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九年上冊歷史

九年上冊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54:13

1.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題目會變 但知識要點不變

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

加油啊

2. 九年級上冊歷史的大事年表(整本書的)

公元前3500年 兩河流域出現了奴隸制小國
公元前3000年左右 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
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城邦
公元前2000--前面12世紀
愛琴文明
公元前18世紀 古巴比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
公元前8世紀 期巴達、雅典城邦建立、
公元前6世紀 印度半島統一
公元前6世紀 佛教產生
公元前509年 羅馬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4世紀晚期 亞歷山大帝國曇花一現
公元前73年 羅馬共和國爆發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27年 羅馬帝國建立
公元1世紀 基督教產生
395年 羅馬帝國分裂
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
5世紀末 法蘭克王國建立
7世紀初 伊斯蘭教興起
622年 穆罕默德從麥加出走麥地那
646年 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 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8世紀中期 阿拉伯國家成為大帝國
12世紀末 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14--16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
1487年 迪亞士遠航非洲南部沿海
1492年 哥倫布發現美洲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8世紀60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年--1783年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獨立
1785年 瓦特製成改良蒸汽機,開始用作紡織機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監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9年11日 拿破崙改動政變,奪取政權,
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

19世紀70年代 電力進入生產領域
19世紀80年代 內燃機研製成功
1885年 本茨試制汽車成功
1903年 飛機試飛成功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8世紀末19世紀初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興起
1848年2月 共產黨宣言發表
1859年 物種起源出版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2年 美國內戰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

3. 九年級上冊歷史書

應該是「璀璨的近代文化」:

思想代表人:伏爾泰 孟德斯鳩 盧梭
科學和思想{科學代表人:牛頓 愛因斯坦 達爾文
璀璨的近代文化{ 文學代表人:列夫·托爾斯泰
文化{美術代表人:梵高
音樂代表人:貝多芬
1,啟蒙思想
(1)伏爾泰及主要思想: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哲學家。主要思想:*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由開明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
(2)孟德斯鳩及思想:孟德斯鳩是法國的啟蒙思想家。主要思想:提出三權分立的原則,倡導天賦人權學說。
(3)盧梭及思想:盧梭是法國的啟蒙思想家。主要思想:「人民主權」思想。
2,啟蒙思想的歷史作用
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對封建專制制度、天主教會的猛烈抨擊和對「自由」、「平等」思想的宣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

4.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有哪些

一、人類的出現
1、現代人類從非洲南方古猿進化而來(屬「正在形成中的人」)。
2、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任何動物的根本區別。
3、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階段的代表:
①早期猿人:坦尚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②晚期猿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國丁村人、(德國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國山頂洞人、(法國克羅馬農人)。
5、晚期智人出現的同時,現代人種的差異也顯現出來。
6、三大人種(即黃種、白種、黑種人)
出現的原因: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二、氏族社會
1、氏族社會的不同階段:母系氏族è父系氏族
母系氏族:婦女在採集和家務勞動中舉足輕重,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起來,男子逐漸取代婦女成為主要勞動力,開始支配社會,父系氏族逐漸取代母系氏族。
2、國家的產生:父系社會後期,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統治階級設置了一系列機構和設施,如政府、軍隊、監獄和城牆等,它們的出現,標志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的產生。
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一、金字塔的國度——古代埃及
1、國家的出現、統一及滅亡
①公元前3500年,尼羅河沿岸出現幾十個奴隸制小國;②公元前3500年,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③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滅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
金字塔是埃及國王權力的象徵。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古巴比倫
1、公元前3500年以後,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隸制小國。
2、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一些小國。後來,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當地居民並把他們變為奴隸,先後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2、印度的等級制度
①統治階級: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
②被統治階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③影響: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並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四、古代文明為什麼多發生在大河流域?
答:①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濫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發祥於克里特島;
二、雅典城邦的繁榮
1、經濟: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2、政治:伯利克里擴大公民的全力,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利機構公民大會;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三、斯巴達城邦的繁榮
1、經濟:斯巴達地處內陸,以農業為主;2、政治:少數奴隸主貴族專制;3、文化:崇尚武力,注重軍事訓練。
四、羅馬共和國的興亡(建立時間:公元前509年)
1、布匿戰爭:
①時間: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②原因:爭奪地中海霸權;③對戰國家:羅馬ó迦太基
2、西羅馬的滅亡和羅馬帝國的建立
①背景: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共和制再也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
②過程: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è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獨攬國家大權,成為實際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所取代。
五、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①395年,內外交困的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②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廢掉,西羅馬帝國滅亡了,標志著西歐的奴隸社會歷史隨之終結。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一、日本
1世紀前後,日本開始出現奴隸制國家。大和不斷征服擴張,於5世紀統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時間:7世紀中期)
1、背景: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貴族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改革勢在必行。
2、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3、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三、阿拉伯國家的建立和伊斯蘭教的誕生(穆罕默德)
1、背景: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拉伯半島大部分地區尚未形成統一的國家。爭奪水源和牧場,部落間相互仇殺。在內部矛盾叢生、商路不暢,引起商業衰落、生產停滯和外部勢力入侵。在這種形勢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
2、過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蘭教並在麥加傳教è622年,穆罕默德帶領教徒出走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è630年,穆罕默德兵臨麥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è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一、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社會
1、法蘭克王國的興起: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法蘭克王國。
2、查理·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
內容: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任宮相時,改變以前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實行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3、特點:西歐封建社會雖有等級貴族制,但在不同等級的貴族之間,沒有嚴格的上下級制約關系。
4、羅馬教會的地位及影響:西歐封建社會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1、地理位置:城市多興起於交通便利、相對安全、容易獲得廉價原料和銷售產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義大利的威尼斯、英國的牛津、英國的曼徹斯特。
3、意義:在西歐城市重新興起和工商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市民階級形成了。它進一步分化出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三、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的滅亡
1、繁榮:拜占廷帝國的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在這里保存下來。著名的聖索非亞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
2、衰落:①帝國窮兵黷武,四處征討,造成國庫空虛,財盡民窮;②外族入侵;③專制統治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
3、滅亡:15世紀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土軍攻陷,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國終於滅亡了。
第6課 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一、希波戰爭
1、波斯帝國的形成與擴張:公元前6世紀,古代伊朗以波斯人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頻繁地出征和擴張,先後征服埃及等國家和地區。
2、希波戰爭
①過程: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
②結果:公元前5世紀中期,希臘軍民贏得戰爭的勝利。
二、亞歷山大大帝東征
1、馬其頓王國: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王國強大起來,於公元前4世紀後期打敗希臘聯軍,控制了希臘。
2、路線:亞歷山大大帝出兵東征,掃盪了小亞細亞,攻入埃及。然後回師佔領兩河流域,滅掉波斯帝國,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3、影響:
①積極: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極:戰爭帶來災難,充滿暴力。
三、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1、擴張:公元前27年以後,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廣闊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2、文化傳播及其影響:一方面,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的廣大地區。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印度人創立了從0到9十個數字的計數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紀初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16世紀時寫法已與現在的寫法基本一致。
二、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①翻譯保存了許多希臘著作;②創立了完整的代數學;③拉齊斯的《醫學集成》、依本·西拿的《醫典》被歐洲醫學界長期奉為權威著作。
三、絲綢之路——連接東西方文化交流與經濟的重要道路
四、元朝宮廷中的義大利人
1、馬可·波羅及《馬可·波羅行紀》
1217年,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國生活了17年以後,從海路回到義大利。後口述了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由其一位獄友記錄成為《馬可·波羅行紀》一書。
五、和平交往的意義
答:和平交往是主旋律,傳播了世界先進文化與生產力。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對人類整體文明的進步產生了持續而深遠的積極影響。
第8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1、象形文字—古埃及; 2、楔形文字—蘇美爾人;
3、腓尼基字母è希臘字母è拉丁字母(羅馬)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創立時間:公元前6世紀;地點:古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
2、基督教
創立時間:公元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
3、伊斯蘭教
創立時間:公元7世紀;地點:麥加;創始人:穆罕默德
▲共同特點:三大宗教均產生於亞洲,教義中均宣揚「忍耐順從」。
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二)
一、傑出的科學家
1、阿基米德
①品質:阿基米德從小善於思考,喜歡辯論;
②重大發現及發明:杠桿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車
2、亞里士多德——「網路全書式的學者」
二、文學與戲劇
1、《荷馬史詩》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荷馬;
②價值: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學名作,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
2、《俄底浦斯王》
①國家及作者:古希臘的索福克勒斯;
②「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
3、《天方夜譚》—阿拉伯民間故事集
三、著名建築
1、阿拉伯式建築代表:麥加大清真寺(伊斯蘭教第一大聖寺)
2、哥特式建築代表:巴黎聖母院(始建於2世紀,歷史一百八十多年建成)
第10課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一、文藝復興
1、時間及地點:14世紀前後,義大利è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
2、根本原因:義大利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經濟基礎)
3、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4、特點:借古典文化宣傳 5、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思想
6、代表任務及其作品:
①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義大利),代表作:長詩《神曲》;
②文藝復興的藝術家——達·芬奇(義大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③文藝復興的文學巨匠——莎士比亞(英國),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文藝復興摧毀了中世紀教會的精神獨裁,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西歐社會由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過渡。
二、新航路的開辟
1、根本原因及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商品經濟活躍;
②其它原因:《馬可·波羅行紀》、造船技術進步、地圓學說流行、指南針得到廣泛應用。
2、過程:
①迪亞士—葡萄牙資助—1487--1488年—開辟從歐洲到達印度洋的航路,並發現好望角;
②哥倫布—西班牙資助—1492年—開辟通往美國的航路;
③達·伽馬—葡萄牙資助­—1497--1488年—開辟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大陸的新航路;
④麥哲倫—西班牙資助—1519--1522年—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
3、影響:①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②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③為殖民掠奪開辟道路,進行資本原始積累,建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給亞、非、拉各洲帶去災難。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君權神授」下的英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英國實行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3、開始的標志:議會重新召開(或議會同國王的斗爭)
4、領導階級:資產階級、新貴族; 領導人物:【克倫威爾】
二、查理一世命喪斷頭台
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共和國。
三、《權利法案》的頒布
1、查理二世復辟,進行了瘋狂的反攻倒算。
2、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
3、頒布時間、目的及其意義
①時間:1689年;
②目的: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
③意義:⑴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制約;⑵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
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王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12課 美國的誕生
一、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發展
1、北美13個殖民地的居民: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英國及歐洲的移民、非洲黑人。
2、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壓迫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二、美國獨立戰爭(時間:1775年—1783年)
1、導火線: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2、開始:1775年4月,萊剋星頓槍聲;
3、建軍:1775年5月,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
4、建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 5、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6、勝利:1781年,約克鎮英軍投降;

5. 九年級上冊歷史重大事件以及其歷史意義整理

答:世界歷史來九年級上冊考綱知源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6.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最佳答案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期末復習資料

第1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形成的過程:攀樹的古猿 正在形成中的人 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類分為三大主要人種,即黃種、白種和黑種人。人種的差異,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3、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自從有了人類,也就有了人類社會的歷史。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社會是原始社會。

4、原始社會經歷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經濟中佔主導地位)

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聞名的搖籃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有非洲的 古埃及和亞洲的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這四個古國被稱為世界文明的搖籃,因為這四個國家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2、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在非洲的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代埃及權利的象徵是金字塔。它們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標志之一,是人類文明的傑出成就。

3、在亞洲西部,有一條狹長地帶,它形似一彎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 」之稱。

4、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帶),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制定了一部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現存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5、約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奴隸制小國。古印度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歷史上稱「種姓制度 」。

第3課: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臘、羅馬

2、公元前8世紀,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西海岸出現希臘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紀,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在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權參政)

3、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大權,羅馬帝國建立。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滅亡(476年)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

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5世紀,奴隸制國家大和統一日本本土,最高統治者稱天皇。

2、7世紀日本仿照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此後,大和國正式改名為日本。

3、7世紀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號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棄本部落的神,這種一神教的宣傳,有利於促進民族統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並在那裡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

5、630年,麥加貴族妥協,承認穆罕默德為政治宗教領袖。麥加成為伊斯蘭教聖地。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1、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的是當時西歐社會等級森嚴。

2、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義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城市。

4、隨著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由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准備了條件。

5、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15世紀中期,延續了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被封建制的奧斯曼土耳其給滅掉了。

第6課:古代世界的戰爭與征服

1、曾經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

2、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把矛頭轉向歐洲,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爭。最終希臘取得勝利。

3、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後,出兵東征,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4、公元前27年後,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的統治下,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5、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戰爭從未在人類生活中長時間地停留過,戰爭與文化緊密相連。一般來說,戰爭具有破壞性,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災難。但是它也有積極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戰火之後,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我們要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在古絲綢之路上,歐、亞、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斷進行友好往來,他們交換各地不同物產,傳播各民族的文化,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阿拉伯數字」最初是由印度人創造的,而阿拉伯人對它加以改造並傳播到歐洲去,這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3、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的時候旅居中國長達17年之久,並在元朝朝廷中擔任官職。回國後,他口述《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傳播中國與東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第8課、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二)

1、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創造的,出現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於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人「忍耐服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在位時,佛教由了很大發展,並向外傳播。

4、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於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信徒稱為穆斯林,它們的經典是《古蘭經》。

6、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

7、《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福克勒斯是古代希臘著名的悲劇作家,他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

10、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是麥加大清真寺,位於今天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

11、巴黎聖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第10課: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1、文藝復興:14世紀前後首先在義大利開始;

(1)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重視人的價值;

(2)性質:不是古典文化復興,而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3)人物:義大利――詩人但丁《神曲》;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英國――莎士比亞《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4)影響: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2、新航路的開辟:

(1) 原因:商品貿易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歐洲人的尋金熱,《馬可·波羅行紀》的渲染。

(2) 客觀條件:天文、地理知識進步,造船航海技術進步等。

(3)經過: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亞士進入印度洋,發現好望角;②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③1497-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④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完成第一次環球航行。

(4)影響:新航路開辟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2、革命爆發的原因:①17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當權,要發展資本主義,這是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而當時的英國國王卻鼓吹「君權神授」,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使社會各種矛盾迅速激化。

3、過程:(1)、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2)、1640年國王召集議會開會,議會要求限制王權,革命爆發;(3)、查理一世挑起內戰;(4)、1649年處死國王,英國宣布為共和國;(5)、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6)、1660年封建王朝復辟;(7)、1688年政變,資產階級、新貴族統治確立。

4、結果: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力法案》。因此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了。

5、影響:(1)、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2)、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3)、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12課 美國獨立戰爭

1、時間:1775 年——1783年

2、原因:① 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② 英國的殖民壓迫 。

3、領導階級: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代表人物是 華盛頓 )

4、經過:

①、爆發: 來剋星頓 的槍聲( 1775 年 4 月);

②、建軍:任命 華盛頓 為大陸軍總司令(1775年);

③、獨立:《 獨立宣言 》發表;( 1776 年7 月4 日)

④、轉折: 薩拉托加戰役 ;( 1777 年)

⑤、勝利:約克鎮英軍投降;

⑥、承認: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1783 年)

⑦、成立政府:制定憲法,成立聯邦政府,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787 年)

5、意義:(P76)

第13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的建立

1、革命爆發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與封建專制的矛盾;社會等級森嚴,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的對立。

2、 過程:(1)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2)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3)革命綱領: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力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4)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5)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3、歷史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建立拿破崙帝國――歷史上稱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在位期間,拿破崙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法典》;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乘勝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所以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有捍衛大革命的成果打擊歐洲封建統治傳播資本主義的積極成份;又有侵略爭霸的消極成份。

第14課,「蒸汽時代」的到來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由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到大機器生產階段的一個飛躍,是生產領域里的一場變革又是社會關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1、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最早出現的工業部門是棉紡織業。

3、重大發明:(1)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標志工業革命的開始。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2)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3)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發明了火車機車。此後,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4、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工業革命完成。此後,法國、美國等國也都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世界其他國家或早或晚都進行了工業革命。影響:(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2)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通過各種剝削手段,日益富有;無產階級日益相對貧困,這兩大階級的對立和斗爭逐漸明顯和尖銳。(3)改變世界的面貌:歐美成為強大工業國,而亞非拉則長期貧困、落後。

第15課:血腥的資本積累

1、惡的「三角貿易」:(1)背景:美洲印第安人人口銳減,種植園主急需黑人勞動力。(2)線路:從歐洲出發到非洲,俘獲黑人運往美洲出賣,然後把美洲的金銀和工業原料運回歐洲。(3)時間:延續了三百多年。(4)影響:非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力,給黑奴帶來了悲慘的命運;血腥的資本積累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2、最早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國人後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3、18世紀後半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4、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活動開始於17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負責英國對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

第16課: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1、玻利瓦爾——「南美的解放者」,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

2、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領導起義軍抗擊英軍對章西的侵犯。

第17課: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1836年—1848年,英國工人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久的運動——英國的憲章運動。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但沒有成功。

2、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德意志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3、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4、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巴黎公社失敗後,公社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

第18課:美國南北戰爭

1、背景(原因):南北經濟制度的矛盾非常尖銳,雙方圍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南北方之間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

2、導火線:1861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3、內戰爆發;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內戰,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4、進程:(1)戰爭初期,北方軍事上一再失利。(2)扭轉戰局: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結果:1865年北方獲得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5、意義: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19課: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

1、俄國廢除農奴制的背景: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農奴製成為嚴重的障礙。

2、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3、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個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4、日本明治維新的背景:閉關鎖國,封建落後;天皇大權旁落,幕府將軍掌握實權;外國勢力入侵。1868年中下級武士以武力推翻幕府統治,後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的內容: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鼓勵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意義: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就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第20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1、19世紀70年代,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的應用日益廣泛。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歷史進入了「電氣時代」。

2、 美國愛迪生發明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光明。他正式注冊的發明達到1300種之多,被譽為「發明大王」。

3、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此後經不斷改進,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工具。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們之間的交流。

4、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了飛機。後來飛機成為人們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第2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

1、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迅猛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為爭奪世界霸權,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活動。

2、爭權奪霸的結果,形成了兩大對立的帝國主義侵略集團——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了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了三國協約。

3、巴爾干半島素有歐洲「火葯桶」之稱。薩拉熱窩事件發生後,德、奧匈決定以此事為借口,挑起戰爭。1914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4、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5、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大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參加協約國,中國也加入戰爭。1918年11月,德國投降,大戰歷時四年多。影響: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參戰各國共死傷3000多萬人,戰爭、疾病、飢餓奪走1000萬人的生命。

第22課:科學和思想的力量

1、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批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主張:對封建專制制度,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影響: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促進了歐洲社會的進步;為新興資產階級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啟蒙思想促進了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思想解放。

2、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萬有引力;在數學上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立;在力學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3、1859年,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思想。影響: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轟動了歐洲和整個世界,動搖了神學統治的根基。

4、「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

5、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出生於德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6、「不要希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愛因斯坦

第23課:世界的文化傑作

1、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些作品描寫了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圖景,深刻揭露了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列寧稱托爾斯泰為「俄國革命的鏡子」。

2、美術名家:梵高,荷蘭人,代表作是《向日葵》,表達出作者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3、音樂家:貝多芬,德國人。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於1804年——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

4、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7. 九年級歷史書上的大事年表

九年級大事年表
前3500——①尼羅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小國
②兩河流域南部出現奴隸制小國
前3000——古埃及統一
前2500——印度河流域出現奴隸制小國
前18世紀—古巴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
前5世紀——希波戰爭(馬拉松長跑)
前4世紀——馬其頓國強大起來
前4世紀後期—馬其頓國控制希臘,不久,亞歷山大建立亞歷山大帝國
1世紀——日本出現奴隸制小國
2世紀——羅馬帝國疆域最大,地中海成為內湖,地跨歐亞非三洲
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
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興起
622年—穆罕穆德從麥加出走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國家,被定為伊斯蘭教教歷元年
646年—日本開始大化改新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
15世紀——新航路開辟
1487——葡萄牙迪亞士受葡萄牙資助,發現好望角
1492——義大利哥倫布受西班牙資助,發現美洲
1497—1498—葡萄牙達。迦馬受葡萄牙資助,繞過非洲到達印度
1519—1522—葡萄牙麥哲倫受西班牙資助,完成環球航行
1640——英國重新召開議會,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英國建立共和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1688——宮廷政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689——《權利法案》(英國議會)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科技革命)
1775、4——來剋星頓的槍聲,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1776、7、4——《獨立宣言》(大陸會議)
1777——薩拉托加大捷,,美國獨立戰爭轉戰點
1783——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1785——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
1787——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
1789、7、14—攻佔巴士底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
1794——羅伯斯庇爾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1799——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1804——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7——美國富爾頓發明汽船
1812——拿破崙遠征俄羅斯失利
1814——拿破崙被歐洲反法西斯聯盟趕下台
1825——英國史蒂芬孫發明火車機車
1840——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
②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1861——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亞歷山大二世改革,1861年改革)
1861、4——美國內戰(美國南北戰爭)
1862、9——《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美國內戰轉折點
1865——美國內戰以北方的勝利告終
1868——日本明治維新
1869——日本都城從京都遷到東京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
1879——美國愛迪生發明耐用碳絲燈泡
19世紀80年代—德國卡爾·本茨研製內燃機
1885——德國卡爾·本茨發明汽車
1900——德國齊柏林發明飛艇
1903——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1914、7—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開始
1916——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1917——美國、中國參戰
1917、3—俄國二月革命
1917、11—俄國十月革命
1918、3—俄國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1918、11—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8.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

世界近代史
☆近代化(近代社會):
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構建資產階級的人文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逐步接受近
代文明
☆資本主義制度:
生產力:大機器生產
優越性(進步性)生產關系:僱傭關系
思想意識:要求摧毀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制度,體現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發展的要求
局限性:貧富不均
☆資產階級能統治世界的原因:
生產工具先進,交通便利,使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必然戰勝落後的生產方式
☆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的因素: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革、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工業革命、殖民掠奪
☆資本主義國家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
1、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確立資本階級統治(英國、法國)
2、通過民族解放戰爭推翻殖民統治(美國獨立戰爭)
3、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組度廢除舊制度(俄國、日本)
4、通過對外發動王朝戰爭(德國、義大利)
☆四大資產階級革命: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美國羅斯福「新政」

思想解放運動
時間 性質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
文藝復興運動 14——17世紀 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
會大門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人文主義: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資產階級領導的、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把人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理性主義 洛克、霍布斯、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
自由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邊沁、孔德、杜威
社會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文藝復興運動
1、中古世紀,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封建統治束縛人的思想,扼殺人性,阻礙社會進步和科學發
展,引起廣泛的不滿
背景 2、14世紀前後,處於歐洲貿易最繁榮區域——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興起許多城市國家,開始產生新興資
產階級,他們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義」
3、印刷術的推廣與普及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含義:14——17世紀,許多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發掘和繼承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追求個性,解放和自
由,表現人類不斷追求進步的本性,一時成為風潮和時尚的思想文化運動
發源地: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
影響范圍:幾乎西歐所有國家
影響:打破中世紀以來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揮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動歐洲思想文化
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起推動作用,是近代
以後歐洲社會加速發展的重要根源

國籍 稱謂 作品 意義
但丁 義大利 詩人、
文藝復興的先驅 《神曲》 《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達•芬奇 義大利 藝術家(畫家)、
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 ——
莎士比亞 英國 文學家(戲劇家) 「四大悲劇」:《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使英語文學創作達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給人以無限豐富的聯想,以和悅的眼神、發自內心的微笑表現人性的光輝,達•芬奇
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賦予筆下人物真實的個性與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位市民婦女的溫柔與典雅,鼓
勵人們去大膽追求不受宗教璀璨的世俗生活,完全擺脫宗教題材的束縛
☆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藉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發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不是古代希臘、
羅馬文化的簡單恢復,而是以人文主義為武器,進行反封建、反教會、反神學斗爭,為資產階級服務
☆16——18世紀的四次巨變:文藝復興運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運動

啟蒙運動
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背景 自然科學取得長足的進步
封建君主制依然存在,人們群眾的利益仍然不斷遭到侵犯和剝奪
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不滿足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斗爭,需要更強大的思想武器摧毀封建制度
含義:17——18世紀,許多思想家的理論啟迪人們的思想的時代是「理性時代」,提倡的思想是「理性主義」
天賦人權: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
盧梭. 「人民主權說」:人的權利是自然賦予、不可剝奪的天然權利
代表人物 「社會契約論」
孟德斯鳩:代表資產階級激進派(小資產階級),提出「三權(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立」學說
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其精神支柱天主
教教會,抨擊天主教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實力建立在「成見與無知」的基礎上
意義:「性質」+為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銳利的思想武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提供理論依據
☆文藝復興運動與啟蒙運動的相同點:反對君主專制,否定教權主義,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
☆文藝復興運動的矛頭指向是歐洲宗教神學,啟蒙運動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

新航線開辟
根本原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黃金成為最貴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換手段,追逐金錢的
夢想和日益膨脹的發財慾望成為歐洲人向海外擴張的物質動力
原因 條件:歐洲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對地球的了解,中國和阿拉伯的羅盤針、航海知識、地理知識在
歐洲的傳播
直接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阻斷東西方陸路貿易的通道;
間接原因:《馬可•波羅游記》的盛行,使歐洲人認為東方非常富有,有利可圖
目的:開辟市場,掠奪財富
時間:15世紀——17世紀
代表人物: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
含義:15世紀——17世紀,歐洲各國在進行的海外探險、考察、尋找黃金和侵略擴張活動
性質:殖民擴張活動
1、錘煉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堅強樂觀的精神,開闊眼界
對歐洲 2、歐洲市場擴大,歐洲貿易中心變化,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使歐洲各國加入殖民行
列,西歐殖民者從殖民地大肆掠奪財富,歐洲各國迅速發展起來,形成新興資產階級,加速歐
影響 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海外市場和原始積累
積極作用:是繼鄭和遠航之後人類航海史上的又一壯舉,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一起,擴展人類的活
對世界 動空間和范圍,連接歐洲與非洲、亞洲、美洲的航路,打破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
和孤立發展的局面,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產生了
消極作用:使廣大亞非拉地區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長期陷入落後和貧困之中

時間 資助國 航向 航線 意義(地位)
迪亞士 1487 葡萄牙 向東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 穿越大西洋,發現好望角,
開辟歐洲至印度的海上航線
哥倫布 149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略
達•伽馬 1497 葡萄牙 向東 葡萄牙→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印度洋→印度西海岸 實現歐州人從非洲沿岸
到達東方的夙願
麥哲倫 1519——1522 西班牙 向西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旅行
☆西班牙、葡萄牙多次開辟新航線的原因:
地理位置優越,處於大西洋沿岸;國力較小,無力爭奪歐洲大陸;造船和航海技術較好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目的:為尋找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新航路,尋找黃金
過程:哥倫布每到一個地方就宣布是西班牙王室的領地,現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廣大中、南美洲地區,除巴西以
外都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體現新航路開辟具有殖民主義色彩),但既沒有找到通往中國和印度的新航
線,也沒有圓黃金夢,臨死前仍誤認為到達了亞洲的印度,因而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稱為「印第安人」,
加勒比海上的島嶼被稱為「西印度群島」
個人才能和信念,自學獲得地理學、天文學、航海學等專業知識,並堅信地球是圓的
成功的原因 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見「新航路開辟」「原因」
☆麥哲倫:
進步性:是偉大的航海家,1519——1522進行環球航行,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證實地圓說,為
世界航海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局限性:是殖民強盜,新航路的開辟具有殖民主義色彩,拉開長期血腥的殖民統治和殖民掠奪的序幕
☆新航路開辟後,印第安人遭到殖民主義者的野蠻掠奪和種族滅絕,處境極其悲慘
☆進行新航路開辟的國家的早期殖民活動的區域與所開辟的新航路基本一致,如西班牙主要在美洲,葡萄牙主要
在非洲、亞洲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16——18世紀
特點:暴力形式(武裝斗爭、人民起義)、法律形式(利用立法手段)
舉例: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阻礙
共同點 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異同 領導階級:資產階級
結果:取得勝利,改變社會性質,確立資產階級政權
不同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大革命
根本原因 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的發展 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波旁王朝的封建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時間 1640——1688 1775——1783 1789——1794
性質 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殖民地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 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
領導階級 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 美國北方工商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主階級 資產階級

結果 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英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美國成為總統制的聯邦國家
法國成為共和制國家
頒布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影響
對英國:確立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率先開始工業革命,對英國的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
對歐洲:迅速波及其他歐洲國家,推動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世界歷史的發展,打擊、削弱歐洲封建勢力,是一場「歐洲范圍的革命」 1、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場以小勝大、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傑出戰例;2、打碎英國殖民統治的桎梏,實現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獨立,大大解放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和現代文明的迅速發展開辟道路,建立資本主義制度;3、獨立戰爭所體現的資產階級的進步的政治精神,對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帶來深刻的影響,促進法國大革命爆發,有力地推動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興起

進步性:徹底摧毀法國封建專制制度,是資產階級革命時代最大、最徹底的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局限性:所爭取的民主權利只為少數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與自由仍是寫在旗幟上的理想和目標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頒布的文獻:
《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人權宣言》 民法典
(《拿破崙法典》)
時間 1689 1776.7.4 1791 1804
人物 —— 托馬斯•傑斐遜 —— 拿破崙
頒布機構 議會(國會) 第二次大陸會議 制憲會議 ——

內容

嚴格規定國王在經濟、政治、宗教等事務的權力;確定國會擁有最高權力的基本原則;明確規定公民應有的權利 1、天賦人權: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生命權、自由權、追求幸福的權利);2、人民主權說:人民建立起得到被統治者同意的政府,任何政府一旦破壞這些目標和原則,人民就有權利去改變它或廢除它,並建立一個新的政府;3、宣布獨立:聯合殖民地從此成為並名正言順地應當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解除對於英國國王的一切隸屬關系,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系也應從此完全廢止
1、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2、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第一次確認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並吸收大革命以來的各種社會立法和理論上的成果

影響 確立代表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保留統而不治的君主、國會擁有國家最高權力的政治體制,為限制王權提供憲法保障,法律取得至高地位,使人治走向法治

書面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對美國建國以後的國家制度作了明確規定。它所體現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成為當時歐洲大陸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 進步性:1、「自由、民主、平等」原則成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和等級制度的一面旗幟,在反封建戰爭中起巨大的號召作用,也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2、開啟現代法治社會的先河,提出尊重、維護人權的思想
局限性:只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 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規范,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打擊封建勢力,促進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頒布《權利法案》的目的:限制王權(國王的權力),保證國會的權力
◇《人權宣言》的核心內容: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自由平等的),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直接原因(導火線):1638蘇格蘭人民起義
特點:剝奪王權、保留王位,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盟,具有長期性、曲折性、反復性和不徹底性
對戰雙方:以國王為首的封建勢力和以國會為代表的新貴族
開始的標志:1640新議會(國會)的召開
封建勢力和新貴族先後爆發兩次內戰
過程 1649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統治被推翻,英國進入共和時代
克倫威爾任「護國公」,成為統治英國的獨裁者
1660軍官蒙克把查理二世接回,查理二世被迎立為國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結束的標志:1688「光榮革命」(「宮廷政變」):推翻詹姆士二世的復辟王朝,威廉和瑪麗到英國執政
☆克倫威爾:領導、推翻斯圖亞特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後來破壞資產階級共和制
☆英國人把宗教信仰看的很重要的原因:
人的宗教信仰反映他的政治態度,比如天主教教徒支持王權是保守的,新教徒主張推翻王權,建立資本主義制
度,發展資本主義
☆典故「風能進,雨能緊,國王不能進」的含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國王的權力受到嚴格限制,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公民有權拒絕國王,但無權拒絕貧困」的原因:資本主義制度是一個產生貧富不均的制度
☆英國實行民主政治、但不取消國王的原因:
1、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力量逐漸壯大
2、政治前提:1688「光榮革命」
3、歷史傳統:1415《自由大憲章》確立「法律至上,有限王權」的基本原則,成為立憲的政治基礎
4、理論依據:17世紀啟蒙思想
☆當今英國國王統而不治,首相領導內閣,掌握國家行政權力

美國獨立戰爭
17——18世紀,英國在北美建立13個殖民地,形成現代美國的基礎,從事罪惡的「三角貿易」
背景 北美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形成市場,形成統一的美利堅民族
1756——1763英國與法國為爭奪在北美的殖民統治權展開「七年戰爭」,英國戰勝法國
英國因長期戰爭財政困難,向北美各個殖民地增加稅收,實行高壓政策,阻礙北美發展,矛盾尖銳
直接原因(導火線):1773波士頓傾茶事件
對戰雙方: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統治者
開始的標志:1775.4.19來剋星頓的槍聲
1776.7.4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決定組織大陸軍,任命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過程 初期:美軍受挫,英國軍隊的實力遠遠超過大陸軍
轉折點:1777.10薩拉托加大捷:美軍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取得扭轉戰局的勝利,鼓舞士氣,堅定信心
1781.10約克鎮戰役:英軍司令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軍事對抗階段結束
結束的標志:1783美英簽署《巴黎和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是一場正義的、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戰爭,得道多助
勝利的原因 全體北美人民在華盛頓的正確領導下英勇作戰,不屈不撓(根本原因)
廣泛的國際援助(法國、荷蘭)
☆華盛頓:
第二屆大陸會議上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1777.10帶領美軍在薩拉托加戰役中取得扭轉戰局的勝利,
1781.10英軍司令康華利在約克鎮向華盛頓投降,制定1787年憲法,1789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1796
在做了兩屆總統後主動放棄了繼續當選美國總統的權利,領導美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開創民主政治的先河,
是美國開國元勛和偉大的政治家,是美國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

法國大革命
政治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在封建等級制度下階級矛盾激化
原因 經濟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宮廷腐敗與財政危機
思想原因:啟蒙思想的傳播
直接原因:三級會議的召開
開始的標志:1789.7.14巴黎人民舉行起義,攻佔巴士底獄

代表階級 上台時間 被推翻時間 措施
斐揚派 大資產階級 1789 1792 頒布《人權宣言》
吉倫特派 工商業資產階級 1792 1793 1792.9.22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處死國王路易十六
雅各賓派 小資產階級利益 1793 1794.7.27 革命被推向高潮,實行「革命恐怖政策」
過程 結束的標志:1794.7.27「熱月政變」,結束雅各賓派的統治
☆法國封建等級制度:天主教教士←貴族←平民(城市資產階級、農民、平民和市民)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功績:捍衛法國大革命成果
☆推動法國大革命不斷走向高潮的主要力量是人民群眾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
法蘭西第一帝國(資產階級軍事專政):1804拿破崙建立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拿破崙三世建立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9建立
☆拿破崙時代:1799.11.9霧月政變——1815.6.18滑鐵盧戰役
☆拿破崙:
前期成功的原因:個人傑出的軍事和政治才幹,適合法國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後期失敗的原因:對外戰爭威脅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侵犯他國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國的聯合抵抗,同時連年
的征戰造成法國的經濟困難
評價:是法國大革命時傑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軍事獨裁者。1799年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
後採取發展資本主義的措施,頒布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
程,為培養人才、鼓勵科學研究和科技教育做出貢獻。但拿破崙也有局限性,他的對外戰爭功過參半,
早期戰爭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動搖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具有正義性;但後期戰爭侵犯多國主權,
損害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導致人民反抗,最終帝國覆亡
☆霧月政變:1799.11.9,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國家政權,政變後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
☆對內政策:頒布法典:
措施:鞏固政權,大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鐵腕統治,積極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1802拿破崙通過修改憲法使自己成為終身第一執政
事件 1804.5拿破崙再次修改憲法,改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12拿破崙成為資產階級皇帝,開始統治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1810拿破崙制定頒布《民法典》(《拿破崙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對外政策:發動戰爭:
具有復雜性:
性質 前期:具有反侵略、反干涉性質的民族戰爭,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動搖歐洲大陸的封建統治
後期:帶有濃厚的霸權主義色彩、具有侵略性的戰爭
1805.12奧斯特里茨戰爭
1810奧地利公主路易斯嫁給拿破崙,拿破崙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帝國的鐵蹄踏遍除俄國外的整個歐洲
事件 1812拿破崙率軍進攻俄國,以失敗告終
1813萊比錫戰役:法國軍隊在德國被第六次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
1815.6.18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在比利時滑鐵盧被反法聯盟的軍隊打敗,從此退出法國政治舞台
影響:捍衛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用刺刀加速了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過程,加速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
.使法國大革命的某些成果通過暴力推廣到所征服的歐洲國家,戰勝歐洲干涉力量,爭取歐洲霸權
☆拿破崙登上政治舞台的決定性因素:資產階級期望穩固的統治維護自己的利益
☆《民法典》說明拿破崙是資產階級皇帝,沒有破壞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是拿破崙對後世影響最大的
☆華盛頓與拿破崙的共同點:推動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進程
☆在人類社會由法治向人治轉變過程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華盛頓、拿破崙、孫中山

9. 九年級上冊歷史時間表

總結九年級歷史主要
公元14~16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公元1405~1433年
▲中國明朝鄭和等7次出使西洋,歷30餘國(鄭和下西洋)
公元1452~1519年
▲義大利藝術家達•芬奇在世,繪畫代表作有《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
公元1488年
▲葡萄牙航海家B.迪亞士抵好望角
公元1492年
▲義大利航海家C.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大陸,開辟了從歐洲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線公元1497~1498年
▲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繞行好望角抵印度,開辟了歐洲到印度的航路
公元15世紀末或16世紀初
▲阿拉伯著名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基本定型
公元15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
▲西歐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用暴力褫奪農民土地,謂圈地運動
公元1564~1616年
▲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在世,著《哈姆雷特》、《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公元16世紀(1500)
▲早期世界市場開始出現
公元17世紀(1600)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
公元1603~1868年
▲日本江戶幕府時期 (1868年明治維新)
公元1607~1776年
▲英國在北美建立13個殖民地
公元1633年
▲日本頒布鎖國令
公元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公元1643~1727年
▲英國物理學家I.牛頓在世,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製作牛頓色盤,觀察到牛頓環,並確定了熱學的冷卻定律。代表作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等。
公元17世紀中葉~18世紀下半葉
▲販賣奴隸成為非洲、歐洲和美洲之間的重要貿易活動
公元1688年
▲英國發生光榮革命
公元1694~1778年
▲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在世,提倡自然權利學說,鼓吹信仰、思想言論、出版自由和天賦人權,主張政治改良和「開明君主制」
公元1712~1778年
▲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J.-J.盧梭在世,主張消滅王權,建立共和國,提出「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等理論,著《社會契約論》
公元1764年
▲J.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標志英國產業革命開始
公元1770~1827年
▲德意志作曲家貝多芬在世,作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和第九《合唱》等交響曲
公元1774年
▲英國J.威爾金森發明較精密的炮筒鏜床,為第一台真正的機床。次年,用它加工汽缸體,使瓦特蒸汽機得以運行
公元1775年
▲北美獨立戰爭爆發
公元1776年7月4日
▲《獨立宣言》在北美殖民地第二屆大陸會議上通過並發表,美利堅合眾國誕生
公元1782年
▲英國J.瓦特發明和試制雙動式蒸汽機成功。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西方國家出現第一次技術革命
公元1783年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公元1787年
▲美國通過1787年憲法,1789年3月4日正式生效
▲美國通過西北土地法令
公元1789年
▲7月14日法國大革命開始
▲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為資產階級代議民主制國家的經典性文件
公元1793~1815年
▲發生拿破崙戰爭
公元1797~1828年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世
公元1804年
▲法蘭西共和國改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稱帝,為拿破崙一世
▲《拿破崙法典》頒布
公元1809~1882年
▲英國物理學家,進化論奠基人C.R.達爾文在世,所著《物種起源》,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成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公元1815年
▲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會戰中被英國A.威靈頓所率英、普、荷、比和漢諾威聯軍擊敗,「百日王朝」覆滅
▲英、俄、普、奧四國同盟形成
公元1818~1883年
▲德國K.馬克思在世,創立馬克思主義學說
公元1828~1910年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世,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公元1836~1839年
▲英國憲章運動第一階段
公元1840年
▲6月,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
▲工業革命完成
公元1845~1846年
▲德國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及與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發表,標志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
公元1847年
▲歐洲共產主義者同盟建立,為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國際無產階級政黨
公元1848年
▲德國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馬克思主義誕生
公元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義
公元1859年
▲英國C.R.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出版,充分論證了生物進化論
公元1860年
▲10月,英法聯軍侵入中國北京,劫掠、焚毀圓明園
公元1861年
▲12月(洋務運動)中國曾國藩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洋務運動始此
▲俄國1861年改革開始,沙皇簽署廢除農奴製法令自上而下解放農奴
公元1861~1865年
▲美國南北戰爭發生
公元1862年
▲8月,中國北京設洋務學堂同文館,培養翻譯人員
▲美國頒布《宅地法》和《解放奴隸黑人宣言》
公元1864年
▲9月28日,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
▲天京失陷,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失敗
公元1867年
▲德國馬克思的《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標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已經形成
公元1868年
▲日本實行明治維新
公元1871年
▲3月18日巴黎無產階級起義;26日巴黎公社成立,28日隆重集會慶祝
▲法國詩人、巴黎公社活動家鮑狄埃創作《國際歌》歌詞
公元1878~1879年
▲英國J.W.斯旺和美國T.A.愛迪生分別發明炭絲燈
公元1879年
▲美國T.A.愛迪生發明有實用價值的碳絲白熾燈,開創人類電氣照明時代
公元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公元1885年
▲德國C.本茨研製出三輪汽油機汽車,次年取得世界上第一個汽車專利
公元1888年
▲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國際歌》譜曲
公元1894~1917年
▲俄國革命領導人列寧創立的列寧主義哲學體系形成
公元1903年
▲飛機試飛成功
公元1914年
▲奧匈皇儲在薩拉熱窩遇刺身亡,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公元1918年
▲一戰結束

差不多了,以前找的,現在給你了,很有用的

熱點內容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
小學語文拍手歌 發布:2025-05-14 02:17:21 瀏覽:531
魔獸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1:45:05 瀏覽:911
微生物標本採集原則 發布:2025-05-14 01:41:26 瀏覽:769
泰益欣生物科技 發布:2025-05-13 23:45:47 瀏覽:206
好未來語文 發布:2025-05-13 23:30:47 瀏覽:798
胃有哪些 發布:2025-05-13 21:28:01 瀏覽:31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