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
① 《卧薪嘗膽》中歷史人物有誰
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後,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於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敗後自殺。後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② 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的名字名字是誰
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的名字叫勾踐。
勾踐回國後,勾踐卧薪嘗膽時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踐在自己的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嘗嘗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
他身著粗布,頓頓糲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勾踐夫人帶領婦女養蠶織布,發展生產。勾踐夫妻與百姓同甘共苦,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
勾踐又採用大臣建議,賄賂吳王,麻痹對方;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料,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施用美人計。
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問政事,殺害伍子胥。越王勾踐還出台了促進越國人口增加的法令。通過一系列發展生產與提升軍隊戰鬥力的措施來使越國富國強兵,具備了伐吳復仇的能力。
(2)卧薪嘗膽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卧薪嘗膽背後的故事:
勾踐的父皇死後,由勾踐來繼承皇位。與此同時,勾踐父親去世的消息,傳入吳王闔閭的耳朵里,遂起了率兵攻打越國之心。勾踐心生一計派出敢死隊,敢死隊的勇士向吳軍挑戰。
排成三行,步至吳軍陣前,齊聲吶喊著自刎身亡。越軍趁吳軍愣神的時候襲擊吳軍,吳軍大敗,吳王也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但死之前還不忘讓自己的兒子為其報仇。
果然吳王的兒子沒有讓他失望,幾年來他養精蓄銳再加上身邊有謀臣為他出謀劃策,所以後來與勾踐一戰,凱旋而歸。勾踐也選擇向吳國歸降。
以至於越國的官員都能保住性命而被送至浙江之邊。男女老少肩並肩的走在臨水的路上,還有那些為他們送行的軍車直排到固陵。越王勾踐內心感慨萬分,心情悲愴。
舉起手中的酒杯,面對著他的群臣們不知該說些什麼好。到達吳國的領地,勾踐當即就被軟禁在了會稽,內心滿是感慨,怕只怕自己這一生就這樣草草了事了。
文種以曾經的商湯、周文王、晉文公、齊桓公都被軟禁過,卻在最後都創了一番偉業,而安慰他,並告訴他與這些人相比,現在受得委屈都不算什麼大事了。
陽春三月,吳王將越王招入大殿,當時范蠡也在,越王在前邊跪著,他則立在越王的身後。吳王以語言刺激范蠡說越王戰敗歸降是多麼的可笑,吳王並承諾會赦免他的罪。
希望他能夠為自己所用。後來勾踐在吳國過了接近兩年的低三下四的生活,吳王覺得他也沒有什麼威脅了,就將其放回他自己的國家了。
但是對於在吳國受到的侮辱久久不能釋懷,他之所以忍辱負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奪回自己的東西與尊嚴。於是勾踐為了提醒自己所受的艱辛困苦,就在屋裡留著一個苦膽。
③ 歷史上有卧薪嘗膽的故事的名人有那些
卧薪嘗膽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成大事者往往都要先學會忍耐,面對屈辱一定不要放棄,而是要先選擇接受,然後再慢慢的尋找機會進行一番事業,那麼在歷史上除了勾踐外,還有哪些人有著卧薪嘗膽的例子呢?
他們兩個人的故事也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自己處於一個多麼艱難的逆境裡面,千萬不要想著放棄,要能屈能伸,要學會忍辱負重。如果連一點點的屈辱都受不了,這樣的人註定是很難走向成功的,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樣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④ 「卧薪嘗膽」「破釜沉舟」「聞雞起舞」「鑿壁借光」「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有關的歷史人物都分別是誰
卧薪嘗膽 越王勾踐
破釜沉舟 楚霸王項羽
聞雞起舞 祖逖ti、劉琨kun
鑿壁借光 匡衡
負荊請罪 廉頗 藺相如
完璧歸趙 藺相如
鞠躬盡瘁 諸葛亮
⑤ 卧薪嘗膽是指的歷史人物是誰
卧薪嘗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為成內語,形容人刻容苦自勵,發奮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 吳 所執,既放還,欲報 吳 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 會稽 敗辱之恥。
⑥ 寫出與這些成語相關的歷史人物的人物 卧薪嘗膽,破釜沉舟,聞雞起舞,鑿壁借光負,負荊請罪,完璧歸趙,
卧薪嘗膽 越王勾踐
破釜沉舟,項羽
聞雞起舞 祖逖,
鑿壁借光 匡衡
負荊請罪,廉頗
完璧歸趙,藺相如
鞠躬盡瘁 諸葛亮
樂不思蜀,劉禪
入木三分,王羲之
圖窮匕見,荊柯
三顧茅廬,劉備
殺妻求將,吳起
手不釋卷,呂蒙
胸有成竹 蘇軾
搞了這么多給采了吧,謝謝
⑦ 跟卧薪嘗膽有關的歷史人物是誰
勾踐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於越國交戰中大敗越王勾踐。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越國君臣在吳國為奴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最終勵精圖治,成功復國。越王勾踐亦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⑧ 卧薪嘗膽 和這個成語有關的歷史人物是誰
卧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春秋時,越王勾踐戰敗,為吳所執,既放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卧薪事不知所出。後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⑨ 卧薪嘗膽跟哪一個歷史人物有關呢
勾踐 和夫差
採納我的答案吧。。
⑩ 卧薪嘗膽中的歷史人物是誰
卧薪嘗膽
典故: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闔閭讓伍子胥選後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此後,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侮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