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濟南地理

濟南地理

發布時間: 2020-11-19 11:11:51

Ⅰ 濟南的地理位置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南依泰山,北傍黃河,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濟南自然風光秀麗,濟南素有「泉城」的美稱。泰山山脈豐富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至濟南,被北郊的火成岩阻擋,於市區噴涌而出形成眾多泉水。是京滬鐵路與膠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東平湖等。

Ⅱ 濟南的地理位置具體是什麼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Ⅲ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的地理位置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距市中心30公里,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中國重要的入境門戶和干線機場之一。

1、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於1992年7月26日建成通航,2000年10月完成飛行區擴建工程;2005年3月完成航站區擴建工程;2010年啟動航站樓南指廊工程。

2、據2017年9月機場官網信息顯示,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佔地7200畝,航站樓建築總面積11.4萬平方米,其中南指廊面積3萬平方米,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高峰小時4500人次。

3、飛機起降10萬架次的需求;機坪共44萬平方米,設有24個登機橋。截至2016年底,機場共有航線140餘條。

(3)濟南地理擴展閱讀:

一、濟南國際機場→市區:

1、發車時間:根據機場落地航班抵達時間流水發車。

2、發車地點:候機樓一樓到達廳3、4號門。

3、行車路線:早班落地航班至晚18:30落地航班行車路線:濟南機場出發,中途停靠大明湖北門站點,終點火車站廣場汽車站。晚18:30後至航班結束旅客巴士行車路線:濟南機場出發,中途歷山路南口站點,終點玉泉森信大酒店。

二、濟南市區→濟南國際機場:

1、濟南公交機場大巴1號線:火車站廣場汽車站05:00至20:00發車,終點為機場航站樓。

2、濟南公交機場大巴2號線:玉泉森信大酒店06:00至19:00發車,中途停靠喜來登酒店站點,終點為機場航站樓。

Ⅳ 濟南一共有幾個機場地理位置分別說一下

濟南目前共有一個機場,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東北方向的歷城區。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Jinan Yaoqi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TNA,ICAO:ZSJN),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東北方向的歷城區,距市中心30公里,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中國重要的入境門戶和干線機場之一。

拓展資料:

濟南遙牆國際機場於1992年7月26日建成通航,2000年10月完成飛行區擴建工程;2005年3月完成航站區擴建工程;2010年啟動航站樓南指廊工程。

據2017年9月機場官網信息顯示,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佔地7200畝,航站樓建築總面積11.4萬平方米,其中南指廊面積3萬平方米,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高峰小時4500人次,飛機起降10萬架次的需求;機坪共44萬平方米,設有24個登機橋。[1]截至2016年底,機場共有航線140餘條。

2016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161.69萬人次,同比增長22.0%;貨郵吞吐量10.00萬噸,同比增長15.8%;起降架次10.02萬架次,同比增長16.2%;分別位居中國第16、第15、第17位。

特色服務:

長途聯運:濟南遙牆國際機場候機樓一樓大廳設置長途遠程售票櫃台,旅客可在機場購票,由機場巴士中轉至市區長途客運站,通達省內外120餘個地市。

優先登機:機場優先登機服務是濟南遙牆國際機場針對頭等艙旅客、持該航空公司金卡/白金卡旅客、持有效軍人證件旅客、高齡老人及行動不便的旅客、懷抱嬰兒旅客、孕婦等旅客提供的人性化服務。(資料來源於網路)

網路鏈接: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Ⅳ 濟南的地理氣候特點

1熱帶雨林氣候:
氣候分布:赤道附近;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氣候成因: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
2熱帶草原氣候:
氣候分布:南北緯10度~南北回歸線附近;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干濕季交替;
氣候成因:乾季受信風帶,濕季受赤道低壓控制。
3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分布:東南亞、中南半島;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旱雨季交替;
氣候成因:冬(旱季):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雨季):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3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分布:中國的秦嶺淮河以南;
氣候特點:冬低溫少雨,夏濕熱;
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4熱帶沙漠氣候:
氣候分布:回歸線~30度附近;
氣候特點:全年高溫少雨;
氣候成因:終年受副高或信風控制(信風是從大陸吹來的干風,且是由高緯吹向低緯,是一個升溫的過程,不易形成降水)。
5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分布:中國的秦嶺淮河以南;
氣候特點:冬低溫少雨,夏濕熱;
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6地中海氣候:
氣候分布:30~40度,大陸西岸;
氣候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濕潤;
氣候成因:副高(干)和盛行西風(濕)交替控制。
7溫帶海洋性氣候:
氣候分布:40度~60度,大陸西岸;
氣候特點:終年濕潤,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冬天高於0度,夏天低於20度);
氣候成因:終年受盛行西風控制(風是從海上吹來的暖濕風)。
8溫帶季風氣候:
氣候分布:35~50度,大陸東岸;
氣候特點:冬寒冷乾燥,夏高溫多雨;
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9溫帶大陸性氣候:
氣候分布:溫帶大陸內部;
氣候特點:干,冬冷夏熱溫差大;
氣候成因:身居大陸內部。
10極地氣候:
氣候分布:極圈內;氣候特點:終年寒冷乾旱;
氣候成因:緯度高,終年受極地高壓控制。

Ⅵ 濟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山東省會――濟南

基本概況

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
濟南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3.6℃,1月最冷,平均氣溫-1.9℃,7月氣溫最高,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雨量614毫米。
濟南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也是國家批準的副省級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全市總面積817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257平方公里。
濟南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泉水眾多,被譽為「泉城」。
濟南的市樹是柳樹,市花是荷花。
【人口和民族】
截止2005年末,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597.4萬人,比上年增長12.5‰。2005年末暫住人口55.8萬人。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濟南市有48個民族居住。其中漢族人口全市總人口的佔98.16%,少數民族人口佔1.84%。
【歷史和文化】
濟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約公元前22世紀,中國原始部落的首領——舜就生活在濟南一帶。濟南東郊的城子崖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黑陶為標志的龍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發現地,這里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城址約20萬平方米。作為城市,濟南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秦始皇建立郡縣制時,今天的濟南地區屬於濟北郡。漢初,設立濟南郡,濟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來,濟南一直是山東省省會。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
濟南文物古跡眾多,有舜文化遺址(公元前22世紀)舜耕山,有先於秦長城的齊長城(公元前3世紀),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紀),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公元7世紀)和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公元11世紀)等。
濟南誕生了許多中國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醫科學的奠基人扁鵲,陰陽五行學派大師鄒衍,唐代(公元618-907年)開國元勛房玄齡、秦瓊,中國著名文學家李清照、辛棄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蘇軾、曾鞏等歷代傑出的作家學者,都先後在濟南生活游歷,故有「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市政機構】
濟南市現轄歷下、市中、槐蔭、天橋、歷城、長清6區,平陰、濟陽、商河3縣和章丘市,共設54個街道辦事處,65個鎮,27個鄉,487個居民委員會,4657個行政村。

經 濟 建 設

【工業】
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5年,全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734.0億元,比上年增長19.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收入達到2075.6億元,比上年增長27.3%;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2.3億元,增長35.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714家,凈增加202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303家,增加71家。主要產品產量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在重點統計的21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增長的達124種,佔56.6%,其中鋼產量突破千萬噸大關。
支柱行業和大型企業支撐作用顯著。2005年,黑色金屬冶煉、交通運輸設備、石油加工業三大傳統支柱行業合計實現銷售收入84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40.7%,提高1.9個百分點;利潤、利稅總額均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0%以上。全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達303家,共實現銷售收入1627億元,增長28.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濟鋼、重汽、中石化濟南分公司(濟南煉油)、浪潮四大過百億集團,實現銷售收入合計達722.3億元,增長31.2%。
【農業】
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步伐加快。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623.6千公頃,比上年增長2.4%,其中糧食438.5千公頃,增長4.9%;蔬菜120.7千公頃,增長0.1%;油料16.2千公頃,增長3.1%;棉花30.3千公頃,降低16%。全市各類畜牧小區已達1058餘處,比上年末增加80餘處,規模飼養戶2.1萬戶,增長12.1%。全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0個,比上年增加1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6家,市級龍頭企業41家,過億元企業20家。
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全年糧食總產260.1萬噸,為近五年最高。糧食單產達到5932公斤/公頃,蔬菜總產量突破700萬噸,肉、蛋、奶產量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現代服務業】
2005年,全年實現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58.0億元,增長13.0%,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40.7%。
軟體業實現銷售收入95億元,增長21.8%。2005年末,全市固定電話主線普及率43.9線/百人,增長2.0%;行動電話普及率44.0部/百人,增長10.9%。
房地產業平穩增長。全年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60.9億元,增長6.0%。房地產開發投資121.1億元,增長9.9%,其中:住宅投資96.2億元,增長10.1%,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79.4%。
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1463.3萬人次,增長20.1%,其中接待境外遊客12.0萬人次,增長12.7%。旅遊總收入122.1億元,增長29.8%。現有二星級酒店32家,三星級酒店24家,四星級酒店15家,五星級酒店3家,客房數8737間,床位數17053張,餐位數21681位。
會展業快速發展。全年共舉辦會展96場,直接營業收入1.76億元,是上年的2.7倍。其中首次承辦的糖酒會直接營業收入1億元,拉動相關產業增加收入9.1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6.9億元,增長31.6%。
工業、教育和社會事業投入大量增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52.3億元,增長35.2%;用於教育和社會福利業投資分別為78.9億元和0.8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96.8%和95.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投資1.7億元,增長70.4%。
非國有投資比重上升。非國有經濟單位完成投資358.8億元,增長46.3%,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1.9%,上升4.3個百分點。
【對外經濟和友好交往】
對外貿易加快發展。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7.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出口額17.78億美元,增長29.5%。
利用外資增加。全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148個,合同利用外資11.21億美元,增長63.6%;實際利用外資5.10億美元,增長60.7%,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51億美元,增長91.9%。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新的進展。全年共簽訂對外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2.3億美元,增長10.7%;完成營業額3.2億美元,增長23.5%。
濟南市先後與日本和歌山市和山口市、英國考文垂市、美國薩克拉門托市、加拿大里賈納市、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地區、韓國水原市、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市、芬蘭萬達市、法國雷恩市、德國奧格斯堡市、澳大利亞郡德勒譜市等12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國際間的交流合作逐年增多,許多駐濟的高等院校及濟南市中小學與濟南友好城市的學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系。

社 會 發 展

【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年末各類學校在校學生129.28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8%。高等教育學校59所,招生17.24萬人,增長7.5%;在校生48.71萬人,增長10.5%。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9.88萬人,增長8.6%,小學在校生37.88萬人,提高8.8%,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9.7%。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872人。
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成果。全年市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支出4800萬元,新上各類科研計劃264項。全市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74家,累計達到625家;全年專利申請6504件,比上年增長58.8%;授權專利2130件,增長24.3%。
高新區建設持續快速發展。2005年,按科技部口徑,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63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162億元,利稅56億元,出口創匯3.2億美元,分別增長33.7%、34.6%、48.7%、30.9%。按在地統計口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95.3億元,增長20.2%;工業增加值71.7億元,增長20.1%;利稅19.1億元,增長37.4%;出口創匯1.05億美元,增長39.1%;新引進項目817項,項目總投資146.2億元,增長27.1%;實際利用外資8120萬美元,增長50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0億元,增長78.0%;新開工項目70項,新開工建築面積121萬平方米,新竣工建築面積101萬平方米。
【文化、衛生和體育事業】
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年末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4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152個,博物館9個,檔案館14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物保護單位共335處,其中國家級8處。全年出版報紙16.82億份,各類雜志9.4億冊,圖書3.3億冊。廣播人口混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9.84%,廣播平均每日播出時間375:40,電視平均每周播出時間2741:35,分別增加24:00和41:25。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年末全市擁有衛生機構1917個,其中醫院153個。年末衛生機構病床2.44萬張,比上年增長1.48%;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48萬人,增長2.36%,其中:執業醫生1.29萬人,增長2.16%。每千人擁有病床4.08張,每千人擁有執業醫生2.16人。
體育事業又創佳績。2005年,濟南運動員在洲際比賽中獲金牌6枚,銀牌1枚;在全國比賽中獲金牌10枚,銀牌9枚,銅牌11枚;在全省比賽中獲金牌169.5枚,銀牌124枚,銅牌107枚。
【交通、通訊】
交通運輸業發展平穩。年末公路通車里程4799.2公里,比上年末增長4.5%,年末民用機動車擁有92.9萬輛,增長13.9%,其中民用汽車34.8萬輛,增長50.4%。全年客運量7288.5萬人,增長5.8%;貨運量15695.2萬噸,增長4.4%。
郵政、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收入51.8億元,比上年增長8.0%。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54萬門,增長7.9%;年末全市電話用戶258.9萬戶,增長2.7%;農話52.6萬戶,增長9.1%;行動電話用戶239萬戶,增長2.7%。互聯網寬頻用戶43.1萬戶,增長25.0%。

Ⅶ 濟南的地理特點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長地質變遷年代,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形成了大量溶溝、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大量的地下水,沿著石灰岩地層潛流,縱橫交錯,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岩漿岩的阻擋,如同一面天然設置的石牆,將水脈阻斷攔蓄。

最終,攔蓄在這里的大量地下水,憑著強大壓力,沿地下連接地表的許多裂縫和通道,一股腦的湧出地面,於是就出現了天然湧泉。也正是這樣的地質構造,使得濟南雖然處在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地震帶上,但地下的震動,卻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緩沖。

(7)濟南地理擴展閱讀

濟南地處中國華東地區、山東中西部、華北平原東部邊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山東半島城市群核心城市,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山東半島,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Ⅷ 濟南地理環境

1929年7月正式設立濟南市。位於北緯36度40分,東經南一帶。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轄六個區、三個縣、一個縣級市,總面積達8227平方公里,2007濟南全市年末戶籍總人口607.4萬,暫住人口85.5萬。

地理概貌 濟南位於山東省的中西部,是京滬鐵路、膠濟鐵路與邯濟鐵路的交匯點,南面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清單的泰山毗鄰,北與被稱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相依。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復雜多樣,大體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濟南境內河流較多,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雲湖等。

行政區劃
市中區:面積280.19平方公里 人口56.22萬
歷下區:面積100.89平方公里 人口59.87萬
槐蔭區:面積150平方公里 人口34.7萬
天橋區:面積249平方公里 人口57萬
歷城區:面積1298.57平方公里 人口93.51萬
長清區:面積1178平方公里 人口53萬
平陰縣:面積826平方公里 人口35萬
商河縣:面積1162平方公里 人口60.97萬
濟陽縣:面積1076平方公里 人口53萬
章丘市:面積1855平方公里 人口98萬

氣候狀況 濟南地形復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四季分明。
濟南市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集中。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十分典型的國家,而濟南市則是季風氣候明顯區域之一。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市被變性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全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市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
冬冷夏熱,雨量集中。冬季濟南市受蒙古冷高壓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風,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氣侵入,使氣溫不斷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極端最低溫度平均在-20℃以下(平陰縣為-18.9℃,長清縣為-19.1℃,濟南市北郊為-19.7℃,濟南市東郊為-22.5℃,章丘縣為-24.5℃),低於-10℃的嚴寒日數98%集中在冬季。最大凍土深度為45厘米左右,最大積雪深度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僅佔全年總降水量的3.0~3.7%,整個冬季雨雪稀少,北風頻吹,乾燥寒冷。夏季炎熱,季平均溫度在26℃左右,極端最高溫度超過40℃,日最高氣溫≥40℃的酷熱日數均出現在夏季。夏季不僅炎熱,且多降水,雨熱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縣區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數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數集中在7、8兩月,佔全年暴雨日數的70%。
自然資源 全市土地資源總面積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風砂土6個土類。粘土、石灰岩、白雲岩、質優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開發利用。「濟南青」輝長岩和「柳埠紅」花崗岩已遠銷歐亞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待於擴大生產規模。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鐵、煤、花崗石、耐火粘土以及銅、鉀、鉑、鑽等多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和非金屬等。特別是石灰岩品位高、儲量大。花崗石的黑色花崗石,質地純正,為國內獨有。林木資源分喬木、灌木兩大類,共有60多科,300多種。南部山區盛產蘋果、黃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並產有遠志丹參、棗仁、野菊、香附等多種葯材。北部臨黃平原的大棗也有很高的產量。另外,白蓮藕、大蔥、玫瑰花、蘆葦等植物也有較高的產量,並在省內外享有盛名。水資源15.9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7億立方米。

本頁數字均為1985年土地普查數據。1985年,濟南市總面積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於全省47%、全國平均10.4%的水平。平陰、長清、歷城及章丘南部山區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56.2%,因地勢較高,田塊支碎,耕地質量較差,耕作困難,農作物產量較低。北部平原地區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26.5%,該區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是糧菜精種高產區。因城鎮及工礦企業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黃、沿清地帶有低窪耕地465平方公里,占總耕地面積的17.3%,這部分耕地有內澇危害。全市人均佔有耕地0.07公頃,低於全省人均0.1公頃、全國人均0.13公頃的水平。全市城鎮工礦、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5%。林地面積736.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3.1%,人均0.02公頃。荒山荒地面積949.8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16.9%。
水資源 由降水及黃河側滲補給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資源總量為16.0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億立方米,占總量的38%;地下水9.66億立方米,占總量的62%。在現狀水利設施及其正常運用條件下,結合天然水資源的特點,可以攔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為11.92億立方米。占天然水資源總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億立方米,地下水7.63億立方米。1985年,國民經濟各部門實際需水量12.48億立方米。其中,工業生產及城鎮生活用水3.3億立方米,佔26.4%;農業灌溉及農村生活用水8.94億立方米,佔71.6%

Ⅸ 濟南市的地理概括

濟南,地處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天下第一山」——泰山,北跨「母親河」——黃河,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濟南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又稱「泉城」,有「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美譽。下轄6區、3縣、1市,總面積8227k㎡,人口681.4萬,其中市區人口近400萬。濟南是「中國城市綜合實力10強」和「全國投資硬環境10優」城市之一。

Ⅹ 濟南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黃河,背山面水,分別與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濱州、東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萊蕪交界。

濟南市位於北緯36°40′,東經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黃河,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的交接帶上,地勢南高北低。

濟南地形可分為三帶:北部臨黃帶,中部山前平原帶,南部丘陵山區帶。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濟南之所以泉水眾多,是因為它的獨特地形地質構造。濟南處在山東省的心臟地帶,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把它夾在中間,為一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的地勢自然也就隨之南高北低,這種南高北低的地勢,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區匯集。

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湧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範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

濟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為密集,十大泉群中,僅有老城就佔有4個,基本上是現今遊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於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除此之外,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環繞老城區的護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綉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歷下區的大明湖(水源來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區的百脈泉,眼明泉等公園內也布有大小泉池。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