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名詞
❶ 生物專用名詞及含義
人體是由「頭部」 ,「四肢」,和「軀干」三部分所構成,軀干中容納著一般所謂的五臟六 腑,就是內部臟器。五臟六腑是中國傳統醫學的說法,在現代醫學上,同名稱不一定指的是同一臟器,如傳統醫學的脾跟現代醫學的脾臟是不同的,因此不可以將傳統醫學所指的器官當做現代醫學所指的同名器官混為一談。
在現代醫學中,把軀干分為上下兩腔洞,即胸腔和腹腔,中間由一叫做「橫隔膜」 的厚膜把它分開。
胸 腔:有「心臟」、「肺臟」,「食道」、「氣管」、「支 氣管」、和「大動脈」等器官組織。
腹 腔:有「胃」、「肝臟」、「膽囊」 、「胰臟」、「小腸」、「大腸」、「腎臟」、「膀胱」、「輸尿管」、「子宮」、 「卵巢」、「輸卵管」、和「脾臟」等器官組織。
人體可以分為三部份:
頭 部
四 肢
軀 干(胸 腔、腹 腔)
胸 腔:
心臟、肺臟,食道、氣管、支氣管、大動脈
腹 腔:
胃、肝臟、膽囊、胰臟、小腸、大腸、腎臟、膀胱、輸尿管、 子宮、卵巢 、輸卵管、脾臟
「細胞」: 是構成人體的最小的基本單位,而 人體中總共約有六十兆個細胞。形狀和功能相同的細胞集合在一起就成為「組織」
「組織」: 如神經組織或肌肉組織等;而幾個功能或目的相同的組織結合起來,就成為「器官」
「器官」: 如胃、肝臟、心臟等。幾個功能目的相同的器官組織組合起來就成為「器官系統」
「消化系統」: 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肝臟、膽曩、胰臟等器官集合起來,從事消化的工作,就叫做「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 支氣管,氣管,肺臟等器官集合起來一起從事有關 呼吸的工作,就叫做「呼吸系統」。
「肝膽胰系統」: 有時候一個器官系統可以由其功能的類型再細分為兩個以上的次系統,如消化系統中具有主管食物通過、消化、吸收功能的食道、胃 、小腸、大腸等器官就統稱叫做「消化管系統」,而具有分泌幫助消化的消化液的功 能的肝臟、膽囊、胰臟就統稱為「肝膽胰系統」。
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構造與生理功能:可分為十二個系統
心臟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
消化系統(腸胃管、肝、膽、胰)
腎臟泌尿系統
內分泌系統(甲狀腺、腦下垂體、腎上腺、副甲狀腺)
新陳代謝系統
血液淋巴系統
皮膚
神經系統
肌肉骨骼系統
生殖系統
免疫系統
1)心 臟 血 管 系 統
人體為了維持生命每一個器官、組織、細胞都不斷地需要營養和氧氣,而把這兩種物質搬運到每一個細胞時就需要一種輸送系統,心臟血管系就是扮演這一種輸送系統的器官系統。大大小小的血管把心臟與各器官、組織、細胞間連接起來執行著這種工作。 氧氣從肺臟細胞被搬到各細胞,而各種營養素則由小腸吸收後最初被搬到肝臟,然後在肝臟被精製變成各種營養份後被搬到各器官的細胞供需要。在這一種搬運維持生命 所需的氧氣和營養分的輸送系統中,心臟扮演著整個輸送系統的中心靠著心臟二十四小時又是一輩子不停的一縮一松的運動,才能維持這龐大復雜的輸送系統的運作,而血管則扮演著輸送管的角色。當這一個輸送系統停止時就是人體生命的的結束。雖然人體的每一種器官系統都是很重要而各有所負責的不同功能,但只要心臟血管系停止三分鍾,人的生命就結束了,因此可知心臟血管系的重要性了。
心臟扮演著整個人體血液循環的中心的角色。它由四個腔室所組 成,就是「左、右心室」和「左、右心房」。「心室」是把血液從心臟送出去到身體 各器官的機器房,「左心室」將血液送到身體全部的器官,而「右心室」則把血液只送到肺臟以便將二氧化碳換成氧氣回來。「心房」是回收血液的機器房,「右心房」 回收由身體全部器官、組織回來的血液,而「左心房」則只回收從肺臟回來的充滿氧 氣的血液。
各心室和心房的出口或進口連結著大血管,血液除去的叫做動脈,進來的叫做靜脈,身體的各器官都有進入和出去的血管,因此這個稱呼也適用於進出各器官的血管。連結於心臟四個腔的大血管各叫做大動脈(左心室),肺動脈(右心室),肺靜脈(左心房),大靜脈(右心房)。各心室和心房之間及各心室、房跟血液進、出口之間都 有一個「瓣膜」以阻止血液的迴流。如僧帽瓣(左心房~左心室),三尖瓣(右心房 ~右心室),大動脈瓣(左心室~大動脈),肺動脈瓣(右心室~肺動脈)。供給心臟本身血液的動脈叫做「冠狀動脈」。
心臟最內層而與流動的血液接觸的面叫做「心內膜」而最外層是「心囊」。 心臟最主要是由很厚的特殊肌肉「心肌」所構成,而心臟之所以會不停不休地做收縮運動是因為心肌內另有一特殊刺激傳導心肌路徑所致,這個傳導系統不時將刺激傳至心房和心室使心房和心室不停地收縮。 這個系統的刺激起自位於右心房近上腔靜脈處的「竇房結」,然後先把刺激傳至心房引起心房的收縮,同時也傳至心房中隔的近心室處的「房室結」,接著傳到「希氏束」,再至「傳導腳」後把訊息傳到左右兩心室而使心室收縮。 我為什麼要說這麼一大堆的專有名詞呢?因為這些部位都會引起或發生疾病而所 呈現的症狀都不一樣。
2)呼 吸 系 統
維持生命需要營養和氧氣。營養是從消化管來補充,而氧氣則經由呼吸系統來補充供應。當我們吸氣時空氣就從鼻孔進來,先通過氣管後到達支 氣管,支氣管越分越細,從小支氣管到細支氣管,最後連到呼吸系統的最末端的單位 叫做肺胞。同時肺臟里的循環系統的最末端的毛細血管也到達肺胞,就在這里血液里 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跟肺胞空氣里的氧氣交換下來,人體得到了所需要的氧氣排出了多 余的二氧化碳。肺臟里充滿著肺胞,約有三億多個,以細支氣管、支氣管和支氣管與外頭的空氣聯系。體內有左右各一個肺臟。
3)消 化 系 統(腸胃管,肝、膽、胰)
「消化系統」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和肝臟、膽道、胰臟。這些器官都是屬於同 一個器官系統,是主管身體的消化機能的器官系統。我們吃了食物以後,食物在通過這些器官時,被消化後營養分則被吸收,剩下的渣滓則變成糞便排泄到體外,所以叫做消化系器官並無問題。因為這些器官都是管腔,裡面是空洞的,所以也就叫做「消化管」。食物在消化管中消化時 ,需要一些消化液來幫忙消化,不然食物就不會被吸收,因此需要生成製造且分泌這些消化液的器官,而肝臟、膽道系統、胰臟正是製造和分泌這些消化液的器官,所以它們也是屬於「消化系統」之一份子。
所謂「腸胃道」是從口腔開始進入,依序到咽喉、食道、胃、十二指腸、上部空腸、 回腸、大腸(上行、橫行、下行、乙狀)一直到直腸(大腸的最後一段),最後從肛門出去的食物經過的路徑管道。習慣上從食道到十二指腸的一段叫做「上消化道」, 而上行、下行、橫行、乙狀大腸和直腸的一段叫做「下消化道」,空腸、回腸則屬於 「小腸」。
大家都有經驗,當肝臟有病而到醫院看病時,常常不知道應該看哪一科,我也常被來看腸胃病的病人問「我有肝病,要到哪一科去看?」的經驗。因為有些醫院只掛 了「消化科」或「胃腸科」,而沒有掛「肝臟科或肝病科」的招牌。其實肝病就包括在消化科或胃腸科疾病裡面,而由這些科的專家或醫師來診療。有些醫院就知道有這 麼一個缺失或謎題,而掛了「腸胃肝膽科」的招牌。而且這些科不但診療「肝臟」和 「膽道」的疾病,還包括診療「胰臟」的疾病。
肝臟的構造組織由四種不同功能的部門,醫學上也叫做「系統」的部門所組成,而其中有兩個系統是肝臟所特有的部門,也是肝臟的主要構造組織。其中的第一個系統叫做「肝細胞系統」,另一個叫做「膽道系統」。其他兩個系統,是別的器官也一樣有的組織系統,就是「血管系統」和「網狀內皮組織系統」。
4)腎 臟 泌 尿 系 統 -「泌尿器官」
「腎臟」是負責「排尿」功能。腎臟也普稱「腰」,就在背部靠近腰的部位,腎臟是在腹腔中靠背部而較上面的地方。很多人當有腰背部酸痛或不舒服時就馬上會連想到是不是腎臟出了毛病。大概是傳統醫學的關系,都以為腎臟與性有關系,而「性」是人生上最重要的生理要件,因此一有腰酸背痛就會馬上連想到腎臟,進一步再連想到性的能力是否受損是理所當然的。其實,除了泌尿器的末端和外生殖器在一起或很接近外,腎臟和「性」是扯不上任何關系的。
男性方面:在腎臟製造出來的尿,最後積蓄在膀胱,然後經過尿道到體外,而尿道是在陰莖中間通過一直到尿道口。陰莖是性交時所必須的男性性器官,精液也是通過尿道出來,但是這並不表示腎臟和性有任何關系,只是尿和精液最後會經過同一個通道出口排到體外而已。
女性方面:陰道亦即女性性交時的性器官,尿道的開口就在陰道上面的位置,很小的一個開口,因此自己不容易看到,陰道和尿道是各自分開獨立的,只是跟泌尿系的末端同一出口。至於位在泌尿繫上端的腎臟則與生殖系器官也一點都不發生關系。實說是有很多女性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陰道和尿道互相的位置和關系。
腎臟泌尿系統可分為兩大部分,即腎臟和輸尿管道部分。腎臟是製造尿液的器官,而輸尿管道系統則是要排泄腎臟所製造的尿液的通路管道。輸尿管道系統由接在腎臟的「輸尿管」上端開始,下端接到「膀胱」,是儲蓄尿液的器官,再由膀胱下來就是要排尿的「尿道」。
「腎臟」在人體的腰背部腹腔內,左右各一個,每一個腎臟的重量約為150公克。每天 約有 150~180 公升的血液要通過腎臟,就是一個人的全身的血液每天要通過腎臟 40 ~50 次。每一個腎臟約有一百萬個叫做「腎單位」的單位,是由叫做「腎小球」的由 很多毛細血管所成的小球和接在小球下面的「細尿管」所組成。血液通過腎小球時,血液中的各種物質和水分都會被篩濾出來到細尿管,這一種液體叫做「濾出液」。「濾出液」由溶在水分中的物質,「溶質」,和水分所組成。「溶質」中的物質有氨基酸,葡萄糖,維他命,各種電解質和由體內排泄出來的廢棄物質等。
大家也會有疑問,一天有150公升的尿在腎臟製造出來,那就一天一直在解尿也解不完了嗎?在腎小球製造出來的濾出液在進入細尿管後,細尿管就執行它的工作就是再吸收這些濾出液回血液中。絕大部分的水分和身體所需要的物質都被再吸收回去,結果真正剩下來被排出到體外的尿液的量,只有總濾出液的一百分之一而已,即1.0~1.5公升。這就符合大家所能了解的每天的排尿量了。腎臟的任何部位或輸尿系統的任何一 部份出了毛病,腎臟泌尿系統就是有病了。但是跟「性」是一點關系也沒有。
5)內 分 泌 系 統(甲狀腺、副甲狀腺、腦下垂體、腎上腺、 胰臟的胰島腺等)
內分泌系器官是大家一般所說的分泌「荷爾蒙」的器官。什麼叫做「荷爾蒙」呢?人體要維持生命總需要一個指揮系統,就是神經系統,身體的各器官組織受到神經組織的作用來控制其整個生理活動。此外,身體的各器官組織也會受到另外一種化學物質的影響控制其生理活動,而這一種物質又不是各器官本身所產生的,而是由本身以外的器官生成分泌後,經過血液的流動帶來的,這一種化學物質叫做「荷爾蒙」也叫做「激素」。而分泌「荷爾蒙」的組織器官,因沒有管道引流其分泌物質出來,而是經由血液的流動被帶到其他器官組織後對其器官組織的細胞發揮其作用,因此就叫做「內分泌腺」。而與內分泌腺相對的器官叫做「外分泌腺」,這一種腺體則有導管把所分泌出來的化學物質引流到消化管或氣管道管腔等會通到體外的管腔或體表以執行各分泌物的生理作用或做排 泄之用。如消化管內的消化腺(分泌各種幫助消化的消化酵素),唾液腺,汗腺等就 是。
甲狀腺、腦下垂體、腎上腺或性腺等分泌出來的分泌物就是屬於內分泌物,也就是一 般所說的「荷爾蒙」。因為一般觀念上都把「荷爾蒙」一詞跟「性腺的內分泌物質」 劃上等號,所以都以為「荷爾蒙」就是指「性腺」所分泌的物質而與性有關系,其實 「性腺內分泌物質」不過是內分泌物質的一種而已。
內分泌腺中我們比較熟習的是甲狀腺,其他還有腦下垂體、副甲狀腺、腎上腺、男女 性腺等。除了這些外還有胰臟中的胰島腺所分泌的胰島素則與血糖的調節有關(因與 新陳代謝有關,有時候分類為新陳代謝有關系統,有時候也把內分泌系統與新陳代謝 系統放在一起處理),而分泌各種消化酵素的分泌腺則都是屬於外分泌腺器官。
腦下垂體、甲狀腺、腎上腺、性腺等都是各自獨立的器官,但在生理作用上,從腦下 垂體開始一個個依序影響控制下來,因此可以說互相有緊密的連帶關系。因此下游器官疾病的症狀表現常常是上流器官的疾病一直影響下來的,因此有可能是最上游器官 所發生的毛病的症狀。
除了甲狀腺的疾病較常見而較有特徵性的症狀,因此為健康檢查的目標疾病之一種外,其他腦下垂體、腎上腺及性腺的疾病則不是症狀不太明顯而不容易發現或反過來則因為症狀太過於明顯而未做健康檢查 之前就會就醫診查,因此平常不是健康檢查的對 象疾病。如巨人症,末梢肥大症等就在平常就有明顯的症狀而不會等到健康檢查來查 出,早就求醫診治了。
6)新 陳 代 謝
新陳代謝作用是食物被人體吸收後,經過物理和化學作用 過程而合成為復雜物質,這叫做同化或合成代謝作用,而復雜物質再轉化為較簡單的 物質,這叫做異化分解代謝作用,這個作用同時會產生人體維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
這些人體新陳代謝的物質中較具代表性的有葡萄糖、脂質(膽固醇、三酸甘油脂)、 尿酸、鐵、銅、蛋白質、鈣、鈉、鉀等。其中葡萄糖與胰臟的胰島腺,鈣與副甲狀腺 有直接和密切的關系。
7)血 液、淋 巴 系 統:
我們已經講過循環系器官是將人體各部分所需的氧氣和營養份搬運到身體各部分的器官,不過循環系的心臟和大小血管是運輸道路,搬運貨物除了道路以外還需要車輛才 可以搬運貨物,而血液在循環系內的流動扮演搬運營養和氧氣的搬運車的角色。大家都知道血液有血球和血漿兩類成分,血漿中含有各種由消化管吸收過來的營養份和在 各器官所生成的各種維持生命的各種成分,這些營養、物質利用血漿和血流的移動被搬運到身體的各部份去,做為各部組織維持其生命的原料。血球則是血液中的另一重要 的要素。血球有三種,而這三種不同的血球各有其特有不同的功能。
血中三要素是
紅血球、
白血球和
血小板。
紅血球的主要功能作用是搬運氧氣到身體的各器官組織,血小板則有執行血液凝固的功能,而白血球則有對抗病毒、細菌、黴菌及腫瘍細胞等保護身體的功能。
白血球再分為顆粒球、單核球、淋巴球三種類型,而顆粒球可再分為嗜中性、嗜酸性 、嗜鹼性三種顆粒球。嗜中性球和單核球有對抗病毒、細菌、黴菌、腫瘍細胞的功能 ,嗜酸性和嗜鹼性球則與過敏反應有密切關系。這些血球在有病時會有量上的變動或質上的變化,就是數目減少或功能作用上的改變。淋巴球也可以再分為 T 細胞和 B 細胞兩種,而各具有產生細胞性免疫和體液性免疫(抗體的產生)的作用。白血球做像阿米巴的運動,自骨髓跑到血管,再從血管跑到組織中。
白血球的生命很短,只有數小時到數天的生命,但有些淋巴球則會有長達十多年的生 命。紅血球則有長達 120 天的生命,不過也不過是四個月而已,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 與生命一樣長,所以有一部分人一聽到要抽血檢查就好像要他們的命似的緊張。
這些血球在骨髓中由叫做多能造血幹細胞(pluripotenti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的母細胞每天繼續生產。骨髓中的母細胞可分為生產顆粒性白血球的骨髓系母細 胞(60-70%),生產紅血球的紅血球系母細胞(20-30%),和產生其他各類細胞的母 細胞(10%)生產淋巴球、漿細胞、巨噬細胞和巨核細胞等等細胞。其中骨髓系和紅 血球系的比率約為 3.0-3.5 : 1,因為白血球的生命過於短暫,這個比率是可以了解 的。當這些造血幹細胞失去其造血作用時是真正發生缺血的時候。
8)皮 膚: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體的外表包覆著皮膚,而皮膚可以說是人體的最大的組織器官。皮膚由兩層組織所構成,外層叫做表皮,內層叫做「真皮」。皮膚由纖維質和彈性纖 維質組成外還有汗腺、皮脂腺、毛囊等附屬組織,此外還有很多小血管和毛系血管等 組織。
皮膚的機能保護身體內部的組織、器官外,還有調節人體中的水分和電解質等的釋放的功能,也調節體溫使其保持一定的溫度。 皮膚中的血管組織和汗腺對於體溫的調節影響最大。維他命 D是在皮膚藉太陽光生成 的。如此,皮膚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組織器官,因此皮膚的疾病不但復雜還很難治癒, 而且還有很多皮膚的疾病,並不是皮膚本身的疾病而是其他器官或全身性的疾病所引 起。因為皮膚病是用眼睛可以看到的,因此皮膚科醫師仔細地用視診的檢查法看一看就可診斷出病人所得到的是哪一種皮膚疾病。
9)腦、神 經 系 統:
人體的各部分、器官、組織都有其各自所司的功能且以這些功能共同來維持生命,其功能作用就是生理作用。(可比例如:軍隊、機關一樣,一定要有總指揮和指揮系統指揮這一團隊發生有效的作用,不然就無法使這一團隊做有規則且有效的行動), 而在人體中擔任總指揮和傳導命令系統作用的就是腦、神經系統。
腦 、神經系統可分為腦、脊髓(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系(周邊或末梢神經)。 中樞神經可再分為腦部(大腦、小腦、腦干)和脊髓。腦部則主管總指揮的工作外, 一個人最重要的意識、記憶、智慧、情感都由大腦的最高層來執行。末梢神經則擔任傳達各種由末梢來的資訊給中樞神經(感覺)和由腦部傳達資訊給末梢組織器官(運動)的工作。因此任何部分的神經發生缺陷或問題時就隨著發生相當功能的脫落或缺 陷出來。
由腦部有十二對末梢神經出來叫做腦神經,腦神經主管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面部動作的功能。由脊髓出來的末梢神經叫做脊髓神經,主管軀干、四肢的感覺和運動。這些神經系的功能上的缺陷在做健康檢查時大多都在做一般所謂的理學檢查就是視診和感覺、痛覺、運動的神經檢查時就可以查出來,而血液的一般和生化檢查則查不出所以然來。
一般人都錯以為只要抽血檢查,身體任何部分有毛病都可以知道,因此一到醫師面前在告訴醫師自己的身體上的不舒服以前,頭一句話就是我要做血液檢查,連自己有什 麼身體上的問題都藏著不說出來,以為只要抽血檢查什麼都可以明了,一方面也想考 一考醫師,簡直對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不過都是因無知所致。
此外,在內臟、血管、皮膚、分泌腺都有另一種神經系統在調節、維持呼吸、消化、 循環、吸收、分泌(消化腺、汗)、生殖的功能,且各有正反兩面的功能(交感神經 和副交感神經),這一種神經系統沒有辦法用意識來控制,因此叫做自律神經系統。
10)肌 肉 骨 骼 系 統
肌肉與骨骼是支撐人體的組織,還會使肢體隨意運動。這些組織不但會受傷,也會受到感染而發炎,本身也會長出惡性腫瘤,也會有其他器官的惡性腫瘤轉移過來 。除了早期的腫瘤因無症狀而不容易被發現外,其他病症都因症狀比較明顯而可在早期會被注意,很少會留在做健康檢查時才發現。
11)生 殖 系 統
因外生殖器與泌尿系統的末端是在一起的,因此男生的生殖系統的疾病則常由泌尿科的醫師來做診療,而女生則因為與懷孕、生產有關而較特殊,因此另成一專科而由婦產科醫師來診療。其實,生殖系都與性腺有極密切的關系,因此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屬於內分泌疾病的症狀時,則由內分泌專科的醫師來診治。男生的生殖系器官有睾丸、副睾丸、輸精管、精囊、前列腺(攝護腺) 、陰莖,而女生的生殖器則有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
12)免 疫 系 統 和 感 染
是肉眼看不到的組織細胞系統來維持的,如免疫系統就是由淋巴系統來主持,而另有一些疾病並不是特定的組織器官的疾病,而任何組織器官都會發生的,如各種微生物(病毒、細菌、寄生蟲)的感染就由感染科的醫師來診治。
❷ 生物專業名詞
lamp post [簡明英漢詞典]
燈柱, 照明柱
lamp [簡明英漢詞典]
[lAmp]
n.燈
vt.照亮
proverbial
adj. 諺語的, 諺語式的, 眾所周知的, 公認的
❸ 生物的名詞解釋
你好哦~
生物,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其回元素包括:在自然答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
❹ 生物中的專有名詞
遺傳變異
❺ 生物學名詞解釋
1、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本質、生命活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2、 醫學分子生物學:是分子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是從分子水平上研究人體在正常和疾病狀態下的生命活動及其規律,從分子水平開展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研究的一門科學。
3、酶工程:過去主要是通過生物化學方法從各種材料中提取、制備酶制劑。現在主要應用基因工程技術製取酶制劑。
4、蛋白質工程:過去主要是採用化學方法對純化的蛋白質進行結構改造,制備出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現在主要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從改造目的基因的結構入手,在受體細胞中表達不同結構的蛋白質。
5、微生物工程:又稱發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狀,使微生物產生有用物質或直接用於工業化生產的技術。
6、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級結構中,有一些鹼基可以通過加上一個甲基而被修飾,稱為DNA的甲基化。
7、 CG島:在整個基因組中存在一些成簇、穩定的非甲基化CG,這類CG稱為CG島。
8 、信使RNA:從DNA分子轉錄的RNA分子中,有一類可作為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模板,稱為信使RNA。
9、順反子:由結構基因轉錄生成的RNA序列亦稱為順反子。
10、 帽子結構:5端第1個核苷酸是甲基化鳥嘌呤核苷酸,它以5端三磷酸酯鍵與第2個核苷酸的5端相連,而不是通常的3、5磷酸二酯鍵。
11 、核酶:在沒有任何蛋白質(酶)存在的條件下,某些RNA分子也能催化其自身或其它RNA分子進行化學反應,即某些RNA具有酶樣的催化活性,這類具有催化活力的RNA被命名為核酶。
12、 蛋白質的變性:蛋白質分子愛到物理化學因素(如加熱、紫外線、高壓、有機溶劑、酸、鹼等)的影響時,可使維持空間結構的次級鍵斷裂,性質改變,生物活性喪失,稱為蛋白質的變性。
13、蛋白質的復性:導致蛋白質變性的因素除去後,某些蛋白質又可重新回復天然構象,表現出天然蛋白質的生物活性,稱為蛋白質的復性。
14、 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貯存遺傳信息的遺傳單位,是指貯存有功能的蛋白質多肽鏈或RNA序列信息及表達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15、 基因組:細胞或生物體中,一套完整單倍體的遺傳物質的總和稱為基因組。
16、 操縱子:是指數個功能上相關聯的結構基因串聯在一起,構成信息區,連同其上游的調控區(包括啟動子和操縱基因)以及下游的轉錄終止信號所構成的基因表達單位,所轉錄的RNA為多順反子。
轉錄單位:儲存RNA和蛋白質肽鏈序列信息的結構基因與指導轉錄起始部位的序列(啟動子)和轉錄終止的序列(終止子)共同組成轉錄單位。
17、 啟動子:是RNA聚合酶結合的區域,操縱基因實際上不是一個基因,而是一段能被特異阻遏蛋白識別和結合的DNA序列。
18、 質粒:是細菌細胞內攜帶的染色體外的DNA分子,是共價閉合的環狀DNA分子,能獨立進行復制。
19 、質粒的不相容性:具有相同復制起始位點和分配區的兩種質粒不能共存於一個宿主菌,這種現象稱為質粒的不相容性。
20、 轉位因子:即可移動的基因成分,是指能夠在一個DNA分子內部或兩個DNA分子之間移動的DNA片段。
20、自私DNA:核生物基因組中也存在一些可移動的遺傳因素,這些DNA順序並無明顯生物學功能,似乎為自己的目的而組織,故有自私DNA之稱。
21、 自殺基因:將某些細菌、病毒和真菌中特異性的基因轉導入腫瘤細胞,此基因編碼的特異性酶類能將原先對細胞無毒或毒性極低的前體物質在腫瘤細胞內代謝成毒性物質,達到殺死腫瘤的目的,這類前體轉移酶基因稱為自殺基因。
22 、斷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結構基因是不連續的,編碼氨基酸的序列被非編碼序列所打斷,因而被稱為--在編碼序列之間的序列稱為內含子,被分隔開的編碼序列稱為外顯子。
23、 順式調控元件(順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與結構基因表達調控相關、能夠被基因調控蛋白特異性識別和結合的DNA序列。
24 、反式作用因子:一些蛋白質因子可通過結合順式作用元件而調節基因轉錄活性,這些蛋白質因子稱為反式作用因子。
真核細胞內含有大量的序列特異性的DNA結合蛋白,其中一些蛋白的主要功能是使基因開放或關閉,稱為反式作用因子,簡稱反式因子。
25、 啟動子:是RNA聚合酶特異性識別和結合的DNA序列。
26 、上游啟動子元件:是TATA盒上游的一些特定的DNA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可與這些元件結合,通過調節TATA因子與TATA盒的結合、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及轉錄起始復合物的形成(轉達錄起始因子與RNA聚合酶結合)來調控基因的轉錄效率。
27 、反應元件:一些信息分子的受體被細胞外信息分子激活後,能與特異的DNA序列結合,調控基因的表達。這種特異的DNA序列實際上也是順式元件,由於能介導基因對細胞外的某種信號產生反應,被稱為反應元件。
28 、增強子:是一段DNA序列,其中含有多個能被反式作用因子識別與結合的順式作用元件。
29、負增強子(沉默子);增強子內含負調控序列。
30 、基因家族:指核苷酸序列或編碼產物的結構具有一定程度同源性的一組基因。
31、 基因超家族:是指一組由多基因家族及單基因組成的更大的基因家族。
32、 逆轉錄轉座子:真核生物中一些中度重復序列的轉移成分則與一般細菌中的轉移成分不同,要先轉錄成RNA,再逆轉錄生成cDNA,然後重新整合到基因組中,這種逆轉錄旁路的轉移成分稱為逆轉錄轉座子。
34 、反向重復順序:是指兩個順序相同的拷貝在DNA鏈上呈反向排列。其中一種形式是兩個拷貝反向串聯在一起,中間沒有間隔順序,這種結構亦稱迴文結構。
35、 RFLP技術:通過限制酶酶切片段的長度多態性來揭示DNA鹼基組成不同的技術稱為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技術,簡稱RFLP技術。
36、 遺傳圖:又稱連鎖圖,是以具有遺傳多態性的遺傳標記作為「位標」遺傳學距離為「圖標」的基因組圖。
37、 物理圖:是以一段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為「位標」,以DNA實際長度(Mb或kb)作為圖距的基因組圖。
38、光修復:生物體內有一種光復活酶,被光激活後能利用光反提供的能量使紫外線照射引起的嘧淀二聚體分開,恢復原來的兩個核苷酸,稱為光修復。
39、逆轉錄:是指以RNA為模板,利用宿主細胞中4種dNTP為原料,在引物的3端以5-3方向合成與RNA互補的DNA鏈的過程,此過程與中心法則方向相反,故稱為逆轉錄。
40、SD序列:AUG密碼子上游8~13個鹼基處存在一個稱為SD序列的結構,該序列與小亞基中16SrRNA3端的序列互補,當mRNA與小亞基結合時,SD序列與16SrRNA3端互補序列配對結合,起始密碼准確的定位於翻譯起始部位。
41 、基因表達:是指生物基因組中結構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經過轉錄、翻譯等一系列過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質,進而發揮其特定的生物學功能和生物學效應的全過程。
42、基因工程:將基因進行克隆,並利用克隆的基因表達、制備特定的蛋白或多肽產物,或定向改造細胞乃至生物個體的特性所用的方法及相關的工作統稱為基因工程
43、分子克隆:制備DNA片段,並通過載體將其導入受體細胞,在受體細胞中復制、擴增,以獲得單一DNA分子的大量拷貝。
44、 DNA重組:不同來源的DNA分子可以通過末端共價連接(磷酸二酯鍵)而形成重新組合的DNA分子。
45、管家基因:有些在生命全過程都是必需的,且在一個生物個體的幾乎所有細胞中持續表達的基因,通常被稱為管家基因。
46、誘導表達:有些基因表達極易愛環境變化影響,在特定環境信號刺激下,有些基因的表達表面為開放或增強,則這種表達方式稱為誘導表達。
47、 嚴謹反應:細菌在缺乏氨基酸的環境中,RNA聚合酶活性降低,RNA(rRNA,tRNA)合成減少或停止,這種現象稱為嚴謹反應。
48、 衰減子:細菌中的mRNA轉錄和蛋白質翻譯合成是偶聯在一起的。這一特點使細菌的一些操縱子的特殊序列可以在轉錄過程中控制轉錄水平。這些特殊序列稱為--又稱弱化子,位於一些操縱子中第一個結構基因之前,是一段能減弱轉錄作用於的順序。
49、組合式基因調控:每一種反式作用因子結合順式作用元件後雖然可發揮促進或抑製作用,但反式作用因子對基因表達的調控不是由單一因子完成的,而是幾種因子組合,發揮特定的作用,稱為組合式基因調控。
50、 細胞通訊:細胞間識別、聯絡和相互作用的過程稱為細胞通訊。
51、信號轉導:針對外源信號所發生的細胞應答反應全過程稱為信號轉導。
52、 調控結合元件:細胞內的信號轉導分子有許多都是蛋白質,其分子中存在著一些特殊的結構域,它們是信號分子相互識別的部位,信號分子通過這些特殊結構域的識別和相互作用而有序銜接,形成不同的信號傳遞鏈或稱為信號轉導途徑,這些結構域稱為調控結合元件。
53、 第二信使:G蛋白活化之後唧 可激活其下游的效應分子,如腺苷酸環化酶和磷脂酶C等。這些效應分子隨後可催化一些分子的產生或濃度和分布的變化。這些小分子能夠繼續向下游傳遞信息,因而被稱為細胞內小分子信使,亦稱為第二信使。已知的細胞內小分子信使包括cAMP、cGMP、甘油二酯(DAG)、IP3和Ca2+等等。
54、 DNA重組:不同來源的DNA分子可以通過末端共價連接(磷酸二酯鍵)而形成重新組合的DNA分子,這一過程稱為DNA重組。
55、 限制酶:是一類內切核酸酶,因而又稱為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這類酶能識別雙鏈DNA內部特異位點並且裂解磷酸二酯鍵。
56、 同功異源酶:來源不同的酶,但能識別和切割同一位點,這些酶稱為同功異源酶。
57、 同尾酶:有些限制酶識別序列不同,但是產生相同的粘性末端,這些酶為同尾酶。
58、 Klenow片段:用枯草桿菌蛋白酶可將DNA聚合酶I裂解為大小兩個片段,大片段的分子量為76kD,這個片段也稱為 Klenow片段。
59、 入 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的病毒,其基因組是線性雙鏈DNA分子,當其感染宿主細胞並將基因整合到細胞後,基因組DNA變成環狀,用於分子克隆中的載體。
60、 基因文庫:採用限制酶將基因組DNA切成片段,每一DNA片段都與一個載體分子拼接成重組DNA,將所有的重組DNA分子都引入宿主細胞並進行擴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體,這樣一個混合體稱為--
61、 cDNA文庫:將cDNA的混合體與載體進行連接,使每一個cDNA分子都與一個載體分子拼接成重組DNA。將所有的重組DNA分子都導入宿主細胞並進行擴增,得到分子克隆的混合體,這樣一個混合體稱為-
62、cDNA:是指體外用逆轉錄酶催化,以mRNA為模板合成的互補DNA。
63、轉化:是指將質粒或其它外源DNA導入處於感受態的宿主細胞。並使其獲得新的表型 的過程。
64、 轉導:由噬菌體和細胞病毒介導的遺傳信息轉移過程也稱為轉導。
65、轉染:真核細胞主動攝取或被導入外源DNA片段而獲得新的表型的過程。
66、顯微注射法:在制備轉基因動物時,將外源基因通過毛細玻璃管,在顯微鏡下直接注射到受精卵的細胞核內,稱為顯微注射法。
67、 基因定點誘變:是指將基因的某一個或某些位點進行人工替換或刪除的過程。
68、 雙脫氧鏈終止法;是以單鏈或雙鏈DNA為模板,採用DNA引物引導新生DNA的合成,因此又稱為引物合成法,或酶促引物合成法。
69、核酸分子雜交:是指具有互補序列的兩條核酸單鏈在一定條件下按鹼基配對原則形成雙鏈的過程。
70、探針:雜交體系中已知的核酸序列稱作探針。
71、DNA變性:在物理或化學因素作用下,例如加熱、酸鹼或紫外線照射,可以導致兩條DNA鏈之間的氫鍵斷裂,而核酸分子中的所有共價鍵(如磷酸二酯鍵、糖苷鍵等)則不受影響,稱為DNA變性。常見方法:熱變性、鹼變性、化學試劑變性。
72、DNA復性:當促使變性的因素解除後,兩條DNA鏈又可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結合形成DNA雙螺旋結構,稱DNA復性。
73、印跡:凝膠中的DNA片段雖然在鹼變性過程中已經變性成單鏈並已斷裂,轉移後,各個DNA片段在膜上的相對位置與在凝膠中的相對位置仍然一樣,因而稱為印跡。
74、Northern印跡雜交:將待測RNA樣品經電泳分離後轉移到固相支持物上,然後與標記的核酸探針進行固-液相雜交,檢測RNA(主要是mRNA)的方法。
75、斑點印跡:將RNA或DNA變性後直接點樣於硝酸纖維素膜或尼龍膜上,用於基因組中特定基因及其表達的定性及定量研究,稱斑點印跡。
76、原位雜交:核酸保持在細胞或組織切片中,經適當方法處理細胞或組織後,將標記的核酸探針與細胞或組織中的核酸進行雜交,稱原位雜交。
77、液相雜交:待測核酸分子與核酸探針都存在於雜交液中,鹼基互補的單鏈核酸分子在液體中配對形成雜交分子。目前常用的液相雜交的RNA酶保護分析法(RPA)、核酸酶S1保護分析法。
78、停滯效應:(平台期):隨著目的DNA擴增產物的逐漸積累,酶的催化反應趨於飽和,此時DNA擴增產物的增加減慢,進入相對穩定狀態,即出現停滯效應。
79、築巢PCR:先用一對外側引物擴增含目的基因的大片段,再用內側引物以大片段為模板擴增獲取目的基因。
80、多重PCR:是在一次反應中加入多對引物,同時擴增一份DNA樣品中不同序列的PCR過程。
81、連接酶鏈反應(LCR連接酶擴增反應LAR):是以DNA連接酶將某一DNA鏈的5磷酸與另一相鄰鏈的3羥基連接為基礎的循環反應。
82、基因打靶:是指通過DNA定點同源重組,改變基因組中的某一特定基因,從而在生物活體內研究此基因的功能。若定向敲除某個基因,稱為基因敲除,若定向將一段基因序列替代另一段基因序列,稱為基因敲入。
83、基因敲除:通過DNA同源重組,使得ES細胞特定的內源基因被破壞而造成其功能喪失,然後通過ES細胞介導得到該基因喪失的小鼠模型的過程稱為--;其基本程序:(1)構建打靶載體;(2)ES細胞的體外培養;(3)重組載體轉染ES細胞;(4)重組體轉染的ES細胞的鑒定;(5)ES細胞胚胎移植和嵌合體雜交育種。
84、打靶載體:由部分殘留的待敲除基因的同源片段、位於其內部的neo基因和位於其外側的HSU-tk基因共同構成的載體即為打靶載體。
85、DNA晶元技術: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將大量DNA探針以顯微列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於支持物表面,然後與標記的樣品雜交,通過對雜交信號的檢測分析,即可得出樣品的遺傳信息。DNA晶元的類型:原位合成晶元和DNA微集陣列。
86、自發突變:引起DNA一級結構改變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復制時鹼基的偶然性錯配,由此引起的突變稱為自發突變;另一類是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由某些環境因素引起的DNA一級結構改變,由此引起的突變稱為誘發突變。
87、 錯義突變:DNA分子中鹼基對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碼子發生變化,由它所編碼的氨基酸就變成另一種不同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鏈中氨基酸的順序也相應地發生改變,這種突變稱--
88、同義突變:鹼基取代,在蛋白質水平上沒有引起變化,氨基酸沒有被取代,這是因為突變後的密碼子與原來的密碼子代表同一個氨基酸,這種突變稱為同義突變。
89、移碼突變:在編碼序列中,單個鹼基數個鹼基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片段的缺失或插入等均可使突變位點之後的三聯體密碼閱讀框發生改變,不能編碼原來的正常蛋白質,即所謂--
90、原癌基因:是一種正常細胞的正常基因,在正常細胞中編碼關鍵性調控蛋白,在細胞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它不具有致癌性,但當其受到物理、化學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失控或發生突變時,可過度表達或持續表達其產物,就變成了癌基因,可以使細胞惡性轉化。
91、病毒癌基因:病毒所攜帶著的致轉化基因。
92、抑癌基因(抗癌基因):存在於正常細胞內的一大類可抑制細胞生長並具有潛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其表達產物主要包括跨膜受體、胞質調節因子或結構蛋白、轉錄因子和轉錄調節因子、細胞周期因子、DNA損傷修復因子以及其它一些功能蛋白。
93、細胞周期素/周期依賴性激酶:有些蛋白激酶的細胞周期特異性或時相性激活依賴於一類呈細胞周期特異性或時相性表達、累積與分解的蛋白質,後者被稱為細胞周期素激酶,前者周期依賴性激酶。
94、啟動因子:在癌變的啟動階段使細胞發生癌前期改變的因素。
95、基因診斷:是以DNA和RNA為診斷材料,通過檢查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達異常,對人體狀態和疾病作出診斷的方法和過程。
96、 基因治療:通過在特定靶細胞中表達該細胞本來不表達的基因,或採用特定方式關閉、抑制異常表達基因,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治療方法。
97、 基因置換:(基因矯正):將特定的目的基因導入特定的細胞,通過定位重組,以導入的正常基因置換基因組內原有的缺陷基因。
98、基因添加(基因增補)通過導入外源基因使靶細胞表達其本身不表達的基因。
99、基因干預:採用特定的方式抑制某個基因的表達,或者通過破壞某個基因而使之不能表達,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❻ 生物名詞
這不是生物名詞,應該是地理名詞:太陽輻射。
春天雖然氣溫上來了,但是太陽輻射弱,所以不會感覺熱的受不了,而夏天同樣的溫度,太陽輻射地面強度大,所以特別熱。
再直白一點,夏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離咱們近,所以曬得熱,春秋太陽直射赤道,離咱們遠,所以曬得不強烈
❼ 關於生物的50個名詞
。。。
❽ 生物學所有名詞解釋
生物名詞解釋抄 高中所有的哦 希望對你有幫助。
1.應激性:任何生物體對外界的刺激都能發生一定的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2.反射:人和動物在神經系統的參與下,對體內和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規律性的反應。
生命的物質基礎 。
3.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類和核酸。細胞是由原生質構成的。構成細胞的這一小團原生質又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部分。
4.結合水: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結合,叫結合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❾ 生物名詞
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謝)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並且儲存能量的變化過程.
簡單說,同化作用就是把非己變成自己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是生物新陳代謝當中的一個重要過程,作用是把消化後的營養重新組合,形成有機物和貯存能量的過程。因為是把食物中的物質元素存入身體裡面,故謂「同化作用」。
簡單說,異化作用就是把自己變成非己。
異化作用就是生物的分解代謝。是生物體將體內的大分子轉化為小分子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呼吸作用是異化作用中重要的過程。
異養型是生物新陳代謝中三大種類之一,它指的是不能自身合成有機物,而是靠氧化分解現成的有機物和氧化現成的有機物所釋放的能量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需要的新陳代謝類型。亦一樣行為性陳代謝方式的生物被稱為異養型生物。異養型生物利用有機物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將有機物徹底的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另一種是將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與此同時,自然界中的異養型生物主要包括消費者(不能自身合成有機物,只能靠消耗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法活動需要的生物)和分解者(靠分解有機物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的需要的生物)
對於異養型生物,它具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它就是:不能自己製造有機物,只能靠從外界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自己的生存,否則這個生物體就難以生存。
因此,異養型生物也在整個生物圈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有異養型生物,自養型生物製造的有機物也可以被順利的分解為無機物,碳循環的氮循環的穩定也就可以保持穩定,否則,整個生物圈將會嚴重失衡,乃至於不復存在。
……太多了,剩下的我給你發到你的網路消息中了。 請查看。
❿ 生物名詞解釋
1.生態學(Ecology)是研究生物與環境,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生物學分支學科。
2.生態系統(ecosystem)是英國生態學家Tansley於1935年首先提上來的,指在一定的空間內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構成的一個生態學功能單位。
3.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
4.生態破壞(又叫環境破壞)是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興建工程項目而引起的生態環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關環境效應,從而對人類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鹼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