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上的皇後

歷史上的皇後

發布時間: 2020-11-19 13:43:30

⑴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出名的皇後

中國最「拽」的六個皇太後

1.漢高祖皇後——呂雉
呂雉,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妻,前205年,劉邦於彭城為項羽所敗,呂雉被俘,直至前203年放還,逐漸參與政事。前202年,劉邦稱帝,立呂雉為皇後。漢初年,呂雉助劉邦鏟除韓彭等異姓王,鞏固劉家江山。前195年,劉邦因楚漢戰爭時的箭傷復發而死,劉盈繼立為惠帝,尊呂雉為太後。惠帝仁弱,由呂後掌權。前188年,惠帝死,少帝繼立,因少帝怨呂後殺其生母,故被呂後所殺,另立常山王為帝。呂後先後掌政達十六年。
呂後是個很有野心的女人,她當政時,大封諸呂,壓制劉氏宗族。並迫害了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及趙王如意。其手段極其殘忍。個人生生活方面,他與辟陽侯審食其私通。盡管呂後史無好評,但她確實可稱得上是個政治家。

2.漢和帝皇後——鄧綏
鄧綏,今河南人。她是東漢名將鄧禹的孫女。她六歲開始讀書,十二歲已通《詩經》《論語》等書。家人戲稱為「女諸生」。
公元96年,鄧綏入宮,時年十六歲。因身材苗條,姿顏驚艷而得到和帝臨幸,封為貴人。後因巫蠱案發,陰皇後被廢,立鄧綏為皇後。
公元105年,和帝死,殤帝劉隆出生百天即位,鄧綏以皇太後臨朝。當時24歲,年青寡婦不便於大臣一起論事,遂起鄧綏之兄鄧騭為車騎將軍。殤帝在位9月而死。鄧太後立劉祜為安帝。安帝時年13歲,仍由太後臨朝。
鄧太後和呂後不同,她總體是遵漢朝法度的。在位時禁外戚弄權。並告誡其兄不得亂政。但公元121年,鄧太後死,時年41歲。鄧騭違背太後前言,弄權亂政,為安帝所敗,自殺而死。鄧太後生前立兩個小皇帝,都是為了便於「稱制終身,號令自出」。說明她還是有野心的。

3.北魏文成帝皇後——馮氏
馮氏,今河北冀縣人。她是漢族人,其姑母是魏太武帝的昭儀,她入宮隨姑母生活。公元452年,拓跋浚繼位為文成帝,馮氏被封為貴人,不久,立為皇後。
公元465年,文成帝死,拓跋弘繼位為獻文帝,尊馮氏為皇太後。時獻文帝年12歲,丞相乙渾攬權,被馮太後設計誅殺。從此,她開始臨朝聽政。
馮太後銳意改革,與獻文帝和政治分歧,417年,獻文帝禪位,4歲的元宏繼為孝文帝。仍由馮太後執朝政。她實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北魏強大起來。馮太後生活也簡朴,不好華飾。但馮太後24歲守寡,不免有和男人私通的事,她還毒殺了獻文帝,受到史家非議。
總體說來,馮太後是個成功的政治家。史稱她「多智謀,能行大事」,「威福兼作,震動內外」。
公元490年,馮太後死,謚曰:文明太皇太後。史稱「文明皇後」。

4.遼景宗皇後——蕭燕燕
蕭燕燕,遼國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女兒。公元969年,遼景宗即位,立蕭燕燕為貴妃。971年,她生了皇長子耶律隆緒,冊立為皇後。由於遼聖宗仁弱,即位後,遼國刑賞,政務,用兵等,一決於蕭皇後。公元983年,景宗死,耶律隆緒繼為聖宗,年僅11歲,尊蕭燕燕為承天太後,臨朝執政。
蕭太後政治上重用漢人,加強統治力量;經濟上推行賦稅制,發展農業,保護商業,使遼國進一步封建化。外交上拉攏西夏,對抗北宋。宋太宗曾趁遼景宗之死征遼。蕭太後沉著不驚,擊退宋軍。1004年,遼宋訂立「澶淵之盟」,恢復和平關系。從此,雙方獲得一百年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蕭太後是遼國著名的政漢家,史稱她「賞罰分明,將士用命,聖宗稱遼盛主,後教訓為多」。
1009年,承天太後死,時年57歲。謚曰:睿智皇後。

5.清太宗皇後——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孝端文皇後的侄女。1625年,她嫁給皇太極為妾。1638年,皇太極稱帝,立她為西宮庄妃,後來,她生了皇子福臨(即順治帝)。
1643年,清太宗死,順治繼位,時年只有6歲。尊她為皇太後,由多爾袞輔政,掌握實權。太後與多爾袞暗地通姦,通過範文程出面,說多爾袞功高,宜尊為皇父,所以順治尊他為皇父攝政王。太後為了維護兒子的皇位,下嫁攝政王,打消他奪皇位的念頭。
1661年,順治帝死,康熙即位,尊為太皇太後。她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政治手腕也很厲害,雖然在太後位時不是大權獨攬,但可以說是一個對清朝有貢獻的太後。
公元1688年,太後病死,時年75歲,謚曰:孝庄文皇後。

6.清文宗皇後——葉赫那拉·蘭兒
葉赫那拉·蘭兒,滿洲正黃旗人。1851年,她以秀女選入皇宮,時年17歲。那拉氏有艷色,能唱小曲。因此得到咸豐皇帝臨幸。封為貴人。1854年晉為懿妃,一年後,她生了皇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因此晉封為懿貴妃。
那拉氏在咸豐帝左右,常干預政事。咸豐帝死於熱河後,同治帝即位,她發動了祺祥政變,誅殺了顧命大臣肅順,載垣,端華等。開始垂簾聽政。同治帝死後,她又冊立五歲的載恬為光緒帝,繼續聽政。1881年,她毒死東宮太後,從此開始了她統治中國的漫長歲月。
那拉氏是個狠毒的女人,也是個很懂政治時局的人。她執政時,繳滅了義和團,戊戌變法等起義活動。也簽定了許多賣國的條約。她實際上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
1908年,西太後死,時年74歲,謚曰:孝欽慈禧顯皇後。她死後的陪葬用了兩億兩白銀。

⑵ 歷史上有哪些皇後

中國歷史上有姓名記載的皇後全單 以下是中國歷史上有姓名記載的皇後,唐朝及唐代以後的皇後史書上均記載為某氏,只有一些有特殊經歷的皇後才記載了姓名(如宋真宗皇後劉娥、明太祖皇後馬秀英),故唐朝及唐代以後的部分皇後姓名為近年考證所得,有部分著名的妃子用*標出。 兩漢時期: ·呂雉(漢高祖劉邦皇後) ·張嫣(漢惠帝劉盈皇後) ·竇猗房(漢文帝劉恆皇後) ·薄阿渝、王娡(漢景帝劉啟皇後) ·陳阿嬌、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皇後) *李妍、趙鉤弋(漢武帝劉徹妃):趙鉤弋並非真名,其真名歷史上沒有記載,鉤弋為其外號 ·上官小妹(漢昭帝劉弗陵皇後) ·許平君、霍成君(漢宣帝劉詢皇後) ·王政君(漢元帝劉奭皇後):王政君歷漢四世為天下母,並最終導致其侄兒王莽篡漢建新 ·許誇、趙飛燕(漢成帝劉驁皇後):趙飛燕原名趙宜主,因其舞姿輕如飛燕遂更名趙飛燕,趙飛燕是中國歷史上最擅長舞蹈的皇後 *趙合德(漢成帝劉驁妃) ·郭聖通、陰麗華(漢光武帝劉秀皇後) ·鄧綏(漢和帝劉肇皇後) ·閻姬(漢安帝劉祜皇後) ·梁妠(漢順帝劉保皇後) ·梁女瑩、鄧猛女、竇妙(漢桓帝劉志皇後) ·何蓮(漢靈帝劉宏皇後) ·伏壽、曹節(漢獻帝劉協皇後)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後):《二十五史》中稱她郭嬛,女王是她的字,最近史學家新考證郭女王大名叫郭照 *甄洛(魏文帝曹丕妃) ·吳莧(蜀昭烈帝劉備皇後) ·楊艷、楊芷(晉武帝司馬炎皇後) *左棻、胡芳、諸葛婉(晉武帝司馬炎妃) ·賈南風、羊獻容(晉惠帝司馬衷皇後):賈南風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亂國毒後,她導致了西晉的八王之亂;羊獻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度皇後,西晉滅亡後她被匈奴貴族劉曜所得,並成為了前趙的皇後 *謝玖(晉惠帝司馬衷妃) ·梁蘭璧(晉懷帝司馬熾皇後) ·虞孟母(晉元帝司馬睿皇後) *鄭阿春(晉元帝司馬睿妃) ·庾文君(晉明帝司馬紹皇後) ·杜陵陽(晉成帝司馬衍皇後) ·褚蒜子(晉康帝司馬岳皇後) ·何法倪(晉穆帝司馬聃皇後) ·王穆之(晉哀帝司馬丕皇後) ·庾道憐(晉廢帝司馬奕皇後) ·王簡姬(晉簡文帝司馬昱皇後) ·王法慧(晉孝武帝司馬曜皇後) ·王神愛(晉安帝司馬德宗皇後) ·褚靈媛(晉恭帝司馬德文皇後) 張徽光、劉娥、靳月光、靳月華(漢王劉聰皇後) ·羊獻容、劉芳(前趙劉曜皇後):羊獻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度皇後 ·鄭櫻桃、杜珠(後趙石虎皇後) ·段元妃(後燕慕容垂皇後) ·苻訓英(後燕慕容熙皇後) *苻娀娥(後燕慕容熙妃) ·段季妃(南燕慕容德皇後) ·李敬受(北涼沮渠牧犍皇後) ·臧愛親(宋武帝劉裕皇後) ·司馬茂英(宋少帝劉義符皇後) ·袁齊媯(宋文帝劉義隆皇後) *沈容姬、路惠男(宋文帝劉義隆妃) ·殷玉英(宋廢太子劉劭皇後) ·王憲嫄(宋孝武帝劉駿皇後) ·何令婉(宋前廢帝劉子業皇後) ·王貞風(宋明帝劉彧皇後) *陳妙登、陳法容(宋明帝劉彧妃) ·江簡珪(宋後廢帝劉昱皇後) ·謝梵境(宋順帝劉准皇後) ·劉智容(齊高帝蕭道成皇後) ·裴惠昭(齊武帝蕭賾皇後) ·何婧英(齊鬱林王蕭昭業皇後) ·王韶明(齊海陵王蕭昭文皇後) ·劉惠瑞(齊明帝蕭鸞皇後) ·褚令璩(齊東昏侯蕭寶卷皇後) *潘玉兒(齊東昏侯蕭寶卷妃) ·王蕣華(齊和帝蕭寶融皇後) ·郗徽(梁武帝蕭衍皇後) *丁令光、阮令嬴(梁武帝蕭衍妃) ·王靈賓(梁簡文帝蕭綱皇後) ·章要兒(陳武帝陳霸先皇後) ·沈妙容、韓子高(陳文帝陳蒨皇後):韓子高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男皇後,但史學界一直不予承認,元代有戲劇《男皇後》即記述韓子高的故事,在江蘇的陳文帝陵前立有兩尊雄麒麟(其他南朝帝陵均為一雄一雌),可見韓子高的地位 ·柳敬言(陳宣帝陳頊皇後) ·沈婺華(陳後主陳叔寶皇後) *張麗華(陳後主陳叔寶妃) ·馮有(魏文成帝拓跋浚皇後) ·馮潤、馮清(魏孝文帝元宏皇後):馮潤小名馮妙蓮,因私通假宦官高菩薩而被廢 *高照容(魏孝文帝元宏妃) ·高英(魏宣武帝元恪皇後) *司馬顯姿、胡仙真(魏宣武帝元恪妃):胡仙真即史書上的胡充華,充華為妃嬪封號並非人名,胡仙真在魏宣武帝死後臨朝稱制,她荒淫無恥,寵愛男色鄭儼,最終導致北魏六鎮起事 ·爾朱英娥(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後) ·宇文雲英(西魏元欽皇後) ·李祖娥(齊文宣帝高洋皇後) ·李難勝(齊廢帝高殷皇後) ·穆黃花(齊後主高緯皇後) *馮小憐(齊後主高緯妃) ·元胡摩(周孝閔帝宇文覺皇後) ·李娥姿(周武帝宇文邕皇後) ·楊麗華、朱滿月、陳月儀、元樂尚、尉遲繁熾(周宣帝宇文贇皇後) ·司馬令姬(周靜帝宇文衍皇後) 隋唐時期: ·獨孤伽羅(隋文帝楊堅皇後) ·蕭後(隋煬帝楊廣皇後):蕭後雖無名字記載,但蕭後歷經五主而不衰,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妖嬈的皇後,《隋唐演義》中為蕭後取名蕭美娘 ·長孫無垢(唐太宗李世民皇後):長孫皇後小字觀音婢,清代一學者考證其名為長孫無垢 ·武則天(唐高宗李治皇後):武則天小名武媚娘,武則天也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韋香兒(唐中宗李顯皇後):韋香兒曾經在唐中宗落難時與其同甘共苦,但後來她權力欲膨脹,並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唐中宗,後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政變將她殺死 *楊玉環(唐明皇李隆基妃) 五代遼宋夏金時期: ·張惠(後梁太祖朱溫皇後) ·劉玉娘(後唐庄宗李存勖皇後) *花見羞(後唐明宗李嗣源妃):花見羞本姓王,其真名歷史上沒有記載 ·李三娘(後漢劉知遠皇後) ·黃惠姑(閩國王審知皇後) ·陳金鳳(閩國王延鈞皇後) ·李春燕(閩國王昶皇後) ·宋福金(南唐李昪皇後) ·周娥皇、周女英(南唐李煜皇後):周女英即小周後,南唐滅亡後她被宋太宗姦汙而憂憤死,最近史學家新考證周娥皇大名叫周憲、周女英大名叫周嘉敏 ·金飛山(前蜀王宗衍皇後) ·劉娥(宋真宗趙恆皇後) ·高滔滔(宋英宗趙曙皇後) ·孟嬋、劉清菁(宋哲宗趙煦皇後):孟嬋在北宋滅亡後,號召天下反金,並在杭州再造大宋王朝 ·邢秉懿、吳芍芬(宋高宗趙構皇後) ·李鳳娘(宋光宗趙敦皇後) ·楊桂枝(宋寧宗趙擴皇後) ·謝道清(宋理宗趙昀皇後) ·全玖(宋度宗趙禥皇後) ·述律平(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後) ·蕭溫(遼太宗耶律德光皇後) ·蕭撒葛只(遼世宗耶律阮皇後) ·蕭綽(遼景宗耶律賢皇後):蕭綽小名蕭燕燕,她就是遼國著名的蕭太後 ·蕭菩薩哥(遼聖宗耶律隆緒皇後) ·蕭撻里(遼興宗耶律宗真皇後) ·蕭觀音、蕭坦思(遼道宗耶律洪基皇後) ·蕭奪里懶(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皇後) ·塔不煙(西遼耶律大石皇後) ·野利都蘭、沒藏黑雲(夏景宗李元昊皇後) ·耶律南仙(夏崇宗李乾順皇後) *唐括定哥、唐括石哥、蒲察阿里虎、耶律彌勒(金海陵王完顏亮妃) *李師兒(金章宗完顏璟妃) ·王霓(金宣宗完顏珣皇後) ·孛兒帖(蒙古成吉思汗皇後) ·脫列哥那(蒙古窩闊台皇後) ·海迷失(蒙古貴由皇後) ·忽都台(蒙古蒙哥皇後) *也速兒(蒙古蒙哥妃) 元明清時期: ·察必、南必(元世祖忽必烈皇後) ·失憐答里、卜魯罕(元成宗鐵穆耳皇後) ·真哥(元武宗海山皇後) ·阿納失失里(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皇後) ·速哥八剌(元英宗碩德八剌皇後) ·八不罕(元泰定帝也孫鐵木耳皇後) ·卜答失里(元文宗圖帖睦耳皇後) ·答納失里、伯顏忽都、完者忽都(元順帝妥懽帖睦爾皇後) ·馬秀英(明太祖朱元璋皇後)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皇後) ·錢錦鸞(明英宗朱祁鎮皇後) *萬貞兒(明憲宗朱見深妃) ·張寶珠(明熹宗朱由校皇後):張寶珠的大名叫張嫣,寶珠是她的字,史書和文學作品上為區別她與漢代的皇後張嫣故用張寶珠一名較多 ·周玉鳳(明崇禎帝朱由檢皇後) ·阿巴亥(後金努爾哈赤皇後) ·哲哲(後金皇太極皇後) *海蘭珠、孝庄太後布木布泰(後金皇太極妃):孝庄太後是大清王朝幕後的開創者 ·娜木鍾(清順治帝福臨皇後) *慈禧太後(清咸豐帝奕詝妃):據考證慈禧太後叫葉赫那拉·杏貞,而不是曾經流傳的葉赫那拉·玉蘭 ·婉容(清宣統帝溥儀皇後):婉容為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後,滿洲國建立後,她與侍衛李體育和祁繼忠私通並懷孕(影視上將李祁二人合成虛構的李忠一人),遭到溥儀軟禁,最終患精神失常而死 *文綉(清宣統帝溥儀妃)

⑶ 歷史上所有皇後明細表

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稱為「妃」,周朝開始則稱為「後」。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改天子為皇帝,並訂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後的後妃制度。較完備的後妃制度和等級劃分直到漢朝才實際執行。
西漢王朝
高祖呂皇後 呂雉
孝惠張皇後 張嫣
孝文竇皇後 竇漪房
孝景薄皇後
孝景王皇後 王娡
孝武陳皇後 陳阿嬌
孝武衛皇後 衛子夫
孝武李皇後 李妍
趙太後 鉤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後
孝宣許皇後 許平君
孝宣霍皇後 霍成君
孝宣王皇後 邛成太後
孝元王皇後 王政君
長定許皇後
孝成趙皇後 趙飛燕
孝哀傅皇後 傅黛君
孝平王皇後
新王朝
王皇後
史皇後
東漢王朝
光武郭皇後 郭聖通
光烈陰皇後 陰麗華
明德馬皇後
章德竇皇後
和帝陰皇後
和熹鄧皇後 鄧綏
安思閻皇後 閻姬
順烈梁皇後 梁妠
孝崇郾皇後 郾明
桓帝梁皇後 梁女瑩
桓帝鄧皇後 鄧猛女
桓思竇皇後 竇妙
孝仁董皇後
靈帝宋皇後
靈思何皇後 何蓮
靈懷王皇後 王榮
獻帝伏皇後 伏壽
獻穆曹皇後 曹節
曹魏王朝
武宣卞皇後
文昭甄皇後 甄洛
文德郭皇後 郭女王
明悼毛皇後
明元郭皇後
齊王王皇後
齊王張皇後
齊王甄皇後
高貴鄉公卞皇後
元帝卞皇後
蜀漢王朝
先主昭烈甘皇後 甘梅
先主穆皇後吳氏 吳莧
後主敬哀皇後張氏 大張皇後
後主皇後張氏 小張皇後
東吳王朝
孫權大懿皇後王氏
孫權敬懷皇後王氏
孫權潘皇後
孫權步皇後 步練師
孫亮全皇後 全惠解
孫休朱皇後
孫皓滕皇後 滕芳蘭
西晉王朝
宣穆張皇後 張春華
景懷夏侯皇後 夏侯徽
景獻羊皇後 羊徽瑜
文明王皇後 王元姬
武元楊皇後 楊艷
武悼楊皇後 楊芷
武帝王皇後 王媛姬
惠帝賈皇後 賈南風
惠帝羊皇後 羊獻容
懷帝梁皇後 梁蘭璧
東晉王朝
元敬虞皇後 虞孟母
元帝簡文太後 鄭阿春
明穆庾皇後 庾文君
成恭杜皇後 杜陵陽
康獻褚皇後 褚蒜子
穆章何皇後 何法倪
哀靖王皇後 王穆之
廢帝孝庾皇後 庾道憐
簡文順王皇後 王簡姬
孝武文李太後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後 王法慧
孝武德陳太後 陳歸女
安僖王皇後 王神愛
恭思褚皇後 褚靈媛
五胡十六國
劉漢國
漢光文帝劉淵呼延皇後
漢光文帝劉淵單皇後
漢光文帝劉淵光獻張皇後
漢昭武帝武元皇後呼延氏
漢昭武帝武孝皇後張氏 張徽光
漢昭武帝武孝皇後張氏
漢昭武帝武宣皇後劉氏 劉娥
漢昭武帝廢皇後靳氏 靳月光
漢昭武帝皇後靳氏 靳月華
漢昭武帝弘道樊皇後
漢昭武帝弘孝王皇後
漢昭武帝弘德宣皇後
漢昭武帝武德皇後劉氏 劉英
漢昭武帝左皇後劉氏
漢昭武帝弘德皇後武氏
漢隱帝劉粲靳皇後
前趙國
末帝劉曜獻文皇後羊氏 羊獻容
末帝劉曜劉皇後
末帝劉曜劉皇後 劉芳
末帝劉曜元悼皇後卜氏
成漢國
成景帝羅皇後
成武帝任皇後
成幽公閻皇後
漢昭帝閻皇後
歸義侯李皇後
後趙國
明帝石勒劉皇後
明帝石勒程皇後
武帝石虎鄭皇後 鄭櫻桃
武帝石虎杜皇後 杜珠
武帝石虎劉皇後
彭城王石遵張皇後
代國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竇皇後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後
代桓帝拓跋猗盧祁皇後
代平文帝拓跋鬱律王皇後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後
冉魏國
平帝冉閔董皇後
前燕國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後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後蘭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渾皇後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後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渾皇後
前秦國
明帝苻健強皇後
厲王符生梁皇後
文桓帝苻雄苟皇後
宣昭帝苻堅苟皇後
哀平帝苻丕楊皇後
高帝苻登毛皇後
高帝苻登李皇後
後秦國
武昭帝姚萇蛇皇後
武昭帝姚萇皇後孫氏
文桓帝姚興皇後張氏
文桓帝姚興皇後齊氏
後燕國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後段氏 先段後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後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後段氏
惠愍帝慕容寶惠德皇後段氏
惠愍帝慕容寶獻幽皇後丁氏
廢帝蘭汗乙皇後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後 苻訓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後 苻娀娥
北燕國
惠懿帝慕容雲李皇後
文成帝馮跋孫皇後
文成帝馮跋宋皇後
昭成帝馮弘慕容皇後
南燕國
獻武帝慕容德段皇後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後
西秦國
武元王乞伏乾歸符皇後 東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熾磐禿發皇後
後涼國
懿武帝呂光石皇後
隱王呂紹張皇後
靈帝呂纂楊皇後
文帝呂寶衛太後
末主呂隆楊皇後
北涼國
武宣王沮渠蒙遜孟皇後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後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跋皇後 武威公主
南涼國
景王禿發傉檀折掘皇後
西涼國
武昭王李暠尹皇後
大夏國
武烈帝赫連勃勃梁皇後
南朝
劉宋王朝
孝穆趙皇後 趙安宗
孝懿蕭皇後 蕭文壽
武敬臧皇後 臧愛親
武帝張皇後 張闕
武帝胡皇後 胡道女
少帝司馬皇後 司馬茂英
文帝袁皇後 袁齊媯
文帝宣皇後沈氏 沈容姬
劉劭殷皇後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後 王憲嫄
前廢帝何皇後 何令婉
明帝王皇後 王貞風
後廢帝江皇後 江簡珪
順帝謝皇後 謝梵境
南齊王朝
宣孝陳皇後 陳道止
高昭劉皇後 劉智容
武穆裴皇後 裴惠昭
文安王皇後 王寶明
鬱林王何皇後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後 王韶明
明敬劉皇後 劉惠瑞
東昏褚皇後 褚令璩
和帝王皇後 王蕣華
末帝元皇後 南陽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張皇後 張尚柔
高祖郗皇後 郗徽
高祖穆皇太後 丁令光
文宣皇太後 阮令嬴
文帝簡皇後 王靈賓
豫章王蕭棟張皇後
高宗蔡皇後
元帝夏太後
敬帝王皇後
陳王朝
高祖章皇後 章要兒
世祖沈皇後 沈妙容
廢帝王皇後
高宗柳皇後 柳敬言
後主沈皇後 沈婺華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後竇氏
文帝皇後封氏
桓帝皇後祁氏
平文皇後王氏
獻明皇後賀氏
道武皇後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後劉氏
明元昭哀皇後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後杜氏
太武帝竇太後
太武皇後赫連氏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
景穆恭皇後郁久閭氏
高宗皇後常氏
文成文明皇後馮氏 馮有
文成元皇後李氏
獻文思皇後李氏
孝文貞皇後林氏
孝文廢皇後馮氏 馮清
孝文幽皇後馮氏 馮潤
孝文昭皇後高氏 高照容
宣武順皇後於氏
宣武皇後高氏 高英
宣武靈皇後胡氏 胡充華
孝明皇後胡氏
孝庄帝爾朱皇後 爾朱英娥
長廣王爾朱皇後
節閔帝爾朱皇後
孝武帝皇後高氏
東魏王朝
孝靜帝高皇後 太原長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後乙弗氏
文帝悼皇後郁久閭氏
廢帝宇文皇後 宇文雲英
恭帝若干皇後
北齊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後婁氏 婁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後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後元氏 元仲華
廢帝皇後李氏 李難勝
孝昭帝順成皇後元氏
武成帝皇後胡氏
後主廢後斛律氏
後主左皇後胡氏
後主右皇後穆氏 穆黃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後元氏
文帝文宣皇後叱奴氏
孝閔帝元皇後 元胡摩
明帝獨孤皇後
武帝武皇後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後 李娥姿
宣帝楊皇後 楊麗華
宣帝朱皇後 朱滿月
宣帝陳皇後 陳月儀
宣帝元皇後 元樂尚
宣帝尉遲皇後 尉遲熾繁
靜帝司馬皇後 司馬令姬
隋王朝
文帝文獻皇後 獨孤伽羅
煬帝蕭皇後 蕭氏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後竇氏
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
高宗廢後王氏
高宗則天順聖皇後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後趙氏
中宗韋皇後 韋香兒
睿宗肅明皇後劉氏
睿宗昭成皇後竇氏 竇德妃
玄宗廢後王氏
玄宗貞順皇後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獻皇後楊氏
肅宗皇後張氏 張良娣
肅宗章敬皇後吳氏
代宗睿真皇後沈氏 沈珍珠
代宗貞懿皇後獨孤氏
德宗昭德皇後王氏
順宗庄憲皇後王氏
憲宗懿安皇後郭氏
憲宗孝明皇後鄭氏
穆宗恭僖皇後王氏
穆宗貞獻皇後蕭氏
穆宗宣懿皇後韋氏
宣宗元昭皇後晁氏
懿宗惠安皇後王氏
懿宗恭憲皇後王氏
昭宗積善皇後何氏
五代十國
後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後王氏
太祖元貞皇後張氏 張惠
承帝皇後張氏 張貞娘
後唐王朝
太祖貞簡皇後曹氏
庄宗神閔敬皇後劉氏 劉玉娘
明宗和武憲皇後曹氏
明宗昭懿皇後夏氏
明宗宣憲皇後魏氏
閔帝哀皇後孔氏
末帝皇後劉氏
後晉王朝
高祖皇後李氏 永寧公主
出帝皇後馮氏
後漢王朝
高祖昭聖皇後李氏 李三娘
後周王朝
太祖聖穆皇後柴氏
世宗貞惠皇後劉氏
世宗宣懿符皇後
南唐國
烈祖元敬皇後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鍾皇後
後主昭惠皇後 大周後 周憲(周娥皇)
後主皇後 小周後 周嘉敏(周女英)
閩國
惠宗陳皇後 陳金鳳
康宗李皇後 李春燕
北宋王朝
昭憲杜太後
太祖孝惠賀皇後
太祖孝明王皇後
太祖孝章宋皇後
太宗淑德尹皇後
太宗懿德符皇後
太宗明德李皇後
太宗元德李皇後
真宗章懷潘皇後
真宗章穆郭皇後
真宗章獻明肅劉皇後 劉娥
真宗章懿李皇後 李宸妃
真宗章惠楊皇後
仁宗郭皇後
仁宗慈聖光獻曹皇後
仁宗溫成張皇後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後 高滔滔
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後
神宗欽成朱皇後
神宗欽慈陳皇後
哲宗昭慈孟皇後 孟嬋
哲宗昭懷劉皇後 劉清菁
徽宗顯恭王皇後
徽宗顯肅鄭皇後
徽宗明節劉皇後
徽宗明達劉皇後
欽宗仁懷朱皇後 朱璉
南宋王朝
高宗憲節邢皇後 邢秉懿
憲聖慈烈吳皇後 吳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後
孝宗成恭夏皇後
孝宗成肅謝皇後
光宗慈懿李皇後 李鳳娘
寧宗恭淑韓皇後
恭聖仁烈楊皇後 楊桂枝
理宗謝皇後 謝道清
度宗全皇後 全玖
遼王朝(契丹國)
肅祖昭烈皇後蕭氏 蕭卓真
懿祖莊敬皇後蕭氏 蕭牙里辛
玄祖簡獻皇後蕭氏 蕭月里朵
德祖宣簡皇後蕭氏 蕭巖母斤
太祖淳欽皇後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後蕭氏 蕭溫
世宗皇後甄氏 甄定徽
世宗懷節皇後蕭氏 蕭撒葛只
穆宗皇後蕭氏
景宗睿智皇後蕭氏 蕭燕燕
聖宗仁德皇後蕭氏 蕭菩薩哥
聖宗欽哀皇後蕭氏 蕭耨斤
興宗仁懿皇後蕭氏 蕭撻里
道宗宣懿皇後蕭氏 蕭觀音
道宗皇後蕭氏 蕭坦思
天祚帝皇後蕭氏 蕭奪里懶
宣宗皇後蕭氏 蕭普賢女
德宗感天皇後蕭氏 蕭塔不煙
承天皇後(西遼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聖穆皇後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後裴滿氏
太祖欽憲皇後紇石烈氏
太祖宣獻皇後仆散氏
太宗欽仁皇後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後裴滿氏
德宗哀皇後徒單氏
海陵王皇後徒單氏
睿宗欽慈皇後蒲察氏
睿宗貞懿皇後李氏 李洪願
世宗昭德皇後烏林答氏
顯宗孝懿皇後徒單氏
顯宗昭聖皇後劉氏
章宗欽懷皇後蒲察氏
衛紹王皇後徒單氏
宣宗仁聖皇後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後王氏 王雲
哀宗徒單皇後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愛皇後衛慕氏
景宗憲成皇後野利氏
景宗皇後沒藏氏
毅宗皇後沒藏氏
惠宗皇後梁氏
崇宗皇後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後任氏
仁宗章獻欽慈皇後羅氏 羅皇後
元王朝
太祖光獻翼聖皇後弘吉剌氏 孛兒帖
太宗昭慈皇後乃馬真氏 脫列哥那
定宗欽淑皇後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顯懿庄聖皇後怯烈氏 唆魯和帖尼
憲宗貞節皇後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順聖皇後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後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聖皇後弘吉剌氏 伯藍也怯赤
成宗貞慈靜懿皇後弘吉剌氏 失憐答里
成宗卜魯罕皇後伯岳吾氏 卜魯罕
順宗照獻元聖皇後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聖皇後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獻章聖皇後亦乞烈氏
武宗文獻昭聖皇後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聖皇後弘吉剌氏 阿納失失里
英宗庄靜懿聖皇後亦乞烈氏 速哥八剌
顯宗宣懿淑聖皇後弘吉剌氏 普顏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後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後乃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後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寧宗皇後弘吉剌氏 答納也忒迷失
順帝皇後欽察氏 答納失里
順帝皇後弘吉剌氏 伯顏忽都
順帝皇後奇氏 奇皇後(完者忽都)
明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後 馬秀英

[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後馬氏]

惠帝 馬皇後
成祖 仁孝徐皇後 徐儀華
仁宗 誠孝張皇後
宣宗 恭讓胡皇後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孫皇後
英宗 孝庄錢皇後 錢錦鸞
英宗 孝肅周太後
景帝 汪皇後
景帝 肅孝杭皇後
憲宗 廢後吳皇後 吳靼韞
憲宗 孝貞王皇後 王鍾英
憲宗 孝穆紀太後 紀淑妃

[明熹宗張嫣張皇後]

憲宗 孝惠皇後 邵妁慈
孝宗 孝康張皇後
武宗 孝靜夏皇後
世宗 孝潔陳皇後 陳蓮
世宗 張皇後
世宗 孝烈方皇後
世宗 孝恪杜太後
穆宗 孝懿李皇後
穆宗 孝安陳皇後
穆宗 孝定李太後 李彩鳳
神宗 孝端王皇後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後
光宗 孝元郭皇後
光宗 孝和王太後
光宗 孝純劉太後
熹宗 懿安張皇後 張嫣(張寶珠)
思宗 愍周皇後
清王朝

[孝慈高皇後]

太祖 孝慈高皇後 葉赫那拉·孟古姐姐
太祖 孝烈武皇後 烏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順治廢皇後(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後 佟佳氏
世祖 孝獻皇後(董鄂妃) 董鄂氏
聖祖 孝誠仁皇後 赫舍里氏
聖祖 孝昭仁皇後 鈕祜祿氏
聖祖 孝懿仁皇後 佟佳氏
聖祖 孝恭仁皇後 烏雅氏
世宗 孝敬憲皇後 烏拉那拉氏
世宗 孝聖憲皇後 鈕祜祿氏
高宗 孝賢純皇後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繼皇後 烏拉那拉氏(喪葬規格等同於皇貴妃)
高宗 孝儀純皇後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後 喜塔臘氏
仁宗 孝和睿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穆成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全成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慎成皇後 佟佳氏
宣宗 孝靜成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文宗 孝德顯皇後 薩克達氏
文宗 孝貞顯皇後(慈安太後) 鈕祜祿氏
文宗 孝欽顯皇後(慈禧太後) 葉赫那拉·杏貞(因慈安太後無子,咸豐死後慈禧由懿妃升為太後。並不是皇後。)
穆宗 孝哲毅皇後 阿魯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後(隆裕太後) 葉赫那拉·靜芬
遜帝 溥儀皇後 郭布羅·婉容(中國最後一位皇後)

⑷ 歷史上所有的皇後有

可搜索「中國皇後及妃嬪列表」。維百上有非常詳細的名錄,包括沒有姓名的皇後。

皇後,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後,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後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現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後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後」。

只有帝國最高統治者的正配才能被稱為、冊立為皇後,如東亞漢字文化圈內的皇帝、天皇,或歐洲的俄羅斯帝國沙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中東及北非的萬王之王等君主的正配,因此,皇後的級別與使用和君王的稱號息息相關,只有在君王稱號為皇帝(如天皇、沙皇、萬王之王)等等時,其正配才能稱皇後;若僅為王、國王者,則其正配只能稱王後、甚至再次等的王妃。

皇後的冊立與人選,古來都是帝國的大事。原則上,皇帝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而皇後則是皇帝所有妻妾之首、內宮之長,有權力統御管理所有的皇族與貴族女性,甚至是帝國內母儀及婦女風范的表率。

「皇後」的「後」,最早在中國的夏朝,是君主生前的稱號,如後羿、後稷等等,君主在死後才改稱為帝;至於君王正配則稱為妃,嬪則是在周朝才開始使用的漢字。商朝開始,君主生前稱王,死後稱帝,原本的後則轉降為君王正配的稱號,稱王後,而妃也隨之降為君王側室的稱號。

現代為人所熟悉與使用的皇後一號,則是在秦始皇確立了皇帝一詞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之後才出現,因為有了皇帝的出現,將原本的王後升格為級別更高的皇後,成為帝國內唯一能與皇帝平起平坐的地位與角色。由於秦始皇稱皇帝的時候並沒有冊立皇後,所以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後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雉,史稱呂後。

⑸ 中國歷史上的皇後之最有哪些

歷史上迷倒君主的MM不計其數,然而,歷經多次改朝換代,卻還能讓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國歷史上恐怕寥若辰星、屈指可數。蕭皇後就是這樣一位奇女子,一舉摘下了歷史上最搶手女人的桂冠。

蕭皇後天生麗質,嬌媚迷人,至於說她美到什麼程度,語言可能根本無法描述,從她年近五十仍讓李世民看得丟了三魂六魄來看,傾國傾城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也許,蕭皇後天生就是一個人間尤物,出生時,一個占卜奇人曾為她的相貌而驚奇不已,仔細推算了其生辰八字,最後得出了八個字的結論——「母儀天下,命帶桃花」。蕭皇後以後的人生經歷似乎正好印證了這八個字。她自13歲作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了隋煬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千般滄桑、萬種風流,全溶進了她幾十年的生命歷程,使她成為一個命運奇特的女人,這也就是她命中註定的「桃花劫」吧。

就在蕭皇後出世的那年,北周楊堅接受靜帝禪位而作了隋文帝。隋文帝的二兒子晉王楊廣在平陳戰爭中功績顯赫,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給他加官晉爵外,還下詔天下名門世家,統統將家中未出嫁女兒的生辰八字呈報朝庭,以便為年方21歲的楊廣選一相配的王妃。誰知挑來挑去,年齡相當的姑娘們這個不合,那個相剋,最終唯獨剛滿9歲的蕭氏女的八字與楊廣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於是就選定了她,這還真是命啦,正所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不強求。

楊廣本來駐守揚州,在進京朝覲時便見到了他將來的妻子蕭氏女。他見到蕭氏女如此動人,便為之激動不已。在開皇十三年楊廣入朝時,就迫不及待和她完成了婚事。其時,楊廣25歲,新娘才剛滿13歲,以現在的規定看來13歲是不能結婚的,但在古代,十三、四歲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二十多歲的女人,那是典型的大齡女人了。

洞房花燭夜,楊廣心花怒放地把嬌羞萬狀的小王妃擁進懷里,同時還做著黃梁美夢,因為讓他高興的是,早年有個水平還算湊合的大仙給蕭妃算過一卦——「母儀天下」!蕭妃既然會母儀天下,那麼他不就是皇帝嗎?雖然現在太子是他的哥哥楊勇,但生在帝王家的他懷有當皇帝的志向也是很正常的,因此他把蕭妃視為自己命中的福星,對她珍愛備至。可惜的是,他聽話只聽半句,算命先生在「母儀天下」四個字之後還有四個字——「命帶桃花」,這似乎就註定了她不會是他一個人的MM,大不了他只算是采了頭彩而已。

因為有了蕭妃這顆希望之星,原本不曾對王位另作妄想的楊廣,開始有計劃地與大哥楊勇展開儲位之爭了。

偏偏太子楊勇又是個天生找死的主兒,爹媽花大價錢給他娶的大老婆太子妃元氏他愛理不理,卻把心思都花在偏房雲昭儀身上。結果元氏受不了氣,上吊自殺了。楊堅和獨孤迦羅一怒之下要廢掉楊勇的太子之位。楊廣則乘虛而入,故意在母親面前極力裝出一副仁孝正派的樣子,還有意作出疏遠蕭妃專心政務的姿態;而聰明識體的蕭妃也一本正經地與他配合著表演雙簧,還不時到獨孤皇後那裡哭訴楊廣只顧政務冷落了自己,要求賠償青春損失費。他們夫妻的一唱一和終於打動了獨孤皇後的心,一氣之下就廢除楊勇太子之位,把楊廣推上了太子寶座。這時距離楊廣與蕭妃完婚已經7年了,也就是說,這對頗有心計的小夫妻,在母親獨孤皇後前面整整演了7年的悲情苦戲。

楊廣登太子位一年後,獨孤皇後因病而死。隨後,楊廣便逐個弄掉了幾個對手,史稱隋煬帝。

高枕無憂之後,隋煬帝開始沉溺於酒色,無心管理朝政。於是他一面下詔廣征天下美女,一面派遣大將宇文消總管營建東都洛陽,先建顯仁宮,後修西苑,廣泛搜羅海內外奇材異石、佳木珍草充實其中,准備安置好美女後,他便可以在那裡盡享人間樂趣了。

注重了房事,自然就會疏忽國事。楊廣在位的十幾年間雖然征服了無數美女,卻沒有徵服李淵等幾個美男。在他第三次游興揚州之時,天下已經大亂。李淵、李密、竇建德等人紛紛舉兵,心灰意冷的楊廣決定遷都南京,不再回北方。這時,窺視皇位和蕭皇後已久的宇文化及率領禁軍造反,率兵進入離宮,剛滿50歲的隋煬帝在寢殿西閣被縊殺。

宇文化及早就對蕭皇後心存暗戀,幹掉楊廣之後,立即以她的兒子性命作為要挾,逼她做了自己的偏房。

這時,在中原一帶起兵的竇建德,節節勝利,直通江都,宇文化及抵擋不及,一敗再敗,最後帶著蕭皇後退守魏縣,並自立為許帝,改稱蕭皇後為淑妃。不久,魏縣又被攻破,他倉皇退往聊城,竇建德率軍一路追擊,最後攻下聊城,殺死了宇文化及。

作為勝利者的竇建德除了收繳宇文化及的金銀珠寶,還收繳了魅力不減的蕭皇後。雖說已經做了兩次寡婦,失去了兩任丈夫,但是蕭皇後的美艷姿容和高貴氣質依然不減。竇建德本著不要白不要的思想,把宇文化及的淑妃變成了自己的王妃,縱情於聲色之娛,忘記了逐鹿中原的初衷。

恰好,竇建德有個醋缸級的原配夫人曹大嫂,她常在他們兩人黑燈瞎火「共赴巫山」的時候,突然頂著超大號燈泡冒出來撒潑發怒、插科打諢,弄得竇建德大失情趣。這時北方突厥人的勢力迅猛地發展起來,大有直逼中原之勢。原來遠嫁給突厥可汗和親的隋煬帝的妹妹、蕭皇後的小姑義成公主,聽到李淵已在長安稱帝,又打聽到蕭皇後的下落,就派使者來到樂壽迎接蕭皇後,竇建德不敢與突厥人正面對抗,只好乖乖地把蕭皇後及皇族的人交給來使。

蕭皇後在幾番轉折後,不想居然會移民到國外——突厥。天生麗質難自棄,顛沛流離不枉情。在國外,她的魅力依然是把無往不勝的利劍,一舉戳穿了突厥父子兩代元首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的心。時勢至此,命運已經不能由她自己掌握,反正當初就預言她命帶桃花,在劫難逃,那也就只有聽天由命吧!無可奈何中,蕭氏便由隋天子的皇後變成了番王的愛妃。

後來,老番王死了,由頡利可汗繼位,按突厥人的風俗,蕭皇後又被新任番王接手。

十年後,也就是唐太宗貞觀四年,唐朝大將李靖大破突厥,索回了蕭皇後。這時蕭皇後已是四十八歲的半老徐娘了,而唐太宗李世民才三十三歲,但蕭皇後入朝時,李世民見她雲髻高聳,霧鬢低垂,腰似楊柳,臉似牡丹,美眸流盼,儀態萬千,完全沒有年事已高而應有的老態,比一般的少女還多一份獨到的成熟果實般誘人的風韻,才華蓋世的李世民不禁為之心旌搖曳;再加上蕭氏飽經離亂而孕育出來的楚楚可憐的情態,更加令人由憫惜而生愛意。

這可愛煞了李世民,或許是他從小就缺少母愛的緣故,他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評,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蕭皇後身上體會到一種成熟女人的風韻,更感受到一種類似姐姐與母親般的溫馨,使他為繁重國事所累的心得到稍許撫慰。這就樣,蕭皇後被唐太宗封為昭容,轉了一大圈回來又成了大唐天子的愛姬。

為了歡迎蕭皇後來到宮中,李世民破格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來歡迎她,四處張掛著華麗的宮燈,歌女舞姬們獻上輕歌曼舞,桌上堆滿山珍海味,唐太宗以為這種場面已經夠豪奢了,因此問身旁的蕭昭容,「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

其實,眼下這點排場距離隋宮的豪奢情形還差得遠呢!隋宮夜宴時並不點燈,而是在廊下懸掛120顆直徑數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設火焰山數十座,焚燒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晝,又有異香繞梁,如入仙境,每晚燒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車。對此,蕭昭容不便明說,只是平靜地說道:「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要與亡國之君相比呢!」

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話中的含義,深為她的明曉事理和言語得體而折服,對她愈加敬重和疼愛了。

就這樣,蕭皇後在唐宮中度過了18年平靜的歲月,67歲才壽終正寢。

綜觀蕭皇後的一生,真可謂歷盡千般滄桑,展盡萬種風流。一個女人,竟被6個皇帝瘋搶了60年,歷史上還能舉出第二例嗎?在她的一生中享盡了榮華富貴,但也歷盡了滄桑劫難。不說她風流至極,卻也可說她福氣不淺。

試問,女人的魅力是否可以對歲月免疫?答案是肯定的,蕭皇後就是一個例證。正如有句廣告語說的——年齡對她只是一個數字。她從13歲嫁為隋朝晉王妃開始,歷經楊廣、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和李世民等6位丈夫,雖然身上的標簽從少女、熟女、大媽一直換到大娘,但是她的魅力從未打折,直到60歲那年快快樂樂地病死在大唐的後宮。

俗話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蕭皇後的獨特經歷看,數風流人物,真的是難看今朝呀
還多一份獨到的成熟果實般誘人的風韻,才華蓋世的李世民不禁為之心旌搖曳;再加上蕭氏飽經離亂而孕育出來的楚楚可憐的情態,更加令人由憫惜而生愛意。

這可愛煞了李世民,或許是他從小就缺少母愛的緣故,他顧不得年齡的懸殊,更不在乎外人的品評,大唐天子李世民在蕭皇後身上體會到一種成熟女人的風韻,更感受到一種類似姐姐與母親般的溫馨,使他為繁重國事所累的心得到稍許撫慰。這就樣,蕭皇後被唐太宗封為昭容,轉了一大圈回來又成了大唐天子的愛姬。

為了歡迎蕭皇後來到宮中,李世民破格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來歡迎她,四處張掛著華麗的宮燈,歌女舞姬們獻上輕歌曼舞,桌上堆滿山珍海味,唐太宗以為這種場面已經夠豪奢了,因此問身旁的蕭昭容,「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

其實,眼下這點排場距離隋宮的豪奢情形還差得遠呢!隋宮夜宴時並不點燈,而是在廊下懸掛120顆直徑數寸的夜明珠,再在殿前設火焰山數十座,焚燒檀香及香料,既可使殿中光耀如白晝,又有異香繞梁,如入仙境,每晚燒掉的檀香就有二百多車。對此,蕭昭容不便明說,只是平靜地說道:「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王,何必要與亡國之君相比呢!」

唐太宗立即明白了她話中的含義,深為她的明曉事理和言語得體而折服,對她愈加敬重和疼愛了。

就這樣,蕭皇後在唐宮中度過了18年平靜的歲月,67歲才壽終正寢。

綜觀蕭皇後的一生,真可謂歷盡千般滄桑,展盡萬種風流。一個女人,竟被6個皇帝瘋搶了60年,歷史上還能舉出第二例嗎?在她的一生中享盡了榮華富貴,但也歷盡了滄桑劫難。不說她風流至極,卻也可說她福氣不淺。

試問,女人的魅力是否可以對歲月免疫?答案是肯定的,蕭皇後就是一個例證。正如有句廣告語說的——年齡對她只是一個數字。她從13歲嫁為隋朝晉王妃開始,歷經楊廣、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頡利可汗和李世民等6位丈夫,雖然身上的標簽從少女、熟女、大媽一直換到大娘,但是她的魅力從未打折,直到60歲那年快快樂樂地病死在大唐的後宮。

俗話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從蕭皇後的獨特經歷看,數風流人物,真的是難看今朝呀

⑹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皇後分別是

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的祖先是北魏拓拔氏,屬於鮮卑族人。她的父親長孫晟在隋朝任右驍衛將軍。長孫皇後年十三即嫁與唐太宗,從此兩人朝夕相伴24年,直到她36歲病逝。長孫皇後知書達理,倍受太宗寵愛,一些朝政之事也要征詢她的意見。

蕭太後(953~1009)
遼代景宗皇後,遼聖宗的生母。即承天皇太後。名燕燕,漢名綽。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女。遼景宗即位,冊封皇後。乾亨四年(982),遼景宗死,遼聖宗立,蕭燕燕奉遺詔攝政,號承天皇太後。

馬皇後
馬氏生活倡行儉朴,雖貴為皇後,還親自操持朱元璋的膳食起居。遇有災荒之年,她率領宮人節衣縮食,她的衣服
破舊了,還捨不得易換。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馬皇後病卒,時年51歲。臨終前,她還希望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賢良,臣民得所。

孝庄文皇後(1613~1688)
清代太宗皇太極妃。謚號孝庄。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貝
勒寨桑之女。

⑺ 歷史上有名的皇後

賈南風,是西晉晉惠帝的皇後,又稱惠賈皇後。生於三國魏高貴鄉公甘露元年(256年)。卒於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人。

也是陰險毒辣型的。

賈南風的「暴戾」和「專制天下」及廢黜太子奸謀,終於引起司馬氏宗室諸王的強烈不滿和反對。於是右軍將軍趙王司馬倫、孫秀等人「因眾怨謀欲廢後」。賈南風深知有人打著擁護太子的旗號,想廢掉她時,很害怕,於永康元年( 300年)三月,借口太子謀反,殺死太子,「以絕眾望」。但適得其反,終於激起了宗室諸王的反抗。永康元年( 300年)四月,梁王司馬彤、趙王司馬倫等率兵入宮,廢賈南風為庶人,誅殺了賈南風的黨羽數十人。不幾日,趙王司馬倫又將賈南風殺死。然而,從這年八月,淮南王司馬允舉兵討趙玉倫起;西晉宗室之間也開始了互相殘殺。賈南風的干政,終於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更使西晉「宗室日衰」,大一統的中國,從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其中賈南風本人罪責是難逃的。

⑻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後

既然秦始皇是中國一個皇帝,那麼皇後應該從秦漢後才正式存在.先秦時期的諸妃應不在此列.而秦始皇沒有立過皇後,所以中國的皇後應該從漢算起.第二,在此列舉的是皇帝的嫡後和追封的皇後,在此僅列舉幾位 西漢 高後呂雉 孝惠後張嫣 孝文後竇氏 孝景後王志 孝武後陳嬌 思皇後衛子夫 恭哀後許平君 孝宣後霍成君 孝元後王政君 孝成後趙飛燕 東漢 光武後郭聖通 光烈後陰麗華 明德後馬氏 和熹後鄧綏 順烈後梁訥 懿獻後梁女瑩 孝桓後鄧猛女 桓思後竇妙 孝獻後付壽 三國 文昭後甄宓 文德後郭女王 昭烈後甘氏 穆皇後吳氏 兩晉 武元後楊艷 武悼後楊芷 惠後賈南風 惠後羊獻容 孝武後李陵容 隋 文獻後獨孤氏 愍後蕭氏 唐 文德後長孫氏 則天後武則天 韋後 宋 章獻明肅皇後劉娥 宋一代,皇後多賢德,無突出事跡 元 光獻翼聖後宏吉拉·伯爾台 忽蘭後 完者忽都後奇氏 明 孝慈高後馬氏 仁孝後徐氏(徐達長女) 孝庄睿後錢氏 孝節愍後周氏 清 孝慈高後葉赫那拉氏(孟古姐姐) 孝端後博爾濟吉特氏(哲哲) 孝庄後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 孝獻後董鄂氏(烏雲珠) 孝誠後赫舍里氏 孝賢後富察氏 孝欽後葉赫那拉氏(慈禧) 孝哲後阿魯特氏 其中有兩宮皇太後的 1秦始皇的嫡祖母華陽太後和生祖母夏太後,生母趙姬 2南宋高宗朝孟太後(北宋哲宗廢後,南宋被復尊為皇太後,高宗伯母)和韋太後(宋徽宗韋賢妃,高宗生母) 3明憲宗朝錢太後(英宗皇後)周太後(憲宗生母,英宗貴妃) 4明神宗仁聖皇太後王氏(隆慶的皇後)慈聖皇太後李氏(神宗生母,隆慶的皇貴妃) 5順治朝孝端母後皇太後與孝庄聖母皇太後 6康熙朝孝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的第二位皇後)孝康 皇太後(康熙生母,順治佟妃)和孝庄太皇太後 7同治朝和光緒朝的慈安和慈禧兩位皇太後 只能列出比較知名的皇後,不知名的實在不好說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