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澳門的歷史簡介

澳門的歷史簡介

發布時間: 2025-05-04 23:05:22

⑴ 澳門被侵佔的歷史資料

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五周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珍藏的清代外務部中葡關系檔案部分史料正式對外公開,揭示了19世紀至20世紀初澳門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特色,以及中葡兩國的歷史聯系。以下是關於澳門被侵佔歷史的一些資料。
**澳門被割讓的歷史資料**
最初,葡萄牙人只能在澳門南方居住,由果亞親王管轄。1623年,葡萄牙政府任命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1640年,葡萄牙脫離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向西班牙投降,因此被賦予「天主聖名之城」的稱號。
**葡萄牙逐漸侵佔澳門**
明朝時期,葡萄牙人已在澳門進行貿易並修建房屋。1583年,他們未經明朝政府同意,自行成立了澳門議事會。1608年,明朝加強了對澳門的管治。1614年,葡萄牙被要求加強澳門的軍事防範。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為澳門總督,但並未到任。1623年,馬士加路也正式就職。
**19世紀澳門的歷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1844年,葡萄牙女王宣布澳門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付澳門地租並佔領關閘。此後幾十年間,葡萄牙逐步佔領了氹仔、塔石、沙岡、新橋、沙梨頭、石塘街、路環和龍田村等地。1887年,通過《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葡萄牙獲得對澳門的永久管理權。
**20世紀初至回歸前的歷史**
1955年,葡萄牙頒布了《澳門海外省組織法》。1961年,葡萄牙確定澳門為旅遊區,並特准開設賭場。1974年,葡萄牙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承認澳門是中國領土。1979年,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共同確認澳門是中國領土,歸還時間與細節將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
**聯合國決議與澳門主權問題**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取得合法席位後,開始為香港和澳門的主權問題採取外交行動。1972年,中國政府向聯合國非殖民地化委員會申明立場。1975年,葡萄牙撤出駐澳門軍隊。1979年,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交換建交公報,為中葡關系及澳門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基礎。

⑵ 澳門和香港的歷史資料

澳門,古稱「蠔鏡」,包括澳門半島和凼仔、路環兩個離島,總面積為23·5平方公里,位於珠江口西南。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總面積為1076平方公里,位於珠江出海口東側,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以下是關於澳門和香港的歷史資料。
1. 澳門和香港的歷史沿革
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並於1841年1月26日宣布佔領香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國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24日迫使清政府締結中英《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領土給英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英國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大片土地及其附近230多個島嶼,租期為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葡萄牙商人謊稱商船通風暴,借澳門曝曬"水漬貢叢敬物"並賄賂明朝官員,得以入據澳門。但直至鴉片戰爭前的近300年間,中國明清政府仍然對澳門擁有並行使主權,依法實行管理,收取賦稅。
2. 澳門和香港的經濟
澳門是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主要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特區政府加強與新加坡、日本、香港、台灣等地經貿交流與合作,發揮澳門與歐盟、拉丁語系國家,尤其是與葡語國家傳統聯系的優勢,擔當內地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的橋梁。
2003年10月,中央政府與澳門特區簽訂《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同時首屆「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及「國際華商經貿會議」在澳門舉行,突顯了澳門連接珠江三角洲、葡語國家和世界華商之間的平台作用。
3. 香港的經濟
香港經歷了兩次經濟轉型。1950年以前,香港經濟以轉口貿易為主。從50年代起,香港開始工業化,到1970年,工業出口占總出口的81%,標志著香港已從單純的轉口港轉變為工業化城市,實現了第一次轉型。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推行經濟多元化方針,金融、房地產、貿易、旅遊業迅速發展,特別是從80年代始,內地因素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香港的製造業大部分轉移到內地,各類服務業得到全面高速發展,實現了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的第二次經濟轉型。
4. 澳門和香港的歷史文化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名為濠鏡或濠鏡澳。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澳門的別名有濠江、海鏡、鏡海等。
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也就逐漸為遠近所認可。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可後來,村裡人不肯種植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也就逐漸消失,但香港這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⑶ 澳門被侵佔的過程

澳門殖民歷史:

1553年,葡萄牙人開始在澳門居住。雖然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中葡會議草約》和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1622年,荷蘭人攻打葡萄牙租借自明朝的澳門,被擊敗(澳門之戰)。

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佔的,並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

澳門自被葡萄牙侵佔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 。

擴展材料:

澳門回歸過程:

1984年10月3日,鄧小平首次公開提出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澳門問題。

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熱點內容
北大歷史課 發布:2025-05-05 01:14:03 瀏覽:659
甲苯化學式 發布:2025-05-05 01:13:54 瀏覽:400
寫給老師的賀卡怎麼寫 發布:2025-05-05 01:00:21 瀏覽:124
抖音直播怎麼開 發布:2025-05-04 23:56:23 瀏覽:990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發布:2025-05-04 23:26:50 瀏覽:762
初三物理歐姆定律 發布:2025-05-04 23:21:12 瀏覽:36
澳門的歷史簡介 發布:2025-05-04 23:05:22 瀏覽:153
物理必修一二知識點總結 發布:2025-05-04 21:37:03 瀏覽:630
高二數學期末考試試卷 發布:2025-05-04 21:25:35 瀏覽:642
精準生物 發布:2025-05-04 20:29:51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