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思維
化學思維是由化學學科特點決定的,人們在學習和研究化學問題時所運用的是有別於其他學科思維的一些思維方式和方法。它屬於思維能力范疇,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條件,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化學思維的培養,對學好化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教學中,可結合教材內容的特點,逐漸向學生滲透以下化學思維:
一、「結構決定性質」的思維
1.原子結構決定元素的性質
在學習元素周期律時,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幾張表,從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元素原子的半徑這幾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再結合後面的演示實驗,讓學生了解這一周期元素(第三周期)的單質在化學反應中的不同現象、表現出不同的化學性質。這樣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
2.分子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
在學習了化學鍵中的離子鍵和共價鍵後,可引導學生從結構上去區分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理解在熔融狀態下為什麼離子化合物可以導電而共價化合物不可以導電。
在學習了O2、Cl2、N2的分子結構以後,我們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麼在常溫常壓下氯氣比較活潑而氮氣非常穩定?待學生思考片刻後再引導學生依次畫出這三個分子的結構式(O=O、Cl-Cl、N≡N),從分子的結構式使學生更直觀地想到,化學反應的實質是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從而進一步知道氯氣中氯原子之間是通過單鍵結合,而氮氣中氮原子之間是通過三鍵結合,要破壞氮的三鍵比破壞氯的單鍵要難得多,因此在通常條件下,氮氣比氯氣穩定得多。學生經過這樣的思維分析後就能得出結論:分子的結構決定了分子的性質。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生就會形成從結構上去學習研究物質性質的思維習慣。
二、「性質決定用途和製法」的思維
任何一種物質都具有它特有的性質,而其用途和製法往往是由它的性質決定的。
舉例如下:
Cl2有強氧化性,可以用來殺菌消毒;氮氣性質穩定,可以用來做保護氣;硫酸具有酸性,可以用來為金屬除銹;HBr具有還原性,在製取時不能用有強氧化性的濃硫酸,而用濃磷酸代替。鈉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在常溫下會和水劇烈反應,因此製取單質鈉要電解熔融的NaCl,而不是它的水溶液。
通過舉例的特殊分析思維引導學生盡快進入普遍分析思維,從而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性質決定用途和製法」的思維方式。
三、「實驗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手段」的思維
要讓學生明白:實驗是化學的基礎,很多化學概念是通過實驗引出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則是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歸納而成的,即使由物質結構推測到的物質性質,也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
例如,在講述鈉的性質時,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盛水的燒杯中(滴有酚酞),鈉在燒杯中呈現的一系列現象不僅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而且會引發學生思考下列問題:為什麼鈉會浮在水面上並逐漸變小?為什麼鈉會熔成閃亮的小球?為什麼溶液最後全變成紅色?學生會從鈉和水的反應的實驗現象獲得以下知識:鈉的密度比水小(鈉的密度為0.97g/cm3),熔點很低(鈉的熔點為97.81℃),它和水反應是個放熱反應,並且生成了鹼(NaOH)。再補充演示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根據反應現象,引導學生思考:此現象和鈉與水的反應有何不同?藍色沉澱是什麼物質?為什麼不析出紅色物質?黑色物質是什麼?此反應的本質是什麼?這樣使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分析、歸納」,實現了從感性認識向理性的思維加工性認識的飛躍。
我們在加強為學生演示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習題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促進學生思維的散發。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教學中,每遇到這類問題,我們都可以提示學生從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歸納這一過程中去掌握、發現實驗和化學概念、化學知識的重要聯系,幫助他們理解化學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有關知識,並學會通過實驗學習和研究化學的思維方法。
總之,化學思維方法還有很多,在此不勝枚舉。以上幾種化學思維方法,僅僅是為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起一個蜻蜓點水、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滲透更多的思維方法。
Ⅱ 學化學要有什麼思維
(1)逆向思維法(2)移植借鑒法(3)缺點發現法 請採納哈
Ⅲ 如何培養化學的思維能力
化學知識點零碎,有較多的的識記部分,而且實驗性學科.要想培養深刻化學思維能力,首先要學好化學基礎知識,然後多思考,而且是要獨立思考,別遇到問題就請教老師,多了解一點化學領域里的故事,特別是化學家的事跡.最重要的還是要學好基礎知識,做好以下幾方面,化學學習並不難.
一、認真聽課,做好筆記.
好的筆記是教科書知識的濃縮、補充和深化,是思維過程的展現與提煉.
由於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課堂上除了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外,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記下老師講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思路和疑難點,便於今後復習.
二、及時復習.
復習並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而是在自己的大腦中考慮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並進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所以,課後要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復習,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納,這樣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避免出現越學越亂的現象.比如學習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會巧記
由於要記的化學知識點比較多,如果靠死記硬背是難以記牢的,所以應學會巧記.化學上常用的記憶方法有:比較法(常用於容易混淆、相互干擾的知識.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四個相似的概念,可以通過比較,使理解加深,記憶牢固.)、歸納法、歌訣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和實驗記憶法.
四、勤練
練習是理解消化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練習要有針對性,不能搞題海戰術,應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題規律為目標.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一題多解和歸納總結,這樣才能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如化學計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恆法、關系式法、極值法、平均值法、估演算法、差量法等.
五、備好「錯題本」
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所以,對平時出現的錯題,應做好修正並記錄下來.記錄時應詳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及正確的解題思路,不要簡單寫上一個答案了事.同時,要經常翻閱復習,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後出現類似的錯誤.
六、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不但能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動手等能力,還能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必須重視化學實驗.平時做實驗,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考如何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從而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Ⅳ 高中化學的思維方式
我現在高三 根據我的經驗 印象
其實沒有多大不同 只是難了點 老師講的認真聽 一般都沒問題 所以初中好的話
高中只要認真 也是優秀的 你應該很好學吧 另外可以自己去補充一些課外知識
高中的部分~~就有機和初中完全不一樣了 高中內容把以前的全都深化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物理和化學的思維模式到底有什麼不同
學好物理重在於理解,解題重在於思路.很多人說老師講的時候能聽懂,自己做就不會…這說明:一你懂公式但不理解,呵呵,這相當於你不了解你的兵,有兵不會用;二你沒解題思路和技巧,相當於你不知道敵人的策略.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貽,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如何能打好仗呢…一要記得,公式在理而不在記,盡量去理解公式的來源,變化及應用,強背的話效果很差.二老師講題的時候注意去總結他的解題思路和技巧…還有,做題在質而不在量,不要狂做題,適當地做,剩些時間看些與物理有關的書籍或科普雜志,這樣既能增加你的知識也能提高你對物理的興趣.
Ⅵ 什麼是化學思維轉換思想
△ 比較法:比較法是通過觀察,分析,找出兩個以上研究對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基本方法。比較的過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確定事物(現象)之間異同關系的思維過程。凡是比較,都是在一定關繫上根據一定的標准進行的。 例如:(1)在學習汽化現象時,研究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2)比較電流表與電壓表在使用過程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類比法: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問題說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熟知的事物來類比要說明的那些抽象的、無形的、陌生的事物。通過類比,使人們對所要提示的事物有一個直接的、具體的、形象的認識,找出類似的規律。【注意】類比的兩個或兩類對象要有共有的相同或相似處。例如:初中物理中,把「固體、液體、氣體的分子結構」用「學生在校的情況」做類比。△ 控制變數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幾個不同物理量的影響,為了確定各個不同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變,改變某一個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與該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注意】在很多探究性實驗中,經常用到此法。例如: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的流動快慢有關實驗,用到了控制變數法。△ 轉換法:在物理學習中,有時需要研究看不見的物質(如電流、分子、力、磁場),這時就必須將研究的方向轉移到由該物質產生的各種可見的效應、效果上,由此來分析、研究該物質的存在、大小等情況,這種研究方法稱為轉換法。例如:電流看不見、摸不著,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可通過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去確定,即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應來判斷。
Ⅶ 我想問一下,數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和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有什麼不同之處嗎是不是說總體歸納為邏輯思維,既
這個真的要看你自己的興趣愛好,喜歡文史哲的就學文科,喜歡數理化的就學理科,文科與理科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大多數學理科的人理性,學文科的感性。你所提問的數學不太好之類的,我認為可以這樣回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只要對這門或者這類學科感興趣了,那麼成績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Ⅷ 如何培養化學思維
化學知識點零碎,有較多的的識記部分,而且實驗性學科。要想培養深刻化學思維能力,首先要學好化學基礎知識,然後多思考,而且是要獨立思考,別遇到問題就請教老師,多了解一點化學領域里的故事,特別是化學家的事跡。最重要的還是要學好基礎知識,做好以下幾方面,化學學習並不難。
一、認真聽課,做好筆記。
好的筆記是教科書知識的濃縮、補充和深化,是思維過程的展現與提煉。
由於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課堂上除了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外,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記下老師講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思路和疑難點,便於今後復習。
二、及時復習。
復習並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而是在自己的大腦中考慮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並進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所以,課後要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復習,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納,這樣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避免出現越學越亂的現象。比如學習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三、學會巧記
由於要記的化學知識點比較多,如果靠死記硬背是難以記牢的,所以應學會巧記。化學上常用的記憶方法有:比較法(常用於容易混淆、相互干擾的知識。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四個相似的概念,可以通過比較,使理解加深,記憶牢固。)、歸納法、歌訣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和實驗記憶法。
四、勤練
練習是理解消化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練習要有針對性,不能搞題海戰術,應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題規律為目標。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一題多解和歸納總結,這樣才能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如化學計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恆法、關系式法、極值法、平均值法、估演算法、差量法等。
五、備好「錯題本」
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所以,對平時出現的錯題,應做好修正並記錄下來。記錄時應詳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及正確的解題思路,不要簡單寫上一個答案了事。同時,要經常翻閱復習,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後出現類似的錯誤。
六、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不但能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動手等能力,還能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必須重視化學實驗。平時做實驗,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考如何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從而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Ⅸ 化學思維建模有哪幾種
思維建模的過程應包括分析、建模和解模三個過程。
分析的過程主要是對特定的研究對象(原型)進行抽象、概括,抓住其主要信息以及與相關對象的共性問題。
建模的過程主要是抽象思維或非邏輯思維的應用,通過舍棄研究對象(原型)的一些次要細節及非本質的聯系,對研究對象(原型)的主要信息做出一些必要的簡化、假設和一般化處理,並用適當的文字、公式或實物等方式去再現原型的各種復雜結構、特徵、功能和聯系,以建構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型。
解模的過程主要是表現為邏輯的思維,運用已經建構的思維模型去解釋研究對象(原型)和解決實際問題。
我們認為可以用以下圖示關系表示思維建模的基本過程:分析-思維-模型-研究對象(原型)-建模-解模-相關理論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研究對象主要信息-驗證-應用-再現-遷移
二、化學多元學習思維建模的方法(二)化學思維建模的含義
1.化學學科的基本思想
不同學科的思維建模必須要依據不同學科的思想特點和本學科的主要思維方法。無論你是處於學習某一學科的起始階段,還是深入階段,若能經常反復地去揣摩並體會該學科的思想以及思維方法,對你建構思維模型將是十分有意義的。
和其它學科一樣,化學最基本的思想也可以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來概括。但每門學科本身還有其學科的自身特點和主要思想。
化學思想是指在化學這一門自然科學從無到有、從低級到高級、從實驗和實踐升華的過程中,化學家在實踐中和掌握已有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是無數的化學工作者的化學信念、研究思路,以及對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的根本看法與觀點的結晶。也可以說是化學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科學思想在化學方面的具體體現,是人們對化學最基本的認識。
化學學科始終貫穿著以下思想:實驗與理論相互促進、宏觀與微觀相互統一、特殊與普遍相互依存、定性與定量交叉研究、量變與質變相互轉化、化學與科學相互滲透、化學與社會共同發展,等等。經過無數化學家的實踐探索,這些化學思想促進和指導了化學具體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同時又高於化學具體的理論。化學思想在高中化學中主要表現為:驗證探究思想、粒子構成思想、結構性質思想、價態升降思想、量變質變思想、動態平衡思想、化學守恆思想、強弱難易思想、學以致用思想、學科滲透思想。
Ⅹ 怎麼提高初中的化學思維能力呀
初中化學簡單,記住四表,常見元素符號表,化合價表,溶解性表,金屬活動順序表,四反應,化合,分解,復分解,置換,兩氣體製取,氧氣,二氧化碳。兩書寫 化學式,化學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