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試卷
㈠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試卷與答案
廈門英才學校2005—2006年度上學期期末測試
初一歷史試題
(考試時間:40分鍾,總分:100分)命題人:管 樺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0分。本大題答案寫在題後的答題卡內。)
1、你認為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A.能否直立行走 B.會不會製造和使用工具
C.是否有語言功能 D.會不會使用火
2、被後人尊稱為人文初祖的是
A.盤古 B.女媧 C.炎帝 D.黃帝
3、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建立的時間大約是
A.公元前21世紀 B.公元前20世紀 C.公元21世紀 D.公元20世紀
4、西周建立後,周天子實行以下哪種方法鞏固統治,以加強邊遠地區的開發,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A.奴隸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分封制
5、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戰爭,從此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這就是
A.城濮之戰 B.桂陵之戰 C.馬陵之戰 D.長平之戰
6、1939年在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出土了一件珍貴的青銅器,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時期,老百姓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這件珍貴的文物。它就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青銅器
A.毛公鼎 B.商四羊方尊 C.夏朝青銅器 D.司母戊鼎
7、統一六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古代政治家是
A.春秋首霸齊桓公 B.秦王嬴政 C.西楚霸王項羽 D.漢王劉邦
8、人們經常用項羽的破釜沉舟來比喻下最大的決心,這一歷史典故出自於下列哪一戰役A.巨鹿之戰 B.官渡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9、長城成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秦始皇未能想到的,因為當時修築長城只是為了抵禦_______的入侵。
A. 匈奴 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
10、漢武帝「二將征西極,橫行陰山側」這二將是
A.韓信、英布 B.賈誼、晁錯 C.衛青、霍去病 D.班超、班固
11、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開始於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12、董仲舒是漢武帝的得力大臣。他死後,漢武帝有一次經過他的墓地,特意下馬憑吊,後來,董仲舒的墓被稱為「下陵」。董仲舒之所以能夠得到漢武帝這么高的禮遇,主要是因為
A.董仲舒是漢帝的得力大臣,有思想、有能力
B.董仲舒和漢武帝的交情特好
C.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適應了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D.董仲舒宣揚仁政思想,為漢武帝在思想上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13、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
A.《漢書》 B.《史記》 C.《春秋》 D.《詩經》
14. 東漢末年,曹操在割據混戰中取得政治優勢地位的原因是
A.「挾天子以令諸侯」 B.實行屯田制
C.招賢納士 D.打敗強敵袁紹
15.主張「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A.曹操 B.劉備 C.孫權 D.諸葛亮
16.230年,衛溫、諸葛直率萬人乘艦船到達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島 B.台灣 C.日本 D.菲律賓
17.下列關於魏晉、南朝時期江南經濟得以發展的原因,說法不正確的是
A.江南有優越的自然條件 B.江南有先進的生產技術
C.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D. 江南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18、蔡倫主要是從哪個方面來改進造紙術
A.加工工具 B.原材料 C.生產工藝 D.生產者
19.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是
A.《綴術》 B.《九章算術》 C.《齊民要術》 D.《水經注》
20.石窟藝術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精華之一,其藝術成就為世界所矚目,南北朝時期的石窟群的興建是當時( )廣為流傳的歷史見證。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道教
一、答題卡:(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判斷正誤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8分)
21.中國境內至少在170萬年前已經出現了人類活動。 ( )
22.「傳說」和「史實」 的最終區別在於有沒有地下發現的文字證據。 ( )
23.漢武帝時曾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 )
24.《蘭亭序》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 ( )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24分)
25.北京人距今 年,過著 生活。會使用 火。
26.今天的漢字是從______________發展而來的,而這種文字誕生於______________代。所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這個朝代開始的。
27.戰國時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聞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8.秦漢時期,對待儒學態度截然不同的兩個皇帝分別是______________和漢武帝。
29.曹軍以少勝多,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的戰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重要戰役是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的人。
31.被後世稱為「醫聖」的是______________;被後世稱為「書聖」的是____________。
四.材料題(本大題2小題,共18分)
32.請閱讀下列史實,回答問題(8分)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
(1)文中的「衛鞅」指誰?(2分)
(2)文中反映了衛鞅的什麼主張?(2分)
(3)你能分析一下衛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嗎?(4分)
33.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
皇帝說:「如果名不正言不順,那麼各種制度就不能確立。現在要禁用鮮卑語,統一使用漢語。那些年齡在30歲以上的人,使用鮮卑語已成習慣,可以允許他們不立即改變。但是30歲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繼續使用鮮卑語,明知故犯,就要降職或罷官。」
請回答:
(1)上文中「皇帝」指誰?(2分)
(2)他進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3分)
(3)除上文內容外,他還有哪些改革措施? (5分)
五.問答題(10分)
34.有人認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封建的大一統局面被打破,社會處於分裂狀態,政權更迭頻繁,是歷史的停滯、倒退」,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你的理由。
廈門英才學校初一歷史上學期期末試卷答案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D D B A A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A A B B B C A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8分)
21、√ 22、√ 23、√ 24、 ×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24分)
25、約70萬—20萬 群居 天然 26、甲骨文 商 27、都江堰 28、秦始皇
29、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30、祖沖之 31、張仲景 王羲之
四.材料題
32、(1)商鞅(2分)
(2)主張按照現實需要改變治理國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舊。(2分)
(3)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1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指導思想和變法措施符合秦國國情以及地主階級的要求;變法的過程中執行得非常堅決(說話算數,威信很高)(1分)(二者有其一,即可得1分);秦孝公的信任、重用(1分)。全答到或答得更完整再加1分。
33、(1)北魏孝文帝(2分)。
(2)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3分)
(3)遷都洛陽(1分);穿漢服(1分);改用漢姓(1分);同漢族通婚(1分);全答到或答得更完整再加1分。
五.問答題
3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分裂的確是這一時期的一大特點,但在分裂的同時,局部地區的統一仍然存在,人們的生活相對安定(2分),各民族人民接觸頻繁,民族融合的進程加快(2分),江南地區的經濟也得到開發(2分),這一時期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2分)。所以說這一時期是歷史的停滯、倒退是不正確的,這一時期是我國的封建社會由統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著統一的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繼續發展的時期(2分)。(明確觀點得2分,理由每條2分,參考答案之外,如果言之有理,言必有據亦可得分,但本題總分不能超過10分)
㈡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試卷(人教版的)最好附帶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1分,共2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請你把答案寫進後面的答題欄內)
1、我國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跡最多的國家,下面四項關於我國遠古人類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元謀人是目前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距今約170萬年
B、北京人體征的變化表明,勞動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C、山頂洞人的面貌和現代人已經沒有多大區別
D、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種類很多,以下是其中代表:(依次為)打制石器、磨製石器、骨針、鐵器
2、中華民族被稱為炎黃子孫的主要原因是( )
A、因為炎帝和黃帝是傳說中的英雄
B、因為炎、黃兩個部落走向了聯合,形成後來華夏族的主體
C、因為炎帝和黃帝通過禪讓制和平推選部落聯盟首領
D、因為炎黃二帝帶領人民治理了水患,發展了農業生產
3、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建立的時間大約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2070年 C、公元前1600年 D、公元1600年
4、在春秋爭霸戰爭中,楚莊王帶領大軍長驅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並乘機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這就是成語「楚王問鼎」的來歷。以下對這個成語故事理解最准確的是( )
A、楚國自己想鑄九鼎,但不知道大小輕重,所以詢問周王室
B、九鼎是王權的象徵,楚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意圖
C、楚國的霸主地位想得到周天子的承認
D、周天子地位低下,誰也不把他放在眼裡
5、在商鞅變法的各項措施中,最遭到舊貴族反對的是哪一條?( )
A、編制戶口,加強刑罰 B、獎勵生產 C、獎勵軍功 D、推行縣制
6、這種文字對於研究哪朝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A、夏朝 B、商朝
C、戰國 D、秦朝
7、下列關於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張連線錯誤的是:( )
A、墨子——兼愛、非攻 B、孟子——有教無類,當仁不讓於師
C、韓非子——法治,中央集權 D、莊子——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8、能表明兩千多年前我國的音樂文化已經達到很高水平的是下列哪一項?( )
A、司母戊鼎 B、都江堰 C、甲骨文 D、編鍾
9、此人對中華民族最大的貢獻是:( )
A、結束分裂,完成統一 B、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C、實行殘暴的統治 D、修築了萬里長城
10、佛教對貧苦民眾產生極大吸引力,在民間迅速流傳開來的主要原因是( )
A、佛教得到統治階級的大力提倡
B、佛教宣揚生死輪回、因果報應、來世幸福
C、佛教和道教、儒教有機地結合起來 D、信仰佛教能夠得道成仙
11.小趙從歷史辨析欄目中下載了四句話,哪一句與歷史事實相符 ( )
A.春秋時,有人在野外用牛牽引鐵犁開墾荒地
B.秦朝時,有人在紙上書寫一種小篆字體
C.西漢時,有人用《九章算術》教授數學
D.魏晉時,有人按照《齊民要術》記載的方法去研究水文地理
12、下列關聯錯誤的是 ( )
A. 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B. 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C. 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D. 華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3、下列說法錯誤的有(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經濟得到開發,南方出現了民族大融合;②蜀國是諸葛亮建立的;③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畫家以東晉的王羲之最為出色;⑤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4、「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曾定都洛陽的朝代有①曹魏②西晉③北魏④東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5、「仲景」商標入選中國最有價值商標500強,此商標是利用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的名字來命名,你知道下列哪部書是他寫的( )
A.《九章算術》 B.《齊民要術》 C.《傷寒雜病論》 D.《本草綱目》
16、通過探究事件的因果關系來把握歷史的發展規律,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下列事件沒有因果關系的是( )
A.秦朝的暴政——秦末農民起義 B.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漢朝進入鼎盛
C.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通 D.司馬遷受宮刑——寫成《史記》
17、漢武帝開創了「大一統」的鼎盛局面,下面理解錯誤的是( )
A、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
B、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C、文化上,推行儒家教育,舉辦太學
D、軍事上,派大將蒙恬反擊匈奴,鞏固國家統一
18、下面幾位同學關於西周分封制的討論。其中,哪位同學的表述與史實不符( )
A.小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
B.小李: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納貢
C.小林:諸侯必須帶兵隨從天子作戰,定期朝見天子
D.小王:周文王創立分封制
19、以下圖片所示的場景中,不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A、對學生述懷: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開創私學之先例,所收學生並無貧富貴賤之分
C、討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的問題
D、學生問他何謂「仁」,他說,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0、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把天府之國帶入了極大的災難之中,一切生命財產安全牽動著國人的心。一個學生也問道:「成都平原上的舉世矚目、造福千秋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否倖存?」這項巨大工程是( )
A.靈渠 B.白渠 C.都江堰 D.大運河
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選擇題
21、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燦若群星的傑出人物,他們為祖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請同學們打開記憶之門,完成下面人物傳記:(7分,每空1分。注意:主要事跡或思想用最簡短的一兩句話概括即可)
()
22、歷史課上,老師要求同學們根據所學的知識,對河姆渡人的勞動生活進行想像。小明作了如下的描述:在陽光明媚的一天,河姆渡人揮舞著手中各種各樣的磨製石器,正忙著在農田裡種植粟;在半地穴式的房屋旁邊,一群年輕人在打井;在屋裡,一些老人家正在做家務和教育小孩,屋裡的地面上,擺放著許多底色為彩色、上面繪有動物、植物、人和幾何紋圖案的陶器。好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啊!
請將小明所作描述中不準確之處找出,並改正過來!(3分)
23、根據材料,回答問題。(9分)
書籍被燒殘,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著名史學家郭沫若語
回答:(1)「書籍被燒殘」指的是哪一朝代的什麼事件?(1分)
(2)請舉出「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主要派別及其代表人物。(4分)
(3)有人說,某一家的思想「既成就了秦朝,也葬送了秦朝」,對此你是怎樣認為的?(2分)
④西漢時期「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又受到了一次嚴重打擊,你認為是哪個事件?為什麼?(2分)
24、閱讀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中國歷史》第一冊
材料二 孝文帝的改革內容相當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風俗等多方面。主要有:第一,規定官吏俸祿,禁止貪污;第二,將國家掌握的荒地分配給少地或無地的農民;第三,是遷都(洛陽)和實行一系列的漢化措施,如講漢話,穿漢服,與漢族聯姻,學漢禮等。
請回答:
(1)分別總結以上兩次改革的作用或結果。(2分)
(2)試分析以上兩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2分)
(3)閱讀上述材料後,你有什麼感想?(2分)
25、簡要分析古代我國南方地區經初步開發的原因?並結合當地實際,舉例說明現在的人口流動和地區交流對經濟發展的影響。(5分)
期末測試
一、選擇題
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C B B D A B A D A A C D D D C C
二、非選擇題
21、禹:治理水患(也可按教材答幾句話「禹吸取……禹又領導人民……)
孔子:春秋;「仁」 贏政:完成國家統一,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蔡倫:東漢;改進造紙術
22、粟—水稻 半地穴式—干欄式 不是彩陶
23、(1)秦始皇焚書;(2)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莊子;墨家—墨子;法家—韓非子;兵家—孫武、孫臏;(3)法家思想;秦國實行"法治",建立了秦朝,並鞏固了統治;秦的暴政又引發了農民戰爭,秦朝又被推翻。(4)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獨尊儒術」,對其他學派是嚴厲的打擊。
24、(1)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魏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2分)
(2)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國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堅定的決心。(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點即可給2分)
(3)改革是強大之本,改革是成功之路;一切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改革必定會推動社會進步,對歷史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答出其中一點或還可有別的想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給2分)
25、①南方戰亂較少,有較穩定的經濟發展環境;②人口大量南遷,為南方經濟發展帶來了大量勞動力、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③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開發;④江南地區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⑤南方政權採取了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
人口合理流動,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如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進入城市、企業,彌補了勞動力的不足,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地區之間的資金、技術及其產品的交流,對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會產生推動作用。
㈢ 七年級上歷史(人教版)期末綜合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2=40分)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原始居民
2、公元前119年,帶兵大敗匈奴的是
A、竇固 B、蒙恬 C、衛青 、霍去病 D、竇憲
3、下列不屬於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狀況的一項是
A、會製造陶器 B、種植糧食作物粟
C、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D、出現了明顯的貧富分化
4、黃河流域原始居民農耕時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下列事件與秦始皇無關的是
A、長平之戰 B、焚書坑儒 C、 修建長城 D、開鑿靈渠
6、「禪讓」是一種部落聯盟首領更替的辦法,這種辦法是
A、父傳子 B兄傳弟 C、母傳女 D、大家推選
7、現今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是殷墟出土的(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銅方鼎 C、青銅立人像 D、豕尊
8、西周時期實行的制度有①禪讓制②世襲制③分封制④等級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我國出現青銅器最早開始於
A、原始社會末期 B、夏C、商 D、西周
10、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何時開始的?
A、秦朝 B、夏 C、商 D、西周
11、下列歷史人物屬於春秋時期的是 ①周幽王 ② 管仲 ③ 勾踐 ④ 周厲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退避三舍」,大敗楚軍的諸侯王是
A、齊桓公 B、宋襄公 C、晉文公 D、秦穆公
13、我國春秋時期廣泛使用的農具是
A、石制的 B、鐵制的 C、銅制的 D、木製的
14、反映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馬王堆帛畫 C、秦陵兵馬俑 D、戰國編鍾
15、主張實行法治,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
16、「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軍事格言出自
A、《論語》 B、《孫子兵法》 C、《墨子》 D、《孫臏兵法》
17、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是
A、劉邦起義 B、項羽起義 C、陳勝吳廣起義 D、楚漢戰爭
18、秦滅六國後,統一了文字,規定以( )作為標准文字,頒行天下,後來又推行一種新的字體——隸書。
A、行書 B、楷書 C、草書 D、 小篆
19、秦始皇時期,萬里長城的起止點是
A、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B、西起嘉峪關——東到山海關
C、西起咸陽——東到河套 D、西起隴西——東到長平
20、戰國時期秦國蜀守李冰在四川修建了大型綜合性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靈渠 C、白渠 D、飛沙堰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21、北京人使用( )火,山頂洞人使用( )火。
22、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使用( )石器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使用( )石器。
23、約公元前( )年,禹建立 ,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24、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在( )中大敗( )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 )。
25、( )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相傳都城建在 。
26、齊桓公任用( )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成強大的軍隊,以「( )」為號召,擴充疆土,使齊國國富兵強。
27、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8、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一整理成一種樣式,這種字體稱為「 」。
29、戰國時期的 吸收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一種新體詩歌,其代表作《 》,成為千古傳頌的抒情長詩。
30、秦朝統一文字,把( )作為全國規範文字,以後又推廣了筆畫更為簡單的( )。
三、材料分析題(第31題3分,第32題10分。本大題共13分)
31、閱讀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商鞅
請回答:
① 商鞅這句話的大意是什麼?(3分)
32、閱讀下列材料: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請回答:
① 這句話是誰說的? 其言行主要記錄在哪一部著作中?(2分)
② 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3分)
③ 簡述此人在教育方面的成就。(5分)
四、簡答題(第33題12分,第34題15分,本大題共27分)
33、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12分)
34、漢武帝在政治、經濟、思想和軍事上採取怎樣的措施促使大一統局面的形成?
一、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A D B C A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B D C D A A
二、21、天然 人工取火22、打制 磨製23、2070年 夏朝
24、蚩尤 華夏族25、夏朝 陽城 26、管仲 尊王攘夷
27、李冰 都江堰 28、金文 大篆29、屈原、離騷30、小篆 隸書
三、31(B)32(H)33(C)34(I)35(A)36(J)37(E)38(F)39(D)40(G)
四、材料分析題(第31題4分,第32題6分。、本大題共10分)
41、①治理國家不一定只用一種辦法,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42、① 儒家學說即儒術 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③加強思想控制
四、簡答題(第33題12分,第34題15分,本大題共27分)
43、措施: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焚書坑儒;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興修靈渠。
44、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議,解決侯國問題;
經濟上: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
軍事上:公元前119年,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獲得勝利。
45、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准許民間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棄農經商及因懶惰而貧窮的,全家要作為官府奴婢使用。獎勵軍功,按軍功大小封爵授田;貴族子弟沒有軍功,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廢除分封制,建立縣制,全國劃分為41縣,縣令由國君直接任免。編定戶口,五家為一伍,兩伍為什,什伍之內各家互相監督,一家犯法,鄰里如不告發,各家都要受處罰。
變法的作用: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軍隊戰鬥力也大大提高,為以後秦滅六國,實現統一打下堅實基礎。
㈣ 歷史期中考試卷子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有哪些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㈤ 七年級歷史期末試卷(上)
一、單選(20小題共40分)
1、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
2、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是:
A、埃及 B、印度 C、中國 D、巴比倫
3、被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堯 B、舜 C、禹 D、炎帝和黃帝
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何時開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水利工程的修建對農業發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之所以成為千里沃野,得益於:
A、白渠 B、都江堰 C、鄭國渠 D、靈渠
6、戰國時期各國變法中,比較徹底的變法是:
A、齊國的管中改革 B、魏國的李悝改革C、楚國的吳起改革 D、秦朝的商鞅變法
7、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
A、齊國 B、西漢 C、秦朝 D、東漢
8、秦朝統一的全國使用的貨幣是:
A、圓形方孔錢 B、刀形幣 C、鏟形幣 D、蟻鼻錢
9、新疆地區正式開始歸屬中央政府始於:
A、戰國 B、西漢 C、秦朝 D、東漢
10、毛澤東《沁園春·雪》的詞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中的「秦皇漢武」指的是:
A、秦始皇 漢高祖 B、秦二世 漢武帝 C、秦二世 漢高祖 D、秦始皇 漢武帝
11、小明出生於1978年,他出生於多少世紀多少年代:
A、20世紀80年代 B、20世紀70年代 C、19世紀80年代 D、19世紀70年代
12、中國歷史上開通中原到西域道路的「第一人」是:
A、班超 B、張騫 C、漢武帝 D、甘英
13、分別被後世尊稱為「醫聖」和「書聖」的是:
A、扁鵲和王羲之 B、華佗和顧愷之 C、張仲景和王羲之 D、李時珍和顧愷之
14、東漢時期,改進造紙術的科學家是:
A、張衡 B、蔡倫 C、祖沖之 D、華佗
15、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16、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A、《春秋》 B、《史記》C、《道德經》D、《論語》
17、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重要戰役是:
A、關渡之戰 B、巨鹿之戰 C、赤壁之戰 D、淝水之戰
18、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B、南方統治者實行仁政
C、北方人口的南遷 D、南方戰亂少,相對較安定
1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遷都洛陽 ②學漢話,穿漢服 ③改用漢姓 ④於漢人通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
20、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又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傑作是:
A、 希臘雅典神廟 B、埃及金字塔
C、中國秦始皇陵兵馬俑 D、巴比倫的「空中花園」
二、趣味園(18分)
1、 將下列成語與相關的歷史事件相連,只寫字母即可。
A.揭竿而起 ( )相傳燧人氏用人工方法取火。
B.草木皆兵 ( )陳勝、吳廣起義。
C.朝秦暮楚 ( )淝水之戰苻堅錯把草木當成士兵。
D.鑽木取火 ( )項羽與秦軍巨鹿之戰。
E.破釜沉舟 ( )戰國七雄為了個自利益時而「合縱」時而「連橫」
F.紙上談兵 ( )趙括只懂得軍事理論,不會實際運用。
2、 在你所知道的成語典故中,哪一個對你的啟示最大?為什麼?
三、想一想(共23分)
1、 火的使用對原始人類的生存和進化有什麼作用?(10分)
2、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引發了巨大的社會變革,你知道其中的根本原因嗎(從生產工具方面考慮)?(4分)
3、 內地的哪些物產是從西域傳入的?(9分)
四、看故事,談想法(10分)
齊桓公執政以前,管仲曾用箭射過他。但齊桓公仍然重用管仲為相,幫助自己治理國家。
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五、史海沖浪(共9分)
1、 閱讀下面的材料:
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B、「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請回答
⑴這兩句話出自哪一部著作?
⑵誰說的?
⑶你如何評價他?
㈥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末試卷(人教版的)最好附帶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他們距今約( )
A.170萬年 B.70-20萬年
C.3萬年 D.七千年
2.史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這反映了西周( )
A.實行禪讓制 B.實行分封制
C.確立世襲制 D.推行郡縣制
3.以下世界文化遺產中,反映我國戰國時期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是( )
A.雲岡石窟 B.都江堰
C.龍門石窟 D.秦始皇陵兵馬俑
4.《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這主要是因為商鞅 ( )
A.建立縣制 B.鼓勵農民開墾荒地
C.統一貨幣 D.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5.有一天,小明去參觀某一歷史博物館,其中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著他。根據你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此文物中的文字可能是( )
A.隸書或小篆 B.大篆或小篆
C.隸書或大篆 D.甲骨文或金文
6.伴隨中國的和平崛起,全球興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如全球祭孔。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其思想核心是( )
A.「仁」的思想 B.「兼愛」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 D.「無為」的思想
7.我國最早將貨幣統一成右圖樣式的朝代是( )
A.秦朝
B.漢朝
C.唐朝
D.宋朝
8.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從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紙術的改進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是( )
A.司馬遷 B.蔡倫
C.張仲景 D.張衡
9.西晉滅亡後的270年間,民族大融合成為我國北方一種潛移默化的歷史趨勢。在這一歷史趨勢中起到「催化劑」作用的歷史人物是( )
A.孝文帝 B.司馬懿
C.司馬炎 D.諸葛亮
10.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熱衷於農作物、蔬菜和果樹的栽培技術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國古代北方農業生產技術,他可以查閱的書籍是( )
A.《綴術》 B.《水經注》
C.《齊民要術》 D.《黃帝內經》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後人認為李冰的功勞勝過大禹,寫詩贊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請回答:
(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李冰因修築了哪一水利工程獲得後人如此稱贊?這一水利工程修築在我國的哪一條江上?
(2)由我國古代的水利工程興修聯繫到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設,說說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閘蓄水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將在哪些方面發揮效益?(提示:今天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建築規模上大大超過古代興修的水利工程,將發揮巨大的造福社會的綜合利用效益。請你先想想李冰修築的水利工程的作用,再說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將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九年下詔「不得以北俗語言於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九月庚午,六宮及文武盡遷洛陽……十二月,引見群臣……班賜冠服(按官位不同賜給服裝)。
──摘自《魏書》
請回答:
(1)從材料中概括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並指出其作用。
(2)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認識。
期末檢測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A 2.C 3.A 4.D 5.D 6.A 7.B 8.A 9.C 10.C 11.A
12.C 13.C 14.C 15.A 16.B 17.C 18.B 19.B 20.C
二、非選擇題
21.(1)人物:李冰。(2)水利工程:都江堰。功能:防洪灌溉。(3)影響: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飢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22.(1)事件:張騫通西域。(2)作用: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3)機構:西域都護。職能:總管西域事務。意義: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3.(1)演變:龜甲、獸骨-竹簡、木簡-帛-紙。(2)朝代:東漢。(2分)原料: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等。(3)原因:紙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它使得文化極易傳播,使用方便,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傳播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此題屬於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4)重要意義:目前,我國自然資源有限,特別是森林資源不足,使用「再生紙」有利於充分利用資源,也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題意即可)
24.(1)「帝」:孝文帝。政權:北魏。(2)民族:鮮卑族。(3)改革內容: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4)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
㈦ 有什麼七年級上冊歷史測試題
期中復習(上學期) 期中測試題
班級: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數:________
一、選擇題
1.我國境內目前已確定的最早人類距今( )
A.300萬年 B.200萬年 C.170萬年 D.70~2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 )
A.會不會說話 B.能不能直立行走
C.會不會製造工具 D.會不會使用工具
3.關於山頂洞人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山頂洞人尚未進入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們已懂得鑽孔和磨製技術
D.婦女是他們的生產和生活的組織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於我國___ 的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 )
A.淮河流域 B.黃河流域 C.長江流域 D.珠江流域
5.我國商代製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銅精品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象尊 D.牛尊
6.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有名的暴君是( )
A.桀 B.湯 C.紂 D.厲王
7.周文王任用的賢才中最著名的是(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鮑叔牙
8.下列關於西周分封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目的是為了鞏固西周的統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讓他們去做諸候
C.西周通過分封制,開發了邊疆,加強了統治
D.平民是統治階級中最低的一層
9.西周「國人暴動」發生時,哪一個國王在位( )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厲王 D.周幽王
10.青銅文明燦爛的時期是指我國的( )
A.原始社會後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西周
11.戰國時期由晉國分裂出來的是下列哪三個諸候國( )
A.燕、趙、魏 B.韓、趙、魏
C.楚、趙、魏 D.韓、趙、衛
12.標志齊桓公霸主地位確立的是( )
A.葵丘會盟 B.城濮之戰 C.長平之戰 D.桂陵之戰
13.鐵器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上開始使用,是在( )
A.商朝 B.春秋時期 C.戰國時期 D.西漢
14.戰國時期,在各國掀起變法運動的是( )
A.開明的奴隸主 B.新興的地主階級
C.新興的奴隸主 D.廣大的農民
15.關於甲骨文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元號 B.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它發展而來的
C.它已經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現於商朝
16.20世紀50年代,世紀和平理事會把我國的哪位著名的詩人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 )
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孫子
17.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體現樸素辯證法( )
A.孔子 B.老子 C.韓非子 D.荀子
18.孔子的活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
A.創辦私學 B.要求統治者實行「仁政」
C.因材施教 D.提出「仁」的學說
19.下列人物中,哪一位的學說被秦始皇吸收並加以實踐( )
A.孔子 B.董仲舒 C.老子 D.韓非子
20.秦始皇在全國實行郡縣制採納了誰的建議( )
A.李斯 B.呂不韋 C.韓非 D.趙高
21.秦始皇的歷史活動中最不值得肯定的是( )
A.修豪華的宮殿和陵墓 B.修築萬里長城
C.焚書坑儒 D.把全國劃分為36郡
22.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連年災荒,百姓無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銳C.秦統治者的暴政
D.戍邊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沖壞,誤了期限,按秦律當斬
23.最後推翻秦朝的是( )
A.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 B.項羽領導的起義軍
C.劉邦領導的起義軍 D.劉邦、項羽領導的起義軍
24.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 )
A.諸子百家 B.法家和道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25.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漢武帝的治國措施( )
A.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舉薦人才的制度
B.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
C.出兵直接鏟除了各諸侯國
D.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二、論從史出
26.「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閱讀材料回答:
(1)材料反映了什麼時期的什麼歷史現象?
(2)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27.將下列有關聯的內容用線連起來。
(1) 商 齊桓公 「有功於民」
周 晉文公 牧野之戰
齊 李冰 尊王攘夷
晉 湯 城濮大捷
秦 武王 都江堰
(2) 公元前2070年 秦孝公 秦統一六國
公元前1046年 項羽 夏朝建立
公元前356年 陳勝、吳廣起義 大澤鄉
公元前221年 武王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9年 禹 商鞅變法
公元前207年 嬴政 西周建立
三、指點江山
28.歷史上常常是「秦皇漢武」相提並論,你能根據提示說出他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嗎?
(1)在加強中央集權方面,秦始皇
漢武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方面,秦始皇
漢武帝在政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經濟方面
(3)在加強思想控制方面,秦始皇實行 漢武帝實行
(4)在軍事方面,秦始皇 漢武帝
29.(1)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有何意義?
(3)它為什麼能夠成功?
(4)你從商鞅身上學習到什麼?
30.強大一時的秦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參考答案
一、1.C 2.C 3.A 4.C 5.B 6.C 7.B 8.D 9.C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B 18.B 19.D 20.A 21.C 22.C 23.D 24.D 25.C
二、26.(1)孔子。
(2)教師應「因材施教」;學生學習態度應謙虛、老實,學習還應經常復習。
27.(1)反映了東漢末年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人口大量死亡流徙。
(2)軍閥混戰。
三、28.(1)建立以皇帝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讓地方定期向中央推薦人才
(2)實行郡縣制 打擊地方豪富,頒布「推恩令」 把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
(3)「焚書坑儒」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北擊匈奴,南征越族,擴展疆域 征匈奴,解除對漢朝的威脅
29.(1)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建立縣制。
(2)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3)改革得到秦孝公的支持;措施得當;商鞅堅持改革的精神。
(4)富於改革、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