統改造。舉行了60屆慶祝活動。
·1989年
一年兩屆出口成交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達108.9億美元。會期由20天改為15天。新增設了經濟特區交易團。
·1993年
實行主要由「省市組團,按團設館」的改革,共設45個交易團,試辦輕紡交易會。
·1994年
廣交會開始按「省市組團,商會組館,館團結合,行業布展」的方案組展。設六大行業館。
·1996年
廣交會加大了招商力度,邀請國外知名工商貿易團體和高層貿易代表赴會。
·1999年
獲外經貿部授予自營進出口權的私營企業首次亮出自己的牌子走上前台。
·2000年
廣交會會期由15天改為12天;到會客商突破10萬人。
·2001年
春交會到會客商超過11萬人;成交金額達158億美元;廣交會加大了保護知識產權的力度。
·2002年
從第91屆開始,改為一屆兩期,每期六天,兩期內將間隔四日;同時,將參展的商品分類,安排在兩個時段中分別展出。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