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

發布時間: 2020-11-19 11:20:40

A. 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開館時間:9:00-17:00 (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票務信息:提供版簡訊、網路、權團體預約服務。憑有效證件免費領票地址: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國家博物館於2003年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基礎上組建成立,是以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成府路口西站乘坐690路前門站下車,再步行800米即到 。

B.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築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築相得益彰,它初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1912年籌建。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遷入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及其朝房,為救濟災民、失業工人及「為國傷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門票收入賑災。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6年,館藏漸臻豐富,各類藏品已達26類,二十餘萬件,於午門辟陳列室,精選藏品,依類陳列,於同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展出,當月觀眾即達45,020人,同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開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史博物館工作主要以保護文物,避免遭受戰爭破壞為主,進行了少量的圖片、文物展覽。
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 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本館更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博物館捐贈文物,總數達16962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為適應新的歷史形勢,博物館著手建立新的歷史陳列,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教育機構。
1950至1965年是歷史博物館的高速發展期,由裴文中、賈蘭坡指導的「原始社會陳列」於1951年正式展出,該展覽是我國博物館最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組織歷史陳列的嘗試。以此為起點,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部、文物局領導的熱情關心下,以及全國各文博考古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通史陳列」各個歷史階段陳列逐步完成並進行了預展,包括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知名學者先後來館參觀、審查,不斷完善通史陳列。
中國通史陳列自原始社會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中國歷史發展特點劃分歷史階段,其特徵是以考古發掘及傳世文物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現中國歷史,這不僅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國文博事業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陳列。
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9年10月,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一起遷入新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1961年7月1日,「中國通史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62年之後,通史陳列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修改,並陸續編印了《中國古代服飾資料》、《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彩釉陶俑選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青銅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雕塑選輯》等書。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通史陳列」暫時關閉。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改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七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進行,突出秦漢、隋唐、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統一場面,同時將通史陳列下限延至「五·四」運動。1975年10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正式預展。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全館各項工作逐步恢復展開,成功舉辦了著名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1978年1月,「中國通史陳列」對外開放。
自1978年始,中國歷史博物館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制定了全館八年發展規劃綱要,除繼續完善通史陳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還積極參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動,相繼出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與文物資料》等刊物及《中國古代史常識》、《簡明中國歷史圖冊》、《明藍瑛花卉蘭石冊》、《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圖錄》、《中國歷史博物館》、《華夏之路》、《中國通史陳列》等圖書,組織和參加了多項考古發掘,舉辦了多項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覽,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覽」、「山西應縣木塔遼代文物展覽」、「醫聖張仲景展覽」、「中國南海沉船文物展」、「絲綢之路與茶之路」、「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等展覽。
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將舊民主主義革命陳列劃歸中國革命博物館。1984年,「中國通史陳列」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歷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表現。1988年至1997年,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從全國各地征調了近千件文物,絕大多數是近十年來新出土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同時,陳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設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原始社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於1990年第11屆亞運會開幕之日對外開放,「中國通史陳列」隋唐至明清時期也於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設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開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與日本合作,對廣東南海海域進行調查,並於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先後對廣東、山東、遼寧等地水域進行調查。199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中心,同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簽訂了合作開展現代航空攝影考古意向書,開始進行洛陽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古代大型遺址的航空攝影考古勘察。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更好的發揮博物館教育大眾的作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群眾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先後舉辦了「湖南中學生『擁抱紅太陽』夏令營」、「我愛北京天安門」活動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學和部分邊遠郊縣舉辦了「中國近代史圖片展」、「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圖片展覽。
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承辦的「中國文物事業50年特別展覽」於國慶節前在本館中央大廳展出。同年該館還成功舉辦了「盛世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並參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周」的展覽工作。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同時也是歡慶新的龍年的到來,中國歷史博物館特別推出「迎千禧,賀辰歲—龍的藝術精品展」和「龍文化特展」,於2000年1月分別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紀的曙光到來的時候,匯聚著古代文明與現代化氣息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C. 中國歷史博物館什麼時候開

200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重組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預計今年會重新開放,具體時間不詳。

D. 北京歷史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是一個地方嗎

北京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該名稱存在於1949年10月至1959年以前,內1959年10月,位於天安門容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名稱存在於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位於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整座建築由南北兩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45000平方米,是中國的一所重要的歷史博物館。200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重組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E. 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國歷史抄博物館(名稱存在於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是中國的一所重要的博物館。2003年,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重組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內有河南安陽出土的重達875千克的商代後母戊鼎,是已發現的最重、最大的青銅器、陝西眉縣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賞賜貴族盂1709個奴隸的史實。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順三年銅銃,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貴的古書畫有宋人《大駕鹵簿圖》卷、宋人摹梁元帝《職貢圖》卷、明代的《皇都積勝圖》卷和《南都繁會圖》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圖》卷、《潞河督運圖》卷、《清朝禮器圖》冊、《鴻雪因緣圖》冊、《清代學者像傳》等。

中國歷史博物館新館建成後,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大量的傳世和出土文物精品。現有文物藏品30餘萬件, 其中一級文物2000多件,文物照片10多萬張, 圖書館藏專業書籍20多萬冊。

F. 中國歷史博物館簡介

國家綜合性歷史文化藝術博物館。館址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
。前身是1912年7月成立的北京歷史博物館,1926年定名為國立歷
史博物館,1930年更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4年4月
改為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1949年仍定名北京歷史
博物館,1959年遷入館址,並改用今名。現館藏文物三十餘萬件
,代表性藏品如新石器時代的魚紋彩陶盆、人面魚紋彩陶盆、鏤
空高柄黑陶杯,夏、商、西周、春秋時的銅爵、原始青瓷尊、「
虢季子白」銅盤、蟠螭紋銅 ,戰國、秦、漢時的錯金銀雲紋銅犀
尊、「中國大寧」神獸銅鏡、擊鼓說唱陶俑、綠玻璃碗、彩綉雲
紋囊,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甘露元年」青瓷燈、彩繪畫像磚
、青瓷仰覆蓮花尊,隋、唐、五代的白瓷龍杯、雞首壺、綠釉陶
俑、三彩駱駝載樂俑、白釉蓮瓣座瓷台燈、鎏金觀音銅造像,遼
、寧、金、元時期的倪雲林設色山水圖軸、宋代各名窯瓷器,明
、清時期的瓷器、康熙朝服等。基本陳列為中國通史陳列,不定
期舉辦如敦煌文物展覽、望都漢墓壁畫展覽等專題展覽。出版有
《簡明中國歷史圖冊》、《中國古代銅鏡》、《中國體育史文物
資料》、《長沙出土漆器圖案選》、《河北望都漢墓壁畫》、《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等畫刊圖冊。

G. 中國歷史博物館什麼時候改名中國國家博物館

195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完成,新館遷入現址,改名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名由郭沫若題寫(原掛於歷史博物館正門南側)。1959年9月21日,周總理也來到館里審查「中國通史陳列」,他神采奕奕、談笑風生,不時地與陪同參觀的人員和專家進行交談,...

H. 中國的博物館排名

第一名: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歷經六百年興衰榮辱,帝王宮殿的大門終於向公眾敞開。

鎮館之寶包括《清明上河圖》、寶酗亞方樽、乾隆款金甌永固杯、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青玉雲龍紋爐、《平復帖》等,隨便一件都是轟動全球的文物。

第二名: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內唯一可以勉強與故宮比肩的博物館,聽名字就知道有多牛了。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2003年根據中央決定,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200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啟動改擴建工程,2011年3月新館建成開放。新館建築保留了原有老建築西、北、南建築立面。新館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展廳48個,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藏品數量140餘萬件,涵蓋古代文物、近現代文物、圖書古籍善本、藝術品等多種門類。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萬件(套),近現代文物藏品34萬件(套),圖書古籍善本24萬余件(冊),共有一級文物近6000件(套)。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加大反映革命文化、當代先進文化代表性物證的徵集力度,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文物藏品,每年平均徵集古代文物50件套左右,近現代文物、實物和藝術品1000餘件套。

第三名:台北故宮博物院,台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之一。

藏品達69.6萬多件,所以為了每件藏品都能夠展出,這里每三個月換一次藏品。大部分展品為當年從大陸南遷至此。

鎮館之寶包括毛公鼎、散氏盤、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江行初雪圖、溪山行旅圖、富春山居圖、天青無紋水仙盆等。

I. 中國國家博物館要門票么

中國國家博物館不要門票,免費免預約參觀(特展除外)。可持本人有效證件從博物館北門入口經安檢後入館參觀各類展覽。

如有個別收費特展,將會在西大廳服務台和網站展覽介紹頁面註明,並在該展覽展廳門口售票。

有效證件:二代身份證、非紙質臨時身份證、老年證、戶口本、戶籍證明、社保卡、中小學生學生證、殘疾證、軍官證、士兵證、護照、港澳通行證、台胞證、駕照

兒童參觀:有家長陪伴的1.3米及以下兒童可直接入場參觀,有家長陪伴的小學生可憑學生證或其他有效證件入場參觀。

【開放時間】

9:00—17:00(16:30停止入館,17:00閉館)

周一閉館(含國家法定節假日)

拓展資料: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是集中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這里收藏的140萬余件藏品,充分展現和見證了中華5000年文明的血脈綿延與燦爛輝煌。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至今已走過一百多年的光輝歷程,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文物收藏保護、陳列展覽、社會教育、科學研究、對外歷史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平台作用,200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組建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