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基礎知識

物理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 2020-11-19 10:44:59

A. 初中物理基礎知識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 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
4、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裡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耳聾: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
3、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4、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樂音及三個特徵
1、樂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
調高。綜合兩個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5、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1、 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雜訊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 物理學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雜訊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 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雜訊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雜訊不超過50dB 。
4、 減弱雜訊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
第二章《光現象》復習提綱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應用及現象: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後視鏡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復習提綱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二、透鏡
1、 名詞: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於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 典型光路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於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照相機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幻燈機
u<f 正立 放大 虛象 v>u 放大鏡
3、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於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於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⑷成實像時:
⑸成虛像時: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 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於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第四章《物態變化》復習提綱
一、溫度
1、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2、 單位:
① 國際單位制中採用熱力學溫度。
②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 規定: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 某地氣溫-3℃讀做:零下3攝氏度或負3攝氏度
③ 換算關系T=t + 273K
3、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 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③ 分類及比較:
④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准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填物態變化的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義: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
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為液態
溫度不斷上升。
熔點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熔化的條件:⑴ 達到熔點。⑵ 繼續吸熱。
② 凝固 定義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 叫凝固。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
凝固點 :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 達到凝固點。⑵ 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蒸發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溫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沸騰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 點: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 液化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溫度;⑵ 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
作用:液化 放 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 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 熱
☆解釋"霜前冷雪後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後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後寒"。
第五章 《電流和電路》復習提綱
【電學儲備知識】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於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6、電荷量: 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二、電流形成和方向的規定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註: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 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 、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里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碳棒、人體、大地、酸 鹼 鹽溶液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空氣、純水、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3、"導電"與"帶電"的區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為自由電荷。
【二】電路
一、電路的定義:
二、電路的基本組成:
三、電路的三種狀態:
1、通路:電路中有電流通過,用電器能夠工作就叫通路;
2、斷路:電路中沒電流通過,用電器不能工作就叫斷路;
3、短路:電路中有電流通過,但電流不經過用電器,用電器不能工作就叫短路。
四、電路的串並聯及特點
1、串聯電路定義:把電器元件首尾依次相接形成單一的電流迴路,叫串聯電路;
2、並聯電路定義:把用電器,首首相連,尾尾相連,並列著接入幹路中形成多條電流迴路,就叫並聯電路
3、串聯電路的特點:
4、並聯電路的特點:
五、電路中必須掌握的四個題:
詳講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非常重要的一條規律,在物理學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整個物理學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學好歐姆定律是學好電學的關鍵,降耗歐姆定律廣大的物理老師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是這樣講解歐姆定律的:「引導學生猜想」
【一】兩個重要猜想:
首先我帶學生復習電流、電壓、電阻的基本知識點:(歐姆定律研究三者關系)
【1】電流: 【2】電壓 【3】電阻
1、電流的定義: 1、電壓在電路中的作用: 1、電阻的定義:
2、電流的公式和單位: 2、電壓的單位: 2、電阻的單位:
3、電流的測量工具: 3、電壓的測量工具: 3、決定電阻的因素
4、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4、電壓表的使用規則: 4、電阻器:
5、電流在串並聯中的特點: 5、電壓在串並聯中特點: 5、滑變使用規則、作用
我們進行橫向比較,電流、電壓、電阻中各自好像只講自己的知識,一點都未透露他們之間的關系,但實際卻不是這樣,這裡面已經把關系透露給我們,這就看我們對概念理解是否深刻,在哪裡呢?
我們看「電壓在電路中的作用」----電壓是產生電流的原因。也就是說兩點間要想有電流必須有電壓,沒有電壓一定沒有電流,電壓如果大呢?電流可能就大,如果電壓小呢?電流可能就小,很容易有「第一個猜想」: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我們再來看「電阻的定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也就是說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如果電阻大呢?電流可能就小,如電阻小呢?電流可能就大,
我們馬上就有了「第二個猜想」: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二】兩個重要探究實驗
根據猜想很好就引向實驗,為了證明猜想就必須進行實驗,從兩個猜想我們知道影響電流的因素有兩個,為了使實驗簡單、方便、易出結果,就必須控制變數。
一、當電阻不變時探究電流與電壓是否成正比:
1、電路設計:

如何讓電阻不變?用定值電阻就能實現,要看通過電阻的電流,用什麼看?很容易想到給電阻串聯一隻電流表,看電流與電阻兩端電壓的關系,順理成章就要給電阻並聯一隻電壓表,我們要想看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就要讓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如何讓電阻兩端電壓變呢?根據滑動變阻器的作用,馬上就想到串聯一隻滑動變阻器,配上電源、開關,實驗電路圖就這樣設計好了。(畫出電路圖,設計出實驗表格,組織好器材)

2、實驗步驟:

(1)斷開開關按電路圖連接好實物,將滑動變阻器滑片調到最大阻值;(調試好的電流表、電壓表)

(2)閉合開關將滑動變阻器滑片調到適當位置分別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I1和U1;

(3)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再分別讀出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I2和U2

(4)將步驟(3)再重復4次分別得到I3~~~I6和U3~~~U6,將所有數據填入表格;

(5)通過對實驗數據整理分析得出結論:「當電阻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證明猜想一正確。)

二、當電壓不變時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1、電路設計:

我們要讓電阻變,變化的值還要知道,就要使用電阻箱,並聯一隻電壓表看電壓是否變化,串聯一隻電流表看電流,電路要保護串聯一隻滑動變阻器,配上電源、開關,電路設計成功。(畫出電路圖,設計好實驗表格,組織好器材准備試驗)
2、實驗步驟:

(1)斷開開關按電路圖連接實物,將滑動變阻器滑片滑到最大阻值,電阻箱調到R1;(電表調試好的)

(2)閉合開關分別讀出電壓表、電流表的示數U1和I1;

(3)將電阻箱的阻值調到R2,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仍為U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2;

(4)將電阻箱的阻值調到R3,調節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再回U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3;

(5)仿照步驟(4)將電阻箱的阻值分別調到R4、R5、R6再做3次,分別得到電流表的示數I4、I5、I6將所有實驗數據填入實驗表格;

(6)通過對實驗數據整理分析得出結論:當電壓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中的電阻成反比。

猜想二得到證明是正確的。

【三】兩個重要結論:
1、當電阻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

2、當電壓不變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中的電阻成反比。

【四】歐姆定律:
根據實驗結論歸納概括出歐姆定律
1、內容: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中的電阻成反比。
2、公式:I=U/R
3、變形公式:U=IR R=U/I同時給大家留三個問題:
(1)結合歐姆定律和U=IR能不能說當電阻不變時電壓與電流成正比?

(2)結合歐姆定律和R=U/I能不能說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與電流成反比?

(3)歐姆定律有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哪兒?影響不影響使用?

4、歐姆定律的適用范圍:
(1)電源外部的任何一部分的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2)純電阻電路。
5、注意事項:(1)一一對應性(同一性)
(2)不同於數學關系,要注意敘述時的物理量因果關系

詳講歐姆定律的應用

歐姆定律的應用是初中電學最重要,也是物理中最精華的內容,由於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順序安排不合理給教師授課帶來心理壓力,給學生帶來困難;如何安排是合理的呢?先看我們的資料和教學是如何安排的:我們以前都是講完歐姆定律就講電阻的測量,再講電阻的串並聯,這里我們馬上會遇到一個問題,要使用混聯電路,因為在初中沒講混聯,老師怕學生聽不懂,就要躲避混聯,不敢用不敢講造成心理壓力,好像自己都沒把這部分內容高清楚,學生也是聽的雲里霧里的,如果我們把兩塊內容顛倒順序,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我把這部分內容不叫電阻的串並聯,我把它叫做:

【一】電流、電壓、電阻在串並聯電路中的特點:(歐姆定律應用一:歸納推導~~~)

一、電流、電壓、電阻在串聯電路中的特點:

1、電流在串聯電路:電流在串聯電路中處處相等, I=I1=I2=I3=~~~=In;

2、電壓在串聯電路:電壓在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於各分電壓之和,U=U1+U2+U3+~~~+Un;

3、電阻在串聯電路:電阻在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於各分電阻之和,R=R1+R2+R3+~~~+Rn;

4、推論一、電阻在串聯電路中越串聯總阻值越大,它比任何一個分阻值都大,相當把導體加長;

5、推論二、電阻在串聯電路中各電阻兩端的電壓的比值等於電阻的正比:U1/U2=R1/R2~~~~

6、推論三、電阻在串聯電路中具有分壓作用;

7、拓展一、串聯電路中的總電阻也叫「等效」電阻,緊緊抓住等效二字不放,串聯可以等效並聯也可等效這樣簡單的一等效,簡單的混聯電路就可解決,使學生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

8、拓展二:電阻兩端的電壓的比值等於電阻的正比:U1/U2=R1/R2~~不僅僅適用於串聯,它適用於一切電流相等的電路,我們要打破串並聯的框框,拓展我們的思維,使我們的思路更開闊,使我們的知識應用范圍更廣:當電流相等時電阻兩端的電壓的比值等於電阻的正比:U1/U2=R1/R2~~~~

二、電流、電壓、電阻在並聯電路中的特點:

1、電流在並聯電路:電流在並聯電路中總電流等於各分電流之和 I=I1+I2+I3+~~~In;

2、電壓在並聯電路:電壓在並聯電路中總電壓等於各支路兩端分電壓, U=U1=U2=U3=~~~=Un;

3、電阻在並聯電路:電阻在並聯電路中總電阻的倒數等於分電阻倒數之和,1/R=1/R1+1/R2+~~+1/Rn;

4、推論一、電阻在並聯電路中越並聯總阻值越小,它比任何一個分阻值都小,相當把導體加粗;

5、推論二、電阻在並聯電路中各電阻通過的電電流的比值等於電阻的反比:I1/I2=R2/R1~~~~

6、推論三、電阻在並聯電路中具有分流作用;(特別注意,它具有特殊性不能普遍使用)

7、拓展一、串聯電路中的總電阻也叫「等效」電阻,緊緊抓住等效二字不放,串聯可以等效並聯也可等效這樣簡單的一等效,簡單的混聯電路就可解決,使學生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升;

8、拓展二:各電阻通過的電流的比值等於電阻的反比:I1/I2=R2/R1~~不僅僅適用於並聯,它適用於一切電壓相等的電路,我們要打破串並聯的框框,拓展我們的思維,使我們的思路更開闊,使我們的知識使用更廣泛,解決問題更靈活:當電壓相等時通過各電阻電流的比值等於電阻的反比;I1/I2=R2/R1

【二】測未知電阻(歐姆定律應用二)

一、伏安法測未知電阻:

1、設計電路圖:

2、器材:未知電阻、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各一,導線若干

3、實驗步驟:(略)

二、安安法測未知電阻:

(一)雙表安安法測未知電阻:

(二)單表可拆卸安安法:

(三)單表不可拆卸安安法:

1、單表不可拆卸無滑動變阻器安安法:

這種方法就是教科書上提供的方法,這種方法基本不能用,因為沒有電路保護,不能實現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因為有滑動變阻器就要採用混聯,為了避開混聯只有不加滑動變阻器。

(1)設計電路:已知電阻R0與未知電阻Rx並聯,在Rx上裝分開關S1,把電流表、總開關S、電源串聯作幹路;

(2)簡略實驗步驟:(做題時要詳細)

①閉合開關S,斷開開關S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1;

②閉合開關S和S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2

表達式:Rx=I1*R0/(I2-I1)

現在我們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同學們完全可以接受混聯問題。

2、單表不可拆卸有滑動變阻器安安法:

(1)電路設計:將電流表與R0串聯、開關S1和電阻Rx串聯後再將它們並聯,在R0和電流表中間點與Rx和開關S1中間點之間裝開關S2,把電源、總開關S、滑動變阻器串聯作為幹路;

(2)簡略實驗步驟:

①斷開S2閉合S、S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1;

②閉合S、S2斷開S1讀出電流表的示數I2

表達式:Rx1=I1R0/(I2-I1)還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B. 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大全

高中物理主要分必修和選修,主要學習運動學,電學,磁學,對於運動學來說,要掌握受力分析,F=ma是連接。力與運動的橋梁,對於電學,需要掌握基本公式,概念,多做練習,磁學,主要掌握絡倫茲力,安陪力。其實書本最重要,好好看書吧!

C. 初中物理基礎知識總結(含答案),看看自己的掌握了嗎

1、振動;振動 2、介質;聲音 3、340;固;氣 4、響度;音調;音色 5、高低。頻率;頻率

D. 中考物理基礎知識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8分)
1.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是同名磁極__________,異名磁極__________.
2.小孔成像是由於光的__________現象而形成的.平面鏡成像是由於光的__________現象而形成的.透鏡成像是由於光的__________現象而形成的.
3.1標准大氣壓等於__________帕.(保留2位有效數字)
4.綢子跟玻璃棒摩擦,一部分電子從__________轉移到__________上,使玻璃棒帶__________電.
5.1分鍾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是30庫侖,導體中的電流強度是__________安培.如果加在這個導體兩端的電壓是6伏特,導體的電阻是__________歐姆.導體兩端不加電壓時,導體的電阻是__________歐姆.
6.搬起一塊質量為25千克的石頭,至少需要__________牛頓的力.
7.一塊石頭在空氣中稱,重1.2牛頓,浸沒在水中稱,重0.71牛頓.由此可知,石塊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牛頓,石塊的體積是__________,石塊的密度是__________千克.
8.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9.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100°時,入射角的大小一定是__________.
10.如圖1-1所示,兩個形狀完全相同的圓筒狀容器,內裝有質量相同、密度分別為 的液體將兩支相同的密度計放入液體,都浮在液面上,

(用「>」、「<」或「=」號連接)
11.杠桿的平衡條件是:__________.用動力臂150厘米、阻力臂30厘米的撬杠撬起3000牛頓的石頭,所用的動力至少要__________牛頓.
12.一隻燈泡接在照明電路中,通過燈絲的電流強度是200毫安,通電1分鍾電流做了__________焦耳的功,有__________焦耳的電能轉化成了熱能和光能.
13.重500牛頓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用100牛頓的水平拉力,使重物沿拉力方向以5米/秒的速度勻速前進10秒,拉力對物體做功__________焦耳,功率為__________瓦特.
14.用一根刻度尺對某物體的長度進行測量,測出數據為3.52厘米,則准確數是__________厘米,估計數是__________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
15.把1噸水從16℃加熱到100℃需要吸收__________焦耳的熱量.現用燃燒值是2.9×107焦/千克的煙煤燃燒加熱,需要完全燃燒__________千克煙煤(不計熱量損失).
16.物體能保持一定的形狀和體積,原因是分子間距離很__________,相互作用力__________,絕大多數分子只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__________的振動.
17.選用保險絲的時候,應該使它的額定電流__________電路上最大的正常工作電流.
18.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連線題(5分)
把下面列出的六種儀器、設備(左側)和它們所依據的原理(右側)用直線連接起來.
電動機電磁感應
船閘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
發電機杠桿的平衡條件
天平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驗電器連通器
三、選擇題(15分)將正確答案填在() )內
1.下列哪種自然現象是凝華生成的?()
A.雨B.霧C.霜D.露
2.甲燈標著「220V 60W」,乙燈標著「110V 100W」,丙燈標著「36V 40W」.下列三個問題中可供選擇的答案有:
A.甲燈B.乙燈C.丙燈D.無法確定
(1)正常工作時通過燈絲電流強度最大的是:()
(2)正常工作時燈絲電阻最大的是:()
(3)正常工作時燈泡最亮的是:()
3.如圖1-2所示,物體M靜止在水平桌面N上,則() )

A.M對N的壓力就是M的重力
B.M對N的壓力與M的重力大小相等
C.M對N的壓力與N對M的支持力二力平衡
D.M對N的壓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
4.跳傘運動員勻速下降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B.勢能減少,機械能總量守恆
C.動能增加,勢能減少,機械能守恆
D.動能不變,勢能減少,機械能減少
5.把一個正方體,保持側面豎直地浸沒在液體里的不同深度處,則() )
A.正方體頂面所受的壓力大小不變
B.正方體底面所受的壓力大小不變
C.正方體每個側面所受的壓力大小變
D.正方體上、下兩面受的壓力差不變
6.如圖1-3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不變,當電鍵K閉合時,電燈L恰好正常發光.若使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動,則:() )
A.安培表示數變小,燈L的實際功率變小,小泡變暗
B.安培表示數變大,燈L的實際功率變大,燈泡變亮
C.安培表示數變小,燈L的實際功率變大,燈泡變亮
D.安培表示數變大,燈L的實際功率變小,燈泡變暗
7.兩個電阻阻值分別為R1=10,R2=20,把他們串聯起來接入電路中,在相同時間內,R1和R2的產生的熱量之比為:() )
A.1∶2 B.2∶1 C.1∶4 D.4∶1
四、判斷題(6分)
1.使用簡單機械的好處是一定能省力.()
2.太陽光與水平方向成45°角,要想使光線變為豎直向下
方向,則鏡面與水平方向夾角為67.5°.()
3.凹鏡和凹透鏡都對光線起會聚作用.()
4.一個物體溫度升高了,一定是由於它吸收了熱量.()
5.功率大的機器做功不一定多.()
()
五、作圖題:(11分)
1.如圖1-4所示,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重15牛頓,用力的圖示法畫出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

(O為支點)

3.畫出平面鏡前一點S在平面鏡中成像的光路圖.

4.完成下列光路圖.

5.標出圖1-8中的磁感線方向.

6.圖1-9中小磁針靜止,標出通電螺線管的N、S極和電源的正負極.

六、實驗題(12分)
1.測定某塊礦石的密度.圖1-10所示為用天平稱礦石質量,天平平衡時所用砝碼和用量筒測礦石體積的情況.
礦石的質量m=__________
礦石的體積V=__________
(寫出計算密度的公式、計算過程及結果)

2.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燭焰放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時,在光屏上可以成一個__________的實像,當燭焰放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與焦點間時,在光屏上可以成一個__________的實像,人的眼睛要看燭焰的放大、正立的__________像,人必須和燭焰在凸透鏡的__________.(前兩空選填 「放大」、「縮小」,「倒立」、「正立」.後一空選填 「同側」、「兩側」).
3.在虛線框中畫出測定小燈泡額定功率的電路圖.如圖1-11是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伏特表和安培表的示數,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__________伏特,額定電流是__________安培,額定功率是__________瓦特.

七、計算題(13分)
(解題要求:(1)寫出依據的主要公式或變形公式;(2)代入數據(3)凡有數學運算的題目,運算過程和結果都要寫明單位.)
1.在一鋁壺里(鋁壺吸熱不計)裝了2千克的水,把這壺水從

這兩個電阻並聯起來接到同一電源兩端,總電阻和通過每個電阻的電流強度.(電源電壓不變)(4分)
3.在圖1-12裝置中,物體m=10千克,在F的作用下,m以0.4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彈簧秤的示數為10牛頓.求:
(1)拉力F為多少牛頓?
(2)物體受到水平面的阻力是多少牛頓?
(3)在10秒鍾內拉力做功多少焦耳?
(4)拉力的功率多大?(5分)
參考答案
(120分鍾,100分)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38分)
1.互相推斥,互相吸引
2.直線傳播,反射,折射

4.玻璃棒,綢子,正
5.0.5,12,12
6.245
7.0.49,0.5×10 ,2.4×10
8.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9.50°
10.=,>,=
提示:

此題不能用 p=ρgh 分析,因?、h 均不同

12.2640,2640
13.5000,500
14.3.5,0.02毫米

16.小,很大,無規則
17.等於或稍大於
18.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二、連線題:(5分)
電動機—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
船 閘—連通器
發電機—電磁感應
天 平—杠桿的平衡條件
驗電器—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三、選擇題:[每題2分(第2小題3分)共15分]
1.C 2.C A B
3.B 4.D 5.D 6.B 7.A
四、判斷題:(每題1分,共6分)
1.× 2.√ 3.×
4.× 5.√ 6.√
五、作圖題:(1題2分,2題2分,3題2分,4題2分,
5題1分,6題2分,共11分.)
此題答案略,但所有作圖題都要按課本中範例畫圖.有一處錯誤或不規范扣一分,至多扣完該小題所應得分.
六、實驗題:(12分)
1.前2空各1分,後一空2分,共4分.


2.每空1分,共3分.
縮小、倒立,放大、倒立,兩側.
3.電路圖略,2分.
6,0.3,1.8,每空1分,共5分.
七、計算題(13分)
1.(4分)



答:(略)
2.(4分)

解:串聯時


並聯時:

答:(略)
3.(5分)解:
(1)F=2F'=2×10牛頓=20牛頓(1分)
(2)F=F'=10牛頓(1分)

E. 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如何掌握

物理我認為只要你吧所有的公式記牢。 多多做題,不管那個題,怎麼變,都不會離開公式。 我的物理從來沒有低於90分。 我靠的就是這個 不知道是不適合你

F. 初三物理上冊基本知識點

第十二章《力和機械》復習提綱 一、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2、塑性:在受力時發生形變,失去力時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3、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二、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⑶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三、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7、應用: ⑴理論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四、杠桿 1、 定義: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杠桿。 說明:①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 ②有些情況下,可將杠桿實際轉一下,來幫助確定支點。如:魚桿、鐵鍬。 2、 五要素——組成杠桿示意圖。 ①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 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 名稱 結 構 特 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 杠桿 動力臂 大於 阻力臂 省力、 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 杠桿 動力臂 小於 阻力臂 費力、 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 人的前臂、理發剪刀、釣魚桿 等臂 杠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不省力 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五、滑輪 1、 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②實質: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2、 動滑輪: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 ②實質: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 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3、 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G. 物理基礎知識不牢固,作為高三學生,我應該怎麼復習

1、因為看到很多人高一、高二成績不好,高三一年也沒提升多少,所以,就認為自己也提升不了,別人是別人你是你,如果一開始就覺得無法提升,你會找各種理由,遇到困難就容易放棄,去證明你開始的假設:我也提升不了成績。

2、有些同學所在的學校很一般,按照這個學校歷年情況,沒多少人能考上一本,那是否自己也考不上一本?學校不好,導致大多數同學認為自己考不好,於是很多人不好好學,學生不好好學,老師教的勁頭就低,成了惡性循環,我想說的是,確實不好的學校考上好學校有難度,但問題是你願不願意付出,老師如果講的不好,也有外邊很多資源,只要你想學,就能進步,就有可能逆襲。

3、高三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知識點學習本身並不難,問題主要在於周遭的各種影響,以及你自己的思維看法,外界影響你的只是環境,你如果不對外界反應,就不會有太多問題,高三如果你越簡單,不去介意各種問題,發生了就過去了,你想的少和簡單,那外界對你的影響就少,你就越能集中在學習上,所以,高三重點在於如何看發生的各種問題。

總之,給自己信心,別人告訴你行與不行都不重要,關鍵是你要認為自己行,只有你認為行了,才能調動你一切的力量學習。

H. 初中物理基礎知識點

光現象
光的直線傳播
①.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篝火、點燃的蠟燭和油燈、工作中的電燈。
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②.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③.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④.應用及現象:
激光準直;
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日食的形成:如圖:
在月球後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註: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是不同的。

光的反射
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類:
⑴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著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等大:物大小相等。
等距: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垂直: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虛像: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作用:成像,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凹面鏡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鏡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稱為焦點;
從焦點射向凹面鏡的光反射後是平行光。
凹面鏡應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凸面鏡定義: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鏡性質:凸面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像是縮小的虛像。
凸面鏡應用:汽車後視鏡。
要點詮釋:各種面鏡都屬於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來工作的。

光的折射
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兩側。
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
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①.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②.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
說明:反光物體的顏色由物體本身反射光的顏色來決定;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透射光的顏色來決定。

透鏡
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於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典型光路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填表:

名稱 又名 眼鏡 實物形狀 光學符號 性質
凸透鏡 會聚透鏡 老花鏡 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凹透鏡 發散透鏡 近視鏡 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①.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⑴蠟燭在焦點以內;⑵燭焰在焦點上;⑶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⑷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於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②.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
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實倒虛正
具體見下表:
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應用
倒、正 放、縮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v<2f 照相機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幻燈機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v>u 放大鏡
③.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u=f是成實像和虛像,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當像距大於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於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說明:凸透鏡成實像時:

成虛像時:

眼睛和眼鏡
成像原理: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形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布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於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熱現象
溫度
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採用熱力學溫度。
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准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度,沸水的溫度為100度,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攝氏度。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⑴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⑵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准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態變化

電荷與電路
1、電荷
帶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⑴摩擦起電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⑵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⑶感應帶電:由於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兩種電荷:
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餘的電子。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電荷量: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e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擴展:
⑴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餘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⑵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電流
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註: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鹼、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註: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註: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里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單位:(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1mA=1000μA
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要點: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a、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b、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
電流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表甚至會被燒壞。
c、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之間,可用此量程測量,若被測電流小於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於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D、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於一根導線。

導體和絕緣體
導體:
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鹼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鹼、鹽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絕緣體:
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導電」與「帶電」的區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要點: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為自由電荷。

電路
組成:
⑴電源:為電路提供電能的設備。
⑵用電器:定義:用電來工作的設備, 工作時:將電能—→其他形式的能。
⑶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⑷導線:輸送電能。
三種電路:
⑴通路:接通的電路。
⑵開路:斷開的電路。
⑶短路:定義: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
特徵:電源短路,電路中有很大的電流,可能燒壞電源或引起導線的絕緣皮的燃燒,很容易引起火災。
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連接方式:
串聯 並聯
定義 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 把元件並列的連接起來的電路
特徵 電路中只有一條電流路徑,一處斷開,所有用電器都停止工作。 電路中的電流路徑至少有兩條,各支路中的元件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開關
作用 控制整個電路 幹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中的開關控制該支路。
電路圖
實例 裝飾小彩燈、開關和用電器 家庭中各用電器、各路燈

規律方法整合
識別電路串、並聯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則用電器串聯;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並聯;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並,叫混聯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並聯。
③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是「首→尾→首→尾」連接,為串聯;若是「首、首」,「尾、尾」相連,為並聯。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接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他們的某些特徵判斷連接情況

I. 急!100分物理基礎知識

溫度是表示物體的__冷熱程度___
常用溫度計的刻度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__0℃__
把1標准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_100℃___
再將上述范圍等分後擴展到范圍外 用以上方法規定的溫度單位叫做__攝氏度
它的符號是_℃__
使用溫度計前 要先觀察它的 量程___並認清它的 分度值___
在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時 要使溫度計的_玻璃泡_全部侵入被測液體中
水的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_相互轉化___
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稱為_熔化___ 自然界中的固體可分為兩類,晶體___具有比較穩定的熔點,非晶體___沒有熔點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稱為_汽化__此過程有兩種方式_蒸發__時溫度保持不變__只在液態表面進行
晶體與非晶體在融化過程中都要吸熱 晶體溶化是有條件的 一是溫度必須達到_熔點_二是_繼續吸收熱量____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 缺一不可
沸騰和蒸發是汽化___的兩種方式 液態沸騰要滿足溫度到達沸點 繼續吸熱 但溫度保持__不變__液體在蒸發時也要__吸熱__因此蒸發具有_製冷___的作用
物質從_固態__直接變成氣態__叫升華 物質在升華過程中要_吸熱__
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稱為-凝固__現象 晶體具有一定的凝固溫度 叫做-熔點___ 而且同一物質的_凝固點_與它的熔點相同 此過程中物質需要_放熱__
物質從氣態___變為__液態__的過程稱為液化現象 液化是_汽化_的相反過程 液化時要放出大量熱量 使氣體液化有兩種方式___一是降低溫度, 二是壓縮體積____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過程稱為_凝華_現象 這是一個_放熱_過程
造成我國嚴重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__水污染_而造成 污染水源的罪魁是_生活污_水__工業廢__水 工業固體__廢物__生活__垃圾__等
地球上的水在陸地_海洋,湖泊,冰川 _之間不斷循環 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太陽的輻射和地球的引力 使水不斷進行__更新_的結果
赤潮是_海水_遭受污染後的現象 是_氮_和_磷__過多引起的
我們把物體里大量分子的__無規則運動____叫做熱運動 物體內所有分子具有的___動能__和__勢能__叫做物體的內能 內能的單位是__焦耳__物體的溫度升高 它的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__快__)它的內能就越__大__ 溫度降低 內能就__變小_
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是__做功_和_熱傳遞_
熱傳遞的方式有三種_傳導___輻射__和__對流__.
物體通過__熱傳遞__方式改變__內能_稱為熱量 熱量單位是__焦耳_用字母__Q_表示_1kg_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一度 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__比熱容_單位__J/(kg·`C)__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水的比熱容是__4.2X10^3J /(kg·℃)__讀作_4.2×10^3焦每千克攝氏度_它表示__1千克的水每升高1攝氏度吸收的熱量是4.2*1000(10的三次方)J
Q吸=__cm△t__ 寫出右邊每個字母代表的物理意義及單位
燃料燃燒過程中 燃料的__化學能_能轉化為__內__能 1kg_的某種燃料__完全燃燒_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
質量為m的燃料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Q放=qm q表示_燃料的熱值
熱機轉變為__有用功__的能量與燃料__完全燃燒釋放__的能量之比稱為_熱機效率_ 計算公式——η=有用功/總功 * 100%

J. 我高三了,物理基礎很差,有什麼書是那種總結的,高中物理基礎知識都有的,容易理解的

書的話我覺得教科書和一本普通的輔導書就夠了。問題不在書上。一、把基礎知識多用用,就像修車師傅手中的工具,要齊全的同時要會用。二、看到一個題先分析來考你那些方面(再復雜的題目也可以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 1、單一知識點的題目; 2、多知識點復合的(比如能量、力學、運動學復合,電場、磁場、運動學、力學復合)此類題目比較難,循序漸進,逐個分析是關鍵;三、如果你是高三,可以把整個高中的物理提綱在腦子裡面多回想幾遍。(比如大的分類有:運動學、力學、能量之類、電磁場、熱力學、還有個光學比較獨立,然後每個大類裡面又有哪些知識點)。這好比你是一個將軍在指揮打仗,你就不要老是盯牢一兩個士兵的成敗,而要縱觀整個戰場的部署。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