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

發布時間: 2025-06-20 02:44:05

㈠ 介紹幾本有關各地民俗風情或地理的書籍吧

《中國來國家地理》、《華夏源地理》

1、《中國國家地理》,1950年在南京出版,是一本地理月刊。它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和地方媒體轉載。它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集價值。國內外許多圖書館都把這本雜志作為重點收藏期刊。

主要內容是中國地理學,它將世界不同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及事件結合起來,揭示了它們的背景和奧秘,還涉及天文學、生物學、歷史和考古學。它是中國大陸著名的地理雜志。

2、《華夏地理》俗稱《華夏地理雜志》,2001年2月首次出版。它涵蓋地理、生物學、科學技術、考古學等方面。它從不同的角度對不同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的報道。作為《國家地理》雜志在中國大陸的唯一合作夥伴,同步出版了《國家地理》雜志32期的優秀內容。


(1)中國地理百科叢書擴展閱讀:

《華夏地理》一直延續美國《國家地理》的辦刊宗旨與品質,每個月,同步刊登原汁原味的國際選題,以及緊扣市場脈動的國內原創報道。雜志的欄目規劃全球統一,內容落足社會熱點話題,涵蓋了自然、科技、文化、歷史、考古、民俗、生態、氣候、動物、天文等一切「廣義地理」的范疇。

㈡ 蘇叔陽的坎坷經歷

1993年他被查出患癌症,先因胃癌切除一部分胃,又因肺癌切除左肺,又因腎癌切去了腎臟。雖有這些痛苦經歷,他依然筆耕不輟,寫了300多萬字文章,出版了諸多著作。

他一直靠著《理想的風箏》中劉老師的樂觀、堅強、自信,頑強地活了下來。

2016年11月17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心籌備儀式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巡禮》叢書發行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蘇叔陽獲得「大國非遺工匠文化大使」。2019年7月16日晚間,在北京病逝,享年81歲。


(2)中國地理百科叢書擴展閱讀:

人物影響

蘇叔陽常寫北京市民和知識分子的生活,描寫細致,意蘊深厚,具有濃烈的北京風俗畫色彩。是中國京味小說八大家之一。

他的寫作形成了獨有的蘇叔陽讀本散文體樣式,為開創「中國讀本體文學」創作樣式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獲得「中國百年優秀電影藝術家」和「國家有突出貢獻話劇藝術家」稱號。獲國務院專家終身津貼待遇,是個傑出作家。

作品翻譯成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西班牙、日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義大利等外文,以及維吾爾、哈薩克、蒙古、西藏、朝鮮等國內少數民族文本。

蘇叔陽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特有的歷史文學視角,創作了諸多國內外廣為流傳的文學著作。他的文章世事洞明,思想價值觀念和個性鮮活。他的歷史文化學術作品,高屋建瓴,思路新鮮而獨特,引人入勝。

㈢ 劉南威的主要著作

劉南威、定方向,廣東人民出版社,1975年。
劉南威、李啟斌、李競、吳鍾琤、姜錫全,航海天文學,科學出版社,1984年。
劉南威、邱林青、郭有立,綜合自然地理學,科普出版社廣州分社,1987年。
劉南威主編,中國古代航海天文,科普出版社廣州分社,1989年。
劉南威主編,地理,廣東高教出版社,1989年。
劉南威主編,廣東省今古地名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
劉南威、何廣才主編,澳門自然地理,廣東省地圖出版社,1992年。
劉南威主編,地理景觀,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3年。
劉南威、郭有立,綜合自然地理,科學出版社,1993年。
劉南威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詞典,廣東省,商務印書館,1994年。
劉南威,中國南海諸島地名論稿,科學出版社,1996年。
劉南威主編,廣東省志·地理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
劉南威主編,自然地理學,科學出版社,2000年。
劉南威,中國的北回歸線標志,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01年。
劉南威主編,自然地理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7年。國家級精品教材。
劉南威、郭有立、張爭勝,綜合自然地理學(第三版),科學出版社,2009年。
劉南威,南海諸島地名研究,華南師大地理叢書之十一,1983年。
劉南威主編,綜合自然地理文集,華南師大地理叢書之十六,1986年。
廣東省綜合自然區劃(與余顯芳、徐君亮、唐永鑾、潘樹榮、易紹禎、李國珍等),華南熱帶生物資源綜考隊,1963年。
中國省區地理(負責珠江三角洲編寫),商務印書館,1977年。
普通自然地理(四院校,與楊祿華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美麗富饒的南海諸島(與曾昭璇、吳郁文),商務印書館,1981年。
南海諸島(與曾昭璇、吳郁文、黃少敏),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中國地名辭典(廣東省部分主要撰寫人之一),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
中國自然區域及開發整治(任美鍔主編,曾昭璇、劉南威、韓淵豐負責華南區編寫),科學出版社,1992年。
中華地學大事典(主要撰稿人之一),山東科技出版社,1992年。
廣東網路全書(地理分篇副主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5年。
不列顛網路全書,國際中文版(合著,負責中國地理廣東省詞目編寫),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辭典,第二、四、五卷(合著,與韓淵豐、張加恭負責廣東省編寫),商務印書館,1999年,200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上、中、下卷(合著,與韓淵豐、張加恭、陳瑞光負責廣東省編寫),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年。

㈣ 華林甫的學術成果

1.《中國地名學源流》,獨著,37.0萬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2002年重印。2010年再次重印。這是筆者獨立承擔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地名學源流》(批准號:94CZS004)的最終研究成果。書評見《學術界》2002年第5期。
2.《中國地名學史考論》,獨著,18.1萬字,博士學位論文修改稿,列入中國史學會的「東方歷史學術文庫」,2002年2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3.《中國歷史地理學–綜述》,獨著,38.0萬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4.《英國國家檔案館庋藏近代中文輿圖》,獨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9年3月。這是筆者獨立承擔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英國國家檔案館收藏傳統中文輿圖專題研究》(批准號:04BZS021)的最終研究成果。定價4200元。書評見《地理研究》2011年第1期、《歷史地理》集刊第二十六輯。 5.《清代以來三峽地區水旱災害的初步研究》,1.5萬字,載《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1期。
6.《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Floods and Droughts in the Three Gorges Since the Qing Dynasty》,署名「Hua Linfu」,一萬多詞,載《Social Sciences in China》(英文版《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7.《中國歷代更改重復地名及其現實意義》,3萬字,載《歷史研究》2000年第4期。
8.《英藏清軍鎮壓早期太平天囯地圖考釋》,1.5萬字,載《歷史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近代史》轉載。
9.《論先秦時期我國地名學的特點》,1.3萬字,載《湖北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10.《論兩漢時期中國地名學的奠基》,1.7萬字,載《中國史研究》1996年第2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6年第11期。
11.《論應劭、圈稱的地名學貢獻》,0.7萬字,載《中州學刊》1996年第6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7年第2期。
12.《略論<華陽國志>的地名學成就》,0.4萬字,載《西南師大學報》1996年第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6年第5期。
1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地名學成就》,2.5萬字,載《歷史地理》第14輯(1998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4.《論酈道元<水經注>的地名學貢獻》,1萬字,載《地理研究》1998年第2期。
15.《論唐代的地名學成就》,2.1萬字,載《自然科學史研究》1997年第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7年第4期。該文於1999年1月獲中國史學會「中國古代史優秀論文獎」。修訂稿已收入《紀念史念海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陝西師大出版社,2012年)。
16.《<元和郡縣志>的地名學研究》,1.6萬字,載《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9年第8期。
17.《略論敦煌文書的地名學意義》,0.5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7年第2期。
18.《<通鑒·唐紀>胡注地理正誤》,0.5萬字,載《歷史地理研究》第二輯(1990年)。
19.《<通鑒>胡注地理失誤舉例》,1.3萬字,載《史學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0.《論胡三省注<通鑒>地名的得與失》,1萬字,載《浙江學刊》1997年第5期(1997年9月25日出版)。
21.《簡論<元一統志>的地名學價值》,0.5萬字,收入《東北亞歷史地理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22.《郭子章及其<郡縣釋名>述論》,1.3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5年第3期。
23.《略論<通鑒注商>的地名學價值》,0.3萬字,載《安徽史學》1999年第4期。
24.《略論吳卓信<漢志補注>的地名學價值》,0.4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9年第1期。
25.《論民國時期中國地名學從傳統向現代的過渡》,3萬字,載《歷史地理》集刊第15輯(199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26.《中國古代地名學理論的初步探討》,1.7萬字,《史學理論研究》2002年第4期。
27.《唐河中府始置年代辨正》,0.3萬字,載《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4期。
28.《點校本<元和郡縣志>指瑕》,0.2萬字,載《書品》1997年第3期(1997年9月出版)。
29.《<讀史方輿紀要>地名正誤》(浙江省部分),0.5萬字,載《書品》1998年第6期。
30.《唐代兩浙驛路考》,0.8萬字,載《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5期。
31.《中國古代地名淵源解釋發展原因的分析》,1.2萬字,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年第2期。
32.《唐詩研究中的地名正誤》,0.4萬字,載《中國詩學》第六輯(由蔣寅研究員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33.《「錢塘」辨證》,0.2萬字,《杭州研究》1998年第2期。
34.《(中國)歷代五金生產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2.5萬字,載鄒逸麟教授主編《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第七章第五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49771026),科學出版社,2001年4月。
35.《三峽地區的歷史自然災害》,敝人撰寫2.0萬字,載陳可畏研究員主編《長江三峽歷史地理之研究》第四章(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全書26.7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1月。
36.《論中國地名文化對朝鮮-韓國半島的影響》,1.5萬字,載《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冬季號。
37.《略論中國地名文化對越南的影響》,1.1萬字,載《南洋問題研究》2001年第2期。
38.《清代考據學派的地名學貢獻》,3.5萬字,刊《中華文史論叢》2001年第2輯(總第66輯)。《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2年第1期摘錄。
39.《中國自治區宜改名自治省》,0.5萬字,《中國方域》2001年第3期。
40.《中國縣級政區通名宜劃一》,0.6萬字,《中國方域》2003年第1期。
41.《市轄區名稱存在的問題》,0.5萬字,《上海地名》2001年第2期。
42.《中國直轄市通名改革研究》,1.2萬字,《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43.《政區研究應該打破古、今界限》,《江漢論壇》2005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1期轉載。
44.《中國歷代分省模式探討》,第一作者(與成崇德教授合作),《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45.《中國政區通名改革芻議》,收入《歷史環境與文明演進——2004年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
46.《<嘉慶重修一統志>陝西統部的編纂過程》,1.2萬字,收入《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學——2000年國際中國歷史地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頁250~269。齊魯書社,2001年10月。
47.《檔案所見<嘉慶重修一統志>貴州統部的編纂過程》,1.1萬字,收入雲南大學《西南邊疆民族研究》(第一輯),頁421~434。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48.《道光年間<一統志>各省定稿進奏時間》,《歷史地理》第20輯(2004年)。
49.《「中國」名稱考》,0.2萬字,《北京日報》2000年9月18日。後收入《史家談古論今》第130至133頁,同心出版社,2001年8月。
50.《重慶直轄市簡稱「渝」的商榷》,0.2萬字,《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51.《簡析<歷代國都圖>的古都學價值》,《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年第五卷第1期。
52.《<隋書>郡縣封爵研究》,0.5萬字,載《北朝研究》1991年下半年刊。
53.《<隋圖經>輯考》,收入《2004地方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4月。
54.《唐畝考》,0.6萬字,載《農業考古》1991年第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22《魏晉南北朝隋唐史》1992年第3期。
55.《唐代粟、麥生產的地域布局初探》,4萬字,連載《中國農史》1990年第2、3期。該文於1996年2月榮獲譚其驤院士禹貢基金會「優秀青年論文獎」。 碩士論文一部分。
56.《唐代水稻生產的地理布局及其變遷初探》,2萬字,載《中國農史》1992年第2期。碩士論文一部分。
57.《唐代糧食作物分布與自然環境制約》,1.2萬字,載《歷史地理》第12輯。碩士論文一部分。
58.《論唐代宰相籍貫的地理分布》,1萬字,載《史學月刊》1995年3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21《中國古代史(一)》1995年第7期。
59.《<括地誌>輯本校讀》,0.5萬字,載《文獻》1991年第1期。
60.《<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譜>寫作年代考》,0.3萬字,載《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
61.《<姓氏錄>寫作年代考》,0.6萬字,載《敦煌研究》1995年第4期。
62.《唐代的地名整理》,0.4萬字,《中國地名》1991年第3期。
63.《我國歷史上的地名避諱》,0.3萬字,《地名知識》1992年第2期。
64.《我國古代的雙附郭縣》,0.4萬字,《中國方域》1993年第6期。
65.《簡論我國的單名縣》,0.4萬字,《中國地名》1994年第2期。
66.《慈溪地名探微》,0.2萬字,《中國地名》1995年第5期。
67.《盛弘之<荊州記>述略》,0.3萬字,《中國方域》1996年第4期。
68.《梁份評傳》,0.6萬字,收入譚其驤院士主編《中國歷代地理學家評傳》第三卷(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年)。
69.《<滇黔赴京驛站冊>初探》,0.7萬字,載《貴州文史叢刊》1994年第2期。
70.《西湖珠光照杭州》,0.5萬字,台北《歷史月刊》第75期(1994年)。
71.《英國檔案館收藏的近代中國輿圖》,《地圖》2005年第1期。修改稿收入黃愛平、黃興濤聯合主編的《西學與清代文化》(論文集)頁454-464。中華書局,2008年1月。
72.《關於<皇朝地理志>的幾點初步認識》,台北故宮《學術季刊》2007年 春季(第24卷第3期)。
73(1).《隋唐<圖經>輯考》(上),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7期(2007年5月出版)。
73(2).《隋唐<圖經>輯考》(下),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28期(2007年11月出版)。
74.樂史《太平寰宇記》的地名學貢獻,載《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第1頁至第6頁。
75.近兩年清史地理研究點評,載《清史研究》2008年第2期。
76.地名:政治的晴雨表,載《中國地名》2008年第2期,頁42-44。
77.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學術理論與編纂實踐,載《清史研究》2008年第3期。
78.關於編繪《清史地圖集》的建議,載《慶賀朱士光教授七十華秩暨榮休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8年4月。
79.《括地誌》輯本二題,《漢唐盛世的歷史解讀——漢唐盛世研討會論文集》(第112~119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80.東漢軍事地理三論,《荊楚歷史地理與長江中游開發——2008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194~208頁),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81.十幅晚清廣州輿圖解讀,載《圖說城市文脈——廣州古今地圖集》(第62~71頁),廣東省地圖出版社,2010年1月。
82.清前期「屬州」考,載《清代政治與國家認同》(上冊,第169~214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3月。
83.清直隸省地理沿革考辨釋例,收入《譚其驤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第506~526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
84.《大黃江圩兵防輿圖》繪成日期之考證,收入周長山等主編《歷史·環境與邊疆——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77~82頁)。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85.論楊守敬考證《隋書ž地理志》的成就與不足,載《江漢論壇》2012年第7期。
86.《本草綱目》釋地八說,載《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6期。 87.《1990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況》,1.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1年第1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2年第2期。
88.《1991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0.8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2年第11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2年第12期。
89.《1992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綜述》,1.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4年第1期。
90.《1993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同上1.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3年第10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4年第1期。
91.《1994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5年第11期。
92.《1995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1.2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8期。
93.《1996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綜述》,1.2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7年第9期(1997年10月出版)。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8年第1期。
94.《1997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述評》(與辛德勇先生合作),1.2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8年第7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8年第9期。
95.《1998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述評》,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9年第11期。
96.《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新進展》(第一作者,與曹樹基教授合寫),1萬字,載《中國歷史學年鑒》(1999年)。三聯書店,2002年5月出版。
97.《2000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概述》,1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9期。
98.《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概述》,0.2萬字,《光明日報》2000年11月10日第五版。此文在網上被多處轉載。
99.《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學》,1.2萬字,《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1年第3期。
100.《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的成就》,1.1萬字,《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101.《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與葛劍雄教授合寫,第二作者),4萬字(敝人撰寫2.4萬字),載《歷史研究》2002年第3期。
102.《近三十年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與葛劍雄教授合寫),收入張海鵬主編《中國歷史學三十年》一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103.《五十年來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與葛劍雄教授合寫),2.0萬字,載台灣《漢學研究通訊》2002年第4期。
104.《近年來<禹貢>研究述略》,0.6萬字,《中國史研究動態》1989年第10期。
105.《二十世紀的中國古都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第1輯。
106.《中國歷史地理學理論研究的現狀》,《中國史研究動態》2005年第9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K9《地理》2006年第1期收錄。
107.《二十世紀正史地理志研究述評》,《中國地方誌》2006年第2期。
108.《中國歷史農業地理研究的世紀回顧》,《經濟地理》2006年第5期。
109.《隋唐五代政區研究述評》,《中國史研究動態》2008年第8期。
110.歷史地理研究(學術評論),收入陳高華、張彤主編《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歷史學卷》第三章第11節(第216~224頁)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111.中國歷史地理文獻研究的主要成就(學術評論),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年第3期。敝人為《2001~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回顧與評論》召集人之一,拙文系該組論文之一。 112.《釣魚島主權屬中國》,署名「天良」,2000字,載《歷史學習》1995年第9期。
113.《清朝歷史上的八級地震》,刊於《光明日報》2008年6月22日第七版。
114.《地名史話》(列入「中華文明史話叢書」),10萬余字,署名「林頫」,1994年完成,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0年1月才出版。台灣盜版系由名為「國家」的出版社於2004年11月印行。
115.《插圖本中國地名史話》,齊魯書社,2006年1月。
116.《銀色巨龍——長江》(與衛家雄先生合作),10萬字,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8月;《長江史話》(與衛家雄先生合作,「中華文明史話叢書」之一),出版社、出版時間同前。
117.《社會歷史博物館》(中國虛擬博物館叢書之一),主編和全部文字(16萬字)的撰稿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118.《天下奇觀——錢塘潮》,2000字,收入復旦大學《旅遊文化》(雲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
119.《我國省市自治區名稱、簡稱的來歷》,署名「天良」,1萬字,連載於《歷史學習》1994年第8、9、10期。
120.《中國歷代王朝名稱與地名》,署名「天良」,4000字,《歷史學習》1995年第1、2期。
121.《唐代的一首地名詩》,1500字,《地名集刊》1991年第1期。
122.《遍地寶藏——自然資源篇》(與太太薛亞玲女士合作),13萬字,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9月。
123.《植物與中國地名的變遷》,0.7萬字,載《中華讀書報》2000年9月30日。
124.《帝王心境在地名上的折射》,0.2萬字,載《尋根》2000年第2期。
125.《「中國」名稱和中國歷代疆域的演變》,1.7萬字,系林甘泉先生主編《從文明起源到現代化——中國歷史二十五講》之一,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2月出版。
126.《與<中國地理學史>(上冊)商榷》,2000字,載《讀書》1985年第7期。
127.《<北方移民與南宋社會>簡介》,1500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4年第2期。
128.《<紹興師爺>簡介》,1000字,署名「少鵬」,《中國史研究動態》1995年第11期。
129.《<兩湖平原開發探源>簡評》,1000字,署名「天良」,載《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7年第2期。
130.《古地圖的精品——介紹<中國古地圖精選>》,1500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7年第4期。
131.《<東北歷史地理研究>簡介》,署名「吳越」,0.3萬字,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9年第6期。被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K91《中國地理》1999年第8期。
132.《江南社會經濟史研究的新收獲——評馮賢亮著<明清江南地區的環境變動與社會控制>》(與馮季昌合作,第二作者),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2期。
133.《<西域地名考錄>序》(該書由鍾興麒先生編著,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134.《中外行政區劃比較研究》,合著(第三作者,合作者為:劉君德教授、馮春萍博士、范今朝博士),敝人承擔12.5萬字(全書43.9萬字),《行政區經濟與政區改革》叢書之五,2002年5月,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 135.《中國歷史地理學五十年》(華林甫編),49.7萬字,已由學苑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責任編輯:郭強副編審),2002年11月重印,2005年10月增訂版。該書書評見吳松弟《中國歷史地理學的半世紀回顧》(《中華讀書報》2001年7月11日第7版、《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1年第3輯第97~98頁)。
136.《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文存·歷史地理卷》(葛劍雄、華林甫合編),40萬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責任編輯:漆詠德博士)。此書由導論、選文、索引三部分組成,前兩部分系合作完成,索引(3.5萬字)系華林甫獨立編纂。
137.《〈隋書·地理志〉匯釋》(華林甫、賴青壽、薛亞玲三人合作編著),80萬字,系譚其驤院士主編「正史地理志匯釋叢刊」之一,計劃將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董龍凱、張利)。
138.承擔史為樂研究員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浙江部分撰稿,約15萬字,2005年3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7年獲中國出版政府獎、郭沫若歷史學獎。 ①以上除第44、94、96、101、102、103、116、122、132、134、136、137、138十三項系與別人合作之外,其餘所有的研究成果均系本人獨立完成。
②此目錄尚未包括敝人編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歷史地圖集》內文化圖組、軍事圖組的若干圖幅(待出版)。
③拙作關於1990年度、1991年度、1992年度、1993年度、1994年度、1995年度、1996年度、1997年度共八篇歷史地理學學術動態文章,被譯成韓文,刊載於韓國《文化歷史地理》年刊第8、9、10、11號上(1997~1999年)。
④統計截止時間:2012年12月31日。

㈤ 適合小學生看的歷史,地理書有哪些

台灣的陳衛平的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 寫給兒童的中國地理
另外還出了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更低齡化一些
這三套書都適合小學生入門讀
再大一點可以讀吳碧涵寫的 吳姐姐講歷史故事

熱點內容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