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處理
① 生物處理方法優缺點
技術成熟、工藝簡單,二次產物——污泥可作為肥料,容易處理。佔地面積達、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細菌對污水的要求是單一性的,如果是多種污水同流就麻煩了)、對溫度的要求也要平穩,不能高也不能低。
② 如何理解生物處理技術
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法。好氧處理法是在水中有充分溶解氧存在的情況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活動,將固體廢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氨和硝酸鹽。厭氧生物處理法是在缺氧的情況下,利用厭氧微生物的活動,將固體廢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氨和水。生物處理法具有效率高、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中常用的生物處理技術有:
(1)沼氣發酵:沼氣發酵是有機物質在隔絕空氣和保持一定的水分、溫度、酸和鹼度等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過程。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產生沼氣。沼氣是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其中甲烷佔60%~70%,二氧化碳佔30%~40%,還有少量氫、一氧化碳、硫化氫、氧和氮等氣體。城市有機垃圾、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農村的人畜糞便、作物秸稈等皆可作產生沼氣的原料。為了使沼氣發酵持續進行,必須提供和保持沼氣發酵中各種微生物所需的條件:沼氣發酵一般在隔絕氧的密閉沼氣池內進行。
(2)堆肥:堆肥是將人畜糞便、垃圾、青草、農作物的秸稈等堆積起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將堆料中的有機物分解,產生高熱,以達到殺滅寄生蟲卵和病原菌的目的。堆肥分為普通堆肥和高溫堆肥,前者主要是厭氧分解過程,後者則主要是好氧分解過程。堆肥的全程一般約需1個月。為了加速堆肥和確保處理效果,必須控制以下幾個因素:①堆內必須有足夠的微生物;②必須有足夠的有機物,使微生物得以繁殖;③保持堆內適當的水分和酸、鹼度;④適當通風,供給氧氣;⑤用草泥封蓋堆肥,以保溫和防蠅。
(3)細菌冶金:細菌冶金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使礦石或固體廢物中的金屬溶解出來,從溶液中提取所需要的金屬。它與普通的「采礦—選礦—火法冶煉」比較,具有如下幾個特點:①設備簡單,操作方便;②特別適宜處理廢礦、尾礦和爐渣;③可綜合浸出,分別回收多種金屬。
饒有趣味的是,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利用植物吸取和回收被污染土壤的金屬。例如,杜邦公司過去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而使特拉華河灣的一片森林變為不毛之地,現在,他們正在這塊土地上種植豚草,通過它清除大量高濃度的鉛,同時投資幾十億美元,回收和利用這些土地上的數百種化學物質。其他國家的許多大公司都在進行同樣的實驗,利用植物清除化學物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研究成果一旦走出實驗室,在廣闊的大地上推廣應用,地球環境一定會有較大的改觀,向人類提供「凈土」。
③ 生物處理主要有哪些方式
好氧處復理
好氧處理是在污水中制含有充分溶解氧的條件下,利用好氧性微生物使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氨及水等,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滴濾池法、曝氣法以及灌溉田法等進行處理。
厭氧處理
厭氧處理是在污水中缺氧的條件下,利用厭氧性微生物使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氮及水等,一般採用甲烷發酵法(消化法)等進行處理。
④ 廢水生物處理方法有哪些
主要藉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
1.按對氧氣需求情況可分為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厭氧生物處理系利用厭氧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有機酸,甲烷菌再把有機酸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氫等,如厭氧塘、化糞池、污泥的厭氣消化和厭氧生物反應器等.好氧生物處理系採用機械曝氣或自然曝氣(如藻類光合作用產氧等)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動能源,促進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動,使污水得到凈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
2,.按微生物的懸浮狀態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懸浮在污水中,如氧化溝,a2o,傳統活性污泥法,sbr等等.生物膜法微生物附著在載體上,如生物轉盤法,生物流化床等等.
⑤ 城市垃圾生物處理技術是怎樣的
由於人類活動,每天都有大量的固體廢棄物,如各種垃圾的產生,特別是大城市的固體廢棄物的產量更是驚人。這些固體廢棄物都應該進行無害化處理,但目前幾乎95%的垃圾未經這樣的處理,一般只是簡單地堆集起來或傾入江河中。固體廢棄物中不僅含有各種無機物,如玻璃、金屬等,還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包括可降解的澱粉、蛋白質、廢紙、烴類等和很難降解的塑料等,其中的很大部分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此提倡垃圾的分類包裝,回收可再生的資源,是一箭雙雕之舉。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有很多方法,如填埋、堆肥、焚燒、用來發電等。
垃圾的填埋處理不僅需要侵佔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需要很長時間(一般至少50~100年)才能完全使所填埋的垃圾無害化,因此填埋了垃圾的土地長期不能使用,甚至還可能引起火災。由於填埋於地下的垃圾,絕大部分是有機物,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發酵,能產生大量的沼氣逸出地面,遇火即可發生火災;填埋的垃圾還可能污染地下水。
垃圾焚燒同樣也存在火災的隱患,同時焚燒時還會產生大量廢氣,造成對環境的再次污染,我們稱這種污染為二次污染。
較好的物理方法是利用垃圾發電。這在發達國家是一種比較普遍採用的處理城市垃圾的方法,我國也建立了幾座垃圾發電廠,但目前在我國還不能普遍推廣,因為成本很高。
垃圾堆肥是較原始的簡易的固體垃圾生物處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垃圾中原本帶有的微生物進行自然發酵。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採用,但所需的處理時間長,處理量小,發酵過程不易控制。
現在發展了新的城市垃圾生物處理工藝。這種工藝是先經過過篩,回收可再生資源後,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能高效降解有機物質,如纖維素、脂肪、蛋白質的微生物)進行好氧處理或厭氧發酵,加速發酵過程,同時還可以收集所產生的沼氣。經過充分發酵後的垃圾是一種很好的農業肥料。如果實現垃圾處理工廠化,可以使發酵周期縮短(1~2星期),並且處理量較大。發酵過程可以實現全自動化控制,發酵後形成的肥料的質量也能得到保證。
⑥ 什麼是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biological treatment),利用生物亦即細菌、黴菌或原生動物的代謝作用處理污水的方法,稱為生物處理,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氧性和厭氧性處理兩種。
1.好氧處理
好氧處理是在污水中含有充分溶解氧的條件下,利用好氧性微生物使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氨及水等,一般採用活性污泥法、滴濾池法、曝氣法以及灌溉田法等進行處理。
2.厭氧處理
厭氧處理是在污水中缺氧的條件下,利用厭氧性微生物使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氮及水等,一般採用甲烷發酵法(消化法)等進行處理。
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為:
污水生物處理時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對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分解和轉化。微生物代謝由分解代謝(異化)和合成代謝(同化)兩個過程組成,是物質在微生物細胞內發生一系列復雜生化反應的總稱。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和部分無機物作為營養源,這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質,通常稱之為底物或基質。或者更確切地說,一切在生物體內通過酶的催化作用而進行生物化學變化的物質都被稱為底物。
分解代謝是微生物在利用底物的過程中,一部分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並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也稱作生物氧化。合成代謝是微生物利用一部分底物或分解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在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微生物細胞的過程,合成代謝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分解代謝提供。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有機物的生物降解實際上是微生物將有機物作為底物進行分解代謝獲取能量的過程。不同類型微生物進行分解代謝所利用的底物是不同的,異養微生物利用有機物,自養微生物則利用無機物。
有機底物的生物氧化主要以脫氫(包括失電子)的方式實現,底物氧化後脫下的氫可以表示為:
2H → 2H+ + 2e-
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最終電子受體的不同,分解代謝可分為發酵和呼吸兩種類型,呼吸又可分為好氧呼吸和缺氧呼吸兩種方式。
⑦ 什麼是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bio-treatment method)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生物(即細菌、霉以及原生動物)的代謝作用,對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分解和轉化,處理各種廢水、污水和糞尿的方法。
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處理時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對污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分解和轉化。微生物代謝由分解代謝(異化)和合成代謝(同化)兩個過程組成,是物質在微生物細胞內發生一系列復雜生化反應的總稱。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和部分無機物作為營養源,這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質,通常稱之為底物或基質。或者更確切地說,一切在生物體內通過酶的催化作用而進行生物化學變化的物質都被稱為底物。
分解代謝是微生物在利用底物的過程中,一部分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並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也稱作生物氧化。合成代謝是微生物利用一部分底物或分解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在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微生物細胞的過程,合成代謝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分解代謝提供。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有機物的生物降解實際上是微生物將有機物作為底物進行分解代謝獲取能量的過程。不同類型微生物進行分解代謝所利用的底物是不同的,異養微生物利用有機物,自養微生物則利用無機物。
有機底物的生物氧化主要以脫氫(包括失電子)的方式實現,底物氧化後脫下的氫可以表示為:2H → 2H+ + 2e-
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中最終電子受體的不同,分解代謝可分為發酵和呼吸兩種類型,呼吸又可分為好氧呼吸和缺氧呼吸兩種方式。
⑧ 污水處理中生物法有哪幾種
1. 活性污泥法
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活性污泥是一種由無數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組成的絮凝體,其表面有一多糖類粘質層。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這種活性污泥的吸附、氧化作用,去除廢水澡的有機污染物。
2.生物膜法
污水連續流經固體填料(碎石、塑料填料等),在填料上就會生成污泥狀的生物膜,生物膜中繁殖著大量的微生物,起到與活性污泥同樣的凈化污水的作用。
3.自然生物處理法
利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不加以人工強化或略加強化)處理廢水的技術。其主要特徵是工藝簡單,建設與運行費用都較低,但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主要的處理技術是穩定塘和土地處理法。
4. 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處理技術。有機污泥、某些高濃度有機污染物理的工業廢水,如屠宰場、酒精廠廢水等適宜於用厭氧生物處理法處理。用於厭氧處理的構築物最普通的是消化池,最近一、二十年來這個領域有很大發展,開創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的厭氧處理構築物,如厭氧濾池、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轉盤、擋板式厭氧反應器以及復合厭氧反應器等。
⑨ 哪些垃圾適合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主要用抄於處理襲有機垃圾,也稱生物質廢物,主要包括廚余垃圾(剩飯剩菜、果皮、魚刺等)、動植物殘體(動物屍體、樹皮、木屑、農作物秸稈),動物糞便等。其他垃圾則不適合生物處理:包括紙製品(報紙、紙箱),塑料製品,玻璃、金屬,皮革、橡膠、衣物等。還有家庭清掃垃圾,油、塗料等也不適於生物處理。總之,能用於生物處理的垃圾要「易腐爛」。
⑩ 好氧生物處理需要什麼
好氧生物處理法是在有氧的條件下,藉助於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來進行的。活性污泥版法是權當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好氧生物處理法。該法是將空氣連續鼓人曝氣池的污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水中即繁殖形成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絮凝體,稱為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是由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等不同種屬的微生物組成的菌膠團,它們之間形成復雜的食物鏈,能夠吸附水中的有機物,生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機物為食料,獲得能量並不斷生長繁殖。 活性污泥法的主要設備是曝氣池和二次沉澱池,廢水和迴流污泥同時進人曝氣池,沿曝氣池長度方向通人壓縮空氣,使廢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觸,並供給混合液以足夠的溶解氧。
在好氧狀態下,廢水中的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然後混合液流人二次沉澱池進行泥水分離,澄清水溢流排放,沉澱下來的污泥,一部分作為菌種迴流到曝氣池,以維持曝氣池中所需的污泥濃度,增加的污泥作為剩餘污泥從系統中排出。
廢水通常在矩形的曝氣池中曝氣6-8小時能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90%左右,是最近幾年廣泛採用的生物處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